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哥哥们”上综艺效果奇妙,是因为放下了艺人包袱?

三人行不行

主播:小T/小木/小玉 从许知远和刘震云上《向往的生活》到《快乐再出发》《披荆斩棘第二季》……这几年“哥哥们”在综艺里越来越活跃,综艺效果也与众不同,更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艺人,而是一位“娱乐圈职场人士”。“太好笑了”“完全想不到他们会这样”的评价背后,他们是怎样的心理逻辑?观众又是怎样的预期心理呢? 话题点 01:17《快乐再出发》《披荆斩棘 第二季》这类资深男星参加综艺,为何更有综艺效果? 02:23 许知远、刘震云上《向往的生活》有自己独特的社交节奏 06:25 上年纪的男星无论上综艺还是接受采访,好像都没有了“艺人包袱” 15:26 刘震云这类作家为何能在综艺里游刃有余? 16:58 0713兄弟团、沙溢……综艺里纷纷投奔“喜剧人设” 20:40 梁文道、窦文涛等知识类主持,靠睿智和幽默铸造人格魅力 24:00 拆解看综艺观众的几种预期心理 30:21 年轻人看上年纪男星的综艺:虽然不认识,但真的很好笑 35:25 《我们是真正的朋友》这档“姐姐综艺”,为何没有预期效果? 37:58 “姐姐”和“哥哥”两个群体上综艺,得到的效果不一样 39:01 艺人的职业经历决定了综艺效果,时间能沉淀出人格魅力 文案/小T 【哪里还能听?】 每周或双周,节目将在新京报客户端及各大播客平台同步更新,搜索“三人行不行”即可收听。 【如何找到我们?】 weibo:@新京报文娱 公号:新京报Fun娱乐 听友vx群:添加tianxiaoni001(请注明“三人行不行”) 欢迎大家一起玩耍以及提供好玩选题,等你哟~

47分钟
1k+
2年前

020.艺人工作揭秘:修图标准、团队过滤和社交真空

三人行不行

主播:小木/小玉/小T 嘉宾: 小新(资深娱乐圈从业人员) 喝喝(观众代表) 娱乐圈的工作因为常暴露在镁光灯下,所以这个领域里各个工种之间的分工、真实的工作状态常引发观众的好奇。本期《三人行不行》邀回资深娱乐圈从业人士小新揭秘明星工作,在聊完“为什么艺人修图总要修那么长时间,但看起来又没有什么变化?”“艺人和团队之间,职业边界在哪里?”等话题后,我们感慨,娱乐圈其实跟真实职场没有区别。 话题一: 01:50 “看过一些娱乐圈的社交名场面,很好奇艺人这个群体日常是处在社交真空里吗?” 延展话题: 1.艺人在台前幕后社交性格会有差别,但都是一种“真实”。 2.入行渠道不一样,会导致艺人性格成分有差异。 3.在艺人身边工作,有什么岗位和职业分工? 话题二: 08:17 “艺人团队会帮艺人‘过滤’什么?” 延展话题: 1. 艺人采访常有“这个话题不能聊”,真的是背后有苦衷吗? 2. 现在的艺人有时候会得到团队的“过分保护”。 3. 艺人适不适应记者的“冒犯”,会随着历练增长而有变化。 话题三: 19:20 “艺人修图为什么要花费这么长时间?有时候看着也没什么变化!” 延展话题: 1. 所谓“生图”也经过画面调色。 2. 过重的滤镜,让现在的影视剧和综艺失去了真实的质感。 3. 一部作品诞生前后,艺人身边都有专业职位分工筹备物料。 话题四: 31:50 “娱乐圈是个升级版职场,合作中出现不专业的事时,是不是更有戏剧感?” 延展话题: 1. 敬业的艺人方方面面都会很专业,比如楷模刘德华。 2. 艺人的工作中,更多的时候需要调整敏感的心理状态。 文案/小T 校对/李立军 【哪里还能听?】 每周或双周,节目将在新京报客户端及各大播客平台同步更新,搜索“三人行不行”即可收听。 【如何找到我们?】 weibo:@新京报文娱 公号:新京报Fun娱乐 听友vx群:添加tianxiaoni001(请注明“三人行不行”) 欢迎大家一起玩耍以及提供好玩选题,等你哟~

45分钟
4k+
3年前

019.你是《星汉灿烂》里的赵露思,还是曾黎?

三人行不行

主播:小木/小玉/小T 《星汉灿烂》热播,但今天我们不聊剧中的爱情,拆解一下曾黎与赵露思所饰演角色的“母女线”。只夸别家的娃、“我是为你好”、最后与父母越来越像……这些剧中的代际关系你是不是也很熟悉?这些看似无解的代际冲突,究竟是源自沟通方式的迥异,还是太过经验主义?本期《三人行不行》邀你一起闲聊。 【话题点】 01:50《星汉灿烂》里的“母女线” 04:15与剧中高度相似的代际关系:同龄人互相对比、只夸别家的娃、“远臭近香”、“我是为你好” 08:15“妈,孩子真不懂你们姐妹之间的客套戏码!” 13:00 如果父母从小鼓励式陪伴,我会更自信吗? 16:07 耳熟的“我是为你好”这句话,你要花多长时间才能理解? 19:22 与长辈有代际冲突的原因:家长都有自我投射 24:05“我好像越来越像我爸妈了” 32:00 逆反心理的出现,也许源于沟通方式不合适 35:40 晚辈也是成年人,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36:30 长辈一旦抛掉“家长式包袱”,我们好像就能做朋友 37:35 人生只走一次,我们对世界的经验都很有限 【文案】小T 【哪里还能听?】 每周或双周,节目将在新京报客户端及各大播客平台同步更新,搜索“三人行不行”即可收听。 【如何找到我们?】 weibo:@新京报文娱 公号:新京报Fun娱乐 听友vx群:添加tianxiaoni001(请注明“三人行不行”) 欢迎大家一起玩耍以及提供好玩选题,等你哟~

43分钟
99+
3年前

018.看综艺“桃花坞”,聊聊如何让社交不尴尬

三人行不行

主播:小木/小玉/小T 嘉宾:阿酱(娱乐圈从业人士) 综艺《五十公里桃花坞》历来是观众观察社交方式的样本,在本季节目开播初期,便出现了被热议的“尴尬9分钟”片段。本期节目,我们逐一拆解节目中的“名场面”,并在生活和综艺不同语境之下探讨“家长式”沟通、职场社交法则等话题,探讨如何让社交不尴尬。 01:40 著名的“尴尬9分钟”是什么? 03:30 “家长式”的沟通、群体中爱“冒头”要面临尴尬、职场中的社交准则……我们从9分钟里看到了这些社交模式 12:48 “顺从”的辣目洋子和“自我”的王传君,不同情境、年龄层下得到的评价不一 16:58 综艺导演分享王传君的性格逻辑 19:22 从综艺视角复盘宋丹丹“爱张罗”的性格 20:20 “家长式”沟通下依然自信表达的人,娱乐圈里有很多 29:53 职场情境下,如何快速融入新环境 31:36 不同年龄段,社交方式会有大转变 41:52 生活与综艺语境不一样,每种语境下如何让社交不尴尬? 【出品】新京报文娱编辑部 【文案】小T 【哪里还能听?】 每周或双周,节目将在新京报客户端及各大播客平台同步更新,搜索“三人行不行”即可收听。 【如何找到我们?】 weibo:@新京报文娱 公号:新京报Fun娱乐 听友vx群:添加tianxiaoni001(请注明“三人行不行”) 欢迎大家一起玩耍以及提供好玩选题,等你哟~

50分钟
1k+
3年前

016.从《人生大事》聊到“生死”,比哀伤更重要的是体面

三人行不行

主播:小T/小玉/小木 嘉宾:小新(娱乐行业资深人士) 喝喝(娱乐行业资深观察者) 从近期上映的电影《人生大事》,延展聊聊“生死观”,“死亡”是人生大事,但好像我们害怕谈论。“死亡”本身沉重与否,也许生者该站在临终者的角度去审视,认真倾听他们的需求、不替他们做决定、保护好体面和尊严,也许才是“临终关怀”。如今专业医院已大量开设临终关怀科,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生命的最后一程? 一、现象:我们害怕谈论“死亡” 01:15《人生大事》,院线上少见的殡葬题材电影 03:16出现过“殡葬”“死亡”元素的华语影视作品:《非诚勿扰2》《东北告别天团》《大腕》《哀乐女子天团》《孝子贤孙伺候着》《滚蛋吧!肿瘤君》《送你一朵小红花》 05:33“死亡”是日常聊天里的话题禁忌吗? 06:55年轻人好像更害怕谈论“生死” 10:00拆解影视作品:大多数作品都是借着“死亡”讨论“生” 14:15“死亡”有委婉提法、商业楼层也避讳“四层”……好像潜意识里避免谈论“死亡” 16:06年轻人的现实困境①:在养宠物时,练习“告别” 16:50年轻人的现实困境②:离开老家多年的人,难以应付家中老人的照护需求 二、思考:认真倾听临终者的需求 21:15“死亡”本身沉重与否,也许需要站在临终者的角度去审视 23:07对临终者最好的关怀,是“生者不要替他做选择” 25:42事件回顾:明星追悼会上,大多数的喧闹都和逝者无关 27:08事件回顾:为什么临终老人,选择把遗产留给隔壁水果摊的老板? 29:00近距离接触过“死亡”的人,会有新的生死观 31:14新变化:专业医院设立临终关怀科、儿童临终关怀中心建立、社区健全老人看护制度 34:45生命最后一程,更在意“可选择”、“体面”和“尊严” 【出品】新京报文娱编辑部 【文案】小T 【哪里还能听?】 每周或双周,节目将在新京报客户端及各大播客平台同步更新,搜索“三人行不行”即可收听。 【如何找到我们?】 weibo:@新京报文娱 公号:新京报Fun娱乐 听友vx群:添加tianxiaoni001(请注明“三人行不行”) 欢迎大家一起玩耍以及提供好玩选题,等你哟~

41分钟
99+
3年前

015.《梦华录》值得火吗?

三人行不行

主播:小T/小木/小玉 嘉宾:小新(资深圈内人士) 报报(观众代表) 即便没看刘亦菲、陈晓主演的《梦华录》,近期的你也一定被这部剧的各种话题刷过屏,豆瓣开分直奔8.8分,剧情、演员、演技等日常成为热搜榜常客,《梦华录》值得这么火吗?我们邀来懂得娱乐营销及幕后制作的资深圈内人士小新,从台前幕后拆解《梦华录》。究竟它真的是部有突破、有惊喜的古装偶像剧?还是“全靠同行衬托”? 【观剧感受】 02:45《梦华录》刷屏,不看剧的人追它停不下来? 04:15媒体提前看片会,剧方并未料到《梦华录》开分如此高 06:30圈内真实反应:“开分8.8?疑惑!”“7.5分差不多” 09:03看剧真实感受分享 ——不会让中年人尴尬的偶像剧 10:35看剧真实感受分享 ——大套路依旧,但小套路有惊喜 11:50看剧真实感受分享 ——不喜欢它细节上“太工于设计”,整体剧情反而没有突破 【细拆剧集】 12:50圈内人解答:古装偶像剧核心卖点“演员及演员的颜值” 13:45刘亦菲与陈晓的颜值,在古装偶像剧里算稀缺资源 15:30在关汉卿的基础上改编,故事设定上看不到创新突破 16:45改编缺失:没有关汉卿故事里的“底层魅力” 18:50人物群像塑造,相比其他“古偶”来说比较丰满 【争议&亮点】 19:55霸屏式、地毯式营销真的令人想逃 21:06圈内人解答:如何分清话题是剧方营销,还是观众自发的二度创作? 24:10过度“嗑糖”营销,缺失人物成长线的宣传 28:40(彩蛋)幕后解密:演员现场“找补”剧本;代旭演“池衙内”的灵感 31:32“演技在及格线,但请别过度吹捧” 36:05理性探讨:能让刘亦菲表演起来有火花的男演员是少数? 37:55《梦华录》最成功之处在“选角” 40:01观众和主创看《梦华录》,都请平常心 出品/新京报文娱新闻部 文案、剪辑/小T 【哪里还能听?】 每周或双周,节目将在新京报客户端及各大播客平台同步更新,搜索“三人行不行”即可收听。 【如何找到我们?】 weibo:@新京报文娱 公号:新京报Fun娱乐 听友vx群:添加tianxiaoni001(请注明“三人行不行”) 欢迎大家一起玩耍以及提供好玩选题,等你哟~

42分钟
1k+
3年前

014.访谈节目不再“端”着了,有时尴尬也是一种真实

三人行不行

主播:小木/小玉 嘉宾:喝喝(娱乐资深观察者) 走出演播室,如今的访谈节目形式越来越多元,有的甚至没有所谓“形式”。新类型的访谈节目更沉浸于生活场景,更纪实,观众对对谈的双方也有了更多的期待。讨论尴尬场面、“黑洞瞬间”,其实制作组和观众背后的逻辑都趋同——无限接近于真实生活的质感。你最近有喜欢的新类型访谈节目吗?与嘉宾喝喝及主播们一起畅聊吧。 一、“更生活”的新访谈节目 01:20 喝喝对新访谈节目的观察:更沉浸于生活场景、淡化形式、重视被访对象类型多元 02:25 观众更想从访谈里,找到艺人另一面性格的线索 08:13 走出演播室,新访谈节目的画面特质:放松、家常 09:30 《十三邀》将“高接受门槛”的学者拉进节目,观众意外地发现没有距离感 二、讲故事的他们 11:40 许知远、姜思达等这类“新采访者”,愿意在观众面前暴露自我 14:50 考古《康熙来了》,成就访谈、谈话类节目的远不是主持人 17:50 《奇遇人生》这类纪实型节目,更考验嘉宾 19:00 制作组的困境:难以高频满足观众的期待值 20:14 杨颖那期《奇遇人生》,嘉宾如果换成彭于晏是什么样子? 21:30 观众真正期待的是“真实”还是“效果”?张艺兴、杨颖在访谈节目中的“真实”圈粉了吗? 三、采访中的“黑洞”们 24:30 有些艺人天生“不会”接受采访 26:25 有天生只适合不露面接受采访的艺人 28:00 观众看访谈的一种新期待:看尴尬 31:58 社交媒体时代,艺人和经纪团队也不再“端着”了 36:00 观众期待的“真实”——原来你也跟我一样 出品/新京报文娱新闻部 文案/小T 剪辑/段晓 校对/李立军 【哪里还能听?】 每周或双周,节目将在新京报客户端及各大播客平台同步更新,搜索“三人行不行”即可收听。 【如何找到我们?】 weibo:@新京报文娱 公号:新京报Fun娱乐 听友vx群:添加tianxiaoni001(请注明“三人行不行”) 欢迎大家一起玩耍以及提供好玩选题,等你哟~

46分钟
99+
3年前

013.看懂“饭桌戏”,就读懂了生活的感情密码

三人行不行

主播:小木/小玉 嘉宾:喝喝(娱乐资深观察者) 《饮食男女》《喜宴》《过年》……不管是经典电影,还是持续至今的都市剧,许多重场戏都会安排在一场“饭局”里。在饭桌上,男女主角也许会一见钟情或产生矛盾,家庭成员之间会解开心结或产生分歧,“饭桌戏”浓缩的不是食物,而是各种关系和人情世故。从影视剧聊到生活中,你对饭桌上的一切有什么感悟和困惑?欢迎收听本期《三人行不行》。 1、影视剧里令人印象深刻的重场“饭桌戏” 01:57 电影《过年》开启了喝喝对“吃饭”的新认知 06:50 《喜宴》中的“饭桌戏”,看见了情感中的“隐忍” 08:32 拍摄美食的典范——《饮食男女》 10:35 最令人有食欲的戏——《白鹿原》中张嘉益吃面 2、日常生活里“出戏”的饭局 11:54相亲饭局吃的不是食物,是性格、人品和奇特经历 16:00约会吃饭,是社交也是场“考验” 21:10和陈凯歌一起吃饭,原来他说话风格始终如一 23:49赴尴尬的饭局,我只能开启人类观察 3、吃的不是饭,是关系 26:50情感亲疏远近,决定了去不去饭局 28:05需要“表演”的饭桌礼仪太累人啦! 30:40长辈的“劝菜”和“我以为你喜欢吃”让我手足无措 32:11人到中年后,请不要叫我参加同学会 34:50饭桌上摆的菜、菜的精致程度都有讲究! 出品/新京报文娱新闻部 文案/小T 剪辑/段晓 【哪里还能听?】 每周或双周,节目将在新京报客户端及各大播客平台同步更新,搜索“三人行不行”即可收听。 【如何找到我们?】 weibo:@新京报文娱 公号:新京报Fun娱乐 听友vx群:添加tianxiaoni001(请注明“三人行不行”) 欢迎大家一起玩耍以及提供好玩选题,等你哟~

38分钟
99+
3年前

012.不同婚恋阶段的人看《亲爱的小孩》:为人父母需要的不是“伟大”二字

三人行不行

主播:小玉/小木 嘉宾:小美、阿酱、赤赤 电视剧《亲爱的小孩》已收官,但关于家庭选择、对婚姻的思考依然没有停止。当家庭成员的身份发生改变,真实生活里该如何遵从“尊重”和“理解”?又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平衡自我的需求?《三人行不行》邀来三位处在不同婚恋阶段的年轻人分享看剧体验,她们并没有所谓的剧后焦虑,反而更冷静地思考起了各自的亲密关系。 话题点: 01:19 《亲爱的小孩》吸引了编辑部的所有年轻人 04:23 未婚未育、已婚未育、已婚已育,三位不同阶段的“90后”看剧感受不一样 07:16 《亲爱的小孩》会令未婚的人焦虑吗? 08:50 与男友一起看剧后,角度重新聚焦在“两个家庭” 10:54 影视剧中的桥段并不能当作“生育攻略” 13:17拥有“父母”的新身份后,该如何重新平衡自己的兴趣爱好? 15:50电视剧呈现了双方视角,我好像能理解伴侣了 19:36女性“为人母”后,很多选择会发生改变 26:00当了母亲,不代表要放弃和牺牲自我性格 29:30不一样的家庭身份,会有不一样的生活体验 32:00应该给予“母亲”这个身份更多的自我表达空间 40:50家庭中面临“选择”时,需要”尊重不同” 出品/新京报文娱新闻部 文案/小T 剪辑/段晓 【哪里还能听?】 每周或双周,节目将在新京报客户端及各大播客平台同步更新,搜索“三人行不行”即可收听。 【如何找到我们?】 weibo:@新京报文娱 公号:新京报Fun娱乐 听友vx群:添加tianxiaoni001(请注明“三人行不行”) 欢迎大家一起玩耍以及提供好玩选题,等你哟~

45分钟
99+
3年前

011.他看完20多档婚恋综艺后,觉得“磕糖”最无聊

三人行不行

主播:小玉/小木/小T 嘉宾:资深综艺观察者喝喝 从早期的《非诚勿扰》到这两年的《再见爱人》《春日迟迟再出发》,婚恋综艺从选角到“故事线”都越来越多元,我们在看这类真人秀综艺时究竟会想些什么呢?本期节目邀请观看过20多档婚恋综艺的资深观众喝喝,在他的视角里,这类综艺中呈现出的多元人性、拍摄手法甚至群体观察,远胜过“磕”某对男女嘉宾的“糖”。 【话题点】 【 一直变化着的婚恋综艺】 02:15 嘉宾看婚恋综艺的入坑作:《心动的信号》韩版、中版 04:00 从选角逻辑、情绪推进和故事线的设置,聊聊“造梦型”恋综为何有时候会比偶像剧还甜? 08:15 去年婚恋综艺中的爆款:自然派——《再见爱人》 09:40 从《非诚勿扰》到《春日迟迟再出发》,这些年跟爱情有关的综艺都有啥变化? 11:40 婚恋综艺中值得关注的系列——老年相亲综艺 【 看这类综艺时,我们都在想什么?】 15:05 最大的看点,也许在“糖”以外的部分 17:23 男生看婚恋综艺时,怎么看“技术”和“套路”这件事? 23:15 看得越多,越看重真实和坦诚 28:10 不要带着“对错”的心态去看婚恋综艺 28:51 新出现的婚恋综艺,更注重呈现多元性格 33:34 怎么看待真人秀中的“综艺效果”? 35:47 巅峰体验时刻:在真人秀综艺里理解特别的人群 出品/新京报文娱新闻部 文案/小T 剪辑/段晓 【哪里还能听?】 每周或双周,节目将在新京报客户端及各大播客平台同步更新,搜索“三人行不行”即可收听。 【如何找到我们?】 weibo:@新京报文娱 公号:新京报Fun娱乐 听友vx群:添加tianxiaoni001(请注明“三人行不行”) 欢迎大家一起玩耍以及提供好玩选题,等你哟~

44分钟
99+
3年前

010. 烤串儿、吃包子、换装秀,剧本杀还有啥新招儿?

三人行不行

主播:小木/小玉/小T 嘉宾:新星出版社午夜文库编辑 Pop子 探案类综艺关注度持续走高,许多编剧、悬疑小说作家转型写剧本杀,各大影视IP改编成线下游戏,近几年大火的剧本杀行业究竟有何魅力?我们从分享各自玩这类游戏的奇特体验开始,“职业病”的拆解剧本杀剧本的缜密度、NPC表演的信念感,希望你和我们一起,玩得开心。 【时间线】 01:20 众多创作者入场“剧本杀”,这行有何魅力? 02:50 悬疑小说作家写剧本杀,起步更有优势吗? 04:00 拆解剧本杀“剧本”与其他类型剧本的异同 05:05 大热的“群像”类影视剧,好像剧本杀哦! 06:00 玩剧本杀不是“开会”!剧本杀、密室逃脱的嗨点是“能演戏” 08:30 影视IP改成实景剧本杀、密室逃脱后,体验好不好? 12:10 剧本杀、密室里能吃串儿、涮火锅,都比不过飙演技、玩推理来得过瘾 13:58 悬疑书编辑Pop子玩剧本杀,痴迷于“盘逻辑” 15:20 小玉的困惑:“开会”型剧本杀,为啥还要让我们穿戏服! 19:55 能吃饭的剧本杀和密室,体验会更好吗? 23:52剧本杀里的另一大乐趣——即兴互动 25:40 文娱从业者玩游戏的职业病:在意NPC演技好不好 (分享专业演员入场剧本杀的体验) 32:31 密室逃脱和剧本杀,能否别再玩“恐怖”元素了! 33:01 从剧本杀的“剧本”,聊聊合格文本的特点 出品/新京报文娱新闻部 文案/小T 剪辑/段晓 【哪里还能听?】 每周或双周,节目将在新京报客户端及各大播客平台同步更新,搜索“三人行不行”即可收听。 【如何找到我们?】 weibo:@新京报文娱 公号:新京报Fun娱乐 听友vx群:添加tianxiaoni001(请注明“三人行不行”) 欢迎大家一起玩耍以及提供好玩选题,等你哟~

39分钟
99+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