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设计师,却打造了2/3用户都是非专业设计师的全球爆款工具;它不是AI公司,却在AI浪潮中拿到近70倍PS估值,上市首日暴涨250%。这期我们聊的,是Figma,一款从浏览器起步、颠覆设计协作、直面AI挑战的超级SaaS。 从2012年诞生,到2025年IPO,Figma走过了: * 打破本地端软件壁垒 → 建立全球设计师社区 → 推出AI生成设计原型。 * 它如何一步步从设计工具,变成产品经理、工程师、运营都离不开的“协作中心”? 📌 正在用Figma做项目?这期帮你看懂它的商业与技术逻辑 📌 想了解AI如何重塑设计行业?听这一期就够了 📌 对美股感兴趣?我们也会聊聊它的投资价值和风险 🪄 本期你将听到: 上市首日暴涨背后的资本逻辑与AI溢价 Figma的0到1发展史与三大成功因素 Adobe 200亿美元收购案为何没成 2/3非专业用户的粘性危机 AI会加分还是颠覆Figma的根基? 从投资人到产品经理,对Figma的不同视角 如果用GPT来设计,能取代人类吗? 📌 你以为它只是个设计工具, 其实它是在改变协作方式、挑战审美定义的“生产力平台”。 时间序: 00:18 2025第二大的 IPO 01:28 从0到IPO,Figma的成长之路 04:11 对于Figma的使用体验 07:07 Figma 成功的关键是辍学还是? 14:52 AI 对Figma是利大于弊,还是危机四伏? 20:23 从Adobe的视角看待Figma 和 AI 23:22 AI+艺术创作在理想中会如何发展? 31:19 投资视角下的买入逻辑与判断 微信公众号:AI科技棱镜 即刻:AlexPapi 播客主理人:Alex|Claudio|Zenith
他是保送清华的理工男,却总在做“文科式”的人生选择。 他说自己理性,却一路跳出稳定、转向未知。 如果让GPT模拟他的人生,会活得比他更好吗? 这期我们请到的是——赵博石,清华机电系本硕博,三清在身的沈阳人,思维理性到发光,讲话却像段子手。 他物理竞赛保送进清华,也读到了博士; 他干过央企,也去过人民币VC,美元VC; 他说他的人生,是一连串“反直觉但不后悔”的选择。 📌 中考高考刚结束?这期特别适合你听! 📌 正在考虑转行/跳槽/出国/读博?你可能会从中找到答案(或共鸣) 📌 想知道清华到底神秘在哪?或者投资圈到底卷在哪?这一期全都有! 🪄 本期你将听到: * 清华是“最好的教育”,还是“最强的筛选器”? * 清华到底塑造了他什么?知识?自信?还是一套理解世界的方法? * 他为什么离开铁饭碗,转行做投资? * 读博是弯路”?一位清华博士的真实复盘 * 什么样的人更适合AI时代?真的非得是理工科吗? * AI 能不能帮我们找到人生的“最优解”?还是我们根本不需要最优解? * 如果GPT-10能复刻他的思维和经历,会比他活得更好吗? 📌你以为清华学霸的人生是规划出来的, 其实他是用判断力和好奇心,踩过坑、走过弯、一步步拼出来的。 这是一期将是关于学习、选择、AI的深度对谈。 时间序: 01:19 快问快答 身上最显目的tag-三清,从沈阳少年到清华机电 02:28 高考难吗?学习难吗? 04:25 回想一下是什么关键的选择让你考上清华了?那段时间你是被热爱驱动,还是被体系推着走的? 08:47 清华的教育对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11:03 如果不是清华背景,你觉得你的人生会有哪些不同? 12:31 这个时间你会选择学什么 人生|选择真的是自己的选择吗? 17:59 有没有一刻,你突然发现:自己以前努力的目标,可能压根不是自己想要的? 21:08 你怎么看“普通人”和“优秀履历”的关系?真正重要的,是履历,还是思维方式? 22:02 人们总会美化那条自己没有走过的路,你是否也会?你认为目前人生做过的一系列的选择是最优解吗? 24:07 有什么建议给今年刚毕业的中考生和高考生? AI 27:52 看好的AI行业和赛道 32:37 如果可以,你想接入什么AI功能到自己身上? 33:32 你选择用什么AI 工具? 34:54 怎么看这波 AI 创业潮?和你刚入行时的风口有什么不同? 37:58 对火热具身赛道的看法 41:45 如果未来GPT-10可以模拟一个“赵博石”,你觉得它模拟得了你的人生选择逻辑吗?有没有AI最优解? 微信公众号:AI科技棱镜 即刻:AlexPapi 播客主理人:Alex|Claudio|Zenith
还在社交媒体、公众号、新闻软件间疯狂切换,只为找到一篇「值得读」的新闻? 别慌,这期我们帮你试了个新App —— Particle News,一个号称「用AI替你刷新闻、做总结、陈述观点」的AI信息流神器,由推特核心团队打造,获顶级机构投资。 📰 传统媒体追求的“深度”与AI推崇的“效率”,谁是未来赢家? ⚖️ 如果算法决定你看什么,信息平权是更近还是更远? 📦 这是《科技棱镜》全新栏目【AI产品拆解】的第一期! 我们将用「创始人|用户|VC」三视角,带你立体解析那些火出圈的AI产品: 它的底层逻辑是啥?真有用还是看上去很美?值不值得投?能不能活下去? 💬 本期你会听到: 🧠 创始人视角:AI产品要解决的是技术问题,还是产品体验? 👀 用户视角:它真比今日头条、X(Twitter)更懂我吗? 💰 VC视角:这个项目值不值得投?商业模式靠什么活下去? 📌 还有 bonus 彩蛋: – 如果AI能生成你的专属日报,你愿意放弃传统新闻APP吗? – 我们为Particle News下一步出了3个主意! 👉 评论区提名下期拆解的AI产品,科技棱镜为你深度测评 时间序: 02:30 什么是Particle News? 创始人视角 06:10 创始人为什么想做这个产品? 08:52 产品最大的难点,是技术,还是用户体验? 10:40 用户交互是核心 用户视角 12:06 用下来最大感受?沉浸感还是信息迷失? 13:59 信息平权真的有实现吗?它有哪些让人惊喜的设计? 16:51 它和传统News App有什么不一样? 20:18 下个版本我最希望它新增什么功能? VC视角 21:58 新闻+AI,这个赛道机会大吗? 22:47 它有替代传统新闻平台的可能性吗? 24:29 它能同时搞定B端和C端吗? 29:21 商业模式怎么选? 33:00 我们会…… 微信公众号:AI科技棱镜 即刻:AlexPapi 播客主理人:Alex|Claudio|Zenith
🎓 这一期,我们从刚刚结束的高考聊起,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教育的窗。 AI已经能24小时解题,批改作文,甚至模拟老师的语气陪你复习,但—— 🧭 学习,是为了知道答案,还是学会如何提问? 🧠 老师,是传授知识的人,还是点燃灵魂的人? 🤖 AI越聪明,教育会越公平,还是更不平等? 我们聊了高考、Duolingo、作业帮,也聊了朱熹的“格物致知”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我们怀疑,也试图回答:AI正在改变的,是“怎么学”还是“学的意义”? 🎙️本期关键话题: ▪️教育的本质是...社会劳动力的筛选机制? ▪️如果 AI 可以上传知识进大脑,我们还需要学习吗? ▪️AI真能让教育平权?还是只是中产的“平替老师”?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一个会讲题的AI老师,还是一个能唤醒你的引路人? AI能记住万卷经史,却能教你何为“良知”吗? ❓欢迎评论你对“你愿意让自己孩子的启蒙老师是一个AI吗?”以及“如果可以直接植入AI知识芯片,你愿不愿意让孩子不再上学?”的看法 🌈喜欢这期内容,记得订阅、转发、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我们下期见! 时间序: 00:04 祝各位高考金榜题名 01:25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06:40 教育的改变是只改变学生吗?老师会被改变吗? 09:57 朱熹和王阳明眼中的AI教育 11:57 Duolingo的AI first 19:50 AI教育目前常见的几种模式 24:54 记得在评论区领取福利(LLM使用课程) 25:18如果AI继续发展,变得更加普遍,甚至接入人类大脑,学习还有必要吗? 28:41 AI会如何颠覆教育和学习?都会改变哪些点? 32:14 AI的学习 vs 人类的学习? 37:43 有人说AI让孩子有机会接触最好的老师,也有人说AI产品最先服务的永远是“中产”甚至“富人” 41:42 你小时候如果有一个AI老师,会变成更好的人吗?微信公众号:AI科技棱镜 即刻:AlexPapi
投资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是眼光、判断,还是出手的速度? Sky 说:“是会躺。” ☁️关于 Sky: 本期《科技棱镜》,我们请来了 Taihill Fund 创始人 Sky余天一。Sky作为全美最活跃的早期投资人之一,投资了大量的明星项目,如曦智科技,易思汇,墨卓生科,晶泰科技,Revela,Butlr等。他有诸多荣耀,如2019年全美华人30位30岁以下创业精英,2020年胡润美中创新杰出人物等。 🌌写在这趟脑洞之旅前: Sky 是我关系非常好的一位朋友,在我眼中,他如同他的名字一样,充满了想象力。这一期,我们有很多关于“ VC 是否还有存在必要的思考”,也有不少对AI行业现状的质疑——但更多的是一次次对“认知边界”的碰撞与突破。 Taihill 虽是一家专注早期的Deep Tech基金,但对我们来说,它更像是一个 club。这个 club 里,有已经创业并完成数轮融资的优秀创始人,也有像我一样做投资的长期主义者,还有在各个行业里自由驰骋、不断试错的人。我们有不同的路径,但有一个共同的信念: 我们不只为 LP 负责,更愿意共同去分享一个理想🌌 那是一个关于改变世界的梦,一种持续探索的野心,一份愿意“扛住不确定性”的决心。 这一期,我们想把那份决心,分一点给你。 时间序: 01:00 嘉宾Sky 的自我介绍 01:48 快问快答 🚀Part 1: 玩?投资?灵魂拷问 06:45 VC投资人玩商是不是要很高?“剩”者为王 09:15 张一鸣也是G.O.A.T 11:27 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关系,你更倾向哪种比喻?战友/夫妻/赌桌对手/养成系游戏? 14:24 你觉得现如今这个时代,谁更焦虑? 🚀Part 2: AI,AI,AI 16:33 美国AI初创团队的画像变了吗? 19:23 年轻创业者vs经验丰富的团队 22:19 初创成本降低,VC应该如何生存?2万美金就能造一个公司? 28:10 我在变,AI创业公司商业模式在变,VC也在变 31:42 如果你能把 AI 植入自己大脑一项功能,你选什么? 33:16 这段脑洞太大,我就不剧透了,听众朋友们一定得听!(Sky的创业想法...) 🚀Part 3: 人生,时势 36:50 你觉得在你做第一期基金的时候,有哪一件事是你“低估了难度”,现在回头看很想提醒当时的自己? 38:37 中美之间的博弈,我们的工作是好做了还是难做了? 39:26 最近这次融资有没有什么新挑战以及机会? 41:04 如果 10 年后别人提到 Sky,你最希望他们记得你什么? 42:41 你做投资这几年,信念有没有变过?是什么支撑你持续做下去? 听完满意的听众,欢迎订阅交流,我们会持续努力,也辛苦帮我们转发推广,让更多人听到有意思的声音! 微信公众号:AI科技棱镜 即刻:AlexPapi 有创业想法的小伙伴们,可以带着BP或者idea联系我们的公众号,我们会对接Sky~
还没等人类好好谈完恋爱,AI已经学会发晚安、道歉、吵架不翻脸了。 这一期,我们来聊聊这个爆火的新物种: 会撒娇、会回应、从不嫌你烦的AI情感陪伴产品。 别急着吐槽“谁会爱上AI”, 听完你可能也会默默下载一个回家路上陪你唠嗑的App。 💬 本期你会听到: * 🌙 年轻人越来越孤独,AI越来越温柔 * ❤️ 「AI对象」到底能不能动真情? * 🧠 我们是在利用工具,还是被工具“情绪PUA”? * 🧃 AI情感陪伴创业公司都有哪些?如何看待他们的商业模式? 📌 附赠哲学式碎碎念: 你想被理解,却懒得解释。 你想被关心,却又害怕打扰。 于是你打开手机,让一个算法写好的“人”,对你说一句: 「我一直都在,睡吧,晚安。」 🎙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最想让AI扮演谁?(恋人?前任?高考前的自己?) 时间序: 00:11 科技棱镜收到一封“情书” 02:01 年轻人是否更孤独了? 05:05 AI也能聊上头? 07:03 什么是情感陪伴?Love Language的定义 15:46 “你有没有过那种时刻,突然很想讲话,但完全不知道可以找谁?” 17:17 “你曾经最孤独的时候,是谁陪你的?哪怕,只是一个App。”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 17:27 目前有哪些AI情感陪伴产品?他们的特点是什么? 18:33 Ropet, LOVOT, Character.AI, Minimax(Talkie+星野), LoveyDovey等创业公司解析 21:34 AI情感陪伴创业模式归类,真的能卷出长期品牌吗?还是又一个短周期上头市场? 29:37 主播心中理想的AI情感陪伴模式 33:36 人与人和人与AI情感交互上的区别 37:05 会不会和AI接触的越多,导致自己越想逃避人类社会? 39:35 科技棱镜的回信 微信公众号:AI科技棱镜 即刻:AlexPapi
从GPT塔罗到Deepseek算命,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玄”? 这一期,我们给科技棱镜抽了一卦,GPT告诉我们:这一期可能“延迟爆火”,我们信了,也决定录下来聊聊这个话题——当AI遇上玄学,会发生什么? 我们聊了个你可能干过但不好意思说出口的事: 🃏 用 AI 抽塔罗 🌌 让 GPT 算姻缘、测星盘、看风水 🤖 甚至问它:“我这期播客会不会爆?” 我们这代人,一边嘴上说着没事,一边偷偷算命找安慰。当玄学遇上AI,是电子神棍的新形态,还是年轻人情绪价值的出口?我们想要的,可能从来都不是“准”,而是“被理解”。 欢迎收听这期玄学指数爆表、信息密度满格的节目,如果你点进来了——我们只能说,不是巧合,是命中注定🌙 时间序: 00:20 给科技棱镜的一卦,用三张塔罗牌预测能不能爆 04:03 传统玄学流派的解析,如易经,占星术,塔罗牌等 09:19 玄学的历史发展 10:01 香港中银大厦背后的"神秘"故事,香港富豪都在看风水 12:41 AI + 玄学为什么突然火了?折射了什么社会现象 24:04 AI大师 vs 人类大师 27:26 玄学创业公司们都在做什么?有谁真拿到融资? 33:15 大模型能力 vs 垂类玄学应用 38:44 我们信的是AI?还是自己?两句《易经》里的话,送给这一期听完的你 微信公众号:AI科技棱镜 即刻:AlexPapi
AGI,人人都在讲,却没人说得清。 它是 OpenAI 的终极梦想,是马斯克的噩梦,是投资圈的下一张门票。 有人说它是人类智力的终极延申;有人说它只是技术公司讲给资本市场听的童话。你以为它还很远,其实它已经在你手机上开了个小口子。 这一期,我们三个人没有端出什么“结论”,但带着问题坐了下来,聊了聊这个看起来“天高云阔”的话题——它真的会来吗?来之后我们怎么办?它和我们之间的距离,是模型参数,还是人类本性? 我们讲了技术的演进,也讲了人类的焦虑;回顾了模型的迭代,也试着从创业者、投资人、普通人的角度去拆解它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们不懂所有答案,但一起问问题,是通向未来的第一步。在这期节目里,我们不争论谁对谁错,只想一起把“听起来很远”的AGI,聊得离生活更近一点。 时间序: 00:23 AI近期发展 02:27 AGI的历史故事 05:49 AI和AGI的区别 09:26 AGI 究竟是什么?不同人和公司给的定义都是什么? 13:37 AGI和人类的区别在哪里? 18:02 我们离AGI还差哪一步? 29:02 AGI的终极理想场景
AI 正在飞快地进化,我们三个都想在场 Alex 是美元基金的投资人,过去在美国读计算机,见证了 AI 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过程。他爱聊天,有理想,喜欢交朋友,被誉为“最像创业者的投资人”。 Claudio 想要成为全中国最会唱歌的VC投资人,他在中国香港生活长大。对他来说越疯狂越伟大,也对创业怀有敬畏之心。 Zenith是从事资产管理的金融人,他希望能积极拓展科技领域的认知边界,用第一性原理拆解技术本质。 我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却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当技术浪潮席卷而来,普通人该如何理解它、参与它、甚至创造点什么? 这是我们的第一期。想邀请你一起听听,我们为何起步、想找谁同行。或许你就是我们想对话的那个人。 时间序: 00:32 我们是谁? 02:56 科技棱镜的初心 06:56 致给最重要的听众老爷们!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