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第一季度出版的新书中,余华的《文城》无疑是最受瞩目的一本,光是50万册的首印量和10万册的首次加印量都能看出,余华的新作依然延续了《活着》的高关注度。 在过去的这些年间,余华的作品常年保持畅销,尤其是其最经典的代表作《活着》一直占据了各大畅销排行榜前列的位置,在今天这期节目中,我们就以《活着》为何常年畅销说起,和大家聊了聊畅销书乃至长销书的必备要素。 这期节目的录制地点是沈阳的离河书店,大家喜爱的高老师和小迪姐在这期节目中也返场和大家见面了。去年我们去到沈阳的当晚,书店举行一场读书会,我们作为嘉宾参与其中,从《活着》出发,一同聊了聊畅销书背后的故事——除了作品本身足够好,故事易读,容易产生共情之外,还有哪些原因,让你能够足够多地看到这本书? 新书上榜,榜单就会成为更多人购书的参考和依据,书店也会更倾向于采购这些被市场认可的图书,于是,这些图书会继续被更多的人看到,进而获得更多地销售机会,继续上榜……这样的循环让新书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大,但当我们被图书排行榜和销售数据裹挟的时候,我们的选择是否其实已经受到了干扰? 当然,余华的《活着》是一部毋容置疑的佳作,也许《文城》也是。但如果是另外一本书,通过各种眼花缭乱的营销手段,甚至是通过弄虚作假的方式,营造出了畅销的假象,使得这本书进入到了你的视野中时,我们又该如何辨别和判断呢? 作为出版行业从业者的我们深知,还有许许多多小众好书,甚至没有太多的机会被读者注意到——也许不是你不需要,也不是你不感兴趣,而是这本书甚至没有通道和机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当你的面前已经被各种营销机器和通道、被各种大数据和算法占据的时候。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从《活着》聊到了大数据和算法对我们当下选择所产生的影响,甚至不止是影响,而是对我们生活彻底的改变,我们提到的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The Social Dilemma》更是将这样一个现实困境赤裸裸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我们已经不可能对此一再视而不见。 也许高老师和小迪姐的言语中自带幽默的笑点,但安静下来细听其中的言语,我们相信大家一定会获得一些能引起你思考的小片段。警惕信息茧房的产生,反思究竟什么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倾听更多不同的声音,保持思考,独立判断,或许,这就是我们讨论这个话题,并把这些内容剪辑成一期节目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你将听到】 01:05 余华新作《文城》的出版 04:12 为什么要聊《活着》 06:12 高老师说《活着》畅销的原因 10:00 余华和苏童的对比 15:28 为什么畅销书越来越难出现 19:28 只有经典才能从畅销变成长销 22:30 图书销售排行榜所制造的困境 25:00 如何抛开数据的干扰发现更多好书 26:00 从《监视资本主义》说起 30:42大数据和算法是如何让人上瘾的 35:00 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保持清醒 37:50 线下沟通与交流的意义和价值 【相关图书】 《活着》,余华,新经典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文城》,余华,新经典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相关纪录片】 《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The Social Dilemma》;导演: 杰夫·奥洛威斯基; 【找到我们】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Apple Podcast QQ音乐 / 汽水儿 / 皮艇 / 网易云音乐 / 荔枝播客 搜索“最近买了什么书”即可订阅收听 社交平台 微博@最近买了什么书 / 微信公众号 野兔与山猪 欢迎关注 【话题互动】 欢迎大家在小宇宙APP等平台的留言区与我们互动 说说你是如何看待大数据和算法对我们的影响
前些天,视频“沙尘暴里的奥特曼”刷屏朋友圈,横空而来的外星人军团,加上颇具科幻感的音乐,真是震撼极了,野兔同学忍不住看了一遍又一遍。沙尘暴过去,野兔去北京出差,特地拜访了自己一直非常敬佩的商务印书馆编辑余节弘老师,并邀请他录制了这一期播客,聊了聊他的阅读故事,以及他策划的自然文库系列、自然感悟系列、自然观察系列等图书。 在这期节目中,余老师先同我们分享了他最近阅读《罗马人的故事7》和《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这两本书的动机与感受。前者是日本学者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系列”(全15册)之一,余老师讲到,阅读这些历史类图书,有助于形成大的视野和格局。后者则是源自余老师对人类早期航海历程的兴趣,我们讲到美洲原住民与欧洲人的接触,讲到由于原住民人口锐减而造成的生态失衡。 紧接着,我们聊到余老师策划的自然文库系列丛书,这个系列从2014年出版第一批作品到现在,已经积累了30种图书,余老师也因这个系列获得了2014年首届新京报书评周刊年度致敬编辑称号。在过去的这些年间,从《看不见的森林》《鲜花帝国》《一平方英寸的寂静》《种子的故事》,到新近的《树木之歌》《绝境》《流浪猫战争》,从最开始关注植物,到关注更大视野下的自然,余老师和他的团队努力想要为读者提供“与自然相遇的一万种方式”。 余老师说,“自然文库最终的目的就是引发思考”,思考,让我们变得不一样。而且,这个系列不只是给植物爱好者、观鸟爱好者们的一份大礼,普通读者也可以在书里发现充足的乐趣,这也许会是你走进博物世界的入口。在节目中,余老师还分享了商务印书馆自然感悟系列的一本新书《北方有棵树》,这本全彩印刷、内文纸张选用富士樱花的沉甸甸的书,可以说是不惜成本的一部作品了。我们也希望,大家读了这些书后,会有收获,来和我们聊聊你们的想法。 城市中的自然是容易被忽略的,现代生活节奏太快,大家每天早出晚归,走进又走出一座座大楼,常常没有什么心情和精力关心身边真实的树木花草。可它们却真真实实地参与着我们的生活,参与着地球的生态。真希望我们都能时不时停下来看一看身边的自然朋友,也许从一个好用的APP开始,从一本薄薄的小书开始,认识它们,叫出它们的名字,然后关心它们,感受自然带给我们的慰藉,和我们因为看见而生出的喜悦。 【你将听到】 05:46 阅读是编辑必备的素质 11:10 历史书写者盐野七生 12:18 大部头《罗马史》 13:35 翻译品质会影响阅读感受吗 15:23 编辑只做自己看得懂原文的书 17:03 编辑保持对书的敬畏,但也会犯错 18:45 一个实用的英语词典工具 19:50 对麦哲伦环球航海的新发现 21:55 前哥伦布时代美洲与欧洲的接触 25:40 原住民传统知识积累vs西方数理科学 28:50 各类小史的书写和出版 31:10 自然文库丛书简史 32:57 商务印书馆迈入自然领域的第一本书《发现之旅》 33:30 博物学的复兴 36:30 关于动物园存在的意义 38:00 哈斯凯尔的《树木之歌》 44:53 自然文库的目的是引发思考 45:10 《流浪猫战争》引发的争议 49:00 自然文库的装帧设计 50:40 重新找到面对猛兽的恐惧感 51:40 获得与自然相遇的一万种方式 52:20 从豆瓣缘起的《北方有棵树》 60:30 编辑需要知行合一吗 62:10 工作和生活的关系 62:59 北京春季植物寻访攻略 【相关图书】 《罗马人的故事》(全15册),中信出版社 《希腊人的故事》,中信出版社 《罗马史》,商务印书馆 《1491:前哥伦布时代的美洲启示录》,中信出版社 《树木之歌》,商务印书馆 《流浪猫战争:萌宠杀手的生态影响》,商务印书馆 《发现之旅》,商务印书馆 《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商务印书馆 《北方有棵树》,商务印书馆 【相关植物及代表性地点】 吉贝、菜棕、槭树、梧桐(南京)、洋槐(北京)、加拿大杨(北京)、毛白杨(北京)、柳树、银杏、玉兰(北京长安街)、山桃(北京)、白头翁(鹫峰)、獐牙菜、紫荆属(香山)、报春花科、点地梅(北京奥森北园)、垫状点地梅(西南地区)、迎红杜鹃(北京云蒙山)、照山白(北京)、小药八旦子 【认识植物APP】 形色、花伴侣、微软识花 【找到我们】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Apple Podcast QQ音乐 / 网易云音乐 / 荔枝FM 搜索“最近买了什么书”即可订阅收听 社交平台 微博@最近买了什么书 / 微信公众号 野兔与山猪 欢迎关注 【话题互动】 欢迎大家在小宇宙APP等平台的留言区与我们互动 分享一下你对于身边植物的观察吧
即便在装修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翻阅了几本家装知识的书籍,在APP上反复查看了许多装修案例,但当真正开始属于自己的装修故事时,野兔与山猪每天简直都像是在打怪升级。 今天的这期节目,我们从《独立日:我能去你家看看吗?》这本书聊起。许多人总喜欢从别人家的装修方案中来寻找参考,在确定装修风格和大致方案前,浏览别人家的案例似乎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这是因为我们太多缺乏想象力,还是因为太需要一些确信的经验来给自己的决策提供参考? 紧接着,我们按照《好好住家居指南:从零开始的装修攻略》的目录梳理了一遍我们的全屋设计以及装修施工的流程。在如何选择半包和全包、如何选择装修设计师、如何进行不同空间的功能设计、如何选择靠谱的装修公司和施工监理……这个部分,可以说凝结了我们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装修心得,干货十足。 最后,我们也用了一点时间,从《小家,越住越大》《小家,越住越大2》这两本书说起,聊了聊我们的全屋收纳系统,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家里的储物容量需求只有我们才是最清楚了,千万不要丢给设计师设计就不管了,深入参与其中后期才会用得舒心。 在更新节目的这一天,我们家的橱柜、房门、卫浴都已经安装完毕了,如果不出意外,下个月应该就能全部完工。把这期节目送给大家,或许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经验与参考。当然啦,后续的家具家电和软装布置,也希望大家能够给我们多提意见噢。 【你将听到】 02:45 永远也分不清楚的“三联书店” 03:30 生活书店的“独立日”系列 05:45 为什么在装修中喜欢找别人家的案例参考 07:30 植物在居家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 08:30 目前还能看到远处群山的小阳台 13:45 准备装修这件事情需要买书吗 15:00 装修类图书和装修类APP的区别 18:50 装修需不需要设计师 20:25 找装修公司还是直接找工人 22:25 为什么最好不要请亲戚朋友推荐的熟识工人 24:40 为什么最后选择了装修公司的全包套餐 29:40 许多装修公司的设计师角色其实是销售 30:30 厨房墙面小白砖的假冒伪劣风波 34:25 理想中的装修设计师 35:18 改造厨房收获了一个5米长的台面 37:12 通过两个卫生间的功能划分实现干湿分区 39:40 小户型实现拥有三台洗烘设备的方案 40:59 特别实用是厨房高低台面设计 41:42 拥有整面书墙和投影幕布的可变客厅空间 43:32 影音阅读室和大床房双人房秒切换的次卧 48:08 全屋定制柜体叠加书房宜家经典毕利书架 51:00 宜家的线上购物体验 54:48 全屋三种不同的绿色乳胶漆搭配 56:29 施工过程中的烦心事 58:55 选择装修公司前可以去不同的在建工地看一看 61:00 准备不够充分导致水电改造的失误和遗憾 63:35 为什么装修公司往往都极力推荐你做美缝 67:30 居住的新观念 70:27 做好全屋收纳让小家越住越大 【相关图书】 1.《独立日:我能去你家看看吗?》, 倪倪 著/ 霍城 摄,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2.《好好住家居指南:从零开始的装修攻略》, 好好住 著,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3.《小家,越住越大》《小家,越住越大2》,逯薇 著,中信出版集团。 【找到我们】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Apple Podcast QQ音乐 / 网易云音乐 / 荔枝FM 搜索“最近买了什么书”即可订阅收听 社交平台 微博@最近买了什么书 / 微信公众号 野兔与山猪 欢迎关注 【话题互动】 欢迎大家在小宇宙APP等平台的留言区与我们互动 说说你在装修过程中的经验心得
这是我们2021年的第一期节目,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我们一直在为装修这件事情忙碌着,也一直希望能在节目中,结合我们买来的几本与家居生活方式、装修有关的图书,跟大家聊聊装修这件事。 今天的这期算是我们装修特辑的上期,一切都还停留在装修前的美好想象。我们从理想国出版的《如果有这样一个家就好了》开始聊起,谈到了对于家的概念的理解,对于日本家居生活方式的理解。关于家,关于装修,也许我们有着太多的刻板印象,未来我们的家居生活方式会发生怎样的改变,这样的改变又会怎样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是我们可以从一些发达国家的居住变迁过程中去感受的。 我们在这期节目中聊到了我们曾经的租房经历。山猪说,大概是从不需要与人合租开始,才有了把房子布置成家的感觉,即便那还只是租来的房子。但是在一线城市,也有着越来越多的共享社区,居住理念和生活方式在今天也越来越多元。 站在今天想象未来总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在《理想家:2025》这本书中,有许多设计大师的未来生活方式的设计案例,这些案例也许与我们的当下的现实生活离得太远,但谁能知道,十年之后的世界是怎样的呢? 我们也许不知道十年之后的世界是怎样的,但我们知道若干个十年之后我们的父母会渐渐老去,我们自己也会渐渐老去。家的想象不只是年轻人的权利,对于老年人来说,更加适老化的空间也许是今天的我们已经开始需要考虑的事情。 也许,无论是对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一个安全、舒适的家才是一个理想的家,一个能让我们愿意在其中待上更长时间的空间才是一个更理想的家,当然,这与这个空间是租来的还是买来的,也许并无关系。 【你将听到】 03:26 如何理解“家”的概念 04:48 租房的经历 05:55 当不再需要与人合租的时候 10:10 租来的房子和买来的房子 10:50 特别想要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的时刻 13:50 家与生活的关系 14:44 日本住房与生活方式的理念 15:20 共享社区客厅的概念 17:50 把房间当作家具来看 19:46 在2016年畅想十年后的家居生活 21:04 异乡可能是未来人们休息的绝佳场所 22:50 家的形态往往决定了我们的生活状态 23:38 从青山周平到《梦想改造家》 25:40 装修基础知识的启蒙 30:30 装修前对于家的想象 31:45 关于理想的家的场景想象 33:55 是否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待在家中 35:45 从人口老龄化看适老家居的设计 39:20 技术进步给老年人的居住带来的改变 40:07 是居家养老还是养老院养老 41:01 同龄人的陪伴是代际陪伴不能替代的 44:40 本期节目评论互动 【相关图书】 《如果有这样一个家就好了》,[日]居住实验室“sumai LAB”,理想国; 《理想家:2025》,[日]原研哉 主编,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找到我们】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Apple Podcast QQ音乐 / 网易云音乐 / 荔枝FM 搜索“最近买了什么书”即可订阅收听 社交平台 微博@最近买了什么书 / 微信公众号 野兔与山猪 欢迎关注 【话题互动】 欢迎大家在小宇宙APP等平台的留言区与我们互动 说说你理想中的家是什么样的?
今天是2020年的最后一天,我们赶回老家赴一场我们最不愿赴的约。忽然觉得,2020最后几天都这么漫长啊。 即便长大后目睹了种种人间世,我们还是那么地不愿意面对可能已经近在眼前的离别。 昨晚在火车上,山猪埋头剪节目,我在一边啃一本英文书。走神的时候想到去火车站前,山猪总是有点游离。中午我收拾行李的时候,刚打完电话的山猪呆呆地站在旁边,忽然说,外公想看看外婆,想让护士进到ICU里拍张照片给他看。说着山猪就哭了。我抱着山猪,心里酸极了。十一回老家的时候,外婆还那么好。 所以,真的要好好珍惜啊。2020这一整年似乎都在教我们要珍惜,珍惜健康,珍惜时间,珍惜日常爱的点滴。 这是2020年最后一期节目,我们邀请了听众小伙伴们和我们一起完成,每一个小伙伴用两三分钟的时间和大家分享自己2020年的“年度之书”。我们欣喜地听到这么多好听的声音,这么多有内容的声音,真是太感谢大家了。小阅读,大回响,大家用五颜六色的声音为这档声音节目做年末总结,应该是最好的总结方式之一吧。 另外要很抱歉地对几位听众小伙伴说,由于你们发来的音频录制环境噪音太大或者时长不合适,我们很遗憾地没有收录到最后的成片节目中。发过邮件给你们但还没有收到回复,期待来年继续给我们发来你们的声音。 从2020年8月25日七夕那天上线第一期节目,到今天这一期年末特辑,我们在4个月的时间里做了11期播客。这个播客已经不只是我们两个人交流想法的平台,也为我们打开了与很多很多愿意聆听的人交流的通道。期望在这个忙忙碌碌的时代,有办法过得切肤,眼前变宽阔,心里不狭隘。 我们要借最后一期表达很多很多感谢,这些感谢长得像一篇小文章,请到这期节目最后来亲自听一听吧。谢谢所有这一切,让我们有足够的动力把一件事坚持做下去,我们都知道坚持有多么难。 对2021,我们的期待比以往的年份都更多。无论是对我们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来说,还是对这档播客来说,2021都将是重要和特别的一年。我们会继续用声音说给大家听,也寻找更多机会听大家说。 【你将听到】 04:40 听友安迪密恩子:《失明症漫记》 06:37 听友睡虎:《身份的焦虑》 08:51 听友丝绒:《二手时间》 11:40 听友阿伦:《喜鹊谋杀案》 12:27 听友三竹:《天真的人类学家》 14:08 听友森蝶:《长恨歌》 15:03 听友周周: 《往复书简:初恋与不论》 18:19 听友久久没有动静:《血疫》《血殇》 20:02 听友安安:《梁光正的光》 21:42 听友主要成分:《马雁诗集》 24:35 听友Celine:《纵身入山海》 26:27 听友Sally:《曼巴精神:科比自传》 29:14 听友小狗狗狗狗:《邓小平时代》 30:28 听友Monie:《布劳提根诗选》 33:40 听友浮生为鱼:《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34:33 听友甜甜圈:《冬牧场》 42:10 做播客过程中的印象比较深的时刻 45:00 播客入门领路人:艺术叨叨 46:20 那些互相推荐和鼓励的播客创作者 47:28 得到大家的关注与推荐,真的好惭愧 49:14 播客平台对新的创作者的支持 50:05 嘉宾小明和离河书的高老师与小迪姐 51:52 我们的播客封面图以及它背后的插画师 53:52 悄悄收听评论播客的我们的父母 55:40 野兔与山猪的互相感谢呀 58:37 新年新目标:按时更新! 【找到我们】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Apple Podcast QQ音乐 / 网易云音乐 / 荔枝FM 搜索“最近买了什么书”即可订阅收听 社交平台 微博@最近买了什么书 / 微信公众号 野兔与山猪 欢迎关注 【话题互动】 欢迎大家在小宇宙APP等平台的留言区与我们互动 分享你的2020年度阅读记忆 以及你的2021年阅读计划 如果愿意,你也可以通过录音的形式和我们分享噢 在这里留下一个邮箱吧:[email protected]
罗翔和许知远的对话,开启了新一季的《十三邀》,在这期节目中,罗翔的那句“我们画不出那个完美的圆,但它是存在的。”直戳我们的内心。 而就在第五季节目上线前,我们刚买了前四季节目内容汇编而成的新书《十三邀:我们时代的头脑与心灵》,并录下了这期节目。 我们从《十三邀》和许知远,到他节目中的嘉宾——另外两档节目《奇葩说》和《脱口秀大会》的制作人马东和李诞,再到李诞的新书《候场》,我们试图从他们的个人经验出发,去看到一个更为宽阔的世界。 雅克·巴尔赞曾经说过,“对话乃最佳艺术”。在《十三邀》中,作为一个带着偏见的提问者,许知远有着自己偏执的好奇心,在他和马东与李诞的两次对话中,这种冲突和对比格外强烈。 我们好奇的是,他们归根到底应该都是属于同样的一类人,但为何却选择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无论是对技术进步持怀疑态度的许知远,还是拥抱技术进步和大众娱乐的马东与李诞,其实都是在从不同的维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宽阔的世界。 从许知远和李诞的个人经验,回到我们两位主播自身的个人经验,我们在节目的最后,还谈到了山猪买的一本书《内向不好吗》。自诩内向的山猪和外向的野兔还围绕着这个标签展开了一段有趣的问答。 特别预告一下,下一期的节目将会是“最近买了什么书”播客节目的2020年最后一期,这期节目的形式和以往都会有很大的不同,希望在新年之际会用这期节目给大家一个小惊喜,敬请期待噢。 【你将听到】 02:12 双十二的购书感受 04:25 十三邀新书上市 09:20 跟拍许知远对话白先勇的故事 12:48 许知远的好奇心 13:42 从广告数量看文化类节目的市场选择 15:00 对比许知远和李诞的两档节目 16:38 我们的世界正因对话而魅力非凡 17:33 十三邀图书版和视频节目的区别 21:04 当十三邀的节目议题进入到公众讨论 21:55 许知远从第一集到第四季的变化 22:55 对十三邀第五季的期待 25:00 李诞的个人首部中篇小说 27:40 李诞向李诞的真诚发问与对话 29:58 “内向”与“社恐”不好吗 32:44 小测试:你的一个内向的人吗 37:25 嘉宾小明哥返场预告 41:37 野兔读诗《车窗外的雨滴》 44:14 年末特别节目预告 【相关图书】 《十三邀:我们时代的头脑与心灵》,许知远,一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候场》,李诞,铸刻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 《内向不好吗》[韩]南仁淑,中信出版社; 《孩子们的诗》,熊亮 主编,雅众文化/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找到我们】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Apple Podcast QQ音乐 / 网易云音乐 / 荔枝FM 搜索“最近买了什么书”即可订阅收听 社交平台 微博@最近买了什么书 / 微信公众号 野兔与山猪 欢迎关注 【话题互动】 欢迎大家在小宇宙APP等平台的留言区与我们互动 说说你对许知远、马东、李诞 以及他们各自制作的几档节目的看法 另外,对于已经上线的《十三邀》第五季 你最期待的又会是其中的哪位嘉宾呢
离河书店特辑上期播出后,我们欣喜地看到大家有很多讨论。不管是支持还是质疑,关于独立书店的话题,都值得一聊再聊。也有听众朋友去了离河书店买书,小迪姐和高老师也在第一时间跟我们分享了这些好消息。谢谢你们。 上一期,两位店主讲到他们的书店经营理念与书店故事,但今天的这一期,也许我们已经抛开了书店本身,从对话之中,我们可以看到高老师和小迪姐过去八年的人生经历,他们曾经面对的问题,今天也还有无数人在面对。 我们首先聊到了离河书店的畅销排行榜,有《考古者说》,有《巫医、动物与我》,以及《我想要不卑不亢地面对这世界》,他们的榜单不见得反映市场上的销售状况,也与他们的阅读品味和推广密切相关,他们是卖书人,也是买书人,更是读书人。 然后我们聊到了两位店主最爱的读库出品的《嵇康之死》,而这也是贯穿了整期节目的一本书。用小迪姐的话说,“一个光着膀子打铁的人”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在小迪姐和高老师看来,嵇康的人格与离河书店的精神气质是契合的。同时也讲到,追求自在的生活方式,要付出很多代价。 由这本书展开的谈话中,我们聊起了生活方式,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想要什么?我们是不是真的事事“没办法”? 我们又谈到一个话题,从一线城市回到家乡,会经历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我们是否应该保持一线城市的思维?我们渴望自在地生活,又害怕失语的孤独,我们应该怎样抉择?这些问题也是一代又一代人在追问的问题吧,也许根本没有什么答案,但或许能帮助我们想清楚一些重大的事情。我们也期待大家和我们分享你的思考。 我们在节目最后也忍不住又随心而至地聊了一阵,我们都曾在北京,我们又离开了北京,回头去看,总会感慨。 最后的最后,我们还是希望,这个夫妻书店,这个“外地归沈青年收容所”,这个共同志趣的聚集空间,继续用它自己的方式存在并茂盛生长。 【你将听到】 02:40 离河书店的畅销排行榜 05:26 追求自在的高老师遇到了嵇康 06:47 陈滞冬的《嵇康之死》 08:37 嵇康与离河书店的精神气质的契合 09:15 离河书店要舍弃的东西 11:30 嵇康的无奈、孤独与不快乐 12:45 尽可能让书店成为自己想要的模样 15:30 “没办法”三个字对自己特别不负责任 17:45 你越早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越重要 21:30 大城市与家乡的选择 23:48 从北京回沈阳就是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24:18 想要过一种相对自在的生活 26:02 最大的不适应是没有可以沟通对话的人 26:37 一直用一线城市的思维方式来做事 28:00 回到家乡也不要停止学习和思考 30:30 一线城市和家乡工作方式和环境的区别 31:37 用六年的时间熬过了最孤独的日子 33:15 回到沈阳后最孤独的一年 39:20 年轻人是可以三进三出的 45:50 曾经面临是否留在北京的选择 【相关图书】 《考古者说》,郑嘉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巫医、动物与我》,[澳]赫伯特·雷布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想要不卑不亢地面对这世界》,水木丁,花城出版社; 《嵇康之死》,陈滞冬,读库/新星出版社。 【找到我们】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Apple Podcast QQ音乐 / 网易云音乐 / 荔枝FM 搜索“最近买了什么书”即可订阅收听 社交平台 微博@最近买了什么书 / 微信公众号 野兔与山猪 欢迎关注 【话题互动】 欢迎大家在小宇宙APP等平台的留言区与我们互动 说说你的大城印象和小城故事 【特别征集】 年末将至,我们将向所有的听众发出一个神秘邀请 如果你愿意参与我们的这项年末特别计划 可以在微博@最近买了什么书 或微信公号“野兔与山猪”给我们留言“2020”字样 然后,请等着我们来找你们哦
大招憋了太久,我们回来了。 作为一档与书有关的播客,本期我们带来了第一个书店特辑。我们用一个周末的时间专程飞去了沈阳,和离河书店的高老师和小迪姐聊了聊他们的书店故事。一个晚上,持续七个小时的两场对话,酣畅淋漓。是什么吸引了我们,听完这期节目后,你一定会找到答案。 在很多人看来,也许离河书店大概也算是一家“网红书店”。今年,这家位于沈阳铁西1905文创园区频频出现在了公众的视线中:小迪姐的一篇《对于开书店这件事情,我已经绝望了》在《人物》杂志的公号上收获了10万+的关注;而疫情期间,书店各种线上直播带货的玩法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媒体的报道;在沈阳当地,因为书店对读者所立下的种种“规则”既引起了诸多争议,也因此而吸引了许多忠实的读者。 这期节目是我们和高老师与小迪姐其中一场对话的上半部分,我们听到了这家书店开店三年来的许多故事与感受,他们内心的纠结、冲突、理性与坚持。特别是他们对于一家小型独立书店的独特见解,并用以解释他们在经营这家书店上许多与众不同的做法。当然,我们也不可避免地谈到了今天实体书店经营上的无解,但即使是在这样的困境之中,那些离河书店的可爱的读者们所带给他们的丰富的感受,也依然在鼓励和支撑着他们前行,他们说,这是一种羁绊。 这是一期带着东北味儿的妙语频出的节目,你一定会常常被这对活宝店主给逗乐,但如果你愿意多一些了解这家书店的故事,你还会从这段对话中听到更多让你感动的内容,也会对今天的实体书店有更多的认识和思考。 这次对话的下半部分,我们会在下期节目里继续呈现,关于他们为什么从北京回到沈阳开书店,以及从书店的经营聊到今天年轻人的选择。回到我们节目的主题“最近买了什么书”,在下期节目里,他们还会跟我们一起分享离河书店“最近卖了什么书”,敬请期待。 【你将听到】 05:45 为什么会开这样一家书店 07:10 开书店很难,但为什么还在坚持着 08:30 读者喜欢离河书店的原因 09:45 理想的书店的样子 12:42 一家小书店承载的功能 13:58 一张引起很大争议的海报 16:10 离河书店的读者 23:20 实体书店能给读者提供什么 30:40 为什么能聚集起这样一群读者 31:50 离河书店为什么还能活下去 34:45 书店里的书凭什么卖原价 45:20 离河书店也可以向全国发声 47:20 深圳诚品的闭店对书店人的冲击 47:50 离理想中的书店还很远 50:57 离河书店名称的缘由 55:54 店员老王的故事 【书店信息】 书店地址:沈阳市铁西区兴华北街8号1905文创园 书店公号:离河故事 【相关图书】 《书店日记》,[英]肖恩·白塞尔,理想国丨广西师大出版社 【找到我们】 小宇宙APP / 喜马拉雅 / Apple Podcast 芒果动听 / 网易云音乐 / 荔枝FM 搜索“最近买了什么书”即可订阅收听 社交平台 微博@最近买了什么书 / 微信公号 野兔与山猪欢迎关注 【话题互动】 欢迎大家在小宇宙APP等平台的留言区与我们互动 一起来聊聊你对离河书店的印象 也欢迎大家分享你所喜欢的那些书店故事
从《我的二本学生》到《过劳时代》,从迷茫的大学生到加班的年轻人,在这期播客中,刚刚结束了国庆假期的我们,由这两本现实性极强的书,延伸到了许多现代社会人所共同面临的困境,也许,这是今天我们都必须应对的挑战。 本期分享的第一本书,让同样也有着地方普通高校教学经历的山猪迅速代入角色,那就是黄灯老师的新书《我的二本学生》。这本书最近被聊得很多,但我们还是忍不住想说说自己的看法:在所谓的二本大学里,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的学习和就业目标是什么?是什么塑造了二本学生,让他们走上不同的成长之路?还有哪些因素促成了这些现象?对比普通高校的情况,野兔也带来了985高校的观察和思考。 分享完这本书后,我们并不希望“二本学生”会成为一个带上了某种色彩的标签,我们相信,弄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接下来的路总会越走越宽。 第二本书是山猪为野兔的加班人格特别订制的《过劳时代》。我们首先从出版品牌聊起,聊了聊图书出版公司与出版社的关系,进而聊到这本书的策划思路,谈了谈“琥珀”品牌和岩波书店的新書系列,进而谈到日本的出版业和图书市场,文库本作为一种典型的图书形态,有哪些特点,又对时代有着怎样的贡献? 谈及这本书的内容,我们从什么是过劳?为什么会过劳?进而谈到对成功的评判标准,是否会像影响二本学生的选择一样,影响着我们对物质的追求?再由过劳拓宽至加班,我们又究竟为什么要加班? 但无论我们能否远离加班,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还是希望和大家一起多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关心家人,陪伴我们爱的人。 最后,留下一个问题与大家互动:你最近一次准时下班是什么时候呢?你是怎么看待加班这件事的?欢迎在节目留言区或公众号留言区给我们留言互动,一起聊聊加班这件事。 另外,要超前预告一下,节目延期上新的这几天,我们高高兴兴出了一趟门,获得了超出我们预期非常非常多的素材,内容满满,情意满满,到时邀请大家一起来听听看,想一想,说一说。 【本期主书单】 《我的二本学生》 《过劳时代》 【相关图书】 《月光落在左手上》 《播种人:平成时代编辑实录》 《岩波茂雄传》 《我与岩波书店——一个编辑的回忆:1963—2003》 《御伽草纸》(太宰治的童话作品) 读库读库×无印良品“人与物”系列文库本 【相关纪录片】 《摇摇晃晃的人间》 【相关电视剧】 《我,到点下班》 【你将听到】 05:08 黄灯老师和她的二本院校教师角色 08:10 山猪的高校教学观察 11:50 就业成了许多普通高校学生的最大目标 13:30 专业基础课程和就业技能型课程的区别 15:50 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面对就业时的选择区别 17:20 大学期间所接触到的人对个体的巨大影响 20:20 普通师范高校毕业生的大致流向 26:50 985高校的师生关系和学习目标的观察 28:55 好的导师对学生的影响 33:50 名校光环与名校标签 36:20 从黄灯老师笔下的个案去理解二本学生的选择 38:35 高校学生的分化从入学前就开始了 40:20 当今社会对于成功的价值评判 43:00 出版社和出版公司、出版品牌的区别 45:15 新经典的子品牌琥珀和它的出版人 48:16 关于岩波书店的三本书 49:45 岩波书店在日本出版业中的地位 50:48 什么是岩波新书 52:00 图书版权页上的字数是什么意思 55:00 日本文库本的定价策略 56:20 《过劳时代》这本书讲了什么 58:55 过劳进入公众视野的标志 59:36 如何对过劳进行衡量和定义 1:01:10 今天个体价值的实现需要付出更高的时间成本 1:02:55 为什么年轻人会接受996的工作状态 1:06:20 历史上工作时长的变化起伏 1:09:55 在过劳状态下对自我身体状态的关注 1:13:07 本期互动话题 【找到我们】 小宇宙APP / 喜马拉雅 / Apple Podcast 芒果动听 / 网易云音乐 / 荔枝FM 搜索“最近买了什么书”即可订阅收听 社交平台 微博@最近买了什么书 / 微信公号 野兔与山猪欢迎关注
这是一期番外节目,因为这期节目并非由书而起,但却与阅读有关。这是我们在海拔4513米的波瓦山录制的一期节目,旅途中的我们聊了聊旅行与阅读的话题,毕竟,这二者之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十一假期,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已经去到了自己念了许久的别处?不知道路途中有没有经历疫情之后第一个长假带来的客运站的瘫痪,或者是高速路的拥堵? 借着假期,我们把前段时间在稻城休假时录的聊天内容分享出来,谈谈阅读,谈谈旅行,谈谈人与自然、生活与工作,谈谈现代化与传统,甚至还串台谈了谈足球。 这期节目恐怕在很长的时间里都会是我们最原生态的一期,节目录制的地点是海拔4513米的波瓦山,你会在节目中听到不时刮过的高原的风、路人的声音、野兔与山猪突然间的脑回路切换…… 关于这趟稻城之旅的其他趣事和漫想,我们将在微信公众号“野兔与山猪”以图文形式与大家分享,听完这期漫谈性质的番外节目,大家也可以继续去关注哦。另外,在本期节目的评论区,大家也可以分享一下自己国庆假期在路上的故事,以及你对于旅行和阅读的思考。 PS:下图是我们录制节目的地点。 【相关图书】 《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 【相关地点】 成都·杜甫草堂 稻城·邦普寺 稻城·香格里拉镇 稻城·亚丁景区 稻城·波瓦山 稻城·自龙草原 【你将听到】 03:00 杜甫草堂里的草木世界 05:48 快乐飞驱动下的旅行计划 06:24 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关联 07:38 邦普寺的印象 12:15 亚丁景区的印象 13:50 彩蛋之山猪版的乌鸦叫 15:48 阿来《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 16:30 身边的事物不及远处的生活更有吸引力 17:45 交通让不同地域的文化产生流通与冲击 20:40 关于休假这件事 22:40 工作对旅行的羁绊 25:43 关于旅行方式与目的地的选择 28:20 在路上与司机师傅聊足球 31:10 阅读与旅行的相似之处 【找到我们】 小宇宙APP / 喜马拉雅FM / Apple Podcast 芒果动听 / 网易云音乐 / 荔枝FM 搜索“最近买了什么书”即可订阅收听 社交平台微博@最近买了什么书 / 微信公号野兔与山猪欢迎关注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北京书业青年小明同学,而这也是我们播客开播以来的第一期有嘉宾参与的节目。其实,在第三期节目里,野兔就曾提议可以邀请一些有趣的年轻人、有故事的前辈、出差旅途中遇到的有意思的人,来到我们的播客一起聊聊买书与读书的事儿。所以,这次当山猪在北京与同样是图书从业者的小明相见时,这期节目也就随之而来了。 这期节目录制的当天,山猪和小明先是在北京三联韬奋书店美术馆店逛了许久,也买了好几本书。走出书店后,录制节目的念头被提起,恰好第二天上午山猪没有别的安排,于是,俩人在大半夜骑着车来到了三里屯的某处,录制随即上演。 作为本期嘉宾,小明首先谈到的是当天在书店买的《我们都是书的囚徒》,这是一本书话集,作者是书评人思郁,书中收录了50余个有关书和阅读的故事。说我们是“囚徒”,其实是说在任何时代,我们都离不开书。小明还由此聊到了今天书评对于读者的价值和意义,并分享了自己按图索骥的阅读方法。 接着是莫言的短篇小说集《晚熟的人》,这本书是小明在直播间下单购买的。莫言的新作或许满足了很多人的期待,又或许令一些翘首以盼落了空。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如今已经过去8年,作为中国第一位获得世界文学界最高荣誉的作家,新作推出自然是万众瞩目。 第三本书依然来自小明的网购清单,这是自去年下半年出版后就热度不减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乍读起来相当拗口的书名,开始被很多读者口口相传。一个17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是如何走出家庭的束缚,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并为之负责,这不光是一个励志故事,它想要揭示的,是教育的本质,是真实的自我。从这本书延伸出来,小明还和我们聊了聊高等教育的价值与意义,以及经验主义先行的信奉与颠覆。 一个细思极恐的真实案件近期常常登上新闻头条,那就是令人们震惊的杭州杀妻案。小明当天买的最新一期《三联生活周刊》就对这个案件做了十分详实的深度报道。人与人之间的边界在哪里?亲密关系应当怎样维系?从这期杂志的这篇报道延伸出来,小明认为这是需要我们一直探讨的话题。 节目最后,在聊到大家对待餐饮消费和图书消费的观念差异时,嘉宾小明还给大家抛出了一个问题:在当前的消费文化和观念下,网购产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从“最近买了什么书”到“最近买了什么”,大家最近在网上是否有买过一些格外有趣的东西?不一定是实物,也可能是某种虚拟产品或服务。大家可以一起在评论区里和我们聊一聊噢。 【本期主书单】 《我们都是书的囚徒》 《晚熟的人》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相关图书】 《我们仨》 《独立日:用一间书房抵抗全世界》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 《跨越边界的社区》 【相关杂志】 《三联生活周刊》第1102期 【你将听到】 13:50 书评人思郁和魏小河 15:38 大众书评和专业书评的区别与各自价值 17:50 按图索骥的阅读方法 20:08 从一本书开始了解一个作者 21:20 莫言新作《晚熟的人》 23:15 读者阅读的期待视野 25:00 畅销大半年的《你当向鸟飞往你的山》 27:20 从文科无用论到读书无用论 28:48 经验主义先行的观点和表现 30:12 经验主义被颠覆的速度在某些行业逐渐加快 31:16 直播爆红背后的技术和商业逻辑在快速迭代 33:55 杭州失踪案的背后 35:40 人与人之间的边界与关系维系 36:14 离婚率逐年升高的背后 38:08 手机阅读盛行背后的思考能力 39:00 点赞只是一种最低成本的社交手段 40:50 藏书家和买书家 44:00 从餐饮消费与图书消费看消费差异化 45:20 本期互动话题 47:00 本期嘉宾的播客推荐 【找到我们】 小宇宙APP / 喜马拉雅FM / Apple Podcast 芒果动听 / 网易云音乐 / 荔枝FM 搜索“最近买了什么书”即可订阅收听 社交平台微博@最近买了什么书 / 微信公号野兔与山猪欢迎关注
刚从北京出差回来的山猪去看了一场黄永玉老先生的版画展,我们的这期节目也就从这场展览开始说起。我们聊了黄永玉和张梅溪的故事,聊了他们的作品,还聊了他们写下的那些故事。那些六七十年前听来的故事,再不讲出来,可能以后就不会有人再提起它了。“年轻人是时常错过老人的”,黄永玉说,“我不可惜,我肚子里好多故事,尤其是好多笑话可惜。” 第四期节目说迟就迟,其实储备充足,只是遇到了一点没想明白的小问题。凭空越过一周,总归不能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还是要跟大家说一声抱歉。 最近,九十六岁的黄永玉老先生的第一个版画展在北京画院举行。木刻,这一逐渐离大众远去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借黄永玉之名,再次引起了关注。他对这场人生中的第一次版画展,只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希望把妻子张梅溪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在森林中》中所有插图都展出来。这是他对妻子的一种纪念(今年5月,张梅溪于香港去世)。 张梅溪永远是黄永玉版画的第一位欣赏者。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年轻时的黄永玉兜里没钱,在理发和买木刻板之间犹豫,张梅溪让他去理发,约好等会儿门口见。黄永玉理完发出来,张梅溪正手捧着一块崭新的木刻板,送给这位落魄的年轻艺术家。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从黄永玉的这场展览聊起,谈及黄永玉和张梅溪二人之间的往事,以及三本他们所著的图书。 首先是收录了《在森林中》这篇儿童文学作品的《林中小屋》,这本书以童趣自然的小说格式写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小兴安岭的童年故事,看似虚构但其实都是真实发生的。围绕这本书,我们谈及了儿童文学作品中动物、自然等元素的出现,还试图在书中找到与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构思关联。 然后是黄老今年新版的两本散文集《比我老的老头》和《不给他音乐听》,一本以潇洒旷达的姿态,展现跌宕丰富的人生况味;另一本则以历经淬炼的雍容和诗意,讲述生命中的悲欣歌哭和不老的怀念。黄老爱讲故事,讲的故事让人听得有味。那些故事,有时生动、巧合得让人难以置信,正如他说的那样:“故事一串串像挂在树梢尖上的冬天凋零的干果,已经痛苦得提不起来。” 对了,听完了这期节目的朋友,如果你在北京,而且感兴趣,可以在9月26日前去北京画院观看黄老的版画展噢。 【本期主书单】 《林中小屋》 《比我老的老头》 《不给他音乐听》 【延伸书目】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额尔古纳河右岸》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 《草原上的小木屋》 《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 【相关展览】 展览: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展 展期:2020/8/26—9/26 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一至三层展厅 预约:参观需提前在北京画院微信公号进行预约 【参考资料】 得到,贾行家《无愁河的黄永玉,应有尽有的浪荡汉子》; 澎湃新闻,《黄永玉手书讣告的背后:相爱已经“十万年”》; 王悦阳,新民晚报,《怀念张梅溪女士,记住她的美、真诚与善良》; 罗昕,澎湃新闻,《刚开了版画展的黄永玉,还出了最新散文随笔集》; 钱江晚报,《98岁的张梅溪留下<林中小屋>,这部动物小说值得再读》。 【节目时间轴】 00:55 黄永玉首个版画艺术展 06:38 年轻时候的黄永玉 07:24 学习木刻的三个缘由 08:44 黄永玉和张梅溪的相遇 10:20 当两人的爱情面对家人的反对 12:40 黄永玉为张梅溪手书讣告的背后 14:30 在房间的墙上画窗的故事 16:47 为张梅溪的儿童文学作品画插画 17:55 张梅溪的《林中小屋》 22:10 人民文学出版社“我们小时候丛书” 25:30 黄永玉家中是动物们 26:30 王小波那只特立独行的猪 30:46 我们儿时与动物相处的故事 32:08 黄永玉的散文新版 37:20 大雅宝胡同甲二号的故事 43:22 黄永玉的自传体小说 45:48 黄永玉为版画展和版画集写的序言 46:40 彩蛋 【找到我们】 小宇宙APP / 喜马拉雅 / Apple Podcast / 网易云音乐 搜索“最近买了什么书”即可订阅收听 社交平台 微博@最近买了什么书 / 微信公号 野兔与山猪 欢迎关注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