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书福利 在节目评论区分享你对“未来工作”的想法,我们将抽取1位听友送出中信出版社新书《未来工作》,感谢中信出版社编辑老师的图书支持。 📻内容提要 本期节目是“社会科学”好书推荐之《未来工作》([英] 琳达·格拉顿,2024年3月,中信出版社)。 数字时代,线上协同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拓展出“数字游民”的可能性的同时,微信、钉钉的渗透,也让生活和工作的边界不断模糊,平均寿命逐步增长,退休年龄不断推迟,工作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也有了更多可能性。后疫情时代、人工智能、数字化浪潮下,我们该如何适应并创造理想工作?面对AI和数字化迭代,我们如何更好的探索理想的工作? 本期,美羊羊和江江从《未来工作》这本新书出发,与大家一起学习用创意和行动力打造心仪的未来生活图景。 💡时间轴 * 00:02:03《未来工作》介绍:如何理解未来工作? * 00:05:48未来工作的新趋势: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融合之路 * 00:11:37如何设计“未来工作”? * 00:23:13数字生活中的工作与娱乐:创新性与人与人之间的粘合性之间的博弈 * 00:29:02数字时代的情感连接有什么缺陷? * 00:34:53数字时代工作方式的转变:从线上线下到移动化办公的挑战 * 00:40:38线上协作的挑战与策略:如何保持高效工作? * 00:46:30数字游民与自由职业:如何保持高效创作状态? * 00:52:19大家对于未来工作的态度是否保守? * 00:58:08如何拥抱变化,迎接未来:年轻人的选择与社会变革 📚拓展介绍 琳达·格拉顿:目前作为伦敦商学院管理学教授,为MBA学生讲述关于未来工作和人力资源策略执行计划的课程,在人力资源战略领域具有全球声量,也曾被《金融时报》评为“未来10年有可能产生真正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在新书中汇集了其对后疫情时代、数字化加剧下企业办公方式转型的观察与分析。值得关注! 琳达也曾写出《百岁人生》一书,观望寿命延长如何改变了生活管理,此次的《未来工作》探讨“灵活办公”的可能性,是其新锐之作,对企业管理与职场个人发展都具启发意义。 本书中,琳达提出四步搭建简明框架,帮助管理者用更少成本设计更优的“灵活办公”方式,让员工就像坐在眼前一样高效、创新办公,帮助个人灵活高效、平衡工作与生活;同时,也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实现精益管理,拿到满意结果。 * 豆瓣:book.douban.com * JD购买连接:3.cn
📻内容提要 本期是社会心理学系列节目之“淡人”。2024年,“淡人”在社交媒体迎来一波讨论,“春山学”后“淡学”又成为年轻人新的社交单品。工作淡淡的,搞得定当然好,搞不定也是尽力了,毕竟不可控因素很多;社交淡淡的,经常聊的朋友突然不联系了,要找ta问问吗?打字也好累啊,算了吧;恋爱淡淡的,谈不谈都可以,约不约会也没那么重要,总能把自己照顾好。你是“淡人”吗?“淡人”会更容易陷入抑郁吗?你身边“淡人”朋友多,还是“浓人”朋友多? 淡人,顺其自然。浓人,声色犬马。本期,美羊羊和江江约你一起聊聊【淡人】的心态。
📻内容提要 本期是心理对谈系列节目之“异乡人”的寻根之旅。阳春三月,江江即将迎来在北京生活的第五次搬家,在这个焦虑又痛苦的过程中,不确定和无力感不断袭来。整租还是合租?找中介还是找房东?预算、位置、朝向、通勤距离究竟如何找到平衡点?如何和房东、中间进行谈判,勇于为自己的利益争取?在找房和谈判过程中,时不时会思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我们如何建立和城市的深度关系?如果没有房子带来的“安全感”我们又有什么其他选择?为什么除了主流就是非主流?我们的选择都去了哪里?房子、街区背后的统治意义又有哪些? 这一期,从【租房】这件糟心又残酷的“小事”聊起,身在北京的江江和在南京努力生活的美羊羊,分享了他们在租房、工作与追梦路上的点点滴滴,既有租房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惊心动魄,也有彼此安慰与心照不宣的默契时刻。欢迎小伙伴和我们互动留言,分享你租房过程中的秘诀和踩坑,一起构建属于自己的“安全感”。 💡时间轴 * 00:02:04租房焦虑:合同、房东和搬家的繁琐与压力 * 00:09:49租房看重的是什么?卫生状况、交通便利与居住体验的重要思考! * 00:19:42如何解决租房焦虑?如何以合理预算找到理想房子? * 00:29:32中介:如何找到完美的租客,建立稳定的租赁关系? * 00:39:26焦虑的双重身份:作为租客和房东的责任与挑战 * 00:59:10谁能拥有极简主义者的生活? * 01:09:02懒惰的真相:家庭、工作和生活中的骗局揭秘 * 01:18:56地址背后隐含的身份、财富 * 01:28:46医院里的缓和医疗:如何为临终患者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 01:38:39还房贷的生活:二十年时间被深深绑定是否值得? * 01:48:31异乡人的追求与期待是什么?
📻内容提要 本期是心理访谈系列节目之“自然教育工作”。嘉宾山毛榉分享了自己作为曾经的自然教育工作者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生活经历。山毛榉讲述了自己从城市流水线工作辞职到在有机农场从事自然教育的转变故事,自然教育工作的意义以及给通过独特方式在自然中成长的孩子们带来的不同。让我们跟随山毛榉的步伐,感受自然中学习与生活、与孩子们的互动中找寻快乐、探索生活的可能性,以及我们如何教育孩子感受自然,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 嘉宾:山毛榉,坐标绍兴&淄博,曾在一家有机农场做自然教育运营,目前现在是一位全职妈妈。 💡时间轴 * 00:02:04山毛榉的故事:为何放弃流水线工作,成为自然教育工作者? * 00:05:16在山野间的工作什么样? * 00:10:36自然教育夏令营什么样? * 00:15:54自然教育工作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 00:21:14山毛榉的成长:小时候的乡村生活和山区体验 * 00:26:32蚯蚓的奇妙世界: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 00:37:10如何控制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时间?家长的困惑与解决方法 * 00:47:48自然类的书籍:深入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之旅 * 00:53:03观察的力量:如何通过观察自然提高生活幸福感? * 00:58:22我们对未来生活的自然体验有什么期待?
🎙内容提要 2023是女性主义兴起的一年, 经过上野千鹤子老师的走红,女性主义的思想更多的进入到我们的视野,并不断在日常中渗透,越是了解女性主义,越能体会到女性之不易。这一期,江江和美羊羊选择单读公众号与荞麦的访谈,和你一起来一次“女性主义”含量的Q&A。 女性主义问答 * Q1 你在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女性」? * Q2 你的女性主义意识启蒙是什么? * Q3 你眼中最有勇气的人是谁? * Q4 你会通过什么方式积蓄自己的勇气? * Q5 你最想对哪一条对女性的要求说「不」? * Q6 男性能轻易拥有但女性很难拥有的是什么? * Q7 你会有为自己是女性而高兴的时刻吗? * Q8 你想对男性朋友们说点什么? * Q9 如果女性可以做一次集体冒险,你希望是去做什么? * Q10 分享一部你喜爱的女性主义作品,并说说理由。
📻内容提要 本期是更好生活心理学系列节目之“逃避自由”与“权威恐惧”。本期节目从心理学家弗洛姆的《逃避自由》和《健全的社会》出发,探讨我们为何迷失在逃避自由的枷锁中?为什么人们在追求自由的旷野上依然选择回归“安全”,被规训的生活?人是否真正渴求自由,还是在默认的安稳依附感中寻求心理安慰? 💡时间轴 * 00:02:04个体化与社会化:如何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 00:04:54我们真的渴望自由吗? * 00:14:50为何我们对全然的自由感到害怕? * 00:19:45集体主义文化更不自由吗? * 00:24:43自由的限度如何确定? * 00:34:34我们为什么服从权威? * 00:39:30内在权威、自由与幸福如何平衡? * 00:49:24如何有效地追求自由? 📚提及书目 * 《逃避自由》:[美] 艾里希·弗洛姆,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学家。本书从心理学角度对当代社会“人性”和“自由”的关系进行强烈的批判,被誉为精神分析运用在社会学的不朽名著。 * 《健全的社会》:《健全的社会》是弗洛姆继《逃避自由》的续作,作者以构建一个健全的社会、促进人类的成长和自我实现进行了剖析,探讨了其深层次的根源和解决方法。
📻内容提要 本期是心理学系列节目之“灵修”。电影《周处除三害》里的灵修中心为什么洗脑?对权威的无限追随背后真正的人性渴求是什么?是情感操控还是洗脑骗局? 💡时间轴 * 00:02:04灵修为什么洗脑? * 00:04:05“尊者”:灵修大师的权威 * 00:06:07信仰的骗局:揭秘灵修中心的神秘面纱 * 00:10:11探寻灵修与心理咨询的相似之处 * 00:14:16灵修中的精神控制
📻内容提要 本期是职业心理访谈系列节目之“平面设计师”。半路出家做设计师的竹子分享了自身转行的决心和过程,以及国内外对于设计重视度的异同,AI技术可能给行业带来的影响,设计师的核心技能到底是什么。让我们走进看似光鲜的设计领域,探索那些看似光鲜背后的务实和挑战! 嘉宾:竹子,坐标广州,乐天派的平面设计师,擅长各类视觉设计。 💡时间轴 * 00:02:03竹子半路出家学设计的驱动力是什么? * 00:05:05好的设计师拥有什么品质? * 00:10:14设计与营销的完美结合:提升点击率和购买欲望的关键因素 * 00:15:20AI会设计师的工作有影响吗? * 00:25:37为什么国内的设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 00:30:43品牌设计的价值:从奢侈品到大众品牌的考量与沟通 * 00:40:56如何在设计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 00:46:07如何在设计行业找到自己的价值与认可? * 00:51:13设计师的事业焦虑:是否该担心工作稳定性? * 00:56:21如何获得成功与满足的工作环境?
📻内容提要 本期是更好生活心理学系列节目之“无聊与倦怠感”。“无聊、没意思、提不起劲”成为了当下打工人和百无聊赖学生党的常态,摸鱼都无聊,刷视频、聊天还是很累,到底哪里出问题了?我们为何会无聊?都说“无聊的解药是好奇心,但好奇心无药可解。”无聊是我们心底不安分的渴望,渴望有事可做,渴望把日子过好。诚实面对无聊,倾听内心的声音,才可能与疲惫生活正面交锋。 是哪些外部和内部因素让我们感到无聊?为什么有的人更容易感到无聊?无聊已变成新时代的流行病了吗?如果无聊是一个信号,它在提醒我们什么?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反应,才能不掉进恶性循环? 💡时间轴 * 00:02:09“无聊”背后的情绪秘密是什么?:它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的感受和评判 * 00:05:35无聊与年龄有关?从孩子到老年,不同人生阶段面临无聊的难题是什么? * 00:11:13高考后,获得自由后的生活为什么陷入无聊? * 00:16:50导致无聊的内部因素有哪些?如何探索新的目标和动力? * 00:22:24外部环境如何导致“生活没意思”? * 00:28:01如何对抗无聊? * 00:39:16如何避免单调、重复任务带来的无聊感? * 00:44:54数字时代的无聊:慢性信息消耗不良 * 00:50:27互联网对亲密关系的伤害:无连接的连接 * 00:56:05如何摆脱无聊,获得心流体验? 📚提及书目 * 《我们为何无聊》:(加)詹姆斯·丹克特;(加)约翰·伊斯特伍德。本书从无聊的历史和含义,到无聊在不同年龄层、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表现,再到无聊的成因与机制、无聊的反义词和流行化,提供了关于无聊的科学认知。 * 《心流》: (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作为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作者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
📻内容提要 本期是人文与历史城市探索系列节目之“敦煌”。 💡时间轴 * 00:02:04绿皮火车游敦煌是什么体验? * 00:27:53莫高窟的历史与文化:古代阶级性与信仰的力量 * 00:37:09敦煌飞天的起源:从古印度到中国,佛教与艺术的融合之美 * 00:46:26敦煌壁画:佛教信仰与艺术价值的综合展示 * 01:14:22雷音寺:佛教信仰与历史的交汇之地 * 01:32:58鸣沙山与月牙泉:沙漠骆驼队伍
📻内容提要 本期是社会心理学话题之“师生恋”。2024年2月16日,上海一名女教师被丈夫举报出轨16岁高一男学生,并晒出多张微信聊天截图,事件一经发出并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讨论。近年,即时通讯软件和社交平台的便利性,形成了独特的“截屏社交”文化,私域与公域的界限不断模糊,在吃瓜做出道德判断的同时,也不禁思考这种“全员恶人”式曝光之下谁成为受益者。你以为探讨的是师生恋的界限吗?不,还有舆论滤镜下的隐私权、伦理境界与司法观照。 你在学生时代有爱慕的老师吗?在师生权力关系不平等的背景下,是否可能存在“真爱”?面对群聊中“曝光PDF”我们又该如何保护我们的隐私?这一期,美羊羊和江江与你严肃活泼讨论师生恋。 💡时间轴 * 00:02:05师生恋事件回顾:伦理、社会关系和隐私问题的综合分析 * 00:05:31隐私被侵犯的困境:截屏行为的道德考量 * 00:11:02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信息泄露:隐私、背叛与网上曝光的道德困境 * 00:22:03未成年人与老师之间的爱情:权利不对等下的爱存在吗? * 00:33:09师生恋会是真爱吗?
📻内容提要 本期是住宅社会学以及住宅心理学话题之“高层住宅的火灾”。2024年2月23日凌晨,雨花台区明尚西苑6栋发生火灾,造成15人死亡,44人受伤。高密度小区“电瓶车火灾”背后,为何居民明知电动车危险,冒着风险不愿牺牲生活的便利?保障性住房背后,隐藏居住空间的社会分层。我们的家不能只是一个住处,它代表着安全、温暖和社会身份。社区、生活圈、心理富足感,和住宅选择息息相关。一次悲剧,让我们反思住宅不仅与安全,更与生存空间的价值密切相关。 💡时间轴 * 00:02:05住宅社会学:探索居住空间中的生活满意度与舒适度 * 00:04:08住宅的社会价值是什么? * 00:08:12住宅与儿童的家庭社会化 * 00:10:15住宅风水:探寻潜意识中的家庭关系 * 00:14:55“邻居”:居住空间中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分层 * 00:17:24同质性聚居:稳定性与不平等的居住空间 * 00:22:20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配件问题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