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期节目与大家分享“心理学”新书《嫉妒与鄙视:社会比较心理学》,[美] 苏珊·T.菲斯克,机械工业出版社2025年1月。 当人们以他人为镜时,往往滋生对高位者的灼热嫉妒与对低位者的冰冷鄙视,这两种情绪如同硬币两面,既彰显着人性对地位的本能敏感,又裹挟着撕裂社会联结的风险。 * 人类为何总在嫉妒“上层”与俯视“下层”的对比中定义自我? * 社会比较这一隐秘的心理机制,如何悄然塑造着我们的情感世界与社会关系? * 我们又该如何“超越嫉妒与鄙视”的枷锁? 📚作者介绍 苏珊·T.菲斯克(Susan T. Fiske):著名社会心理学家,1978年获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学与公共关系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PS:【心理】母亲对孩子的"恨":为什么父母会无意识破坏孩子的幸福?
为何完美主义者眼里只有0分或100分?我们的内心世界是如何建构起来的? 🌟联系方式 【树洞留言】小红书或微博“学魔法的美羊羊”私信; 【商务合作或私人咨询】微信magiclearning。
📻内容提要 本期节目是“心理成长”系列节目之“与攻击者认同”。 * 为何我们会向攻击者认同?人也会向苦难认同吗? * 伤害、认同与爱之间的困境是什么? * “孩子,你不能吃这个没有文化的苦!”家长的良苦用心在说什么? * 亲密关系中的伤害性模式如何被“继承”下来? 📚提及书目 《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杰瑞姆·布莱克曼,美国资深精神病学专家。
在这个加速的时代,慢下来是否真能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
心理雾霾就像空气中的PM2.5,无形中影响着每个人。如何面对这种状态?
为何数字依赖已成为集体潜意识?数字排毒有可能吗? PS:关于成瘾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力学机制 【心理】手机成瘾、暴饮暴食:如何摆脱被"成瘾行为"硬控的生活状态?
📻内容提要 本期节目是“心理成长”系列节目之“母亲对孩子的恨与嫉妒”。母亲对孩子的复杂情感中包含潜在的恨意。为什么在潜意识层面,父母会不希望孩子真正过得好? * 00:02:10孩子成长中的挫折与母亲的期待:理想化与现实的差距 * 00:04:10理解与宽容:母亲对不同性取向孩子的心态 * 00:06:14游戏化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生命诞生的奇迹与母亲的失落 * 00:10:17母爱的伟大与隐忍:母亲的焦虑、控制与孩子的感受 * 00:15:11女性生孩子的动机:赌气、安抚、压力的驱动 * 00:20:13母爱的复杂性:母亲身份的困惑与挫败感 * 00:22:44孩子的独立与父母的控制:成长中的困境与挑战 * 00:25:17父母的控制欲与孩子的自由成长:如何释放内疚感? 📚提及书目 《妈妈的心灵课》:唐纳德·温尼科特,英国精神分析学家。
流量为王的时代,你是否想过成为数字游民?但真相可能是大部分人都成了数字牛马。从web1.0到3.0,互联网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流量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为何说它是一种资本,又为何很多人认为它能实现财富自由?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学秘密呢?
📻内容提要 本期节目与大家分享“心理学”好书《我们为什么而活:找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奥] 维克多·弗兰克尔,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9月。 在这个充满焦虑、戾气繁杂的世界里,我们常常陷入迷茫,不断追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而活?为什么我们总觉得生活缺乏意义?当代社会意义感缺失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在个人层面追求意义? 📚作者介绍 维克多·弗兰克尔:奥地利的著名心理学家和医学博士,他创立了“意义疗法”(Logotherapy),这是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
出家人真的无欲无求吗? 很多人认为出家人无欲无求,生活清淡,从真和尚到假和尚,从修行高深的到刚入门的小菜鸟,和尚们也有烦恼和欲望,只是处理方式不同。有些人靠压抑,有些人靠修行,有些人甚至还俗。出家人的欲望究竟如何释放?
📻内容提要 本期节目是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对谈。这是一个人均躁郁的时代,我们对双相情感障碍有多少偏见?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在社会中的困境有哪些?我们该如何面对患有心理疾病的亲人朋友?我们离“疗愈型社会”还有多远的距离? 嘉宾:涂梦珊,青年作家,小说《漫长陪伴》作者。
📻内容提要 本期节目是“学习力”系列节目之“不同学科的学习心法”。为啥有的学科让人头疼?学数学是不是男生更有优势?语文考的真是文采吗?英语又跟自恋水平有啥关系? * 00:02:03数学:符号与投射认同; * 00:06:05语文:共情能力与社会化; * 00:12:11英语:符号化与自恋; * 00:18:42历史:服从性测试与创伤应激反应; * 00:23:23地理:空间想象力VS物理:微观想象力; * 00:25:42化学:平衡感;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