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99《法比安》下行年代,失业的文科生与沉沦的欲望都市

本期节目我们要分享的是来自一位德国知名的儿童文学家的自传性小说《法比安》 这本书的腰封上写的“下行年代, 一个小镇文青的宿命之死。”差不多一句话概括了这本书的中心思想。 故事发生在1920年代末的柏林,经济大萧条席卷德国,到处都是失业的人,到处都是对自我麻痹的沉迷。小镇青年雅各布·法比安,试图在大城市柏林站稳脚跟。然而他却面临着接二连三的打击,工作被解雇,女友为了前途委身于权势,好友也因为事业情感的不顺利而自杀了。面对这一切,法比安却无能为力,逐渐沦为一个不合时宜的旁观者。 小说叙事时间紧凑,小说的11天时间里,法比安穿梭于柏林形形色色的场所,感受着这座城市的迷乱、萧条、冷酷,经历背叛和失去,最后,为了救人,他从桥上纵身一跃,死在了冰冷的湖水中。 本期节目你会听到: 1. 书籍内容&历史背景 01:23 2. 作者介绍 23:18 3. 片段分享 - 旁观职场老油条如何编造假新闻 29:23 - 法比安的工作日常以及失业 34:45 - 为什么失业了却很自洽?39:12 - 去劳动局领失业金 42:35 - 职场失业情场失意 44:47 - 会来事的职场情绪价值提供者 47:32 - 留不下的大城市,回不去的家乡 55:14 4. 法比安是一个道德主义者吗?1:02:25 片尾曲:Austin Farwell - Waltz of the Wind

71分钟
1k+
3周前

Vol.95《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一个“公共选书人”的理想与现实

这次我们分享的书籍是来自于学者杨素秋的纪实文学《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这本书中讲述了杨素秋作为挂职干部在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工作的短暂期间,从零开始建立一座区级图书馆的经历。书中的故事介绍了从装修、消防到选书、宣传的种种图书馆建立细节。同时,更吸引人目光的部分是在作者从一个普通学者的视角所展现的种种官场生态。其中,选书是一座图书馆灵魂,也是杨素秋投入最多心思却遇到最大干扰的地方——官场小白的她首次遇到了“馆配潜规则”。虽然她受到各种压力,但仍旧坚持在有限的预算下尽量贴近用户画像选书,积极向自己各个领域的朋友寻求更加专业的意见。最终这个过程也被央视报道,杨素秋因此被称为“公共选书人”。 另外,作为世界读书日的特别活动,我们将在4月18日起发起“换书”活动,请听友群的小伙伴分享自己可以换出的书单,让有趣的书籍流通起来。有兴趣的听众可以关注“不可以逃课Booktalk"微信公众号,添加小助手微信加入听友群了解详细情况。 本期节目你会听到: 1. 闲聊环节:主播们的私人书架 01:52 安妮书架: 米娅书架: 锦鲤书架: 2. 书籍介绍 14:49 3. 作者介绍 21:22 4. 这本书是不是不应该叫《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26:32 4. 看完本书主播们“种草”的书单 30:36 - 安妮:《僧侣与哲学家》 - 米娅:《诗歌手册》 - 锦鲤:《安徒生童话》叶君健译版 等童书 5. 有趣的官场见闻:43:26 片尾曲:毛不易 - 无名的人

84分钟
2k+
2个月前

Vol.94《百年孤独》所有重复都是命运的回响

我们终于终于要来读《百年孤独》了! 这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在看过诸多被称为“XX式百年孤独”的小说后,我们终于得以体会《百年孤独》原文的魅力。果然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经典。 很多读者可能会被书中众多的人物和不断重复的名字劝退,但实际上记不清名字也不影响阅读这本小说。马尔克斯不愧是写故事的大师。情节紧凑,魔幻与现实丝滑过渡,你甚至不会明显感知到时间的流淌。书中人物众多,每条故事支线都很精彩。节目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分享。强烈推荐所有的朋友去看原文。也欢迎看过的朋友们在评论区留下你印象深刻的片段! 本期节目你会听到: 1. 书籍介绍: 03:20 2. 创作背景:11:52 3. 闲聊环节: - 文学作品中有哪些著名的开头?20:08 - 他们的流传度为何如此之高?23:42 4. 阅读体验分享:我们读过不少被成为XX式百年孤独的小说,读起来有什么不同?28:44 5. 片段分享:(两位家族中的掌权者) 串起整本书的灵魂人物乌尔苏拉 - 独裁者暴君也不得不听话 45:05 - 生命力极强 48:30 - 大义灭亲 50:27 可恶又可悲的费尔南达 - 为何嫁入布恩迪亚家族?55:54 - 繁文缛节与矫揉造作 59:15 - 奇怪又自洽的三角关系1:00:49 6. 这本书有主角吗?1:05:02 片尾曲:David Davidson - Speak Softly, Love (Silver Screen Classics Album Version)

77分钟
6k+
3个月前

Vol.92《一间自己的房间》&《到灯塔去》&《达洛卫夫人》艺术不是生活的复制品,而是对生活的诠释

本期节目三位主播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伍尔夫文集·布面精装版》六册书中各自选择了《一间自己的房间》,《到灯塔去》以及《达洛卫夫人》分别阅读。试图通过作品进一步走进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精神世界。这套丛书的封面复刻了英文原版,是由弗吉尼亚的姐姐凡妮莎设计。姐妹两人的才华交相呼应。 《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自传体的意识流小说,小说主人公拉姆齐夫妇的原型就是弗吉尼亚·伍尔夫自己的父母。小说以到灯塔去为贯穿全书的中心线索,描写了拉姆齐一家片段式的生活经历。 《达洛卫夫人》同样采用意识流手法,以一天为时间框架,通过达洛卫夫人和战争幸存者塞普蒂默斯的平行叙事,展现当时人们的精神困境。 《一间自己的房间》始于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剑桥大学的演讲。后扩充为一部女性主义散文,核心论点是女性需要经济独立和隐私空间才能进行文学创作。 本期节目你会听到: 1. 安妮介绍《到灯塔去》 01:22 2. 米娅介绍《达洛卫夫人》 28:16 3. 锦鲤介绍《一间自己的房间》43:22 *对弗吉尼亚·伍尔夫人生经历感兴趣的听众可以跳转上期节目收听我们对于《弗吉尼亚·伍尔夫传》的解读。 片尾曲:陈粒 - 不灭 附上实体书的照片一张~ 这个系列太美了,每一本都颜值超高!

62分钟
3k+
4个月前

Vol.89《不止魔幻》拉美文学第一课

本期节目和大家分享的是作家、翻译家侯健的《不止魔幻:拉美文学第一课》。正如这本书的副标题所示,这是一本非常好的拉美文学入门读物。“魔幻”一直是大众心中拉美文学的代名词,为了打破这种固有见解,侯健在这本书中全面梳理了拉美文学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轨迹,从 19 世纪的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回溯拉美的 “文学爆炸”,讲解至 21 世纪最新拉美文学代表作家。不仅涵盖博尔赫斯、波拉尼奥、马尔克斯、略萨等知名作家,还解析了诸多拉美新生代作家和作品,为读者进行了简明却全面的拉美文学赏析。读了本书之后我们开始逐渐明白,魔幻现实主义的核心是现实,而“魔幻” 只是展现现实的辅助手段。 本期节目你会听到: 1. 闲聊环节:侯健写作本书的初衷起源于一个B站的付费课程。你有没有其他私藏的宝藏网络资源?01:36 - 安妮:b站up主:食贫道,Ali Abdaal - 米娅:b站up主:木鱼水心;音频节目:蒋勋细说红楼梦,哈利波特真人语音朗读 - 锦鲤:播客:忽左忽右,b站up主:小Lin说 2. 书籍介绍 24:55 3. 作者介绍 30:07 4. 拉美作家分享: - 博尔赫斯:被诺贝尔奖错过的非典型拉美作家 39:34 - 马尔克斯:经典中经典 49:17 - 略萨:作者侯健的最爱作家 1:02:23 片尾曲:Maluma - Sin Contrato

80分钟
3k+
5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