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爱丽丝·门罗家庭丑闻:继任丈夫性侵9岁女儿,她的选择沉默、包庇。 纵容丈夫性侵女儿的母亲,受性侵的孩子,如何面对性羞耻和无法启齿的心理创伤?性暴力为何隐秘和富有杀伤力?
📻内容提要 本期节目是“更好心理学”系列节目之“智能牢房”。数字化、AI充斥的时代,我们似乎越来越忙碌却不再掌控自己的生活。智能生活为什么让我们深陷虚无主义焦虑?快速的数字世界中,如何能找到属于生活的意义感? 💡时间轴 * 00:02:04智能牢笼是如何产生的? * 00:08:06智能化如何带来虚入主义焦虑? * 00:14:16《非物》:物质与信息的差异是什么? * 00:18:21如何找到的存在价值? 📚提及书目 * 《非物》、《他者的消失》:德国哲学家,韩炳哲。
📻内容提要 本期节目是“心理学”好书推荐之《我想太多啦》——高敏感人更容易成功,【法】克莉司德.布提可南,人民邮电出版社,2024年6月。 你是否经常觉得自己的大脑一刻不停,有时候真的想把大脑的开关关掉?身边的人总会说“你想太多”了,你总会感到不被理解,甚至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其实,爱“想太多”的高敏感人还有一个更贴近其特质的称呼-﹣多向思考者。与生俱来的特质让多向思考者拥有独特的思考模式,这是他们不同于"一般人"的原因,更是他们的天赋所在。 本期,美羊羊和江江约你聚焦【想太多】,观察沸腾燃烧的思维,接纳自己特别之处。 💡时间轴 * 00:02:03《我想太多啦》介绍 * 00:07:55高敏感的天赋:拥抱感官世界的奇妙之旅 * 00:19:52高敏感人的思考方式 * 00:35:52如何摆脱完美主义的陷阱? 📚作者介绍 * 克莉司德.布提可南:被誉为"国民心理师"的法国心理咨询专家,拥有20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她在长时间的咨询实践中与数万名高敏感人接触和对话,记录了他们的所思所想,并发现了他们的共性与闪光点。
不会游泳的李雪琴是国家游泳二级运动员?王艳儿子打篮球上北大?我也想上北大还有希望吗?
节目发布当下,中金正在视屏号直播,评论区已关闭。 2024年7月3日,中金公司上海地区“94年”女员工离世的消息在社交媒体引起热议。公司回应:跳楼系谣言!网友惋惜:曾是热爱生活的小姑娘,令人惋惜。 此事件,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自杀危机如何识别?打工人的压力会引发自杀吗?
📻内容提要 本期是心理访谈系列节目之“没有上大学的人生”。大学似乎已成为人生的必经之路,没有走进大学校门的竹子,如何在社会中摸爬滚打?在这个浮躁、充满焦虑、学历贬值的时代,比一纸文凭更加珍贵的是什么? 嘉宾:竹子,高中学历,坐标广州的平面设计师。 上期竹子做客节目连接【心理访谈】平面设计师:创作天赋背后,都是日积月累的修炼!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信息?
📻内容提要 本期节目是“社会心理学”好书推荐之《最好的年纪》,2024年5月,中信出版社。作者,[美]莫里·施瓦茨(Morrie Schwartz)。 晚年生活,是多数人都会经历的。但提到“老去”我们脑海经常会出现一些列负面的词语,迟缓又固执、与社会脱节、絮絮叨叨......“老人”在文化背景下仿佛成了男人、女人之外的第三类人。我们想尽办法延缓衰老,让自己更年轻一些,却忽视了年纪为我们带来的内涵积淀与新契机。作为死亡“信使”的老年阶段,其实是一个自我审视与体察的绝佳时机。在这个“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年纪,主动面对和觉知衰老,会发掘老年时期和年轻时代一样拥有很多机遇,也有很多的局限。但结果如何,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态度和行动。你是否也会有“恐老症”?如何应对年龄增长所带来的焦虑和恐惧?我们该如何充实地老去? 本期,美羊羊和江江约你聚焦【晚年】,接受莫里教授的邀请,学习快乐、智慧地生活和老去。 💡时间轴 * 00:02:03《最好的年纪》介绍 * 00:07:12老年人在社会中的角色 * 00:10:50熟龄女性的魅力与智慧 * 00:25:15老年生活的希望何在? 📚作者介绍 * 莫里·施瓦茨:[美]布兰迪斯大学受人爱戴的社会心理学教授。在学生米奇·阿尔博姆的作品《相约星期二》出版后,莫里成为知名人士,被来自全球的众多读者熟知。莫里一生致力于帮助人们理解个体与社会、他人与自我的关系,关注社会正义,重视每一个人的价值。他曾与阿尔弗雷德·斯坦顿合著社会心理学领域经典作品《精神病院》。 * 罗布·施瓦茨:[美]作家、制作人和企业家。他的作品曾刊登在《时代》《新闻周刊》《好莱坞报道》等杂志上。
📻内容提要 本期节目是“更好生活心理学”系列节目之“软瘾”。你会因为内心空虚而机械地吃零食,无聊地刷手机,一逛购物网站就控制不住买买买吗?做这些事时我们明明是快乐的,可这种快乐却无法形成持久的满足。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断刷新社交媒体、沉迷在线购物或被无尽的视频息息相连成为许多人日常的一部分。“软瘾”一词描述了一系列并非社会不良且通常被人忽视的行为,如分心刷手机、暴食购物。如何识别并应对生活中的“软瘾”? 💡时间轴 * 00:02:04软瘾:生活中的不知不觉的强迫性行为、习惯与情绪 * 00:04:07软瘾背后的强迫性行为和情绪内耗 * 00:08:08为什么会陷入软瘾?行为背后的欲望和需求 * 00:10:14软瘾的形成:童年创伤与小时候未被满足的需求 * 00:20:20如何应对“软瘾”?减法原则与替代原则 📚提及书目 * 《软瘾》:朱迪斯·莱特,美国著名婚姻与生活方式教练。
送礼物还需要避坑啊?没错!
本期是小时空问答环节,以下是这位小伙伴的留言: 有一个问题!! 美羊羊,也是这段时间我刚好遇到的问题!!如何在研究生三年里更好的去找到自己!因为像你博客里提到的减少期待,尤其是外在给你的压力,三年时光只是你人生的一个阶段而已对于老师来讲你只是他三年的一个学生,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是要找到真正的自己,那么如何更好的找到自己呢?
究竟何种幸福让我们觉得生活充满意义?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