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也是“恋爱脑”(下):我想要自己那颗牵系爱情的心脏持续跳动

## 【引语】 在两个自诩爱情是生命底色的人眼中,爱情会被怎样形容? 爱情是反叛的。它掌握着终极的公平,金钱、权力、阶级都无法成为塑就它的砖瓦,而已被塑就的,如此私密、如此特别,阐释或暴力可以去否认它,就像否认上一秒的风。 爱情是脆弱的。它常常显得摇摇欲坠,似乎只要百分之一的试探、怯懦、羞耻就能摧毁它,那些命运般的偶然,也会被“恋爱存活率很低”的恶毒诅咒引向“花束般恋爱”的结局。 爱情是复魅的。它是疯狂的神秘主义,深陷其中的人们将主动“走向深深的、超过七千英寻深的水域”,矫情、极端、荒谬都是它的曾用名,可它的确让重复都变得可爱起来。 或许这些都只是胡言乱语,但爱情是存在的,对吧? ## 【本期声音】 眼眼 橙子 ## 【线性时间】 Q3:你为什么反对“恋爱脑”这一表述?反过来讲,作为一个生命底色是爱情的人,为什么爱情对你来说这么重要? 00:01:40 理解、信任、亲密是我们抵抗虚无的能量来源?爱情是其中最主动、最沉浸、最极致的一种? 00:07:23 为什么说爱情是公平的,反叛的?不容结构剥夺,不由激素命名? 00:20:01 为什么说爱情是脆弱的,恐怖的?《呼啸山庄》、《播弄》、《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百分之一的犹疑造就了百分之百的悲剧? 00:29:31 爱情如何让人感受、确认、喜欢自己的存在?或者否定、怀疑、反思自己的存在? 00:38:23 为什么说爱情是神秘的,复魅的?一场极端的冒险,一次信仰的飞跃,一个浪漫的选择? 00:48:18 《花束般的恋爱》与《爱》:当社会伸出异化的魔手,如何才能延长爱情的花期?当衰老磨损陪伴的光芒,死亡竟成为了爱情的圭臬? ## 【涉及书影音】 * 书 《罗密欧与朱丽叶》-[英]威廉·莎士比亚 《呼啸山庄》-[英]艾米莉·勃朗特 《播弄》-[加]艾丽丝·门罗 《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日]村上春树 《魂断威尼斯》-[德]托马斯·曼 《牡丹亭》-[明]汤显祖 《红楼梦》-[清]曹雪芹 * 影 《恋爱的犀牛》-孟京辉 《暖暖内含光》-[法]米歇尔·贡德里 《圆桌派》-脱口秀 《花束般的恋爱》-[日]土井裕泰 《爱》-[奥]迈克尔·哈内克 * 音 《曲》-张广天 [开头音乐] 《给你的诗-马路之歌》-张广天/段奕宏 [结尾音乐] ## 【关于也】 《也 ALSO》是一档以感受为基点发掘短暂但珍贵的共同体时刻的播客节目,每月5日、17日17:00 PM更新。 除常规栏目外,《也 ALSO》目前开设了一个特别栏目「也瞎扯」,抽空儿享受胡闹和偏见的快乐。 同时,一个新的栏目「也看电影」正在酝酿中,希望大家多多关注!

63分钟
99+
3年前

【005】也是“恋爱脑”(上):我绝不为自己这颗盛满恋爱的脑袋而羞耻

## 【引语】 当怀着带有些许火药味儿的初衷开始这次录制时,我们并没有预料到随着对话的逐渐展开,“恋爱脑”这样一个简单的词语竟然容纳了那么多的悖论。 婚姻、生育,乃至于爱情似乎一直以来都在被无处不在的规训所塑造、收编、异化,可贬抑爱情就能抵抗规训了吗?爱情的强烈、微妙、复杂或许也是对资本逻辑和父权话语等单一化叙事的反叛。 书中那些轰轰烈烈的爱情因为名著的身份被奉为圭臬,像极了博物馆里端庄的展品,但捧杀又何尝不是区隔的一种?如果爱情仅仅作为审美对象才能得到承认,现实的、真实的爱情便会无处容身。 骄傲地宣告“我也是‘恋爱脑’”很容易,然而具体地经历爱情从来都算不上容易。一边被小美人鱼追求爱情的勇气所触动,一边又不得不提醒自己切勿落入情感操纵的陷阱或是自我感动的窠臼。 不过,也许正是悖论赋予爱情以魔力,它没有形状、难以掌控、瞬息万变。它是“微微含着薄荷般莫名的悲愁的幸福”,它是命运。 ## 【本期声音】 眼眼 橙子 ## 【线性时间】 Q1:现实语境下,在“恋爱脑”一词的使用场景中,哪些最让你膈应,或者说愤怒?为什么? 00:02:39 “恋爱脑”往往作为一个蔑视的称谓被使用,为什么爱情会被置于鄙视链的最底端?又或者说,追求爱情为什么会被认为是一个荒谬的存在? 00:07:37 无论是《夏日永别》里的男性还是「那不勒斯四部曲」里的女性,都会在成长过程中经历内心废墟的重建,是爱带来了罪恶吗?还是没有爱带来了罪恶? 00:12:06 “恋爱脑”原本只是一个中性的词语,当我说“我就是‘恋爱脑’”,这意味着我绝不为自己这颗盛满恋爱的脑袋而羞耻 Q2:如果暂时脱离具体场景,你觉得为什么“恋爱脑”一词在当下会如此流行?甚至作为一个贬义词被如此广泛地使用和认可? 00:18:35 当爱情在父权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围攻之下越来越退到和婚姻与生育所相似的价值存疑的境地,景观化的爱情显得肤浅却难以逃脱,向内心探索时却又迎来一片虚无? 00:23:07 当爱情变成了惹人爱的能力,而不是爱人的能力,爱情还有超越工具理性的部分吗?贬低,乃至于拒绝爱情根源上出于对爱的风险的恐惧? 00:27:52 为什么我们在厌恶《睡美人》和《白雪公主》的同时喜爱着《小美人鱼》和《魔发奇缘》? 00:37:48 文化在将精神病患者和自闭症儿童以“天才”的美名捧上神坛的同时,也将他们区隔于主流话语之外,爱情是否也是如此? 00:46:21 与过去相比,如今的大众文化对爱情里痛苦和美好的想象是否越来越贫瘠?哪些文学对我们的爱情和生命认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01:06:30 《三的颜色》(音乐):第三者的颜色是黑色/它代表我的爱是不被原谅的/请你不要原谅我/一定不要原谅我/因为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并没有错” ## 【涉及书影音】 * 书 《夏日永别》-[美]雷·布拉德伯里 「那不勒斯四部曲」-[意]埃莱娜·费兰特 《爱的艺术》-[美]艾里希·弗洛姆 《呼啸山庄》-[英]艾米莉·勃朗特 《红楼梦》-[清]曹雪芹 《罗密欧与朱丽叶》-[英]威廉·莎士比亚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奥]斯蒂芬·茨威格 《夜莺与玫瑰》-[英]奥斯卡·王尔德 《自深深处》-[英]奥斯卡·王尔德 《春雪》-[日]三岛由纪夫 《奔马》-[日]三岛由纪夫 《我与地坛》-史铁生 * 影 《单身即地狱》-[韩]真人秀 《小美人鱼》-[美]罗恩·克莱蒙兹 《魔发奇缘》-[美]内森·格雷诺 《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澳]脱口秀 * 音 《爱情不堪一击》-张广天 [开头音乐] 《三的颜色》-曾轶可 [结尾音乐] ## 【关于也】 《也 ALSO》是一档以感受为基点发掘短暂但珍贵的共同体时刻的播客节目,每月5日、17日17:00 PM更新。 除常规栏目外,《也 ALSO》目前开设了一个特别栏目「也瞎扯」,抽空儿享受胡闹和偏见的快乐。 同时,一个新的栏目「也看电影」正在酝酿中,希望大家多多关注!

70分钟
99+
3年前

【004】也念旧:长大后,乡愁不仅仅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 【引语】 来自本期主持人——橙子 “故乡”这个词天然包含着一种珍藏与怀念的情感,物理上的出生地或成长地不一定天然地能被称作故乡,虽然,它或多或少地在我们身上留下了印记。 故乡让我们想起了絮叨但亲切的菜场摊贩,也让我们描绘了一见钟情的他乡风景。我们的经验里,也许或多或少羡慕着一种平淡而精细的生活,在熟悉的小街道,每天招呼着认识的人,谈论着细小的变化,时间的流淌变得缓慢,人像一滴水融入大海,有一种被紧紧裹住的温暖。而实际上,我们三个成年以后大部分时间都远离家乡,也暂时不打算结束在外的生活。总是在想念家的松弛,却又迫不及待地奔向远方,似乎在哪里都披着一层不满足。 既然故乡的概念更接近一种心理认同,谈论它时,我们无意给自己贴上或摘掉什么地域标签,而是透过我们对生理故乡的感受、对精神故乡的期望,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彼此。 答案仍未找到,故乡永远迷人。 ## 【本期声音】 眼眼,一个口音常被带偏的山西太原人 橙子,一个不愿透露家乡名字的神秘广东人 毛豆,一个拥有两个故乡的“假北京人” ## 【线性时间】 00:02:28 毛豆:一个被故乡旧友诟病现在说话带有“假北京口音”的广东湖南人 00:07:35 眼眼:一个除了《B兜油子》之外一句太原话都讲不出来且对太原文化较少有归属感的山西太原人 00:11:30 橙子:一个故乡原本是县级市后来被归入地级市辖区但对地级市缺乏心理认同的神秘广东人 00:15:19 小时候,乡愁是“愁乡”,格格不入,想要逃离;长大后,乡恋是“恋乡”,松弛温暖,却也难以驻留 00:30:45 当自己成为故乡的旁观者,故乡的人们平淡安稳、静水流深的幸福和浪漫开始成为以前未曾注意过的迷人生命力 00:37:50 但故乡是不是也像围城?总是异乡者,永远不满足:“对已逝去的不止地回首/总是活在记忆里面/永远身处他乡之中” 00:46:09 为什么有的人会有方言羞耻?也许对于向上爬或者往前冲的人来说,作为与故乡绑定的一部分,方言并不是怀抱,而是亟待甩掉的包袱 00:54:20 返乡的飞机、高铁、轻轨像短暂组合的家族,也像另外一种形式的时光机器 00:57:22 什么样的地方会被人们当作精神故乡?是因为我们可以消失在野生的、任性的自然里,从而获得解脱和自由?还是因为城市的迷你、甚至是拥挤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是因为足够酷的气质让城市成为了我们一个特别的朋友?还是因为公园里跳交谊舞的叔叔阿姨高昂的头颅? ## 【涉及书影音】 * 影 《火锅英雄》-杨庆 * 音 《乐园(粤)》-与非门乐队 [开头音乐] 《乐园》-与非门乐队 [结尾音乐] ## 【关于也】 《也 ALSO》是一档以感受为基点发掘短暂但珍贵的共同体时刻的播客节目,每月5日、17日17:00 PM更新。 除常规栏目外,《也 ALSO》目前开设了一个特别栏目「也瞎扯」,抽空儿享受胡闹和偏见的快乐。 同时,一个新的栏目「也看电影」正在酝酿中,希望大家多多关注!

81分钟
65
3年前

【003】宠物也有“宠物格”吗:一个害怕猫狗的人为什么同样关心宠物权利?

## 【引语】 来自本期主持人——毛豆 三个几乎没养过宠物的人,聊起宠物话题一定是充满想象和猜测的。但在偌大的城市里,有太多和我们类似的人了。人们对宠物或渴望、或恐惧、或事不关己,但都需要了解和理解,如何与宠物相处、与宠物背后的人相处,甚至是作为万物主宰的人类如何与这一身份自处的问题。 我们从自身的经验出发,聊到了所见所闻的社会事件,再聊到了更抽象的哲学思考。它让我们明白,人对它者的共情能力,是万事共通的,不论这个对象是宠物还是人本身。 “生活在经验里,直到大厦崩塌。”这是很多人类一生的写照。宠物这个概念的诞生已然是一个悲剧,所以不管是养了宠物还是没养宠物的人,愿你们能走出经验,尝试去尊重和体谅它者的感受。 ## 【本期声音】 眼眼 橙子 毛豆 ## 【线性时间】 00:02:37 三个没有在养宠物的人怎么聊宠物? 00:04:41 爱猫狗的眼眼和橙子 00:12:54 怕猫狗的可怜崽毛豆 00:19:42 不是所有的恐惧都需要被克服,但是所有的恐惧都需要被尊重 00:23:49 逼死卢孝林的是狗吗?还是人? 00:30:48 为什么“主人隔离宠物狗被扑杀”事件让大家如此愤怒而无助?“效率至上”背后的代价是什么?人难道只有自身遭遇倾轧才能体会弱者的处境吗? 00:39:59 “宠物”的出现源自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私需要?阉割宠物真的只是为了宠物好吗? 00:48:00 当我们在谈论“尊重宠物”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人有人格,宠物有“宠物格”吗? 00:52:43 对宠物权利的关注属于人的同理心递进的过程?人人都可能在某个当下成为党同伐异中被伐的异族? ## 【涉及书影音】 * 影 《音乐之声》-王一淳(综艺《导演请指教》播映短片) * 音 《But Beautiful》-Stan Getz/Bill Evans [开头音乐] 《当我说你像一只可爱的小狗》-祁紫檀 [结尾音乐] ## 【关于也】 《也 ALSO》是一档以感受为基点发掘短暂但珍贵的共同体时刻的播客节目,每月5日、17日17:00 PM更新。 除常规栏目外,《也 ALSO》目前开设了一个特别栏目「也瞎扯」,抽空儿享受胡闹和偏见的快乐。 同时,一个新的栏目「也看电影」正在酝酿中,希望大家多多关注!

61分钟
69
3年前

【002】也曾被性骚扰:关于性骚扰的想象之中与想象之外

## 【引语】 在这期节目的录制过程中,我和毛豆之间发生了一点儿小小的碰撞,这也许从侧面说明了讨论性骚扰这个议题的难度。但恰恰是因为碰撞过后我们仍然愿意与彼此分享更多的感受,反而让我对于真诚、深入的交流有了更多的信心。 而且直到剪辑的时候我才更切实地发现,和橙子还有毛豆开诚布公地讲述被性骚扰的经历以及去梳理和剖析自己的过程,无形中将这些回忆绑定在我身上的紧张、沮丧和懊恼化解掉了。 所以希望和我们有过相似经历的朋友们,都能化解掉想化解的东西。 ## 【本期声音】 眼眼 橙子 毛豆 ## 【线性时间】 1 眼眼被性骚扰的漫长编年史 00:00:44 创刊对谈的未完待续? 00:02:10 一次恐怖电影般的性骚扰事件 00:10:13 被性骚扰后最让人窒息的是自己惊慌失措的眼睛? 00:14:26 或者是自己无法立刻咒骂的嘴巴? 00:24:21 眼眼和毛豆为何大打出手? 00:28:55 被性骚扰的女性作出的任何反应都不该被苛责 00:30:27 “她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侵犯了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她自己的错,连她自己都觉得是自己的错。” 2 什么是性骚扰?性骚扰是什么? 00:32:08 令人不适的目光或言语算性骚扰吗? 00:36:49 为什么要在可能的误解之上给予认为自己受到性骚扰的人更多的容错空间? 00:39:14 性骚扰发生在男性身上时会更加难以启齿? 00:46:33 如何去理解那种当事人比旁观者的愤怒更少的情况? 00:52:37 不同的当事人对性骚扰会产生不同的心态,但在性教育的缺失下更容易走偏? 00:54:55 性骚扰和霸凌的共通点是体力或权力的不对等? 01:02:36 刻板的二元性别对两种性别都是一种伤害? 01:04:12 将性骚扰理解为霸凌的一种能否使男性更容易与女性共情? 3 为什么有的人似乎连成为性骚扰的受害者都“不配”? 01:09:13 为什么说荡妇羞辱完全站不住脚? 01:12:56 性骚扰的发生与当事人的穿着、长相、性别、职业、年龄都无关,只与加害者对当时双方权力关系的判断有关 01:13:16 上了年纪的女性被性侵时会遭到漠视与羞辱?不够漂亮的女性被性骚扰时会被认为是“被害妄想”? 01:20:08 很多时候恶性事件属于权力下位者之间的互害? 00:20:54 当男性成为性骚扰的受害者时,他人、甚至男性自己会认为自己“赚了”? 01:22:47 男性经历性是一种得到,女性经历性却是一种失去? 01:28:40 在存在主义困境中,所有人类都是权力下位者 ## 【涉及书影音】 * 书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林奕含 * 影 《印度的女儿》-[印度]雷思丽·尤德文 * 音 《Thank You For Hearing Me》-Sinéad O’Connor [结尾音乐]

99分钟
99+
3年前

【001】也爱诗: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

## 【引语】 收听预警:前方含诗量过高,请诗歌过敏患者小心避让! --- > 我想代替月亮呼吸 > 可是我会迷路 > 我想做森林里的一只蘑菇 > 可是却飞来了一只初生的瓢虫 > 我想末日该会是一声磅礴的巨响 > 可是星星钻进鼻腔,“阿嚏!” 请允许我用倒叙的手法介绍这期节目。 上面的六个诗句是眼眼、蛋蛋黄和Larry诗实验中的其中一个段落。踩着节目的尾巴,我们三个在杨宁老师诗实验的基础上扩展出了三组开头,然后在录制时读出我们提前根据这些开头完成但对彼此来说完全陌生的诗句,让它们以错落的顺序组合在一起。 我们都觉得这组诗句奇怪得有些恰如其分,而“奇怪得有些恰如其分”这个形容同时又很适合拿来描述我们在诗实验之前围绕读诗和写诗的对谈。又或者,比起对谈,我们的交流更像是三个梦游者各自的呓语,只偶尔在诗歌绝对隐秘又绝对真诚的岔口幽魂般地穿过彼此。 在开始录制前,我曾预想过与诗相关的对谈中可能发生的生涩与磕绊,毕竟,无论是读诗还是写诗的体验甚至会比其他感受更私人、更裸露。生涩与磕绊的确如我预想的发生了,也因此,这期节目很难谈得上流畅,是我们表达的挑战,也是听众倾听的挑战。 不过,“挑战”在这里是一个可爱的词汇,因为“勇敢”在帮它书写注解。勇敢地读诗、勇敢地凝视自我之外的他者、勇敢地把彼此的脆弱轻轻拥入怀中。 ## 【本期声音】 眼眼(新浪微博@眼眼96) Larry 蛋蛋黄 ## 【线性时间】 00:00:30 一起读诗:《种种可能》-[波]维斯瓦娃·辛波斯卡 1 我偏爱读诗的荒谬,胜过不读诗的荒谬 00:04:05 几首几首地读?整本整本地读? 00:11:00 哪些诗句会让你起鸡皮疙瘩? 00:12:22 《新娘》-海子:“过完了这个月/我们打开门/一些花开在高高的树上/一些果结在深深的地下” 00:14:08 《爱人》-陈年喜:“爱人啊,如果能拥有你/我愿意没有自己/是谁把我们一起带到今天/让我们成为彼此的刀子和灯盏” 00:16:19 《南方》-[阿根廷]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只感到茉莉和忍冬的香味/沉睡的鸟儿的宁静/门厅的弯拱,湿气/——这些事物,也许,就是诗” 00:20:39 《一握砂》-[日]石川啄木:“脱手套的手忽然停住了/不知怎的/回忆掠过了心头”;“很会笑的青年男子/要是死了的话/这个世间总要寂寞点吧”;“轻轻的叫了自己的名字/落下泪来的那十四岁的春天/没法再回去呀” 00:27:12 从石川啄木触发的关于《横道世之介》及日本电影的联想? 00:29:21 《写一首诗给你》-余秀华:“我将站在汉江之堤上给你写这首诗/如果有风,我就用风/如果涨潮,我就用水/如果夜色太沉/我就只用一个手势吧/如同你曾轻轻地招手/我便押上了自己的一生” 00:33:44 倘若不以审美化的眼光看待树,树会是什么? 00:38:13 诗会带来什么?意料之外的想象力?言说自我无法言说之物的解脱?对鲜活生命的觉知带来的能量? 00:40:23 《疲惫的循环》-[秘鲁]塞萨尔·巴列霍:“有欲续的愿望,想爱,想不离开/也有欲死的愿望:两股没有地峡隔开,互相搏斗的相反的海流/我把我弑神之指指向你:/有不想要有一颗心的愿望” 00:43:32 “黄莺为我也为神佛歌唱——歌声相同” 00:45:08 诗的角色?唤醒没有发现过的自己?极度浓缩的爆珠在心里一点一点爆开后的延宕? 00:49:53 Larry读诗:《一首关于世界末日的歌》-[波]切斯瓦夫·米沃什 00:53:01 蛋蛋黄读诗:《我熬过了夜晚》-[阿根廷]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00:55:50 眼眼读诗:《藤架的寓言》-[美]露易丝·格丽克 00:58:52 如果说上一期已经很像“裸聊”,那么这一期聊诗更像“陌生网友激情裸聊”? 2 写诗是从大脑和身体溢出的词语找到彼此的过程 01:02:06 为什么会写诗?隐秘情绪的出口?对美好瞬间的记录?被词语支配的过程?情感溢出的不自觉? 01:10:42 是意识还是无意识在主导写诗?是强表达还是弱牵引? 01:13:04 为什么自己写的诗在一段时间后会看起来陌生? 01:14:23 你会把什么交付给诗?又把什么交付给其他媒介? 01:19:00 怎样的表达是非影像不可的? 01:23:43 Larry读自己的诗:《没有具体的题目》 01:24:32 蛋蛋黄读自己的两段诗 01:25:30 眼眼读自己的诗:《男孩的眼睛》 3 让我们来进行一场诗的实验吧! 01:26:45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教授杨宁老师在课堂上开展了一场现场的诗实验? 01:27:56 我们三个人的诗实验会创造出怎样的一首诗? 01:30:00 诗实验邀请:在评论区或者与身边的朋友尝试一下诗实验吧,让“本该”、“当我”、“我想”找到“我却”、“就会”、“可是”! 01:30:40 《Oz.》(音乐):如果你也脆弱不堪/我便和你分享我的脆弱/如果你在故作坚强/我会把你的脆弱轻轻拥入怀中 ## 【涉及书影音】 * 书 《万物静默如谜》-[波]维斯瓦娃·辛波斯卡 《我将敢于亲吻你》-[阿根廷]阿方斯娜·斯托尔妮 《顾城的诗 顾城的画》-顾城 《海子的诗》-海子 《炸裂志》-陈年喜 《博尔赫斯诗选》-[阿根廷]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日]石川啄木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 《寺山修司少女诗集》-[日]寺山修司 《白石上的黑石》-[秘鲁]塞萨尔·巴列霍 《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日]小林一茶 《倾城之恋》-张爱玲 《米沃什诗集》-[波]切斯瓦夫·米沃什 《月光的合金》-[美]露易丝·格丽克 * 影 《横道世之介》-[日]冲田修一 《比海更深》-[日]是枝裕和 《爱在黎明破晓前》-[美]理查德·林克莱特 《恋爱的犀牛》-孟京辉 《郊游》-蔡明亮 * 音 《Les 400 Coups》-Rita Marcotulli [开头音乐] 《Préludes, Book 1: IV. Les sons et les parfums tournent dans l'air du soir》-Claude Debussy 《Sea of Blue(From “Hana-Bi” Soundtrack)》-久石让 《Wedding(From ”Maudie”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Michael Timmins 《Oz.(TV动画《国王排名》片尾曲)》-yama [结尾音乐]

94分钟
99+
3年前

【000】创刊对谈:为什么要创建一个名为“也”的播客?

## 【引语】 为什么要创建一个名为“也”的播客? 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也”所承载的美妙悖论吧。当“也”作为“他”和“她”共同的部首,它的存在将语言所暗示的权力关系衬托得更加刺眼,为什么“她”只是“她”,而“他”却可以同时代表“他”和“她”?而当“也”作为表达认同时使用频率最高的副词,它的存在又象征着倾听与共情的力量。 我也是人类,我也渴望爱人和被爱,我也享受艺术,我也好奇宇宙,我也害怕无常……在无数个“也”中,性别的区隔可以暂时地被消弭,立场的对立能够鲜见地被融化,人类与人类在一团紫色的浪漫里吸嗅彼此的感受,试探、碰撞、而后交溶,仿佛纵情的舞步。 这期节目是一次尝试,我们用《鳄鱼手记》这本书穿针引线,尝试从对二元性别的愤怒中化解出超越性别的友爱与真诚,尝试从对自毁倾向的探究中开辟出抵御自毁的善良与勇气,哪怕时常会对语言的有限性和表达的欺骗性感到失落,也还是忍不住做出尝试的手势。 “也”这个播客也是尝试的手势的其中一种。 > 毕竟,“对于浪漫主义者而言,活着就是要有所为,而有所为就是表达自己的天性。表达人的天性就是表达人与世界的关系。虽然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不可表达的,但必须尝试着去表达。这就是苦恼,这就是难题。这是无止境的向往。这是一种渴望。” ## 【本期声音】 眼眼 橙子 毛豆 ## 【线性时间】 1 “也”最初只是对“他”和“她”这两个字的小小遐想 00:01:27 从词源上看,“他”和“她”暗示了男人第一性、女人第二性? 00:05:58 “TA”或“它”似乎都不是指代未知性别第三者的规范用法? 00:13:25 辩论队是友谊的催化剂?或者说良好交流场景的搭建? 2 “也”不仅仅是“他”和“她”共同的部首,它可以是所有人共同的部首 00:19:38 初中就读到《鳄鱼手记》和《蒙马特遗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00:22:25 献祭之美对人的强烈吸引力? 00:26:11 东亚文化中,优秀的人不配有痛苦? 00:33:39 在他者消逝、爱欲已死的“倦怠社会”,对爱欲有信念的人的处境其实与邱妙津很相似? 00:37:54 薛定谔的花?薛定谔的爱情? 00:40:33 对《鳄鱼手记》、《挪威的森林》、《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的比较? 00:47:56 是世界错了?还是“心灵的脆弱性”错了? 00:54:09 人可能永远拥有一件美的东西吗?如果想永远拥有它,“就会扼杀了它的美”吗? 01:00:37 “每当你选择去爱一个人之后,如何承诺能持续在这种选择状态内,并且拒绝其他更能满足的可能性?” 01:11:20 “‘我希望你活得好’,这是超乎我们的热情和审美历程之上,更基本属善的对待方式。” 3 如何寻找“也”?为什么要做播客?为什么要表达? 01:15:41 为什么要分享这么多私人化的感受?表达是无奈之举? 01:20:10 比起局限性,语言的欺骗性更骇人? 01:24:04 比起观点,“也”会更在意感受? 01:26:42 《♥️》(音乐):我们都唯有一颗人的心脏/我们不希望它纷纭离散/我们不希望它支离破碎 ## 【涉及书影音】 * 书 《鳄鱼手记》 -邱妙津 《蒙马特遗书》-邱妙津 《倦怠社会》-[德]韩柄哲 《爱欲之死》-[德]韩柄哲 《挪威的森林》-[日]村上春树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英]珍妮特·温特森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林奕含 * 影 《无名之辈》-饶晓志 《阮玲玉》-关锦鹏 《丹麦女孩》-[英]汤姆·霍伯 * 音 《Les 400 Coups》(变调版)[开头音乐] 《男孩看见野玫瑰》-赵传 《♥️》-Coldplay [结尾音乐]

89分钟
99+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