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主任:我用抖音给18万人卖了48万本书

流媒体如此泛滥注意力严重透支,读书还有啥意义?读书还有啥快乐? 抖音都这么多年,毫无红利可言,咱还能做出个号吗? 曾经的大厂老人,人到40还能不能做成自己热爱的小事业吗? 本期嘉宾:吴主任(抖音:吴主任) 本期和抖音上最能卖书的UP主吴主任聊聊读书。 和吴主任认识15年了。认识这么久,很难有啥场合一本正经聊点有深度有价值的事儿,没“播客”这个仪式感,总觉得怪不好意思的。 吴主任之前在网易做微博,后来他去锤子科技、再后来是担任小米市场品牌总监。他写了将近十年的经济学、社科人文随笔,每年200篇。感觉是牛博之后,除了陈晓卿、薛兆丰 之外依旧在内容一线的创作人。 吴主任目前在抖音,影响了30万粉丝,一年多时间销售了48万本书,还都是大部头的社科历史,经济学著作。没有推理小说,没有文学书,更没有所谓的那些机场畅销书。 常人觉得不可能的事儿,吴主任干了,还干的怪不错的。可以这么说,吴主任让我重新认识了抖音。 李诞说:我年轻的时候,吴主任就是我的灯塔。 薛兆丰说:主任的文章特别能给人启发,催人思辨。 阿乙说:每当生活中出现一些困惑,吴主任总是用最清晰的语言讲清我们正经历的经济生活和经济规律。 叶三说:吴主任几乎总是对的,他逻辑清晰,总是很很容易就认清伪装和花招,单刀直入,一真见血,直戳痛点。 周奇墨说:一个人有没有可能因为一篇文章而改变?有,我当年就是看了吴主任的一篇文章后,醍醐灌顶,甚至可以说受益终生。 吴主任的书《形势比人强:观念的力量》、《在命运决定你之前》、《暗中观察》、《青春大丈夫》 感谢关注斗胆发现,一起和有趣的人,质疑日常生活之中被习以为常的谬误,换个角度寻找唾手可得的乐趣。 一、00:04:44 买了一堆看不进去,这书你看出啥乐趣了?我怎么看不进去了? 二、00:11:06 那些做号秘诀,迎合算法的事儿你都没做?怎么还找到了你的读者? 三、00:23:18 有哪些名不副实的“神书”不值得一看? 四、00:29:30 如何把书看进去了?如何获得阅读的深度体验? 五、00:42:25 从大厂高管过渡到优秀自媒体,你是怎么对抗大环境,还能做到不焦虑的?

60分钟
3k+
1年前

陈鸣:两千年前的经验凭什么能帮助到我们?

本期嘉宾陈鸣,曾经是《南方周末》资深记者,2009年南方报业集团十大杰出记者。2014年被《城市画报》评为“85后传媒精英”称号。2015年担任峰瑞资本投后合伙人。 24岁,他是调查记者,出道两年,就凭一篇《碘盐致病疑云》获得南方周末年度致敬,推动国家碘盐政策调整,影响数亿人的健康。 26岁,他关注小人物的故事,写了一篇《父亲的家谱》,被收录进高考语文题。27岁,他报道《差生韩寒》,因为流量过大,导致南方周末的服务器数次崩溃。 现在他 39 岁。只念经讲经,成为了@讲经人陈鸣 这期间他经历了什么,从一个热乎乎的媒体人、投资人、创业人,变成了个令人冷静,教习冥想打坐的陈师傅。 我最近也跟着他学习,但是我不是个好学生,不断质疑、提问。这一次我想和你分享的是,我是如何用一些奇怪的问题难为陈老师的。 1. 古老的理论凭什么面对现代人的新问题? 2. 现代人追求发财致富和自由自在,这和佛陀教我们的了生死,看空性,如何契合? 3. 觉知当下这么重要,两千年前就有人提出,为何今天还只是少数人能提醒自己去做? ----------------------------------- 1:01 你那些古老的理论,凭什么帮我们面对新问题? 11:26 自己去看佛经,经常会陷入到一个迷茫地图里去,怎么办? 16:56 想发财想自在,为啥佛教时时的让我们舍得这个舍得那个?这不矛盾吗? 24:53 积极心理学、正念冥想提到的东西,佛经里早就有了,为啥如此神奇? 29:45 最初你是怎么发现,这力量对你有用? 31:13 觉知这么重要,又为何那么容易被我们忽视? 36:09 活在当下和未雨绸缪哪个更 OK? 39:18 如何守护六根,不被算法、现代营销给洗劫? 47:07 学习冥想如何不被割韭菜? 1:00:01 什么是心,我只知有脑有身,有心脏,什么是心? 请大家关注 陈老师的公众号:滤镜菲林 陈老师的视频号:断烦恼陈鸣

68分钟
99+
1年前

“自我”不是你唯一的王

最近几年,做你自己,你命由你不由天变成了一种至高无上的认知。好像做你自己成了一种新的信仰,不容置疑的概念。 我做自己,成就自己,难道这个也有错?对了,我认为这个概念给我们生活,尤其是我们普通人,带来了很多新的烦恼。 这是步行去公司的路上录制的一段思考,希望和您碰点激烈的火花。 都是我的一些野生思考,没有引经据典,也没有推荐啥书和哲学家,全部都是简单的粗糙的语言。一次次的自我攻击,希望能和大家深入交流一次。 本期命题:什么是自我? 愤怒的你是你,还是平静的你是你。理性的是你,还是情绪化的你是你。理想的你是你,还是现实的你是你。你是精神的还是肉体的,你是你内心的声音,还是社交圈子对你的评价。 你是以上所有的总和,还是部分,还是唯一。如果都不是你,佛教的无我就是真的吗?我的看法是,你是因为有我的存在,我是因为相对你的那个存在。 你和我,我们这些概念,存在于有意义的关系之中。与其强调什么是自我,什么代表自我,还不如一起研究你和别人形成的关系,对你的意义是什么。是一个更好的孩子,还是一个更开心的父母,还是让伴侣满意的爱人。这些才是这个问题背后的问题。 自在自由自洽才是自我 自我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24分钟
91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