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原生家庭宿命论解法|爱欲重生|亲密关系异化|爱的能力修炼指南|母婴依恋模型|灵魂伴侣祛魅|现代性情感困境|“置身事内”和解方法论|代际创伤代偿 前言: 从飞行棋生娃后的感受,聊到原生家庭,再聊到关于伴侣与爱情问题。 爱与亲密关系的问题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一个孩子的出生长大,父母与孩子早期建立亲密关系的模型与这个模型对孩子成年后独自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的关系。 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真的只能是负面的?出生在糟糕的原生家庭的孩子,是否有机会“转危为安”?那种宿命感、命定论可以打破吗? 在充满“现代性”问题、“亲密关系异化”的今天,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教会了我们通过“修炼爱情”,把爱的能力升华为一种艺术,在与原生家庭的和解过程中,接纳自己,看见他者,勇敢的“置身事内”,和哪个能与你心灵、生命紧紧的交织在一起的人,共赴一场生命的冒险。 嘉宾:飞行棋 主播:大侠、小花 时间轴: 01:08 飞行棋分享自己的生娃体验及小建议 07:22 母爱不是孩子出生后就产生的天然“品德” 07:58 对亲密关系的定义 15:03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处理亲密关系的差异如此之大:爱是本能OR能力? 19:28 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如何影响你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39:00 如何提升爱的能力走出创伤?弗洛姆《爱的艺术》中这样说 39:36 有答案吗?关于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人生伴侣? 44:02 灵魂伴侣存在吗?我们如何看待灵魂伴侣? 49:14 现代人为什么对进入亲密关系越来越恐惧?关于亲密关系的异化的普遍 55:13 时代缺乏一种让爱情回归心灵本身的勇气 BGM: 大粉《献给永远的》 Schoolgirl byebye《爱是》 Tommy Flanagan - I'm Old Fashioned 生产tips:拉玛泽生产呼吸法 谈及书籍:罗兰米勒《亲密关系》、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弗洛姆《爱的艺术》
⭐关键词⭐:荣格与道家智慧|元神修炼VS识神干扰|站桩|东西方神学差异|项飚“认命不认输”|《楚门的世界》道家隐喻|尼采超人哲学|塔罗/OH卡潜意识工具|反内卷逍遥学|精气神三元论|《金花的秘密》| 前言: 这一期我们会聊到: 心理学家荣格,为什么会对《太乙金华宗旨》爱不释手,甚至专门写了一本书,试图用心理学的角度理解道家的智慧? 中国VS西方,对神理解的核心差异是什么? 用玄学改造生活何以可能? 为什么说站桩竟然是最容易体验“天人合一”的中式冥想? 《楚门的世界》如何体现了道家思想? 为什么人类学家项飚说“认命但不认输”? 如何在一个内卷的时代,做贵人、真人、有神之人? 愿诸位道友,称心如意,六神有主,身正心安 时间轴: 01:18我们与玄学之间的缘起 02:35传统文化是如何影响我们今天的“命运”的? 05:19 小花利用梦境进行潜意识探索 06:32 塔罗牌和OH卡作为潜意识探索工具的本质区别 08:16 为什么说凡人可以修神? 08:32 如何理解玄学意义上的“神”? 09:52 炼丹与修神之间有什么关系? 10:35 精气神,炼气化神! 11:00《太乙金华宗旨》和《金花的秘密》,荣格竟然受东方智慧影响这么大! 12:06 元神和识神,谁是老板谁是兵?造反天罡不得行 14:46《太乙金华宗旨》的核心:炼气化神,认识你自己 19:27 西方“工具理性”VS 东方心灵、生命智慧 20:33 成为神OR服从于神?东西方文化中人与神的关系。 23:06 如何修炼元神,减少识神对我们的干扰?成神第一步,打开“六识” 27:31 大侠多年求医无效,走向身心合一的“成神之路”。 31:58 尼采在病痛中获得的超人哲学与道家成神哲学的关系 34:10 大侠与小花聊关于站桩的体验,站桩既是中式冥想,也是身心一元的哲学实践 42:25《楚门的世界》如何体现了道家思想? 44:49 如何理解项飚说的:“认命不认输”? 47:27 重读《逍遥游》,在不确定的时代如何做一个逍遥的人? 49:25 道家的“自性”:定位的重要性,远胜于求知 51:05 神人、贵人就是:成为自己的人 BGM:窦唯/译乐队《暮春秋色》、李健《泛海轻舟》、秘密后院《白云中》、林颖芷《佛在汝心》 谈及作品:《太乙金华宗旨》、《太上老君开天经》、《天隐子》、《炁体源流》《金花的秘密》、《庄子》、《把自己作为方法》 其他延伸:李健升仙三部曲《泛海轻舟》、《众妙》、《水流众生》 站桩图示1 站桩图示2 《太乙金华宗旨》 《金花的秘密》 荣格《人格的发展》
⭐关键词⭐:《歌手2024》审美争议|海来阿木“土味”批判|康德VS布尔迪厄美学论战|朗西埃审美共同体|台湾民歌运动溯源|西南联大文化基因|大众音乐阶级区隔|精英-通俗文化融合|价值位阶法|乐评人丁太升、梁源|乡土审美底色|直播时代音乐异化 前言: 大侠和小花作为乐迷,最近热议的现象级音综《歌手2024》入手,跟大家聊聊关于审美这回事。 从乐评人丁太升和梁源的“土不土”的论战,到哲学家康德和布尔迪厄对审美这件事的不同角度的理解,从西南联大到台湾的民歌运动。任何时代,我们对美这件事的讨论都从来没有停歇过。 审美的标准和方法虽然纷繁复杂,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件事是万变中的不变。万幸在这个充满割裂和分歧的时代,我们还能讨论美,我们还有好的音乐听。 时间轴: 00:35 《歌手2024》从音乐节目到保家卫国?直播模式和歌手表现引发了大众的热议 02:03 乐评人丁太升VS梁源,海来阿木土不土之争 07:21 大侠和小花对“土”这个概念的理解,什么样的表达会让我们觉得“土”? 16:44 大侠认为,审美分高低,因为他是一项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提升的能力。 18:36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对吗? 21:42 哲学家审美观点大乱斗:康德VS布尔迪厄 23:46 布尔迪厄《区隔-判断力的社会批判》,审美的功能是区分阶级,审美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26:54 现在的人们会通过消费商品来彰显自己向往的阶级 27:19 刘大侠对布尔迪厄的批判:认为人具有文化的主观能动性,打破阶级的区隔 27:46 朗西埃对布尔迪厄对康德的批评提出批评:审美不是区隔阶级的工具,审美是改造共同体的东西 30:57 音乐从业者的道德责任,提升审美意味着背离群众吗? 35:56 华语乐坛的审美退步了吗?大众音乐与小众音乐的对立与割裂 42:06 台湾民歌运动的背景及深远影响 48:50 台湾的文脉经纬:北大-西南联大-台大 50:05 乡土作为我们文化底色的审美价值 01:00:48 打破阶级区隔:精英文化跟大众文化要走向共通、融合,互相成就经典 01:01:48 刘大侠谈如何用法理学概念解决审美价值观冲突 01:02:45 价值位阶的排序问题 01:03:51 海来阿木配出现在《歌手2024》吗? 01:05:50 刘大侠谈《歌手2024》被如此热烈讨论的根本原因:审美差异是表象,共识的匮乏是本质 01:07:10 对“唱我们的歌”的呼吁 BGM: 胡德夫《牛背上的小孩》、《太平洋的风》,蝶长+阿朵《趁她好时光》、王力宏《心中的日月》,郑怡《微风往事》,黄舒骏《未央歌》 理论援引: 康德《批判力批评》、 布尔迪厄《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 其他信息:台湾民歌运动
⭐关键词⭐:张雨生人文精神|五四新青年启示录|《卡拉OK·台北·我》创新实验|女性主义先锋|福柯《疯癫与文明》|本雅明“此时此地”|尼采酒神精神|公共知识分子觉醒|华语乐坛社会学观察|艺术反同质化斗争|鲁迅式批判性| 前言: 五四青年节在即,这次我们想从一位已故的华语流行音乐大师的角度,聊聊我们对五四的理解,对新青年的理解,聊聊,为何我们今天依然需要张雨生? 张雨生(1966年6月7日一1997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澎湖县马公市,祖籍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 ,华语流行乐男歌手 、词曲作者 、音乐人、有台湾“音乐魔术师”之称。1997年10月20凌晨,返回淡水途中发生车祸,严重受伤;昏迷22天后11月12日,终因肺炎并发呼吸衰竭逝世于淡水,时年31岁 。2017年,张雨生被追颁第二十八届台湾金曲奖特别贡献奖。 未来已来,而张雨生已经完成了他的未来。 1919年过去了,1997年张雨生过世,那些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烈火般的岁月,今天仿佛离我们日渐遥远了 2024年的我很怀念他们。 时间轴: 1:14 纷繁复杂的世界,梦回1919,五四运动在大洋彼岸上演? 3:36 小花谈张雨生初印象 4:29 张雨生不是偶像,是刘大侠的人文启蒙导师 6:27 刘大侠为何被张雨生吸引? 7:34 那些有觉醒力的人文创作者:罗大佑与张雨生有哪些差异? 9:07 跟随张雨生的脚步去成长,张雨生像宝藏一样对刘大侠敞开 10:13 华语乐坛六边形战士:张雨生的唱功和创作才华 11:43 双面张雨生的“另类”斗争史:红色热情,清纯学生情人VS白色才情,摇滚叛逆的斗争精神 17:06 张雨生的粉丝怎么看张雨生的“另类”与“实验性”? 18:19 《你跟得上我吗》:张雨生如何看待自己的“另类”与“实验性”。 19:46 张雨生身上有哪些五四新青年精神风骨? 20:44 张雨生的五四精神之一:爱国主义 22:50 张雨生认为靠台湾不可能让中华民族走向富强 24:09 张雨生家国情怀的集大成之遗作《黄河长江》:我是中国的母亲 26:56 张雨生的五四精神之二:创新与超越,造就了华语乐坛历史上的神级专辑《卡拉ok·台北·我》 29:07张雨生:东方的皇后乐队,中国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再见!兰花草》 32:15 张雨生的五四精神之三: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公共良知 34:02 《灵光》-张雨生对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时代的美学堕落忧思 34:34 CHAT-GPT的发展对人类爱欲伦理的挑战,至情至性的真实情爱是否值得追求? 36:27 对艺术作品同质化的批判:张雨生的《灵光》与本雅明的“此时此地”概念的跨时空对话 37:58 张雨生是华语乐坛最早支持女性平权的先锋,张雨生宇宙女性主义三员大将:伊能静、黄小琥、张惠妹 40:10 张雨生一手包办的的富有女权主义的摇滚舞台剧《吻我吧娜娜!》 41:08 张雨生与华语流行女帝张惠妹师徒联手,竟影响了台湾原住民的社会地位 44:34 张雨生的未竟之志在张惠妹身上开花 44:46 张雨生对城市化、社会化议题的关注 46:08 拍摄菜市场和大爷是对社会的关怀吗?张雨生对社会现象的辛辣批判,在今天仍不过时 46:48 《永公街的街长》—张雨生笔下的疯癫流浪汉:非虚构写作与社会学视角 48:15 谁正常?谁疯癫?从“王龙江一带全都带蓝牙”与福柯的《疯癫与文明》 50:22 张雨生谈:公众人物更要接触人群,不要风花雪月、自我呻吟式的创作,想要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切问题的核心在人 53:25 张雨生其他领域的社会洞见:对填鸭式教育的批判、关心战争儿童 54:18 张雨生、鲁迅的共性:尼采的酒神精神 54:55 张雨生的五四精神之四:革命斗争意识 56:25 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为什么五四精神与张雨生是必要的 57:04 普通人学习社会学的好处 59:44 张雨生的一生:力求客观,绝不冷漠,对公共性的奋力唤醒 01:02:18 愿青年摆脱冷气,此后如竟没有炬火,你我便是唯一的光 BGM: 张雨生:《总发游》、《跟得上我吗》、《再见!兰花草》、《永公街的街长》、《灵光》、《带我去月球》、《心底的中国》等 伊能静:《后现代女性》 黄小琥:《我就是辣妹,怎样!》 张惠妹:《姐妹》 关键词:鲁迅《热风》、本雅明《摄影小史》、福柯《疯癫与文明》、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项飚《把自己作为方法》、严飞《穿透-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照片分享:富有五四新青年精神的张雨生 张雨生1994年市场惨败的神专《卡拉ok·台北·我》 张雨生生前最后一张专辑《口是心非》,1998年,该专辑获得第九届台湾金曲奖最佳流行音乐演唱唱片的奖项,雨生的父亲亲自上台领奖。雨生去世前,其实已经在商业和自我的摆荡斗争中,找到了平衡点,可惜他没有时间留下更多作品给大众检验了。 2017年,台湾第28届金曲奖将“特别贡献奖”颁给张雨生 在张惠妹得知后在脸书PO了一张恩师的侧脸照,并写道“属于你的荣耀,永远都不嫌晚,跟你的音乐一样永恒”,底下的粉丝也直呼“好想念他”、“这一刻等了20年了。 2023年,由五月天玛莎担任音乐总监,号召陈绮贞、韦礼安、9m88、夜猫组、告五人共五组歌手,联手为张雨生逝世25周年特展“献声”,以翻唱方式重新诠释张雨生过往经典向他致敬,今(11日)举办开展记者会,张雨生爱徒、天后张惠妹也送上花篮,并写下“雨生的音乐,因为你们永恒”。
⭐关键词⭐:城乡流动困境|乡村振兴机遇|新乡贤实践|四产融合方法论|《乡土中国》当代启示|“精神故乡”重构|伪古镇批判|自然教育创业|温铁军乡村理论|《皮囊》异乡人悖论|《夜幕将至》身份焦虑|逃离北上广VS返乡可行性 前言: 家苏童说:乡村是每个人的故乡。 本期节目,大侠和小花从近期看过的跟故乡有关的作品为引,跟大家聊聊故乡、童年与乡村。聊聊在高度城市化、在人口高度流动,老家无法养活自己,大城市无法安放心灵的今天,我们重建一种乡土生活的意愿是否只能是“理想”,在乡村或者大城市以外的地方,我们还有哪些可能性?我们该如何存在?大城市容不下肉身:乡村,能安放年轻人的灵魂吗? 时间轴: 01:19 逃离OR回归?《皮囊》看似回应,实则回避的异乡人问题 04:36 为什么大侠跟小花对《夜幕将至》更能共情,异乡人丢了魂儿? 11:09 小花跟大侠的返乡可能性调研遭不苦咖啡老板泼冷水 13:06 小花和大侠为何对乡村感兴趣 16:40 小花和大侠对“乡土中国”式的人际关系开始向往 17:42费孝通《乡土中国》的启示:异乡人在他乡有故土般的归属感需要哪些条件? 20:57哪些被当代人叫做“精神故乡”的地方 23:42复古又超前:腾冲的丧葬观 26:35自成一派的真古镇VS人造景观的假古镇 28:06勇闯小河沿:当日常生活变成消费景观式文化符号 31:10普通人能够回归乡村生活吗?乡村振兴,百业兴旺,百废待兴 33:11大侠小花采访调研分析报告:哪四类人可以在乡村栖居? 33:17知识分子下乡:新乡贤马岳老师在云南弥渡山村的乡村道路实践 38:30马岳老师的乡村方法论:四产带三产、促二产兴一产 40:28把生意做到乡村:小路自然教育 45:17乡人返乡:那些自带优势产业的乡村 45:56反面案例:把乡村打造成富人的乌托邦 48:12:希望大家能找到自己的心安之地,欢迎一起来挖掘和发现乡村的可能性 BGM:赵雷:《故乡》、李健《异乡人》 关键词:费孝通《乡土中国》、温铁军教授、《皮囊》蔡崇达、《夜幕将至》菅浩栋 照片分享: 小花在小路自然教育 《乡土中国》最初版本 当代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 费孝通 马岳老师所在的乡村: 乡村图书馆、乡村教育、乡村研学 云南腾冲 不遮蔽死亡的生活社区 宗祠文化 和顺古镇
⭐关键词⭐:韩炳哲《他者的消失》恋社会病理学|原子化生存批判|消费主义符号暴力|同质化情感殖民|朋友圈点赞伦理|文艺娱乐化危机|“铁而不合”关系哲学|爱的可能性重构|对抗异化方法论 前言: 这期我们围绕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他者的消失》这本书和嘉宾“植树”展开谈话,从今天的数字社交媒体环境、人的自恋、原子化状态、消费主义等角度讨论了当今社会中个体与他者的关系、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寻找和保持与他者的联系。 本期嘉宾:植树-盛树言,树的言语。希望拥有向下扎根,向上生上的力量。有着自然而然的亲近感,也拥有和时代脱轨的疏离感。一位颇具摄影、文字天赋的00后绍兴姑娘。 时间轴: 01:58推出了《他者的消失》,介绍了什么是他者,引发他者消失的新自由主义。 04:25植树谈他者对个体情感和创造力的重要性,植树和老鱼互为他者,共赴陌生之境。 10:30小花谈及他者对人格的塑造与改变 11:44不好用就换掉?真把人当机器了? 13:05基于消费主义形成的贴标签式的虚幻自我,真的是你吗? 15:10该不该点赞?朋友圈点赞的同质化要求是暴力吗? 21:19社交媒体过度审美化,文艺领域的娱乐化、符号化。 22:54生活中哪些瞬间让我们不想成为他者? 29:28赵小花和刘大侠“铁而不合” 31:20较真的公众表达让大侠感到孤独,认真的人是可笑的? 36:34在今天,爱变得更困难了吗? 37:55在他者消失的时代,在真实的关系中寻找爱的可能性 38:40植树对抗“消失的他者”的独家秘笈! BGM:万晓利-《陀螺》、林子《数字人生》 照片分享 老鱼为植树弹琴时,植树感受到的画面,并画了下来 植树与陈绮贞《让我想一想》专辑封面 植树
⭐关键词⭐:深度关系革命|荒诞生存哲学|他者镜像理论|教育异化批判|自恋社会突围|长期友谊社会学|宗教皈依与自救|流行文化救赎|“新造的人”悖论 前言: 我们希望通过本期节目,鼓舞大家不要恐惧吵架、不要反感差异,尽情的投入到关系中去吧!去交朋友吧!去恋爱吧!去拥抱这个世界吧!去遭遇更多的他者吧! 勇敢的建立更多的深度关系,去对抗这个世界的荒诞、虚无、不确定。 老鱼目前在杭州是一名体制内的记者,热爱音乐,曾经是嘉兴乐队的贝斯手、作词人,也热爱咖啡,曾开过咖啡店。 老鱼和刘大侠从托儿所开始相识,是初中、高中同学,一直到大学校友,是刘大侠和赵小花的媒人,又都曾定居在杭州,他们是性格秉性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在这样一个人和人建立深度似乎很困难的今天,我们是如何从荒诞的童年一路走来没有让关系停留在学生时代,长期的深度关系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依靠长期关系疗愈创伤?欢迎大家来听我们的成长故事。 嘉宾:老鱼 主播:大侠、小花 时间轴: 03:02:跟老鱼的相识经历 06:16:是哪个时刻被对方吸引的 13:29:初中时期的创伤回忆 27:41:新造的人?老鱼被送进潜能开发训练营的荒诞回忆 37:07:父母无力求神佛,老鱼皈依凌云寺 43:00:刘大侠急智救老鱼,老鱼走上自学路 44:42:被异化的教育环境:学校是培育人的场景OR工业流水线 45:37:教育环境,对刘大侠今天的影响 46:00:在流行文化中窥见微光,从困顿压抑艰难中艰难的走出 48:49:对故乡从不接纳到认同 49:50:在长期关系中,我们消解了荒诞,找到了解放自己的力量 50:17:在他者身上看到自我的匮乏,接纳不同,彼此支撑。 50:58:看见世界,而不是幻想的自我 51:54:韩炳哲《他者的消失》对今天的世界的洞见:我们在很难遭遇“他者”的时代。 52:34:今天广泛的“自恋”使得人们失去了爱的能力,失去了接纳不同的能力。 53:47:走出自恋,穿越幻想:深度关系才能共担风雨 BGM: 张雨生-《魔幻台北》 神秘园《Nocturne》 布衣乐队-《好风》 照片分享: 老鱼和刘大侠的第一张合影(刘大侠在隔壁床睡觉) 其他合影 老鱼的童年照 老鱼的工作照 老鱼乐队照 老鱼和刘大侠的家乡
生育问题,看似是个体的选择,但真的是这样吗?社会结构性变革带来的社会关系、经济、文化等因素,在历史上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生育选择。我们从来都在结构中。 但今天我们想从个人的生命体验角度,更鲜活的聊一聊生育话题,希望探求到,今天一个女性在生育的抉择中,可能面对哪些困境以及如何去突破困境。 嘉宾:飞行棋,河北张家口人,在北京工作的文字工作者。 主播:大侠、小花 节目梗概 05:15飞行棋在亲密关系中对自我的认识 08:04生孩子?“自己的号都没练好,哪有心思带徒弟” 12:19无意识的繁衍,恶果谁在承受? 16:37上一代吐槽养娃难,催生时又夸养娃好,谎言还是真相? 24:55飞行棋理想中的养育者是什么样的 27:38女性处境,再生产的价值得不到认可 33:03新的家庭模型是要自己建立的 38:43生育对于女性到底意味着什么 44:31恐惧生育的你到底在恐惧什么 关键词:生育、亲子关系、女性困境 理论概念: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生产与再生产 BGM:赵雷《我记得》 照片分享 飞行棋与赵小花在家乡的不苦咖啡(2024年2月,春节) 飞行棋耍酷时刻! 赵小花夫妇与飞行棋夫妇,2021年夏天在北京海淀
嘉宾:古月-江西赣州定南人,有两个娃的乡村妈妈,新教育实践者 主播:大侠、小花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 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 节目梗概 01:49接触到新教育 07:45从向别人证明自己到看见自己的重大转变 13:07教育不止发生在学校:在县城也能实践行走课堂 23:14醒悟:孩子的崩溃让她清醒过来 31:21寒假变形记,孩子成大厨 37:58重新看见孩子:被孩子治愈,爱出者爱返 45:58心中有爱,眼里有光:想对自己和其他妈妈说的话 提及关键词:新教育、项目式学习 BGM:《儿时》 愿大家,心中有爱,眼里有光,欢迎对古月的经历有感触的朋友不要吝惜你的评论。 主题策划:刘大侠 后期制作:赵小花 摄影师:刘大侠 照片分享 古月和孩子们 古月在乡村学校 古月随笔 刘大侠和古月、小梅在罗塘打水仗 古月和赵小花与孩子们探讨戏剧剧本 古月和两个儿子 罗塘掠影
节目梗概 02:23 介绍两人的家乡 07:08 在北京的就业经历 10:43 :传统律师师徒关系,为刘大侠日后重操旧业埋下伏笔 12:03 :北京像一头巨大的怪兽,驱使我们过一眼望不到头的生活 15:37 :为打破固定的生活范式,刘大侠启程云南 19:43 :到杭州安家 21:29 :刘大侠从咖啡领域,重返法律行业 21:41 :主打一个随机应变,赵小花叒转行 24:31 :如获新生:在闲暇和疾病中获得开悟和启示 27:06 :离开杭州我们做了哪些准备 35:24 :展望未来:流动还是扎根,这是个问题吗? 本期主播:刘大侠、赵小花 特别鸣谢:引路主播黛西,黛西的小宇宙播客有《理想主义》和《东北诗人》 录制地点:家 提及书籍、电影等:尼采-《瞧,这个人!》、贾樟柯-《一直游到海水变蓝》、陈晓卿-《我的美食向导》 提及关键词:异化、人类学、家庭访谈、新教育 BGM:《钟鼓楼》、《杀死那个石家庄人》、《未来的主人翁》 希望大家踊跃留言,让我们了解你和你的生活! 照片分享 小花企业文化讲师中 小花在江西罗塘做导师 刘大侠的咖啡往事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