先前我们聊过一期回避型依恋,本期节目和大家聊聊回避型的一大特征:述情障碍。 述情障碍作为一种人格特征,指在情感、情绪的识别上存在困难,无法准确表达情绪,或在表达过程中本能地产生抗拒心理。述情障碍人群通常既不能表达自己的情绪,也无法共情他人的情绪,他们是一群“无法表达爱意的人”,我们很容易感受到他们惯常的冷漠,尤其在亲密关系中,述情障碍成了回避型的完美补刀,常常把另一半逼疯。 近几年,由于述情障碍在东亚文化氛围中的突显而被越来越多人重视。早在2000年左右的调查研究中就发现,男性述情障碍者的数量大约是女性的2倍,这可能与社会对男性情绪的压制与忽视有关。普通人群中,述情障碍者的比例更是高达十分之一。述情障碍如今已经成为很多人进入亲密关系及婚姻的一大阻碍。 情绪作为一种信号,背后藏着我们真实的需求,是一种更接近动物性的本能。述情障碍者回避自身的情感,也是对情感的一种虚荣,他们或许感受到了情绪释放的信号,却由于早年经历造成的回避机制无法直面情绪下的需求。如果你是述情障碍者,不妨勇敢地去直面问题,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希望本期节目能给大家一些思考和启发。 【本期主播】 巫昂:复合型人才,绝经不绝望的七零后。新浪微博&小红书@巫昂 发条龙:逃离职场、婚姻和东五环的八五后。新浪微博@发条龙在写作 小红书@发姐的读书笔记 【收听目录】 00:44 男性普遍存在述情障碍 01:22 离婚or丧母才能让男性破防觉醒吗? 02:55 发姐分享亲身经历 05:46 家庭中缺乏情感教育 12:26 无效沟通,伴侣还能承载对方的哪些需求? 17:15 抽象的情感表达和交流往往被忽视 19:34 述情障碍成因复杂,对述情障碍者本身伤害也很大 26:00 有效沟通需要积极的态度 34:43 压力系统制造能量黑洞 38:05 消除情感表达带来的耻感 41:15 男性也可以拥有无话不谈的女闺蜜 42:58 述情障碍是一种对情感的虚荣 51:08 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权力的地方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 金爱烂《刀痕》 曹雪芹《红楼梦》 理查德·耶茨《革命之路》 电影《革命之路》(2008) 纪录片《早餐中国》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君 文字:发条龙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朋友们过年好!春节假期后的第一期节目,我们邀请了两位90后单亲妈妈李欢和王洁,她们是相识19年的闺蜜,各自离开婚姻后选择打破传统的家庭结构带着孩子共居,组建起一个有爱又有趣的新型家庭。 共居后李欢和王洁受到很多网友和媒体的关注,大家称她们为“离婚搭子”,然而起初她们连“离婚搭子”的概念都没有,结成“离婚搭子”只是她们深陷困境时自救的方式。李欢离婚八年,和儿子住在合肥,王洁离婚后长时间陷入抑郁和焦虑状态,一度丧失价值感。两位好闺蜜在旅行途中坚定了组建新家庭的想法,于是王洁带着女儿搬去合肥居住,就这样开启了至今一年半的共居生活。 女性在传统婚姻模式中,由于时间精力被占据,很容易忽视自身的成长需求,李欢和王洁向我们讲述了曾经在婚姻中面临的困境,也向我们展示了她们面对个体与身份间的冲突时,如何勇敢地做出决定,重建自我价值。组建新家庭后,她们开始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继续学习深造,对未来有了许多新的计划。育儿方面她们也达成一致,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让他们在充满爱的氛围中自由成长。 “离婚搭子”只是一个标签,当我们面临人生困境,需要做出重大决定时,尤其是女性朋友们在不断被推崇的主流大女主生态的重压下,如何重新审视自我价值,清醒地做出选择,并勇敢地承担起自主成长的责任,李欢和王洁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积极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可能性。 【本期主播及嘉宾】 发条龙:逃离职场、婚姻和东五环的85后。新浪微博@发条龙在写作,小红书@发姐的读书笔记 李欢:一个兼职自媒体的90后单亲宝妈,抖音@三个生活搭子的合租日记 王洁:90后打工牛马,梦想是在合肥有个属于自己的小房子,和李欢做邻居。 【收听目录】 01:35 组成这样一个新型家庭的契机 05:26 离开婚姻后重新审视自我价值 08:00 王洁讲述婚姻:深陷妈宝家庭导致自我怀疑 14:39 一个“好人”未必在婚姻关系中适用 16:52 李欢讲述婚姻:前夫出轨后果断离开 19:19 离婚并没有对我们造成多大的伤害 25:50 婚姻制度中滋生的惰性 30:00 女性对婚姻的不满是个体和身份间的碰撞 39:30 “离婚搭子”是我们自救的一种方式 46:10 “我们有很多个家,两个妈妈都很爱我” 52:00 从来没想过对孩子隐瞒真相 59:00 我们能给孩子的就是让他们一直感受到爱 01:02:18 李欢和王洁想对大家说的话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君 文字:发条龙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本期是一年一度的冬日书影推荐,趁着冬天结束之前,我们推荐了一些让人感到“毛茸茸”又有力量的作品。 阿贝最近的睡前读物是《文学经典的味觉指南》,窝在温暖被窝里翻几页,就能随时感受文字的美妙。影子前阵子刚看完埃莱娜·费兰特的《暗处的女儿》,感慨这位神秘女性作家的书总是让人感到温暖又刺痛,但读到那些能共同体会的深层而隐秘的感受,真的令人充满力量。12月看到埃莱娜·费兰特在疫情期间的演讲稿里说: “在很长时间内我们要暂停区分写出平庸作品和写出传世之作的作家,我们要共同对抗糟糕的语言,它在历史上一直没有接纳女性的真相。我们要彼此交融,把我们的天分融合在一起,不让任何一行文字消失在风中,我们一定能做到。” 这也让我们想到2024年看过的女性综艺,和当之无愧的年度国内电影《好东西》,《好东西》这样的创作就是在定义一种我们当下的电影语言,导演拍出的是相对于所谓历史事实而言的「心理真实」,我们有太多宏大叙事之外的、难以言说的心理真实,需要被听见和被表达。新的一年,一起正直勇敢有阅读量吧! 【本期主播】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丁影子 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小红书@好语录的安慰 【收听目录】 01:12 阿贝推荐今冬睡前读物 06:55 冬天适合回想毛茸茸的朋友和对话 09:16 温暖又刺痛的埃莱娜·费兰特 14:59 这个从不露面的神秘作家肯定是女作家! 20:26 用魔法打败魔法,劣币驱逐劣币 21:53 先进的正确的声音和当下的真实的声音 24:30 阿贝推荐综艺《女子推理社》 33:06 《好东西》就是在定义当下电影的新语言!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创作者】 《文学经典的味觉指南》梅思繁 《暗处的女儿》埃莱娜·费兰特 《碎片》埃莱娜·费兰特 《页边与听写》埃莱娜·费兰特 《你以为你是谁》爱丽丝·门罗 张春推荐的一部短剧《当家小娘子》 《女子推理社》芒果TV 《好东西》邵艺辉 播客“展开讲讲”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君 文字:丁影子 封面拍摄:丁影子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朋友们新年快乐呀!本期节目是播客编辑部的年终总结和新年展望,很高兴我们又在一起度过了一年。编辑部一直是由70后、80后、90后和00后的女性们组成的,我们身处不同的地域,以松散但内核稳固的方式彼此支持、共同输出。 2024年的年终总结里,00后的书店主阿贝迎来了自己书店的三周年;90后的影子拎着行李箱去到陌生城市开始旅居调研和写作;90后的阿君打开自己、尝试了绳缚并在其中体验了疼痛与生命的关系;80后的发姐开始坚定走向了文学创作之路并且在年底“刑满释放”结束了一段婚姻(还割了个痔疮);70后的巫昂依旧还是卷王之王,在写作和画画的路上日复一日地进行创造,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巫昂和母亲林妹妹的母女共居生活被媒体报道,上了微博热搜,让更多人看到了女性相互支持共同生活的新方式。 希望新的一年里,我们还有听众朋友们,都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滋养自己,更多以自己作为度量衡去看待外部世界,更好地与自己站在一起。 【本期主播】 巫昂:复合型人才,绝经不绝望的七零后。新浪微博&小红书@巫昂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丁影子 阿君:本播客编辑部剪辑。播客 @撤退进行中 主播 发条龙:逃离职场、婚姻和东五环的85后。新浪微博@发条龙在写作 小红书@发姐的读书笔记 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小红书@好语录的安慰 【收听目录】 01:03 00后阿贝的2024 06:51 90后影子的2024 16:41 90后阿君的2024 22:19 80后发姐的2024 34:08 70后巫昂老师的2024 49:13 编辑部70后到00后的2025大展望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君 文字:丁影子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本期节目是刚刚离婚的80后主播发条龙,和一路披荆斩棘、目睹性别意识发展过程的70后主播巫昂之间的对谈。 “主体性”在最近几年频繁地被大家所提及,它很像主角觉醒后的一个锦囊或是一句咒语,当你感到迷茫、虚弱、无力的时候,就开启它,给自己一些自我坚定的力量。我们已经无法细数在找回主体性的路上,一个女人究竟会遇到多少坑。几乎,当一个女人开始希望为自己而活,很快她就会感受到从身边到宏观世界的巨大阻力,它们告诉你这种对抗会付出巨大代价,你会被既定游戏体系所打压和唾弃,它们试图以此来掩盖你遵循既定游戏要承受的所有代价——生命意义不受自己定义的代价。 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主体性的捍卫依旧很不容易,将它当作给彼此带来力量和祝福的咒语吧。写shownotes的时候看看身边的小猫,觉得真是主体性坚定的生物啊,没有被规训过的猫生就是这么的有生命力。祝福我们都能活得野生一点。 【本期主播及嘉宾】 巫昂:复合型人才,绝经不绝望的七零后。新浪微博&小红书@巫昂 发条龙:逃离职场、婚姻和东五环的85后。新浪微博@发条龙在写作 小红书@发姐的读书笔记 【收听目录】 04:19 没有主体性的人只能通过关系照镜子 08:31 女人一直在被衡量“好不好用” 10:29 一个人独自活着就没有价值了? 13:16 女人可以仅仅因为年龄增长就变成废物 16:32 某些“主体”膨胀到爆炸的求偶男 22:12 加入现有游戏规则来获取权力 23:39 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缺一不可 29:30 进入关系后大家只关心关系好不好 35:09 再也没有任何理由推脱为自己人生负责任这件事 37:42 你会真正意义上爱护自己为自己而活 43:04 男人在围绕自己的主体性挑选结婚对象 48:48 男人看待世界的方式被物质焦虑迷惑 58:11 看清自己的需求,打直球,不要让步 01:09:20 不存在婚姻失败这个概念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君 插画:何心 文字:丁影子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这期节目是发生在后疫情时代的一块小小切片。本期节目中的主播/嘉宾,一位是在北京工作和生活多年的70后,一位是16年前开始北漂生活的85后,还有一位是刚毕业不久来到北京工作的gen z(1997-2012年出生的人)。 聊着聊着大家发现,在北京的生活仿佛是一个环,嘉宾肠肠在工作了16年之后遇到裁员,为了尽快找到工作接受了和16年前差不太多的低薪,同时被迫从城中心的一居室回到了回龙观的合租房。而刚毕业的梓芸在合租房遇到害怕的室友之后猛然发现,每月收入根本不可能支持自己独居,那种上学时期被承诺的“努力就会有进步”的繁荣似乎也不可能再遇到。二十多年前,刚毕业的主播巫昂也在北京租着房子,穷也是穷的,但不必像今天的年轻人一样,一边努力工作一边担心着吃不饱饭、剪不起头发、租不起房子。 我们对彼此生活的困顿深深共鸣,也对身处的环境做着不同的思考,落到每个具体的生活中去看,似乎支撑着自己的还是那一点热情与生命力。或许在寒冷的时代,我们的使命就是努力维续着自己的生命力。 【收听目录】 03:23 北京饭馆的菜量在缩减 05:21 刚毕业“北漂”青年的合租故事 12:14 北漂十六年之后,遭遇裁员和降薪 15:38 为了先找到工作,月薪回到解放前 18:58 房客也承受着房东和中介的贫困 22:36 北漂买房之后有多节省 28:09 剪不起头发吃不起有味的番茄 34:41 70后真心觉得年轻人生活倒退了 38:48 朋友聚会选择了citywalk 41:45 回到家乡呢?找不到工作 44:20 “还好没回去” 52:59 “我的大部分朋友不会再这么想了” 01:00:04 上学时被“承诺”了一种向上的繁荣 01:06:07 突然之间的阶级滑落 01:15:55 一直自由职业的70后来励志一下吧 01:32:34 更加丰富多元的价值观来支撑我们每个人 【本期主播及嘉宾】 巫昂:复合型人才,绝经不绝望的七零后。新浪微博&小红书@巫昂 宋肠肠:85后,现居北京,中文系毕业。未来的富人。 梓芸:蹭上了世纪末最后一班车的99年生人,活动策划,生活很艰难也要过圣诞节🎄 【收听目录】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君 插画:何心 文字:丁影子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年中录制这期节目的时候,没有想到《再见爱人》会在这个冬天火爆全网,也万万没想到这个“离婚综艺”如今的走向。和本期嘉宾肠肠分享的心情一样,不管是观察/倾听身边人的婚姻生活,还是哪怕看个婚姻真人秀,我们都常常困惑一个问题——婚姻到底给人类,尤其是女性,带来了什么??? 我们现在讨论的这个(人性的试炼场般)现代婚姻制度,作为文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其实也才存续了100来年,而100年后的今天,人类已经在原子化的趋向上一去不返。70、80、90后主播们分享完对婚姻的真实观察与思考之后,只能发出真诚地呼吁:让我们对“庞氏骗局”式的传统婚姻彻底祛魅,先设想和创造一个更人性化的婚姻机制吧。 【本期主播及嘉宾】 巫昂:复合型人才,绝经不绝望的七零后。新浪微博&小红书@巫昂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丁影子 宋肠肠:85后,现居北京,中文系毕业。未来的富人。 【收听目录】 04:49 全世界的婚姻制度在逐渐走向多样化 11:24 70后主播对婚姻故事的观察与思考 22:41 嘉宾分享:82年的姐姐在婚姻中的发疯 33:23 我们的社会特别擅长逼疯一个已婚女人 38:16 90后主播见闻:“这个婚是非结不可吗”? 44:59 “结都结了,与其受气,不如麻木吧” 51:55 为什么不结婚?为什么要结婚? 56:47 身边存在一个个庞氏骗局 01:03:13 所谓回归家庭=将女人利用完赶下牌桌 01:20:35 更人性化的婚姻机制设想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小破、阿君 插画:何心 文字:丁影子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本期是主播@巫昂 在播客「破产书店」作为客座主播录制的节目,这是我们第二次对话颜怡颜悦,也欢迎大家收听上一期节目:044颜怡颜悦|文学是极端坦诚的,我们的生活都充满尴尬和不体面 以下为播客「破产书店」为这期节目撰写的shownotes: 随着新书《正常故事》的出版,双胞胎颜怡、颜悦又多了写作者的身份。之前在综艺节目里,她们在舞台上展示了这本书的样稿,那是她们在节目里的最后一轮比赛,而两个月之后,这本书终于出版。 两年前,她们的文学时刻被打开,这是个蓄谋已久的决定,“我们有些话很想跟别人说。”只不过这次,她们选择了写作。作为文学爱好者,这本书的出版也经历着其他新人发行第一本出版物时的一切,从投稿开始,进入了一轮又一轮的“审判”。当然,这里也包括一些除了伤害,没有其他任何意义的点评。 在舞台上,颜怡、颜悦戏谑着“战斗”,而在文字里,她们又回到新手状态,记录和打磨着那些词语。颜怡、颜悦说:“我们比尊重脱口秀更尊重文学一点。”不过相同的是,她们依然对抗着偏见与“规训”,心中的所有叛逆都是在反抗那个不存在的“父亲”——用每句话,和每一个回车键。 |\你能听到的| 1:32 关于写小说这件事儿,蓄谋已久! 11:31 文学永远需要新鲜血液 15:45 你的作品不用像任何人 21:51 文字里的天真、笨拙也很珍贵 25:31 当我们没有什么可失去的时候,就是最富有的时刻 30:53 应试教育的文字,到底是不是在背叛文字? 33:32 用第三人称读自己的生活 37:00 小说是在创造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勇敢的去旷野吧! 45:39 到底什么是标准作?我们该怎么和标准斗争? 48:57 关于脱口秀和小说,类型是流动的 57:10 写一个长篇小说,你得用 800 辈子的力气! 1:07:07 《正常故事》,其实是不太正常的故事 |\ 提到的| 《霉菌》:作者颜悦,收录于《单读36·走出我房间》。 《霉菌》 是她的第一篇喜剧小说,是一个“关于崇拜的黑暗故事”,“关于一个鲁莽又自恋的女性在父权制权力结构中的自我发现——她崇拜什么,欲望什么,又被什么支配和控制”。 Sketch Comedy:即素描喜剧 ,也被称作“美式小品”,形式类似于国内的喜剧小品。 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1883 年7 月3 日—1924 年6 月3 日):奥匈帝国(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组成的政合国)捷克德语小说家,本职为保险业职员。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 《百年酒馆》:(Horace and Pete)是一部由路易·C·K 编导,路易·C·K、史蒂夫·布西密、丽贝卡·豪尔、埃迪·法可、杰西卡·兰格等人主演的剧情喜剧。该剧讲述一个历代由Horace 和Pete 共同经营的百年酒吧随着时间流逝而起起落落的故事。 《美国丽人》:是由美国梦工厂影片公司等出品,萨姆·门德斯执导,艾伦·鲍尔编剧,凯文·史派西、安妮特·贝宁、索拉·伯奇等主演的剧情片 。该片讲述了一对貌合神离的中产阶级夫妇,过着枯寂无味的黯淡日子。后来男主人翁迷上女儿的高中同学,决定豁出去重拾人生,而一心想出人头地的女主人也索性搞外遇的故事 。 《芭比》:是由格蕾塔·葛韦格执导,玛格特·罗比、瑞恩·高斯林主演的奇幻片。该片讲述了在芭比乐园过着完美生活的芭比,突然发现自己身边接连出现不完美事件,意识到存在感危机的她与男友肯试图前往现实世界探寻真相的故事。 《继承之战》:是由马克·米罗、亚当·阿金、亚当·麦凯、安德里杰·帕瑞克执导,杰西·阿姆斯特朗编剧,西娅姆·阿巴斯、布莱恩·考克斯等主演的商战金融剧。该剧讲述了国际媒体巨头Logan Roy 及他的四个孩子控制着全球最大的娱乐媒体集团之一,作为传媒大亨的Logan Roy 在商业帝国里的浮沉纵横、其富二代子女们为继承父业尔虞我诈的豪门内斗故事。 OH卡:也被称为欧卡或潜意识直觉卡,是一种独特的心理学测试工具。这种测试由德国心理学家Moritz 和墨西哥裔艺术家Ely Raman 共同研发。自1970 年代起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 --------------------------------------------------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心理学与玄学解梦:你的潜意识到底在告诉你什么? 似乎从人类正式意识到“梦”的存在开始,梦就被我们反复提及与研究,从神秘学、文学、艺术、心理学(科学)角度,我们对梦的探索从未停止。迄今为止我们对于梦的了解仍旧只是冰山一角,而一个共识是,梦的确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与清醒、理性状态截然不同的信息,可以说,做梦这一机制(连带它的神秘性)真的是对人类日常生活的一个美妙平衡。 本期节目我们从心理学和玄学(主要是塔罗牌)视角,聊了聊梦的主要类型,常见的梦境,梦所涉及的原型意象与我们的关系,以及解梦的线索等等。总的来说,梦更像是潜意识在向自己展示一些信息,它可能是补偿型、预言型的,可能是一种自我释放的游戏,也可能是在提示我们一些深层的欲望/恐惧等等,但解梦还需做梦人,本质上,梦的表象并不是最重要的,你在梦里的感受可能才是梦所传递的最重要信息。如果某些梦能让我们放下理性逻辑以及社会环境的道德伦理,完全真实赤裸的面对自己的潜意识,它必然是一种珍贵的体验和启示。 本期节目的最后我们决定在听友群随缘替一位朋友解梦,欢迎添加微信(suwriting-01)备注听友,来和我们一起交流奇妙梦境和解梦线索。 【本期主播及嘉宾】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丁影子 发条龙:坚决不回职场的心理咨询师,东五环外野生两性专家,原生家庭爹妈惧怕的能量导师。 孔撄宁,占星师与塔罗师。前电影人,热爱一切晦涩却充满意义的象征语言,比如诗歌或玄学。 【收听目录】 02:34 做梦机制和常见类型 06:11 精准到令人害怕的“预言梦” 09:10 文学作品中很多关于“梦的预言” 14:04 把自己完全交给潜意识的一个梦 18:23 心理治疗解梦的关键:你在梦里的感受 19:44 做关于某人的春梦意味着什么? 22:58 “神秘学”视角解梦 24:31 荣格解梦原型意象:火、水、蛇 32:09 塔罗解梦的意象 37:58 解梦/塔罗,最终都是自己与潜意识对话 42:51 现场塔罗提问 48:12 文学艺术帮助我们融合表意识与潜意识 51:55 放下用日常逻辑去解析梦境 55:20 一些玄之又玄的梦境/催眠体验 01:02:39 听友群福利!抽一位朋友解梦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大虾 插画:何心 文字:丁影子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这个世界究竟是不是在造就越来越多的回避型依恋啊?录完节目我们发现,答案是肯定的。本期节目的主播和嘉宾都曾是回避型依恋的受害者,不仅如此,作为心理咨询师的发姐和身为占星师&塔罗师的小颖都在自己的工作当中遇到过不计其数的“回避型依恋”相关案例。 在认真定义完“回避型依恋”后,我们在亲身经历和案例中总结了“回避型依恋”的人在亲密关系中的种种典型表现,本质上这种不健康的依恋类型背后,是深层次的自我防御机制,是陷入自己的感受无法看到伴侣,而成人在亲密关系中的依恋模式往往与其在童年时期形成的、与照顾者的依恋模式有着紧密联系。当家庭教育和社会规训都在鼓励人们以“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去面对所有问题,情绪感受上的长期压抑/逃避,就逐渐导致情感无能甚至“情感残疾”。 我们提供了一些针对回避型依恋本人及受害者们的实操建议及互助方式,也欢迎朋友们来给出更多想法。 【本期主播及嘉宾】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丁影子 发条龙:坚决不回职场的心理咨询师,东五环外野生两性专家,原生家庭爹妈惧怕的能量导师。 孔撄宁,占星师与塔罗师。前电影人,热爱一切晦涩却充满意义的象征语言,比如诗歌或玄学。 【收听目录】 01:30 回避型依恋类型的定义 05:44 发姐亲身经历:震撼级别的“回避型” 08:09 回避沟通,也回避内心的负面情感 10:41 回避型的另一半,常常陷入自我怀疑 13:33 “不知所措”“不知道说什么”的黑洞模式 15:20 逃避了几年之后来填坑的男嘉宾 20:13 回避型的人更在意自己的感受 24:56 回避型的典型家庭结构 28:44 “回避型”在塔罗牌里的语言/元素体现 32:53 一种难以打破的死循环 42:30 不安全型依恋都是在不断编织自我防御 44:53 给回避受害联盟朋友们的建议 46:13 如果你就是回避型依恋 50:47 被回避型依恋吸引的案例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君 插画:何心 文字:丁影子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作为一个“反家暴”赛道的博主(刚刚自封的),录这期节目真的义不容辞。本播客编辑部最近看到多年前就塌房的初代网红李阳复出的视频,在视频中,李阳把当年自己迫于形势亲口承认的「家暴」轻飘地总结成“打了一架”,又在聊到兴起时脱口而出“她敢动我的书我要揍死她”,最后还大放厥词,谈起家庭教育“孩子生下来就是用的,最好三岁就送去打工”。总而言之,他时刻将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和受害者位置,巧言令色地进行煽动和拉踩,维护自己成功男士(包括夫权和父权)的权威形象。然而,这样的人竟然还能持续拥有粉丝,理直气壮地继续获利。 我们回顾了“疯狂英语”李阳当年大红大紫的过往,分别在主播们的童年/青年时期留下了深刻印象,不论是狂热传销式的英语学习方式,表演作秀型的“去长城烧游戏机”自我营销,还是在操场让中学生集体向老师下跪等等一系列的“邪教”行为,如今回忆起来都令人觉得可笑又可怕,最关键的是,作为一个家暴犯,他不仅在当初(2011年,《反家暴法》彼时还未颁发)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甚至在今天可以毫无良知地轻松地颠倒黑白,仿佛互联网不留痕迹。 这可能是一个荒诞的事实:我们一直生活在自恋家暴男大获成功的时代,李阳的逻辑在20年前火爆一时,到今天(即便严重“塌房”)仍旧奏效。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事实留下痕迹,让务实的改变从法律层面和生活的具体层面逐步展开。 【本期主播及嘉宾】 巫昂:复合型人才,绝经不绝望的七零后。新浪微博&小红书@巫昂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丁影子 宋肠肠:85后,现居北京,中文系毕业。未来的富人。 【收听目录】 01:13 疯狂英语李阳又火了?? 02:49 80后记忆中的狂热传销式学英语 06:39 满脸写着:我是npd男 09:03 时刻把自己放道德制高点和受害者位置 14:27 强迫中学生在操场集体下跪名场面 19:23 可怕的是李阳式洗脑仍旧有很多受众 23:21 “狼性文化”既得利益者在维护暴君逻辑 25:39 成功npd男的共同点:戏精 29:49 碰上沙文主义猪真的无法对话 33:16 我们拥有《反家暴法》还不到十年 40:41 npd家暴男连道歉声明里都在营销自己 45:07 对家暴的惩罚力度远远低于在大街上打人 51:48 去务实地改变我们身处的环境 01:06:58 一些帮助家暴受害者的实用小知识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君 插画:何心 文字:丁影子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本期节目的两位主播和一位返场嘉宾,都是从小看《红楼梦》,和大观园里的女儿们一起长大的姐妹,因此,前阵子看到新版《红楼梦》电影的预告片、剧照和剧组采访之后,我们心怀愤懑地聚在一起录了这期节目。 《红楼梦》的翻拍“一黛不如一黛”简直堪称当代未解之谜,从70后到90后的红迷们一边将87版红楼梦盘出包浆,对台前幕后花絮如数家珍,一边忍受着从新版《红楼梦》电视剧和《红楼梦:金玉良缘》电影不忍直视的冲击。每次翻拍信息出场,都能引起广泛的关注,足以证明《红楼梦》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然而接连降级的又何止是拿出来挡枪的演员,从审美、文学素养、导演/演员敬业度到编剧水准等等,无一不在降低,唯一增长的恐怕只有核心创作团队的ego,不说了,来听节目吧。 最令人庆幸的还是,我们生在拥有纸质书的时代,所以,一起来读原著吧,主播们也考虑从文学角度正式聊一期有关《红楼梦》的节目,欢迎红迷听友们来互动讨论~ 【本期主播及嘉宾】 巫昂:复合型人才,绝经不绝望的七零后。新浪微博&小红书@巫昂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丁影子 宋肠肠:85后,现居北京,中文系毕业。未来的富人。 【收听目录】 02:46 新版红楼梦电影,看完剧照两眼一黑 06:14 宝玉跟黛玉说“我心里有你”??? 08:40 我们心中的红楼梦演绎版top 11:38 对87版红楼梦幕后花絮如数家珍 22:32 “我不相信她能写出那些诗” 25:02 不仅是选角问题,编剧的问题更大 27:19 贾宝玉是中国有史以来最罕见的男性角色之一 31:07 黛玉党or宝钗党or黛钗党? 34:16 邓婕版王熙凤,演得简直是后无来者 39:35 剧组对剧情和人物的理解都走向标签化 44:10 新版太虚幻境秦可卿剧照,不可原谅 50:49 翻拍导演们的ego是不是太大了点 55:25 当年红极一时的“红楼梦中人”选拔 01:01:04 翻拍红楼梦最起码要有甄嬛传的水准吧 01:09:27 有纸质书的幸运,大家一起读原著吧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贝 封面:1987版《红楼梦》剧照 文字:丁影子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