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2 孟小书×阿乙×刘绍禹:写作的出发与回归,生活的平凡与危险

镜面反射

在「镜面反射」的启动之初,我为节目想要对谈的嘉宾略定了两个方向:有趣的生活经历,有益的创作经验。带着这个设想我询问了身边很多朋友和作家编辑,想让他们为我推荐些适合邀请来做节目的创作者。去年很早的时候,作家阿乙听了我的节目定位,毫不犹豫说出一个名字:你可以请孟小书来啊。 忙过了二十来期节目和十来场线下活动,终于和去年就写在计划册里的作家孟小书聊天了。雍和书庭是一家开在地坛公园的东墙外的书店,我早就发现是这一个录制播客的最佳场所,这次托雍和书庭的福,我和孟小书、阿乙的聊天小队就组成了。本期节目是七月份一个雨天里我们在雍和书庭的一次线下节目录制,从孟小书写的小说《猎物》出发,聊了聊离开自己安稳的家,去到经验之外的地方会对写作产生什么影响。 孟小书的小说里写到一名化身为完美先生的骗子,在社交媒体用虚拟身份欺骗一位从事视频节目制作的网红女孩。作家阿乙在写作前的职业是警察,他多部作品中都写到了各种各样的骗子及受骗人的心态,我们就骗子及社会上遇到的新型骗术,聊了很多当今安全生活下可能遇到的危险。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写作,与周遭环境中暗藏的未知,结合起来发生全新的张力。欢迎大家收听这期节目,一起探索生活中的古怪、危险,看到生活中的差异、平凡。经验是保护自身的最好手段,交流故事即获取经验。 时间轴: 00:01:22 有趣的生活经验及有帮助的写作经验 00:03:48 出发的困难,世界从越走越大到越走越小 00:07:11 穿州过府,跋山涉水。写作的基因突变,从城镇写作到城市写作 00:13:38 北京的乡村离市区很近,但稍微一走进北京的乡村,常谈论的那些AI就和这里没关系了 00:17:15 假期的后厂村空空荡荡,忙碌的IT产业恍然是一场从未发生的梦 00:19:38 生活在北京,并不代表一定现代化,中关村的衰落迎面贴在脸上 00:24:18 一周建好的过街天桥,一年多也没有通,反应了两种速度 00:28:31 衰落的时候恰恰能感到超常的稳定。从电影院出来像玩密室逃脱00:32:23 朋友消失的两种方式,离开人世,离开北京 00:35:55 曾经假死的店面才是最火的店面。当年被星探相中 00:38:45 为自己搭建安稳的生活后,突然被危险环伺 00:46:56 诈骗呈现工业化,大量试错得出来的最有效率的话术 00:50:35 从前一边谈恋爱一边学谈恋爱,现在连怎么哄对方开心都有话术 00:53:00 退休的人创收能力下降,容易成为骗子狩猎的对象 00:55:05 人为了执行一个话语,而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 00:59:05 骗子在网上已经不需要一个真实的肉身,符号化的骗子 01:01:59 在酒店大堂见到的杀猪盘骗子,长得斯斯文文 01:06:30 网上有人发来邮件假装发错了,问是不是Jennifer 01:11:37 人阅读和出发,是为了获得自己经验边界之外的东西 01:20:00 嫁到也门的女孩。特别干净的阿拉伯洗手间 01:29:44 新一代作家对全球化经验的获得和书写 01:34:39 在更广阔的视野下,同时又被更窄的绩效控制 01:38:50 现代社会是单方面互动。在科技改变生活的框架下,尽量找回自然主义 01:46:30 从巴塞罗那出发到北京,变成从三里屯出发到地坛 本期提到的作者和作品: 《红与黑》司汤达 贾平凹 陈忠实 苗炜 冯唐 老舍 陈建功 王朔 石一枫 《阳光灿烂的日子》 《绿皮火车》周云蓬 本雅明 钱钟书 《骗子来到南方》 《堂吉诃德》 《花样年华》 《敖鲁古雅》顾桃 《完美的日子》维姆·文德斯 《猎物》孟小书 杜梨 冯小宁 冯小刚 姜文 本期音乐: Bullet With Butterfly Wings-The Smashing Pumpkins 「镜面反射」: 节目制作,视觉设计,声音剪辑:刘绍禹

115分钟
99+
1个月前

Vol.21 顾拜妮×宥予×刘绍禹:有益而精彩的女孩,平凡不等于没有价值

镜面反射

夏天的南方之旅,我从杭州录完节目后来到上海。在我刚逛到上海的东方明珠塔下面时,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给我发来信息,问我要不要和青年作家顾拜妮录一期节目。抬头望着九十年代我童年时在小朋友心中象征世界中心的东方明珠塔,我发现这是个美丽的时刻,我当即就答应了和我早就想对谈的顾拜妮做一期节目。 过了几天,我去上海最有名的大光明影院的一号厅看动画片《幽灵公主》,刚看完走出这个千人影厅,顾拜妮发信息告诉我,她找到了作家宥予和她一起聊这期节目。接二连三的神奇时刻陪伴着我的上海之旅,宥予也是这两年我最关注的青年作家,这期的聊天小队组成得太美妙了。 回京后我们在线上录制了这期节目。宥予说他生活的广州来到了雨季。剪完音频后,我听到我们三人快乐的聊天声音背后有隐隐约约的汽车声、市井声和断断续续的雨水洒下的声音,我喜欢这种鲜活的背景声。顾拜妮介绍了她的小说集《乳酸菌女孩》,为我们讲述都市女性的多样生活。我们也从宥予的小说集《证明》出发,探讨了青年换城市后的生活转变。现代年轻人在职业选择中面临的挑战,以及追求自我价值的重要性,都是两位作家关注的话题。他们的小说中写到的不同职业的平凡人,既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拼搏,同时也勇敢追求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时间轴: 00:00:30 在上海东方明珠塔下约定的这次节目,走出大光明影院立刻组成小队 00:03:48 写十六年小说,做了八年编辑,养了空气凤梨,新书是送给自己的三十岁礼物 00:06:22 每天上午十点出来写作。二零二五年远程办公的受益者 00:09:00 做保险业的女孩,感到自己绝对不适合做这行 00:12:55 当初有一种恐惧感,所有工作都不想做。对职业的斗志被消磨到了谷底 00:20:21 模糊地感受到一种命运的时候,特别需要一个精确的词句来定义它究竟是什么 00:22:29 有益的、微小的乳酸菌女孩。平凡并不等于没有价值 00:25:25 上一代人年轻时要违背父母想让自己成为的人。这代人把自己安放在自己想要的工作环境里 00:32:00 应该在可以和任何一个陌生人击掌的心态下生活在茫茫人海的城市里 00:37:29 合租产生新型的社会关系跟生活方式 00:42:50 如何从现实中拿到素材细节。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互相能感受到 00:44:35 写作的职责,是写不是非写不可的人的生活。要观察和自己无关的人 00:51:45 写海洋馆的美人鱼表演者,问相关从业者可以获得真实的细节 00:58:55 浪漫是带给你的意象和故事,它是一种情境和效果,需要人的介入浪漫才存在 01:03:29 广州盛大的云和窗外的旧楼,落花时节又逢君,当代人在城市之外没有其他寄托 01:11:15 对人物有悲悯是作家珍贵的特质。发表前的修改 01:25:50 男性作家对女性角色遭遇的尽可能书写 01:31:00 男性半夜可以随意出门,而女性太晚不敢室外跑步的不安全感是男性带来的 01:35:00 各种广告不希望把女性和“力量”联系在一起,但力量是可以属于女性的,尤其是眼界带来的力量 01:42:10 能看到他人情绪的实体化 01:51:08 从故乡这个地区出发,对自己写作的影响 01:58:30 故乡是一生都无法摆脱的东西,它也在未来,会时不时洒一些东西给你 02:01:25 书籍推荐 本期提到的作者和作品: 范维哲 《乳酸菌女孩》顾拜妮 《幽灵公主》宫崎骏 《撞空》《证明》宥予 王家胜 《合租女孩》 《水形物语》 《狂犬病》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塞里史龙洞》 《任逍遥》贾樟柯 约瑟夫·罗特 《族长的秋天》加西亚·马尔克斯 《文学空间》莫里斯·布朗肖 《献灯使》多和田叶子 《绿光》埃里克·侯麦 本期音乐: The Chains-Fleetwood Mac 「镜面反射」: 节目制作,视觉设计,声音剪辑:刘绍禹

132分钟
99+
2个月前

Vol.20 丝绒陨×亚述×昆鸟×刘绍禹:在诗中关注普遍命运,用诗意对抗现实空虚

镜面反射

年初在南昌的陆上书店和“独立书店阅读节”的策划人董晶菁聊过一期节目后,五月份等来了筹备多时的今年的“独立书店阅读节”杭州站。我从北京飞到提前入夏的杭州,经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海蛇推荐,在这届阅读节现场的播客录制间里,以“这样,你就能真实地醒着”为题,和三位诗人丝绒陨、亚述、昆鸟做了一期现场活动,聊诗意在当今藏在哪里,及诗歌和非虚构写作的关系等话题。 三位诗人分享了在忙碌与琐碎的现实经验中,如何捕捉灵感,创作出诗作。讨论中,诗人们反思了现代城市生活的空虚感,以及在这种状态下寻找诗意的挑战,在对谈之后,诗人和现场读者朗读了三本最新诗集——丝绒陨《阿兹海默兽》、亚述《晚安早晨》、昆鸟《乐园》当中的诗篇。本期节目是这场活动的现场录音,欢迎大家收听。 时间轴: 00:01:30 诗隐藏在现实的哪里。聊天中诞生诗的雏形 00:05:00 在激流中有一块石头可以歇个脚 00:06:40 剪掉沉默的诗。上班太久了,补偿性的情绪要出来的时候 00:12:00 在诗歌中出现诅咒式的对抗。明确的见解也可以变成诗意 00:14:12 你哪有你的诗那么聪明。诗总能展现它的辽阔高远 00:18:50 反诗意的东西之一是空虚。地铁形成的甬道 00:22:30 不认为诗歌在公共话题上有优先权 00:25:45 肋骨骨折是最环保的骨折。比原先更多关注自然和阳光 00:31:40 在“镜中书店”当轮值店长的村路奇遇,所有意象像从古代平移过来 00:36:07 路过犬吠的村庄,主客体互换 00:39:00 我是一个宁愿不花钱,也不去勉强挣钱的人 00:44:01 在诗中要关注普遍命运。作品在往极端化走的时候也要在大家的情绪中去发展 00:47:15 非虚构写作中的语言俗套完全笼罩互联网内容 00:58:08 “巧合诗丛”收录三位诗人的新作 01:06:25 进入了一个好的创作状态。当你决定把自己毁灭时所产生的东西 01:10:00 诗人朗读环节 01:23:28 读者朗读环节 本期提到的作者和作品: 江涛(阿克梅书店) 约翰·凯奇 荷尔德林 “译文纪实” 《阿兹海默兽》丝绒陨 《晚安早晨》亚述 《乐园》昆鸟 《年轻人,请忍受一下》丝绒陨 《球体之诗》 《早晨已经不多了》 《航船》 《两座房子》 《偷火车》 《回忆赋格》 《我的灵魂是一座迷宫般的房子》 本期音乐: People of the sun-Rage Against The Machine 「镜面反射」: 节目制作,声音剪辑:刘绍禹 海报设计:独立书店阅读节

95分钟
99+
2个月前

Vol.19 郑恩柏×刘绍禹:在书店写作,过单向人生

镜面反射

从去年入冬开始,我每天都去家附近的酒店大堂看书和工作,变成了雷打不动的生活规律。觉得在公共空间写东西可以不至于偷懒,要的就是他人的目光和不如家里舒服的椅子,让自己在至少三四个小时的时间里打起精神以完成当天的工作效率。我听说在北大元培学院毕业的青年作家郑恩柏有一本二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整体就是在杭州的单向空间写的,想听听他每天出门写作的故事和写作经验。 我们约在北京单向空间·郎园station店,做了一场郑恩柏这本新书《蛮与痴》分享活动,在单向空间写完的书,也在单向空间聊它的生成过程。 郑恩柏每天规律劳动阅读写作的结果就是这本长篇小说《蛮与痴》,我每天看书记笔记的结果就是能和恩柏这样的好作者聊文学与生活。人生果然是单向的,不畏寸进,日复一日,日常写字,然后隔一大段就交流交流日常写字这件事,再在文章里把人类的交流这件事写进去。如此自然的循环,自己每天强制自己按规律劳作也是不辛苦的。漫长能一定程度消耗掉艰巨,日常化能减轻自我监督带来的负累,自己每天给自己一些责任,写作和阅读最终是解决生活意义的困扰。每天早上拉开窗帘就去接着走那唯一的路,这不也挺好。 恩柏在这场活动也聊到了他对方言写作的理解、高考状元身份对写作的困扰、青年如何处理自己和工作之间的关系等话题,欢迎大家收听。 时间轴: 00:02:43 二分之一的方言小说,文理科的分类不合理 00:05:29 在单向空间杭州店写完的小说,在书店写作需要生活成本 00:12:10 在签订出版合同之前开始的写作,被刊物约稿打断的创作 00:17:40 把写一个长篇小说当成是自己的毕业论文 00:23:01 整本小说是在解构情节而不是建立情节 00:29:00 对常见俗套情节产生尴尬的感觉。本书写到的人物的介绍 00:47:09 能将情绪感知扩大化。类似演员方法派表演的写作手法 00:53:44 代词“伊”成为激发反应的开关,语言认知的哲学 01:03:03 忧伤是当今共通的情绪。写作时有机会变得很自私 01:18:00 不上幼儿园。有人让自己做某件事,就不做 01:22:05 在写字楼和老板面对面假装忙是对人生巨大的消耗 01:29:00 读者提问环节 01:34:15 高考不是分数比赛,而是在一个具体的人生阶段迎接别人向自己投来的为难 01:42:06 通过读者反馈验证方言段落写得行不行,对方言的感受不可能得到共识 本期提到的作者和作品: 黄建树 《穹顶之下》斯蒂芬·金 《我的左脚》 丹尼尔·戴-刘易斯 鲁迅 加缪 《八百万种死法》 《布洛克小说写作手册》劳伦斯·布洛克 《野棕榈》威廉·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詹姆斯·乔伊斯 颜歌 周恺 《神宫桥下》 本期音乐: There There-Radiohead 「镜面反射」: 节目制作,声音剪辑,视觉设计:刘绍禹

124分钟
99+
3个月前

Vol.18 胡彬彬×邓安庆×刘绍禹:买房后,再出门远行,生活与经验各自重要

镜面反射

新年前后我去南方过了二十天,在北京租的房子也就闲置了二十天。为何按月支付着不便宜的房租,还必须在一年的某段时间里甩开这个房间行走在外?在本期节目中,我找到了两位“家也重要,旅行更重要”的朋友,女性访谈节目「光和盐」主持人胡彬彬,和作家邓安庆,连线邓安庆在苏州的家,聊聊他们的旅行与写作生活。 人生到了这个阶段,出门是为了工作,工作是为了生活,生活是为了更好地工作,这个热循环已经分别给我们三个人提供了目前的人生模式。胡彬彬和邓安庆本着他们“生活和写作都必须真实”的准则,用具体细节和直观可感的描述为我们细究这个准则的必要。我们都是以观察、采写他人的生活为职业的人,日子久了,自己的职业经历也成为真实的好故事。 两位好友分享了买房、通勤、择业等实际问题,也讨论了西方理论术语与传递真实触感之间的关系,我们也聊到个人成长、女性主义、霸凌、图书行业等话题。生活和创作一样,我们在当中享受的乐趣绝对包括迎接挑战。追寻梦想的决心与漫漶无边的生活现实永远会交织在一起,欢迎大家收听这期节目。 时间轴: 00:01:45 来作家邓安庆在苏州的家做客 00:03:22 在苏州买房,去上海上班的通勤奥德赛 00:06:50 步入人生创作的巅峰时期,不应该把时间精力浪费在通勤上 00:11:00 写作到了兴奋状态,下班后还能饱满地创作小说 00:18:00 用现实主义思维去清晰表达一件事,像干净整洁的房间 00:21:39 概念和大词去形容一个鲜活的事,像隔着钢盆摸猫 00:23:42 社会回到了“读书有用”,人们对西方理论重新感兴趣 00:28:39 对女性主义的关注,不是研究架空理论,更重要是讨论和关注事件 00:33:50 理论把事情变得光滑,现实总是沟沟坎坎、漫漶无边的 00:37:00 现实中的人是弹簧,有压力也有松弛,而不是被制造出的无限压力 00:44:00 给自己搭建书屋,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个性和想法 00:48:50 防止霸凌首先是不能认同霸凌者那种愚昧的想法 00:52:00 人生里最无法选择的两个地方,家庭,学校 01:00:01 一部待出的访谈类书稿,出版太过艰难 01:03:17 没有成本去做事,很容易拖延犯懒 01:10:00 只是自己幸运没有用,行业必须得健康 01:18:50 时间总会给坚持的人回馈的,但回馈之前怎么办 01:21:30 作家光是拿写作素材也是要成本的,行旅的意义 01:30:00 活动已经做得很频繁了,但仍觉得不够 01:35:33 今年的展望,邓安庆的写作计划,“光和盐”的访谈计划 本期提到的作者和作品: 《奥德赛》荷马 《暂别》 《望花》 《永隔一江水》 《摇落》《凝神时刻》邓安庆 吉尔·德勒兹 朱迪斯·巴特勒 上野千鹤子 王朔 《我认识了一个索马里海盗》 《我爱阳光》许佳 《平原上的摩西》双雪涛 余秀华 周婉京 马尔克斯 莫言 余华 王安忆 毛姆 卡尔维诺 杜拉斯 《遣游人》吴纯 《天边一星子》 《山中的糖果》 星星的插图 本期音乐: It Was You-Norah Jones 「镜面反射」: 节目制作,声音剪辑,视觉设计:刘绍禹

107分钟
99+
3个月前

Vol.17:董晶菁×刘绍禹:从个体阅读走向场所精神

镜面反射

这期是「镜面反射」去到过的最美的线下录制场所,我受几位朋友热力推荐,前往南昌的陆上书店,惊叹书店的选址-空间打造-公共开放性这三者的完美结合,必须知道这么完美的书店是怎么做到的。我在书店二楼的一间装潢着古典家具的会客室里,与“独立书店阅读节”发起人董晶菁,探讨九零后青年创业、独立书店的品味定位及“独立书店阅读节”的发起过程。 董晶菁分享了作为九零后创业者的经历,讲述如何从金融行业转型到文化领域,她强调青年创业者的激情和独特视角。我们聊到书店空间的设计理念时,我的意念穿梭于我在南昌去到的省美术馆、滕王阁、陆上书店这几座目眩神迷的场所空间,感知到空间设计与人精神的高度连接。 我们还着重聊到“独立书店阅读节”的意义,让书籍、书店、作者在阅读节这样的公共活动中找到彼此的温暖。 时间轴: 00:01:00 从“陆上书店”聊聊在地书店与青年创业样态 00:04:00 八零后九零后创业激情比前辈相比稍后,可一旦来临会汹涌而至 00:06:25 好的行业刹车也快,迎来拐点后,选择换行业创业 00:11:50 “仓房”外形的陆上书店,打造空间的想法 00:18:00 这代人左脚和右脚踩中了社会的两次变化 00:22:00 希望建筑和物件共振产生场所精神 00:24:20 人对空间的依赖性,像婴儿在摇篮里 00:28:05 陆上书店的书架和书籍选品设计。儿童新年音乐会 00:37:50 独立书店阅读节,联合同行业的人互相温暖 00:49:10 在ABC书展偶遇的神奇经历。图书活动推动宅人有神奇偶遇 00:53:50 个体是书店的最小单元。给读者带来了私人化的美好阅读体验 00:59:00 “果然畅销榜”和“居然滞销榜” 01:02:59 独立书店阅读节推荐书目和作者 01:08:06 作家观察世界的机会就是给上一本书做活动路上得到的 01:12:00 书籍设计分类的图书奖项。书籍设计水平提升是一代人美育的结果 01:28:20 一年看过太多好东西,榜单能给人提醒看过哪些 01:41:39 独立书店阅读节在2025年内的短暂期许 本期提到的作者和作品: 海蛇/贺宇轩 郑在欢 黄建树 《捉住那只发情的猫》淡波 《激情耗尽》 东来 丝绒陨 《冷水坑》金特 《大地中心的人》童末 《明亮,明亮的日子》塔可夫斯基 《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周慧 《试探黑夜》胡安·赫尔曼 《诗歌的坏时代》布莱希特 《梦蝶66首》周梦蝶 《必要的角度》黄灿然 《再度唤醒世界》詹姆斯·赖特 《遣游人》吴纯 《亲密关系的核心是友谊》汪民安 《文学之冬》 《过渡劳动》孙萍 《本雅明书信集》 《昨晚,妈妈打来电话》陆源 《格》随机波动 《夏宇诗集六种加一》夏宇 《我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吴为 《森林如何思考》 “轻读文库” 《橡子之谜》 山川 汐和 高熹 《四开01:工作,就要不拘一格》 《碧山》 《远方之地:吃酸》 《东京八平米》吉井忍 武汉跳星星书店 温州盘菜生书店 张爱玲 弗吉尼亚·伍尔夫 普鲁斯特 本期音乐: Come Together-The Beatles 「镜面反射」: 节目制作,声音剪辑,视觉设计:刘绍禹

116分钟
99+
4个月前

Vol.16:吴纯×汤佑之×刘绍禹:写作为了抵达故乡之岸

镜面反射

年初我在福建的旅程里最重要的一站就是拜访泉州的鸟岸书店,说什么也要在这里做一期线下作家对谈活动。我和鸟岸书店的选书人汤佑之老师不约而同想到邀请刚在理想国出版了长篇小说《遣游人》的潮汕作家吴纯,本期播客就是《遣游人》发布会的现场录音。 作家吴纯分享了她的新书《遣游人》及其创作历程。吴纯曾在2012年获得第三十四届联合报文学奖,成为最年轻的获奖者。吴纯谈到了自己在文学创作中的孤独感和意外收获,以及如何平衡旧作与新作之间的思维转换。我们的话题从泉州的大白鹭、天后宫,到潮汕写作、短篇和长篇小说的区别。当地理差异和个体生活迁徙成为现今青年作家共同的书写议题时,以地域风貌勾连作家的个人创作故事,是最容易找到虚构与现实关系的路径。 时间轴: 00:01:00 身为牛马的自觉,在泉州办了一场活动 00:05:04 遗失的作家手稿,改稿的焦虑 00:09:35 双子座作家的自我介绍,人在看似故土的地方徘徊 00:14:10 五千字短篇小说拿到台湾联合报文学奖,在工位上接到获奖通知电话 00:24:50 期刊杂志的发表,写短篇或长篇小说对作家生活的影响 00:46:00 有意设计的情节轨迹和侦探形式,短篇小说的风采附加在长篇小说的形式上 00:55:05 《遣游人》书名的来源,遣唐使的巧合映射 01:03:10 泉州的“市音”,在这里不觉得中国人有什么异化 01:14:10 方言写作,换一种语言能修复人心理的创伤,“求异存同” 01:27:48 两头不到岸,梅艳芳模仿秀 01:41:30 从现代主义角度研究乡土文学,碎片化叙事 01:53:56 会游泳的孟加拉虎,本地人假装游客 本期提到的作者和作品: 陈润庭《超级玛丽历险记》 吴纯《遣游人》《少女与意识海》 栗鹿 杨知寒 糖匪 骆以军 《驯虎》 《愿望熊》 《红楼梦》 张爱玲 安妮宝贝 韩江《素食者》 波拉尼奥《2666》 郑执 张楚 何平 梁晓声《人世间》 李路《人民的名义》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张悦然《鲤》 伊恩·麦克尤恩 梁鸿 杨庆祥 赵松《抚顺故事集》 贾行家 《鲁迅全集》 林棹 陈春成 黄守昙 陈崇正 卡夫卡 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 丹·西蒙斯《海伯利安四部曲》 荷马《奥德赛》 薄伽丘《十日谈》 福克纳《八月之光》 付秀莹《野望》 孙惠芬《生死十日谈》 贾平凹 蔡崇达《草民》 三三 本期音乐: 911-Lady Gaga 「镜面反射」: 节目制作,声音剪辑,视觉设计:刘绍禹

135分钟
99+
5个月前

Vol.15 汤佑之×刘绍禹:开一家书店,跑一场文化马拉松

镜面反射

这期「镜面反射」来到炽烈而自在的泉州,找到鸟岸书店的创办人汤佑之,一起回顾我们近乎同步的过去这一年。 在泉州这个本地人出海、外省人来玩的海滨新兴旅游目的地,人间往来中找回“何为自己”是最重要的。汤佑之从市场营销转战书店经营,过去所有工作经验帮他更顺利地回归文化身份,他分享了如何在泉州打造一个有调性的文化会客厅。我们聊到了书店和播客是怎样在一年时间里同步成长,随着青年原创作家的逐步成熟崛起,和国内文化生态跟随线上平台、区域市场的布局变迁,书店经营也有了新的挑战和可能,汤老师探讨了如何通过文化活动吸引听众和读者。 我们在鸟岸书店的这次深夜对话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镜面反射”,线下书店和线上播客面对同一个文化生态能产生诸多共鸣。“希望有翼,于此鸣歌”,书店是读者的落脚点,作者的分基地,我们抱有希望地务实处理问题,以面对和创造未来。 时间轴: 00:02:05 年龄天花板来了! 00:03:00 泉州做民俗和街区活化很厉害,想做一个面向世界的事情 00:05:00 从麒麒商店+读书会,到“等待喝多”,到鸟岸书店 00:12:59 陌生品牌来到陌生的区域市场,要给人一个来的理由 00:16:00 初期做播客基于幸运 00:17:00 对作家龚万莹《岛屿的厝》的策划和缘分 00:20:35 和原创文学的连接,提供给读者新鲜感。多做女性作家的活动 00:26:30 接项目一多,自己就会成为当初接活儿时的我自己的打工仔 00:30:33 做原创文学是“人动书动”,多让别人认识你 00:34:00 现在书店更多是社交媒体上的KOL账号,能帮助作者宣传 00:36:00 有一个辣眼睛的社交媒体内容就是晒稿费。医生拔了一颗牙从不晒单 00:47:30 做产品要“躬身入局”,写书要打磨稿子和做一线的实事 00:58:15 试错调整的需要;聚拢社群的需要;跨地市连接合作伙伴的需要 00:59:10 单人播客的动机。用单人乐队激励自己,仿佛是加州创业者 01:03:50 人生需要不停地给自己加戏。在冻冰的湖面上看到音频波形 01:07:00 不能靠能量饮料决定自己聊得好不好,工作的经验累积 01:23:15 福建的民俗能保留下来,因为自古是兵家不争之地 01:25:00 在厦门时遭到了天谴:录vlog忘记开话筒 01:30:55 周边和特殊定制的书籍引发读者的热爱。尴尬是书不好卖 01:42:50 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之辩。青年作家的生存环境 01:53:00 作家在创作中的虚无感。交流能免除孤独 02:02:00 邀请作家驻地创作,能让创作者成为主体 02:10:25 注视人和社群的鸟岸书店 本期提到的作者和作品: 黑伞/陈嫣婧 《晚春》三三 《岛屿的厝》龚万莹 海蛇/贺宇轩 《1997年的蛹事件》栗鹿 《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周慧 贾樟柯 邓丽君 曾念长 吕德安 黄灿然 刘欣玥 杜梨 Nine Inch Nails Lenny Kravits Prince 周婉京 张菁 杨庆祥 《流俗地》黎紫书 骆以军 《遣游人》吴纯 本期音乐: Make Me Bad/In Between Days-Korn feat. Robert Smith 「镜面反射」: 节目制作,声音剪辑,视觉设计:刘绍禹

141分钟
99+
6个月前

Vol.14 刘绍禹:怀念大卫·林奇,他改变了我的电影观

镜面反射

今天的节目是一期特别的纪念特辑,怀念我最喜爱的电影导演大卫·林奇。 早上八点钟醒来打开手机,看到了大卫·林奇去世的消息,于是我起床穿上了他电影中的经典西服衬衫装扮,打上领带倒上咖啡,录制了一段长达八十分钟的讲述,回顾了这位导演对我的影响。从我第一次在网吧看到《穆赫兰道》,到这部电影及它的导演大卫·林奇如何改变了我的人生和写作职业生涯,这一切都让我感怀。通过这期节目,我希望与听众们一起缅怀这位伟大的导演,回顾他的电影带给我们的震撼与启发。 时间轴: 00:02:14 大卫·林奇:艺术与生活的交汇点——纪念他的导演之路 00:06:56 网吧与CS:八零后的大学游戏时光,幻觉与电影的纠结之夜 00:13:56 梦境中的童话世界:与黑暗现实相对的治愈之旅 00:20:55 《穆赫兰道》:好莱坞的辛辣讽刺与电影制作背后的阴谋 00:34:53 西装下的时尚魅力:大卫林奇电影中的独特造型艺术 00:41:53 电影业的权力游戏:明星推荐与大佬决策的背后故事 00:48:52 大卫·林奇:艺术与生活的交织,影响我二十年的电影导演 00:55:50 《双峰镇第三季》——艺术与写作的双重喜悦 01:02:52 好莱坞之路:大卫·林奇的艺术探索与拒绝 01:09:47 认识一个人的起因,一粒一丢丢的小豆子,人生的奇妙 01:16:47 电影创作中的幻想与现实:大卫·林奇的独特风格 本期提到的作者和作品: 大卫·林奇 《穆赫兰道》 《搏击俱乐部》大卫·芬奇 《日落大道》比利·怀尔德 《蓝丝绒》 伊莎贝拉·罗西里尼 凯尔·麦克拉克伦 《双峰镇》 陈冲 库布里克 贾樟柯 《百变星君》周星驰 《象人》 弗朗西斯·培根 佩德罗·阿莫多瓦 卡夫卡 九寸钉 Trent Reznor 战车 碎瓜 安杰罗·巴德拉门蒂 巴尔扎克 《橡皮头》 《我心狂野》 尼古拉斯·凯奇 劳拉·邓恩 《全金属外壳》 《大开眼戒》 《内陆帝国》 本期音乐: I'm Deranged[edit]-David Bowie Eye-The Smashing Pumpkins 「镜面反射」 节目制作,声音剪辑,视觉设计:刘绍禹 视频媒体请搜索:镜面反射Specular

89分钟
99+
7个月前

Vol.13 孙孟晋×阿乙×王婧×刘绍禹:青年时代青年事,从电影短片出发的创作路

镜面反射

2024年最后一周,有幸参加第六届HiShorts! 厦门短片周,来观看在这一年里尝试拍摄自己早期短片、开始电影生涯的青年影人们的作品。 青年创作者在当年制作出的影片,最能代表现在时的青年文化及电影新趋势,年轻一代是真正的“风流一代”,想敏锐捕捉青年文化动向及新发展,来HiShorts! 厦门短片周最合适不过。 本期播客嘉宾是我在HiShorts! 厦门短片周期间邀请到的几位参赛影片复审评委,分别是资深影评人孙孟晋老师、作家阿乙、制片人王婧,在节目中,我就最关心的青年影人创作问题向三位嘉宾请教。孙孟晋老师分享了他对青年影人作品的评价,指出他们在审美和技术上的进步令人惊叹;作家阿乙则对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短片进行了点评,强调青年导演的创新和敏锐观察力;王婧也分享了她作为制片人的见解,探讨了电影创作中的挑战与机遇。节目中,我们还讨论了短片在电影入门中的重要性、文学与电影的关系,以及青年导演如何通过短片展示自己独特的视角与创作才华。这期播客带你深入了解短片创作的方方面面,感受电影新生代的力量。 时间轴: 00:01:00 短片是青年电影创作者入门的形式 00:03:40 这代青年影人有对社会的、人与人的、家庭的观察 00:05:01 短片制作也牵扯到个人能力和投资资本的问题 00:15:00 参加HiShorts! 短片周的作品能代表青年影人的概貌 00:19:30 制片人看到才华横溢的青年导演后有买股的快乐 00:23:44 不完美的真东西、有风险的新东西 00:24:40 娱乐主编推荐自己看真正的好电影 00:27:00 短视频让观众看电影变得坐立不安 00:31:00 电影院变得既不是爱的集结点,也不是恨的集结点 00:39:00 最近的电影和文学都有了新的评判标准 00:45:00 文学改编给电影的输出和电影产量失衡 00:54:00 AI取消了语言的藩篱之后 01:00:30 文学的重大任务是提供准确 01:11:20 推荐环节。为什么电影不能有所变化呢? 01:23:18 现在的人花在选择上的时间太多了 01:34:30 一个人只能和他的年代紧密结合几年时间 01:36:39 本雅明的半脱节的生活 本期提到的作者和作品: 大卫·林奇 维姆·文德斯 《晒后假日》 《柏树阴影下》 《永隔一江水》 《告别之夜》 《当我望向你的时候》黄树立 《负负得正》《热带往事》温世培 《绿夜》 《竖笛考试》《蜂鸟》金宝拉 《巴黎野玫瑰》 《罗拉快跑》 昆汀·塔伦蒂诺 科恩兄弟 《破·地狱》 《周处除三害》 《奥本海默》 《沙丘2》 《芭比》 《豺狼的日子》 《雷普利》 《百年孤独》 马丁·斯科塞斯 《玫瑰的名字》艾柯 阿彼察邦 《我可以近乎孤独地度过一生》乔纳森·贝特 乔丹·皮尔 《某种物质》 《坠楼的审判》 《阿诺拉》《佛罗里达乐园》肖恩·贝克 鲍勃·迪伦 韩江 《出走的决心》尹丽川 韩东 虹影 路内 《毕业生》 《好东西》 《把空气冲破一下》高临阳 《儿子》 《某种物质》 罗伯特·艾格斯 《第一头牛》凯莉·莱卡特 阿里·艾斯特 《音乐》 《红色天空》 黑泽明 英格玛·伯格曼 《幽灵马车》 《间谍同盟》 《阿拉伯的劳伦斯》 《一一》《牯岭街少年谋杀事件》杨德昌 杜琪峰 胡金铨 姜文 李安 贾樟柯 本雅明 本期音乐: For Martha-The Smashing Pumpkins 「镜面反射」 节目制作,声音剪辑:刘绍禹 视觉设计:HiShorts!

111分钟
99+
7个月前

Vol.12 辽京×曼仔×刘绍禹:长大就是把一切都翻转过来

镜面反射

最近在改自己的书稿,整个秋天都没有录播客。在即将飘雪的北京冬天,我找到我非常认可和崇拜的作家辽京,在中关村的新东方阅读空间,与辽京的好朋友曼仔一起对谈辽京老师的新书《白露春分》。 作家辽京分享了这本长篇小说的创作背景、写作节奏,以及书中人物的构建和家庭故事的真实感。通过这部作品,辽京展示了家庭在时代变迁中的必然分裂,以及小说和非虚构写作的不同魅力。这个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如涓涓细流,与作家创作阶段的生活节奏相呼应,揭示出家庭内部战争与试图挽回亲情的复杂交织。辽京认为,小说中的人物即使虚构,却因生活基础在作品中能够真实呈现。 通过对话,辽京和曼仔探讨了家庭、孤独和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与冲突。这场对谈不仅让人们了解小说创作背后的故事,也引发了对家庭和亲情的更深思考。 时间轴: 00:01:50 在不确定的生活中,写长篇小说像一个规律的工作 00:03:45 色调、氛围、轮廓替代创作大纲 00:07:00 闭门不出的时期适合潜心在家里写东西 00:08:00 生命虽然是静止的,但争取让自己的生活小河弯曲 00:08:40 小说关注一个大家庭如何挽救关系 00:12:21 创作虚构人物时,可以掌控人物的前史和未来的相互关联 00:15:00 家庭基于促狭的空间感,家庭成员之间没有秘密 00:18:45 大国企的衰落,上一辈人的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 00:24:00 单元门的门长,三大刺客让退休人员升级为门长 00:25:20 生活在集体大院里,都特别乡土中国 00:31:30 不会在家人面前挑破不堪的东西 00:33:20 家人的意义是争取成为世界上最懂你的人 00:37:23 对作家辽京的最初接触。亲密关系里的权力关系 00:41:10 每个作家的写作路径不同。当下经验是最新鲜的 00:43:20 长篇和短篇小说各自的特点。短篇小说是一瞥 00:47:15 短篇小说是跳水,长篇小说是游泳 00:51:00 从大众生活到分众生活,减量化生活 00:57:20 小说中的细节是碰撞出来的,是认识和推论 01:03:40 怎么看待养老困境。解决衰老需要公共资源介入 01:12:39 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平静。生活的礼物 01:18:20 长大就是把一切翻转过来 01:26:49 发现一个好故事。小说是写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01:30:30 写作是尝试给感受命名 01:31:33 运用自己的最强特长去过一生 01:37:15 对豆瓣和社交媒体的使用 01:43:10 《白露春分》,吸引人的力量 本期提到的作者和作品: 《白露春分》 《米沃什词典》 西川 栗鹿 《好东西》 《闲人马大姐》 《我爱我家》 《新婚之夜》 《晚婚》 《有人跳舞》 威廉·特雷弗 福楼拜 萨利·鲁尼 《巴黎圣母院》 上野千鹤子 孤独的利里 森山大道 《雾都孤儿》 洪常秀 朴赞郁 本期音乐: I Say A Little Prayer-Aretha Franklin 「镜面反射」 节目制作,声音剪辑,视觉设计:刘绍禹

112分钟
99+
8个月前

Vol.11 广奈×陆源×陈磊×刘绍禹:与腐朽作斗争是小说收集者的使命

镜面反射

北京和平里的码字人书店是朋友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每次来到这里都呼唤起我对自己二十岁时逛小书店的回忆。当时架上的卡尔维诺、博尔赫斯曾经激发我对“文学就是人类幻想的最佳安放处”的认知,在热爱读这类小说的同时,我又难以下笔书写真正属于自己的幻想。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幻想更强烈地被需要,流畅地书写幻想,勾画不存在之月亮、不确定之城市,在九五后作家看来已是技巧和观念的发挥之处,“幻想”经过他们的书写更肩负现实之责任。本期节目是在码字人书店和九七年出生的作家广奈、作家陆源、英语译者陈磊进行的一场围绕广奈的小说《行者拉班·扫马的收集与爱情》的线下活动。这是「镜面反射」第二次触达实体书店,和读者面对面交流文学与社会文化。这种时间、地点的在场感,与广奈小说中浩瀚的历史通道,复合成美妙的文学对谈。 时间轴: 00:00:56 在码字人书店回想起最初接触文学时 00:02:55 用一生去完成一件事 00:09:38 初次印象。过度修改。中世纪欧洲城市 00:20:30 青年作家倾向于写历史小说的原因 00:27:58 西方和中国有很多相似的故事 00:33:00 新奇好玩的书名。奇妙巧合的历史 00:38:50 离开北京去欧洲行旅 00:41:47 与腐朽作斗争才是小说收集者的使命 00:55:40 为社恐患者设计一种城市运行规则 00:59:25 接纳一个不够完美的世界 01:06:33 追寻历史的词语游戏:小说中的真实故事与翻译之谜 01:29:35:翻译腔背后的原因与脉络:探索语言差异与文化差异的影响 本期提到的作者和作品: 勒克莱齐奥 博尔赫斯 卡尔维诺 翁贝托·艾柯 三三 陆源 梁文道 《童年兽》 《昨晚,妈妈打来电话》 《骗子的化妆表演》麦尔维尔 布鲁诺·舒尔茨 《老友、爱人和大麻烦》马修·派瑞 《她是幸存者》格蕾丝·赵 《草原帝国》勒内·格鲁塞 李唐 《看不见的城市》 《赵氏孤儿》 路魖 村上春树 《为什么读经典》 《林中小屋》 蒙塔莱 《我说所有语言,但以阿拉伯语》基利托 普鲁斯特 乔伊斯 加西亚·马尔克斯 狄金森 本期音乐: Dead Memories-Slipknot 「镜面反射」 节目制作,声音剪辑,视觉设计:刘绍禹 题图摄影:Judy

97分钟
99+
11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