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期的《Why for Jazz》播客中,三位中国爵士乐领域的重量级人物——跨界音乐人李泉、JZ Music 创始人任宇清与 JZ School 校长黄健怡——展开了一场关于中国音乐的深度对话。为了这次对谈,我做了很多准备,但是只用上了很少的一部分。整个谈话更多的是一种真诚且自然的流动。三位爵士老炮在谈笑风生间一起回忆过去,畅想未来。 4月30号,李泉携手 JZ All Stars 在西岸大剧院举办爵士音乐会。详见海报。 Timeline of the Show: [00:00] 本期节目从门钉肉饼开始 [04:43] 乐队玩得好的很多都是没出名的画家 [08:00] 摇滚乐与魔岩唱片 [15:30] 九几年的中国音乐什么样 [24:56] 日本文化团跪拜中国流行乐鼻祖 [31:38] 华语乐坛的标杆人物们都在一个单位 [36:47] JZ 对于中国音乐的发展功不可没 [41:22] 商业 vs. 艺术 vs. 实验 [49:24] 短视频神曲和AI [54:39] 追忆“队长”刘元
本期节目是跟友台《宝岛曼波》的串台节目。我们一起回顾了两岸中年人(尽管她们不承认)从小到大的音乐记忆,比较闹,比较好笑,音乐更是很不错啦~ 欢迎大家去关注战马音乐节,购票详情见留言。 本期节目由黑胶音响品牌【堆石】特约播出。 堆石打磨半年推出一款集专业与工艺美学于一身的宝藏单品SS08。这既是一台专业黑胶音响,也是件静静诉说着音乐与美学的艺术品,适合听得见声音细节的金耳朵,也适合有着独特审美的生活家。 Why for Jazz专属折扣获取方式:https://e.tb.cn/h.6TtXRFLMzGTzmDj?tk=3dkheAshOGk 即日起,在各平台搜索堆石黑胶机进店,向客服报暗号【whyforjazz】获得专属优惠券。 堆石|让听黑胶音乐这件事儿变得简单 堆石STACKSTONE,专注打造【听得见的艺术品】。 我们相信,每一段黑胶音乐都是时光指纹,每一段旋律都值得被郑重聆听,联名丹麦Jamo音响,为你打造沉浸式听觉仪式感。 我们认为,音乐本就该轻松享受,堆石黑胶音响唱机,让黑胶不再是高冷收藏,而是你触手可及的日常浪漫。 关注堆石STACKSTONE Playlist of the Show: [07:31] 雨夜花 – 邓丽君 [08:49] 望春风 – 邓丽君 [13:14] 卖报歌 – 龚秋霞 [18:32] 小二黑结婚 – 柳兰芳 [20:04] 凤阳花鼓 [21:17] 送别 – 费玉清 [23:55] 眼保健操 [26:55] 望春风 – 陶喆 [31:29] 怪兽 – 徐怀钰 [47:11] 冲冲冲 – 伍佰 [53:04] 酒干倘卖无 – 苏芮 [58:41] 梦醒时分 – 陈淑桦 [1:05:17] 姐妹 – 张惠妹 [1:10:25] 海洋 – 陈建年 [1:24:32] 农民的代价 – 槟榔兄弟
1959年,摩城唱片诞生于汽车之城底特律。摩城唱片在种族隔离依然严重的20世纪60年代,成为第一个打入主流市场的黑人唱片公司。它不仅促进了黑人音乐的普及,还推动了美国社会在音乐领域的种族融合。摩城唱片有着自己相当独特的音乐风格,这种风格甚至被称为摩城之音。 这期内容并非是为了纪念方大同而作,但却在结尾的时候忽然神来之笔。因为我发现,摩城之音也曾经存在于我们的华语乐坛,即便是惊鸿一瞥,也足以让人感到惊喜,而这本身又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一件事。 Why for Jazz 开通了微信听友群。我会对进群的朋友一次性收取199元的入群费,作为对本节目的支持。想要进群的朋友可以添加微信号Y4JZXZS,在确认群规及转账成功之后,我会将你拉进本节目的微信群。 如果想获得部分节目的文字稿,请移步我的小报童:https://xiaobot.net/p/Y4JZ 爵士乐的现场性导致了单纯的音频没办法表现它的全部魅力,因此 Why for Jazz 在小红书和B站开通了视频号 Why for Records,会持续推荐一些我喜欢的爵士乐专辑。第一集已在B站上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 Why for Records 视频号,作为播客伴侣,配合使用。 Playlist of the Show: [05:19] Jackie Wilson – Reet petite [09:53] The Miracles – Got A Job [15:25] Marv Johnson – Come To Me [21:03] The Marvelettes – Please Mr. Postman [29:43] Marvin Gaye – What’s Going On [34:55] Lionel Richie – Say You, Say Me [40:54] 方大同 – 玩乐
(在尝试了九次哄娃睡觉成功之后,终于有空来发节目了) 我总觉得,在这样一个年代喜欢爵士乐,就好像在电子邮件时代喜欢邮票,在手机摄影时代喜欢胶卷一样。过不过时暂且不论,但是我们都面临着同一个困境,那就是我们喜欢的东西,很多都已经成为了历史。 因此当我发现一个仍然健在,而且非常活跃的爵士乐活化石的时候,总是心存感激,欣喜无比。就好像今天要聊的这位爵士音乐家,他本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电气工程师,却选择在爵士乐的世界里,以一个变色龙的身份,将爵士乐引领向不同的方向。 Why for Jazz 开通了微信听友群。我会对进群的朋友一次性收取199元的入群费,作为对本节目的支持。想要进群的朋友可以添加微信号Y4JZXZS,在确认群规及转账成功之后,我会将你拉进本节目的微信群。 如果想获得部分节目的文字稿,请移步我的小报童:https://xiaobot.net/p/Y4JZ 爵士乐的现场性导致了单纯的音频没办法表现它的全部魅力,因此 Why for Jazz 在小红书和B站开通了视频号 Why for Records,会持续推荐一些我喜欢的爵士乐专辑。第一集已在B站上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 Why for Records 视频号,作为播客伴侣,配合使用。 Playlist of the Show: [02:33] The Hi-Lo’s – Fascinatin’ Rhythm [06:11] Herbie Hancock – Watermelon Man [11:37] Mongo Santamaria – Watermelon Man [17:06] Miles Davis – E.S.P. [22:02] Herbie Hancock – Ostinato [27:18] Herbie Hancock – Chameleon [33:33] Herbie Hancock – Rockit [38:15] Herbie Hancock – Dis Is Da Drum [42:42] Herbie Hancock – Maiden Voyage
跟很多朋友提起即将过去的 2024 年,大家的普遍感受都是“乏善可陈”。在圣诞节的特别节目上总结我的 2024 年会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我想分享四个这一年我知道的四个小故事,它们之间并无关系,却暗合了一条线,串起了我过去的一年。 圣诞这一天,给你分享几首歌,以及四个小故事。 也推荐你在年底的最后几天,收听友台 Friday Night Club 的,来自 Why for Jazz 群友们的集体歌单。 Why for Jazz 开通了微信听友群。我会对进群的朋友一次性收取199元的入群费,作为对本节目的支持。想要进群的朋友可以添加微信号Y4JZXZS,在确认群规及转账成功之后,我会将你拉进本节目的微信群。 爵士乐的现场性导致了单纯的音频没办法表现它的全部魅力,因此 Why for Jazz 在小红书和B站开通了视频号 Why for Records,会持续推荐一些我喜欢的爵士乐专辑。第一集已在B站上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 Why for Records 视频号,作为播客伴侣,配合使用。 Playlist of the Show: [11:30] Sarah Blasko – Seems Like Old Times [24:15] Coldplay – All My Love [35:00] Kath Bloom – Come Here [42:55] Lorenzo Hengeller – Cancion No. 6 [45:55] Lee Morgan – Since I Fell for You
历史上很多人都是这样,相比于他们做的事情,他们的名气实在是太不响亮了。Quincy Jones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要不是他上个月刚刚去世的消息,我可能也要很久才会想到做一期跟他相关的节目。 你也许隐约知道这个名字,或者根本没听说过,但是在他横跨七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对音乐的贡献是巨大的。或者我应该说,对于音乐这门生意,贡献是巨大的。至于为什么这么说,节目中自有答案。 Y4 致力于为都市生活提供陪伴与参考,欢迎大家光临我们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成都南路128号的街头酒吧 – 饮料 Beverage。 Why for Jazz 开通了微信听友群。我会对进群的朋友一次性收取199元的入群费,作为对本节目的支持。想要进群的朋友可以添加微信号Y4JZXZS,在确认群规及转账成功之后,我会将你拉进本节目的微信群。 如果想获得部分节目的文字稿,请移步我的小报童:https://xiaobot.net/p/Y4JZ 爵士乐的现场性导致了单纯的音频没办法表现它的全部魅力,因此 Why for Jazz 在小红书和B站开通了视频号 Why for Records,会持续推荐一些我喜欢的爵士乐专辑。第一集已在B站上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 Why for Records 视频号,作为播客伴侣,配合使用。 Playlist of the Show: [07:35] Elvis Presley – Heartbreak Hotel [13:35] Quincy Jones – Soul Bossa Nova [17:55] Lesley Gore – It’s My Party [21:10] Kaye Ballard – In Other Words [24:05] Frank Sinatra – Fly Me to the Moon [29:25] Michael Jackson – Don’t Stop ‘Til You Get Enough [38:50] Miles Davis – Miles Ahead [46:56] Quincy Jones – Dead End
我要登上爵士乐的舞台啦!(是真的,不忽悠) Y4 致力于为都市生活提供陪伴与参考,欢迎大家光临我们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成都南路128号的街头酒吧 – 饮料 Beverage。 Why for Jazz 开通了微信听友群。我会对进群的朋友一次性收取199元的入群费,作为对本节目的支持。想要进群的朋友可以添加微信号Y4JZXZS,在确认群规及转账成功之后,我会将你拉进本节目的微信群。 Playlist of the Show: [04:40] 陈胤希 – 猜调 [14:45] Herbie Hancock – Watermelon Man [27:10] Karim Azedia – Arabian Night [36:30] Paris Cafe Society – Memories of Paris [43:30] 陶喆 – 望春风 [48:35] 罗大佑 – 望春风
***这是一期不需要带脑子听的节目*** 长号这样乐器其实伴随着爵士乐诞生就一直存在。然而在经历 Bebop 的过程中,这样一个需要靠手臂操作滑阀的乐器在速度上却显得不合时宜。有这样一位乐手,作为一个长号手,他通过自己的天赋和在演奏上的创新,使得自己也加入了 Bebop 的大军,并且在随后的爵士乐发展中独领风骚。 Why for Jazz 开通了微信听友群。我会对进群的朋友一次性收取199元的入群费,作为对本节目的支持。想要进群的朋友可以添加微信号Y4JZXZS,在确认群规及转账成功之后,我会将你拉进本节目的微信群。 如果想获得部分节目的文字稿,请移步我的小报童:https://xiaobot.net/p/Y4JZ 爵士乐的现场性导致了单纯的音频没办法表现它的全部魅力,因此 Why for Jazz 在小红书和B站开通了视频号。我会在上面分享一些非常哇塞的爵士乐现场,也会发一些自己的视频,欢迎大家点赞关注 Why for Jazz 视频号,作为播客伴侣,配合使用。 Playlist of the Show: [04:35] Wycliffe Gordon – Sweet Louisiana [07:42] Coleman Howkins – Half Step Down Please [11:10] Benny Carter – Love for Sale [16:49] J.J. Johnson – Teapot (Take 2) [20:18] Charlie Parker – Quasimodo [23:50] Miles Davis – Kelo [28:53] Jay & Kai – Bernie’s Tune [33:50] J.J. Johnson – Poem for Brass [38:55] J.J. Johnson – Like Someone in Love
一档好的节目是可以穿越时间的。当然,我说的不只是 Why for Jazz。 英国广播公司 BBC 有一档至今已经播放长达 82 年的节目。这档节目诞生于二战的战火中,随着时间的流逝魅力不减,反而越来越拥有如今这个世界所缺少的某种特质。 这档节目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它最开始只是我用来了解英国社会的一个管道,然而后来我发现,从这档节目中,也许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社会的一个个切片。从这些切片看过去,也许可以找到一些一直以来,我们力求寻找的答案。 Desert Island Discs: https://www.bbc.co.uk/programmes/b006qnmr Why for Jazz 开通了微信听友群。我会对进群的朋友一次性收取199元的入群费,作为对本节目的支持。想要进群的朋友可以添加微信号Y4JZXZS,在确认群规及转账成功之后,我会将你拉进本节目的微信群。 如果想获得部分节目的文字稿,请移步我的小报童:https://xiaobot.net/p/Y4JZ 爵士乐的现场性导致了单纯的音频没办法表现它的全部魅力,因此 Why for Jazz 在小红书和B站开通了视频号。我会在上面分享一些非常哇塞的爵士乐现场,也会发一些自己的视频,欢迎大家点赞关注 Why for Jazz 视频号,作为播客伴侣,配合使用。 Playlist of the Show: [09:09] Eric Coates – By The Sleepy Lagoon [13:17] Frederic Chopin – 革命练习曲 [19:53] Dean Martin – Relex Ay Voo [43:10] The Beatles – I Want to Hold Your Hand 2025/2/15添加:在整理自己的互联网遗存的时候,意外发现了自己12年写的博客里有一篇聊到DID,音乐链接都还是Xiami的。把内容贴过来,也算是一场跨越13年的call back了。 BBC4 有一档节目,叫做Desert Island Discs,每周一期,每期请一位英国名人,问他们一个问题:如果你被困在一个荒岛上,假设你身边有一台永远用不坏的黑胶机,你可以选择八首歌曲带在身边,你会选择哪八首? 乔布斯的苹果公司诞生于车库,维勒夫妇的Lonely Planet诞生于厨房。就像所有伟大的诞生一样,DID也经历了一个传奇的过程。那是1941年,一个叫Roy Plomley的兼职播音员在被窝里穿着睡衣的时候忽然想起这么个主意,记下来之后第二天就向BBC的头汇报了一下。一拍即合,第一期节目由Plomley操刀,在1942年一月二十七日录制成功,两天之后的晚上八点播出了这档节目的第一期。第一期请的嘉宾是“著名喜剧表演艺术家”-Vic Olivier。而这档节目的第一支荒岛音乐,是肖邦的的Etude No. 12 in C minor。从此,DID经历了七十多年的时间,经久不衰,成为了英国最经典也是全世界年龄最大的电台节目。 1946年到1951年这段期间,DID曾经因为战争而停播。在节目回归之后,1951年九月十六日那一期,除了八首歌曲之外,被邀请的嘉宾还要选一样“奢侈品”带在身边。大概一个月之后,十月九号那期,被邀请嘉宾还需要在选择除了《圣经》和莎士比亚作品之外的一本书。至此,这个节目的框架就被定了下来,一直持续到今天。 七十年间,共播出了2908期,有超过两万两千首歌曲在DID中播放。最受嘉宾们欢迎的曲子是贝多芬的Symphony No.9 in D Minor。这首歌中文叫“欢乐颂”。而最受嘉宾们欢迎的音乐家是莫扎特。后来BBC4搞了一个听众调查,问大家如果你被采访,会选哪八首歌曲。尽管调查中,最受听众欢迎的歌曲前一百首中,披头士有十首入选,但在保罗麦卡特尼那期选的八首歌里,没有一首是披头士的歌。不过他虽然没选披头士的歌,却选了一首约翰列侬的“Beautiful Boy”,并将它称为自己的最爱。 我总在想,小小的一个英国,到底有多少“名人”可以让这个节目基本不间断的播放了整整七十年?听得多了,慢慢发现,其实所谓的“名人”,很多在我们的概念中也只能算是“小有成就”。比如某本书的作者,一个知名大学的老师,记者,商人等等。当然也有像Micheal Johnson,Frank McCourt和Ian Fleming这样的大佬,不过更多的是你我都叫不上名字的“名人”。我觉得如果真的有一天我能将里面的嘉宾认全,我也就是当之无愧的英国通了。节目里对“名人”们“名”的那部分的发掘并不是很多,更多的是嘉宾们讲自己的生活,讲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自己的童年,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第一份工作,第一个恋人。听得多了,你就会发现其实在英国这个社会里,对于“成功”的定义太宽泛了。在当今所有人都在寻找“成功”的特殊点的时候,这档节目却用八首歌曲,一本书和一件奢侈品,将所谓的“成功”还原成了邻家小妹。虽然看上去娱乐了一些,但更多的是对整个社会的一种抚慰。你看,他都成名人了,我们也差不多嘛。至少,我们的音乐口味都一样。 最后,列出我自己的DID: Music: Yellow Submarine – the Beatles – 第一首披头士的歌,也是第一次听到gold music。当年总是和老鳖和一个,也算是青春的纪念曲。在荒岛上,怎么能没有潜水艇呢? September Second – Michel Petruccieni – 最近比较上瘾的一首Cool。Petruccieni是个身残志坚的好同学,他的事迹很让我受鼓舞。如果是热带的荒岛,听Cool会很凉快吧。 Senza Fine – Quadro Nuevo – 这首歌是一首意大利民谣、在我的眼里,这首歌代表了“恋爱小情怀”的一切一切。可以在岛上YY一段偶遇的爱情故事。 Ballade No.1 in G minor Op.23 – Chopin – 这首曲子带上不为别的,就为了在荒岛的晚上看星星的时候当背景音乐。 Ev’ry Time We Say Goodbye – Chet Baker – Jazz里最爱Cool,而Cool里我最喜欢西海岸。Baker这个人就是全世界的trumpet都可以死光光但一定要留他一个。这首歌在荒岛上的功效么,应该是驱蚊…… The 59th Street Bridge Song (Feelin’ Groovy) – Simon & Garfunkel – 我觉得算是我听过的Gold Music 里面最开心的歌。在岛上无聊的时候可以单曲循环。 蓝色多瑙河 – 约翰施特劳斯 – Feelin’ Groovy 用于小无聊的时候单曲循环,而这首可以用于大无聊的时候单曲循环,因为……这首曲子更长。 Baby, Baby all the time – June Christy – 我觉得Christy的笑容非常有亲和力。而她的声音在Jazz Vocal里面属于超温柔型,可以用来在岛上找心灵安慰的时候听。 Book: 有些嘉宾还当真似的要带什么生存手册,我觉得有点太实际了。还有的说要带自己的影集,没事的时候看,这样会承受不了吧?我觉得要是我的话,就带一本《奥德赛》,超级应景:要内容有内容,要形式有形式。还有厚度,可以在紧急情况下用来生火…… Luxury: 一套笔和本,到时候万一逃不掉,就让写东西成为生存的意义吧。 Voila
内啡肽是大脑当中非常重要的让人产生快乐的化学物质。从产生的原理上讲,大笑和听音乐都是内啡肽产生的来源。这两个因素完美的融合在了今天这期嘉宾的身上。 这一期的嘉宾是孙书恒。他的职业是一个单口喜剧演员。所以当他告诉我他是一个重度爵士乐迷,并且正在学习爵士乐的时候,我起初有点惊讶。 【毕竟单口喜剧圈这么有品位的人不多(bushi】 但是熟悉了他的风格之后,我觉得他对爵士乐的爱,也合理。 这期节目中,我第一次尝试了一种新的形式。通过一个流落荒岛的设定,让嘉宾选择五首音乐,一本书,以及一个有价值的东西,并围绕这些,展开他的故事。 嘉宾:孙书恒 单口喜剧演员 五首音乐: [10:25] 白光 – 魂萦旧梦 [20:27] Billy Holiday – Solitude [29:21] 田震 – 自由自在 [36:20] 实话实说 – 三儿的问题 [53:15] Eddie Higgins – Autumn Leaves 一本书: 《纵横爵士乐》 一样有价值的东西: 吉他(以及效果器)
关于 Smooth Jazz,人们的评价一直都是很极端的。有人很喜欢它,也有人很讨厌。但无论如何,一个真正的爵士乐迷,应该不会用 Smooth Jazz 来彰显 Ta 的音乐品味。但这玩意儿就好像擦边视频,谁都不会跟别人说自己爱看,但是却都在夜深人静时,默默独自享受。 Why for Jazz 开通了微信听友群。我会对进群的朋友一次性收取199元的入群费,作为对本节目的支持。想要进群的朋友可以添加微信号Y4JZXZS,在确认群规及转账成功之后,我会将你拉进本节目的微信群。 如果想获得部分节目的文字稿,请移步我的小报童:https://xiaobot.net/p/Y4JZ 爵士乐的现场性导致了单纯的音频没办法表现它的全部魅力,因此 Why for Jazz 在小红书和B站开通了视频号。我会在上面分享一些非常哇塞的爵士乐现场,也会发一些自己的视频,欢迎大家点赞关注 Why for Jazz 视频号,作为播客伴侣,配合使用。 Playlist of the Show: [01:03] 理查德克莱德曼 – 水边的阿迪丽娜 [09:23] Wes Montgomery – In and Out [13:46] Wes Montgomery – A Day in the Life [16:12] George Washington Jr. – Mister Magic [23:47] Kenny G – Forever in Love [31:28] George Michael – Careless Whisper [43:57] Chuck Mongione – Feel So Good
我和 Tutti 迎来了我们的孩子:万万。 这期节目,献给她。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