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说起抑郁症,这几年似乎已经很具普遍性,而事实上我们无论是身处其中,还是陪伴着发生心理问题的伙伴,却很难真的说清楚,到底抑郁是什么?尽管,只要我们打开手机输入「抑郁」关键词,能找到千万条文章和视频,要么是科普某种抑郁状态,要么是某种现象的原因,再要么是心理治疗的方式方法,所以,细心的你会发现,那些碎片化的知识,再联系到实际,依旧是如盲人摸象,只能窥见如某个现象的切片,似乎清晰却又模糊,即熟悉又陌生…… ··内容·· 本期栏目源于H先生的真实案例来「对照剖析」,AD负责叙述案例文件中H同学成长经历与主观体验,H先生的治疗师李涛老师将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来解构,同时给到治愈他的心理干预方案——通过几期栏目内容,试图让大家能从上帝视角出发,更完整的、更细节、更多多维度去了解到,抑郁症以及人在先天、后天经历环境对心理状态的关系。另外,心里状态的形成与社会文化环境密不可分,AD也会从女性主义角度尝试解构。 ··时间轴·· 02:56 童年期|完美主义功与过、责任心」 17:56 青少期|家庭、父母、我·潜意识的种子 33:01 意识与潜意识|情绪与逻辑~形成与关系、表现与状态 47:53 潜意识的塑造与改变 ··下期提要·· 下一期将探讨社会背景文化对与心理的关系,以及抑郁症患者内心到底感受到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当然也涉及目前很普遍的CBT也就是认知治疗中,它的原理与方式方法,
VOL.11 「认识自我」·自画像中的心理·哲学·艺术-下 背景:本期栏目是应邀参与艺术展《透过玻璃窗——我们如何寻找艺术与当下的链接》,与在「B站李涛心理心身干预」账号在同步直播的电台录制,作为艺术展四部分的第一部分,在网络平台呈现,即「第一单元·认识自我—自画像研讨」。分工介绍: ·李涛老师·由心理干预和心身医学的研究者及实践者李涛老师,进行“绘画心理评估”的角度研讨; ·方正老师·特邀「孟子与庄子哲学、中国古代诗学」的专研者方正老师,从“中国哲学与古诗词文学”角度来研讨; ·AD同学·栏目主播并进行整体策划,同时从文化与艺术史的角度研讨; 因此,可以看到本次栏目是「集合心理学、东方哲学、艺术史」三位一体,以中西艺术史中「七位代画家」案例分析(四位中国古代画家、三位西方现代画家),从三个维度对: * 画家通过绘画的呈现·画家想要通过自画像表达什么? * 艺术史对画家的评价·外界如何看待他? * 通过作品对画家进行心理评估·测定画家自己最真实的内心世界 由三个面相的「不同与相似」中,进行自画像研讨,三种镜像方式呈现出「我」,勾勒出一个完整的「人」,希望以此跨越时空的阻隔,握手这些点亮人类艺术光辉时刻的他们。 主播留言:这一期栏目分为两部分: 01:50 西方自画像演化简史 第一部分内容的西方自画像艺术简史——综合书籍《自画像文化史》、《窥探自画像》、《自画像中的秘密》、《女性自画像文化史》以及数十篇中外自画像论文,对西方自画像历史演变的一些有代表性画家与他们自画像画作背后的趣事介绍,希望唤醒你曾相遇过的那些画册、艺术馆的画作记忆。 第二部分⬇️针对西方现代自画像历史中「专门创作自画像的墨西哥女画家佛利达-卡洛」、「以《呐喊》享誉世界、被确诊过心理问题的爱德华蒙克」、「大师中的大师毕加索」,这三位画家将由李涛老师从绘画心理测量角度对比评估。 12:31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罗人物小传-镜像不屈的生命底色 17:05 心理评估弗里达·卡罗 心理诊断:人物大小比例揭示了什么?情感的压抑束缚挣扎、女强人的人格底色 22:53 心理评估「蒙克与毕加索」~蒙克的焦虑自罪感、倍儿高兴自信的毕加索 感谢你的收听!
VOL.10 「认识自我」·自画像中的心理·哲学·艺术-中 本期背景:本期栏目是应邀参与艺术展《透过玻璃窗——我们如何寻找艺术与当下的链接》,与在「B站李涛心理心身干预」账号在同步直播的电台录制,作为艺术展四部分的第一部分,在网络平台呈现,即「第一单元·认识自我|自画像研讨」。分工介绍: ·李涛老师·由心理干预和心身医学的研究者及实践者李涛老师,进行“绘画心理评估”的角度研讨; ·方正老师·特邀「孟子与庄子哲学、中国古代诗学」的专研者方正老师,从“中国哲学与古诗词文学”角度来研讨; ·AD同学·栏目主播并进行整体策划,同时从文化与艺术史的角度研讨; 因此,可以看到本次栏目是「集合心理学、东方哲学、艺术史」三位一体,以中西艺术史中「七位代画家」案例分析(四位中国古代画家、三位西方现代画家),从三个维度对: * 画家通过绘画的呈现·画家想要通过自画像表达什么? * 艺术史对画家的评价·外界如何看待他? * 通过作品对画家进行心理评估·测定画家自己最真实的内心世界 由三个面相的「不同与相似」中,进行自画像研讨,三种镜像方式呈现出「我」,勾勒出一个完整的「人」,希望以此跨越时空的阻隔,握手这些点亮人类艺术光辉时刻的他们。 主播留言:本集涉及三位中国艺术家,包括「明末清初天才画家陈洪绶 的曲折生平、还有cosplay渔翁的活在牛角尖中的罗聘,我们除了探讨自画像绘画本身以及中国古代思想哲学的背景知识以外,栏目中还有李涛老师通过分析画作给出一些分析小技巧,你也可以对照自己的书写习惯和事先画一张带有树木、人物的小图做一下对照判断一下,也是一种有趣的方式(●--●) 栏目时间轴: 01:25 放荡不羁的陈洪绶--人物小传 06:57 陈洪绶题画诗/人物时代背景/意识形态的详细解读 12:55 心理评估·『陈洪绶』通过绘画与书法 心理诊断:天才少年的创伤童年…心向朝纲却屡遭挫折…放荡形骸的私生活…攻击性人格的离奇死亡 21:00 超级富二代沈周——人物小传 25:27 沈周题画诗/人物时代背景/意识形态的详细解读(明代文人在世俗中以心境为隐) 28:54 心理评估·沈周 心理诊断:i人沈周重情谊却心理孤寂…殷实家庭中父亲软弱导致的不安全感… 35:50 沈周自画像《夜坐图》题跋解读 感知儒家文化中,那颗不受外界侵扰的向善之心是在深夜之中~夜里我才是真正的我) 39:07 情感生活不合逻辑的罗聘——人物小传 43:21 作为画家的罗聘,在自画像中cosplay渔翁装扮的迷思之解 45:58 心理评估·罗聘 心理诊断:活在牛角尖中…情感专注力在不断转移ing…喜欢打击身边人 下一期我们将启动探讨西方自画像的历史以及展开一位女性画家两位男性画家的自画像分析!非常期待你的收听!
VOL.09 「认识自我」·自画像中的心理·哲学·艺术-上 本期栏目是应邀参与艺术展《透过玻璃窗——我们如何寻找艺术与当下的链接》,与在「B站李涛心理心身干预」账号在同步直播的电台录制,作为艺术展四部分的第一部分,在网络平台呈现,即「第一单元·认识自我-自画像研讨」。分工介绍: ·李涛老师·由心理干预和心身医学的研究者及实践者李涛老师,进行“绘画心理评估”的角度研讨; ·方正老师·特邀「孟子与庄子哲学、中国古代诗学」的专研者方正老师,从“中国哲学与古诗词文学”角度来研讨; ·AD同学·栏目主播并进行整体策划,同时从文化与艺术史的角度研讨; 因此,可以看到本次栏目是「集合心理学、东方哲学、艺术史」三位一体,以中西艺术史中「七位代画家」案例分析(四位中国古代画家、三位西方现代画家),从三个维度对: * 画家通过绘画的呈现·画家想要通过自画像表达什么? * 艺术史对画家的评价·外界如何看待他? * 通过作品对画家进行心理评估·测定画家自己最真实的内心世界 由三个面相的「不同与相似」中,进行自画像研讨,三种镜像方式呈现出「我」,勾勒出一个完整的「人」,希望以此跨越时空的阻隔,握手这些点亮人类艺术光辉时刻的他们。 时间轴(由于本期栏目涉及到画作和艺术史,现将直播视频一共放送): 03:09 开篇解读本期栏目的架构方式,既通过艺术家自画像研讨“认识自我的三个面向。 08:30 绘画心理分析·理论引导 13:10 中西自画像演变·简史 16:28 中国哲学/思想的自我观念·「认知我.德行我.情意我} 22:12 中国历史最早存世自画像·『赵孟頫简介』 27:35『题画诗解读/人物时代背景/意识形态的详细解读|赵孟頫自画像』 41:20 心理评估·『赵孟頫』通过绘画与书法 下一期有分析——明朝超级富二代沈周、明末清初天才画家陈鸿寿的曲折生平、cosplay渔翁的活在牛角尖中的罗聘, 我们将通过他们的画作,跨越300 年去呈现出可感知的真切心理和人生,欢迎点击下一集哦!
VOL.08 没有天生的女人!—从女婴到女人的性别驯化 #话题背景: 依照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言,「我们不是生而为女人,而是成为女人」,以此逻辑说,女人这种社会性别,就是被后天构建出来的,在学习女性主义的过程中,我更加希望验证「到底我们是如何被构建出“女性特质”」 接续 VOL.07 要么美·要么死— 服美役最大的获利者是女人吗?本期栏目话题,我们将继续选取童话《小王子》中玫瑰花与小王子相遇和分别的情节,进行女性主义学习的实战小练习, #话题发起人自述: 生理性别,是我们出生时的身体的原始事实,那么是如何通过社会过程运作的,从而将我们每个人转变为现在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我们的行为特征,这个社会化过程到底是如何运作的呢?都发生什么? 于是,溯源要从每个人小时候开始,我们接触到的第一个玩具,父母家人对我们的称呼和评价,儿时听到怎样的故事?有了小伙伴时候玩耍的游戏?在镜子中看到怎样的自己?陪伴我们最多的玩具和生活物品,穿着衣物的色彩和图形,等等等等,就是这样,这些陪伴我们长大之事之物,都在悄无声息的塑造着、有意无意的区分着男与女的社会性别, 之后,我想到了童话,那些儿时美好时光似乎总有一两本童话的陪伴,其中至今成人后依旧最喜欢的童话作品就是《小王子》,这本小说的无论是角色塑造、文学上的叙事、以及文中蕴含的哲思,都让我们受用一生,而且这部作品很多小伙伴也读过,更适合制作分析类的电台栏目,因此打算以这部作品中“小王子与玫瑰”关系来切入“女性主义”视角,进行挖掘和审视 那么对于孩子而言,家庭到底意味了什么?强势家长的关爱里隐藏了哪些爱的伤害?心理医生将给出关于亲密关系(包括两性与亲情)的终极解药,希望专业心理建议与思考角度,能帮到我们每一个人。 #本期话题发起人/策划:AD #本期栏目的探讨者:AD、猫咪、朱古力 #本期栏目涉及书籍与纪录片: 《看不见的女性》卡罗林·科里亚多·佩雷斯 《性别错觉》神经科学家科迪莉亚·费恩 《被性别化的大脑》认知神经学家吉娜·里彭 《逊色》安吉拉·塞尼((“脑神经性别歧视”) BBC 的《我们的孩子可以不受性别限制吗?》 #本期内容时间轴 00:49 「童话中正反女性形象塑造标准」负面的玫瑰性格塑造,衬托出小王子的完美; 08:10 「童话中那些陷入困境的少女」 隐藏在浪漫爱情故事中枷锁 10:25「性别刻板印象,一把局限你我自由生活的无形之锁 」 15:25 「生活中的刻板印象造成了什么?」在私域和公域中刻板印象,造成不公平的性别分工、 阶层与收入差距 22:35「大脑神经与性别关系」那些毫无根据的歧视,导致科学研究的偏差 26:26 「儿童玩具、游戏、颜色、教育中的悄悄性别驯化,导致智力影响,造成暴力等心理问题的隐患」 35:05 「已被驯化的我们,分享一些解决方案」
VOL.07 要么美·要么死— 服美役的最大赢家是女人吗? #话题背景: 依照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言,「我们不是生而为女人,而是成为女人」,以此逻辑说,女人这种社会性别,就是被后天构建出来的,在学习女性主义的过程中,我更加希望验证「到底我们是如何被构建出“女性特质”」 本期栏目话题,源自女性主义学习的实战小练习,选取童话《小王子》中玫瑰花出场前的文本。 #话题发起人自述: 生理性别,是我们出生时的身体的原始事实,那么是如何通过社会过程运作的,从而将我们每个人转变为现在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我们的行为特征,这个社会化过程到底是如何运作的呢?都发生什么? 于是,溯源要从每个人小时候开始,我们接触到的第一个玩具,父母家人对我们的称呼和评价,儿时听到怎样的故事?有了小伙伴时候玩耍的游戏?在镜子中看到怎样的自己?陪伴我们最多的玩具和生活物品,穿着衣物的色彩和图形,等等等等,就是这样,这些陪伴我们长大之事之物,都在悄无声息的塑造着、有意无意的区分着男与女的社会性别, 之后,我想到了童话,那些儿时美好时光似乎总有一两本童话的陪伴,其中至今成人后依旧最喜欢的童话作品就是《小王子》,这本小说的无论是角色塑造、文学上的叙事、以及文中蕴含的哲思,都让我们受用一生,而且这部作品很多小伙伴也读过,更适合制作分析类的电台栏目,因此打算以这部作品中“小王子与玫瑰”关系来切入“女性主义”视角,进行挖掘和审视 那么对于孩子而言,家庭到底意味了什么?强势家长的关爱里隐藏了哪些爱的伤害?心理医生将给出关于亲密关系(包括两性与亲情)的终极解药,希望专业心理建议与思考角度,能帮到我们每一个人。 让我们进入《小王子与玫瑰》相遇前的故事里,去看一下有哪些“犯规”女性主义的小问题,当然更重要的是,以此推演出那些“女性身份养成”的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 #本期话题发起人/策划:AD #本期栏目的探讨者:AD、猫咪、朱古力 #本期栏目涉及书籍:《服美役》毛拉·甘奇塔诺(意大利女性主义先锋作家) #本期内容时间轴: 00:20 话题背景及发起介绍 04:18 小王子与玫瑰相遇前,有哪些在女性主义中犯规的内容 09:00 白瘦幼的审美观是如何统治我们的审美的 15:40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在服美役,服美役的危害是什么?服美役最大赢家是谁? 35:08 美对于每个人意味着什么,美可以欣赏,但美不一定是目的 37:53 如何对抗服美役
VOL.05 心理学角度剖析,,儿子复刻父亲的悲剧-挖掘心理《坠落的审判》亲密关系 #话题背景: 本期栏目话题源自电影《坠落的审判》。 #话题发起人自述: 前两期内容中,我们通过电影《坠落审判》和李涛老师、朱古力老师一起探讨太多的关于两性心理以及爱情中的相处之道,这一期,我们将探讨核心转移到“儿子丹尼尔”的视角中。 毕竟无论到什么年龄,我们也都是父母的孩子,你我始终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中构建着自己的人生,也许有一天我们还会成为父母。 那么对于孩子而言,家庭到底意味了什么?强势家长的关爱里隐藏了哪些爱的伤害?心理医生将给出关于亲密关系(包括两性与亲情)的终极解药,希望专业心理建议与思考角度,能帮到我们每一个人。 #本期话题发起人/策划:AD #本期栏目的探讨者:李涛、朱古力、AD #本期内容时间轴: 00:49 事实真相真的重要吗?「他真的相信妈妈没有杀爸爸么?如果“事实不关心你的感受”,那么“感受就是唯一重要的事实”么?」 14:36 儿子复刻父亲的悲剧「原生家庭的诅咒,儿子复刻父亲的悲剧」 26:22 电影符合心理学吗?「电影不是人生,人生比电影更残酷」 31:58 心理医生给出的解决方案「男女关系的互利与对立,让我们不断丧失爱、心理医生给出幸福家庭的方案」
VOL.04 心理学角度剖析,是谁扑灭亲密关系-挖掘心理《坠落的审判》亲密关系 #话题背景: 本期栏目话题源自电影《坠落的审判》。 #话题发起人自述: 上一期我们探讨的方向主要基于《坠落的审判》中的「夫妻争吵录音」的高潮名场面,以作为基点分析了人物心理轨迹以及推展出他们“非典型”的亲密关系,以及在男女强弱不平衡的心理底色中,他们相处中不可避免的那些矛盾;还有在“幕强”与“控制欲”的对决里,割让自我权利是否能够避免冲突、维系亲密关系。 这一期我们将展开新的探讨~如何判断“真爱”是否还在,以及通过男主死亡之谜团,探讨关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与治疗。 #本期话题发起人/策划:AD #本期栏目的探讨者:李涛、朱古力、AD #本期内容时间轴: 00:46 爱情中谁变了心 「相爱中拔河的彼此,是最初爱的你变了,还是我变了?」 08:13 索取与付出如何量化「亲密关系的互惠共处,爱的索取与给予,何以阻止让爱情列车向着不同方向狂奔?」 25:16 爱情三角理论的可行性「专业解读-爱情三角理论-的使用」 29:20 电影中未解的悬疑-男主之死「自杀?他杀?意外?之争论」 42:00 在抑郁情绪中,自我认可的挣扎之爱
VOL.03 心理学角度剖析,女强男弱家庭--挖掘心理《坠落的审判》亲密关系 #话题背景: 本期栏目话题源自电影《坠落的审判》,在荣获第7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第49届法国电影凯撒奖6项大奖,以及第9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等重量级奖项的影片后,今年4月上档国内院线,引发一波关于女性主义的争论高潮。 #话题发起人自述: 这部电影中层层叠叠编织的人性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冲突,更像一部文学作品,只是通过一种视听觉化语言去建构出文学化的思想内涵,反复看了四五遍这个电影,每看一次我都把自己带入到丈夫、妻子、儿子三者的某一个角色中,去体验他们所经历和感受,于是生发出很多困惑。 尽管这部电影以女权主义为主题,然则其内涵着更加深刻的关于两性关系的思考。相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尤其是两性关系从相爱到共处中,是什么让我们从最甜蜜的相识相爱启程,最终却坠落到厌烦、争吵、漠视、甚至仇恨? 为了能更好的理解,我联系了我们所在哲学社区里的两位伙伴,一起以电影文本为基础,从心理学的专业层面,从丰富生活经历角度,一起抽丝剥茧、挖掘一些对我们现实生活中,对与情感关系有说帮助的内容。 #本期话题发起人/策划:AD #本期栏目的探讨者:李涛、朱古力、AD #本期内容时间轴: 00:00 开场白「话题背景及探讨者介绍」 03:09 本期探讨内容「夫妻争吵录音」高潮核爆名场面的三个阶段」 06:19 窥探人物心理「叙写人物内心轨迹过程,分析与推展“非典型”亲密关系」 11:52 揭开女强男弱的心理底色 「心理学思考角度,心理底色不同的」 33:32 强势与弱势的人格在一起能相爱么?幸福吗? 40:58 割让主权可以平衡爱情吗?「幕强、控制欲、割让自我权利,能避免爱的矛盾和冲突么?」
#附录撰写自述: 以下三期栏目,将以电影《坠落的审判》将作为文本基础进行探讨,为了便于我们更顺畅和全面进行探讨,以及让还没看过电影的小伙伴迅速了解人物,特制作附录作为背景资料参考。 由于这部电影在结构上编排上很特别,故事里关于一家三口的生活与情感纠葛,但作为引发剧情和解读其电影内涵的关键人物,丈夫塞缪尔被导演故意隐去了大部分角色出镜,既关于丈夫塞缪尔的一切内容,在电影中均由是从妻子和儿子的视角,进行阶段性且零碎输出,观众们需要自己去拼接人物身世背景,属于影视中增强代入感的艺术手法。 因此,附录内容是以编剧常用的人物小传的方式,补齐丈夫塞缪尔的人生轨迹和精神世界,仅作为讨论的附录参考 #话题发起人/策划/朗读:AD #附录内容时间轴: 00:00 开场白 01:13 人物小传
本期内容: 接着上期栏目,本期主播AD,嘉宾依旧是和朱古力、猫咪、AM,一起从ladies first的起源故事来探讨女性主义的话题。下集更劲爆喽: 01·「泰坦尼克ladies first的起源故事」是男性被道德绑架而牺牲么? 灾难来临的生死之间,人们会怎么做? 02·「由最后一个ladies first起源故事」延伸到嘉宾们面对社群生活中不雅笑话和尴尬,产生的激烈探讨,以及如何应对尺度大的话题 03 ·关于女司机、女警察、女总统……中“女”的性别标签是什么意思? 延伸社会规训形成的刻板印象是什么,以及我们都是如何被养成刻板印象。 04· 在职场和生活中,被骚扰的不止有女性,被女性骚扰男性,能归类于女性主义范畴么? 通过锐评这些故事,联系实际生活,共同挖掘着女性主义的思考,勾勒出女性主义的思想轮廓,在笑语欢声中对女性主义开启了初探挖掘。 关于“哇呀挖频道” 我们从哲学社区生长而来。内容主题:探索一切、上天入地,穿梭时空,无所局限。如果你想到有意思的挖掘项目,可以留言到评论区,或者到社区@我们。
本期内容: 本期主播AD,邀请嘉宾朱古力、AM 、猫咪,一起哇呀挖追溯“Ladies First”起源故事,链接现实生活中所遭遇、展开网络热点如:撑伞困境、拧瓶盖危机、真的要为女友背包么?相亲与约会的付钱麻烦、应对黄色笑话奇招等等的话题,本期嘉宾们进行了自由探讨与观点博弈。 关于女性主义的运动、历史、四次浪潮,乃至于派别极为庞杂,很难在一期栏目中完全覆盖,因此我们决定先从一个小小“Ladies First”入手。从“Ladies First”起源故事入手包括包括:「远古洞穴说」、 「骑士精神说」、「泰坦尼克说」、「看你臀部说」,通过锐评这些故事,联系实际生活,共同挖掘着女性主义的思考,勾勒出女性主义的思想轮廓,在笑语欢声中对女性主义开启了初探挖掘。 关于“哇呀挖频道” 我们从哲学社区生长而来。内容主题:探索一切、上天入地,穿梭时空,无所局限。如果你想到有意思的挖掘项目,可以留言到评论区,或者到社区@我们。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