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期母亲节特别节目】 在2025年母亲节这天,我们展开了这样一场关于母职的对话。这个题目格外符合我们的播客名:选择成为,或者不成为一个母亲,从来不是简单的站队和对错,而是关于理解、共鸣与多元选择。 我们是否可以选择成为母亲,但仍然保有自己的主体性,这会让我们面临怎样的社会压力。 我们是否可以选择不成为母亲,但这种选择背后的对抗性又从何而来。 当我们在社交网络上看到女性群体内的分裂,“熊孩子”和“厌童”,这其中弥漫在女性共同体上方的阴影又是什么。 当我们倾听彼此,是否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支持彼此的选择。 谢谢大家的收听,也欢迎在评论中分享你成为或者不成为母亲的选择与故事。 【内容提要】 Part 1 选择的时刻与动因 2:50 很多人在是否要孩子的问题上,会经历“徘徊地带”(the maybe zone);在“要成为妈妈”的预设下,我们如何走向了不同的选择 Part 2 想象与现实的差距 13:13 不管做了多少准备,全然对一个生命的负责仍然会勾起母亲本人很多的情绪;养育小孩与养育自己“内在的小孩” 16:50 母亲作为女性的主体性与社会声音之间的矛盾;如果母亲没有足够的主体性,会更容易陷入到一种“失控感”中 23:50 母职的双重含义:“作为制度的母职”(motherhood as institution)与“作为经验的母亲身份”(motherhood as experience) Part 3 女性之间的理解与支持 25:54 线上的母职叙事与线下真实的亲子社群互动 30:40 沙丘里女性“共享祖先记忆”的设定 36:00 当社会支持缺位时,对女性成为母亲的要求会更高 38:30 当女性反抗“成为母亲”时,到底反抗的是什么? 42:20 个体化的历程里,我们应该成为“真人”而非“完人”;我们对抗的是一个集体的创伤 46:27 现实中,如何改善“女性的困境”;我们是否可以想象不同的母职 50:40 伴侣对母亲的支持:男性能否将“成为父亲”作为自己人生的优先级,社会观念是否支持男性履行父职 1:01:35 公共空间对“厌童”这一现象的影响 1:04:40 ”厌童”是“优绩主义”的一种体现,是对自己内在创伤的投射 本期推荐书目: 《最重要的决定》The Baby Decision: How to Make the Most Important Choice of Your Life 《当妈后你是公主也是坏皇后:从荣格心理学看童话故事中的母性智慧》Motherhood: Facing and Finding Yourself 《看不见的女性》Invisible Women: Data Bias in a World Designed for Men BGM: The Woman in My Life - by Billy Gilman 红豆 - by 王菲
大家好,这是左右为难2025年的首更(鼓掌)。 这一期Arwen邀请了杰克和Kiki,一起来聊了聊我们最近看得哇哇大哭的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 本期我们讨论了: - 母亲和女性代际托举 - 那些生命里的掀桌时刻,以及,女性反抗的背后,需要哪些储备支持? - 随着时代的演变,我们对于女性特质的欣赏也在变吗? - 母亲与“厌女” - 拧巴的相处,为什么我们总是很难对最亲的人表达爱与感激(本期哭点) - 母亲对于女儿择偶的影响 - 现代女性在养育小孩时是否更“孤单”了 如果你对以上话题感兴趣,欢迎你收听这一期节目,并在评论里与我们交流。 BGM - Name 名字(이름) - 郭真言 (곽진언) Midnight Walk 夜里漫步(밤 산책)- IU
大家好!停更一年半的Coco和Arwen终于又恢复更新了! 在停更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的人生发生了很多变化,Arwen重新走入了校园,Coco重新进入了职场。身份的变化之中,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伍尔夫“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这个意象。在这个形象的比喻之下,其实是女性与金钱的关系,以及女性的主体性。 所以今天我们就要来聊一聊这个话题,当然讨论中也提到了最近热点的文化内容,包括邵艺辉导演的新作《好东西》,以及这一季的《再见爱人》(我们可算是赶上一回热点!)。 谢谢你的收听,希望你喜欢这期节目。如果你也有关于金钱、亲密关系和耻感的经历想要分享,欢迎留言给我们。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目: 弗吉尼亚·伍尔夫 《一间自己的房间》 上野千鹤子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贺萧《记忆的性别:农村妇女和中国集体化历史》 BGM - "Old Money" by Lana Del Rey "小孩儿“ by THE BOOTLEGS靴腿乐队
《精英的傲慢》这本书的作者迈克尔.桑德尔教授在中国非常有名,作为一名学者,桑德尔坚持批判自由主义的个人观,而《精英的傲慢》所要论证的正是长久以来美国社会信奉的优绩至上所导致的社会问题,质疑了“努力就会成功”的神话,也点出了反思“精英视角”的必要性。 联想到之前引发过社交热度的那条社会新闻 - “前985哲学硕士,知名媒体记者,中产坠落送外卖”,我们想要以此展开讨论,反思教育、工作尊严、成功与失败的定义,和我们自己的“精英视角”。 这一期邀请到了两位好朋友,潇然和祎蕾与我们一起对谈。 这一期节目我们主要谈论了: - “教育”与“公平”之间的关系,教育真的可以弥补社会的不公平吗?“成绩”与“财富”是否具有正相关性? 潇然和祎蕾带来了站在公益机构和支教的角度的观点。 - 挑战“优绩的神话”,从《精英的傲慢》这本书里描述的例子,到我们身边。 - 一个社会如何定义“成功”与“失败”,一个人又在多大程度上要为自己的“失败”负责? 换个思路理解哲学硕士送外卖的困境,工作的尊严到底是什么带来的? - 单一的成功标准是否曾让我们痛苦,我们又是如何达成某种程度的“自洽”的。 希望我们的经历能唤起与你的共鸣。 - 女性主义是否能够帮助我们对抗“精英的框架”? (这一期节目聊的非常意犹未尽,酒也喝了不少,迫不及待想要录下一期了~ BGM - “Dancing with my phone” by HYBS 感谢你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关于这个话题你也有想要分享的观点与经历,欢迎给我们留言️
仿佛是突然有一天,作为女性的我们就拥有了“女性视角”。 这个视角一旦获得,就不会再失去,仿佛“觉醒”一般,带着女性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我们获得了很多力量,也更敏感于作为女性共同体经历的伤痛。 在《始于极限》中,上野千鹤子老师这样写道: 「女性运动形成的条件就是“我们女性”这一集体身份认知的确立。这种认知完全可以在想象的层面上与素昧谋面的陌生人一同构建。」 在这一期节目里,我们会探讨获得女性视角的个体经验,以及我们的收获与感受。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体验,欢迎给我们留言,告诉我们你的故事。 BGM - <She Was Running> 来自《我的天才女友》
左右为难又一次拖更了很久,但这一次我们有一个非常正当的理由。在过去的几个月里,Coco从女儿变成了母亲,拥有了女儿和母亲的双重视角。所以这一次我们来聊聊这样一个私人,但又有些普遍意义和代表性的话题【母女关系】。 这一次我们会从皮克斯的《青春环游记》和杨紫琼主演的《瞬息全宇宙》开始,聊一聊荒诞设定中那些真实的母女情感,其中的接纳、矛盾和爱。 来自周日夜晚的悄悄更新,希望你喜欢这一期节目,如果你也有跟母亲之间的故事想要分享,欢迎留言给我们。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背景音乐】 《宝贝》 - 张悬
2020年开始,哈利波特的作者JK Rowling在推特上的一系列关于女性和跨性别者的发言引发了很大的争议,余波直至今年诸如"哈利波特作者被排除出十周年纪念节目","罗琳被主创集体抵制"等。 与外网的情况不同的是,中文互联网上大多数的声音都是支持罗琳的。"政治正确"变成了一个贬义词,跨性别者的问题被简单地总结为"是否应该允许心理性别女的跨性别者使用女洗手间"。 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话题,关于跨性别的讨论往往观点复杂,掺杂私人化的情绪,定义或语境被曲解。作为并不了解trans议题的人,我们并不想take one side。而是想探讨一下,在这样的讨论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远方的哭声"对我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You can love someone, but still choose to say goodbye to them. You can miss a person every day, and still be glad that they are no longer in your life." 这是Tara Westover在采访里说的一段话,也是我们放在这期节目开头部分的录音。《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并不是一个女孩儿通过天分和努力去剑桥读博士的成功学读本,恰恰相反,在这其中我们读到了太多挣扎、怀疑,和自我否定,也因此深深共情。 断更了半年的左右为难终于又开始更新啦,依然是关于读书的一期节目。这一次我们来谈一谈爱、和解以及教育,以及更重要的,在女性视角下的这些命题。 如果你最近读过什么好的书,或者也想我们在节目里聊一聊,欢迎留言给我们~ 祝你收听愉快。 Coco&Arwen
这一期我们来聊一聊“三胎政策”。 作为30岁的婚龄育龄女性,我们试图理解三胎政策的出发点、接受度、可能存在的实际效果,以及对我们每个个体和家庭可能造成的影响。 生育是一个非常大,也有可能有一些沉重的话题,尤其对于女性而言。 比起简单的take one side,如何面对自己对立面的观点,也许更加重要。 我们不下结论,也没有办法下结论,但希望听节目的你可以和我们一起试着理解与思考。
事实证明《左右为难》确实是一个无论如何都赶不上热点的播客 这是一期伴随着频频掉线憨笑的漫谈,也可以说是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快乐也分享给你 在五月的尾巴我们聊了聊过去的春天里的故事 聊了聊带来很多快乐的耽改剧《山河令》,聊了聊温周或许还有俊哲,的神仙感情,作为流行文化的耽改,和性别权力的隐喻。 没有提纲但非常快乐。 不管你在山上还是山下,不管你喜欢的是张哲瀚还是龚俊,还是喜欢张哲瀚和龚俊,希望你都能收获一点温暖和希望。 这是我们没有想到,意料之外,从他们身上的收获。 希望你也能感受到:) P.S. 在制作上线这期节目的时候,距离演唱会都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但两位演员仍然能毫不避嫌地提到另外一方,尊重伙伴,也尊重自己。 “明知不可为和而为之,明知人心难测而信之。” 或许也是他们带给我们的力量之一。 祝他们越来越好~
没想到一下子就拖更了三个月。。。 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第一位男性嘉宾Yinyue同学,跟我们一起,从如何抑制女性写作谈起。
最近有一个互联网公司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并且几乎贡献了一个灾难级别的PR现场。"猝死","自杀"这种词语,被频繁的与互联网从业者们联系在一起。 最近也有这样一部动画片悄悄上映,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宣传排片也不多,但豆瓣的短评这样说:这是皮克斯送给社畜社恐的一记摸头杀。 今天我们就来借着这两个"热点",来聊一聊人生。算是左右为难2020年的第一期漫谈。 首都师范大学的哲学教授陈嘉映在何为良好生活里写了这样一段: 面包师傅起早烤面包是为了自利,这只是一种简化的说法。他和妻子一道起早,一个生火,一个和面,这边尚未忙停当,妻子去叫起孩子吃早饭上学堂,顾客登门,有路人,也有熟人,一边付款一边打招呼。有个老顾客今天得空,要了面包牛奶坐到柜台边的小桌上,聊聊天气、邻居、政治。烤面包卖面包不仅是面包师傅挣钱得利的手段,也是他的生活,这种生活中除了挣钱,还有很多别的内容。这些内容中最重要的是,他不是在卖黑心馒头,他是在做一件有益于他人的事情。 愿我们在旅途中,能看到远方,也能看到生活缝隙中的微光。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