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书不少,专门针对大脑的可不多哦。实际上,大脑和身体对营养的需求,总体上虽然相似,却存在一些非常显著的不同。比如,大脑没有储存脂肪的功能,可不能在能量减少的时候,分解脂肪来用,那饿着的时候大脑咋办呢?再比如,只有那些经过几百万年筛选确认的营养物质,才能进入大脑,那我们今天的饮食中,有多少能满足要求呢?还有,补剂能不能吃?怎么吃?今天这本书,就给大家系统地讲讲大脑营养搭配。 提纲: * 00:54 阿兹海默症跟大脑营养有什么关系? * 04:19 大脑和身体对营养的要求原来如此不同? * 12:24 为什么祖先的食谱对我们才最好? * 17:11 大脑需要的第一样营养物质,你们猜是啥? * 24:36 构成神经元细胞的:脂肪 * 45:23 合成神经递质的:蛋白质 * 51:16 大脑唯一的能量来源:碳水 * 01:01:24 对大脑特别重要的两类维生素 * 01:04:34 减肥中的这些误区,特别容易伤害大脑! * 01:09:55 维生素和矿物质 * 01:20:04 世界上最长寿的五个「蓝色地带」,他们都怎么吃? * 01:34:48 补剂能不能吃?怎么吃? 本期延展书单: * 《长寿:当人类不再衰老》(Life Span) by David Sinclair * 《你是你吃出来的》1和2 by 夏萌 * 《幸福人生,从善待大脑开始》(Change Your Brain, Change Your Life) by Daniel Amen * 《让大脑自由》(Brain Rules )by John Medina * 《精力管理》(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by James Loehr 本期片头曲:Mad at Disney - salem ilese
英国有37%的人,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毫无意义的狗屁工作,取消了也不会对这个世界产生任何影响,甚至可能还会让世界更美好。在剩下63%的非狗屁工作中,一半工作内容也是狗屁化的,比如开无用的会议,和应付各种行政工作,并且大部分工作目前还在快速进一步狗屁化中。 这么一算,超过2/3的工作是狗屁工作。把这些工作全取消,我们就进入了凯恩斯在1930年预测的,由于科技进步,20世纪末人们将「每周工作15小时」的美好生活。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把剩余的时间用狗屁工作填满?David Graeber的这本《毫无意义的工作》,提供了犀利而深刻的答案。 本期我们将讨论: * 02:57 什么是狗屁工作,黑帮杀手算吗? * 24:42 狗屁工作的分类:随从、打手、拼接者、打钩者、分派者 * 49:31 为什么事少钱多却让人痛苦? * 58:12 为什么对自己应不应该痛苦感到困惑这件事也让人痛苦? * 01:03:07 为什么社会的尊敬、家人的认可,都无法消弭这种痛苦? * 01:39:03 狗屁工作为什么会激增? * 01:57:40 作者的解决方案:全民基本收入 * 01:59:40 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启示 相关阅读: 小故事|小王子 本期片头曲:Free Loop - 七元
从MBA时期,到投行时期,再到现在的工作,很多年来我接触了许许多多的职业问询,发现大多数人的根本问题,是完全没有任何职业规划,尤其是长期职业规划的概念。由于只看眼前,不做未来的安排,很多职业选择就是错误的,很多纠结也就无解。但是未来无法预测,人也在不断成长和变化中,长期职业规划到底要凭借什么标准和方向来做呢?本期读的《远见》就提供了非常清晰的框架,理论,工具,清单,甚至还有评估自己在规划上处于什么位置的计算表,帮助大家厘清思路。 本期内容: * 04:17 职业生涯45年,每15年是一个阶段 * 06:29 每个阶段分别的目标是什么? * 19:10 跟学长、学姐、前辈讨教的时候应该如何问问题? * 57:58 哪些是可迁移技能? * 01:08:20 哪些算是「有意义」的经验积累? * 01:37:20 评估自己职业价值的四大黄金问题 * 01:42:50 100小时测试,合理投资时间 * 01:49:50 如何应对职场危机 相关阅读: 🔗读书笔记 | 《远见》:如何走上人生巅峰? 🔗 读书笔记 | 智商超群的他们,为什么会做出如此愚蠢的事? 本期片头曲:Angel of Mine - The Icarus Account
大多数人总是把情商跟社交能力或同理心联系在一起。虽然这两样都是情商的表现,但情商远不止于此,何况很多人对同理心这个词的误解也很深。本期就跟大家来深度了解一下《情商》(作者Daniel Goleman)这本风靡几十年,但放到现在一点都不过时的经典书。 本期内容: * 01:35 情绪其实是生存设定的「预定程序」 * 09:00 为什么情绪脑比理性脑反应快那么多? * 19:43 杏仁核:大脑的警报系统 * 30:27 杏仁核劫持是怎么回事?怎么解? * 45:25 情商两步:了解情绪、管理情绪 * 47:43 愤怒、忧虑、悲伤都是怎么回事?心流又是怎么回事? * 01:31:07 对同理心的正确理解是什么 * 01:40:37 亲密敌人:夫妻之间吵架的经典7部曲 * 01:56:04 如何提高情商? 相关阅读: * 哈佛商业评论HBR《What Makes a Leader》by Daniel Goleman * 《超越智商》 * 《你经历了什么》 本期片头曲:Are you - 金玟岐
本期读的书是《你经历了什么》What Happened to You。 本书由Oprah Winfrey和Bruce D. Perry合著。Oprah是我很喜欢的主持人,Perry教授则是我最喜欢的大脑神经学科普作者,在往期节目中,我就经常提到他写的另一本书《爱的教养》Born for Love。Oprah的语言温和大气、诚恳清晰。Perry教授则给出了非常有趣和有用的理论。 这本书虽然看起来是以创伤为主题,但每一个人都会在这本书中看到自己。书名之所以叫《你经历了什么》,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是过去的所有经历,以及对这些经历的态度,所组成的记忆塑造的。要明白一个人为什么是今天这样,就要明白,在TA身上发生过什么。 是非常治愈的一本书。 本期内容: * 05:32 PTSD到底是怎么回事? * 07:35 四层大脑模型:信息并不是直接到达理性楼层 * 35:14 为什么聪明人也常做蠢事 * 41:44 校园霸凌的长远影响 * 01:03:05 小剂量,多频次 * 01:12:33 什么是大脑的奖赏桶 本期书单: * 《思考,快与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 * 《斯坦福黄金学习法则》The ABCs of How We Learn * 《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Getting More * 《爱的艺术》The Art of Love * 《我们内心的冲突》Our Inner Conflicts * 《爱的教养》Born for Love * 《超越智商》What Intelligence Tests Miss * 《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 《精力管理》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 本期歌单:Someday or One Day - 孙盛希
本期跟大家一起读的是《大数据时代》。放心,它不是讲数据技术,也不枯燥,是大量商业上的,就在我们身边的实际应用。虽然是2012年的书,但书中描绘的,正在某些地方发生的世界,10年后,我们都还没真正看到和理解。它将是一个需要我们改变思维,改变对世界认知的时代。 本期内容: 02:13 数据可不是「很多很多数据」,它是质的改变 04:28 大数据将彻底推翻我们过去的三个固有思维 51:37 万事皆可数据化 1:18:12 大数据中的三种角色,以及财富集中在哪里 1:26:50 BA、DS、统计学,哪个最适配大数据时代? 1:30:56 谷歌、亚马逊、奈飞都是如何使用大数据的 1:56:50大数据将带来什么威胁 本期片头曲:《犬夜叉》OP - Change The World 本期提到的美剧:POI(Person of Interest),中文名《疑犯追踪》,一共五季,每一季都是豆瓣高分(最高9.6,最低9.3)
本期读的书是《我们内心的冲突》Our Inner Conflicts。 前两期读的《爱的艺术》和《自卑与超越》,都在探讨人类的终极需求,生命的终极意义。 弗洛姆的答案是爱,阿德勒的答案是合作。 那么,那些没有发展出爱或合作能力的人,他们长大了是什么样的呢?会表现为哪几个类型,经历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本期内容: 01:44 内心有黑洞的人(神经症)是什么样的? 05:27 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黑洞呢? 30:35 讨好型、对抗型、回避型人格都是怎么产生的? 54:22 为什么内心有黑洞的人都需要极大的优越感? 1:30:02 为什么他们这么会甩锅? 1:40:03 发展到后期的几个阶段:畏惧、人格衰竭、绝望、施虐倾向 本期片头曲:Girls Like You - Jada Facer/Kyson Facer
心理学上有四大派别:佛洛依德、荣格、阿德勒、弗洛姆。 我们已经读过了弗洛姆的《爱的艺术》,这一期就跟大家一起来读读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本期内容: 02:13 人生面临的三大制约和由此引发的三个问题 11:51 对人生意义的诠释是如何形成的 49:45 你无法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只能改变他的目标 1:08:13 自卑感和优越感分别是怎么产生的 1:17:33 父母在培育孩子中分别应该承担什么角色 1:30:25 从学校到青春期到职业选择 1:41:51 爱情和婚姻中的合作 本期片头曲:Peter Pan Was Right - Anson Seabra
最近在讨论《再见爱人2》中,我发现评论大多数都同意宋宁峰长期没有爱的行动。 但有很多评论都认为,既然没有爱,赶紧分开啊,这是在努力什么? 甚至还有人觉得,当初就知道他不爱自己,为什么还要进入这段婚姻? 这就是把爱,理解为一件「自然而然」发生的事,且很难被改变。 我觉得这是对爱很大的一个误解。 本期跟大家一起来读弗洛姆的《爱的艺术》,看看真爱到底是什么。 本期内容: 17:48 为什么爱是人类解决生存问题的唯一途径? 38:38 Love is an activity要怎么理解? 1:03:21 爱的四个要素 1:15:09 了解世界和生命的奥秘,也是人类根本的生存需求 1:27:36 爱的能力是怎么来的 1:34:26 母爱和男女之爱有什么区别? 1:56:00 我要如何爱自己? 2:00:03 我们要如何去实践爱 本期片头曲: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 三八夭乐团
这一期给大家分享一本最近读的书《我们为什么会受骗》The Confidence Game: Why We Fall for It...Every Time。 作者Maria Konnikova毕业于哈佛大学,又在哥大读了心理学博士。 本期内容: 02:30 人类使用说明书 02:46 为什么我们天生就容易受骗(比想象的容易得多) 10:45 买里程的故事,和我自己卖闲置家具的故事 21:18 骗子和普通人有什么不同? 28:50 黑暗三角人格:居然是进化优势? 35:02 骗局的完美五部曲:锁定猎物,情绪诱饵,故事陷阱,预期情绪,追加赌注 1:10:42 一段有毒的感情是如何通过这五步展开的 1:26:01 防骗从哪里入手? 本期提到的书和电影: * Malcom Gladwell《眨眼之间》(Blink) * Malcom Gladwell《大开眼界》(What the Dog Saw) * 电影《猫鼠游戏》(Catch Me If You Can) * Bruce D. Perry《爱的教养》(Born for Love) * 卡伦•霍尼《我们内心的冲突》(Our Inner Conflicts) * 美剧《风骚律师》 * Bruce D. Perry和Opera Winfrey的《你经历了什么》(What Happened to You) * Robin Stern《煤气灯效应》The Gaslight Effect :How to Spot and Survive the Hidden Manipulation Others Use to Control Your Life * Ray Dalio《原则》
《再见爱人》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节目。 第二季跟第一季比,有了很多有趣的变化。 来跟大家聊聊: * 01:36 关于第二季的一些小吐槽 * 15:13 张婉婷和艾威的「惩罚」心态 * 19:36 什么是「从爱的公共账户中取出」 * 24:14 张婉婷和宋宁峰是怎么回事 * 55:00 冷暴力为什么这么伤人 * 70:42 艾威和Lisa * 86:09 苏诗丁和卢歌 2021年写过的第一季文章:豆棚瓜架 | 《再见爱人》:在漫长的一生里,分别与爱并不一定相悖 本期提到的书: * 弗洛姆《爱的艺术》The Art of Loving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