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79《未经删节》文学圈打工人实录

不可逃课BookTalk

本期我们分享的书是来自二十世纪英国杰出女编辑戴安娜·阿西尔的职场手记《未经删节》。有的朋友可能读过她的另一本回忆录《暮色将近》。与之相比,《未经删节》创作的时间更早一些,内容也则是聚焦于阿西尔的工作经历。 我们在节目中分享的主要是书中的第一部分内容。讲述了阿西尔从牛津大学毕业后到BBC新闻部工作,随后认识了出版人安德烈•多伊奇,从而一同创立传奇的独立出版社——安德烈•多伊奇出版社的经历。她以独特的机智和罕见坦率的散文风格,讲述了她五十年漫长出版生涯中的点点滴滴。可以说是文学圈的打工人实录了。 第二部分重点回忆了自己同包括奈保尔、简•里斯在内的六位作者的交往历程,详述了这些作者的经历以及性格特点,是真实有趣的名家轶事,也是对文学的宝贵贡献。这部分就留给大家自己去感受。 本期节目你会听到: 1. 书籍介绍 03:06 2. 作者介绍 04:33 3. 编辑的日常工作需要做什么?15:44 - 核心本职工作 16:35 - 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有什么不同?21:52 - 不得不做的讨厌工作 26:48 4. 不吐不快的职场遭遇 - 奇葩同事“方钉子”路易丝 39:04 - 独裁暴躁的老板安德烈 49:52 - 当独立出版社遭遇大公司病 1:00:41 片尾曲:Teleman - Lady Low

67分钟
1k+
11个月前

Vol.77《魔戒》(上)托尔金的奇幻史诗

不可逃课BookTalk

本期节目我们一起来共读奇幻史诗《魔戒》三部曲!!想想就激动!!这部书可以说是奇幻文学的开山鼻祖。其中描绘的中土世界架构庞大精细,诸段历史嵌合流畅,每次读来都会发现新的细节,阅读的愉悦感达到顶峰。各位听众即使没有看过《魔戒》原著,应该大部分人也曾看过《指环王》或《霍比特人》系列电影。而电影的成功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原著的真实还原。《魔戒》距首次出版已经过了70年,中文世界也有了多个译本。因为托老爷子在故事中大量使用了自创的精灵语给人物、地点命名,所以各位译者给出的名字不尽相同。本期节目中我们使用的名字均(尽量)出自于上海译文出版社2024年出版的朱学恒译本。同时因为魔戒故事的复杂,我们会分为上下两期来和大家一起共同畅游托尔金老爷子所构筑的恢弘幻想世界。 在本期节目你会听到: 1. 书籍介绍 02:25 2. 作者介绍 07:55 - 托尔金与伊迪斯 vs 贝伦与露西恩 10:25 - T·C·B·S 12:30 - 《魔戒》创作起源与花絮 19:47 3. 小游戏:听《指环王》插曲猜电影桥段 27:20 - 第一段 31:26 - 第二段 35:12 - 第三段 37:42 4. 失落的中土历史 41:52 5. 魔戒大战的双方阵营 58:48 6. 至尊魔戒是怎么诞生的?为什么有这么强大的力量?1:03:51 7. 魔戒是如何重见天日的?1:11:16 下周同一时间我们会更新《魔戒》(下) 哦,大家敬请关注! 背景音乐:猜歌环节中大家自行寻找答案哦 片尾曲:电影《魔戒》插曲 Howard Shore - Bag End

75分钟
3k+
1年前

Vol.76《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表达,一种最小单位的抵抗

不可逃课BookTalk

本期节目我们分享的书是赫塔·米勒的散文集《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由后浪文学出品。赫塔·米勒出生于罗马尼亚西部蒂米什县小镇尼特基多夫,1987年移居德国。她以写作德裔罗马尼亚人在苏俄时的遭遇著称。这部散文集相当于是她的准自传,讲述了她在罗马尼亚小村庄长大,到后来移居德国的经历。 赫塔·米勒出生在独裁者齐奥塞斯库执政的年代,二战和独裁专制下扭曲的社会让她的生活中充满了伤痛和恐惧。支撑她在对死亡的恐惧中活下来的是对生的渴望和通过诗意的语言所构建的她独特的灵魂世界。她用优美的文字反抗极权,让世界对罗马尼亚社会和二战前后欧洲社会的状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作为生活在罗马尼亚的说德语的少数民族裔作家,她自然地描绘她眼里的罗马尼亚人和她自己,揭露了社会的阴暗,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审视和关注。 本期节目你会听到: 1. 作者介绍 01:16 2. 书籍介绍 08:38 3. 罗马尼亚概况 17:17 二战后的罗马尼亚 19:19 4. 片段分享 - 在监控和审讯下,赫塔·米勒内心的力量 27:56 - 国王和心兽 34:03 - 被剥夺了人权的生活 37:09 - 战争和社会给赫塔全家带来的影响 39:25 - 独裁统治下残忍的暴行 43:06 - 赫塔对于语言、文字和写作的思考 48:12 片尾曲:The Police - Every Breath You Take

67分钟
2k+
1年前

Vol.SP 《看见孩子》抓娃娃不如看见娃娃

不可逃课BookTalk

本期是锦鲤和特邀主播叶子的特别加更节目!因为安妮和米娅都还没有育儿经验,所以这期节目我们特别邀请了有点意思radio的主播叶子和锦鲤一起共读畅销育儿书籍《看见孩子》。不要以为育儿书只有“妈味”,这也可以是一本关于自我情绪疏解或者亲密关系修复之书。本书作者贝姬博士介绍了在亲密关系中的两大原则,第一是本心善良,我们必须接纳自己才有可能做出改变。如果我们觉得自己的本心是坏的,我们就无法与人建立亲密感。第二个原则是真相不唯一,我们必须接纳两个看似对立的真相。我做过一些让我后悔的事情,同时我的本心是好的;我对我过去养育孩子的做法感到内疚,同时也对养育孩子的未来充满希望;我一直在尽力而为,同时我也想做的更好。 本期节目你会听到: 1. 书籍介绍 02:12 2. 作者介绍 06:12 3. 闲聊:叶子和锦鲤的育儿目标和困境,可怕的两岁(terrible 2)和小孩子的“奇怪”行为 11:11 4. 书籍内容分享: - 育儿准则:减少羞耻感,让关系更亲密 22:04 - 育儿工具箱:允许孩子遵从内心的感受 25:58 - 育儿准则:修复永远都不晚 36:22 - 育儿工具箱:积累情感资本的工具 42:44 - 育儿准则:说真话 47:59 - 育儿准则:心理韧性大于快乐 51:58 - 育儿工具箱: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无法忍受挫折 52:50 片尾曲:回春丹 - 鲜花

63分钟
1k+
1年前

Vol.75《十八岁出门远行》成长也许就是荒诞的

不可逃课BookTalk

这是我们第二次在节目中分享余华老师的作品了。 去年11月的时候我们读了余华老师的中篇小说集《河边的错误》,感觉非常上头。那一期节目我们聊得非常尽兴,强烈推荐大家一定要去听我们第51期节目,讲《河边的错误》。点击这里直接跳转。(有完整版的余华老师介绍哦) 这次读的是余华的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收录了十篇非常具有余华个人风格的中短篇小说,创作时期和《河边的错误》差不多。其中同名的《十八岁出门远行》短篇小说是余华的成名作,首次发表在1987年的《北京文学》上,后来还被收录在高中语文教材。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你最喜欢余华的哪一部作品~ 本期节目你会听到: 1. 书籍介绍 01:51 2. 作者介绍 04:30 - 有文化没文化都能成为作家——余华谈小时候的阅读 05:12 - 为什么余华八十年代的短篇充满血腥暴力?09:25 3.《十八岁出门远行》 - 创作背景 15:23 - 荒谬之下想要表达什么?16:56 - “这很十八岁”的阅读体验 20:58 4. 其他片段分享 - 《鲜血梅花》26:30 -《祖先》36:49 -《西北风呼啸的中午》52:19 - 余华与卡夫卡:在写作上解放了余华的《乡村医生》 57:46 - 《命中注定》1:03:45 5. 余华谈“虚伪的作品” 1:09:10 片尾曲:八仙饭店 - 单身旅记

77分钟
3k+
1年前

Vol.71《海边的卡夫卡》世界是命运的隐喻

不可逃课BookTalk

今天要分享的书来自没有拿过诺奖,但常年陪跑诺奖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 《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树的在2003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十五岁离家少年与一个名叫中田聪的人的经历,两个角色作两条线索来写,而且两人自始至终未曾相遇。少年化名“田村卡夫卡”,从东京中野区的家里出逃,一直到了四国的高知县;中田聪在1946年,也就是在读小学时遇到奇怪事件昏迷后丧失了记忆和读写能力,因此大半辈子碌碌无为,直到六十岁这年,有了一次奇异的经历。 《海边的卡夫卡》借用了古希腊著名的神话故事,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再现了村上文学中的主人公走出迷惘,坚持不懈寻找自我的永恒主题。 延续了村上春树一贯的虚构的故事设定,却又深刻地投射出现实社会的影子。 本期节目你会听到: 1. 修订版介绍 00:52 2. 书籍介绍 05:48 3. 作者介绍 11:51 4. 村上为什么常年陪跑诺奖? 19:45 5. 村上作品的特点 22:02 6. 第一次阅读村上的作品是什么时候? - 安妮 - 这就是第一次 32:52 - 锦鲤 - 绕不开的青春文学 34:43 - 米娅 - 语文老师的寒假书单 36:44 7. 人物分享 - 会说猫话的中田 43:32 - "You Know Nothing"的星野 48:46 - 被诅咒的田村卡夫卡 54:39 8. 书中有哪些卡夫卡元素?1:00:06 片尾曲:The Beatles - Norwegian Wood (This Bird Has Flown) 这次我们读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在2024年4月推出的精装修订版。这一个系列是上海译文出版社与译者林少华合作的修订版本。包含目前上海译文拥有版权的一共11部长篇小说。 除了吸引人眼球的简约大气的红黑白装帧封面以外,在翻译方面,还完善了音乐、电影、品牌等信息的名称,修订了一些过时的译法,并且调整了译文的整个细节的语感。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最喜欢村上春树哪一部作品?如果你也读过这本书,也欢迎分享你的阅读体验。

82分钟
3k+
1年前

Vol.70《月亮与六便士》追逐灵魂深处的光芒

不可逃课BookTalk

今天我们分享的书是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创作的长篇小说《月亮与六便士》。这部作品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为原型,描述了一个原本无趣平凡的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在四十岁时突然爱上了绘画,抛妻弃子去往巴黎画画,抛弃拥有的一切,之后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把生命全部投入到自己的画作的故事。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六便士”和“月亮”象征着物质与精神的追求。思特里克兰德毫不犹豫地放弃了稳定的生活,追逐自己的艺术梦想。毛姆通过这个角色展示了人性中对于精神追求的渴望,通过对书中众多角色的刻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此外,推荐给大家王柳云女士的新书《走过一座海》,书里她写下了从50岁那年只身前往福建双溪学画画,再到深圳大芬油画村,一路漂泊最后到北京一边谋生一边继续绘画和写作的经历,以及一路上她遇到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芸芸众生。同样是追逐梦想,她一边通过劳动养活自己,一边用画画和阅读滋润自己的灵魂。 现实中,我们需要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找到平衡,在生活中追逐属于自己的幸福。 本期节目你会听到: 1. 书籍介绍 01:01 2. 作者介绍 15:30 3. 闲聊:我们的梦想 19:21 4. 追逐月亮的思特里克兰德(也可称作克兰德或斯特里克兰)36:32 5. 思特里克兰德的三任对象 - 思特里克兰德太太 45:29 - 勃朗什和施特略夫 51:58 - 爱塔 1:05:09 6. 新书推荐:《走过一座海》1:12:31 片尾曲:杨宗纬 _ 宝石Gem _ 王宇宙Leto - 若月亮没来 (Live) 除了《月亮与六便士》,最近后浪出版的一本新书《走过一座海》讲的也是关于追寻梦想的故事。在这里可以推荐给大家。 和《月亮与六便士》中抛下一切义无反顾,去追寻梦想的斯特里克兰德不同,这本书中的故事主人公王柳云女士,则是挣扎在六便士的缝隙中,看到了皎洁月光。 王柳云51岁开始学画画,辗转多地学画。2020年开始北漂,在北京的写字楼里做保洁打扫卫生,工作之余她是一名画家。2021年她因一则采访走红,后来被多家媒体竞相报道。如今,她走出媒体的叙事,以亲历者的视角讲述讲述了自己,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却在机缘巧合下,踏上了追寻梦想的故事。 书里记录和回顾了王柳云多年来,辗转多地的学画经历,我们得以看到一个切实地跟随着心中呼唤行走,最终找到自我表达途径的女性,同时书中描写了王柳云在追寻自己的画画梦想过程中,遇到的众多底层女性的生活。她的文风辛辣又充满着生命力。 同样都是追寻画画的梦想,王柳云的故事和《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斯特里克兰德,亦或者原型高更的经历都完全不同,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一个是来自殷实中产家庭,收入不菲的证券经纪人;一边是出身底层,家境贫穷的农村妇女。 如果说斯特里克兰德的追梦之旅是义无反顾的,那么王柳云在学画的路上则多了许多艰辛和无奈。 看了王柳云的故事,不禁感慨: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 不管你现在有没有梦想,总是不要停下追寻月亮的脚步,不放弃抬头看见月亮的希望。

85分钟
6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