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勘误:文中很多次口误,应该是 “哈扎拉人” 而不是 “哈拉扎人” 。感谢“匈奴妇女无颜色”指正。 哈扎拉人(波斯语:هزاره,Hazāra)是一個使用印度-伊朗语族 哈扎拉吉语 為母語的民族,拥有突厥-蒙古人血统。主要居住地是阿富汗中部、伊朗东北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主要是在奎达)。哈扎拉族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是阿富汗的人口第三多的民族,人口占全阿人口的9%。还有许多哈扎拉人以难民身份居住在伊朗以及世界各地。 ## 【本期你将听到】 [03:26]1. Who-人 罗伊.斯图尔特 英国作家,旅行者,外交家,政治家 巴布尔 - 印度莫卧尔王朝的开国君主, 1504年冬天走过这条路 巴布尔 - 罗伊在途中,村民送给他的一条獒犬,陪他走过了大部分路程 [11:49]2. Where - 路 [18:45]3. What 人+路 计划和准备 如何开始 风险和困难 每天如何走,吃住:介绍信,陪走,人名+地名导航 遇到的人&谈话 历史和巴布尔 关于獒犬巴布尔 如何结束的 [52:53] 4. How 感受+想法 走路的感觉 看到的风景 后记&罗伊对阿富汗的分析 读后感 ## 【相关阅读】 1. 罗伊.斯图尔特 Afghanistan: The Great Game - A Personal View by Rory Stewart 2. 罗伊.斯图尔特 个人网站 Walking 专栏 3. 罗新对这本书的推荐 4. 豆友按图索骥,在 Google Earth 上走这条路 5. 罗新,刘拓等人在一次文化沙龙中谈阿富汗和这本书 6. 在阿富汗寻找“坏人”毫无意义 - 《无规则游戏》作者 --- 关于对阿富汗的理解 7. 最静谧的阿富汗伊斯兰文化遗产:贾姆宣礼塔 ## 【相关书籍】 《阿富汗访古记》 刘拓 《无规则游戏:阿富汗屡被中断的历史》 塔米姆·安萨利 【题图】 手持挡格在阿富汗步行的罗伊.斯图尔特 【BGM】 Heart of Gold - Johnny Cash
【主播碎碎念】 历史就是不停的折腾,翻来覆去,周而复始,螺旋式上升,螺旋式是一定的,然而上升要在一个很长的历史周期才能观察到。 环境的破坏和保护,文物的践踏和修复,道路的修建和破坏,城市的繁荣和衰落。人才的辛苦培养和莫名奇妙的命运。浪费惊人,反复折腾。 人生无常,万物无常。在一路上只要稍微翻开历史,就能看到不管是自然,人类和人类的建成物的变迁,都在不停的印证这一点。 【你将听到】 【01:46】吃:杨潇-各种粉;旅行团-每人每天4角餐费-伙食班的红烧肉-1938年西南地区的物价水平 【06:57】住:旅行团住过比邻猪圈,也住过破庙- 农家经常住 - 更多的是住在小学 - 清溪的万寿宫已经残破 -安顺的文庙依然安好 【16:24】招待:省,县官员的通告-中将的名头比旅行团长硬气-慷百姓之慨-善良的人民 【21:05】折腾:马场坪的短暂繁荣-晴隆的史迪威小镇和二十四拐-常德的机场和湖南的公路-清溪的中国第一个钢铁工厂-成住坏空 【28:08】困难和风险:五里山和黄虎坪险些遇匪-行李船困在沅江-北盘江铁索桥坏冒险坐渡船-晃县学生闹意见 【32:27】行走:驿道-泥结石公路-柏油公路 国道 - 高速公路 有时候走小路; 几段不同的走路时看到的风景-最好风景是湘西-公路最高点五里墩村1120米-鹅翅膀立交桥-我有两位医生——我的左腿和右腿-清澈的河流不多-到处都在挖沙子 【42:12】杨潇路遇的人:态度不一的史志办- 钓鱼的小哥开长途货运-马底驿的万氏家族-清溪的江哥请吃饭-重安的江湖郎中-贵定的西蜀饭店胡老板-还原历史感受不容易 【46:07】路上的成果:钱能欣《西南三千五百里》刘兆吉 《西南采风录》 【47:38】结束:旅行团的旅程结束 - 三千里的奔波,阳光和风尘 - 黄师岳不辱使命-梅贻琦训话; 杨潇的旅程结束-"至此,我从长沙出发前的种种好奇都得到解答了吗?我不确定。我沿着这样一条公路踏上全新的土地,遇到了友善的人、警惕的人、热情的人、在桃花源里忧心忡忡的人、等待记者如同等待戈多的人。我生了一场小病,大脚趾疼了若干天,和人吵了两架,被挂了三次电话,在肮脏的棉被下做了一次噩梦。我喝到了无比甘甜的山茶,吃到了大数据不会告诉你的鲜美米粉,还数次被陌生人邀请吃饭。。。。。。我体会到了李继侗当年说的,为什么每年总要过若干天最简单的生活,试试一个人最低生活究竟可以简化到什么限度,因为那会让你知道自己究竟为何所累;我发现了游客永远不会见到的风光,通常是在漫长的乏味的等待之后,我也看到一条条河流被拦腰阻断或者开膛破肚。我见识了官僚体制的刻板,也发现了它的裂缝。我有多为留下的历史痕庆幸,就有多为失去的遗憾。我意识到浩劫来临时无人幸免,连最不重要的人和最小的庙宇也不能例外;我想起了一些遥远的往事,我目睹了记忆的变形,也体察到了它的坚韧。我经过了城市与乡村,在其间旅行,与其说是空间的穿越不如说是时间的穿越,我品味着时差,也借助它来重建一座座城池。。。。。。和八十年前比,物质之进步已不可以道里计,“富 强”似乎已在掌中,但精神世界里,我们究竟前进了多少?而重温当年的炮火、激愤与泪水,亦是对我们曾经有过的那些情感结构的检视之旅。抗战期间我们“以感情承受灾难”,无比脆弱又无比强韧,十年后,二十年后,七十年后,或许八十年后,我们的情感世界仍在重复这样的故事,这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我也没有答案。" 旅行团人员的各自终局:黄师岳-黄钰生-袁复礼-学生的去向粗统计 【57:00】走在这条路上的其他人:1381年元末30万大军-徐霞客-林则徐-1937年的京滇周览团-沈从文和大哥,沈荃-林徽因和梁思成-航校飞行员-飞虎队-芷江机场-软禁在沅陵的张学良-半年后走过的国立艺专-一年后的80箱故宫博物院的国宝 【相关书籍】 《重走》 杨潇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 易社强 【BGM】 Heart of Gold - Johnny Cash 【题图】 贵州晴隆县的二十四道拐长期被视为史迪威公路崎岖的写照,凸现中国长期抗战的意志
【主播碎碎念】 这几天听了作者杨潇参与的多个播客节目,内容上推荐 螺丝在拧紧 Vol.6 杨潇×吴琦:当海量信息淹没我们,如何生还,甚至创造? 堡读诗书 010.河森堡×杨潇:我们还需要思考人生意义吗 【你将听到】 【相关阅读】 对谈:许知远、罗新、杨潇主持:罗丹妮 【相关书籍】 《重走》 杨潇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 易社强 【BGM】 Heart of Gold - Johnny Cash
荒野和文明之间的摇摆不仅表现在徒步者的心里,也体现在步道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人是万物的主宰,但只应是荒野的客人。 勇于荒野漫步是一种精神,是前现代文明的产物,也是未来探索星辰大海的希望。 ## 本期你将听到 【00:55】荒野概念的来源,荒野与文明 【13:53】了解步道 【24:49】行走时的三种感受/思考 【28:45】三本书中关于行走本质感受的摘录 【34:40】简单说说其他几本书 ## 参考链接 * 播客 越.野 Talk: Vol.30 张诺娅: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很遗憾 * 播客 野yeah:【041】徒步13900km的张诺娅:长距离徒步是浓缩的人生 * 美国人荒野观与荒野保护的历史演变 -光明日报 * 美国国家步道系统介绍 by 张诺娅 * 国家森林步道-百度百科 《荒野生存》 Into the Wild 作者:乔恩·克拉考尔(Jon Krauer) 《走入荒野》Coming into the Country 作者:[美]约翰.麦克菲 《墨西哥湾千里徒步行》A Thousand-Mile Walk to the Gulf 作者:[美]约翰.缪尔 《浪游之歌》Wanderlust: A History of Walking 作者:[美]丽贝卡.索尔尼 # 《古道》The Old Ways 作者:[英] Robert Macfarlane
《林中漫步》A Walk in the Woods: Rediscovering America on the Appalachian Trail 我想了一会儿,感到无法肯定。我已经意识到,我对于阿巴拉契亚小道的感觉,无一不是模糊不清和矛盾的。我对小道已经厌烦,但仍然奇怪地处于它的魔力控制之下;我感到这些无穷无尽的跋涉十分单调,但又无法抗拒;我对无边无际的森林已经厌倦,但又欣赏这无边无际;我喜欢逃离文明,但又渴望它的各种舒适;我想离开小道,又想永远在小道上行走;想在床上睡觉,又想睡在帐篷里;想看看下一座山的那一边有些什么,又不想再看到一座山。所有这些想法在小道上和在离开小道的时候,常常一起向我涌来。 - 比尔.布莱森 本集你将听到 【】关于阿巴拉契亚小径 AT 【】走路的人:比尔.布莱森, 同伴 卡茨 * 为何而走,如何决定? * 何时何地开始,结束,走了多久多远?何时成书 * 走前的计划和准备,遇到的风险和困难 【】人和路 * 途中看到的风景和地理地貌 * 徒步过程中所想的 * 布莱森对人和自然的距离的感受和观点 【】我的收获 * 钦佩布莱森把知识/历史+观察+感受+思考/观点很好融合在书里的每个章节 * 徒步畅销书的作者都是徒步的新手或者普通人 参考链接 Wiki-Appalachian Trail 一篇关于2000 miler 的报道 阿帕拉契亚步道回忆录 by 张诺娅 地图上看 AT
我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几个月来在沿海小径上的野外生活将对未来产生的怎样的影响。我只知道我们是悬挂在最后一抹骄阳下的轻盐渍黑莓,享受当下这完美的一刻,就足够了。 -- Raynor Winn ## 你将听到以下内容 重新思考主题阅读,围绕主题问题讨论 【2:30】 走路的是什么样的人 【4:20】 西南沿海小径 SWCP 什么样的路 为什么要走这条路,Trigger是什么 【12:40】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哪里结束,走了多久,什么时候写成书,为什么 【14:40】走路前做了哪些准备和计划,准备是否充分【16:37】走路遇到了什么困难 【19:12】 长距离徒步能比一般旅游者更好体验途经的 地方吗 【21:53】他们和遇到的人有什么样的交流 【25:59】长距离徒步时人 都想些什么 【30:25】为什么有的徒步会改变人?这种改变是精神还是身体上的? 【31:03】书名 为什么叫盐之路 【31:36】我读这本书的收获是什么 本期讨论的书 # 《盐之路》 作者: [英] 雷诺•温恩(Raynor Winn)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鼓楼新悦 副标题: 海边的1014公里 原作名: The Salt Path 译者: 席坤 / 姜思成 相关资料 South West Coast Path 官网 South West Coast Path Wiki 词条 企鹅出版社对 Raynor Winn 的采访 卫报对 Raynor Winn 的采访
“在本以为会发现可憎之物的地方,我们见到了神衹;在本以为会杀死另一个人的地方,我们杀死了自己;在本以为会向外远游的地方,我们来到了自我存在的核心;在本以为孑然一身的地方,我们却与全世界在一起。” - 坎贝尔:千面英雄。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次次冒险,一次次上路,一次次旅程。每个人都是自己心中的英雄,所有的哀伤,失去,痛苦,幸福,得到,快乐都是心灵的线索,需要不停的出发,不停的追寻,写出自己的故事。 【你将听到】 【00:29】播主闲话 【03:39】关于作者的故事 【15:36】她为什么想走 PCT 【20:18】PCT 步道的介绍 【31:35】旅程:计划和准备, 【33:19】旅程:危险和困难 【39:20】旅程:开始和结束 【41:20】旅程:遇到的人 【43:28】走路时的所思所想 【50:37】作者之后的人生 【52:43】我的读后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出荒野》 原作名: Wild 作者: 【美】谢丽尔.斯特雷德 (Cheryl Strayed)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译者: 靳婷婷、张怀强 同名电影 《涉足荒野》 ## ## 相关链接 走路的人 Cheryl Strayed from Wiki 路 (大部分内容参考张诺娅个人网站) Pacific Crest Trail from Wiki 2019年太平洋山脊PCT徒步指南(From 张诺娅) 4200公里的行走——徒步太平洋山脊小道 作者: 田禾 副标题: 徒步太平洋山脊小道 人+路 太平洋山脊| 《涉足荒野》真人版: 还原你一个真实的PCT (张诺娅)
## 第一季 长距离徒步 通过六本书,理解长距离徒步 选择非虚构叙事,分成两大类 I 荒野漫步 谢丽尔.斯特雷德 Cheryl Strayed 《走出荒野》 Wild 雷诺.温恩 Raynor Winn 《盐之路》 the Salt Path 比尔.布莱森 Bill Bryson《偏跟山过不去》 A Walk in the Woods: Rediscovering America on The Appalachian Trail II 非荒野漫步 罗里. 斯图尔特 Rory Stewart 《寻路阿富汗》 The Places in Between 杨潇 《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寻找西南联大 罗新 《从大都到上都》 主题问题: 路:怎样一条路 人:走路的人是谁 人+路:Why 为何而走,路上见闻,路上感受,路上所想 人与自然/户外/荒野/步道的关系 人的内在和外在旅程 每周四更新,欢迎收听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