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 后小语种时代伤痕文学

> 嘉宾 运营3000+小语种社群的两位嘉宾,致力于劝退报考小语种的学生,并分享自己从小语种脱坑的经验 前希腊语专业盐灯,前德语专业常员同 > 目录 * 5:05 能提前半年从高考备考中状态出来,不必面临不确定性,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这是一个peach * 8:52 还耕耘在小语种专业的可能只有去了魔法部的同学了 * 13:12 有些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一直是学特殊语言,高考也考特殊语言的 * 14:00 保送去北大学梵语的学姐曾是我们的传奇,但最后的故事只能说是命运的无常 * 16:00 后高考时代大家都会面临一个问题,进入名校,and what's the next? * 16:30 一直按照学校要求踏踏实实的人,可能在小语种专业中就是不适合的 * 17:00 盯准进入名校这一亩三分地,之后发生什么在高中阶段是没有人来coach的 * 18:00 微小语种的教材是老师从国外带过来,而后代代相传的,学习的过程就是小学学语文的学习过程 * 23:19 插入了雅典大学的语文系后,更关注历史学、民俗学的东西,也是我后来转到社科的契机 * 25:11 把超小的小语种开成专业这件事是非常中国特色的,当时开设的主要目的就是翻译问题、解决技术难题、为了两国商贸而产生 * 28:47 外语专业的氛围是比较卷和打击人的,很多人觉得语言只是说话,很简单的东西,当你真的学不会,就是毁灭性打击 * 31:00 试图从文学来解决小语种的问题,是从一个天坑到另一个天坑 * 35:00 站在十字路口想要为前程做一些投机选择是非常奢望的 * 37:26 “小语种+”复合人才好似庞氏骗局 * 40:00 抓住互联网出海的海外运营风口,小语种专业也许还有救,虽然面临实习时间不够的痛点 * 43:00 从小语种离开后,小语种经历就好似简历上的一道伤疤 * 47:00 也许应该把对小语种的期待放到和考古之类的纯人文一样的水平,没有认清形势的人不要来小语种 * 结语:我佛只渡有缘人,良言难劝该死的鬼

52分钟
99+
3年前

对谈|粉丝公益:我们是粉丝,是公众吗?

> 嘉宾 ww,一位对青年粉丝研究十分热忱的观察者和博士候选生,克里斯汀和企鹅的学长 > 目录 1:47 流量经济和粉丝格局发展非常快的应该是2014-2015年 4:23 粉丝天然是很强的组织者,这当然不是Henry Jenkins那个《文本盗猎者》的年代,从搞数据这个逻辑开始,粉丝就再也不是松散的个体,粉丝在做公益这块是非常有组织的 7:20 粉丝通过粉丝公益来联结哥哥和正面形象的联结 15:30 粉丝一起来做公益,效率是远远要比红十字会高的 20:30 粉丝公益有一种“想象的受众”,是做给别人看的,一定要让它可见 25:30 在《粉丝公众》的基本假设中,粉丝一定是可见的,而且大家是捆绑在一起的,这个捆绑在一起的群体,也会投射到整个社会议题中 26:50 在媒介文化和公共性的研究中,基本的假设就是粉丝是能动的 28:00 在刘海龙老师的书中,他认为那个“想象的受众”就是nationalism 28:30 粉丝真的很需要合法性,在最初的年代,“追星族”绝不是一个好的名词,同时,数据平台把制造数据变成了常规化的东西,制度、经济平台、粉丝大家一起达成了一种共谋,各取所需 33:35 粉丝已经成为了中国年轻人来介入公共生活的方式,除此之外好像也找不到别的accessible的方式 36:50 我们现在振臂呐喊说“粉丝真的做了很多”,可是带来的震撼感和力量感已经远远不如那个年代的activism带来的冲击 44:00 “共谋”是这几年很流行的一个概念,一个基本的假设就是“大家心照不宣地达到了一种平衡”,粉丝来给哥哥树立image,机构靠着这些赚到了钱,背后的大公司也达成了CSR,体制也得到了弘扬的正能量,数据和流量也得到了撑腰 48:00 因为名人在其中的不确定性,链条非常容易熔断 54:50 公众对社会有卷入感,公众也有把社会变得更好的期待 > 参考文献 # 张玮玉.(2016).The Internet and New Social Formation in China # Fandom Publics in the Making. Routledge. # Liu, H. (2018). From cyber-nationalism to fandom nationalism. Routledge. # Jenkins, H. (1992). Textual poachers: Television fans and participatory culture. Routledge. # Wen, N. & Cui, D. (2014). Effects of celebrity involvement on young people's political and civic engagement.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7(4), 409-428. # Yang, G. (2009). The power of the Internet in China: Citizen activism onlin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

59分钟
99+
3年前

对谈|聊聊留学中介内幕

> 嘉宾 Carlie:一位在棕榈大道和新东方资深的文书老师,是企鹅申请路上结交的挚友,也是企鹅目前的创业合作对象 Skye:企鹅和克里斯汀的同学,在手忙脚乱的大四和中介有一段不得不发生的故事 > 目录 7:40 大部分人的申请其实都是倒在了初稿上 9:33 现在很多中介的逻辑是只要跟你一个专业,就能把文书讲清楚,但是专业能力和写作水平是绝不挂钩的,写作能力决定了这是否是一个好的personal statement 16:21 博士申请其实更加看中的是personal connection 17:33 SOP会弱化写作技巧,更加强化学术核心,包括对这一领域的了解和未来的学术/实验规划 24:30 过了三十年之后,不管你是gap了一年,还是是不是中介帮忙上的,别人在乎的唯一因素还是你graduate的bg 27:01 在美国的申请中,它的逻辑就是credit,如果我们还用应试教育或者义务教育的逻辑来理解,就是脱节的 34:17 扫描完市场之后,会觉得中介在市场中更多打的是信息差,仍然是渠道为王的状态 40:00 善待为你服务的人这一点是永远不会有错的 48:50 实习这个东西拆解来看,主要是会出现在CV,recommendation和PS里面,对于那些在其他专业却想要转热门专业,又没有人脉的学生来说确实是必要的 1:05:00 当你并不是那么缺钱的时候,才能更好地把这件事情当成一份有趣的工作 1:11:00 申请永远不是一件“必须达到某个点”的事情,而是一件可以flexible的事情,enjoy it > 广告时间 FLEXIBLE留学工作室,一家年轻且专业的留学工作室 微信号:Flex-Apply another note: bgm中偶尔出现的喵是克里斯汀的猫

72分钟
99+
3年前

对谈 | Dating app as a curator for 亲密关系

> 嘉宾 噶文,在dating app中摸爬滚打一年有余,摸出来论文选题和亲密关系的人。 > 目录 16:45 彼此“有感”才能发信息,让我觉得这让我有了一点主动权 17:25 location这个功能是让dating app火起来的很重要的原因 17:48 最初location的功能出现是因为一些性少数群体无法快速地识别对方并完成见面 18:30 location的信息增加别的信息,可以带来一种信息的反复验证 21:44 当地理位置变成了数字界面上的直线距离,是一种市场范围的“可见性” 23:48 线上的数字距离帮助我们弱化了现实世界的很多政治经济差异 26:08 在dating app上刷到身边人有一种“战友”的感觉 28:42 社交圈的“界限消失”对于性少数群体来说是危险的,同时打破了我们的界限,而且是被迫地打破了界限 30:19 dating app是以脸为主的社交形式,它偶尔会让我觉得自己的swipe很珍贵 38:30 dating app偶尔给我的感觉是我对上面的人有一种天然的不信任 42:00 在相亲这个过程中,curator是你的人脉,在dating app中,curator是技术 43:50 用人脉相亲的投入成本和退出成本比dating app更高,通过技术来进行中介对于双方都更加自由 45:34 在亲密关系这件事上,任何的概率都是不靠谱的,寻找亲密关系是具有偶然性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 49:22 用概率来看亲密关系把它变成了硬性的指标,但是每个人的亲密关系应当是不一样的 52:00 我们总觉得你不疯狂就如何,但其实疯狂这个事情何时都可以疯狂 > References * Bivens, R., & Hoque, A. S. (2021). Programming Sex, Gender, and Sexuality: Infrastructural Failure. Canad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3, 19. * David, Gaby, & Cambre, Carolina. (2016). Screened intimacies: Tinder and the swipe logic. Social Media + Society, 2(2). * Hess, Aaron, & Flores, Carlos. (2016). Simply more than swiping left: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oxic mas- culine performances on Tinder nightmares. New Media & Society, 17(7), 1117–1136. * Johnson, D. G. (2010). Sorting out the question of feminist technology. In L. L. Layne, S. L. Vostral, & K. Boyer (Eds.), Feminist technology (pp. 36–54). Urbana, I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 Layne, L. L. (2010). Introduction. In L. L. Layne, S. L. Vostral, & K. Boyer (Eds.), Feminist technology (pp. 1–35). Urbana, I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 Wajcman, J. (1991). Feminism confronts technology. University Park, PA: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 阿兰.德波顿.(2015). 爱情笔记. 上海译文出版社.

53分钟
99+
3年前

对谈 | Why MA predatory?

> 目录 • 关于留学梦,也许是有一些迷思的 3:05 能有一个很好的录取title,是对我失败大学生活的一种挽尊 4:44 在新闻学院浸泡太久了,或许我们已经失去了一个可以静下来心来做一些事情的能力 6:48 世界上大部分的工作都毫无意义甚至危害我的生命 9:30 很多时候感受到一种学位的贬值,尤其是对于高考角逐中的幸运儿来说 10:00 在后高考时代的本科学习结束后,我们会带有天然的幸运儿式优越感和冒犯 25:50 本科生和博士生是亲生的,而MA拥有的都是后妈 27:54 在留学生的构成中,越来越多的是被教育神话迷惑的中产家庭 • 我们所接受的大学教育的缺陷 16:45 我们所接受的大学教育的缺陷,就是永远在还没想明白要做什么的时候却不得不为未来做出决定 33:13 没有一个MA我们寸步难行,但有了MA又如何呢? 35:23 学术跳板型项目会给人一种错觉,让你觉得自己能在一年中得到多少学术水平上的进步 • 拿着父母钱,消耗的负担 28:53 中国的中产阶级是非常虚伪的概念,只是试图把无产阶级和中产阶级分离开来的方式 30:23 middle class是最相信“知识就是力量”的一群人,期待得到等比例的回报来防止阶级的滑落 30:56 middle class会焦虑是因为他们很早地意识到了“未来不会那么好” • 不切实际的学术梦想 39:49 学术这个词本身就被赋予了太多不属于它的价值 41:03 我有一种学术是高尚的、不被玷污的错觉 42:53 不切实际的幻想是因为曾经“卷”赢了的自以为是的错觉 46:00 学术这件事没有这么高尚,其他的工作也没有这么无聊,我会把自己的这两年称为“滑翔落地”的两年 46:30 当我把学术的东西全部祛魅,那么我是否还会喜欢学术并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58:17 在系统的规则中,我们的不满足和我们所反抗的系统是同构的,我们被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下,接受其中一部分,骄傲一部分,对另一部分感到不满足,变得混沌而纠结 > References: The Master's Traps https://annehelen.substack.com/p/the-masters-trap Master's Degrees are the Second Biggest Scam in Higher Education https://slate.com/business/2021/07/masters-degrees-debt-loans-worth-it.html Financially Hobbled for Life: The Elite Master’s Degrees That Don’t Pay Off https://www.wsj.com/articles/financially-hobbled-for-life-the-elite-masters-degrees-that-dont-pay-off-11625752773?st=ef9geqi4tustpkl&reflink=desktopwebshare_permalink Book: 没钱去买的看 https://bookshop.org/books/lower-ed-the-troubling-rise-of-for-profit-colleges-in-the-new-economy/9781620974384 让我来告诉你mapss中的普通人都怎么样了 让我来告诉你MAPSS中的普通人都怎么样了 - 经济 寄托家园留学论坛 > 一点点讽刺的是,在这里企鹅要自我打一下广告。 FLEXIBLE留学工作室(微信公众号:Flex-Apply),企鹅会用自己申请的体验来帮助大家扫掉一些申请中的困惑。

62分钟
99+
3年前

对谈丨Alternative girls : 大胸与青春期

02:18 alternative girls,我们是traditional的女性吗 12:40 你的胸会被放在各种场景上被评判,“在xxxx时候要管好胸哦” 14:50 如果你的胸下垂,就意味着你的胸是哺乳过的 16:33 这些睡眠内衣就像是维多利亚时期的束腰,只不过从腰转移到了胸部 25:20 母亲的身体被工具化了,男性的视角影响了我们给商品命名的语言 29:30 母亲做了母亲之后,“耻感”会下降很多 35:00 青春期时看到的年长女性的未来,是我们担心看到的一个未来 37:45 在男性视角中,母职是一个天然的事情 40:21 女性的生育权和主体性的关系是绑在一起,还是相互抵消的呢 49:50 上围、下围、45°,这么多数据来丈量你的胸 51:30 “盘大菜少”是一个用市场经济来衡量女性胸部的形容 1:04:20 我们理应不在意他人对身体的评价,但是我们会在意 1:06:50 我有时候产生的这种不满足感,和我的一些privilege来自同一套体系 1:09:20 第一性是永远无法理解我们第二性的 1:10:40 反思永远是属于弱者的,所以永远不可能让第一性有这些感觉 1:11:28 属于我的矛盾的这些内容,我是欣然接纳的 1:13:10 无法看到与女性书写有相同份量的书写,也许就是第一性的傲慢 > References * Blashill, A. J., and Powlishta, K. K. (2009). Gay stereotypes: the use of sexual orientation as a cue for gender-related attributes. Sex Roles 61, 783–793. doi: 10.1007/s11199-009-9684-7 * Fausto-Sterling, Anne (March–April 1993). "The Five Sexes: Why Male and Female Are Not Enough". The Sciences: 20–24. * Fuchs, Christian (June 3, 2010). "Alternative Media as Critical Media".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Theory.13 (2): 173–192. * Kachel, S., Steffens, M. C., & Niedlich, C. (2016). Traditional masculinity and femininity: Validation of a new scale assessing gender role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7, 956. * Spence, J. T., and Buckner, C. E. (2000). Instrumental and expressive traits, trait stereotypes, and sexist attitudes. Psychol. Women Q. 24, 44–62. doi: 10.1111/j.1471-6402.2000.tb01021.x * 社会性别与发展网.(2013.7.5).熊婧、赖正哲: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公共空间与性别歧视. http://old.cul-studies.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39&id=443 .Retrieved on November 3rd, 2021. > 本期书单 * 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 苏珊.鲍尔多.《不能承受之重:女性主义、西方文化与身体》.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 * 埃莱娜.费兰特. 《那不勒斯四部曲》. 人民文化出版社. 2017年版. * 奥利亚娜.法拉奇. 《写给未出生的孩子》. 爱米粒出版. 2016年版.

71分钟
99+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