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在加班的夜里,看着电脑屏幕发呆,会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拼?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还是因为“不努力”会让我们觉得不安?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里,提出过一个耐人寻味的观点:现代资本主义并不只是金钱的逻辑,它背后还有一种精神——一种和信仰、救赎、乃至灵魂安宁纠缠在一起的精神。 今天,我们就想轻轻地聊聊:在这套逻辑里,工作不仅是谋生,更像是一种命运的召唤。它塑造了我们的社会,也悄悄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所以,不妨在这个片刻放慢脚步,跟我们一起走进韦伯的思考,看看“资本主义精神”是怎样从历史流淌到我们当下的生活里的。 《美国哥特式》格兰特·伍德 00:00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节俭与勤奋的财富观 02:40 马克思韦伯与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05:18 通过《美国哥特式》解析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影响 08:40 韦伯视角下的资本主义与新教伦理 14:12 资本家的真实面貌与社会信仰探讨 18:24 资本主义精神:挣钱光荣,花钱可耻 21:02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转变 24:27 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批判天主教会的策略与实践 29:18 马丁路德与新教伦理:从耶稣精神到入世责任 33:20 新教伦理与劳动意义的转变 38:45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财富观 41:37 资本主义精神与再投资信仰 43:12 美国哥特式画作:劳动伦理与新教精神的视觉呈现 51:00 资本主义与宗教伦理的解构:躺平文化的韦伯式解读 57:54 消费主义与资本主义转型:从禁欲到纵欲 01:04:24 消费主义与资本主义伦理的变迁
一只海鸥飞过湖面,翅膀划破夕阳——这看似平常的画面,却成了改变一群人命运的象征。欢迎收听本期播客,我们将一起走进契诃夫笔下那片忧郁的湖水边,揭开《海鸥》中那些破碎的梦想、错位的爱情,以及艺术与生活永恒的角力。 1896年,当这部戏在彼得堡首演时,观众席的嘘声几乎掀翻屋顶。可今天,为什么我们仍为特里波列夫的结局颤抖?为什么妮娜那句‘我要坚持下去’的独白,能让百年后的我们眼含热泪?或许正如契诃夫所说:‘人们不会每天朝月亮开枪,但月亮确实会因此摇晃。’ 00:00 探讨契诃夫《海鸥》的艺术价值与阿甘本关于艺术障碍的观念 04:05 海鸥:从首映惨败到经典之作的戏剧传奇 06:13 契诃夫戏剧风格:停顿与生活片段的展现 09:21 突破传统俄国宏大戏剧结构:探讨《海鸥》中的创新戏剧形式 12:05 第一幕:家庭关系的张力:一场实验戏剧的落幕 15:05 海鸥:爱情、创作与绝望的交响 17:28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故事梗概 18:33 先锋艺术与传统戏剧的碰撞:脆弱与坚韧的探索 25:02 先锋与现实:艺术追求与个人悲剧的交织 29:06 戏剧理想与爱情纠葛:解析角色间复杂情感 37:12 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文艺青年的执念与生活选择 43:26 精神支柱与暗恋:如何在保持一定距离中保护个人欲望 53:24 只有真诚的创作才能更深的打动人心 01:05:47 经典戏剧中的情感纠葛与人性探讨 01:14:39 《海鸥》:对梦想的追求,我们是否应该妥协?
当理性主义的浪潮席卷欧洲,有人却用鲜血淋漓的手指,在潮湿的墙壁上刻下了惊心动魄的反抗。坨翁笔下的地下室人像是一只被社会规训后受伤的野兽,在理性的牢笼中发出撕心裂肺的嚎叫,那种:我宁愿选择痛苦的清醒,也不要幸福的麻木,让每个现代人的灵魂都为之震颤。这期播客,我们想邀请大家一起感受一下理性与情感激烈的碰撞。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完美的答案,而在于永不停息的追问 自由的真谛不在于无拘无束,而在于勇敢承担选择的重担。” 重读《地下室手记》,这面镜子不知是否照出了160 年后的我们 04:22 陀斯托耶夫斯基的生平及其对存在主义的影响 08:38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19世纪俄国社会变革思想的探讨 13:50 地下室人:矛盾与批判的群像形象 17:50 地下室人的科学与理性批判 21:04 反思科学与理性对个体自由的限制 27:53 通过痛苦追求自由的现代精神状态 31:54 现代打工人的精神状态与地下室人的自由意志 36:48 地下室人的矛盾心理与行为剖析 44:15 存在主义视角下的自由意志与行动 46:28 从意识痛苦到行动自由的哲学探讨
贾科梅蒂曾说:“我不画我知道的东西,而是画我看到的东西。” 而他所“看到”的,从来都不是表面的形体,而是人存在的挣扎、孤独、被注视的焦虑,以及在无意义中寻找意义的顽强意志。他和萨特,是并肩行走在20世纪哲学与艺术交叉口的旅人,将哲学命题具象化,是“我是谁”、“我正在成为谁”的视觉回应。在这一期中,我们将一起聊聊贾科梅蒂的生平、他的超现实主义与存在主义经历,他那些令人不安又深刻的雕像是如何诞生的。走进《行走的人》,读懂那具踉跄的身形中所蕴含的自由、孤独与意志的张力。 “在这个世界中,你,是谁?你,正在成为谁?” 一起来听听,贾科梅蒂的回答。 01:31贾科梅蒂童年与早期创作 03:22头部、凝视与死亡的幻象 06:20死亡与悬浮的头颅 07:23萨特、他者的目光与不完成的存在 09:13重复、失败、凝视疲劳 —— 绘画中的异化 10:53距离、空间与人的孤立感 11:55小丑与杂技演员——贾科梅蒂的失败美学 16:11萨特与贾科梅蒂——在虚无中寻找存在的光 17:10《行走的人》——正在成为的人类意志
本期博客聚焦于萨特的小说《恶心》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影响。分析了萨特强调个体自由、选择以及面对生活虚无感的哲学思想,通过书中主人公的内心挣扎,展现了这种感受如何促使人们反思生活的真实意义。此外,本期内容还触及了贾科梅蒂的雕塑作品,用以象征人类存在的脆弱与虚无,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目的、艺术与哲学关系的探讨。 00:00 从工作麻木到哲学觉醒,人生的意义感在哪 06:24 萨特的主要文学思想以及作品 09:45 萨特《恶心》与存在主义 12:20 萨特的哲学思想及其对现象学的接受与转化 17:04《恶心》这本小说主人公的孤独 27:23 “偶然性”与存在主义的恶心 33:15萨特和海德格尔 对于生活的探讨 37:44我们能否像主人公罗冈丹一样去追求自由 42:21 面对虚无:重新认识自我的存在 50:10 小说中关于奇遇的各种有个性的角色 56:20贾科梅蒂的雕塑艺术与存在主义的探讨
地铁玻璃映出一张张疲惫的脸,指尖在手机屏幕划出永无止境的深渊。当英惠在午夜撕开腐坏的花盆,任由血肉与根茎纠缠疯长时,我们是否也在某个加班的深夜,突然被某种尖锐的渴望刺穿胸膛?《素食者》里那些被暴力修剪的枝桠,正在二十一世纪的钢筋森林里投下更庞大的阴影——拒绝进食的胃袋、逃离婚姻的脚印、撕碎体检报告的手指,现代人正在用各自的"戒断"方式,完成一场集体性的静默开花。这场始于小说文本的精神暴动,早已溢出纸张,在每颗被绩效与房贷碾碎的心里,生长出更为暴烈的根系。当英惠的皮肤开始泛绿,我们是否也曾在会议室的冷光下,感受到血管里某种植物性的震颤?本期播客,我们来聊聊韩江的作品《素食者》 01:41 作家背景简介和严谨写作这回事 06:37第一篇故事:素食者 09:52 要不要选择一个“平凡”的伴侣 11:46 女主的老公是否过于同情自己 13:08 关于女主的梦 16:28 女主手里抓着一只死去的鸟 19:52 第二篇故事:老虎斑 27:16 姐夫开始创作那朵盛开的花 35:40 姐夫也想参与他的这件艺术作品之中 38:18 弱者需要在什么样的语境下再次掌控权力 45:04 那个狗的故事 48:48 拉康对于欲望的定义 51:30 谁来代替我们行使欲望 55:44 权力是否是集体想象的产物 01:04:22 第三个故事:树火 01:10:56 成为一棵树
Hihi,大家好,欢迎收听最新一期《我所有的朋友都死了》,艾弗里•蒙森 (Avery Monsen)、乔里·约翰,在这期节目中,我们将与您一起探讨这本充满荒诞幽默与哲学深意的作品。从令人意想不到的小角色故事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人生哲理,这不仅是一场关于孤独与死亡的思考之旅,更是一次让您重新审视人际关系与生命意义的独特体验。本期我们还请到了一个特别听众,他努力解答了关于往期节目我们所埋下的一些小疑问,我想,关于朋友,每个人可能都会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定义,我找到了我的,你们呢? 02:11 关于一棵树的故事 03:29 我所有的朋友都死了 03:43 牙膏牙线牙刷的故事 05:37 关于一只眼神空洞的鸡的故事 08:17死亡是一个怎样的话题? 10:57 恐龙和木偶是怎么面对死亡的 15:20 亚里士多德关于朋友的解释 18:30现在我们都开始在网上“找搭子” 25:38 0糖社交之必要 33:40chatGPT也是我们忠实的好朋友 41:49 与热心观众吴先生的对话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今天,我们将一同探讨反乌托邦经典著作——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这本书构建了一个遥远未来的社会,看似完美的秩序背后,却隐藏着对人性的深刻拷问。我们将深入剖析书中的世界设定、社会阶级以及人物的命运,思考科技发展、社会稳定与个人自由之间的微妙关系。同时,结合当下 AI 的发展,探讨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等领域的影响,以及它是否能真正替代人类的创造力。此外,我们还将围绕书中所展现的幸福与苦难、情感与自由等主题展开热烈讨论。最后,我们向观众朋友们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美丽新世界真的存在,你会选择前往吗?(前提是只能去一天哦~)期待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想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听一听他们的故事。 01:23 这个书写的真好 02:07 《1984》与《美丽新世界》 03:08 《美丽新世界》故事简介 05:38 《美丽新世界》创作背景介绍 09:07 《娱乐至死》与《美丽新世界》 10:32 《美丽新世界》里的驯化与层级 15:12 短暂的愉悦与多巴胺 17:30 控制欲求和控制愉悦 19:42 世界需要一个“野蛮人”来打破 21:13 书中和现实中对于苦难的申诉 23:01 非常精彩的最后三章——约翰与主宰者的对谈 27:25 《美丽新世界》中的塞浦路斯实验 32:53 社会的稳定是一切的根基 34:50 没有和平,人类的文明是会消失的 39:55 《美丽新世界》所呈现的幸福感是脆弱的 41:44 情感的成长也是需要被关注到的 43:58 如果《美丽新世界》中有了AI之后 45:42 讨论人类面对AI的境遇 46:53 探讨AI制图 49:23 聊聊AI目前的发展情况 51:30 AI是否能真正意义上替代人类创作 53:15 艺术需要人创作 55:03 艺术作品与艺术家之间是息息相关的 57:20 每个人都应该具有选择的自由 60:59 如果美丽新世界真的存在,你愿意去吗? 61:40 这个世界满地都是约翰 64:18 结语
欢迎收听本期播客节目!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一部极具影响力的文学经典——弗朗茨·卡夫卡的《变形记》。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荒诞风格和深刻的哲学思考,长期以来引发了无数读者和学者的热议。在这期节目中,我们将解读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人变成巨虫后所面临的孤立与挣扎,探讨作品中蕴含的存在主义、异化与社会批判等主题。虽然有点丧丧的,但是阳光、空气和花花草草还是值得我们大家逃离卡夫卡困境的~加油呀! 01:24 00后必须得看看卡夫卡《变形记》 03:43 卡夫卡的背景介绍 05:29《变形记》故事简介 06:33 主角变成甲虫后竟然还在担心会不会上班迟到 09:40 对于自己心爱之物被剥夺,格里高尔发起了第一次反抗 14:12 马克思关于劳动的异化的阐述 17:18 面对不喜欢的目标,我们会不会产生异化的感受 18:20 我们都仅仅只是一个平凡的人 20:12 格里高尔的第二次反抗以及妹妹态度的转变 21:34 故事的结局往往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22:34 谈谈格里高尔妹妹身份的转变 25:39 卡夫卡、加缪对于荒诞的阐述 29:54 挚友违背了卡夫卡的遗愿,形成了另一种反抗 32:05 《僵尸百分百》这个番将人带入了另一种荒诞 33:21 现代人如何面对这荒诞的世界 36:36 不如找找自己的“使命感” 38:25 我们分享分享自己的“发癫时刻”吧
欢迎收听本期播客,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的经典作品《爱的进程》。门罗被誉为短篇小说的巨匠,她通过简洁却深刻的叙事,揭示了人类内心最隐秘的情感。在《爱的进程》这部作品集中,门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生活在不同背景下的女性在爱情、婚姻和家庭中的挣扎与成长。我们将带您一同走进这些平凡而复杂的故事,探讨门罗如何通过这些人物的经历,揭示爱情的多面性以及人性中的脆弱与坚韧。 00:47欢迎我们新朋友Wendy 01:52每个家庭对于选择的态度 03:44爱丽丝·门罗女儿的性侵事件 05:00对于作品的评价真的要上升到艺术家本人吗 07:14爱丽丝·门罗的个人简介 09:07广告彩蛋 哈哈哈哈 09:19《爱的进程》故事梗概 10:30苔藓这个故事里面“坏坏的大男孩”大卫 13:47英剧《IT狂人》里另一位坏坏的大男孩 15:30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对传统道德和社会规范的批评 20:15抛弃道德规范会不会成为“自由选择”的遮羞布 22:11性取向是流动的 23:53维持长期关系的要素是尊重 25:10金钱关系在长期关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30:12金钱带来的权力和尊重之间的复杂关系可以通过长久的默契解决吗? 30:50《坠落的审判》中男主和女主之间繁复的关系碰撞 34:50每个人在关系里都有着自己的课题 35:52我们可以试图努力建立完整的自我 38:42爱丽丝·门罗的写作手法 41:42祝愿每个人都有美好的关系啦
欢迎来到DADA旅社!今天我们将探讨卡尔·荣格(Carl Jung)的一本经典之作:《寻找灵魂的现代人》("Modern Man in Search of a Soul")。这本书不仅是荣格心理学思想的重要呈现,更是一部揭示现代人心理困境和精神追求的伟大作品。 卡尔·荣格,作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理论对心理学、哲学、宗教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寻找灵魂的现代人》中,荣格深入探讨了人类灵魂的复杂性和深度。他通过一系列精妙的讲座和论文,探讨了心理治疗的本质、心理类型、梦的解析以及宗教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荣格认为,现代人由于过度依赖理性和科学,而忽视了内心的灵性需求,导致了心理和精神上的危机。他提出,通过自我认识和与无意识的对话,人们可以找到内在的平衡和完整性。 本期节目,我们将分享荣格的智慧,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灵魂。无论你是心理学爱好者,还是在寻求自我认识的道路上,都可以在这短暂的30min一起并肩溜达~ 01:01:新的小伙伴来啦~一起叙叙旧 05:44对于工作,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困惑 10:10是否在人生的每个时间节点都忽略了内心的需求 10:45容格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无意识 11:28容格对于神秘学的研究 12:07什么是个体潜意识 14:56集体无意识“打破理性” 16:27梦境和现实重合 19:20:容格笔下当代人的困境 19:47当代碎片化的信息摄入 22:39另一个角度来看,冥想,是否可以是疏散信息的一种方式? 26:25梦境和现实的模糊区间里面,我们有什么感知? 31:27容格建议的一些灵魂小出口
本期播客要聊内容呢是法国作家卢梭的《爱弥儿》,一本教育界公认的经典。这本小说主要讲述的是关于卢梭对爱弥儿的教育,以及卢梭对教育理念的见解,因篇幅原因此次博客只探讨了爱弥儿幼儿时期的教育理念,本期内容也分享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欢迎大家对我们探讨的各种问题在评论区回复自己的看法~~ 00:50《爱弥儿》让孩子“自然”的发展,与我们当下的教育理念。 02:00关于爱弥儿思想实验的简单介绍 05:30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重要吗? 06:10卢梭的自然主义 08:20自然与文明的区别 09:55卢梭的人生经历 13:40关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7:05教育是什么? 18:00教育与认知的关系 19:50卢梭的理想主义倾向 22:05教育就是心里控制吗? 27:10直觉的发生时期 29:35卢梭认为,体验比概念更重要。 33:30教育应该分阶段性 35:15语言过早的进入教育,或许对孩子有害 38:50教育并非就是简单的“孩子打多了就皮试” 43:25先要感知世界,才能描绘世界。 45:20“柔弱是坏事产生的根源”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