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4 你上过性团课吗?丨性教育企业创始人卓月月

【关键词】性教育丨性商丨性心理咨询 【导语】听到性团课这个词,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我相信,如果你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你和我的反应应该差不多,我个人觉得会有点浮想连篇,甚至会猜测这个课是不是有一些伦理或者合规上的问题。那么正是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和一位在性商教育领域深耕了8年的资深从业者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对话,她就是她语心理的创始人卓月月。 那在本期,我们和月月从性商和性教育这个话题聊起,月月将结合她多年来服务各类群体的经验,从性商概念、教育方法到商业实践等多维度,为我们揭开性教育这个特殊领域的面纱。 【Shownotes】 Part1:创业初期的探索 * 04:09 探讨性商的内涵 * 11:35 传统教育缺失下的困境 * 12:46 创建安全开放的性教育交流空间 * 15:16 发现跨年龄段交流的治愈效果 Part2:业务拓展与理念创新 * 22:22 洞察用户需求:YY直播 * 31:16 创新教学模式:非接触式互动团课 * 34:17 深入解析「处女情结」 * 44:07 创业起步:从8人小型女性课堂开始 * 47:18 在创业与家庭之间寻找平衡点 Part3:品牌定位与发展愿景 * 1:00:52 核心用户:26-46岁群体 * 1:05:36 深入分析不同群体的学习动机 * 1:13:32 确立品牌定位:「成年人补的一堂性教育课」 * 1:15:10 规划全生命周期的性教育服务体系 【制作】超级电波团队 【声明】本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不构成专业咨询建议

75分钟
73
3个月前

Vol.3 返乡创业靠谱吗?丨原本生态创始人曹斌

“任何时候深圳都是欢迎你的,但当你要离开的时候,也没人会留你。在深圳没有人会劝你创业,因为深圳人都在创业。” 【关键词】灵芝茶丨梅州丨返乡创业丨新农人 【导语】逃离北上广,返乡创业成为新农人,一直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有很多返乡的践行者最后无疾而终,留在北上广深的年轻人又时常陷于纠结徘徊中。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原本公司创始人曹斌,他在灵芝这个领域向下扎根,从种植、研发、生产到建立品牌、销售,构建全链条的灵芝生态,还改变灵芝传统的食用方式,创新的推出了灵芝茶、灵芝咖啡等产品,并且经过层层选拔评定入选为深圳手信(👉点击查看),还登上了深圳“必购必带”的榜单。用他的话来说,逃离北上广不是为了远离,而是为了更好的回来。 本期,我们会和斌哥从他自己返乡创业的起因聊起,了解他创新做灵芝的真实过程,尤其是他们在销售端的策略,我觉得非常落地有特点,最后斌哥说出了他对深圳、逃离北上广以及返乡创业的真实看法。 【Shownotes】 Part1:返乡创业重拾家族技艺 * 01:50 做灵芝的来龙去脉(口误修改:2001年为2021年) * 07:45 返乡创业的原因 * 10:14 重新捡起灵芝的契机 * 12:13 推动药食同源以及自己起草标准 * 13:13 政策出台前的经营问题及解决方式 * 16:27 灵芝代用茶的产品创新 * 19:26 申请纳入深圳手信的来由 Part2:销售策略及模式 * 21:51 销售限制及策略 * 25:48 如何拓展销售渠道 * 29:17 形成平台型的种植模式 * 31:20为什么你们能够作为平台型的主导方? Part3:真实体会和建议 * 35:19 给新品牌/新产品的真实建议 * 37:35 逃离北上广的切身感受 * 39:28 深圳是第二故乡 * 42:21 给想返乡创业的朋友一些参考建议 【制作】超级电波团队 【声明】本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不构成专业咨询建议

48分钟
99+
4个月前

Vol.2 当爱好成为事业会发生什么变化?丨独立摄影师邱英英

“那个时候我的整个价值观崩塌了,人生找不到一个支点,我人生的唯一一个支点就是摄影” 【关键词】摄影丨自由职业丨深圳 【导语】这一期把嘉宾聊哭了,真的让人意外,是录之前完全没想到的。本期我们邀请到的是拥有8年拍摄经验的独立全职摄影师邱英英,她会在本期和我们分享她是如何自学摄影,将爱好一步步变成主业的整个历程。尤其是,她的客单价从第一单的200元涨到了现在1万+,翻了60倍,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像在捡钱。这中间英英还开过工作室,踩过不少坑,并且她延展出的关于相亲结婚的话题,我觉得都蛮有参考性的。 【Shownotes】 Part1:早期工作埋下铺垫 * 02:10 高中毕业来深圳做淘宝客服 * 06:30 为了提升收入自学PS做美工 * 09:55 开淘宝店开始了短暂的8个月创业 * 12:08 进苏州流水线理解了赚钱的不易 * 14:35 辞职回深继续深耕客服和美工 Part2:摄影爱好到自由职业 * 16:45 为了提升修图能力而学习摄影 * 19:32 用3个月工资入手第一台相机6D * 20:53 开始为期一年半的放纵式拍照 * 24:30 发布“一个故事换一个写真”的活动 * 29:05 流泪小插曲:退婚选择自己的人生 * 37:55 收获第一笔副业收入 * 40:33 辞职正式开始独立职业摄影 * 42:25 转介绍成为稳定收入来源方式 * 47:26 其他渠道:小红书和线下活动 Part3:开工作室 * 55:34 开工作室的原因 * 58:00 朋友圈一夜众筹启动资金 * 58:48 工作室出现问题 * 1:02:21 因祸得福 Part4:重新梳理继续前行 * 1:08:19 回归自由职业重新梳理 * 1:09:12 如何看待爱好变成职业? * 1:15:06 第二曲线:摄影教学 * 1:22:45 推荐一个受益的工具 * 1:25:21 给想入行的朋友一些建议 【制作】超级电波团队 【声明】本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不构成专业咨询建议

87分钟
99+
4个月前

Vol.1 鸡尾酒吧还有机会吗?丨鸡尾酒吧创始人周发军

“创业不是你做对了一次选择你就成功了,而是你在无数次失败中,找到的为数不多成功的这条路,这叫创业。” 【关键词】鸡尾酒丨清吧丨小酒馆丨连续创业 【导语】这是对话系列的第一期,我们请来了老周,老周其实不老,他今年才35岁,但他已历经四段创业。从2022年开始,他闯进了他十分陌生的鸡尾酒吧领域,那是他第一次尝试线下店,但一路做到现在已在厦门、深圳开了4家,并且更多新店也排上了日程,他的第一家店更是长期霸榜厦门鸡尾酒吧第1名。 其实在正式对话前,我们有两个点就很好奇,一是酒这么大众的市场,不应该已经十分内卷了吗?为什么在这个经济环境下还有增长性?二是老周的个人背景其实十分单薄,农村家庭出身,高中学历,那么他是如何做到一些看似不太可能的事情的? 在本期,我们会从老周和酒行业的结缘谈起,了解他这一路创业的真实经历与感悟,听听他对于酒的看法,以及给想从事相关领域创业的朋友一些启发和建议。 【Shownotes】 Part1:早期创业经历 * 01:20 和酒是怎么认识的?怎么入行的? * 02:20 入行就被坑几十万,但天不负人 * 04:47 第一次创业的契机:女性葡萄酒品牌 * 08:56 分配极不合理的第二次创业:直播电商 * 11:35 总结失败、沉淀复盘、重新谋划 Part2:创业进行时 * 15:58 谈融资:1000万or创业? * 18:10 抱着倒闭的心态开第一家店:从零研发、运营社群 * 31:43 狂亏180万:闯荡深圳开第二家店 * 34:25 经历痛苦后重新爬起来再开深圳店 * 40:50 继续扩店:找到相信你的人 * 42:45 多店如何管理?内在逻辑是什么? * 49:45 发心:从证明自己到创造价值 Part3:真实的体悟 * 52:40 回看起点:你可以没学历不能没学识 * 58:25 给20岁的自己的建议 * 1:00:05 未来的计划 * 1:01:45 给创业者的一些启发与建议 【制作】超级电波团队 【声明】本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不构成专业咨询建议

64分钟
99+
5个月前

vol.17丨Notion:从艰难起步到百亿独角兽,剖析不到200人的极简团队背后的故事

“Notion 的精神内核来自赵一凡,是他最早发起这个项目。他期望打造出一个如同白纸般无所不能的处理器,让用户能够直接‘创造’出最符合自己需求的软件,而不仅仅是使用现成的产品。” 【关键词】Notion;极简团队;用户增长 【导读】在近乎饱和的软件市场中,Notion脱颖而出,全球用户数量近1亿,估值超百亿。它的崛起之路充满坎坷,从早期的不被看好到后来成为科技明星,背后有着独特的“武器”和“绝活”。本文将通过深入挖掘Notion的发展史、融资历程、创始人、产品、商业化以及未来展望共6大方面,带你一次性参“透”它。 【Shownotes】 01:49 01:Notion的崛起之路 * 坎坷的开端 * 重新出发 * 转折点 * 迎来高光 * 现在 04:10 02:融资历程 05:27 03:创始人 * 创始人简介 * 创业思想与价值观 * 两人的互补 10:35 04:Notion产品 * 产品定位 * 满足多场景和个性化需求 * 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一切皆可Block 13:15 05:商业化 * 早期用户增长模式:PLG * 用户增长的第二曲线:Notion大使 * 定价策略 17:52 06:未来 * AI+ * 竞争定位 【作者】Brain(投稿首发) 【编辑】内参编辑部 欢迎订阅「超级青年内参」播客 这是由「理响DAO」出品的《超级青年内参》播客阵地。致力于精选对你构建复合能力与第二曲线具有参考意义的内容。希望在信息过载与信息茧房的混沌背景下,为你提供一个获取有效内容的空间。

20分钟
99+
7个月前

vol.50丨相亲100次,是种什么体验?

“何况,我不能因为预判可能发生不好的情况,就放弃和他人连接的想法。我还是想找一个能够互相支撑,最好对方能够带着我提升的人,而不只是一个一起生活的搭子。” 【编者按】30+的张曼在北京当老师,她第一次相亲是7年前。从4年前开始,她将相亲的频率提高至每周两三场,去年,这个数字达到巅峰。2023年,她和相亲对象约会125人次,有过合适的,有过心动的,但都没能进入到恋爱关系中。 婚姻是张曼的终极目标,她也很确定,自己的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前提。她不认为相亲的形式与寻找爱情必然矛盾。 在相亲市场里摸爬滚打多年,她已然形成一套独有的识人术,笑称「姐的眼睛就是尺」。 【纲要】 * 相亲日常 * 相亲偏好 * 相亲标准与方式 * 相亲经历与感悟 【来源】公众号《人物》 【提示】为提升适听度,内容在不改变作者原意的情况下作了文本的优化,同时在保证良好的清晰度和舒适度的前提下,音频运用了「AI配音技术」进行辅助生成。文章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不作为本社的任何建议,原创内容的最终解释权以及版权归作者所有。 欢迎订阅「精神食粮」播客 致力于成为你的每周精选内容过滤器,希望在信息过载与信息茧房的混沌背景下,为你提供一个获取优质内容的收听空间。 欢迎加入「精神食粮」的会员群 🛰Filter_all,在群内放送更新,也欢迎你提出宝贵的建议。

25分钟
47
7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