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制作丨徐涛 校对丨秘丛丛 (以下文字只是音频节目的少许补充。「硅谷早知道」每周周五中午12点准时更新,敬请期待。) 即使2019还没到,我们已知道,硅谷独角兽会在明年扎堆上市。 Lyft 和 Uber 已在12月6日那天不约而同地向美国证监会递交了S-1。 Airbnb 的 CFO 也已到位,不再成为这家公司上市的障碍。除此之外,Pintrest、Palantir、Slack 等公司也都有上市意向。 这些公司的上市不可避免会引起关注,并且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当然是因为他们都是体量巨大的独角兽。其中 Uber、Lyft、Airbnb、Pintrest 这几家的估值分别都超过了100亿美元。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名词给这些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独角兽,叫做 Decacorn。 当然,也可以预期的是,2019年的 IPO 数量也会比2018以及之前的数年都更多。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是2019年? 在本期节目中,你能听到嘉宾给出的几个解释。 一个解释是,由于大量资本涌入一级市场(例如软银),所以之前很多独角兽即使达到了上市的时机,也依然在推迟上市以赢得更多不被华尔街干扰的发展时机。 但无限期的推迟是不可能的,这些独角兽大多已成立有10年之久,投资人需要退出和回报的压力也会传导到这些公司身上。 当然,漫长的牛市看起来也即将结束,这些独角兽公司都希望在二级市场萧条之前进行融资。这也就解释了为何 Uber 本来准备在2019年下半年上市,但现在却像发起了冲刺,准备在2019年第一季度进行 IPO。 如果市场情况看起来并不那么乐观,那么这些硅谷独角兽的上市命运会像他们的中国伙伴类似吗? 嘉宾观察这个问题的角度有二:一个是,美国独角兽公司估值和中国独角兽们相比如何?另一个是:哪些独角兽账上有更多的现金? 一个信息是,硅谷独角兽也烧钱,但它们并没有烧钱得如中国独角兽那么夸张。它们大多手上握有充沛的现金。而包括 Lyft 和 Pintrest 为代表的公司,它们的创始人和管理者更为审慎保守,因此也并未采取太过激进的增长策略。 但无论如何,硅谷独角兽们在2019年的上市依然是惊险一跃。因为对市场大环境的忧心忡忡,投资人采取的决策也许会更加保守。那些增长势头不错的公司会受到追捧,而那些增长放缓的公司可能会更加难以赢得投资人的青睐。 更多详细解读,请在36氪App搜索《硅谷早知道》,订阅并收听这期音频节目,Enjoy! 本期嘉宾 张璐,硅谷风险投资机构 Fusion Fund 创始合伙人,最近入选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青年领袖” 徐皞(Howie Xu), 硅谷连续创业者, 投资人。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创业公司 TrustPath 的创始人和CEO,其公司最近被云计算安全上市公司 Zscaler 收购。在此之前,他是硅谷顶尖风险投资机构 Greylock Partners 的唯一华人入驻企业家(EIR),目前也是多家顶尖风投的有限合伙人。 延展阅读 硅谷科技巨头们的至暗时刻 独角兽变多,大气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对我们又意味着什么? Uber 上市估值那么高,就不怕腰斩吗? 中美科技公司丑闻扎堆背后,有共同的线索
采访 制作丨徐涛 校对丨秘丛丛 (以下文字只是音频节目的少许补充。「硅谷早知道」每周周五中午12点准时更新,敬请期待。) 美国科技行业中,很多了不起的创业者和投资人,都是经历过2000年互联网泡沫并存活下来的人。 亚马逊大概是其中一家,我曾在「硅谷早知道」的文章《从贾跃亭到贝索斯》中提到,贝索斯在那场危机中想清楚了亚马逊的一些关键战略,这些战略直接影响了这家公司之后二十年的影响; A16Z 的创始合伙人 Ben Horowitz 也是其中之一,他写过一本书 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 Building a Business When There Are No Easy Answers,其中大段讲述了2000年泡沫危机时他所面临的艰难抉择。 历史总是不断重复,让经历过的人觉得何其相似。而今天的节目,我们请到了两位二十年前互联网泡沫亲历者,来听听当时发生了一些什么,以及这如何影响了他们后来二十年的思考方式和行动。 Enjoy! 访谈嘉宾 张于庆:清谷资本创始合伙人,也是InnoSpring和JEDA的创始人/CEO。曾任职于Cisco和Juniper。 夏淳:清谷资本创始合伙人,也是Mash5 Technologies, Thinkmart, Brightinfo.com3家公司创始人。曾任职于SUN 提及名词 Burning up:2000年巴伦周刊上刊登的股票评级机构 Pegasus Research International 的调研报告,报告称当时互联网公司在泡沫之中。这篇文章被认为戳破了当时的互联网泡沫; VA Linux:一家1993年成立的 Linux 服务器公司,1999年 IPO融资金额超过690亿美元,并创下首个交易日涨幅733%的记录; 101 公路:贯穿硅谷最主要的一条高速公路; Juniper,瞻博网络,建立于1996年的网络通信设备公司; Cisco,思科,成立于1984年的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 Liquidation preference,优先清算权。是指公司出售或者清算时,一些投资人有权优先参与分配; Down Round,估值下调,或者折价融资; 相关阅读 《从贾跃亭到贝索斯》 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 Building a Business When There Are No Easy Answers 硅谷科技巨头们的至暗时刻 独角兽变多,大气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对我们又意味着什么?
采访 制作丨徐涛 校对丨秘丛丛 (以下文字只是音频节目的少许补充。「硅谷早知道」每周周五中午12点准时更新,敬请期待。) 贸易战没有停下的意思,坏消息不断。所以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现在出海还有戏吗? 风险自然存在,但在另外一些方面也存在着机会。今天的两位嘉宾就详细阐述了他们看到了哪些机会,并且给出了一些有趣的案例。 例如,一些企业已将这次增加关税的逆境看作为自己品牌升级的背水一战;而一些已在海外建立起品牌的公司看起来并没有受到太多冲击。 除此之外,两三年前很多硅谷创业者折戟的 IoT 和硬件创业领域,对于中国制造商而言却有很多优势。 所以具体机会在哪里,请听这次的节目。 Enjoy! 本期嘉宾 丁教 (Diane Ding),远迹资本 Ding Ventures 创始人,一支专注于早期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的基金。曾担任知名孵化器硅谷创业者学院合伙人, 硬件孵化器深创谷合伙人。 左虓,众筹平台 Indiegogo 亚洲市场总裁 本期提到名词 Nest:是美国智能家居产品制造商,产品包括恒温器、烟雾探测器和安全系统。在2014年收购Dropcam后,该公司于2015年6月开始推出其Nest Cam品牌的安全摄像头。 Dropcam:是一家总部位于旧金山的美国科技公司。 该公司以其Wi-Fi视频流媒体摄像机Dropcam和Dropcam Pro而闻名,它们允许人们通过Dropcam的基于云的服务查看实时信息。 2014年谷歌的Nest Labs宣布以5.55亿美元收购Dropcam。 BOM:(全称 Bill Of Material),是制造业管理的重点之一,简单的定义就是“记载产品组成所需使用材料的表”。 Pebble:(全称:Pebble Technology Corp.)是美国的智能手表研制企业,成立于2012年4月,于2016年12月7日被Fitbit并购,现已停止运作,并不再生产任何设备与服务。 万国邮政联盟:(全称:Universal Postal Union—UPU),简称“万国邮联”或“邮联”,是商定国际邮政事务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万国邮联自1978年7月1日起成为联合国一个关于国际邮政事务的专门机构。2018年10月17日,美国白宫宣布,美国即日起启动退出万国邮政联盟的程序。 Wish:是一家在线电子商务公司。2017年,Wish移动购物应用程序在 iOS 和 Android 平台上拥有超过1亿用户。与 eBay 类似,支持小企业和制造商向消费者直接销售商品。 F2C:Factory to Customers 从工厂到消费者 Indiegogo:2009年在美国纽约成立的众筹网站 微笑曲线:宏基集团创始人施振荣先生,在1992年提出的理论。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微笑曲线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属于全球性的竞争;右边是营销,主要是当地性的竞争。 延展阅读 硅谷早知道丨创业中的一百万种选择 硅谷早知道丨专访出门问问李志飞:鲨鱼池中的创业者
采访 制作丨徐涛 校对丨秘丛丛 (以下文字只是音频节目的少许补充。「硅谷早知道」每周周五中午12点准时更新,敬请期待。) 詹妮弗·杜德纳(Jennifer Doudna),因为发明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 而受人尊敬。 但她被人所尊敬不仅仅是因为她的贡献。在过去的数年间,她一直在思考基因编辑可能对整个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 2015年,她组织了一次由顶尖生物学家参与的伦理讨论会,在这次会议上,他们签署了一个声明,来说明 CRISPR 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伦理问题,并建议在彻底调查和理解这项技术所能带来的功效和安全性之前,运用于人体的实验都应该被禁止。 此后,她还写了一本书 A Crack in Creation: Gene Editing and the Unthinkable Power to Control Evolution,来介绍基因编辑技术的巨大变革意义,以及可能给人类这一物种演进所带来的影响。 事实上,在她的影响力下,如何看待基因编辑技术成为了过去两三年在硅谷,甚至范围更大的知识分子群体/精英群体所思考的问题。包括轰动一时的《未来简史》也充满了基因编辑技术对人类物种影响的预想和反思。 在这个世界上,杜德纳、张峰,甚至还有更多科学家,他们是可以成为“基因编辑婴儿之父/母”,只是他们没有这么去做。 很遗憾,这期节目访谈中,我们没过多谈到这一部分,那就是:没有谁比科学家本身更能理解一个技术本身带来的威力,因此科学家在技术伦理问题上的审慎也成为了必要的美德。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分析了用基因技术去编辑胎儿这个实验,何止是没有审慎: * 为什么要枉顾 CRISPR 技术才诞生6年,且并不成熟的事实? * 为什么要不顾学界的惯例,在没有更充分的数据和准备的情况下,就直接用人类做实验? * 为什么这个实验试图解决的问题,是一个其实有其它更容易解决方案的问题? * 为什么这个实验的实验对象一定要用胎儿,一种可能会让被编辑基因流入人类基因库的载体? * 这个实验除了噱头之外,究竟还有什么技术或者科学发现上的突破? * 还有更多问题,可以让更多人反思: * 贺建奎这样做的动力出自哪里 * 为何世界第一例人类胚胎修改,以及第一例基因编辑婴儿都出在中国 * 伦理审查委员会在起什么作用 本期嘉宾 张璐,硅谷风险投资机构 Fusion Fund 创始合伙人 相关信息 A Crack in Creation: Gene Editing and the Unthinkable Power to Control Evolution 一位女科学家的两个战场 CRISPR pioneer Jennifer Doudna struggles with the ethical implications of what she has wrought 一位饱受伦理争议,又在和死亡赛跑的创业者
采访 制作丨徐涛 校对丨秘丛丛 (以下文字只是音频节目的少许补充。「硅谷早知道」每周周五中午12点准时更新,敬请期待。) 这段时间,硅谷巨头们都有些艰难。除了本周一(11月19日)的股价大跌市值蒸发近万亿美元之外,这些公司还各有各的烦恼。 Facebook 依然还陷在“数据泄露”和“大选中被俄罗斯利用”的泥淖中。上周《纽约时报》又出了一份重磅报道,声称 Facebook 一直知道这些问题,但一直没有正视,故意拖延,甚至还雇佣黑公关来抨击批评者。 Apple遇到的问题, 则是新上市的产品 iPhone XR 和 iPhoneXS MAX 销量不佳,都已经到了不得不向供应商削减30%订单的地步。供应商们叫苦不迭; 而 Google 遇到的麻烦也不断。一方面它在不断流失高管,除了李飞飞和李佳之外,Google Cloud 的 Diane Greene 也在这周宣布离职。另外一方面,从11月开始,Google 不同城市将近2万名员工正在抗议这家公司现在的公司文化。 今天这期节目中,我们的嘉宾在谈论这些大公司遇到的问题时,提供了很多有趣的视角,例如: * Facebook 现在陷入这样的泥淖,真的是因为马克·扎克伯格管理不善吗?还是另有原因? * 虽然 Tim Cook 一次次证明了失去乔布斯苹果依然可以高速成长,但是否这种高速现在到头了? * Google Cloud 换一个高管真的能做起来吗?Google 自己的瓶颈在哪里? * 硅谷的工程师是否其实有着一种在肥皂泡中的理想主义? 当然,这些大公司同时出现问题,也是一个信号:也许是外部环境的不景气,使得这些公司内部的问题正在被放大。 敬请收听本期嘉宾们的精彩分析! 本期嘉宾 张璐,硅谷风险投资机构 Fusion Fund 创始合伙人,最近入选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青年领袖” 徐皞(Howie Xu), 硅谷连续创业者, 投资人。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创业公司 TrustPath 的创始人和CEO,其公司最近被云计算安全上市公司 Zscaler 收购。在此之前,他是硅谷顶尖风险投资机构 Greylock Partners 的唯一华人入驻企业家(EIR),目前也是多家顶尖风投的有限合伙人。 延展阅读 苹果定价为何一年贵过一年?背后策略在这里 五角大楼示好硅谷,这背后有故事 另一场伟大的博弈 比数据泄露更可怕的是,Facebook的商业模式正在瓦解
上半年,《纽约时报》有一篇标题怂人听闻的文章 Silicon Valley is over, says silicon valley,翻译过来就是,硅谷自己说,硅谷已死。其实那篇文章,是报道了硅谷 VC 前往美国北部“锈带”寻找投资机会的一次旅程。 当时我们请到了这些 VC 中的其中一位,兰雪棹,来给我们讲述她在行程中看到的意外与机遇。半年之后,主办方和美国民主党国会议员再次组织了一次前往美国南部的城市,希望能让硅谷的投资人们看到那些城市的机遇。 兰雪棹也同样在这次旅程中。 事实上,硅谷的 VC 的确越来越多地开始投资美国其它区域的创业公司。一个数据是,在2015年,有119个城市的创业公司获得了来自 VC 的投资,而到2017年这个数字增长到了141。 而本次节目,我们就是跟随她的讲述,来看看她所看到的意外与机遇。 如果做一些简单的介绍,美国南部历史上是传统的农业种植区,曾因种植园的蓄奴问题和更加依赖工业的美国北方发生争议,最后引发著名的南北战争。所有这些也塑造了美国南部的文化:更加传统,也更多黑人族裔,还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 例如此次行程中的城市亚特兰大,是《乱世佳人》(讲述南北战争故事)中很大篇幅的发生地,也是作者玛格丽特·米契尔的故乡;亚特兰大也是马丁·路德金的故乡,并因此成为民权运动的一个中心。 但这些我们不甚了解的城市,有着意想不到的优势和机遇。所以,我们就来听听兰雪棹在这次路程中作为一个投资人的观察和心得。 Enjoy! 本期嘉宾 兰雪棹, Basis Set Venture 的创始合伙人,曾为 Dropbox 组建投资并购团队。加入Dropbox 之前,她在麦肯锡工作;也曾创立初创公司并成功被大公司收购。在 Twitter @xuezhao 上可以找到她 提及相关信息 Ro Khanna,代表硅谷的民主党国会议员,在本次中期选举中继续成功获选国会议员。 Tim Ryan,代表俄亥俄州的民主党国会议员,在本次中期选举中继续成功获选国会议员 Jim Clyburn,代表南卡罗莱纳州的共和党议员,在本次中期选举中继续成功获选国会议员 Comeback Capital,专注于投资美国中西部的一支早期基金; Founder’s Fund,由 Peter Thiel,Sean Parker 等硅谷著名投资人成立的一支风险投资基金 Google Ventures,Google 旗下的风险投资基金 First Round Capital,硅谷著名的投在早期项目的基金 Mailchimp,于2001年在亚特兰大成立的一家电子邮件营销平台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乔治亚理工学院,是美国一所综合性公立大学,始建于1885年。与麻省理工学院及加州理工学院并称为美国三大理工学院。有南方MIT之称,学校总部位于美国佐治亚州首府亚特兰大市 Paul Judge,亚特兰大当地的一名连续创业者和投资人 相关阅读 《纽约时报》说硅谷要完?听知情硅谷投资人怎么说 Comeback Cities tour takes politicians, venture capitalists to tech startups in the South 在监管方面,美国政府部门自己也在互相掐
采访 制作丨徐涛 校对丨秘丛丛 (以下文字只是音频节目的少许补充。「硅谷早知道」每周周五中午12点准时更新,敬请期待。) 独角兽在变多。这是我们的错觉,还是有扎实的数据支撑的事实? 这是事实。5年前,"独角兽"这个特指 10 亿美元估值创业公司的名词刚刚被创造出来,算上已经上市的公司独角兽也不过39家。但过去一年,未上市的独角兽有一百家之多。 除此之外,5年前硅谷是盛产独角兽之地;而现在,独角兽在全球各地出现,其中中国出产了和美国数量相当的独角兽。 这是为什么?以及这意味着什么? 在本期节目中,您能听到硅谷连续创业者和投资人徐皞(Howie)对此的解读。他提到: 独角兽变多的原因是: * 2012年 JOBs 法案签署。该法案将企业公开上市前能拥有的最大股东数量翻了四倍; * 看好科技类公司的增长,海外主权基金、原来在二级市场投资的基金以及类似 BAT 这样的大公司,都更加愿意对创业公司投入大量资金。除了我们提到的软银愿景基金之外,还不断有别的超级基金愿意进行巨额投资。 * 上述两点也使得成长中的公司推迟上市,在私有阶段的体量越来越大; 我们也探讨了独角兽变多可能会产生的影响,例如 * 一级市场在萎缩,这意味着什么 * 是否会有泡沫 * 独角兽们是否去了监管 我们当然也探讨了中国独角兽和美国独角兽的异同,以及对于创业者和投资人而言,从这一大堆独角兽身上,最能为自己所用的信息。 Enjoy! 本期嘉宾 徐皞(Howie Xu),硅谷连续创业者, 投资人, 斯坦福商学院校友。也是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创业公司 TrustPath 的创始人和CEO。其公司最近被云计算安全上市公司 Zscaler 收购,之后,Howie 成为 Zscaler 负责人工智能产品的副总裁。在此之前,他是硅谷顶尖风险投资机构 Greylock Partners 的唯一华人入驻企业家(EIR),目前也是多家顶尖风投的有限合伙人。Howie有丰富的硅谷科技公司的高管经验,曾全面主持2000亿美元市值的思科的混合云研发,也是600亿美元市值的VMware的网络事业部创始人。 提及信息 Aileen Lee,“独角兽”概念的提出者,Cowboy Ventures 的创始者。她于1999年加入硅谷著名风险投资机构 KPCB,也曾创办数字媒体公司 RMG Networks; JOBs 法案,创业企业辅助法案,于2012年通过; Mega-round,指未上市的公司在某一轮融资达到1亿美元以上; 软银年初投资 Uber 将近90亿美元,估值在480亿美元左右; 美国证监会对特斯拉的罚款为4000万美元; Uber 内部开发者使用的短信品台为 Twillo; 相关文章 在硅谷顶级风投 Greylock 当入驻企业家的日子(上),(下) Welcome To The Unicorn Club: Learning From Billion-Dollar Startups 独角兽上市估值那么高,就不怕腰斩吗? 美国新规,对于硅谷独角兽会有什么影响 孵不出独角兽?YC 的烦恼多着呢 独角兽的丑闻多?背后有共同的线索 独角兽用23亿美元烧出来的产品,用起来怎么样? $100 Million Was Once Big Money for a Start-Up. Now, It’s Common.
采访 制作丨徐涛 校对丨秘丛丛 (以下文字只是音频节目的少许补充。「硅谷早知道」每周周五中午12点准时更新,敬请期待。) 这次节目是访谈的第二部分。在上集中,我们可以听到,即使区块链和加密货币是非常新兴的事物,但其实对美国监管部门而言,太阳之下无新事。所以在其法律框架下,其监管政策以一种有趣博弈的方式展现了出来。 而在这一集中,我们能听到更深入的信息,例如在这样的法律框架下,哪些概念依然是在争论不休的;哪些争论是因为区块链和加密货币本身的技术属性而存在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哪些争议,和行业从业者息息相关不可忽视。 Enjoy! 本期嘉宾 周可,Harry Zhou,Koi Trading 联合创始人。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 (JD) 以及狄金森学院经济及计算机系。作为比特币早期投资人和区块链法律专家,他曾为各大型区块链产业公司提供法律及合规意见 提及名词 SEC: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the 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根据1934年根据证券交易法令而成立,是直属美国联邦的独立准司法机构,负责美国的证券监督和管理工作,是美国证券行业的最高机构。 Regulation D: 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制定,并于1982年开始实施的关于私募证券发售的规则,又称为“避风港”(safe harbor)。 USDT:泰达币(USDT)是Tether公司推出的基于稳定价值货币美元(USD)的代币Tether USD。用户可以随时使用USDT与USD进行1:1兑换。 相关阅读 错,美国政府不是这样监管加密货币的(上) 币圈过山车何时能停 布局区块链,科技巨头都做了些什么
采访 制作丨徐涛 校对丨秘丛丛 在做这次访谈之前,即使做了一些功课,我对美国政府对加密货币的监管依然感觉云山雾罩。 但做完这次访谈之后,我觉得非常清晰。因为理解了美国法律制度以及在监管方面一直以来的做法,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美国的监管制度是如何在博弈中慢慢形成的。 同时,这些信息也能帮助我们厘清之前媒体上常见的一些误区,例如,美国政府已对某些做法有了一些明确的定性,或某些公司已得到了美国政府的牌照等等。 在这次访谈中做深入浅出解释的,是这个领域的律师周可。他从2014年开始为各大型区块链产业公司提供法律及合规意见。对于一个发展时间并不长的行业而言,这种从业经历可谓资深。 我和他聊了一个多小时,信息量非常大,因此本次节目分成了上、下两部分,本次放送出来的为上集。 Enjoy! 本期嘉宾 周可,Harry Zhou,Koi Trading 联合创始人。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 (JD) 以及狄金森学院经济及计算机系。作为比特币早期投资人和区块链法律专家,他曾为各大型区块链产业公司提供法律及合规意见。 提及相关信息 FinCEN, 美国金融犯罪执法网络 IRS,美国国税局 CFTC,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 DOJ,美国司法部 NYSDFS,纽约州金融服务局 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相关阅读 SEC打响监管第一枪,CTR创始人被捕 合规是为了上线更多竞争币?Coinbase主动寻求SEC监管 [SEC官员:以太坊和比特币不是证券](SEC官员:以太坊和比特币不是证券) CFTC 和 SEC 之间“没有硝烟的战争”:加密货币市场该怎么管? 布局区块链,科技巨头都做了些什么
采访 制作丨徐涛 校对丨秘丛丛 (以下文字只是音频节目的少许补充。「硅谷早知道」每周五中午12点准时更新,敬请期待。) 昨天有消息曝出,摩根斯坦利给 Uber 的提案书中,其估值高达1200亿美元?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和 Uber 两个月前720亿美元的估值比,这个估值翻了将近一倍;和它的竞争对手 Lyft 的估值相比,则是后者的 8 倍之多;如果和已经上市的公司相比,这一估值超过了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和菲亚特克莱斯勒市值的总和。 为什么Uber 的上市估值能这么高?这样的估值又将面临何种不确定的因素?最近发生的一些热点事件和这一估值又会有什么关系?嘉宾张璐为我们解答这些问题。 也欢迎大家来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嘉宾 张璐,硅谷风险投资机构 Fusion Fund 创始合伙人,最近入选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青年领袖” 提及名词 PIF, 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是沙特阿拉伯一只主权基金,于1971年成立,目的在于促进本国经济战略性发展; Vision Fund,软银愿景基金,股东之一是PIF; 延展阅读 美国出新规,中国投资人在硅谷想花钱也花不出去? 马斯克口无遮拦,他说的私有化特斯拉究竟是怎么回事 专访出门问问李志飞:鲨鱼池中的创业者
采访 制作丨徐涛 校对丨秘丛丛 (以下文字只是音频节目的少许补充。「硅谷早知道」每周周五中午12点准时更新,敬请期待。) 这期节目刚做完第二天,美国财政部又发布了新规:要求外国投资者在美国进行的投资交易,凡是涉及美国关键技术,都必须提交给美国政府接受国家安全评估,否则将面临罚款,最高可能面临与拟定交易金额相同的罚金。 即使在这项新规之前,已有各种让人人心惶惶的法律政策出台。 除了美国副总统 Pence 发表了非常强硬的对华演讲,以及巨额的关税,美国在 8 月刚通过了两个法律。这两部法律会使得中国在美国的并购投资越来越难,而引进美国技术到中国的做法也会受到很多阻拦。 这两个法律是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下的《2018 年出口管制改革法案》和《外商投资风险评估现代化法案》。而与此同时,美国的外国投资委员(CFIUS) 会越来越频繁的成为中国对美并购和投资的拦路虎。 这对于中国投资人都是坏消息。 中国投资人在美国的投资是在2010年之后才慢慢增多,而且有着不短的学习过程。 而让美国的创业公司和企业接受来自中国的投资也并非易事。只是在过去几年,硅谷创业公司才开始慢慢认可来自中国的资本,并对中国资本背后代表的市场、技术、供应链和人才等开始感兴趣。 所以这样的法律出台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连锁反应? 这期我们请到了牧诚律师事务所(Magstone Law)的刘入铭律师,来给我们做详细的解释。 Enjoy! 本期嘉宾 刘入铭,牧诚律师事务所(MagStone Law)创始合伙人 在这期节目中你能听到 阻拦跨国并购的 CFIUS 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新出台的两部法律究竟会对未来中国公司在美国的并购和收购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对于在硅谷的中国风险投资人会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反而观察到了更加多的中美投资案和跨境合作案件; 硅谷初创企业作何反应? 相关阅读 美国将审查所有涉及其关键技术的对美投资 苹果、亚马逊、彭博,谁在说谎 为何华尔街无力阻止中美的贸易战 Mnuchin’s Silence Signals His Displeasure With Trump’s Trade War 孵不出独角兽?YC 的烦恼多着呢 美国地方政府说,我们想要中国的投资
采访 制作丨徐涛 校对丨秘丛丛 (以下文字只是音频内容的少许补充。本期是临时更新,正常更新在每周周五中午12点准时更新,敬请期待。) 在过去几天,最为扑朔迷离的一则新闻来自《彭博商业周刊》。这家有着不菲声誉的美国商业杂志声称许多来自中国供应链的主板被装上了可以用作黑客后门的硬件,并声称苹果和亚马逊在几年前发现了此事,但并没有声张。 这篇长篇报道迅速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方面文章加剧了不少人对中国威胁的担忧,这包括很多美国人,也包括墨西哥驻美国大使之类的非美国人;但在另外一方面,文章在信源和行文上也遭到一些批评;一些技术专家也质疑这种黑客技术的可信性。 而几个小时之内苹果和亚马逊措辞强硬毫不含糊的回应,更是引起了更多人的怀疑。 至此,彭博和苹果亚马逊之间,一定有一方在说谎。 在一天之后,英国政府机构国家网络安全中心(National Cyber Security Centre)和美国国土安全部(The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也开始站队,站到了苹果和亚马逊之间。 所以此事究竟如何?在水落石出之前,我和 Pingwest 记者杜晨对此事蹊跷之处进行了详细的盘点。而可以期待的是,更多的信息在接下来一周会不断出现。 Enjoy! 相关阅读 彭博社曝光的“间谍芯片”,我在淘宝1块钱就能买一个 by 杜晨 The Big Hack: How China Used a Tiny Chip to Infiltrate U.S. Companies 苹果的回应:What Businessweek got wrong about Apple 亚马逊回应:Setting the Record Straight on Bloomberg BusinessWeek’s Erroneous Article U.S. government sides with Apple and Amazon, effectively denying Bloomberg ‘spy chip’ report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