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本期演讲👏aka 种地单口相声,送给每一个想逃离城市996的你。 蚊滋滋和长角羚在北京东北部的浅山地带生活了9年,在这片30亩的土地上取火砌石、耕地播种、施肥浇水、收获美味。 自耕自足的里山生活并非想象中的“田园牧歌”,要面对许多意料不到的辛劳和麻烦。比如,自来水从何而来?如何修建一所干净的旱厕?野兽偷了你的东西怎么办?更重要的是,在照顾好自己的同时,如何把自然也照顾好。 他们从事自然教育,也是把自己作为方法的“里山农夫” ,通过自耕自足的生活方式,探索与自然相处的更多可能。 蚊滋滋 ,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校长、盖娅·沃思花园女主人。 👇箭头是农舍,周围有耕地有果园,还有山上的次生林 👇一年四季有收获,少量多样 👇蚊滋滋手绘不臭不脏没苍蝇的生态旱厕 👇谁偷了我家的🐔,还连偷三次 👇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野生邻居代表队 👇一颗变红未果的西红柿 👇生命之网有你有我 【时间轴】 01:50 为什么要把家搬到山里 05:34 一年四季不空手,还能吃吃小烧烤 07:30 自来水不自来,开源节流有妙招 16:00 我家的大便甜甜的,蹲坑从未如此美妙 20:20 新农民养新鸡,不速之客午夜“零元购” 24:40 原住猫三顾鸡舍,皮裤套棉裤它必定有缘故 26:30 浅炫耀一下我们的野生邻居 28:10 “虫子,哎呦,离我远点” 32:36 西红柿想要变红真的很难,跟明星是一样的 35:10 不必人人住进山里,你已在生命之网中 知识点: 里山(Satoyam)是保护领域的概念,指处在城市和荒野间的浅山地带,有人的生产生活,也有自然生态气息,是一个综合有机体。
欢迎收听本期演讲👏 送给蹭蹭高考热搜的我们。 友情提示:抽奖仍在继续,明天中午12:00前一席小宇宙评论留言任一期内容均有机会获得一席红本,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一堂自由的语文课可以是什么样的?冯军鹤曾在课堂上探索它的边界。 他在意那些被课本忽视的主题,比如性别、脏话。他带学生们玩语言游戏,从语言的反叛中看见性别偏见和不平等。 他很少在课堂上给答案,因为相比于启蒙、教导,冯军鹤更希望学生在开放的文本中,去尝试包容和理解与自己不同的人。 然而,自由的语文课自有其边界,比如课本、考纲和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限制……冯军鹤也为此困扰:自由的语文课堂真的有可能推广吗?应试的铁链只能依靠资本来解开吗?对一个孩子来说,阅读与写作究竟意味着什么? 冯军鹤,中学语文教师。 完整演讲图文音视频👉没有nei种考试的语文课 一席小店随便逛逛👉一席小卖部 【时间轴】 01:15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注意性别,语文课本里却没有 02:20 “你怎么这么公公爸爸”“说话别爹爹腔” 04:10 学生们口吐芬芳,我们要在语文课上讲脏话 05:50 我把学生们的脏话写了一黑板,真的很壮观 11:40 没有nei种考试的语文课什么样? 14:00 在整本书阅读中获得“悬置”的能力,而不是轻易下结论、贴标签 15:48 这些书会不会太难了?他们能理解吗? 20:50 独裁者、愚忠者-学生们写的《动物庄园》超出我的想象 23:40 审美不等于文笔好 26:15 从云南到深圳,这样自由的语文课是私立学校的特权吗? 30:30 语文教育的底线:自由阅读 【提到的书/作品】 里查德·耶茨《南瓜灯博士》 约翰·斯坦贝克《人鼠之间》 乔治·奥威尔《动物庄园》 余华《活着》 J.K.罗琳《哈利·波特》 林达《历史深处的忧虑》 扶霞·邓洛普《鱼翅与花椒》 白先勇《台北人》 洛夫《边界望乡》 张艾嘉《戏雪》 严浩《似水流年》 杨德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欢迎收听本期演讲(抽奖 🎁 2023.6.5-2023.6.9中午12:00 期间,在一席小宇宙内任一期内容下方留言评论,抽取3位有缘朋友送礼物。详情往下滑👇 🎙️本期音乐来自一席第986位讲者 叶尔波利&热依达 叶尔波利,哈萨克族音乐人,冬不拉演奏家。热依达,哈萨克族音乐人,库布孜演奏家。 今天的音频是他们在一席演讲的音乐现场纯享版,共4支曲目。 【曲目】 00:00 小羊羔 - 哈萨克童谣 吉他:叶尔波利 手鼓/演唱:嫪拉(叶尔波利与热依达之女) 03:20 塔尔图 - 哈萨克语,意为“礼物” 冬不拉:叶尔波利 库布孜:热依达 10:19 思念 库布孜:热依达 13:55 时间 词曲/演唱:叶尔波利、热依达 吉他:叶尔波利 口弦:热依达 完整图文视频演讲👉叶尔波利&热依达:塔尔图 🎁【抽奖在这里】 庆祝本播客订阅量破50,000,激情抽送本年度新鲜出炉一席红本04。 2023.6.5-2023.6.9中午12:00 期间,在一席小宇宙内任一期内容下方留言评论,抽取3位有缘朋友各送一个一席红本04(包邮到家)。 好心大方的朋友,也可以直接购买👉买个小本本,红火又喜庆 好心大方的朋友,直接购买在这里👉买个小本本,红火又喜庆 包邮,代写祝福卡片。
欢迎收听本期演讲👏送给每一个关心儿童未来的你。 1988年,刘文利开始从事儿童性发展与性教育研究工作,与团队编著并出版《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全12册)、《珍爱生命——幼儿性健康教育绘本》(全9册)和《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 刘文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性教育课题组负责人。 “如果很小的孩子问「我从哪里来?」你就跟他说「你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这一定好过跟他说「你是垃圾桶捡来的,你是河里捞来的,你是充话费送的」。” 完整音视频图文演讲👉刘文利 儿童性教育 提前祝小朋友们节日快乐🎉 【时间轴】 01:00 这是我做儿童性教育的第35年 03:35 到了青春期再开展性教育就太晚了 05:30 进入打工子弟学校做性教育 06:30「不就是生孩子那些事儿吗?」 10:30 好不容易鼓起勇气画上去,赶紧再画一个裤衩盖上 12:00「你是垃圾桶捡来的,你是河里捞来的,你是充话费送的」 14:20 「我还没结婚呢,我怎么能在课上讲这些呢?」 16:00 鼓励老师拿起阴茎模型 刘老师性知识小课堂 18:40 一年级-你每天都清洗外生殖器官吗? 20:05 二年级-谁可以触碰你的隐私部位 22:05 五年级-如何应对儿童性侵害 23:27 身体是我的,我有权利拒绝 23:55 谁会对儿童施以情感暴力 27:27 五年级-如何表达感情、如何拒绝 28:35 三年级-爸爸妈妈离婚了,我怎么办? 32:40 做了10年的性教育读本被下架 33:47「我们知道性病还知道能根治-街头小广告说的」 37:00 对儿童发展有好处,这是我的责任
欢迎收听本期演讲👏,送给每一个想去延边的你。 图们江发源于长白山,与西流的鸭绿江共同构成中朝陆上边界。尽管它作为界江几百年来未曾改变,但对这条边界的理解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却发生过巨大变化。 清朝末年,连年遭遇灾荒的朝鲜农民跨过图们江,来到今天的吉林延边垦荒,民国初年时人数达到近30万。如何对待越江定居的朝鲜边民,如何界定他们的身份,成为清政府、民国政府甚至是新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 20年前,宋念申第一次来到边界采访,隐约意识到分隔三国的图们江并未真正阻隔人们的流动,后来便选择将围绕图们江的边界争端历史作为研究题目。 图们江逐渐从一条模糊边界变为绝对边界,我们得以通过地图想像国家的形状;朝鲜垦民从“天朝赤子”变为“入籍外国人”,最终成为“中国朝鲜族”。由此观之,现代国家和民族恰恰是在边疆生发成形。 宋念申,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教授。 珲春,“一眼望三国”👇 延边龙井市开山屯镇,朝鲜人最早越江开垦的落脚点👇 “牲畜越境,请勿擅自处理”👇 开山屯镇国境线👇 完整图文视频演讲👉宋念申:在边界理解中国 延伸阅读:宋念申《发现东亚》 宋念申 Making Borders in Modern East Asia:The Tumen River Demarcation,1881-1919 【时间轴】 01:20 在吉林珲春,一眼望三国 03:00 清末,朝鲜灾民越界偷垦延边荒地 06:30 官方要实边,灾民要种地——近30万朝鲜人留下来 07:40 “牲畜越境,请勿擅自处理” 09:20 从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图们江搅动的东亚 14:45 1945年后中国朝鲜族的最终形成 18:40 沈阳西塔朝鲜族聚居区:车奶奶的跨界家庭 23:20 蹚过鸭绿江,从长白偷渡回来的丈夫反而比她先到家 24:50 中国是什么形状的? 27:15 国家以外的跨界经验与跨界日常
欢迎收听本期演讲👏,送给每一个想去西湖的你。 何其亮,香港树仁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系主任。 1949年,新政府接管杭州后,决心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打造为“东方日内瓦”。于是,持续二十余年的西湖景观改造开始了。 市政府主导了一次大规模的疏浚工程,把水体挖深至平均1.8米,然后发起植树造林,绿化六万亩荒山秃岭。湖畔宾馆的新住客不愿“与鬼为邻”,要求将苏小小、秋瑾等众人的坟墓迁至远山。 西湖改造是新政府展示强大社会动员能力的一个舞台,但也给自己创造了麻烦:赤潮、虫害、平坟曲折。在人类发起的这场运动中,微生物、树木、害虫甚至坟墓,都是重要的参与者。这些“非人”虽然没有自己的自由意志,有时却可以形成暗涌、影响潮水的方向。 疏浚西湖挖出来的淤泥建了花港观鱼公园👇 于谦祠也养过猪,南山村养猪业全国闻名👇 现花港观鱼与前址(麦岭)位置👇 2004年重修的苏小小墓👇 完整音视频图文👉何其亮:人民的西湖 延伸阅读:The People’s West Lake 【时间轴】 01:40 共和国初期,杭州地位堪比“第二首都” 02:50 为什么杭州有这么多疗养院和招待所 04:30 改造西湖第一步:疏浚湖体 06:50 集中力量办大事,却导致了更严重的污染 08:11 改造第二步:植树造林 10:50 造林争地:庙产-生产队-人民公社、茶林用地冲突 14:15 单一树种虫害:发动群众手工捉虫 17:17 改造第三步:平坟 18:29 “杭州也是一个革命的地方” 20:08 疗养还是生产:在西湖养猪 22:30 绝大多数坟墓都消失了 25:03 湖水、树木、坟墓,它们也定义了西湖 你的西湖发现,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欢迎收听本期演讲👏,送给每一个追寻真相的你。 陈碧,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陈碧的研究方向是证据学,在无数个血腥、混乱的犯罪现场,他们的角色是负责搜查对破案有帮助的证据,从而帮助法官判案。 证据找到了,接下来要问,你用证据创建的是何种事实? 法律事实并不完全等同于客观事实,假如陷入主观事实的认知偏见,也许会出错,也许会不允许反驳,甚至可能刑讯逼供。 “我总是和学生说,如果你们将来做了警察,尤其是资深警察,一定要小心自己的假设是不是错的。” 🎙️ 你怎么看这三重事实,评论区聊两句。 图文视频完整版👉破案与证据 到一席小店买陈碧老师法律随笔集👉《正义的回响》 【时间轴】 04:00 第一次讯问,嫌疑人当场翻供 06:04 濒死体验、睡眠剥夺——是人都扛不住的刑讯 09:17 犯罪必留痕,现在开始进入案发现场: 13:23 入户行凶,毁尸灭迹,犯罪动机是什么? 16:00 销赃带出线索,真相大白,你猜对了吗? 18:49 请问你用证据创建的是何种事实? 23:45 服刑八年后张三的申诉,每看一次困惑我一次 24:40 法律事实如何接近客观事实 26:50 第一个发现炸弹的人,是英雄还是疑犯? 29:16 第一个发现现场的人就不会撒谎吗? 31:52 有一些冤假错案恰恰来自于这种最真诚的自以为是
欢迎收听本期演讲👏,送给每一个住在小户型的你。 吉井忍,日籍华语作家。著有《东京八平米》《东京本屋》《四季便当》等。 回到东京,吉井忍住进市中心一间只有8平米的小公寓,没有冰箱、没有洗衣机、不能洗澡、床兼沙发,房租+水电每月2000(人民币)。 因为要把钱花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吉井忍在这儿一住五年;因为生活上的不便利,她不得不走出家门,把城市当作家的延长线,建立起一种微弱但足够的归属感。 “你的小不成问题,因为外面的世界足够大。” 完整图文视频演讲👉吉井忍:东京八平米 下单买书看更多东京故事👉 《东京八平米 》69折优惠 📷吉井忍手绘房间位置👇 吉井忍手绘房间平面图👇 都筑响一拍摄的房间,用了广角镜头,看着很大,真的只有8平米👇 一边泡澡一边看富士山风景👇 【时间轴】 03:07 搬了30多次家后,我选择住进8平米的小房间 08:20 没有冰箱、没有洗衣机的日子已经过了六七年 11:30 在街头洗衣店,偶遇逃婚阿姨 16:40 在东京公共浴场泡澡,是一种“忍耐” 17:50 “裸体交流”时更容易无关得失 19:50 早上8点就关门的咖啡馆 25:25 8平米的不便让我走出家门,看到东京另一种魅力 26:45 在一个城市建立新生活,周围微弱的关系就足够了
🌟欢迎关注我们的新节目,圆桌访谈「席外话」。演讲之外,随便聊聊! 本期嘉宾:吴翼,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 前段时间,ChatGPT火了,我们的朋友吴翼正好在它的研发公司Open AI工作过一年多时间。于是在GPT-4发布的转天,我们邀请他一起聊了聊他眼中的OpenAI,以及他如何看待当下爆红的AIGC(虽然才发出来)。 吴翼是一席第811位讲者,目前是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的老师,从事多智能体的研究工作。他2020年在一席的演讲题目是「嘿!AGI」,当时他在演讲中讲了一些他在OpenAI参与的&印象深刻的项目,现在看依然非常有意思,感兴趣的朋友推荐去看视频👉 注:没看过演讲也不耽误听本期播客,可以听完再看! 【时间轴】 02:43 OpenAI都有哪些部门?有很多大模型自然语言的专家吗? 09:49 为什么是OpenAI做出ChatGPT这样的产品,而不是Google或者其他公司? 11:05 为什么技术早就在了,只有ChatGPT在此时爆火?它的技术是怎么积累的? 16:50 自然语言模型不是线性增长,它有拐点。 18:10 什么是AIGC? 21:45 ChatGPT可以理解更复杂的语句了,那么现在的人工智能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了吗? 27:55 当年推出AlphaGo的公司DeepMind现在在做什么? 29:26 中国也在做自己的大语言模型和语料库吗? 32:09 如果人可以永生,人的算力可以和AI的算力相提并论吗? 32:51 如何看待AI创作带来的版权问题? 35:40 教师的角色会不会受到AI的影响?面对大时代的变化,大学的教学工作会有什么改变吗? 41:38 未来机器与机器之间会不会形成一种新的社区、新的文明? 吴翼一席演讲:这个小AI后来学会了一些奇技淫巧,我们看到以后就第二次地崩溃了 本期主播:Holiday、瓜西西 剪辑:一饼 Bgm:Time Technology - Coma Media
欢迎收听本期演讲👏,送给每一个抢不到北影节票的你🎫 周浩,纪录片导演,两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得主。作品:《高三》《棉花》《大同》《孤注》等。 🎬 提到的影片 1.周浩《龙哥》(2007) “拍着拍着,变成了我们两个男人的角力。” 2.周浩《大同》(2015) “有的题材来得惊心动魄,有时候也就是一个微小的触动。” 3.周浩《小彪和狗》(2015) “小彪跟小狗的关系,就像父母跟他的关系。” 4.周浩《棉花》(2014) “新疆人种棉花,河南人摘棉花,广东纺纱织布,最后做成牛仔裤。” 5.周浩《孤注》(2021) “有人愿意把他们的苦难说出来,为什么我们看的人还这么抵触呢?” 6.周浩《百分之七》(2017) “棋道一百,我只知七” 🪐【时间轴】 03:20 我可能是中国导演里拍摄人物跨度最大的 05:30 一群人聚集在烂尾楼里吸毒,我见到了龙哥 06:50“他正在派出所,你过来捞他” 11:30 当你遇见这样的故事,搭上这样的人 15:57 你能拍毒贩、市长但不一定能拍小姑娘 22:30 现在还相信纪录片的真实吗? 30:25 醒醒吧,假装活在蜜罐里的人 演讲图文视频完整版👉用影像讲故事的人 下期见👋
欢迎收听本期演讲 AkA 有味道的单口相声👏 一顿饭可以不吃,但厕所不能憋着不上。盘一盘我们经历的公共厕所吧: 在农村,臭气辣眼睛、蚊虫满天飞,墙上还有各种咒骂狠话;在城市,女厕永远排队,男厕聚众吸烟。马桶圈上永不消失的脚印,洗手台前抽盲盒一样的感应,更不用说来去匆匆根本不冲。 厕所应该怎么改?拿着纳税人钱的公共厕所应该怎么改? 武洲,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生态设计与技术研发中心主任。 十余年来,武洲与团队查询了大量厕所设计的文献资料,也调研了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公共厕所。 除了使用新材料新技术等手段之外,他们也会拿着计数器去统计公厕的男女如厕比例,在对北京胡同一千多座厕所改造时,还贴心地考虑到了居民倾倒、清洗尿盆的需求。 完整视频图文版在这里👉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慢慢推开厕所的门 温馨提示:饭前收听带来的痛苦请自行承担👂 【时间轴】 01:48 粪坑无边,书囊无底 03:55 胡同厕所,老破小少,黑臭湿滑 06:44 北京胡同的大爷那是真大爷,是全人类的大爷 10:18 改完这个厕所,隔壁咖啡馆老板追着要给我一张vip卡 12:20 连个隔板也没有,推门进去,白花花一片,还聊着天 13:07 厕所为什么臭?男厕为什么永远比女厕臭? 16:00 如何在北京胡同科学倒尿盆 18:30 如何在公共厕所里精准招商? 21:30 按一次就是6L水,一年省出一个xxx 25:35 农村厕所怎么改?难道让人上一次厕所再烧一壶开水冲? 27:30 我们设计了蹲坐两用免水冲自封堵便器 33:00 至少别给下一位使用者添麻烦 下期见👋
Friday,福来day,还加班吗朋友们? ppt、文案、表格、代码通通滚蛋,现在是下班时间,我要出门走走。“捕猎失败的猿人都可以伴着夕阳入眠,现代人怎么连这个都失去了?” 闫家成,摄影师、创作爱好者,微博ID「愤怒银行」 一个公交站、一条马路、一次打车出行,这些都是闫家成的创作来源。摄影似乎让他在麻木的生活里抓到了一点什么,过去没有被仔细端详的背景和细节,被相片定格之后都变得重要了起来。 把单个的人拍下后再拼贴到一起,某种难以言说的力量就出现在了。在这种看似无意义的重复与凝视中,都市生活里熟视无睹的暗淡角落又散发出了星星点点的光芒。 一点照片速览: 《河边卖气球的人》👇 《司机的昵称》👇 《疫情期间给栏杆做清洁的工人》 《15分钟经过十字路口的外卖员们》👇 【时间轴】 01:00 在深圳高铁站举起相机,突然觉得自己会拍照了 03:00 千百次经过一个公交站,我拍下了走过灯箱的人 05:50 没有公共空间的邻居们如何“占领”并“伪装”马路 07:27 人不能只工作赚钱、回家睡觉,得有个地方出门散散步 08:23 打车时你会看司机的微信昵称吗? 09:18 这个司机最干脆,叫「付钱下车」 12:55 白天走过的路,晚上可能变得陌生;晚上看起来有故事的地方,白天格外现实 18:35 《中国旅游》-广州火车站春运行李群像 19:40 《海底捞摄像头》-吃火锅要表现得好一些 21:30 《58同城失业笔记》-半生多姿多彩,往后不知道做什么了 24:48 《骑电动车不戴头盔的人》-第一张我就绷不住了 26:27 996这个主题我会怎么拍? 演讲完整视频及图文请移步👉闫家成:下班后出去走走 周末愉快👏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