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 开寅,影评人,著有《电影的宿命》。网名“九只苍蝇撞墙”,简称“九苍”。王朔资深读者。 王朔新作《起初·纪年》刚刚发布时,主持人刘阳子第一时间约开寅老师,只等他一读完就录节目。 开寅的专业是电影,但作为一位出生于70年代末的北京人,他对王朔的作品一直有着深切的关注和敏锐的观察,他撰写过许多关于王朔作品、相关影视及文化探讨的文字,深得读者喜爱和好评。这期节目,我们请他以一个王朔资深读者和“毒舌评论人”的视角,聊聊这本大多数人还没看完的王朔新著。 需要说明的是,这期节目不负责对王朔的过往故事和背景进行介绍科普,我们站在今天,直接开聊。 Shownotes: 02:18 从《玩的就是心跳》开始,王朔被谁影响过 08:52 《起初·纪年》不是一部能让人手不释卷地捧读的作品 17:58 王朔在“断档7年”里做出了写作风格的转换决定 23:11 王朔写不管谁的历史,都是他自己的历史 28:14 无论汉武帝还是谁,都是一种下学后的小孩“蛋B”的状态 37:45 他为什么那么执迷于自己的少年时代? 47:05 王朔写字和其他作家不同的一点:他要还原自己的情绪状态,但是时有飞得太高的时候 50:09【广告】门柱聊书微信群已经开通,请加微信doorpost,注明“门柱聊书读者群” 55:38 半部小孩“蛋B”,半部红楼梦? 64:07 为什么王朔对红楼梦有那么大执念? 73:09 那种青春气息和荷尔蒙,没了就是没了 85:25 但只有王朔,还在“什么都不为”地写作 88:33 如果中国文学是个酒吧,王朔成了喝到最后的那个人,只给了大家一个孤独的背影
嘉宾: 罗丹妮,单向空间编辑总监 由单向街书店出品的《单读》mook,最近出了一本在序列里显得很特别的单集:单读Plus《喜剧的秘密:从脱口秀说起》。这本 mook 特约贾行家、东东枪两位作家担任特约主编,邀请李诞、程璐、王建国、庞博、呼兰、周奇墨等脱口秀演员作了形式各异的深度长谈。 但这本书上市以来,却让它的编辑、单向空间编辑总监罗丹妮经受了不小的压力,关于其内容、设计以至售价的一系列讨论,让她陷入了不断地思考和挣扎。这期门柱聊书,刘阳子到访单向街书店,和罗丹妮聊聊这本书诞生的背后故事,和她对这本 mook 的思考。 Shownotes: 02:51 一本 “不好笑的” 喜剧之书的萌生 05:12 对喜剧本质的探究之心,构成了编辑这本书的原动力 29:57 一本严肃的喜剧之书,到底应该 “严肃地呈现” 还是 “不严肃地呈现” ? 33:18 在单读这种 “新派” 的出版机构里,是否面临传统出版机构不必面临的压力? 38:05 【广告】门柱聊书微信群已经开通,请加微信doorpost,注明加读者群 39:55 王勉父亲的文章令人惊讶 47:26 脱口秀和喜剧是一回事吗?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 56:17 很多事让罗丹妮最近不太开心,但也无法 “躺平” 57:33 传统出版机构和新型出版机构,都 “不可能全都要” 62:08 何时才开始叛逆,这是否是个问题? 67:52 东北文化是否滋养了许多 “更好笑” 的人?
嘉宾: 余梦娇(海带岛),译者、编辑、《深濑昌久》一书责编 瞿瑞(哑古),导演、作家 深濑昌久,日本摄影家,森山大道、荒木经惟的同道,一个日本摄影“黄金时代”的特别存在,其摄影集《鸦》被《英国摄影期刊》于2010年评为近25年最伟大的摄影集第一名。他于1992年摔下楼梯,丧失行动能力,维持20年生命后,于2012年去世,过完了孤独而桀骜的一生。 光启书局今年出版的《深濑昌久:渐渐变成乌鸦的男人》是一本他的助手濑户正人撰写的回忆随笔集,在濑户正人的笔下,深濑昌久首次呈现出此前未曾披露的、更加私密的“人味儿”。 本期节目,刘阳子请到《深濑昌久》的责编余梦娇,和非常喜欢深濑昌久作品的导演、作家瞿瑞,一起聊聊这本书和这个人。 (本期标题灵感来自海带岛引述的豆瓣网友 Tired Zippo 对《深濑昌久》的短评:“这本书更重要的是让我看到艺术可以如何对艺术家痛下狠手”。感谢 Tired Zippo) Shownotes: 02:35 深濑昌久的《鸦》被《摄影期刊》评选为四分之一世纪最伟大的摄影集第一名 08:29 《深濑昌久》的作者濑户正人,是森山大道介绍给深濑昌久的助手,也拥有复杂的亚洲身份 10:49 这本书的日文原版叫《深濑昌久传》,但是中文版本去掉了“传”字 16:35 如何去理解深濑昌久这个沉默的存在? 20:46 中平卓马也得了逆行性失忆症,他和深濑昌久作为日本摄影家的“两端”,拥有同样的结局 22:06 有一部关于深濑昌久的电影正在拍摄中,饰演他的是浅野忠信 23:01 🎵 SODA! - ととと止まらない! 31:57 深濑昌久的“照相馆之子”身份对他形成了深远影响 33:59 冷知识:坂本龙一的父亲和深濑昌久曾经是同一出版社的同事 36:53 🎵 Dreams Come True - LAT.43°N (2017 live) 41:21 《家族》就是一个照相馆血脉下加入深濑昌久艺术思考的作品,记录了日本传统家族的分崩离析 43:37 深濑昌久对动物的特殊感情,鸦、猫、钓鱼 47:21 洋子是深濑昌久在1964年到1976年的妻子 51:17 深濑昌久曾经围绕着洋子拍摄他的作品 53:34 聊聊“艺术剥削”这个概念 64:22 🎵 曽我部恵一 - なんだっけ? 69:33 我们如何去判断深濑昌久在同时代摄影家中的位置? 74:46 作为一个极致孤独的人,深濑昌久是“私摄影”时代的特别摄影师 76:07 “私摄影”似乎小,但是放在广博的维度中,有浩大和永恒的气概 78:39 一种生活方式,是如何用尽了一个人的时间 83:30 最后,每人给这本书一句话
嘉宾:朱文博 随着大友良英的随笔集《我成长的音乐时代》的出版,以及在这个夏天莫名其妙的《海女》回潮,大友良英这个名字又热了一次。 对于乐迷来说,大友良英是一个横跨实验音乐界和前卫爵士界的严肃艺术家;对于《海女》粉丝来说,大友良英是创作了漂亮的复古日本流行乐的音乐人;对于泛娱乐新闻受众来说,大友良英是一个对能年玲奈(弄)十分照顾的看起来不太正经的大叔。这三种印象的交集,构成了大友良英在我们心中的印象,这三种印象不同侧面间的混合,让我们对大友良英产生种种十分不同的阐释和理解。 同时,大友良英和中国的交往也很深,他在学生时代就曾游历中国,后来为田壮壮的《蓝风筝》和许鞍华的《女人,四十》制作电影配乐,还有一些作品大量采用了来自当代中国的元素,也自90年代起就和中国的实验音乐场景产生了持续多年的交往。 这一期我们请来西海的老朋友、和大友良英产生过许多交集的乐手朱文博作为嘉宾,请他选出十首作品,带动听友从音乐上的更多角度了解这个产量极高、形象丰富的音乐家。 Shownotes: 00:06 Track 06: 大友良英 - 15th December 2006, ICA Theatre, London 04:31 这首歌的演奏方式是“乐手包围观众” 05:30 PA是谁发明的? 08:11 厂牌的三条禁令 12:16 Track 07: アンサンブルズ東京 ハンドサイン教材動画 大友良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M4FswZOjKI 17:16 希望大家都能看这个视频,特别好 21:05 Track 08: Filament - Live @ 2019.11.17 23:25 朱文博参加 Ftarri 大乐团和在东京去 Ftarri 唱片店的感受 31:01 Track 09: 二阶堂和美 & 大友良英 Special Big Band - 地元に帰ろう音頭 Jimoto Ni Kaerou Ond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5Ee9ig8zMs 40:04 大友良英第一次参加青岛啤酒节 45:54 Track 10: 大友良英 - Hong Kong Hong Kong Hong Kong 54:57 他是一个非常谦虚的音乐人 58:00 他不追求人多也不追求“牛逼”,他希望大家玩音乐都能开心
嘉宾:朱文博 随着大友良英的随笔集《我成长的音乐时代》的出版,以及在这个夏天莫名其妙的《海女》回潮,大友良英这个名字又热了一次。 对于乐迷来说,大友良英是一个横跨实验音乐界和前卫爵士界的严肃艺术家;对于《海女》粉丝来说,大友良英是创作了漂亮的复古日本流行乐的音乐人;对于泛娱乐新闻受众来说,大友良英是一个对能年玲奈(弄)十分照顾的看起来不太正经的大叔。这三种印象的交集,构成了大友良英在我们心中的印象,这三种印象不同侧面间的混合,让我们对大友良英产生种种十分不同的阐释和理解。 同时,大友良英和中国的交往也很深,他在学生时代就曾游历中国,后来为田壮壮的《蓝风筝》和许鞍华的《女人,四十》制作电影配乐,还有一些作品大量采用了来自当代中国的元素,也自90年代起就和中国的实验音乐场景产生了持续多年的交往。 这一期我们请来西海的老朋友、和大友良英产生过许多交集的乐手朱文博作为嘉宾,请他选出十首作品,带动听友从音乐上的更多角度了解这个产量极高、形象丰富的音乐家。 Shownotes: 00:29 为什么聊起大友良英? 05:15 朱文博和大友良英的第一次接触 12:05 Track 01: 大友良英 - Turntable With Guitar Amp 18:14 从杨波的《自由音乐》第一次接触大友良英的噪音 21:31 对于没有噪音音乐经验的听友,会如何引导? 29:48 Track 02: Ground Zero - miagetegoran, yoru no hoshi wo 34:09 大友良英很喜欢翻玩 40:31 大友良英的新爵士运动 42:38 Track 03: Otomo Yoshihide's New Jazz Orchestra - Gazzelloni (Eric Dolphy cover) 47:00 用森山大道的照片做了个Eric Dolphy的“假封面” 49:42 大友良英会用很摇滚的方式、很“狮子座”的方式去处理他喜欢的材料 52:34 Track 04: Otomo Yoshihide's New Jazz Ensemble - Good Morning (feat. Phew) 58:00 这一张与户川纯和Phew两个传奇女歌手合作 62:36 Track 05: 大友良英 - ソング・フォー・チェ 67:19 这张专辑是用高柳昌行的遗物吉他向高柳昌行致敬 70:43 如果把大友良英的作品拉成一维坐标轴,他包含了太多的点
(原西海特辑033) “纸上造物”最近出了新作:《西游补》。一本明末清初的“奇书”,一部西游的“同人文”,却隐隐拥有现代气度。 纸上造物一直是个颇为独特的出版机构,对于题材的选择,对于书籍的呈现,都和许多出版方有着迥然不同的气质。对于《西游补》,纸上造物的主理人陆加老师还邀请了古琴音乐人大樵等三人为《西游补》制作了三首音乐作品,为“有声读物”的概念增添了新的实践和维度。 这一期,西海之声和陆加与大樵聊一聊这本书,这几首音乐,以及这个截至目前出了6本书的出版机构的哲学和方法。 Shownotes: 00:15 访《西游补》出版机构纸上造物的主理人陆加,和《西游补》音乐项目的作者之一大樵 03:05 纸上造物是个什么样的出版机构? 04:48 “半路出家”是怎样进入图书出版这个行业的? 10:45 古琴音乐人大樵曾经是迷笛音乐学校的鼓手学员 16:47 纸上造物最近发行的新书《西游补》,一本明末清初的小说 17:27 作者的名字“董说”,读作“董yue”,还是“董shuo”? 18:00 《西游补》用了《西游记》的人物,但是写了另外一部完全不同的“同人文” 18:59 马伯庸剖析得非常棒,《西游补》的精华在于它的讲述方式 22:47 古典续书补书似乎糟粕为多,《西游补》最大的好处是它的“现代性” 25:24 现代读者会看到卡夫卡、博尔赫斯、大卫·林奇般的影子 26:20 如果把《西游补》放在当代,和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相比,它特别的价值在哪里? 26:55 和《西游记》相比,其中更多是悟空一个人的寻找 30:51 一个精彩的情节:孙悟空在看一场由别人扮演自己的戏 33:25 我们对“古人”的理解有时偏向简单 35:11 聊聊这本书的“局限性”:其中的讽刺对现代人有隔膜 37:55 分享几个《西游补》的美妙之处 39:57 明朝小说中的暴力 43:50 如何定位为《西游补》所做的三首音乐? 46:34 听:《與》(11分钟) 58:19 古琴这个乐器,似乎就是一种中式minimal音色? 60:46 在古琴演奏家看来,古琴是一个什么样的乐器? 63:39 古琴在营造氛围上的作用和功能 65:23 谦恭或者说“客气”是不是中式音乐的一个特点? 66:24 另一首古琴曲《西游》是从《一生所爱》来的灵感,但是《一生所爱》在此已经形灭 69:03 听:《西游》(14分钟) 84:20 这首歌来自于即兴,因此进入是很慢的 86:41 令大樵印象深刻的一个情节:孙行者在看村民凿天 87:46 介绍第三首钢琴独奏《无尽行》 89:45 听:《无尽行》(2分钟) 92:25 《无尽行》创作时的想法 94:20 关于节制 95:30 《西游补》的结尾:范围天地而不过 96:57 纸上造物如何理解书籍的多媒体化? 104:15 为什么纸上造物出的书都有一点“奇书”的感觉? 105:54 大樵的古琴演奏可以在哪里听到?
经过一两个月来的低频更新,西海终于将要恢复它的节奏。2022年下半年的第一天,daze和老刘来到了擦主席的工作室,分掉了一份饭,来了一次久违的饭后闲谈。 主题仍然欠奉,开头是三位主播缺席节目这段时间的生活和思考,然后就擦主席的新创作方向进行了探讨,老刘简单说了说他开的聊球号,然后就转到了聊大火的飞盘运动(以及和足球老哥们的矛盾),话题在短暂回归艺术之后,又聊了大家眼中的爱死机3。 这期只放了头尾两首歌,对听音乐的听友说句抱歉。 Tracklist: 卧轨的火车 - 晚市 Spiritualized - Ladies and Gentlemen We Are Floating in Space
本期6首歌,ze师讲了讲他为期一周的半封锁生活。 Tracklist: 罗大佑 - 亚细亚的孤儿 牛尾憲輔 - China Thom Yorke - Black Swan 顶楼的马戏团 - 海风 Sonic Youth - Social Static 庾澄庆 - 请开窗
刺猬乐队的第10张全长专辑《乌鸦谷 - 晕晕众生,命命相连》发布,我们把乐队成员赵子健、石璐、何一帆三人请到西海,请听友和乐队在第一时间一起来听这张新专辑,听他们说说背后的事儿。节目分为上下两期,本期为下集,涵盖专辑的Track 7-12,以及仅在实体专辑里发布的隐藏曲目的片段。 上期地址:https://music.163.com/#/program?id=2501312585 00:01 Track 7《浪花游:对话上帝的掌纹》 12:30 一帆只用贝斯交流,不会问另外两人“你是什么感受?” 13:22 三人乐队每一环都不可或缺 15:00 制作人如何与刺猬乐队这样的原生、坚固的乐队合作? 18:30 制作人的好处,客观第三方的专业人士 20:14 合作得首先有双方对各自作品的认可,要找愿为自己的艺术负责的合作者 23:08 李青和陆希文两任制作人的风格不同 26:31 Track 8 《来自乌鸦谷地牢的死亡风之回响》 34:01 这首歌来自比利时的一个真实事件 37:05 犯罪纪录片和微博都让人难受,谈谈网暴 40:32 Track 9 《期许·静灭之火》 48:49 专辑封面,表面看起来生机勃勃,细看是另一番景象 49:53 Track 10 《尚活·尽享此刻》 53:10 歌名原本是一个老梗 55:41 十年前乐队在中美两地经历的不同生活 58:40 什么样的情况都经历过,enjoy就完了 59:51 Track 11《光晕·爱攻克一切》 65:03 爱攻克一切似乎是刺猬一以贯之的观点? 68:53 每一张刺猬的专辑都有强烈的色彩,这一张是什么色? 73:12 Track 12《迷失乌鸦谷》 78:23 录完这张专辑之后子健没怎么玩吉他 80:40 一帆认为自然是永恒的东西 84:24 D-22乐队共享着共同的养分,后来也走向了各自不同的方向 86:50 把这张专辑放在自己作品里的什么位置? 90:39 隐藏曲目(片段) 封面:daze
刺猬乐队的第10张全长专辑《乌鸦谷 - 晕晕众生,命命相连》今天发布,我们把乐队成员赵子健、石璐、何一帆三人请到西海,请听友和乐队在第一时间一起来听这张新专辑,听他们说说背后的事儿。别的电波主播大野洋客座主持,daze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没能参加录制。 节目分为上下两期,本期为上集,涵盖专辑的Track 1-6。 4月9日发布下期,涵盖专辑的下半部分。 1:30 《乌鸦谷》大概是在两年前开始的创作 3:54 演出试音碎片时间里发展出来的作品 7:01 专辑聊的是什么?“一6A景区” 8:51 好几首歌主题都恰好和现实事件产生了连结 10:38 Track 1 《混沌开》 16:20 单曲有助于知名度,但乐队需要让人能挖出东西 19:48 Track 2 《匐入残暴的黑暗轨迹》 24:30 近年子健看了很多反映人性极端的纪录片 27:26 歌词投射的是小时候极端经历,带来了伴随一生的恐惧 30:59 家长管得更多了,但孩子更应该知道如何自保自救 33:25 Track 3 《幸好我们还有音乐》 39:49 三人乐队玩17年,其实已经很难玩了。这几年听见最兴奋的三大件乐队是black midi 45:13 对杨海崧关于乐队综艺观点的再思考和再讨论 51:20 Track 4 《不正当游戏中的正当玩家》 56:17 这首歌最早的名字叫”亡者荣耀“,现在名字来自 Malcolm X 的纪录片 58:59 石璐也是第一次知道这歌的来由? 60:30 一帆认为在排练房抓的是一种无法被语言表述出来的东西 63:27 排练房中的作品一直是无定形的,排的是“心流” 64:57 如果乐队人多了,默契度还能这么好吗?石璐的看法 66:08 “原生乐队”的优势 60:08 Track 5 《像水一样流》 74:37 刺猬的歌词用字越来越少了?都是中国人,就能明白 80:05 Track 6 《浪花游(环境版)》 81:56 这个版本的浪花游的来源是一个意外 88:31 年轻乐队朋友请注意,要想好和乐队成员怎么交流 封面:daze
时隔两年,2022年1月22日星期六,电波、西海召开主播联席大会,恐怖直立猿、时间哥哥、消息树、走路侠、三叔、daze组织讨论了2022年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并忘记了连线老刘和天猫精灵!在本期节目录制结束后,联席会达成共识:有些预言,不说就来不及了! Shownotes: 06:58 2022四月份新冠消失 21:00 15亿年前的北京火山爆发 34:22 演技为零的人工智能李雪健 65:44元宇宙骗局破灭 74:14 2022年,作为一个电台如何赚钱 91:30 人类倒走大会 128:00 希望2022年能参加一次千人级年会 139:25 把朋友捧成艺术家 141:30 新的一年 新的幻想 Songlist: The Simonsound-Tour De Mars The Simonsound-Baker’s Dozen Cover: 杨子江
我们在节目里曾说要给付菡的个人专辑《新世纪人类浪漫主义》写点文字,不过作为播客节目,还是声音更直接,所以我们把付菡请到了西海录音室,请她和我们一起听这张专辑,聊聊专辑后面的故事,以及她在制作个人作品的过程中产生的思绪。也欢迎新老朋友去关注付菡在音乐平台上的音乐人页面,为这位“新人”增加听众量! 本期节目分为上下两集,这是下集,上集在此:https://music.163.com/#/dj?id=2497649470 Tracklist: 00:23 《孤独人类症候群》:下半场的专辑进入现实生活。在当代做音乐人可能很多时间都是坐在电脑前点鼠标,这更像付菡普通的一天。 15:23 《Mirror Mirror on the Phone》:还是对人类与机器的关系有信心,还是会拥抱它。 29:30 《I Need You,I Don't Need You》:有时歌写得很严肃,这是写得很容易的一首歌,但是很喜欢它。代表了心境的变化 39:53 《人生浪费歌》:我们怎么面对成长 54:43《Good Luck!》:冒险小说和少年漫画里最棒的告别 60:06 为了这张专辑和它的巡演找到的演奏团队是爵士乐背景,非常棒,经常会听得十分激动,也希望听众多多注意到他们。 63:33 希望今年4月能够在北京能够为《新世纪人类浪漫主义》演出,一个展现了专辑如何从无到有的纪录片也将发布。 封面:daze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