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新世相推出的原创播客节目,本期我们邀请到了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项飙教授。 我们跟项飙老师一起,讨论一个越来越普遍、却又很少被我们正视的话题——“当代社会的陌生化”。这个话题源自项飙老师在他的新书《你好,陌生人》中提出的观察和思考。 他发现,当技术发展让世界前所未有地紧密相连,人与人联结的密度却在稀释,人们精神世界的漂泊感也愈演愈烈。而“小镇做题家”这个现象,正是“陌生化”的一种典型。 他理解年轻人,尤其是毕业生们当下最深切的“恐惧”:小镇做题家最大的问题是,他发现,我改变了命运,但我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他也在播客中给出了具体的解法:去观察“附近”,要“安生式”思考,要把不得不面对的“必然”摆到自己面前,不要逃避。 这个毕业季,我们一起跟项飙老师聊聊“小镇做题家”,聊聊我们集体面对的,陌生化的洪流。毕业时刻,常有迷惘和希望交织,希望今天的播客能多给你铺就一点希望。 【shownotes】 02:43 现在学生对毕业的态度是,从兴奋、欣喜转变到紧张、害怕和不愿意毕业。 04:46 害怕毕业,担心“被社会毒打”,是因为很多人的预期值是单一的。 08:48 年轻人为什么不爱参加毕业典礼了? 11:51 调侃“一切都是羊水里面决定的”“子宫彩票”,是一种更无力感的“社会决定论”。 14:10 “小镇做题家”,是一个严肃的、具有深刻自我反思的概念。 16:40 小镇做题家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17:38 整个中国社会都在“校园化”,大家开始互称“同学”,但为什么你仍然有一种陌生感? 24:17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未来的黯淡”和“归属的缺失”,两件事已经叠加在一起了。 26:09 “塑料花”很鲜艳,但长真花的土壤已经没有了。 28:51 已经掉在地上了,我们唯一的办法是在地上站起来,在地地站起来。 30:05 很多年轻人都在经历一种“自我的陌生化”,他对自己的生活无话可说。 33:25 什么叫“陌生化”?你对自己存在的感知不是建立在具体的人的互动上,而是抽象符号上。 35:58 中国小孩的生活是高度程序化的。 38:46 “爱无能”究竟指的是什么? 41:16 高度程序化的结果,是现在很多年轻人没有自己热爱的事。 43:20 大学的“附近”在消失,大家缺少了“横向反思空间”。 49:30 小镇做题家是在一个否定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他的任务就是离开自己。 50:02 生活的意义,从来不是改变命运。生活的意义就是让命运展开,你感受命运。 今后,我们会定期邀请作家、文化学者就年轻人关心的议题展开对谈,如果你也偶尔感到困顿和卡住,希望能为你扫除一点迷雾。 我们还会邀请那些值得被看见、被知晓、被记录的人,来播客中讲述他们独特的生命体验。我们一起在具体的人、具体的讲述中,理解我们共同的处境,也看到世界的丰富。 感谢你的收听和关注,我们下一期见。
2024晚安短信计划,我们请到了10位特别的「晚安陪伴人」,为你书写短信。 他们是文艺创作者蔡康永、陈晓卿、李诞、尹丽川、朱德庸;主持人陈鲁豫、张越;喜剧演员刘旸、鸟鸟;乒乓球运动员倪夏莲。这是他们向你发来的晚安短信。 无论此刻你在哪,在经历着什么,我们都想你记得,你值得每一个夜晚,你值得每一个春天。晚安。 【shownotes】 00:00 蔡康永发来的晚安短信:对生活有感受,而不是把生活塞满。晚安。 00:27 陈鲁豫发来的晚安短信:“幸福”是一个被高估的词,追求平静也是一种合理的野心。晚安。 00:46 陈晓卿发来的晚安短信:与其争做主角,不如做默默惊艳的香料。晚安。 01:11 李诞发来的晚安短信:希望明年你不再需要安慰的话,你就听自己的。晚安。 01:33 刘旸教主发来的晚安短信:或许你不是最好的,但没关系,这世界并不只属于最好的。晚安。 01:49 倪夏莲发来的晚安短信:做对自己最好的选择,生活就是怎么舒服怎么来。晚安。 02:11 鸟鸟发来的晚安短信:人生有太多方向,自己做一件小事比听人说一万句更有意思。晚安。 02:30 尹丽川发来的晚安短信:雪地上的人都走得很慢,雪地上的人都在慢慢地走。晚安。 02:51 张越发来的晚安短信:书可以看,日子也可以过,不必被一种选择困住。晚安。 03:16 朱德庸发来的晚安短信:不要觉得自己的人生慢了,你不需要跟着别人的速度跑。晚安。
这是新世相推出的播客节目第一期《生活可爱,搭满热爱》,我们想要聊聊玩乐、消遣和审美趣味如何在密不透风的生活里拯救我们。 最近我们发现,一个在年轻人中越来越显性的共识是:生活越是压力重重,人越是要为自己热爱的事物保留空间。 本期播客的嘉宾之一,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陆晔曾写道: “这种在工作不得不做的情况下,依然顽强地去看落日、看世界、看文艺演出……这不是真正的、正常的快乐,这是一种匆忙的,虚假性的,有紧迫性的快乐,也具有一种不能让自己被生活打败的象征意义。” 她是一位 60 后,也是一位“非传统”的大学老师,在搞学术、评职称、考核、晋升之外,还能玩摇滚、追乐队、背包旅行 40 余年。 本期播客的另一位嘉宾,是在乐高中国工作了 11 年的 Yeen,她是一位 80 后职场妈妈,可以在工作和家庭之外,保有滑长板、打棒球、上夜校的乐趣,让自己没有一点班味。 新世相联合乐高,邀请了这两位朋友,一起聊如何享受玩乐,如何在生活的高压之下保有一种“好玩”的心性。 【shownotes】 Part1 不同年代人的玩乐成长史 02:07 对六零后来说,玩乐始于一种动物的本能 04:33 八零后的玩乐,到大学开始就结束了 07:22 不会玩不是你的问题,是评价体系变单一了 Part2 都说中国人不会玩,是真的吗? 08:30 人生如果全都是工作,那就是一场苦役 09:10 玩乐是一种能力,不能被延迟满足 12:13 在很多时候,你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 17:25 在“玩”这个问题上,小孩就是我们的 role model 22:30 要建立自己的内心世界,外部世界可以坍塌,但是你还有一个自己的小世界,可以自我运营。 Part3 学会玩乐,也是另一种重新养育自己 23:31 人生总归有一些时刻,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 28:00 真正喜欢的事不用学,你自己就会了 30:01 玩乐是人给自己设置的通关游戏 34:32 玩乐没有高下之分,接受无意义是玩起来的重要前提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