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枕头|在绝望之巅!我宁愿死于火焰,也不死于虚无

琪思妙想

本期朗诵作品:《在绝望之巅》 这是二十世纪著名哲学家E.M.齐奥朗的首部作品,写于作者饱受抑郁症和失眠症困扰时期。齐奥朗在其中对种种形而上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主题涉及荒谬、异化、抑郁、失眠、爱情、狂喜、苦难、贫穷、善恶等。本书以一种新奇的、抒情的、反体系化的哲学风格,奠定了齐奥朗的创作基调,作为这位现代哲学家的思想源泉,意义重大。 译者写到:奥朗是一个来自东欧边缘地带的年轻叛逆者,心怀恶意地从他的巴尔干地洞中喷吐着火焰和硫黄,一个预言世界将要毁灭的预言家、一名“爆发式的情人”、绝望的理论家、不驯顺的约伯,有些像他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罗马尼亚语著作《眼泪与圣徒》(Tears and Saints)中描绘的那个“约伯,(是)宇宙的哀歌和哭泣的柳树……自然和灵魂未愈合的伤口……一颗人心,上帝未愈合的伤口”。 —————————————————————————— 摘录: 我讨厌聪明人,因为他们懒惰、懦弱、谨慎……饱受无穷焦虑折磨的人,则要复杂得多。智者的生活是空虚而贫瘠的,因为它没有矛盾和绝望。充满不可调和的矛盾的存在,则要丰富和饶有创意得多。 如果说痛苦是你存在的一部分,克服它就会像是蒙受了损失,会引起一阵懊悔。 哲学家们太骄傲了,不敢承认他们对死亡的恐惧,也太傲慢了,不敢承认疾病的精神丰饶性。他们对死亡的反思表现出一种虚伪的平静;事实上,他们比任何人都更害怕得发抖。人们不应忘记,哲学是掩盖内心煎熬的艺术。 贫穷这种现象是人类所特有的,因为只有人类才会把跟他平等的人变成奴隶。只有人才能如此自我鄙视。 在绝望之巅,谁也没有睡觉的权利。所以真正绝望的人无法忘记自己的悲剧:他的意识将主观的苦恼那份痛楚的真实维持如初。怀疑是为难题和事情感到焦虑,源于所有的大问题无法解决的特点。绝望中的人不会被“问题”所困扰,而是会遭受内心的痛苦和火的折磨。遗憾的是,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无法解决。 甜蜜而快意的忧郁,以及黑色的忧郁,表现出相似的特征:内里空虚,外在无限,感觉模糊,梦幻感,抬升。 我愿意成为一个快乐的疯子:生气勃勃,总是心情不错,没有任何烦恼和执着,毫无意义地从早笑到晚。 愿死亡在荒谬的光芒中出现;愿痛苦有限而隐秘;愿狂热并不纯洁;愿生活合乎理性;愿生活的辩证法合乎逻辑而不妖异;愿绝望细微而局限;愿永恒只是一个字眼;愿对虚无的体验是一场幻觉;愿宿命是一个笑话!我认真问自己,这一切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问题、投射光亮或看到阴影?在全然孤独的时候,把泪水埋在海边的沙子里岂不更好?但我从未哭过,因为我的泪水总会变成思想。 我的思想像泪水般苦涩。 为什么生活是平庸之辈的特权。只有平庸之辈才能活在生活的常温之下;而其他人在生命无法承受的高温下被烧灼,在这种温度下,他们几乎无法呼吸,已经一只脚迈入死亡的境地。我无法为这个世界做出任何贡献,因为我只有一种方法:痛苦。 我们与万物如此隔膜!但万物不也同样令我们无从企及?最深邃和最根本的死亡,就是在孤独中死去,届时就连光亮也会变成死亡的成分。在这样的时刻,你会与生活、爱情、微笑、朋友,甚至与死亡全然隔绝。你会问自己,除了世界的虚无和你自身的虚无,是否还有别的东西。 悲伤是进入神秘的一种方式,那种神秘是如此丰富,以至悲伤始终都那么让人难以捉摸。倘若神秘也有衡量的尺度,那么悲伤就属于一组无限的神秘,没有极限,取之不竭。 我觉得我必定会爆裂开来,因为生活给我的一切,因为死亡的前景。 苦尽甘来的幸福是一场幻觉,因为它需要与痛苦的宿命性达成和解,以免遭彻底的毁灭。 一想到我的骨灰随风四散、狂乱的撒入空间,成为对世界的永恒指责,疯狂的喜悦和无限的讽刺就会油然而生。 在绝望之巅经受过苦难之后,在至高的启示时刻,你会发现,唯一的答案唯一的真实,就是沉默。 BGM: 北海 Homecoming——陈婧霏 红霞剧场——陈婧霏

60分钟
79
8个月前

网络红人是否应该被追捧?

琪思妙想

在网络大行其道的当下,网红也塑造着一整个群体的价值观,充当着一个社群的意见领袖,那么具有爆火流量的网红是否应该受到人们的追捧呢?他们是占据了公众资源和煽动情绪的人,还是能抚慰人心、创造价值、激发创意的人呢?在娱乐至上的网络环境里,这种喧嚣的网络空间给每个人带来了什么影响?这也许是互联网时代,每个网民都会面临的问题。 本期播客将从以下方面探讨:网红是否该被追捧? 00:56 网红的定义,哪些人可以算是网红? 依靠网络平台积聚起个人影响力,并且在各自领域内受到粉丝追捧的一类群体 02:43 网红为什么受到追捧? 02:54 1、打发无聊 05:04 2、拓展认知 06:56 3、贴近受众 08:09 4、从众心理 09:53 年轻人为什么痴迷于当网红? 10:00 1、网红是种自我赋权的方式 “一个以网络为基础的社会结构是高度动态的、开放的社会系统。从更广阔的历史前景看,网络化逻辑的扩散,实质上会改变生产、经验、 权力与文化过程中的操作和结果, 在网络中的现身和缺席, 以及每个网络相对于其它网络的动态关系。” 11:51 2、网红背后巨大的经济价值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有1508万人把网络主播当成主业,预计到2025年我国直播行业的人才缺口为1941.5万人。 15:09 网络的现象不可一概而论 有“点读机女孩”发布“发烧进ICU”的假新闻;大网红“猫一杯”编造“秦朗巴黎丢寒假作业”的剧本;“影子不会说谎”通过非法安装“偷拍摄像头”,自导自演炒作偷拍现象“泛滥” 也有李子柒带着更成熟的作品和更厚重的历史文化重新回到公众视野,尔滨以IP的价值依旧吸引着南方小土豆勇闯大东北 16:39 只为割韭菜的网红与审丑的低俗网红 靠流量热潮和追捧的情绪赚取大量短期流量,在商业获利手段来看是投机行为。 有人开着法拉利,用着香奈儿,炫耀着自己家的独栋别墅,不经意暴露出整个大金库,然后扒出来一看,全都是租的,这互联网还有信誉可言吗? 有人传递着价值,渲染着情绪,把一个个观众讲的潸然泪下,结果到头来发现是一场包装极精美的广告档位,用价值观包裹的销售卖场。 20:12 由“吴柳芳”事件分析道德和自由是两个概念 22:42 网红反映出的娱乐至上的氛围,以及媒介奇观 “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尼尔·波兹曼 27:31 网络契合的当代人精神缺口 一些不良的价值会侵蚀每个人的精神,让人在消费鼓吹的话术下疯狂下单,在认知偏颇的只言片语中碎片化思考,在名利双收的美梦中急功近利,在标榜自我价值的伪装下步入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道路。 30:14 需具备的一些媒介素养 “you are what you eat” 仅是一些不完善的思考,希望有所帮助,欢迎批评指正,也欢迎可以一起分享交流~ BGM: 来吧,占领我的无私(Gift)——银河快递

33分钟
25
8个月前

为什么说读书,是天下第一等好事?

琪思妙想

本期播客围绕莫言老师的《不被大风吹倒》和古今大家关于读书、治学、写作的思考和反思。温暖阳光与时俱进,谦虚善良保持学习,认真简单嗜书如命,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品质呢? 03:03 关于莫言先生的谦虚品质的反思 10:04 莫言谈年轻人的焦虑 古人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莫言)年轻的朋友们,当我们遇到艰难时刻,不要灰心,不要沮丧,只要努力,就有收获,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绝望时产生的,并召唤着我们重振旗鼓,奋勇向前,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是不能被它打倒。 21:09 人到底为了什么而活?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构成我们身体的各种物质元素,竟然能以如此奇妙、绝对复杂、非常完美的方式,组成我们这样一个有情感、有理想、有追求的鲜活的个体、鲜活的人。这就是极大的意义,这就是宇宙的意义 24:05 莫言谈喧嚣与真实 作为生活在社会生活得个体,应该习惯喧嚣,要具备习惯喧嚣跟发现正能量的能力,我们也要具备从喧嚣中发现丑恶的清醒 28:22 名人大家关于读书、治学、写作的一些观点 林语堂——无论是在校,离校,做教员,做学生,做商人,做政客,有闲必读书 季羡林——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萨特——对我来说,写作即存在 阿城——书应该越读越少,人生有限,而知识结构和文化构成要越开阔越好 曾国藩——阅读的十二法则 一、恭敬为主:严肃整齐,清明端庄,如同旭日升腾; 二、静坐默思:每日不拘时刻,安静坐定四刻,身心凝聚,宛如稳定之鼎;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来后不贪恋懒寝; 四、专心读书:未读完一本书,不碰其他著作; 五、阅读历史:读完二十三史,每日勾画十页,即使有紧急事务也不中断; 六、言谨慎:时刻留心,言语为先; 七、修养气质:气息藏于丹田,凡事皆可言之于人; 八、保护身体:节制劳累、欲望和饮食; 九、日知所缺:每日阅读,记录心得言辞; 十、月不忘所能:每月创作数首诗文,以检验学识之积累和修养之盛衰; 十一、书写文字:饭后抽出半小时书写; 十二、夜间不外出。 在当今浮躁喧嚣、泥沙俱下的信息社会,能静下心来读书实属难矣,能潜心阅读、认真治学、深入思考,更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绝佳境界,但是照样有人为此前仆后继不懈努力,希望可以和大家一同努力,日拱一卒。 BGM: 孤独患者——陈奕迅 落日飞行器 (氛围版)——你在暮色中 日落计数器——莫非定律乐团 美好留在你身边——简单对话 A Little Conversation

48分钟
72
8个月前

闲聊|应试教育,从白色恐怖到遁入空门

琪思妙想

什么时候我们开始对寒门出贵子感到悲观,什么时候我们一边清醒地知道学历逐渐贬值,但依旧沉沦在应试教育军备竞赛的大齿轮中无法自拔,什么时候教育又是一场精英的投资和有钱能使磨推鬼的游戏了呢?关于应试教育,刘同学和焱焱女士有话说——我们从考试的回忆说起,到一些悲欢离合的鸡毛小事儿,再到一种佛学的“少欲无为,身心自在”是怎样有助于减少内耗、帮助人凝心聚气地完成考试说去。 本期内容包括且不限于: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考试有实感的?现在的小孩课外班军备竞赛成啥样了?什么时候停止上兴趣班去上培训班了?什么时候结束快乐教育进入应试教育的?你的家长对你的教育方式是什么样的?对于学习成绩好与坏的同学,老师是怎么区别看待的?高考前学校的大环境是什么样的?应试教育怎么慢慢培养了你的焦虑、恐惧的情绪?我们该怎么以兴趣为导向,把自己重养一遍?身心灵的对话如何帮助我们减少内耗? 00:12 从小到大都是场对应试的预演 07:57 教育,父母头顶的宝剑 10:02 z时代小孩的互联网教育 15:50 快乐教育,精英才玩得起的游戏 19:54 高分低分,老师会不会区别对待 27:42 除了卷子之外,一无所知 35:06 “超过你“之自负后遗症 38:00 恐惧作为一种驱动力 42:36 “内观” 作为一种认知弥补 如果你也对应试感到迷茫无奈,又不得不置身之内完成修炼,可以点开听听这段【低烧一般挥之不去,且会在午夜梦回魂牵梦萦的】时光,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 BGM:Honey——Running Blue

55分钟
31
8个月前

专访|与抑郁斗争八年,人们的误解有多深?

琪思妙想

请不要再用无知去揣度抑郁症,也不要再对其进行二次伤害。“当陷入那种情绪时,我的自我伤害其实是缓解痛苦”,坏情绪犹如深不见底的黑洞,把自己卷进去时也关乎着身边人的神经,然而,大部分对于疾病的认识有限,也会产生焦虑以及不安,这种情绪又会再次传递到患者身上,造成二次伤害,大家对抑郁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明显提升,然而即便如此,抑郁症也经常被曲解。 嘉宾:鹿野布泙 今天有请到与抑郁症抗争八年时间病最终走出阴霾的小鹿做客,来分享自己的生病经历、治疗过程、心路历程、关于污名化的观点,以及对常见的偏见给出自己的看法,“要对自己有耐心,要坚持下去,要相信希望,不要中途放弃”,曾身处漩涡之中的她,如今拿起伞在这里选择发声,用爱与温暖照亮一片星空。 01:18 抑郁症生病的经历 09:05 抑郁症的症状有什么 12:39 抑郁症患者的就诊过程 27:20 自己从病魔中逐渐走出来后 28:52 家属及身边人对患者的态度 32:39 人们对抑郁症的污名从何而来 37:51 误区之:“抑郁症就是心情不好、压力太大、矫情” 42:20 误区之:“抑郁症只是不想认真做事,用来逃避的借口” 44:54 误区之:“乐观的人不会得抑郁症” 50:13 误区之:“我安慰了也没用” 如果你看到有患者在社交平台发布求救信号,请一定要选择温暖、选择善良、选择鼓励,“我的朋友不知道,他们多少次在不经意之间救了我”你的一句话可能会挽救一个濒临崩溃的生命,正如歌词中所写:我们度的风波,是人世间寻常的颠簸,不足以修成正果,却足够难忘难舍——是坏情绪,但请记住告诉自己:你真棒!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交流~ BGM:《未闻花名》——周深

57分钟
31
8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