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辉:做个温柔的父亲,是我的“无上律令”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知名作家,文化评论者马家辉先生,这是一次关于自我和家庭的对谈。 《你不必着急成为一个大人》是马家辉与太太张家瑜的亲情散文之书,集结了三十年间二人写给女儿的文章。即便写作对象是女儿,创作的实质却是“为自己”,核心仍是探索自我与生命的关系。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温柔,则是他借用康德的“无上律令”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和期待,但更是一种自我训诫。提到女儿时,马家辉的语调总会柔软几分,他回忆女儿幼时戒奶嘴的独立瞬间,也反思自己在冲突时的情绪失控,同时也因家庭的“语言治疗”习惯而庆幸着。谈及当下的原生家庭困境,马家辉拒绝简化善恶,两代人的痛苦,往往因社会支撑缺失而被放大,原谅或者不原谅,都是个体的命运选择。所谓亲子关系,终究是一场向内探索的旅程,父母与子女互为镜鉴,而后在漫长的岁月里与不完美的自己温柔和解。 马家辉先生今天带着新书来做客,也有一段话要送给各位: 你手里的这本书并不只是一父一母为孩子而写的文章。它更是自我叩问之书。之于我,“高中生”只是个象征符号,“过期的”则是个不太重要的年龄数字。高中生,其实也可以改头成小学生、大学生,或者社会人,而无论贴上什么标签,关键只在于是否仍对世界和生命抱持着探索的热情和探奇的欲望。 |song list| 片头曲:Sonata for Piano and Violin in E minor K. 304: 2. Tempo di minuetto 片尾曲:12 Variations on "Ah, vous dirai-je, Maman", K.265 (300c) |timeline| 01:53 《你不必着急成为一个大人》是自我叩问之书 05:24 我希望女儿不要读我的文章,同样我也不敢读她的文章 11:22 温柔是基于康德的“无上律令”,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和期待 18:07 接受自己是个“不完美”父亲,遗憾常有,有些事情就let go吧 26:02 面对原生家庭问题,和解或是斗争都是个体的命运选择 30:10 成长并非一个瞬间,而是点点滴滴的积累 39:55 孩子的自由与管教如何平衡? 44:37 乐观也是一种人生策略 48:26 你是谁的父亲不重要,你是谁才最重要 57:37 原生家庭的困境往往因社会支撑缺失而被放大 1:02:10 对任何人都可以有期待,但永远无法控制 1:06:32 成为父亲和丈夫以来最大的变化,是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自己 1:11:19 “家辉”背后的家族记忆与责任传承 |本期嘉宾| 马家辉,曾任职于广告公司、报社、杂志社,后赴美留学,先后取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硕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曾担任《明报》副总编辑。出版散文集《大叔》《死在这里也不错》等。长篇小说《龙头凤尾》和《鸳鸯六七四》获多个文学奖项,有韩文及法文译本。现正撰写“香港三部曲”第三部《双天至尊》。 |相关链接| 本书是著名作家马家辉、张家瑜合著的散文集。 自女儿出生之日起的成长轨迹与亲子互动片段,父母在女儿不断成长、转变过程中的喜悦、烦恼、惶惑和反省,在或轻快或深情的笔端一一呈现。父母心情熔铸一体,将温暖朴素的爱藏在日常岁月中,立体地展现了在孩子成长中,父母如何成为现在的父母。在整个过程中,他们一同经历了挫败并获得成长满足、失望,以及笑声和泪水促成了他们生命的惊喜与灵魂的更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期按照自己的节奏开花长大就好。 |节目中提到的书籍和电影| 《你不必着急成为一个大人物》作者:马家辉 《大叔:我们终于可以聊聊走过的路》作者:马家辉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作者:小津安二郎 《父亲的道歉信》作者:向田邦子 《宛如阿修罗》导演:是枝裕和 《年轻气盛》导演:索伦蒂诺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导演:乌尔善 |相关图片| 逛模型店 秋叶原 李小龙模型 61岁正是拼的年纪 环球影城 马老师爱扭蛋和抓娃娃机

78分钟
2k+
1个月前

乌仁娜:音乐无界但有根,我的根就是自己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乌仁娜·察哈尔图格旗(Urna Chahar-Tugchi),来自鄂尔多斯草原的蒙古族女歌手和世界音乐人。成长于草原,旅居足迹遍布世界,巡演近90个国家,这是独属于乌仁娜的“游牧”人生。 成长于无垠草原,乌仁娜学会了骑马、放羊,更学会了与天地对话,长生天的孩子每一声吟唱都是与大自然的联结,那是草原给予她最珍贵的礼物。游牧在音乐世界,乌仁娜的音乐旅程跨越了半个地球。教堂、地下墓穴、原始森林……一切有自然混响的地方都可以是她的录音室。「高山流水」诞下了她无界音乐的幼苗,“我的根就是我自己”,由灵魂生发出的旋律自会成长得枝繁叶茂。她不仅将蒙古族传统音乐带到了世界舞台,更与不同国家的音乐家深入合作,探索音乐的无限可能。 “让流泪的脸展开笑颜,让世界更美好。”——这是来自乌仁娜的礼物,疫情之后,乌仁娜首次踏上归途,她带着世界各地的故事与音乐,再次站在了这片养育她的土地上。 |song list| 01.Urna Chahartugchi,Tal Nutag - Jigder Nana 02.乌仁娜 URNA - Shirdegiin Chaidam 03.乌仁娜 URNA - Jamar 04.乌仁娜 URNA - Hureng Mori Min (My Brown Horse) 05.乌仁娜 URNA,Kroke - Beleg (feat. Kroke) 06.乌仁娜 URNA,Kroke - Baigal Dalai (feat. Kroke) 07.Luigi Cinque,Stefano Saletti,乌仁娜 URNA - Blue Masaba 08.乌仁娜 URNA - Hödöö |timeline| 3:59 自由是草原最大的馈赠 19:12 走出草原,实现金色的愿望 24:08 宿命感,旋律流淌在灵魂深处 29:15 不学声乐,保留了自己最珍贵的礼物 32:49 「高山流水」种下了融合音乐的幼苗 37:38 德国音乐之旅,超越地域的音乐探索 49:31 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没有边界 1:01:06 “我的根就是我自己” 1:08:37 游牧印记,我心安处是故乡 1:21:40 自然生发,埃及与意大利的创作 1:31:52 音乐之路与契合的音乐家们同行 1:36:34 疫情过后带着新的故事踏上归途 |本期嘉宾| 乌仁娜(Urna Chahar-Tugchi)是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上走出来的一位杰出蒙古族歌手和扬琴演奏家。她的音乐不仅深受蒙古传统音乐影响,更通过与世界各地音乐家的合作,呈现出多元而丰富的音乐风格,被誉为“来自草原的灵魂歌者”。2024年11月,乌仁娜将携手老搭档——来自波兰的 Kroke 乐队成员,一道带来《礼物——乌仁娜2024中国巡演》。悠扬的手风琴,醇厚的低音提琴,天籁般的长调,加之远不止传闻的“四个八度”,虽然唱蒙古语,珍贵如宝石般的歌声终将穿透语言的枷锁,直抵你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感动,治愈,微笑。 |礼物——乌仁娜2024中国巡演|

105分钟
99+
5个月前

马岩松:带着共情的批判去设计建筑

本期节目嘉宾是建筑设计师马岩松,这是一次关于城市和建筑的讨论,也是一场关于人、空间与文化的深度对话。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给予艺术家的尊重,让马岩松谈到了蒙帕纳斯大厦“倒挂巴黎”项目的未竟之梦。从胡同记忆塑造的建筑审美到纽约分层社会带来的人生体验;从四合院里无忧无虑的小孩,到成为中国“中标海外标志性建筑第一人”,马岩松一直在用他的作品诠释建筑与自然、艺术与现实的和谐共生。梦露大厦是他的反叛,朝阳公园广场“墨色山水”是他的宣言,嘉兴火车站是他共情的批判…… 他的建筑理念源于不断更新的思考,中国的现代建筑必须从传统的土壤里生长出来,其过程也必然是漫长的,符号化的中西“杂交”路子是行不通的,成长于老北京山水之间的马岩松,对远古、现代和未来有着自己的无边想象。 马岩松还带来了他的新书《二十城记》,通过曾深度游历的或参与项目建设的二十座城市,回忆自己的成长,追踪建筑思想的形成,欣赏不同城市的气质,分享关于建筑、关于城市、关于艺术的思考。从一个建筑师的角度,以一位艺术家的眼光,为读者打开不一样的世界。 |本期嘉宾| 马岩松 建筑师、艺术家。 1975年生于北京,先后就读于北京建筑大学和美国耶鲁大学,2004年创立MAD建筑事务所,在全球主持设计过一系列地标性建筑作品,包括加拿大“梦露大厦”、洛杉矶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荷兰鹿特丹FENIX移民美术馆、哈尔滨大剧院、中国爱乐乐团音乐厅、深圳湾文化广场、海口云洞图书馆等。多次在国际建筑设计大赛中获奖。曾获选“全球最具影响力二十位青年设计师”、“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国际院士”等。 |timeline| 02:15 “倒挂巴黎”是对权力和资本的质疑 07:02 巴黎unic住宅,自然与建筑的无限延伸 14:24 “星星美展”是中国先锋艺术的前奏 17:20 老北京是山水城市的极致体现 24:30 纽约是一个分层城市,巴黎则更文艺 27:10 MAD是一种态度 29:53 设计需要领先于时代,不被认可是必然的 36:12 马岩松和扎哈在曲线上有明显不同 38:30 高迪作为上帝的使者塑造着精神空间 43:55 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在于抽象感 48:09 朝阳公园“墨色山水”是一个宣言式的建筑 50:51 建筑最起码要尊重行动自由 57:08 城市设计就是把自然和建筑的界限模糊掉 59:53 批判性是一种共情的批判 1:06:16 创新要摒弃符号化并且不断试验 1:12:21 中国的“现代”要从传统的土壤里生长出来 1:16:56 在不重复的路上继续摸索自己的建筑语言 |song list| 窦唯-《杨桃院儿》 |相关链接| 《二十城记》 知名建筑师马岩松首部建筑自传 城市和建筑、艺术与观念之书 首位在海外赢得重要标志性建筑的中国建筑师马岩松,通过曾深度游历的或参与项目建设的二十座城市,回忆自己的成长,追踪建筑思想的形成,欣赏不同城市的气质,分享关于建筑、关于城市、关于艺术的思考。他热切地带领读者游历、向读者倾诉,从一个建筑师的角度,以一位艺术家的眼光,为读者打开不一样的世界。 |MAD设计作品| 加拿大多伦多梦露大厦 法国UNIC住宅楼 纽约曼哈顿东34街公寓(效果图) 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 嘉兴火车站 嘉兴火车站室内 美国比佛利山丘庭院 日本爱知县“四叶草之家”幼儿园 日本爱知县“四叶草之家”幼儿园室内 衢州体育公园 “墨色山水”北京朝阳公园广场 美国洛杉矶 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 深圳湾文化广场 海口云洞图书馆 哈尔滨大剧院 乐成四合院幼儿园 亚布力企业家论坛永久会址 鄂尔多斯博物馆

82分钟
1k+
7个月前

【番外】游荡的《荒原狼》,学会幽默,轻盈起舞

嘉宾 |姜乙 2023年5月,主播李志明作为对谈嘉宾,在单向空间参加了黑塞小说《荒原狼》的分享会,以“孤独地行走在人群中”为主题,和本书翻译姜乙从各自角度表达了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哈里·哈勒,这位徘徊于人性与狼性之间的孤独旅者,他的每一步抉择、每一番省思,绝不是简单的二元性冲突。赫米娜的自由之魂、帕布罗的智者之光、玛利亚的原始呼唤……这些人物不仅仅是哈里·哈勒内心世界的镜像,更是黑塞个人经历与情感体验的艺术再现。希望听众与读者都能在这段孤独的行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共同探索《荒原狼》中的自我救赎之路。 下期预告:建筑师马岩松和他的建筑美学 |timeline| 1:33-6:57 翻译过程的挣扎与挑战 6:58-9:58《荒原狼》是黑塞在时代夹缝中的自我剖析 9:59-14:38 人性复杂,绝非二元 14:39-20:43 黑塞截取灵魂片段塑造人物 20:44-25:33 纯粹的人才是“不朽者” 25:34-30:13 “创作”和“服务”是黑塞一生的关键词 30:14-36:59 黑塞在向外观察的同时也在自我观察 37:00-46:06 幽默意味着可以轻盈的生活 46:07-50:01 黑塞眼中的古典音乐与爵士乐 50:02-52:03 《荒原狼》的现代意义 |本期节目提到的书籍和电影| 黑塞作品:《悉达多》《德米安》《荒原狼》《在轮下》《玻璃球游戏》 《海边的卡夫卡》作者:村上春树 《荒原狼》导演:弗雷德·海恩斯 《绝美之城》导演:保罗·索伦蒂诺 《四叠半神话大系》导演:汤浅政明 |姜乙做客说归说的往期节目| 姜乙:《德米安》拒绝被规定的道德,寻找自发的善 |Music List| Glenn Gould - Toccata in F-sharp minor, BWV 910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 Piano Sonata No. 11 in A Major, K.331I. Andante Grazioso (Excerpt) |嘉宾介绍| 姜乙 德语译者。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歌剧系,后留学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继续进修歌剧。代表译作《悉达多》《德米安》《荒原狼》《西线无战事》《人类群星闪耀时》。 2023年5月27日 分享会现场

54分钟
1k+
7个月前

刘海霞:马蒂斯用平静的力量抵抗战争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西方艺术史学者,法国国家博物馆讲解人刘海霞,同时也是音频节目《不止野兽派:马蒂斯与20世纪西方艺术》的主讲人。 从法国北部的纺织重镇到巴黎的艺术殿堂,20世纪初,马蒂斯在古典与现代的碰撞中,用大胆的色彩和创新的笔触震撼了整个艺术界,掀起了“野兽派”的风暴;尼斯、科西嘉、摩洛哥……旅居各地,他从多元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他以艺术为盾,守护了内心的坚韧与希望。无论是明媚的尼斯阳光,还是晚年剪纸艺术的细腻与温情,都透露着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和平的向往。一切就像马蒂斯所说的:“我并不是要模仿自然,我想表达情感。” 初次听到海霞老师的《不止野兽派:马蒂斯与20世纪西方艺术》是2022年的5月,俄乌战争爆发,疫情密云压顶;本期节目则录制于2023年10月,很多人都生活在疫情后的不确定状态中;而此时,距离巴黎奥运会不到半个月,世界上正在发生新的战乱,更多的人陷入惶恐未知……在此刻重温马蒂斯作品中的狂野与宁静,体会色彩背后的激情与疗愈,也许正是时候。 |Timeline| 0:31“ 不只野兽派”,与海霞老师连线的缘起 6:46 少年马蒂斯,纺织品与视觉美学体验 11:56 大器晚成,半道出家的艺术家 13:52 从小镇到巴黎,感受古典与现代的碰撞 17:21 塞尚的几何形体给予了马蒂斯创作的胆量 19:46 用色彩颠覆传统,掀起野兽派风暴 25:52 艺术市场的认可,与收藏家的不解之缘 33:52 “旅行的意义”,多元文化造就转变与创新 44:05 马蒂斯与毕加索,相爱相杀的艺术大师 53:47 在战争中马蒂斯用艺术疗愈世界 1:05:55 晚年的创作巅峰,旺斯小礼拜堂 1:15:48 马蒂斯作品馆藏情况介绍 |Music List| Jeno Jando - Keyboard Sonata No. 53 in E Minor, Hob.XVI:34:I. Presto Franz Rupp,Fred Gaisberg,Fritz Kreisler - Violin Sonata No. 5 in F Major, Op. 24 "Spring":I. Allegro Ilya Gringolts - Le rossignol (The Nightingale) (version for violin and piano):Chants du rossignol Tracy Silverman,Calder Quartet - Between the Kiss and the Chaos:II. Matisse: La Danse.3 /嘉宾介绍/ 刘海霞 旅法20年,西方艺术史学者,法国国家博物馆讲解人。其艺术视角新颖独特,个人风格显著。在「看理想」平台的节目包括《不止野兽派:马蒂斯与20世纪西方艺术》和《重返文艺复兴现场》,个人公众号为“海霞艺术讲座”。 《不止野兽派:马蒂斯与20世纪西方艺术》 看理想App联合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推出主题节目《不止野兽派:马蒂斯与20世纪西方艺术》,由西方艺术史学者刘海霞老师主讲,从马蒂斯早期的临摹讲起,到野兽派的诞生,再到后期的剪纸艺术、旺斯礼拜堂,我们将窥见西方艺术在20世纪的所有阴晴不定和兴致勃勃。 /马蒂斯简介/ 亨利·埃米尔·伯努瓦·马蒂斯(Henri Émile Benoît Matisse;1869年12月31日—1954年11月3日)是一位法国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及版画家。马蒂斯与毕加索、马歇尔·杜尚一起为20世纪初的造型艺术带来巨大变革。野兽派主张印象主义的理论,促成了20世纪第一次的艺术运动。使用大胆及平面的色彩、不拘的线条就是马蒂斯的风格。风趣的结构、鲜明的色彩及轻松的主题就是令他成名的特点,也使得其成为现代艺术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 马蒂斯部分代表画作 / 《戴帽子的妇人》 《舞蹈》 《音乐》 《妇女》 《蓝色裸体IV》 《开着的窗户》 《阿尔及利亚人》 《生活的欢乐》 《圣特罗佩的地方》 《懒散的后宫佳丽》 《天竺葵》

82分钟
2k+
9个月前

梁永安:日本作家都在寻找一种安身立命感

和本期节目嘉宾梁永安老师的结缘,是去年11月由青岛出版社发起的“以爱之名”日本文学巡礼,一周的时间,我们一路途径北海道的渡边淳一文学馆,镰仓一带的川端康成墓,以及位于东京的漱石山房纪念馆,一路走走停停,泛聊过去百年间日本现代文学的始末点滴。 今年初,有幸和梁永安老师在北京相约,以夏目漱石、川端康成、渡边淳一三位不同世代的日本作家为线索,听梁老师分享他对日本文学的独到见解。并在酝酿数月后,作为本季《说归说》的首期节目,为诸君铺设开一段九十分钟的日本现代文学之旅。 |Music List| 山口百恵 - 伊豆の踊子 大島ミチル - 潮騒 大島ミチル - 生と死 Shalosh - Onwards and Upwards |Timeline| 1:00 回忆去年11月的日本文学之旅 1:55 夏目漱石起伏跌宕的人生 5:10 明治维新带来的文化反思与帝国主义的肆意生⻓ 11:00 夏目漱石的作品是对时代的凝聚和反思 15:20《我是猫》: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 24:22 “修善寺大患”,夏目漱石创作的分水岭 28:35《心》:生死与善恶的困境,欲望与道德的冲突 37:40 川端康成的身世与文学之路上孤独常伴 46:00《伊豆的舞女》:把世界“提纯”,唯美的哀伤 52:10 对川端康成来说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54:10 “徒劳”是川端康成内心世界的映射 1:07:45 战后物质时代塑造了渡边淳一的情感 1:15:53《失乐园》:人的物化,情感缺失状态和死亡哲学 1:20:19 男性英雄主义的终局是死亡,女性则更追求生存哲学 |节目中提到的书籍和电影| 《文明论概略》 作者:福泽谕吉 《我是猫》 作者:夏目漱石 《心》 作者:夏目漱石 《金色夜叉》 作者:尾崎红叶 《棉被》 作者:田山花袋 《水⻁》 作者:芥川⻰之介 《罪与罚》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苹果树》 作者:约翰·高尔斯华绥 《在人间》 作者:高尔基 《伊豆的舞女》 作者:川端康成 《招魂节一景》 作者:川端康成 《雪国》 作者:川端康成 《古都》 作者:川端康成 《千只鹤》 作者:川端康成 《山之音》 作者:川端康成 《睡美人》 作者:川端康成 《枕草子》 作者:清少纳言 《失乐园》 作者:渡边淳一 《男人这东⻄》 作者:渡边淳一 《女人这东⻄》 作者:渡边淳一 《钝感力》 作者:渡边淳一 《北海道物语》 作者:渡边淳一 《化身》 作者:渡边淳一 《光与影》 作者:渡边淳一 《敦煌》 作者:井上靖 《爵士时代》 作者:菲茨杰拉德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作者:劳伦斯 《琴声如诉》 作者:杜拉斯 《二十六个和一个》 作者:高尔基 《羊脂球》 作者:莫泊桑 《东京物语》导演:小津安二郎 《魂断蓝桥》导演:梅尔文·勒罗伊 |嘉宾介绍| 梁永安 复旦大学人文学者,作家,旅行摄影师。主要研究比较文学、电影、城市文化、青年文化。著有后现代文化研究专著《重建总体性》、历史小说《王莽》、传记文学《那朵盛开的藏波罗花》、文学评论《梁永安的爱情课》、《跟梁永安读经典小说》、《文学七日谈》(合著)、文化评论《阅读、游历和爱情》、《每个人都了不起》、《做一个优秀的普通人》、《她们何以不同》、电影研究《梁永安的电影课》、散文集《日常》、《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主编“与西方思想大师对话”丛书。曾任日本神户外国语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日本冈山大学、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等院校客座教授。

97分钟
41k+
10个月前

【番外】许知远:诚挚地面对一切

主播 | 李志明 嘉宾 | 许知远 2020年3月13日,受平台邀约,我和许知远先生进行了一次网络连线的音频直播,直播主题为《诚挚地面对一切:加缪·鼠疫·他的时代》。那时疫情已经开始两个月,我困在北京家中,许知远则人在东京。借着加缪的《鼠疫》这部作品,他真诚地分享了自己身处疫情时代的觉察和情感,以及他在写作《青年变革者:梁启超》一书过程中的思考。录音当天,诗人杨牧在台北去世,在节目最后,许知远朗诵了他的诗作《有人问我公理和正义的问题》作为纪念。 如今时间过去了两年,依然有千万人为疫情所困,经历着我们曾经经历过的和未曾经历过的磨难,他们之中有我们的亲人、朋友和素未平生的陌生人。在这个特别阶段,我们将这期两年前的直播节目重新剪辑播出,希望能够给予身处困境中的人们些许启发和安慰,祝愿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早日解困,跃出重围。 |Song List| 万能青年旅店-郊眠寺 节目延伸: 《西西弗神话》(1942)作者:加缪 《鼠疫》(1947) 作者:加缪 《反抗者》(1951)作者:加缪 《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1984)作者:楊牧 《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2019)作者:许知远 《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诗作解读可参考梁文道《一千零一夜》节目的第8、9夜

54分钟
25k+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