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丑就该死了也没人 care?安徒生童话《拇指姑娘》

BYM 安徒生童话 series 更新啦!这次我们讲的安徒生名作《拇指姑娘》。据简里里说,这是小时候识字的课本。 在峰哥和简里里解构之下,这个看似人畜无害的童话,里面却暗喻的颇值得回味的价值观。想来不禁肝胆颤抖:我们在给孩子们传递怎样的价值观?如: - 拇指姑娘颠沛的人生中,她扮演的一直是一个被掠来撸去的对象。一路遭遇的各种飞禽走兽,看中的都是她的美丽身体!而她似乎也甘然接受,并且以最后得以嫁给王子而作为幸运的归宿; - 故事中的所有角色,都是以貌取人。蛤蟆、甲壳虫、鼹鼠自然不用说,就连拇指姑娘本人也不能免俗。她不愿意嫁给蛤蟆、鼹鼠,也并没有特别的理由,主要就是觉得对方丑陋。而王子一出现,晶莹剔透,头戴金冠,拇指姑娘立马就嫁了; - 故事虽然看似有个皆大欢喜的结尾,但是情节推进中是一个又一个的创伤、丧失。比如那抚育拇指姑娘的妇人,老年得子,得而复失,她后来怎样了?那被绑在荷叶上的蝴蝶呢?空欢喜一张的蛤蟆母子,鼹鼠,还有提供了一年吃住的田鼠?他们后来都怎样了?安徒生似乎觉得没有必要交代。只要主人公拇指姑娘最后住到一个世外桃源,嫁了个如意郎君就行了。可蛤蟆、鼹鼠就不是人了么?(well,当然他们不是人,but you know what I mean. 他们也是有感情,有付出的!)他们的失望、创伤,都不值得稍费笔墨交代一下吗?就是因为他们丑?就这样成为用完就扔掉的配角? ====== BYM 微信号 bymradio Email: bymradio[at]gmail.com

52分钟
99+
7年前

BYM: 与狼共奔、青蛙王子|我们一起解读童话

本期播客是和 @简里里 录制的。录制过程十分欢乐;剪辑中,也频频乐出声来。有创作经验的人(这应该是所有人吧)都能体会:有时候创作是个很痛苦的经历(我那些做[知识付费]的朋友们,很多好像都是这样),有时候创作是个很快乐的经历。并且,创作过程中的痛苦或者快乐,也会体现在最重的作品中。 这次和@简里里 录节目,就是非常快乐。令我迫不及待想赶快再录一集。 本期节目中,我们 “解构” 了两个童话故事:安徒生的《红舞鞋》、格林童话《青蛙王子》。(其中还有峰哥唱歌。) 峰哥现在对讲故事很感兴趣。我觉得我们最自然的学习方式,就是通过故事(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世界各地所有文化传统中,都强调讲故事;所有社会中的孩子们,都爱听故事)。人的大脑机会是没法通过听 “讲道理” 来学习。It's simply not how we are wired. 学习需要感情(emotions),而激发感情,需要故事。 这个道理是 @简里里 本能就知道,并且跟我讲过很多次的。但是作为一个学数学的理工直男,我需要 have someone like 简里里 to repeatedly hammer it home for me. 想起了 minority report 中的对话: Anderton 警探 (汤姆克鲁斯扮演):少数派报告在谁那里? Hineman 博士:三个人中那个最有悟性的人 Anderton: 谁最有悟性呀? Hineman:当然是那个女孩子!

57分钟
1k+
7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