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好像是一个人生大事级别的重要话题,特别是在北上广深生存的打工人们。动辄大几百万上千万的数字,剪不断理还乱的板块、交通、学区和配套,还有针对开发商物业的各种雷暴、维权、负面话题,这件事情快成为决定下半辈子生活质量的至关重要的一步。今天我们几位嘉宾,都有着在北京上海两座房地产核心城市购买房产的经历。今天的分享会从几位的买房经历开始,并且分享买房的心态,和从自己经验出发的一些小建议。 【本期嘉宾】 T老师:在上海买过两次房,第一套全款为了结婚,第二套贷款为了儿子和爸妈 M老师:来自北方的新上海人,目前做着一份自由而无用的工作,在上海买过老破小 【本期Notes】 02:15 牵一发动全身的买房大计 04:01 人生阶段的不同决定了买房需求 05:16 为了学区,牺牲了小区品质 07:43 看房的过程可以帮助理清需求 09:30 为了”挂户口“选择老破小 11:20 政策加预算,决定一大半 15:50 为了书房,选择了郊区新远大 19:55 当心”滞销”的二手房 22:23 上海闪电购房记 24:40 出了一堆名校生的“状元府” 28:18 极度强势的卖方市场 31:13 给房产销售发红包却被拉黑 35:18 随意入手的房子一年多接近翻倍 45:08 轰动京城的“神盘” 50:10 是否用足杠杆要理性分析 54:59 三秒钟选中并下手 01:02:50 房子的感性价值更加重要 01:08:30 选择房产的新因素
又是一年秋招季,一群毕业生又将初次踏上职场。尽管“互联网寒冬”、“大厂裁员”的新闻屡现报端,但互联网行业仍然以其成长性、高薪酬吸引了很多毕业生。尤其是其中的产品经理一职,由于相对较宽的专业接收口径成为了不同学历背景的人共同的选择。本期节目,我邀请了两位在不同的大厂从事产品经理工作的朋友来聊聊他们对于这个工作的认知,尤其是他们两位有着不同的学历背景、有着不同的工作年限、还分属不同的产品细分赛道,从他们的聊天中,让我自己对产品经理这个职业有了很多不一样的认知,也希望对有志于改职业的人有所帮助! 【本期嘉宾】 佳佳:资深产品经理,从业超过十年,海外top20高校理工科背景出身, 饭团:产品经理从业两年,国内top3高校社科类背景出身,主要面向C端产品 【本期notes】 02:30 从海外IT咨询到国内互联网大厂之路 07:18 人文社科毕业生,从一场参观与互联网结缘 12:05 互联网产品经理都在做什么 15:10 产品经理的一天 22:30 理工科vs人文社科,谁更适合产品经理 25:30 与不同团队沟通,产品经理的核心技能 28:09 产品经理和研发的互动与博弈 35:30 不同需求如何优先级排序 38:51 你的app更新是怎么被拍板的 42:09 不同团队需求pk,劳心劳神 44:19 产品经理需要哪些硬技能 49:17 互联网产品经理求职、转行经验 54:25 产品经理职业评分
疫情之下,出国旅游已经变成了一种奢侈的梦想,不过国内的大好河山也有颇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本期,我们请到了在跳槽换工作一期节目中有过强力输出的麦老师,来为我们分享一个相对冷门的省份:山西。 山西因为它独特的地理区位因素,保留了大量早至唐朝的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而营造学社的前辈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山西探索发现这些建筑的故事更是给这些本身就有着极高学术价值的古建筑增添了一份传奇色彩!在本期节目里,我们以太原为中心,由北至南由麦老师带着我们去了解那些精彩绝伦的历史遗迹和他们背后的故事,干货满满! 【本期嘉宾】 麦老师:资深摄影师,文学博士,古建筑爱好者 【本期notes】 04:00 山西的刻板印象以及与宝岛台湾的奇妙连接 06:05 山西之余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地位 12:41 榫卯:仅仅是不用一根钉子这么简单吗? 17:05 九五之尊,是四十五间房吗? 19:40 果汁要标注含量,古建筑的含古量怎么看? 21:33 你知道古代政权变更下的版图变化吗? 27:20 五台山是一座山吗? 28:40 梁思成、林徽因发现佛光寺的故事 34:00 坐东朝西的佛光寺,现今保存如何? 37:50 在五台山,一顿全是肉的斋饭 42:20 仿古仿欧,闹出不少笑话 47:15 中国景区之通病,强加观光车徒增烦恼 49:51 东太行、西吕梁,黄河绕半边,山西的基本地理面貌 53:15 太原之行:晋祠与永祚寺,精彩不容错过 59:26 蒙山大佛的神奇发现过程 60:22 中国的塔,佛教本土化的独特建筑 67:34 古代木塔之集大成者:应县木塔 71:30 云冈石窟:色彩与空间的完美结合 80:45 空悬西山的悬空寺,精妙的结构与选址 84:15 平遥古城,一城两寺的两寺千万别错过 90:51 古建保护与当代游客之间的互动 96:40 麦老师国内旅游景点选择秘方大公开 本期播客涉及到的景点 太原:晋祠、永祚寺、窦大夫祠、山西艺术博物馆、天龙山石窟,蒙山大佛 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塔院寺、显通寺、菩萨顶、罗睺寺、佛光寺、南禅寺 朔州:雁门关、应县木塔 大同:云冈石窟、善化寺、华严寺、恒山悬空寺 平遥古城:双林寺、镇国寺、古城
小镇做题家作为一个老梗,近期因为顶流明星考公事件重获网络热度。与此同时,人物特稿《一个高考状元,和一所县中的自救》在朋友圈获得广泛关注。虽然高考状元已经不让炒作,但一个从仅有10万人口的县城中学出身的状元,还是吸引了非常多人的眼光。作为一个出身在同样的小县城、背井离乡到超级中学求学的我而言,不管是小镇做题家还是县中的困境,都是那么熟悉。尽管在职场打拼多年,但那段经历仍然是我人生难忘的回忆。 小镇做题家来自哪里?是如何被塑造的?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哪些困境,最后的出路又在何方。这期节目,我和我的高中同学聊了聊这个话题。 【本期嘉宾】 橙子:临川一中学生,现Top3高校工作 TT:临川一中学生,Top2毕业,现在央企工作 【本期notes】 03:54 来自985废物小组的旧梗,因顶流再获关注 04:57 二线、三线的城市青年也可以叫“小镇青年”吗? 07:05 县城:城市和乡村融汇的奇妙场所 09:43 做题家养成记:做题做的好,再奖励你更多的题 12:18 做题家典范:无时无刻不在做题 13:55 做题熟练工,不配叫专家 17:04 做题家困境,单一目标突然变多 20:31 成为做题家之路,培养了我的定力 23:55 做题失效之后,做题家自信的摧毁 26:42 状元效应,让超级中学吸引力增强 30:22 县中成绩的波动,造成生源大流失 33:25 县中自救vs仍在塌方中的县中 37:51 要背井离乡去超级中学求学吗?成绩、经济与抗压力,都要考虑 46:50 高校招生开始向县中倾斜 52:24 做题家只有考考考这一条出路吗? 53:40 真正的做题家,不止会做题 56:48 目标不变,方法在变。小镇做题家,只是一个阶段的概括。
每年都被提的“最难就业季”,今年确实更难了一些。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就业市场却火热不再。作为两位已经工作5年+的资深职场人,这期我们想聊聊应届生求职那些事儿。同时我们邀请到了嘉宾小强,他多年从事与招聘相关的工作,从HR角度分享了许多实用的网申及面试的技巧。希望既能帮助你在秋招中少走弯路,也能从心态上积极调整。如果屏幕前的你正在为毕业找工作焦虑,不妨听听看~ 【本期主播】 东东:博士,金融行业从业者 顾顾:本科,美妆行业mkter 【本期嘉宾】 小强:研究生,某大型科技公司HR 【本期notes】 职业选择 03:30 工作、读研或读博?个人追求与社会要求 09:00 读博请三思 10:32 Quit也是一个选项 13:03 如何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18:18 如何找非本专业的工作? 24:32 体制内外的利弊权衡 28:25 进入体制可能可以改变更多事,影响更多人 求职支招 30:14 秋招时你的手里需要有几份实习? 30:43 美妆、科技、金融,不同行业对实习的要求不同 37:37 如何写好一份优秀的简历? 38:21 HR眼中写简历的实用技巧 41:48 海投不推荐! 43:54 提前设定dream offer与保底offer 45:31 越早拿到offer越利于掌握主动权 46:09 不同行业发offer时间不同可能造成压力 48:36 HR分享网申如何筛选简历? 51:47 笔试靠刷题,应试无捷径 56:07 什么是结构化面试与非结构化面试? 01:00:18 利用STAR模型说好故事 01:02:44 值得一玩的桌游向面试 01:04:54 压力面试:考验心理素质与反应能力 01:06:41 面试是你与公司的双向选择,better to be yourself 01:10:55 校招工资可以谈吗? 01:16:00 面对逼签:求职者与公司的博弈
最近几年通过综艺节目在大陆翻红的林志炫,有一首歌叫做《凤凰花开的路口》,不知听众朋友们有没有听过。凤凰花开于六月,宝岛的校园内广泛种植,每当开放便是一波毕业生离校之时,这首歌也自然而然被当作一首毕业纪念歌。 提到毕业,提到母校,总是在社会上磨砺棱角的社畜们心里柔软的一块地方。今天我们的主播和嘉宾,本科分别毕业于北京和上海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北大的一湖一塔,清华的荷塘月色,复旦的光华妖风,再加上各自学校或自由或严谨或浮夸的“风格”,每个毕业生都亲自烙上了最热烈的六月印记。 抱着吉他边喝边唱,草地上从天黑坐到天亮,为理想搏上一切,为爱情奋不顾身,甚至裸奔喊出自己的宣言,这些都是我们经历过的最浓烈的青春。很遗憾我们没有找到合适的交大嘉宾来凑齐“清北复交”,欢迎留言分享毕业故事! 【本期嘉宾】: 陀螺:最帅互联网产品经理 阿麟:北大本硕博,毕业了三次 【本期Notes】: 01:55 清北复的聚会,差了交 03:22 曹禺写下《雷雨》的图书馆 06:10 妖风阵阵的光华楼 10:11 北大必拍的西门 13:09 未能解锁的博雅塔塔顶 16:07 理工科院系的毕业大戏 18:40 本科生涯的最后一次熄灯 21:12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传承 23:55 借阅纪念卡:实体版的“网易云音乐” 27:32 高校毕业红毯的源起 34:06 猜猜清华有多少个食堂? 35:37 送母校一条樱花大道 39:07 夜闯圆明园 41:41 校园歌手变身北大裸奔哥 43:05 震惊全校的“吃刺猬”事件 48:45 《自由而无用的爱情》 53:35 ABCD与E的毕业局
又一波疫情来袭,你是否也加入了居家办公的大潮? 本期,我们一起聊聊职场话题,在北京上海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里的“打工人”们,一起来聊聊换工作这件事,并且有一位曾在2020年疫情的居家办公中大胆裸辞! 新人期的青涩,发展期的忙碌,平台期的稳定,不同阶段想要“动一动”“换地方”的冲动来自何处? 如何评估一份新工作是否值得? 除了跳槽,人生还有别的选择吗? 【常驻主播】 东东:工作4年半,央企金融行业 顾顾:工作5年半,外企美妆MKT 哈老师:多行业多城市多岗位 【本期嘉宾】 steed(马老师):工作13年,外企能源行业安全生产管理 麦老师:工作5年半,国企办公室中层管理 【本期notes】 04:01 5年换了3个行业是什么体验? 05:24 北京户口还是高薪职位 06:13 35岁以后换工作真的会很难吗? 08:37 从乙方跳甲方,甲方内部也有岗位鄙视链 12:20 团队管理原来并不香 14:32 工作让我明白了我不想要什么 15:54 职场坏风气声讨:我们真的忍不了! 17:17 职场PUA:无限贬低员工,无限抬高公司 19:09 居家工作让人抓狂 20:37 领导要求:电话响铃3声之内必须接 21:06 乙方该满足甲方的随叫随到吗? 23:41 到底如何评价一份工作 28:29 同时换城市换业务换团队的崩溃经历 32:19 文学博士的理想工作七要素 40:57 换工作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42:02 找工作被老板知道了怎么办? 49:35 “以稳为主”的国企职场氛围 53:04 面试新岗位,必须问问这个问题 55:42 辞职Gap,不失为一种选择 01:06:41 因疫情夭折的创业想法 你还想听我们聊哪些职场话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多年以后,面对大白,哈罗德老师将会回想起居委会组织他去做核酸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写下这句话之前,我从阳台看出去,毫无人影的社区花园,空荡的高架和街道,只有远一些正在改造成隔离点的小学还有些声嚣。 现在的魔都,正在上演一部沉浸式的魔幻现实主义戏剧,每个人都被带入到了这场大戏中。瞳孔扩张惊掉下巴抱紧自己,面对着眼前正在发生的故事,不知是真是假是黑是白是纷是扰。 制度、政策、决断,甚至是辣眼睛的神操作,好像已经失去了讨论、赞同或者抨击的意义。现在如何能够稍微有点质量地活下去,已经是向来精致的上海人民的核心话题了。 跳出目前混乱的生活,今天我们请到了5位风暴中的上海居民,和三位主播一起,分享这场戏中不同的视角、见闻和体验。如果此时你在上海,你需要帮助,请给我们留言,虽然我们也活得不好,但也会尽力帮忙。 最后,感谢为上海目前的基本运行在耗尽全身力气的人,希望你们都好好的。 BGM: John Lennon - Imagine 【本期嘉宾】: 原原:上海松江,本次疫情首个病例的密接,第一批被隔离的上海居民 踢老师:上海浦东,大学青教,2岁孩子的母亲,在单位和家中均被隔离过 月亮:上海杨浦,在校研究生,居家期间检测发现核酸阳性 飞雪:上海徐汇,中学老师,居住于老旧小区 豆皮:上海长宁,互联网工作者,除了保护自己还要保护宠物 【本期Notes】 01:04 这里有你绝不可错过的Rap 06:18 从画格子、鸳鸯锅到大锅炖 08:19 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 09:57 百密一疏的物资--纸尿裤 12:01 扛起大旗的上海团长 14:03 用菜梗改造成Apple Pencil 14:34 口粮不易,猫粮更难 18:25 逃离充满阳性的急诊 19:19 封控中寻得珍贵的手术刀 20:19 精致白领的居家办公 21:15 大学青椒在线开讲,化妆打扮防皮娃 26:10 疫情中最没用的人--老公 29:27 确诊后室友伸出援手 34:16 和“一剪梅”、“春之莲”和“心静思远”当朋友 35:17 团购蝌蚪的宝妈们 38:33 陌生人的善意,妹妹加油 40:40 “霍乱时期的爱情”,姐弟齐心,直弯有情 42:45 抢菜中被感染 48:10 志愿者的“爱的奉献” 52:08 老小区的进化--拉群、扫码、发微信 54:35 携带宠物隔离,需要签署“无害化处理”协议 58:55 大学女青教的隔离故事
从《明星大侦探》的热播,到剧本杀从一线城市向全国蔓延,剧本杀已经成为了当代年轻人周末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剧本杀到底有什么魅力?剧本杀行业的现状如何?本期我们邀请到了剧本杀资深玩家和店家一起聊聊我们和剧本杀的故事,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我们对行业的思考。 【常驻主播】东东、顾顾 【本期嘉宾】 四飞:百本玩家,硬核推理爱好者 可君:997工作辞职、开店8个月的剧本杀店店长 【本期notes】 03:10 剧本杀是什么? 04:08 还叫谋杀之谜时期的剧本杀 05:30 长达13小时的剧本,请假打本 07:35 坐高铁、坐飞机去打本 08:58 《明星大侦探》陪伴入坑 11:35 每一次剧本杀都是新的体验 12:30 《豪门惊情》与豪门三大定律 13:30 硬核本是什么? 14:25 一次入坑,死宅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15:40 拼车还是固定车? 17:05 拼车遇到大神 18:40 小学生拼车遇到大学生 19:40 缺男生的剧本杀行业,纯男生拼车情感本 20:15 周末陪客户玩8小时剧本杀 22:10 线上和线下如何选本? 25:25 店家如何选本? 27:00 菠萝头vs水龙头 29:10 一个优秀的DM是什么样的? 34:05 辞职开剧本杀店的心路历程和困难 37:00 火爆背后,剧本杀盈利吗? 38:35 剧本杀店的核心竞争力 41:05 行业的监管现状 44:15 剧本杀玩家大分类 47:20 我们的剧本评价标准 53:50 剧本CP的角色分配 55:34 我们的年度剧本和年度吐槽 1:01:40 剧本杀行业的抄袭现象 本期节目中提及的剧本杀: 《死穿白》 《豪门惊情系列》 《七月的少年》 《日月星光影系列》 《不了情》 《拆迁》 《水镜八奇》 《持斧奥夫》 《马丁内斯死在惊奇馆》
印度,一个可能从来没在你的旅行目的地清单里出现过的国家。怀着巨大的好奇,2019年的十一我们在印度经历了七天六晚的自由行,一路旅程的惊心动魄至今都让人记忆犹新。 本期,我们还邀请到了研究国家形象传播的学者加一,她也曾在2015年造访过印度与孟加拉。我们与她一起聊了那些可能只会在印度存在的“奇妙旅行体验”。 【常驻主播】东东、顾顾、哈老师 【本期嘉宾】加一:一名普通的论文编织女工,非典型事物爱好者 【本期notes】 02:23 去印度前的印象:咖喱、宝莱坞、印式英语、种姓制度、贫富差距、不友好的女性生存环境 08:50 印度电影启蒙: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精彩而荒 11:50 行程分享:印度七天六晚自由行,印度孟加拉公务行 17:38 在印度只敢吃酒店自助或连锁餐厅,不敢碰街头小吃 20:12 烧热水只用酒店瓶装水,迫不得己街边买水怕喝了拉肚子 20:39 印度美食的灵魂:万物皆可Masala 22:22 号称世界最甜食物的印度汤圆 22:57 旅游小习惯:买世界各国的当地口味薯片来尝鲜 25:43 选择酒店首要考虑安全 27:37 酒店内外的天壤之别:奢华优美的度假村与十米之外尘土飞扬的大马路 30:16 殖民历史的印记:西方化的酒店管理与服务 32:36 出片率极高的斋普尔,游戏纪念碑谷的灵感来源 36:57 历史课本里绝美的泰姬陵,亲眼见到还是很震撼 38:07 在印度探索印度教、伊斯兰教与佛教建筑的异同 41:09 深入当地的寺庙:圣洁与肮脏,宗教与世俗并存 49:33 德里惊魂一夜:当街被拉去买地毯,碰到汇率黑店 53:55 人挤人围观印度恒河夜祭:尸体焚烧仪式 55:32 在孟加拉机场丢失行李,对落后的系统崩溃 59:08 深夜大巴上被警察用石块砸窗,以为遇到抢劫 01:02:14 在旅游景点与印度当地人的抢摆渡车大战 01:04:57 我们把印度旅游推荐给这几类人,附上贴心建议
当夜跑已经过时,第一批健身工作室已经倒闭,超级猩猩与类似的团课类健身机构开始红遍一二线城市。超级猩猩如何入门,如何进阶?和传统运动健身有什么不同?除了好身材,一群年轻人在一起挥霍荷尔蒙,他们还能收获些什么? 【本期嘉宾】陀螺:互联网产品经理,投资理财健身达人 【本期互动】在评论区留下你的健身需求或问题,主播和嘉宾会根据自己的经验为你出谋划策~ 【本期notes】 01:10 互联网行业的健身达人陀螺来了 02:30 每天运动半小时就会永葆青春? 04:20 谁说996就没时间运动? 05:10 瘦过才知身轻,规律健身无惧体重波动 08:20 高血压和工作让人忧愁 10:15 海滩清凉照才是健身氮泵 13:20 健身是must to have还是must to show 14:30 男女健身差异大讨论 19:40 超级猩猩到底是什么? 22:40 与其在股市被割,不如花钱健身 24:06 专业拍照出大片,超猩的额外激励 29:20 健身社交化,品牌与学员的双赢 33:30 在超级猩猩除了健身经验,还能收获什么? 38:35 储值余额和老师,是坚持下去的关键 45:10 奶茶只喝一口,炸鸡只吃一块 46:00 你会看食物营养成分表吗? 49:40 碳水阻断剂、油脂阻断剂,消费陷阱还是黑科技? 52:30 健身不只是身体上的锻炼,也是心智上的修行 57:00 手把手教你选择超级猩猩课程 59:00 私教健身房指南
2021年底,电影《爱情神话》火爆院线,片中年轻一代男性代表——白鸽,他的自我定位是一位“美妆达人”。电影最后一幕令人印象特别深,剧中的主要人物坐在家中观赏《爱情神话》,中途白鸽拿出护手霜,依次传递给前妻、现任、贵妇学生和自己的老父亲,一只护手霜勾连出了特殊的张力。本期节目借用电影来“一斑窥豹”,护肤和美妆已经向男性群体蔓延。本期节目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本期嘉宾】 百百:上海精致男生、单眼皮小狼狗、剧本杀达人 【本期notes】 02:58 你长过“萝卜丝”,抹过“蛤蜊油”吗? 04:53 可伶可利与“深大玉妹”的童年记忆 08:36 爸爸护肤的“言传身教” 11:42 保湿祛痘之后的审美取向 15:01 男士护肤品牌的尴尬局面 16:20 从Rain,贝克汉姆到归国四子 19:50 “男生脸皮厚” 原来是有科学依据的 23:23 护肤的功能观与仪式观 26:26 防晒--抗老的黄金法则 30:13 这里没有广告 32:51 Can you give me an iPhone 4(si)s? 35:50 初尝试把自己画成“美猴王” 40:02 有效化妆和无效化妆 46:16 美妆男孩自我大爆料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