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塔客 vol.045 - 「DarkRunners」周圆的故事

大家好,欢迎回到《巴塔客》播客节目! 上海是个社群活动很丰富的城市。每到周末,上海的众多社团,就会在城里的街头巷尾,周边的山湖河海就会有各种各样有意思的活动。Patagonia 在上海开店后,我们陆续结识了一些有意思的社群小伙伴,还和TA们一起举办了不少活动。 这一期,我邀请到了上一期《老曾杂谈》里提到的在6月18日和 Patagonia 联合举办“618不消费市集”的上海著名的跑步社团 「DarkRunners 」的主理人 - 周圆,一起聊聊他是如何从一个机缘巧合开始跑步,而一发不可收拾,从上海市中心,玩到了山南海北,十几年发展成上海最大也最有意思的社团之一的历程。 本期节目时间轴 00:18 - 开场以及嘉宾介绍 01:00 - 如何定义自己的运动爱好? 02:20 - 是怎样入坑户外运动的? 03:55 - 「DarkRunners」的成立 05:50 - 上海城市运动的变化 11:40 - 如何从跑步逐渐进化 16:40 - 户外运动对于生活工作上的改变 23:50 - 如何看待上海本地的运动社群 27:00 - 国内有没有可能在户外运动方面做出一些创新? 29:00 - 对于「精致露营」的看法 32:00 - 关于户外运动的传承 43:10 - 对于户外装备、产品的一些看法 48:00 - 是何种原因驱使嘉宾去更多的了解其他的户外项目? 52:40 - 在户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8:00 - 户外改变对物质生活的需求 60:50 - 「后疫情时代」催生的改变 62:20 - 对未来的期望以及对新人的寄语 68:00 - 结束语 「DarkRunners」 本期嘉宾 - 周圆 在水面上享受日落余晖 嘉宾与他的露营车 在城市河道中享受皮划艇 周圆与他的户外生活

69分钟
1k+
1年前

巴塔客 vol.42 - 攀岩很酷

大家好!我是老曾。 这一期,我们回到户外运动,来聊聊攀岩。大闯是一位攀岩摄影师,十几年前离开北京的白领生活,开始骑车旅行,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最后,他在阳朔找到攀岩这个真爱,定居阳朔至今。从攀岩教练,到攀岩摄影,过去十年,大闯不仅经历,也纪录了阳朔攀岩运动发展的历史。 作为一个攀岩老炮,近几年大闯更多开始关注阳朔攀岩社区的公共议题,思考攀岩运动在国内的长期发展。好友的离世,让他开始认真思考攀岩对他的意义,并举办了个人攀岩摄影展《攀岩很酷》。 我们聊了很多,不仅是攀岩运动,还有阳朔的攀岩社区,岩友们和当地居民的交叉,对环境的影响和应对,还有对攀岩运动未来的展望。 攀岩是个很酷的运动,对一部分岩友来说,攀岩也越来越成为TA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欢迎收听本期播客,一起来了解岩友的内心世界。 ps: 来自嘉宾的内容修正: 01 - 关于Todd Skinner 来到阳朔具体时间是1991年 02 - 关于西街:西街真正始建于1674年。早期的西街不长,得名缘于其地理位置。阳朔县城在元代至正年间筑成石头城墙后,以县衙前的街为署前街,与从东到西的一条横街相接,往南至碧莲峰下一段则为小巷,东边一段通漓江边城墙,与南街相接,后来把这一带通称为十字街,往西街一段最长则叫西街。 时间轴: 00:10 - 开场白以及嘉宾介绍 01:00 - 是怎样的契机决定去阳朔旅居10年 06:50 - 为什么阳朔成为了攀岩胜地? 11:30 - 30年攀岩历史中阳朔的变化 14:33 - 关于攀岩影像纪录 19:00 - 关于「攀岩很酷」影展 23:00 - 疫情后的阳朔现状 26:00 - 目前阳朔攀岩遇到的问题 32:40 - 攀岩对人的治愈 36:00 - 本人居民如何看待攀岩者 40:30 - 关于「清洁攀岩」在阳朔的发展 45:20 - 攀岩者与攀岩社区的关系 59:40 - 如何将阳朔攀岩文化以及社区做的更好 66:30 - 给年轻攀岩者的建议 本期嘉宾:大闯 2012年大闯长途骑行 阳朔遇龙河景区 photo by 大闯 阳朔月亮山 photo by 大闯 上海影展分享会 大闯在工作室制作摄影展作品 欧文和Todd Skinner 在月亮山。Todd Skinner 是1991年第一批来阳朔月亮山的攀岩线路开发者。 阳朔鸡蛋山岩场,攀岩者Ola 去世的Ken Anderson在「黎明」,线路:防火墙 5.13+

72分钟
2k+
1年前

巴塔客 vol.40 - 巴塔故事会第二期

大家好,欢迎收听第二期巴塔故事会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进行了一种全新的尝试,利用人工语音来完成朗读,以便区故事中分众多角色。当然这只是一个尝试,还希望各位听众在留言区留下您宝贵的意见,以便我们下一期作出更好的调整。 第二期巴塔故事会的主题是「恢复生机 -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弹性的世界里」。今天的节目由三个小故事组成。首先我们来听听记者乔尔·考德威尔去访问加州生态系统恢复营的故事,那里的人们正在为重新恢复退化的土地而共同努力着。 第二个故事我们会听到夏延河苏族成员克里斯托弗·白鹰,讲讲他招募原住民儿童参加南达科他州平原上传统水牛狩猎活动的故事,他用这样的方法将自己祖辈留下的遗产重新联系了起来。 最后让我们回到巴塔哥尼亚档案馆,与首席档案保管员特丽·莱恩 和瓦尔·弗兰科聊聊档案馆里保存的那些旧衣服的故事。 00:00 - 开场 01:58 - 记者乔尔·考德威尔拜访加州生态系统恢复营 10:00 - 克里斯托弗·白鹰讲述传统水牛狩猎活动 17:40 - 「巴塔哥尼亚档案馆」那些旧衣服的故事 「郊狼农场」的里奥正在清理干枯的灌木,以降低山火的风险 「颂歌农场」是一个城市花园、教育中心和意向性社区 来自「颂歌农场」的特洛伊·威廉姆斯 克里斯托弗·白鹰与他的儿子 克里斯托弗的妻子带着青年中心里的女孩们,正在用鼠尾草净化倒下的野牛 克里斯托·格雷林与他这条“服役“了10年的冲浪短裤

22分钟
99+
2年前

巴塔客 vol.039 - patagonia下一个50年

大家好!我是老曾,欢迎回到《巴塔客》播客节目。 Patagonia 品牌始创于1973年,今年是第50个年头。不过今天节目的主题不是回顾,我来和大家来聊聊品牌创始人 Yvon 对下一个50年的愿景,以及接下来我们打算做些什么。 自 Patagonia 成立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制造高质量的产品,减少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危害。我们认识到业务增长与环境影响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重新评估如何才能减少我们的业务对地球产生的不必要的伤害。在未来的 50 年里,巴塔哥尼亚将继续坚持不懈地专注于优质的品质,负责任的产品,生意与地球的关系,以及影响更多负责任的资本。 我们把下一个50年计划概括为: - 恢复生机 - 大道至简 - 事在人为 有句谚语,“一人行走得快,众人行走得远。”我想邀请 Patagonia 社群朋友们来一起开启下一个50年的探索之旅。 下一个50年 「No Mars」的巨型海报 利用商业挽救我们的地球 「恢复生机」 「大道至简」 「事在人为」 Patagonia 南京金陵STYLE店 patagonia上海静安嘉里中心店 patagonia上海静安嘉里中心店 Patagonia 上海比斯特奥特莱斯店 Patagonia 北京三里屯店 本期节目时间轴: 00:07 - 开场 00:53 - 关于在「西南偏南」音乐节上的「不要火星」活动 03:10 - Patagonia 50周年「What’s Next」解读 05:23 - 恢复生机 06:47 - 大道至简 10:00 - 事在人为 11:25 - 从商业角度上看下一个50年 21:45 - 关于「下一个50年」商业模式的个人解读 25:20 - 「Patagonia 中国」2023年的新目标 29:55 - 结束语

32分钟
1k+
2年前

巴塔客 vol.038 - 大山大雪 旅居新疆禾木

声明:收到有关上级主管部门的通知,要求「巴塔电台」节目名称不得含有“电台”两个字样。所以从这一期开始,本播客节目更名为「巴塔客」。由此带来的不便敬请大家谅解!ORZ 大家好!我是老曾,欢迎来到本期播客! 上周,在新疆滑雪的时候,我认识了在新疆阿勒泰禾木乡进行雪崩研究和教学的 PC(彭超)同学。我就请了他聊聊一个北京的IT男,如何转型成了全职新疆雪友,而且还创立了专注雪具测评,野雪研究、教育,以及雪灾的减灾救灾活动的“热雪学院”。 经常听的朋友可能也知道,我本人是有个20多年雪龄的老雪友。我也很喜欢滑野雪,享受在雪道以外,自然之中自由自在的感觉。所以,这次很高兴能和 PC 详细聊了野雪运动的各个方面,以及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滑雪资源和近几年的发展历程。 本期节目,希望喜欢滑雪,尤其是对野雪感兴趣的朋友们听了有收获。 本期节目时间轴 00:00 - 为什么很多职业户外人都是由IT界转行来的 01:36 - 开场以及嘉宾自述 03:10 - 如何接触到滑雪? 04:00 - 从爱好到职业之路 09:55 - 为什么选择了新疆禾木? 13:30 - 关于滑野雪 18:00 - 雪崩教育与雪崩救援 31:20 - 关于滑野雪的注意事项 38:00 - 野雪的魅力 42:50 - 关于野雪知识普及的现状 47:50 - 对于未来的规划 53:20 - 在滑野雪中如何理解耐心 60:00 - 对于野雪爱好者的一些寄语 63:50 - 结束语

65分钟
3k+
2年前

巴塔电台 vol.037 - 「巴塔故事会」第一期

大家好,欢迎收听新一期的巴塔电台。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底,patagonia美国制作并上线的了一档播客节目叫patagonia stories 我们称它为「巴塔故事会」。 在这档播客节目每期会有一个大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下邀请有故事的人来做客,在节目中分享他们的生活、知识和观点。每一集都提供了一个了解嘉宾人生的窗口。在每一个关于爱和悲伤的故事中发现真实的人性,在跌宕起伏的人生路中看到那些发出闪光的生命。 那么从2023年开始,巴塔电台也将开始以每月一期的节奏将这些英文节目,翻译成中文,同时制作成音频节目,奉献给大家。希望这档新栏目能为各位听众拓展出更广阔的户外视野。 那么第一期的主题叫做:将知识传给下一代 本期节目由三个故事组成 第一个故事:我们通过与两位跨性别攀岩者洛.萨布林(Lor Sabourin)和玛德琳.索金(Madeleine Sorkin)的对话,来一起讨论一下关于「导师的力量」。 第二个故事:为了保护「萨利什海」三代环保女性讲述了她们的故事,她们正在反对跨山管道的扩建,以此帮助拯救虎鲸。 第三个故事:我们来到加州巴塔哥尼亚位于文图拉的总部,通过一个故事了解一下「巴塔哥尼亚档案馆」以及巴塔哥尼亚传奇员工「戴夫叔叔」 第一个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 - 洛.萨布林(Lor Sabourin)和玛德琳.索金(Madeleine Sorkin) 洛.萨布林(Lor Sabourin) 玛德琳.索金(Madeleine Sorkin) 第二个故事的主要讲述者,摄影师 - Dani Kahn Da Silva 跨山输油管道扩建项目 萨利什海湾现状 当地社区群众游行,反对跨山管道扩建项目 第三个故事的主人公之一、巴塔哥尼亚传奇员工「戴夫叔叔」 巴塔哥尼亚档案馆外部 巴塔哥尼亚档案馆内部 用「戴夫叔叔」的房车改装的Worn Wear修补车 翻译:Megan 编辑/录音/剪辑:老李

33分钟
1k+
2年前

巴塔电台 vol.036 - 解读纪录片《180度向南》

欢迎回到「巴塔电台」!我是 Patagonia 中国大陆区负责人老曾。新的一年伊始,今天是中国农历元宵节,祝大家新春快乐! 2023年,咱们一起来继续探索户外运动和环境保护相关的话题。我们会继续邀请更多有趣的嘉宾前来做客,来和大家分享他们的故事。 去年底,美国总部也开了一档播客节目,叫“Patagonia Stories”,我们把它叫做《巴塔故事会》。这个播客节目和英文博客栏目对应,把世界各地 Patagonia 社群里的“巴塔客”的故事与大家分享和传播。我们的公众号过去几年一直在翻译转载这些博客文章。今年,我们也会开始把新的英文播客节目的内容进行汉化,请李羽老师和团队其他的小伙伴以中文播客的形式与听众们分享。除此之外,我们也会继续定期分享 Patagonia 相关产品和文化内容。 之前几期的“老曾杂谈”聊过一些产品科技和环保材料,那么今天这期节目咱们来聊聊一部经典的patagonia纪录片《180度向南》。相信不少熟悉 Patagonia 的朋友看过,我希望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和交流一些我看这部纪录片的感悟。 希望你喜欢,也欢迎在留言区留言讨论。 patagonia纪录片《180度向南》海报 Jeff Johnson Yvon Chouinard Doug Tompkins & Jeff Johnson Makohe 剧照1 剧照2 剧照3 本期节目时间轴 00:07 - 开场白 02:12 - 纪录片《180度向南》概述 03:55 - 启程前往巴塔哥尼亚 07:10 - 什么是冒险/探险? 10:15 - 半路遇险、复活节岛结识新伙伴 12:05 - 复活节岛石像的由来与环保的关系 14:08 - 到达智利汇合,新伙伴加入 18:55 - 关于道格拉斯 汤普金斯的故事 23:38 - 在爬山过程中的争执与见解 28:50 - 关于探险的含义以及度的问题 32:40 - 后续的故事 36:12 - 结束语

38分钟
1k+
2年前

巴塔电台 vol.035 - 当冲浪遇到飞钓

《巴塔电台》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时常有新晋了解 Patagonia 品牌的朋友跟我聊天时提到:“你们的运动好像都很小众”。 其实,我们并不是故意要曲高和寡。而是 Patagonia 诞生的加州(以及美国西部),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主要的户外运动是攀岩,冲浪,飞蝇钓,滑野雪等在国内看起来还是比较小众的项目。 我一直相信,户外运动在中国会发展壮大。至于如何发展,我不知道,不过这种未知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是不是? 几个月前,CitySurfer的主理人海盗跟我提起福建有一处河流冲浪的浪点。我立刻想起慕尼黑的英国花园。那是个位于大都市中心地带的地下河流出口。河床上的石头挡住奔腾的河水,正好形成了个“静止浪”,一种可以“冲”而又不容易被“冲走”的浪。回想几年前目睹的场景,我立刻兴奋起来。可转念一想,既然是自然河流,何不尝试把冲浪的激烈刺激和另外一项运动「飞蝇钓」的舒缓优雅结合起来?于是,上个月,我们玩了个户外运动的跨界。 本期《巴塔电台》在活动的地点录制,策划这次活动的海盗先生和北京 Icecreek 飞钓俱乐部的杜毅老师聊了各自的收获和感悟, 讨论飞钓和冲浪这一静一动的两个运动是如何在飞淌的河流上各显身手,相得益彰的。 户外运动的精神在于探索,不但是新的地点,新的动作,还有新的运动方式。可能正是这一次次向外的探索,让我们能更好地回到内心,找到自身内在的力量和方向。 本期嘉宾:海盗 本期嘉宾:杜毅 本期节目时间轴 00:07 - 开场白 & 嘉宾介绍 01:27 - 关于河流冲浪 04:08 - 什么是飞蝇钓? 08:50 - 「浪人」眼里的飞钓 11:20 - 河流冲浪的特点 17:18 - 哪些自然场景适合飞钓? 23:31 - 本次活动所带来的新体验 31:03 - 如何看待目前国内的冲浪和飞钓文化 38:29 - 飞钓的本土化 41:45 - Fisher眼中的冲浪 45:38 - 飞钓的乐趣所在 49:04 - 对于相关活动未来的展望 51:30 - 结束语

53分钟
1k+
2年前

巴塔电台 vol.034 - 用山地电影传播户外文化

大家好!这一集我们来聊聊户外玩电影。 是的,户外运动不仅仅是汗水和多巴胺,对很多人来说,户外是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部分。而户外电影记录了运动中众多有意思的人和事,让我们更近距离了解户外运动的魅力和文化, 也让我们能记录和推广我们各自喜欢的运动方式。 上周我在成都出差,正好邀请到“肯道尔山地电影节”的主理人孜孜,到他们刚刚装修好的办公室,聊玩户外运动,做电影节和传播文化。我们聊得比较发散(哈哈),从喜欢电影的她入坑户外、把肯道尔引入中国、全国各地巡展的印象,到这几年的疫情对电影节的影响和应对。整个对话过程中,我能感到她对户外运动和热爱和传播户外文化的热情。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都乐此不疲的原因吧。 欢迎收听本期《巴塔电台》! 时间轴 00:05 - 开场白、嘉宾介绍 00:45 - 肯道尔(kendal)山地电影节介绍 01:45 - 最喜欢的户外电影、印象最深的户外电影 06:30 - 纪录片主角背后的故事以及户外电影带来的启示 16:40 - 嘉宾参与的户外运动 17:40 - 800天环球旅行 27:00 - 把肯道尔山地电影节带到中国 32:00 - 户外文化传播带来的满足感和感悟 38:00 - 肯道尔电影节与本土文化的融合 46:50 - 目前国内户外电影的状况 48:50 - 如何看待国内户外运动场景 55:00 - 不同城市观众的观影状态 63:10 - 疫情的影响以及2022年影展 76:40 - 结束语 本期嘉宾与她多姿多彩的户外生活 肯道尔电影节观影现场 Steve Swenson和他的新书《KARAKORAM》,记录了他在喀喇昆仑山脉17次的探险故事 通过这本书孜孜认识了她的丈夫 节目中提到的傅姐在60岁年纪征服了四姑娘山大峰 2022年肯道尔探险山地电影展海报 节目中提到的部分参展影片 《攀登浪子》 《毅者之路》 《伐木成舟》 《峡谷攀升》 《雪国巴士》 《雪妈》

81分钟
1k+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