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期:锋兰达和卡罗拉锐放是不是鸡肋?

※节目与文章同样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 丰田前阵子不是上了一堆SUV嘛,什么达、什么放、什么飒的……先简单理一理,两家丰田在原先荣放和威兰达的基础上,出了两款定位更高的车,分别是一丰的凌放和广丰的威飒,然后又出了两款定位更低的车,分别是一丰的卡罗拉锐放和广丰的锋兰达。后面这俩车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了。 不过,卡罗拉锐放这车目前还没上市,只是给出了预售价,14.5-16.5万。而锋兰达已经在这个月上市了,5个配置,12.58-16.98万。 说白了就是姊妹车,抢一抢荣放和威兰达之下的入门级紧凑型SUV市场,也是丰田的老玩法了…… 锋兰达是一台什么样的车? 锋兰达目前4S的主销配置是14.98万的豪华版,也就是全系的中配,因为再往下的配置实在太低。 长宽高分别为4485/1825/1620mm,轴距为2640mm,入门级紧凑型SUV。可能有的朋友在看图片的时候觉得这车不算小,但是假如你看过真车的话,就会感觉还是挺小家子气的。 到了内饰上,你会发现这车是真的敷衍,仪表没有全液晶,还是机械指针+小液晶屏的组合式仪表,方向盘也是丰田祖传的款式,中控屏更别提了,中低配都是8英寸的,次顶配和顶配是9英寸的。 动力系统上,全系搭载的都是171马力、205牛米的M20C发动机,配的则是那套模拟10速的CVT变速箱,大家应该很熟悉了,现在丰田只要是个2.0L的车,用的都是这套东西。 底盘用的是前轮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后轮则是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底盘其实与卡罗拉和雷凌大差不差,可以简单理解成就是把卡罗拉换了个壳,然后换了个发动机,顺手把底盘做了个抬高,没了。 现在的价格也很坚挺,本地优惠全系只有3000块,而且这个3000块还不是直接给你,是要你参加一个2000定金抵5000车款的活动,然后必须要买店保,大概5000块,同时还会收你1000块的综合服务费,所以相当于只优惠2000块。 我在4S看车的时候还碰到一对老夫妻,两个人都退休了,大爷准备买台车带大妈出去玩,就想买SUV,觉得国产不放心,自认为丰田省心省油。结果大妈一通吐槽,说这车后排太小,内饰太丑,要不看是个丰田,自己都不愿意陪大爷过来看这车。 结果大爷转头就问我,说我们这老头子来看这个车,你这小伙子怎么也来看这种车,你年轻人就别买这种车,你得买个帅的,这种车我们老年人开开就好…… 确实是,后来我试驾了下,操控感受有点像雷凌,乘坐感受有点像致炫X,加速体感有点像凯美瑞,你说这车有啥亮点,我说不出来,但是你说有啥特别无法接受的缺点,好像也没有,但就是给人一种寡淡的感觉。 卡罗拉锐放是一台什么样的车? 和锋兰达不同的是,锐放是一汽丰田做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这车的全名会叫“卡罗拉锐放”,因为卡罗拉也是一丰的车,正好蹭个热度。毕竟是锋兰达的姊妹车,所以两台车不能说一模一样,但也可以说区别不大了。 我在广丰4S和销售聊天的时候,我说卡罗拉锐放也开始预售了,你们会不会有压力?销售就和我说,压力一直都有,虽然都是丰田但所属的合资厂家不同,所以互相之间也会有竞争,但是再怎么竞争其实问题也不大,无非就是看哪家更舍得给优惠,但是按现在的情况来看,好像两家丰田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至少不会去打价格战。 所以,卡罗拉锐放也好,锋兰达也罢,本质上就是一样的车。 两台车有什么区别,哪个性价比更高? 先说设计上的区别,海外有一款车,叫卡罗拉CROSS,说白了就是和卡罗拉同平台的升高版卡罗拉,大家都是TNGA-C小车平台,此外同平台的还有普锐斯、C-HR和奕泽。而广汽丰田锋兰达、一汽丰田卡罗拉锐放其实就是卡罗拉Cross的国产版本。 而卡罗拉CROSS本身就分日版和美版,锋兰达其实就沿用了日版的设计,而卡罗拉锐放更偏向美版设计,这就是最主要的区别。 再就是价格,现在锋兰达官方指导价12.58-16.98万,而卡罗拉锐放预售价14.5-16.5万。很多人可能会说,一丰一丰,一定很疯,起售价比隔壁贵了2万。 别慌,当时锋兰达预售价13.5-17.5万,可能骂的人多了就下调了,也可能是预售时先通过高价勾起你的抵触情绪,正式上市时又突然降一波价,一来一回,即使价格依然高出你最初的心理预期,但说不定就会让你觉得还挺有诚意。 所以卡罗拉锐放也是这种操作,只不过它玩的更大,直接把预售价抬到了15万起,15万我不攒攒买荣放我买它?正式上市降价是必然的,按照一丰的SUV总是比广丰贵个几千的老传统,卡罗拉锐放也许是12.8万起,据说会新增一个先锋版作为全系丐中丐,说不定还会新增个最高配。 至于哪个性价比高,现在真的不好判断,因为卡罗拉锐放各个配置的最终定价还没出来,配置也含含糊糊。但到时两家一定会默契的把各自低中高配的价格错开几千块,配置也玩个错位,分别搞点独占恶心你。 个人感觉,低配就买卡罗拉锐放,高配就看锋兰达,越往上锋兰达的配置优势越明显。当然,最能决定的不是无聊的配置对比,而是看优惠,挑优惠幅度最大的下手。 但是对于已经上市的锋兰达,我倒是能给出一个配置推荐,就买14.98万的豪华版,也是4S的主销配置。有倒车影像,座椅从织物变成仿皮,还有主驾电动调节,后排多了个空调出风口,大灯还从卤素变为矩阵式LED,车里还有单色氛围灯。但说实话15万买这车……如果硬要买,这个豪华版也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因为下面的配置还都是织物座椅、卤素大灯。 这两台车是雷克萨斯UX换壳吗? 记得我们在做广州车展前瞻节目介绍这两台车时,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当时还特地提到了雷克萨斯的UX。无论锋兰达还是卡罗拉锐放,都是类似雷克萨斯UX那种带点跨界车感觉的SUV。 现在网上也有换壳说法,毕竟大家都是同平台,雷克萨斯UX也是TNGA-C,体型也差不多大,轴距也一模一样。 但是UX,相比这俩车,有一种精致感,无论从设计、用料、配置,都更像一台玩味十足的小SUV。而锋兰达和卡罗拉锐放,现在给我的感觉就是预算不够威兰达和荣放,同时又想要丰田SUV的人才会去买这种车,它们的身上没有精致感,更看不到那种调性。 原型车卡罗拉CROSS最初的定位是一台有特点的小众车、丰田版的UX,这种跨界元素的小号SUV买的人真不多,但是买的人对价格真不是特别敏感。但是到了国内反而被两家丰田视为冲量车,为了压低价格,硬是做成了看上去非常刚需的产品,到了中配还是塑料方向盘、织物座椅、卤素大灯,甚至连一个后倒车雷达都没有……可是刚需的需求,你符合吗? 同时UX是多连杆后悬,而这俩车是扭力梁。UX的动力规格也更高,指的是混动,UX是2.0L混动,虽然锋兰达和卡罗拉锐放还没出混动版本,但是卡罗拉CROSS用的是1.8L混动,国内有没有混动还是个问题,因为广丰一丰可能都知道,如果他们真的把这俩车做成了刚需产品,那么出了混动,价格比肩威兰达、荣放,谁买? 但是,UX这车,价格贵了2倍不止……换壳就是个伪命题,如果按照同平台、同架构就是换壳,那么兰博基尼就是奥迪的换壳了。 它们的竞争对手有哪些,有可比性吗? 竞争对手很多人能想到的就是日产逍客、本田XR-V、大众探歌,部分人可能会想到领克06这种小众车。 可是我觉得,不管你去对比哪台,核心点还是在于你的“屁股到底坐在了哪里”,买XR-V的会觉得丰田品牌老气,买探歌的会觉得丰田动力弱和配置低,买领克06的笑而不语,我除了三缸会被你吐槽一下,其他完虐你丰田,哪怕大众我也不放在眼里。至于买日产逍客的……估计都忙着研究怎么修变速箱能划算点。 换句话说,丰田看上去有很多竞争对手,实际上早就通过自己的品牌力,去突破了这层枷锁,它根本就不去跟你们打。 所以,锋兰达也好,卡罗拉锐放也罢,这两台车的竞争对手其实就是师出同门的自己,锋兰达要和锐放PK,锐放要抢锋兰达的销量。对于消费者来说,我认的不是你广丰或者一丰,我认的是那个牛头标,只要你车头上挂着这个logo,那我就看哪家的价格更给力,我就去买哪家。 这两台车值得去买吗? 我觉得卡罗拉锐放和锋兰达,会步亚洲狮和凌尚的后尘,凉凉。 这种卡在细分市场的车,如果自身没什么特别的点,那么很快就会被人遗忘了。就像亚洲狮和凌尚,出来之前众人吹捧,既能满足卡罗拉、雷凌在舒适性上的缺点,相比凯美瑞、亚洲龙又有价格上的优势,听上去很美,可实际呢?务实的最后还是去买卡罗拉、雷凌,预算更高的你档次又不如凯美瑞、亚洲龙。 最近丰田出的细分车型,可能只有凌放和威飒有活路。 因为这俩车不受上层车型影响,上面的汉兰达、皇冠陆放是7座SUV,买5座的人是不会考虑7座的。 反之也是。而凌放和威飒,很好的满足了那些预算在荣放、威兰达之上,但是又够不到雷克萨斯NX的人,其实就是简装三房、精装三房和豪装三房的道理,它们属于精装三房,汉兰达属于四房。 回到卡罗拉锐放和锋兰达,亚洲狮和凌尚好歹还有舒适性,但这哥俩家用起来是真不好使,总不能去找C-HR和奕泽俩小型SUV去比烂吧。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卡罗拉CROSS本来就是小众车,可两家丰田想把它做成大众车,靠降低配置去压低价格,所以刚提到的大爷大妈才会被丰田标和价格吸引,去看这车。 但这也导致从家用角度,价格看上去还行,但配置就……配置看上去凑合,可价格就……同时卡罗拉CROSS的底子在这里,4米5不到的SUV家用真不行,空间和配置,这个价位国产车随便一台都能完爆,自然入不了大爷大妈的法眼。 我们常说,买车不要光看保值率,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感受。这俩车家用起来的感受肯定不咋地,最后如果销量垮了,那么连丰田保值率的优点都没了。 那我们换种思维,不以刚需的角度去看待这俩车?我们就以自家奕泽、C-HR,以及马自达家的CX-30,这种同价位小众有格调的SUV去看卡罗拉锐放和锋兰达。 可和它们比,卡罗拉锐放和锋兰达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吗?是凹造型了,还是更年轻化,还是可玩性高? 外观比不过,那就把里面搞搞好,还不如卖到C-HR的价格,把织物座椅、卤素灯泡扔了,提升一下档次,吸引特定人群。而现在中配还是这些东西,顶配才舍得给一个后雷达,这一点调性没有。 还是按房子来举例,C-HR、CX30就像酒店式公寓,不符合主流但是有特殊性,随价格偏高也不实用,但吸引的是部分人。卡罗拉锐放和锋兰达本来也可以成为这种,但现在硬是弄成了住宅式公寓,价格是压下来了,但这玩意儿住过的都说烂,体验不如酒店公寓,实用不如普通住宅,一层几十户黑压压的。但是住宅式公寓还有学区呢,你有什么? 这就是小众车做成大众车,特点做成刚需,最后两头都不沾。卡罗拉CROSS这种车销路是窄,但并不是没人买,马自达都这样了,CX-30一个月好歹还有1000来台的销量,C-HR、奕泽一个月也能卖出去几千台。卡罗拉锐放和锋兰达,最后搞不好还不如C-HR和奕泽。 所以,我真的不太想推荐大家去买……有的时候我们真的要好好想想,为什么2022年了,国内市场的多样性还不如十几年前,越来越多的车已经国产,但是有意思的车越来越少。很多车企国产一款车,想的就是冲量,也不管这车适不适合大多数人,不适合也要让它去适合。 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 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 每期抽三条留言,每期都有不一样的奖品送给大家 点击订阅,每周二,周五更新会有提醒

46分钟
89
3年前

第115期:国产的身子进口的价,英菲尼迪QX60的水分有多大?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 我以为,我们已经是发达国家了,而美国退化成了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会给我造成这样的错觉?因为一台刚出的6/7座中大型SUV,它就是全新东风英菲尼迪QX60。 你敢相信,一台车国产之后的价格,竟然比之前进口时候还要贵,而且贵不少?别人还以为我们这里的成本比美国还要高,上一代进口QX60的原产地就在美国,同时还包括各种运输费用与进口税费,最后统统加到你身上,才有了当时47.98-56.98万的价格。 而这代国产QX60,直接砸出个45-66万的价格,虽然目前只是预售价,但基本也就是最终价格了。更离奇的是,上一代进口QX60用的是2.5T混动机头,这代换成了QX50上的2.0T VC-Turbo机头,上一代即使是短暂上市过的3.5L版本,也没有卖到66万。 难道我们的生产成本真的比美国高?难道我们才是高人工的发达国家?或者说,这代QX60比上一代进步了太多?还是,这车根本就没打算卖出去几台…… 全新QX60到底是什么样一台车,相比上一代进口有哪些变化? 这是英菲尼迪第三款国产车型,之前两台分别是Q50L和QX50。相比于上一代而言,这一代可以说是从内到外做了全套的更新。 首先是外观上的变化。 过去的QX60整体设计比较柔和,但是现在就变的有硬派元素在里面了,比如车头各种镀铬件,还有头尾底部两块银色护板,弄的有点越野的感觉。 其次就是尺寸上的变化。 过去的尺寸是5094*1960*1745mm,轴距2900mm,现在则是加大了一圈,车身尺寸变成了5127*2005*1767mm,但是轴距没有变。 再者就是内饰上的变化。 过去的内饰就像10年前的日系车一样,虽然用料还算有档次,但是整体布局和设计却很老旧,就像2000年左右的豪装房。 一方面,现在的QX60把座椅换成了“零重力座椅”,主要就是在坐垫上增加了一套整体式弹簧,然后靠背上也增加了一套支撑弹簧,配合人体工程学设计,以及日产自研的SLAB隔层和高衰减发泡海绵,有时候我都在想,日产要是哪天去做沙发了,我绝对会买一套放家里。 另一方面,则是把内饰布局进行了重新设计,12.3英寸全液晶3D仪表、10.8英寸中控屏……反正只要是现在主流车型有的东西,这车也都配上了,而且是全系标配。 有一说一,现在这车做的确实挺好看,此外搭载2.0T VC-Turbo发动机,配的则是采埃孚的9AT变速箱。可能有人会说,这动力组合听上去还不错啊,终于不再用CVT变速箱了,真的是可喜可贺。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发动机还可以,虽然相比上代2.5T混动算是减配,但主要问题出在了变速箱上面。 因为这套9AT变速箱我甚至可以说是采埃孚最失败的作品,之前我还在想,除了路虎还有哪家想不开会用这套变速箱,结果英菲尼迪就带着QX60来了。之前用这套变速箱的厂商,无论是路虎、克莱斯勒、吉普还是本田,都对这套9AT头疼,日产这不就是自己从CVT这个坑里,又跳进了另外一个坑吗? 实际上,采埃孚这套9AT可以说有着与生俱来的问题点。 一方面,这套变速箱的传动比分布很不合理,我们都知道9AT变速箱一共有9个挡位,但是每家在做挡位分布的时候,思路都不一样。比如别家做9AT的时候,要么是在6AT的中间插3个挡,尤其是在1挡和2挡、3挡和4挡之间插两个挡,让前5挡的传动比更紧凑,通用的9AT就是这么玩儿的。 而采埃孚就有意思了,他们的思路很直接,以至于直接到在6AT后面接了3个超速挡,6+3=9,这一看就是小学一年级数学考满分的水平。 所以,如果你看过这套变速箱的传动比,你会发现采埃孚给9AT的1挡传动比做到了4.7,2挡传动比做到了2.84,9挡传动比做到了0.48,整个传动比跨度直接达到了9.81,这就使得这套变速箱的顿挫感会很明显。 另一方面,就是这套变速箱的结构不合理,9AT变速箱虽然尺寸比较小,但是内部采用了没有同步器的犬牙离合器机构,这就使得换挡机构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而变速箱本身就是一个精密零部件,当换挡机构复杂度不断增加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预想不到的问题。 所以,我是真的为这套变速箱捏一把汗,等这台车实车上市之后,我一定要去试驾感受一下,看看日产到底是修炼了绝世神功,能让这套变速箱稳定输出,还是说直接躺平,爱咋咋地。 除了这套变速箱之外,就是全新QX60的配置简直让人有些无语,哪怕和过去的自己比也有点比不过,都到这个级别了,很多看似普通的配置却只在高配、顶配上存在,而且那个最低配,基本没法看,支撑不了45万的价格。具体的配置对比,我们后面提到。 为什么国产后会比进口还要贵? 通常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成本控制导致的配置差异。 车企引进一款进口车,考虑到原产地的成本与人工,以及车从出厂到你手上,中间各个环节的费用与税费,为了防止最后层层叠加价格吓到你,所以进口车的配置一般不会太高。 但是这种说法只在一款车型,同时有进口与国产两个版本在售的时候才好对比,比如国产长轴5系和进口标轴5系,看似同动力规格下指导价差不多,但是国产的空间更大,配置略高,进口的空间就差很多了,而且优惠也不如人家。 这个说法在QX60上不太成立,因为国产与进口已经是跨代对比了,上个时代的东西能和现在的东西比吗? 但是即使是这样,我竟然发现这个全新QX60的配置,好像并不比上一代高到哪去。 比如全新QX60最低配的典雅版,45万,拿来对比上一代低配两驱卓越版,47.98万,虽说比人家便宜3万,但毕竟过去这么多年了,车这东西总是越来越便宜,换代之后配置也理应越来越多。 可你也没便宜多少啊,更重要的是配置也没比人家高啊。 人家20英寸轮圈,你18英寸;人家有360和前后雷达,你是倒车影像加一个后雷达;人家方向盘电动调节,你手动调节;人家真皮座椅带加热,你仿皮座椅无加热;人家BOSE音响,你有没有;人家后排隐私玻璃,你也没有…… 就只能欺负人家有些配置落后于时代了,像脚刹、机械仪表、小屏幕、氙气大灯,但这就代表全新QX60配置高了?这是因为上一代诞生的时候液晶仪表、超大屏幕等等还没有普及,而现在液晶、屏幕什么都是白菜价了,真正体现豪华水准或者性价比的舒适配置反而没有优势。新车比旧车,国产比进口,配置还不太比得过。 所以配置差异的原因就不成立了,我觉得问题并不是出在成本上。有一句话我记得曾经在节目当中提到过:一款车的价格难道是根据成本决定的吗?并不是,一款车的价格是根据对手决定的。 换句话说,人家东风英菲尼迪觉得,这车作为目前旗下最高端车型,就应该把格局打开,即使自己现在混的还不如凯迪拉克,但XT6干的那种掉身价的事不能做,要拼也要找个调性高的,比如林肯飞行家勉强可以当个对手…… 但我就是要把全新QX60和XT6做个中美价格对比,完事大家就知道这车价格多离谱了。因为不管英菲尼迪怎么想,它在国内档次本就和凯迪拉克差不多,而QX60和XT6无论在哪也都是一个级别的车。 全新QX60在美国46850美刀起,折合RMB 29.86万,而且全系V6,国产变为2.0T 45万起。XT6在美国49790美刀起,折合RMB 31.74万,这就是2.0T版本的价格,国产后39.27万起,外加可观优惠…… 这还是单纯从定价层面的对比,如果算上优惠,XT6差不多都中美同价了。而全新QX60的定价已经完全脱离了自身情况,这一波操作学的是林肯飞行家和雷克萨斯RX、沃尔沃XC90,都是属于中美差价巨大。但英菲尼迪或者全新QX60的实际情况和它们是不同的。 林肯在国内的品牌营销早年一直偏向小而美,调性树立的很成功,国产飞行家即使再贵,也有人愿意去买。而雷克萨斯走量的车多了去了,一款ES就能喂饱,根本不指望进口太多RX去跑量。而XC90这车……人家在国内虽然定价有点疯,但是优惠挺大的吧,而且人家是进口,说明没指望跑量。 相比之下全新QX60就自嗨了,而且英菲尼迪在很多人印象中是跳水领奖台选手,凯迪拉克第一、沃尔沃第二,第三不是英菲尼迪就是捷豹。而现在QX60给我的感觉就是,英菲尼迪有一天突然说,我不跳水了,我要去跳高,你说我们能答应吗?或者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10米跳台不跳了,要去跳25米,所以现在的高定价就是为了给以后腾出优惠空间。 这车以后的竞争对手都有谁,能打的过吗? 我在网上看到不少网友,都觉得这车就应该卖到XT6现在的价格,你可以定一个高价,但实际的落地价必须和XT6差不多。 当然,这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它的优惠有朝一日也许会超越XT6,但是落地价一定比XT6高很多,毕竟初始定价相差太大。 如果真要从市场角度去分析的话,我觉得大概率会出现剃头挑子两头热,英菲尼迪夹在中间吹冷风的局面。因为真要追求性价比的话,豪华品牌里的XT6可以说是最有性价比的选择,完胜中低配的全新QX60,如果说真要追求一线豪华品牌的话,各位也可以想一想,你会有多大概率放弃BBA,然后去选择一台可能也便宜不了太多的高配、顶配全新QX60? 所以,我觉得这车就凭现在的样子,然后加上如今的品牌力,想靠这样的定价去占领市场,难度不亚于让凯迪拉克原价销售,同时还保证能有现在的销量。 如果非要买推荐哪款配置? 如果真要买……现在只有三个配置给出了预售价,典雅版45万、四驱卓越版50万、四驱旗舰版66万。还剩下四个配置的价格没出,我猜测典雅版上面的舒享版在47万,夹在四驱卓越版和四驱旗舰版中间的四驱豪华版、四驱尊贵版分别为55万和60万左右。 如果不注重四驱,只要个前驱,那么就去看看舒享版,47万是我的猜测。前驱一共就两配置,选择舒享版也是无可奈何,这个价位总不能买个丐版吧,这么大车连前雷达都没有?舒享版加了点主动安全,并线辅助、主动刹车、倒车车侧预警,前雷达终于也有了,但舒适性配置并没有什么提升。 要四驱可以看看四驱中最低配的四驱卓越版,预售价50万。 四驱、20英寸轮圈、前排座椅加热、单色氛围灯、后排隐私玻璃……其他也没了。 看配置单,其实更推荐四驱豪华版,座椅从仿皮换成真皮,前排座椅通风、后排座椅加热,还是个2-2-2的6座布局,并且上了17扬声器的BOSE音响,后排侧窗还有手动遮阳帘。这个配置才有豪华SUV应有的样子,暂时不推荐的原因是因为不知道价格,多不少东西肯定比四驱豪华版贵不少,所以我猜测是55万左右。 再往上的四驱尊贵版补全了主动安全、360和ACC,真是抠门,次顶配才给360,舒适性配置也更多一点,但是如果按照我猜测的50大几,甚至60万,你还去买这车吗?四驱旗舰版虽然是个全方位大满配,带HUD、带后排电动放倒和空气净化器,但66万……我坦白了,我对这车的接受程度是裸车45万封顶。 至于优惠,如果这车真的想走量,实际上不走量干嘛国产?那么现在这个价格根本坚挺不了多久,剩下就看各位的骂声了,骂的越多,买的越少,那么价格放水来的就越快。 放水的那一天究竟何时到来我就不预判了,说实话从全新QX60公布预售价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已经不太看得懂英菲尼迪想干什么了。但是我可以在这给你说一个数,一个可以去盼望的优惠:10万。 写在最后 综合来说,全新QX60的定价高不高,确实是高。 简单来说英菲尼迪现在玩儿的,就是用前期的高价去忽悠,等韭菜也割完了,就开始优惠走量。 厂商的目的就是想知道你最多愿意去掏多少钱,但是不妨碍他们先把价格抬上去,而且价格抬上去以后,至少能让这车看起来值钱,之后再慢慢下探来找消费者的忍受极限,毕竟降价很容易,升价可就难了。 这个操作说白了,就像是我们去大市场里买衣服,老板开价800,你说30卖不卖?不卖拉倒,完了要走。这时候老板就会拉住你,说看你长得帅,交个朋友,500拿走,你这时候肯定还是会觉得贵,然后就说35卖不卖,这时候老板肯定会说,这个价格进都进不来,你要不再去别家看看……就这么来来回回,互相之间进行价格博弈,最后50成交,老板还送你双袜子。 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 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 每期抽三条留言,每期都有不一样的奖品送给大家 点击订阅,每周二,周五更新会有提醒

44分钟
23
3年前

第114期:10万出头的名爵MG ONE,是玩噱头还是真东西?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 今天我们来聊AMG,不对应该分开来读,是A MG,也就是一台名爵。没错,就是慕容云海看了之后都眼红的MG ONE。 慕容云海如果看到这车,回去就要把他的“城市越野,跨界生活”的名爵3SW给换了。你不知道慕容云海是谁?他可是创造升挡超车技术的专业赛车手,建议去看一下《一起来看流星雨》这部剧。 言归正传,MG ONE正式上市了。分为α-数智运动系列与β-科技时尚系列,以及荒野猎人限定版。但是目前只上了数智运动系列,初创版10.78万,标准版11.78万,进阶版12.98万。科技时尚系列暂时没上,应该是不一样的设计风格,至于荒野猎人限定版,应该是个特殊版本。 这是一台什么样的车,有什么优劣势? 早在发布会上,这车就不停强调自己的各种同级唯一:同级唯一搭载高通骁龙旗舰级8155芯片,同级唯一高精地图,同级唯一排气声浪…… 首先这是一台紧凑型SUV,车长4579mm,轴距2670mm。外观设计上,仅说数智运动系列,“量子闪动格栅”、“冲刺旗LED大灯”、“LED飓风眼尾灯”,听起来一个比一个玄乎,但车真的不丑,只不过这个尾灯,酷似雅迪logo。 这车最低配18英寸轮圈,数智运动系列从11.78万的标准版,也就是中配开始变为19英寸,轮胎具体规格为225/50 R19,是马牌的PC6,也算是千元级别的轮胎了。 而且数智运动系列有专属全车运动套件,具体点是:外后视镜熏黑了,卡钳喷了橙色,车顶也熏黑了,还带一个不大不小的运动尾翼,但是最低配初创版是没有这些东西的。这车还有看上去好像被堵上的双边四出“排气”,假的!真正的排气口被藏在了车底。 内饰部分,搭载斑马洛神智能座舱系统,甚至有宣传“30英寸环抱式大屏”。但我怎么看都是12.3英寸仪表+12.3英寸屏幕组成的双联屏,连接处做了弯折,所以是环抱式,再把最左边与仪表连在一起的一块触控按键面板也当成屏幕算进去了,一起30英寸。但是,最低配初创版在官网配置单中的仪表一栏写的是“组合式”,中高配才是满血配置。 同时车机搭载了只出现在众多车企PPT里的高通骁龙8155芯片,当然这个芯片也不是没有车在用,比如威马W6、WEY摩卡、吉利星越L,都比这车贵不少,所以宣传中的“同级唯一”算它过关吧。但是初创版还是没有这个东西,系统也不是洛神智能座舱,功能会有削弱。 而中高配系统里功能更齐,还有“智能养成式AI”,说白了就是可以自我学习的语音助手,有自己的虚拟形象,但我好奇,可以像Steam上那些绅士游戏一样“越养越大”吗?不行的话那不就相当于出厂只给了一个人工智障嘛,还需要我手把手调教,初创版连调教的机会都不给我,因为AI不支持自我学习。 此外这车竟然有256色氛围灯,但也是中高配才有,初创版没有。不过全景天幕和前排隔音玻璃是全系标配。 再说辅助驾驶,是这车的一个重点,如果上到12.98万的进阶版,也就是全系最高配,那么直接全部拉满:26个传感器+高精地图,此外像全速ACC、智能巡航、拥堵辅助、碰撞预警、自动刹车、车道偏离、车道保持、盲区检测、开门警示、后方预警、车速辅助、智能灯光……全满。还有自动泊入泊出、手机泊车、倒车循迹,还可以用手机感应解锁车辆。进阶版比标准版贵的1万2基本全花这上面了。 而其他版本也标配了定速巡航、360和底盘透视,底盘透视说白了就是车底多个摄像头,可以清楚看到车底情况,在这个价位少见。还有无钥匙进入、自动驻车这些也是标配,不多说了。虽然中低配配置不低,但是,几乎所有的主动安全都放在了进阶版上,这不是逼着你加1、2万上最高配? MG ONE是样子货吗? 是不是样子货我觉得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这就是个SUV,但名爵在这车的性能部分,也是卖力宣传了一波。 这车采用了最新的SIGMA架构,什么架构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号称“燃油时代的终极高度”。 敢以“ONE”命名的都是狠车,前有F1 1.6T机头、千匹马力、6秒内破200的AMG ONE,后有1.5T机头、181马力、285牛米、8.1秒破100的MG ONE。为什么差了0.1的排量、名字少了一个“A”就差了这么多? 搭载蓝芯2.0动力总成,为什么叫2.0但明明是1.5T?发动机是名爵6的,荣威也在用,也算是获过奖的发动机了。 变速箱也是自己的,可以往名爵以及整个上汽的1.5T配的都是7速双离合,但MG ONE的变速箱竟然是CVT,官方号称“大扭矩”,但我看到变速箱型号“CVT325”就觉得有点不对劲,查了一下,最大承受扭矩达到惊人的325牛米,真的不高。 外加全系前驱。 不过,这车承接了原先名爵6车主成家立业之后的需求,小伙儿总有玩不动的一天,靠名爵6泡妞,靠MG ONE养家。而且这套动力总成上车之后的油耗,据说只比名爵6略高那么一丢丢。 MG ONE和名爵6一样,在中高配的平底式运动方向盘右下角,多了一颗“SUPER SPORT”按键。用法都是一样的,按下去进入超级运动模式,听着唬人,其实就是其他车上的运动模式按键做到了方向盘上,发动机转速会升高,油门响应会更灵敏,没了…… 这车8.1秒破百其实不算慢了,但也没到安装赛车座椅的地步吧?不过名爵还是给中高配装上了“一体式赛车运动座椅”,其实就是前排两张普通运动座椅,不过带了加热。如果上到最高配的进阶版,还会从6喇叭音响升级成“八合一”雅马哈音响,听名字像8喇叭的,前排座椅头枕里还藏了喇叭。 记不记得开头我说这车有“同级唯一排气声浪”,那么这个声浪从哪来?从雅马哈音响里来,内置激情、舒适、沉稳三种模式,最高配进阶版才有。 知道我是怎么发现的嘛? 因为这个东西虽然在配置单里叫“可开关式立体运动排气声浪”,听起来像名爵6那种阀门排气,结果它在配置单里竟然属于“音乐智舱”一栏,就在音响和氛围灯下面。它也说了是排气声浪,不是运动排气,谁说声浪就一定是排气发出来的? 这车底盘官方也是浓墨重彩,什么运动底盘、精准操控、稳定姿态、柔和隔振……其实就是偏向舒适的普通家用SUV底盘。但是这车标配了“XDS弯道动态控制系统”,我猜类似高尔夫上的那套东西,因为连名字都一样。转向时,这个系统会通过给内侧驱动轮施加一点刹车,来抑制转向不足、提升弯道性能,通过刹车在一定程度上模拟限滑差速器的作用,效果肯定不如实体的差速器,这玩意儿名爵6也有。别对这东西有什么误解,不是给你用来豁的,但有比没有好。 所以,MG ONE这车我只能说,你把它当作一台外观运动、配置较高的家用SUV就行了。别被它的外表和某些宣传用语迷惑了,这就是名爵的风格,如果真有特别高的追求,这个价位也做不到啊。 推荐哪款配置,首批车主有什么“福利”? 最低配的初创版,可以首先排除掉。 虽然价格不高,但是整体配置没有亮点,这车的几个宣传点几乎不占。刚才解读车型的时候,我已经不记得提到多少次“最低配初创版没有这个东西”了。 再往上的中配,也就是11.78万的标准版,比最低配贵了1万。 但是该有的外观套件和19寸轮毂也有了,屏幕、车机和芯片也基本达到满血状态,一体式运动座椅、SUPER SPORT按键也都齐全,舒适性配置够用。这么来看,这也是为什么中配叫标准版,从字面上也能看得出来,名爵自己都认为MG ONE的“标准”配置应该是这个样子。 再往上最高配,12.98万的进阶版,直接比中配又贵了1万2。 除了雅马哈音响和安全气帘,最主要的提升在于全套主动安全和辅助驾驶,单看这些东西卖你1万2其实不贵,看上去也诱人,但真要细细品味一下的话,你会发现很多东西用处真的不大,尤其是没有使用辅助驾驶习惯,甚至不相信这些东西的人。 综合来看,如果真的想买MG ONE的话,个人还是推荐中配的标准版,当然根据个人习惯和预算,最高配的进阶版也是一个选择。 另外新车上市,名爵也是给了一些补贴活动,比如最多60个月的零利率贷款、最多6000块的置换补贴,还有终身免费基础流量。问了一下贷款手续费的事情,大多数都是收2000块,而且首付比例每家4S也有区别,一般都是5成首付,有的要付7成,以及置换补贴,具体给多少看4S心情,大家尽量把补贴要满,尤其是这种没有优惠的新车。 但不管怎么说,就MG ONE现在的活动是真的没什么吸引力。 同价位还有什么可选的车? 以现在MG ONE的价格和定位来看,它的竞争对手会非常非常多,因为15万以内的SUV市场属于国产车扎堆竞争的地方,哈弗有H6、神兽,比亚迪有宋PLUS 和DM-i,荣威有RX5 MAX,长安有CS75 PLUS,吉利更是把星越L起售价定在了13.72万…… 哪怕我们把价格再往下调,就看10-13万这个区域,那就更多了,挑出来十几款问题不大。就名爵自己都不止有MG ONE一台车在这个价格以内,他们还有MG领航、名爵HS,而且这还不算隔壁荣威,内卷真的非常的严重。 而且,这个价位的国产SUV,大家整体产品力真的差不多,无非就是新旧的问题,新出的车卖相和花样总比旧车多。名爵想要靠这车去拼什么性价比,难度真的挺大的,毕竟很多好东西都在最高配上,而最高配的价格已经可以去买更高一个级别的车了。 所以MG ONE选择主打差异化,切年轻群体,目前同价位和MG ONE风格、路线相似的,是长安的UNI-T,这车是MG ONE最直接的竞争对手。相比之下,MG ONE年轻化更加彻底,玩出的花样也更多,甚至有些地方感觉有点浮夸,而UNI-T虽然整体价格偏高,但更加务实一些,配置没有过分集中在高配、顶配,比如主动安全和全速ACC已经下放到低配,同时还有2.0T可以选择。但论整体的产品力,或者性价比,真的区别不是很大。 这个价格贵不贵,是否值得剁手? MG ONE的价格真的不算离谱,但也说不上出乎意料。 抛开它在同类SUV中的运动差异化,只谈自身产品力和性价比,我觉得有亮点,比如屏幕、车机芯片和辅助驾驶硬件,外观也挺好看,但真像宣传中那样秒天秒地?想多了,尤其对于中低配来说,并没有超越这个价位的感觉。 这车在宣传的时候真的有点用力过猛,不过名爵一直以来都是这个调性。 综合来说,这车可以观望一下,尤其对于好这口年轻人来说,除了这车和UNI-T也没多少选择了,但是别急着入手,后期有可能会放出一些优惠。 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 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 每期抽三条留言,每期都有不一样的奖品送给大家 点击订阅,每周二,周五更新会有提醒

45分钟
24
3年前

第113期:不到3万起售的奇瑞QQ冰淇淋能火吗?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 在新年到来前,奇瑞给自家旗下的新A00……000级电动车QQ冰淇淋搞了一个上市发布会,发布会期间的宣传语很有意思,叫“欢乐芜湖,QQ起飞”。 这次出了三款配置,低配布丁版2.99万元,中配甜筒版3.79万元,顶配圣代版4.39万元。 同时,还发布了“4+1上市权益”活动,其实就是一个贷款政策,还有车联网终身免费升级、用户进店终身免费检查、电池质保8年或12万公里、整车质保3年或10万公里、前5万名用户送交强险、免费的基础流量费和免费的首年车联网运营服务。 说实话,真的没什么特别强的吸引力,基本上现在新能源车都有这些服务,估计奇瑞觉得这个QQ冰淇淋定价不高,自己可能真的挣不到什么钱,于是就不太想给各种补贴和优惠了。 除了这些以外,我元旦去商场的时候,刚好还碰见QQ冰淇淋做展销,奇瑞在商场中庭租了位置,然后停了两台展车,不过好像关注度不是很高,展位上冷冷清清的,很少会有人停下来去看看车。 这是一台什么样的车,和MINI EV有什么区别? 这台车第一眼看上去,就会觉得特别像五菱宏光MINIEV,MINIEV有一个先发优势,假如QQ冰淇淋先发布的话,那估计就有人会说MINIEV长的像QQ冰淇淋了。 三围2980/1496/1637mm,轴距1960mm,整体尺寸理论上会比MINIEV大那么一点点,实际上两台车大小真的没什么差别,都是那种特别小的车。 到了动力方面,这车跟MINIEV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毫无差别。两台车的电机都是放在后桥,做成后置后驱,而且参数都是27马力/85牛米,不过生产厂家不一样,MINIEV的电机据说是浙江的方正电机做的,QQ冰淇淋的电机则是安徽的瑞露科技做的。 电池方面,QQ冰淇淋配的是一套磷酸铁锂电池,电池容量分别为9.6和13.9kWh,最终呈现出的续航里程是120/170公里,这个续航里程和MINIEV官标的数据也是一样。 此外,还有几个细节点,一个是两台车的圈胎参数也是一样的,都是145/70 R12的圈胎,还有就是手刹和电子旋钮挡位那边的设计……嗯,巧合,一定是巧合。 以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这车低配和中配都是120公里续航,顶配才有170公里续航,全系都没有快充,都是在车头有一个慢充口。 首先是低配,也就是2.99万的布丁版。 这个版本走的就是低价路线,没有安全气囊,没有前后雷达,没有倒车影像,没有多功能方向盘,没有彩色仪表,没有蓝牙电话,喇叭也只有1个,没有LED日行灯,没有空调,只有一个暖风机……这个配置真的有点寒酸,不过转头看看MINIEV的最低配,虽然一样简陋,但是人家还比你QQ冰淇淋便宜了1100块。 接着是中配,也就是3.79万的甜筒版。 这个版本的续航和最低配一样都是120公里,多出了主驾驶安全气囊、倒车影像、后雷达、多功能方向盘、彩色仪表、蓝牙电话、手动空调、LED日间行车灯,并且低配只有1个喇叭,这个配置有2个喇叭,但是价格比最低配贵了8000块。转头再看看MINIEV差不多配置的版本,人家卖3.76万,比QQ冰淇淋还便宜300块。 最后是顶配,也就是4.39万的圣代版。 这个版本续航做到了170公里,和中配的配置区别,只有后排座椅从整体放倒变为比例放倒。我算了一下电池的成本,现在磷酸铁锂电池每度电差不多1300块,与中配的电池差价大概是5590块,而车价差了6000块,换句话说,这个后排比例放倒要收400块。至于差不多配置的MINIEV……人家还是比你QQ冰淇淋便宜了300块。 所以,对比到这里,MINIEV是真的有水平,且不说两台车具体的配置差有多少,实际上真的在使用过程中,你很难感受到这种差距。但是人家MINIEV就是怎么看怎么都比你便宜,尤其是最低配的价格差达到了1100块,而且MINIEV的最低配还有后雷达,所以好像还是MINIEV更划算一点。 但是问题就来了,因为现在MINIEV的在售车型包含了2020款和2021款,那个2020款就是咱们一开始看到的样子,2021款则是价格更高的马卡龙版本,算是做了一个简装。按目前的情况来看,2021款马卡龙170公里续航产量最多,其次是2021款马卡龙120公里续航和2020款170公里续航,而价格最低的2020款120公里续航排产量最少,换句话说就是你能看着这台车在那儿,他们也卖这台车,但是什么时候能提到就说不准了。 QQ冰淇淋的对手还有谁? 除了MINI EV以外,QQ冰淇淋还要面对另一个对手,那就是长安的奔奔E-Star国民版。 之前奔奔E-Star国民版刚出来的时候只有两个配置,一个是2.98万的低配,一个是3.98万的高配,2.98万元的续航150公里,配备23.8kWh的磷酸铁锂电池,最高车速101公里/小时,慢充时间5.5小时。3.98万的续航301公里,配备31.18kWh的磷酸铁锂电池,可选32.2kWh的三元锂电池,最高车速125公里/小时,慢充时间8.35小时。 但是,现在如果你再去看这车官网,你就会发现这车现在主打的是定价4.98万、续航301公里的多彩款,这个价格一下子就给拉上去了,会不会是长安觉得反正拼价格也拼不过五菱,倒不如凭借续航和配置去拉升一下实用性? 综合比对来看,奔奔E-Star国民版主要问题还是在于几个方面: 第一,这车是油改电车型,而不是纯电平台下诞生的,所以理论上的三电布局会没有纯电平台的车型合理,不过不重要。 第二,QQ冰淇淋、MINIEV不属于彻底的刚需消费,反而更偏向于感性消费,有非常多的噱头成分在里面。尤其是MINIEV,加上网上流传的“秋名山上行人稀,总有车手较高低,五菱神车今仍在,不见当年老司机”这样朗朗上口的打油诗,会给五菱这个品牌无形中塑造出一种诙谐、趣味性强的形象,也会弱化MINIEV是一台低端车的本质,所以你甚至能看到有人开着超跑去买MINIEV,图的就是一个乐子。 第三,奔奔E-Star国民版虽然更像一台正经的车,但也就是因为这种和燃油车趋同的外观和内饰,使得你很难不把它当做一台刚需车。但是如果是刚需车,为什么不去买一台燃油车? 当然,这车还是会和QQ冰淇淋产生竞争关系,因为QQ冰淇淋的顶配也要4.39万,假如真的对比过之后,也许会有人会觉得奔奔E-Star国民版还有四门,也算是有正经后排的车,而且续航也多、配置也全,至于价格贵出6000块……贵就贵吧。 奇瑞为啥要做QQ冰淇淋?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你知道销量最高的电动车是谁吗?不是特斯拉Model 3,而是MINIEV。虽然目前的统计只到11月份,370742台,但全年销冠99.99%是MINIEV了,相比Model 3的242683台太具压倒性优势了。即使把所有燃油车也算进去,MINIEV也能排在第二,仅次于新老款一起卖的日产轩逸。 当初谁能想到,MINIEV这么一台廉价,甚至看上去有点劣质的车,竟然可以火出圈?MINIEV对于五菱来说,虽然光配件成本就是2万,外加研发、生产、运输、销售、售后,以及各个环节的人工,据说一台车只赚89块,但MINIEV可以带来海量的新能源积分,这才是赚钱的地方。 如果把积分拿出去卖,卖给转型困难的传统车企,2020年每分单价1200块,五菱有44万积分,那就是5亿利润,按照MINIEV 2020年销量,折合单车利润几千块,2、3万的车单车利润几千块,和抢钱有什么区别? 虽然2021年积分计算方法变了,单车积分砍了至少一半,但MINIEV 2021年销量是2020年数倍,同时积分也涨到了3000块,所以利润只会更多,据说可以达到10亿以上。 而在2019年,五菱还排在油耗负积分车企前十,但在2020年直接靠着MINIEV一台车扳到新能源正积分前三。 所以在这么一个大环境下,我只能说奇瑞眼红了,希望通过QQ冰淇淋效仿MINIEV的吸金路线。 再者,奇瑞在2020年的积分情况虽然不算最差,但是也完全达不到卖积分赚钱的情况,新能源正积分还抵不上油耗负积分,属于比较忧愁的。 这种小电车值得买吗,意义在哪? 值不值得买,得看你拿它来干什么,先说说这种车的特点。 首先就是便宜,2-3万可能连个包都买不了,但是却可以买台车了。但问题也是便宜,安全程度极低,续航能力极差。对于2021年的车来说,只具备最基本的遮风挡雨功能,只能进行短途的日常代步,最好还得配上个充电桩,因为这种车多半不支持快充,别看电池小慢充起来也要6个小时。 所以,这样的车注定不能成为家里的唯一一台车。但是,如果你已经有了一台大空间主力车,最好是可以跑长途的燃油车,那么倒是可以买一台,给老婆、老妈上下班代步用,甚至给保姆买菜用。 再者,如果你不把它当纯工具,而是作为一台大玩具,实际上还真有很多人当买玩具去买MINIEV。那就无所谓了,在这点上,QQ冰淇淋和MINIEV长的都像个玩具,而奔奔E-Star国民版就没有这种属性了。 是否推荐买QQ冰淇淋? 说了这么多小电车的优缺点,其实QQ冰淇淋也一样,看你拿它来干什么,家里情况适不适合它?如果ok,那么就可以买。 就我个人感觉,这种小几万的小电车,基本上该减配的都减了,所以真的没有必要太过细致的去对比,觉得哪个好看就买哪个,喜欢哪个就买哪个。但是如果当个纯玩具,我更建议MINIEV,毕竟已经是火出圈的现象级车型了,而QQ冰淇淋还在复制前人的成功路线。 当然现在有一个实际情况摆在面前,就是五菱也有点不太想卖最低配的MINIEV,很多时候都是处于缺货状态,因为MINIEV现在的主推车型,已经变成价格更贵的马卡龙版了…… 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 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 每期抽三条留言,每期都有不一样的奖品送给大家 点击订阅,每周二,周五更新会有提醒

40分钟
23
3年前

第112期:2021年12月答听友问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 今天的《听车场》是12月最后一期,按照惯例是问答环节,但这也是2021年的最后一期。 不知道2021对大家来说是怎么样的一年?我们节目从8月到现在也有40多期了,感谢大家在这段时间的支持。我们争取在明年出更多的节目,开更快的车。 用一句老土但真诚的话就是,祝愿大家新年愉快,万事顺利。 “奔驰a35L、伊兰特N、领克03+c,哪个好玩?要用5到6年,空间都够,不考虑价格。” 不考虑价格就A35L吧。伊兰特N能不能进国内还不确定,就算进来估计也是30万左右,性能是没有AMG 35系列强的,而且在国外价格也比35低很多。这还是个前驱车,如果拿国内常见的入门级性能车举例,它的定位介于大众GTI与奥迪S3之间,而S3和A35L属于一个档。 03+Cyan,看上去就像个赛车。但实际上它的动力大概率是这三车当中的垫底,虽然它像A35L一样有四驱,但如果参照03+那很多人根本跑不出官标的5.7秒破百,而A35L是4秒俱乐部,伊兰特N是5秒俱乐部,都是实测出来的。但是动力只是性能的一部分,它身上的官方改件很多,直接上到性能套装版,碳纤维包围和尾翼、10段可调的BILSTEIN绞牙避震、阿基勃罗四活塞刹车、米其林PS4S轮胎……全齐。所以它除动力以外的性能应该会比普通03+强不少,但我觉得还是达不到A35L的水准。 03+Cyan这车买回来基本到顶,没有什么可玩的空间了,但原厂大尾翼在现在是很难得的。伊兰特N不是很清楚,但A35L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玩到位了还能再提高一个档次。 “对手动挡情有独钟,预算15万以下,动力足一点,好开一些就好了。手动挡配置都是比较低的,购买后有什么需要的加装或改装的呢?” 现在这个年代手动挡太少了,又要动力足,又要好开,那么可以直接排除很多买菜车了。 根据你的需求,这代思域没有手动,所以我觉得最合适的是思域的姊妹车型格,12.99万的手动专属版。1.5T 182马力,配手动挡。但是这个版本属于型格的丐中丐,配置一塌糊涂,2喇叭音响你敢信?后期可以选择你迫切需要且改造难度不大的配置进行加装,比如倒车影像、无钥匙进入……这些手动专属版都没有。 至于改装,思域是重点关注对象,型格以后估计也好不到哪去,低调一点。可以换个原厂样式的17、18英寸轮圈,因为手动专属版是16英寸的,再上一套更好的轮胎,比如米其林PS4。再加个外挂,手动挡没CVT那么脆弱,Hondata的就可以,很多思域都装了。 “20~30万,最舒适油腻的车,有没有推荐?每天通勤单程40公里,市区道路不算太堵。” 那就买个大丰田,比如凯美瑞双擎。每天通勤单程40公里,那么往返就是80公里,双擎也挺合适。而且选择双擎,很多时候并不全是因为油耗低、续航长,双擎更好的驾驶质感其实也是一部分。雅阁混动也不错,但是这代雅阁的设计可能对你来说偏向运动了。如果愿意顶着预算,亚洲龙双擎也可以。 美系车里面我觉得君越也不错,直接上艾维亚版本,标准的车大料足,甚至它的舒适性比亚洲龙还要好,油腻程度也是同级别无法比拟的。但是后期的省心和保值程度,肯定不如丰田车。 “雪铁龙凡尔赛的真实产品力如何,不在乎保值率长期持有值得入手吗?” 凡尔赛这车,一开始大家觉得这车不贵,但是现在感觉也就只能卖这个价。我觉得现在可以给这车定个调,那就是价格符合产品、产品符合价格,并不是所谓的物超所值,这是它外表给你造成的假象。 而且这车抖动的话题不断发酵,到目前没有定论,可以先观望一下。但是论设计,确实是这个价位最有格调的车之一了,也是这个价位少见的跨界车。所以真的喜欢,可以待定,别急。 配置推荐15.87万的势不凡和17.37万的领不凡。势不凡补齐了主动安全和自适应巡航,外加12英寸大屏。而领不凡的提升在于豪华配置,比如360全景、电动尾门、抬头显示、前排无线充电、单色氛围灯…… “预算20-25w,颜控不想随大流,喜欢两厢车或旅行车,看中的有思域hatchback、cc 猎装版,suv的话喜欢斯巴鲁xv。” 思域HATCHBACK已经是上代产品了,而且和CC猎装车的价格跨度有点大,斯巴鲁XV我想不出有什么特别好的,就是凹造型的进口紧凑型SUV。 你说的这些车当中,我觉得最好看的就是CC猎装车了。 虽然这代CC比上代冷门不少,路上几乎看不见,但颜值是在线的。它的猎装车线条很好看,但问题出在那个塑料轮眉上,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猎装车都要加上这玩意儿,这明明是跨界车的东西好吧? 推荐直接干到380TSI,有里有面。 “三十万以内,想买一辆声音大、运动范的车,就要跟别人不一样。” 那就直接入门级性能车了。比如8代高尔夫GTI,这是目前国6B大背景下极少数还没有装GPF颗粒捕捉器的车,GPF对声浪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装上之后排气直接变成大闷缸。据说以后的GTI也会装上,所以要买就乘早。 还有一个推荐就是领克03+,或者03+Cyan,虽然现在国6B的03+声浪也不如以前了,但是绝对比买菜车好听,Cyan的原厂大尾翼也绝对和别人不一样。再不济还有“优化”空间嘛,比如直接切掉GPF,或者换上高流量头段。 “A4L和CT6怎么选?经常跑长途,会经常满座。哪个后期维护保养便宜,小毛病少?” CT6这车其实是比A4L高出一个级别的,如果按照刚上市时的宣传那就是高出两个级别……但现在就是豪华B级车的价格,这是从市场层面决定的。 但是从研发、设计上,CT6的标准是要比A4L要高的,甚至高过A6L。所以如果你不追求“BBA”这三个字,CT6更加符合你的要求,高速行驶的质感是美系车的特长,而CT6又是旗舰级美系车,空间不说大很多,毕竟反向魔术师,但是后排坐起来也是比A4L更舒服的。 至于后期维护保养,A4L我记得小保养1300左右,CT6没记错是1000。 小毛病在这个年代真的是看脸,A4L的毛病之前聊过,10喇叭音响布局不合理,在放hi歌的时候,后排左边会有“轰头”的感觉。另一个是车机黑屏,2022款也没有解决。 CT6只能说我遇到的问题,新车的时候水泵坏了,走质保,后来冷凝器漏冷媒,花4000换了。比较共性的问题是老款8AT变速箱抖动,确实是抖,现在全部都是10AT了,所以这个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但是听说又多出了谜之口哨声,加速时变速箱发出异响,据说是齿轮松动原因。 “60-80万元内落地,左挑右选,选出保时捷macans和玛莎拉蒂的grecale,但是grecale还未上市,持币观望中,有更好车型推荐吗?” 玛莎拉蒂那车到底怎么样还不知道,能卖多少钱也不知道。听说这车有三个版本,分为2.0T与3.0T。那车的2.0T应该就是现在Ghibli和Levante的2.0T+48V,330马力,大概率直接卖到60万,但是60万又可以买到别家3.0T了。它的3.0T就别想了,MC20的海神发动机,不卖个100多万都对不起这机头。 就说现在市面上有的车,Macan S是不错的,自从Macan砍掉Turbo之后,新款Macan S换装2.9T其实就是老款的GTS,而新款GTS就是老款的Turbo。但是我怀疑, 80万落地真的可以买到新款Macan S吗?保时捷的车不能看指导价啊, 而且新款车都没到哦。 同类型的车有,奥迪SQ5,那就是老款Macan S换壳。奔驰那里有GLC43和GLC43轿跑,裸车60小几万,轿跑版贵一些,标配AMG高性能排气。但是如果你要极致的性能,那就X3M和X4M,X4M会比X3M更贵,但是因为GPF原因都没什么声浪。 而且即使是X3M 80万落地也是不够的,因为行情不好外加新款才上,如果你早几个月那差不多可以买到老款标准版,可以去尝试寻找价格合适的老款库存。X3M和X4M,比Macan S、SQ5和GLC43更强一个档次,标准版上面还有贵几万的雷霆版,比Macan全家都厉害。 在这个时间点,我觉得还是GLC43符合你的预算及需求,性能比老款Macan S略强,比新款弱。或者等等新款Macan S的优惠,不过等待时间是按年计算的,选配少点说不定可以卡着80万落地。亦或者看看能否找到老款Macan S,但就要看价格给不给力了。 “君威GS跟ct4怎么选?” 一个是前驱运动家轿的标杆,各种运动部件武装到牙齿,一个是入门级后驱运动家轿,底子更好但是还有一定上升空间。 要我选我会选CT4,君威GS上的那些东西,除了顶配尊贵型的CDC可变悬架不好“优化”,其他的都能依靠“优化”弥补上,而且东西还能用的更好。但是CT4的后驱,是君威GS无论如何都无法弥补的。 而且品牌上,凯迪拉克再烂,也比别克好吧? “有没有汉DM-i的消息,预估上市价是多少?30万内的6座车有什么可推荐的(最好能送牌)?主要考虑二排舒适和通勤经济性。” 汉DM-i的消息基本上已经透露的七七八八了,外观和汉EV差不多,据说可能尾灯设计不一样。根据此前唐DM-i的18.98-21.68万的价格来看,汉DM-i的价格可能会和唐DM-i差不多。 另外30万内的6座车,可以看看传祺GS8和领克09,这两台车的产品力都是可以的,就看后期的稳定性怎么样。现代的胜达也是一款卖相很不错的产品,可以去试驾一下,如果特别纠结经济性的话,个人建议还是去买传祺GS8的混动版本吧。 “二手福特金牛座和君越怎么选?同2018年左右的2.0t中配,预算16左右。” 如果让我来选,我会选择君越,你看的2.0T中配应该是豪华型? 君越相比于金牛座来说,设计我觉得更好看一点,金牛座看起来有一点笨重,而且长的太像蒙迪欧了,以至于不熟悉的人还以为是台蒙迪欧PLUS,不像君越一眼就能认出来。 撇开感性的东西不谈,具体到两台车的产品力上来说,一台是君越豪华型,一台是金牛座卓越型,君越的动力系统首先就强于金牛座,而且是过去的LTG高功率发动机,变速箱配的还是9AT。而18年的金牛座还是老掉牙的6AT,那个驾驶质感…… 并且,君越豪华型驾驶辅助配置更多,还带可变悬架调节,前排还多出座椅通风,车机还有CARPLAY、车联网等功能。 所以综合比对下来,更推荐去买君越。 “想轿车换SUV,锐际和昂科威S 2.0T该怎么选?比较在意底盘操控、驾驶质感和隔音,对于空间的要求不是很高。” 如果在意底盘操控、驾驶质感的话,首选锐际的四驱版,这台车开起来真的不像是一台SUV,而会给你有一种大号钢炮的感觉。 如果你在意隔音,那就得选昂科威S了,毕竟锐际那个噪音么……确实比昂科威S要大一点。 当然,综合比对下来的话,还是更推荐买锐际,毕竟内饰能比昂科威S好看点。 “最近突然想换一套锻造轮毂,样式仿TE37,迈斯顿7600一套,雅泛迪12800一套,规格一样价格差了5000。国产轮毂里雅泛迪应该是最好的,迈斯顿名气没有那么响。” 迈斯盾的报价我个人觉得是一个合理的范畴,雅泛迪这个价格明显就是加了品牌溢价在里面。 实际上现在这种国锻轮毂都是拿一个胚料过来,再通过加工机进行铣加工,做这种仿TE37的轮毂可以说没有一点技术难度,我甚至见过比原厂做的还要好的。 如果你想定做的话,为什么不去买广为的呢?价格比迈斯盾报的还会再低一点,东西都差不多的。 “15W以内上路的新能源有没有什么推荐?看了几何A 430和600,现在纠结选择哪个续航版本。另外也有人推荐秦plusEV,看了看只能上最低配,加上那个小显示屏实在难看。” 其实能看出你还是想买600公里续航的几何A,有这个条件那430公里的就别考虑了,续航比配置更重要。 但我更推荐你去买比亚迪秦PLUS DM-i,买个120KM续航版本,顶配价格和几何A的600续航版本差不多,而且还没有充电焦虑,平时市区代步就用纯电,跑高速的时候就加油,方便又省心。 当然,秦PLUS DM-i现在有个问题,就是等车时间确实有点长,如果你能等的话,还是更建议买比亚迪,而且别纠结那个小仪表盘,毕竟特斯拉连仪表盘都没有,这么想想是不是舒服多了? “预算30万左右的SUV,看中了新的丰田Harrier和林肯冒险家,纠结到底是买鸡头还是凤尾?” 预算30万左右去买SUV是很多人头疼的一件事情,一方面普通品牌能买到中高配甚至顶配,另一方面豪华品牌也可以入手中低配或者中配。 以你现在来看的两台车,一台是丰田的凌放,另一台是林肯的冒险家,30万落地的价格买凌放可以买到混动的四驱尊享版,买冒险家则是两驱尊雅版无压力。 如果让我来选择的话,我其实更倾向于冒险家,毕竟林肯的设计和腔调摆在这儿,丰田的凌放还真的没什么能力去比。 “明年车的价格可能会恢复20年的价格吗?持币一年了。雅阁还能开两年,想买718或奔驰e。” 以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E级的价格想要恢复到20年初的水平很难,至于718么……更别想了,之前一堆订单还没有交付呢。你如果最近去过保时捷4S店就会发现,那销售真的是一个比一个硬气,属于躺着卖车的类型,最普通的718,算上选配都要在70万左右落地了。 个人建议还是先继续开雅阁吧,这种豪华车的价格基本上不会在短时间内回落,就拿现在的一个大概价格来说,E300L的中配落地大概50万左右,718落地70万左右,这两台车之间直接差了20万,所以选择之前一定要想清楚。 “我的325li耀夜,有幸买到早期B48B20D的发动机,在纠结要不要刷程序,担心的是刷了后有问题,同时也影响二手折价,还有4s店不认可保修的问题。刷的话大概费用多少,刷完之后再怎样小改?” 第一,如果你刷的是那种正经的程序,一般都不会有什么问题,尤其是BM3程序,完全可以说是“宝马官方指定程序”了,像BM3的一阶程序大概5000块钱这样。 第二,刷完程序之后,二手车折价其实并不会特别多,并且你卖车之前完全可以恢复成原厂程序。至于4S店不认可保修,这一点没办法,你刷之前要做好心理准备。 第三,刷完之后,原厂的圈胎配置和制动系统肯定是不太够用的,建议从这两块入手,另外把缺掉的后轮防倾杆加上,还有记得把进气换一下,最起码换个高流量进气风格,有条件的话再改套避震、加根顶巴,差不多了。 “兔子和传垚身边在体制内的中青年一般开啥车呢?老年人就不问了,大概率是大众。” 这个问题问的有点超出我的认知范畴了,因为我目前还不太认识体制内的中青年,唯一可能算是体制内的是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开的是一台前几年买的迈腾,而且还是个金色的。 另外根据我的观察,好像这部分人群买车主要还是以普通品牌车型为主,一般不太会出现BBA这类车,当然也有一些人会买。 “家里想买SUV,空间大一点,底盘有高级感、动力好,另外内饰精致、配置高、科技感强。媳妇看中宝马X3,但我感觉一般,而且真的贵,付出的溢价特别高。现在汽车发展处在变革阶段,电车逐渐普及,油车慢慢退出,现在买性价比不高的燃油车很容易过时。感觉性价比高的国产车也能满足需求,比如比亚迪唐/宋、星越L,以后卖也亏不到哪里去。豪华品牌除了面子,从产品力来讲它值多少钱?40多万买X3,为了车标多付出多少钱?针对以上需求,还有哪些推荐车型?20-40万以内都可以考虑,不一定要价格便宜,主要看重产品力,花出去的钱物有所值,希望把车当成提升生活品质的工具,而不是为了面子或者别人的认同感。” 这个问题真的很长,一个一个来说。 第一,电车的发展和普及虽然是一个大趋势,但是电车现在还是处于一个发展期,而且有可能这个发展期会很长,所以现在买油车并不是一个性价比不高的选择。换个思路去想,如果现在还不买油车,以后可能就买不到了。 第二,你看上的比亚迪唐、比亚迪宋、吉利星越L这些车,确实是性价比很高的产品。尤其是比亚迪的DM-i系列,整体非常能打,星越L相比于比亚迪的话,整体做工和豪华度能再高一些。 第三,豪华品牌除了面子,从产品力方面来讲它值多少钱?这么说吧,对于X3来说,我觉得车标的溢价在5万以上、10万以内,这是BBA当中比较有性价比的车了。但是,我还是觉得品牌有时候很重要,这种感觉就像男人买表、女人买包一样,同样是看时间和装东西,可是大品牌的产品就是能给你带来一些附加值。 第四,20-40万之间选车,要产品力出色,花出去的钱物有所值,说白了就是不想有太多的品牌溢价,那我觉得要不然还是去看看美系车吧?什么凯迪拉克、林肯之类的,凯迪拉克属于价格骨折,林肯属于价格稳定,你的预算去买XT6中高配没有问题,买林肯能直接入手航海家了,两台车都挺不错的,可以去试驾一下。 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 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 每期抽三条留言,每期都有不一样的奖品送给大家 点击订阅,每周二,周五更新会有提醒

48分钟
54
3年前

第111期:炒冷饭的阿尔法罗密欧,魅力真的没人懂?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 有这么一个品牌,无论是轿车还是SUV,都有着极致的运动性,以高性能车的标准要求每一台家用车。它来自超跑之乡意大利,坚持进口,和超跑之王法拉利有着不可描述的联系,和跑车皇后玛莎拉蒂的也是非一般的亲密关系,无时不刻的散发出意大利激情与浪漫的人文气息,它就是阿尔法罗密欧。 但是,它竟然还活着?现在整个品牌一共只有两款车,中型轿车Giulia和中型SUV Stelvio。同时它的折扣也一度达到惊人的地步,曾经被曝6.5折大甩卖,更有买玛莎总裁送Giulia的活动。 没错,还真的活着,最近还出了限量新款,Veloce Ti竞速版,Giulia和Stelvio都有这个版本,价格比原先顶配贵了接近3万。多了点运动化配置,这不是炒冷饭? 这也是阿尔法罗密欧的传统了,意大利隔夜炒饭。除了这次的Veloce Ti竞速版,在过去的几年里,还出过黑标限量版、赛道限量版、碳纤维限量版……每个版本都不长久,充分体现出意大利人不会从一而终的精神。 但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不是那什么竞速版,而是整个阿尔法罗密欧,这是一个令人激动又惋惜的品牌。它的车让人激动,但是它的处境又让人惋惜,大家再不了解它,它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就离开我们了。 Giulia是一台什么样的车? 这名字取的就很棒,一说就让人想到罗密欧与朱丽叶。这车现在定价37.98-158万,之所以跨度这么大,主要原因就是把普通版本和高性能四叶草版本算到一起去了,而且那个158万的还是个极其特殊的GTA版本,算是一台可以合法上路的赛车了。 去掉四叶草版本,Giulia的2.0T普通版本官方指导价37.98-46.68万,分别是37.98万的豪华版、43.98万的豪华运动版、46.68万的Veloce Ti竞速版。现在普通版本全系2.0T高功率+ZF 8AT,砍掉了之前的低功率版本,280马力、400牛米,5.2秒破百,同级最快。 以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主销还是豪华版和豪华运动版,主要差别在于豪华运动版有L2级驾驶辅助、后桥限滑差速器、运动外观套件,还有手机无线充电、运动风格座椅、14喇叭的哈曼卡顿音响、氛围灯、可加热喷水嘴…… 相比之下,我更推荐去买豪华运动版,这种小众车买的就是一个感觉,哪怕只是冲着那个后桥限滑差速器都是值得的。 至于新出的Veloce Ti竞速版,最主要的就是多出一套19寸的圈胎,实际上这东西重要吗?完全不重要。但是据说针对底盘和动力的输出方式进行了调校,外观和内饰也有一些小改动,换了一些碳纤维件,这个版本噱头大于实际意义,整体性价比不如豪华运动版。更关键的是,这个版本目前没有优惠。 至于再往上的四叶草版本和GTA版本,完全就是信仰级别的产品了。 2.9T V6机头和法拉利的V8同源,基本上就是法家V8砍缸砍出来的。论实力不输于BBA的性能车,论品牌就看你追求什么了,到了这个价位以后,没有最强,只有更强。你如果想要硬核的驾驶体验,那就买阿尔法罗密欧,如果还想兼顾日常代步,那就买BBA去吧。 现在阿尔法罗密欧的价格是真的不够给力,2022款基本上就是给你优惠个3万意思一下,和曾经的6.5、7.5折天壤之别,Veloce Ti竞速版么……反正不一定有车。 Giulia的竞争对手有哪些? 这车的竞争对手看上去很多,像BBA的34C啊,还有二线豪华里面的CT5、XEL这些运动轿车,以及极其小众的捷尼赛思G70,反正但凡有点运动属性的车子,似乎都会和它成为竞争对手。 但是,我总觉得去聊这些没有任何的意义,假如真的要来对比运动性的话,阿尔法罗密欧的运动性是最强的,而且没有之一,甚至可以说是这个价位当中的运动之王,根本就没在跟你开玩笑。 说到底,如果你不图运动性,或者你不是那么图运动性能,甚至只是想要大空间、舒适性,那Giulia根本无法满足你,它太运动了。买这车的人几乎不会去对比竞品,认准了就会去买,剩下的就是看买哪个配置而已,这车说到底不是你在挑它,而是它在挑你。 Stelvio是一台什么样的车? 这车虽然比Giulia大一圈,但由于是同平台,所以底盘高度相似。这也意味着,它就是一台架高底盘并且上了四驱的Giulia,Giulia对于家用车来说已经够极端了,而Stelvio延续Giulia的驾驶特性之后,在家用SUV当中只会显得更极端。 如果按照家用SUV的标准,它外观太另类,愤怒的大肥鸟,内饰就这样,几年前的东西,配置和空间放在2021也没有优势,屏幕就这点小,没有液晶仪表。但是,如果你喜欢Giulia这样运动化的车,但同时又迫于家庭方面的压力,被逼无奈必须选择一台SUV的话,那么Stelvio这车就是个障眼法,一方面可以糊弄家里,另一方面又可以让你爽。 与Giulia一样,也砍掉了低功率版本,全系Giulia同款2.0T高功率,动力参数也一样。目前的价格是45.68-52.88万,抛开竞速版也要45.68-49.98万,比X3的30i还贵。但是这车比X3快,虽然不像Giulia直接标到5.2秒,但是5.9秒也是同级别最快的了。 同时,这车在驾驶感受上也无限贴合Giulia,方向特别轻,但是又特别贼,看起来自相矛盾,但是别有一番风味。大家没必要买这车,但是可以去试驾一下,因为市面上没有什么车的转向是这样标定的,全当丰富一下自己的驾驶经历。 为什么劝大家别买? 先不说你们当地有没有4S店,有没有车,即使有吧,买了就准备烂在手里吧。曾经这车2.0T低功率版本有人拿到6出头的折扣,高功率版本也有过7折左右,如果现在高价买了,你觉得以后想换车,能卖多少钱? 再说说四叶草版本,你只需要知道这是曾经的纽北最速SUV就行了。但是现在这车没了…… Stelvio的竞争对手有哪些? 很多人会拿这车去和BBA对比,当年打骨折的时候也有人去对比讴歌RDX、沃尔沃XC60、凯迪拉克XT5等二线豪华车型,甚至我还看有人拿它去和保时捷Macan进行对比,真的是离谱。 依照我个人的想法,Stelvio的竞争对手特别少,真正能拿来对比的也就是捷豹F-Pace,都是主打运动的SUV车型,实际价格也差不多,如果真要在这两台车当中选的话,个人更倾向于F-Pace,纯属个人喜好。 至于其它车,要么差不多的价格,但运动性比不过Stelvio,要么运动性和Stelvio差不多,但是整体价格却高出很多。 换句话说,就是看你的着重点在哪里,这车腔调和Giulia非常的像,也属于它挑你,而不是你挑它的车型。 阿尔法罗密欧的魅力在哪里? 我觉得套用Jeremy Clarkson的一句话就能很好的概括,那就是“与大多数机器人一般的车型不同,阿尔法罗密欧更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这正是阿尔法罗密欧的魅力所在,因为当你在开阿尔法罗密欧的时候,你会明显的感觉到车在跟你进行沟通。 并且,阿尔法罗密欧虽然也喜欢堆料,但是它堆料的地方和其他车完全不同,别家都是喜欢在你能看见的地方怼很多配置上去,大屏、真皮、音响…… 而阿尔法罗密欧则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给你堆料,有的时候还会做“减法”,就比如Giulia,即便是普通版本上也能看见碳纤维传动轴、前轮四活塞刹车、前后全铝合金悬架、后轮限滑差速器。 但很可惜,这些东西都是一般人不容易看到,甚至是根本看不到的。 并且,阿尔法罗密欧的设计是真的太特别了,以至于你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一台阿尔法罗密欧,哪怕你对这个品牌不熟悉,你也会记住,有一台车的牌照是挂在侧边的,这种特殊性真的非常吸引人。 问题点又在哪里? 首先是品控,在所有进口车型中,阿尔法罗密欧的品控属于比较low的一档。 扒一扒某汽车投诉网站,先看Giulia的投诉,发动机功率不足、抖动、异响、漏防冻液、冷却系统故障,影音系统故障、部件开裂、电瓶故障、玻璃开裂,轮胎开裂……然后是Stelvio,发动机故障灯亮,变速箱故障灯亮、无法换挡,转向系统故障灯亮,制动系统故障灯亮、异常磨损,空调问题、部件开裂、灯罩裂纹或变形…… 一共十几、二十条投诉,不是因为这车故障少,而是卖出去太少。但是,竟然涵盖那么多种故障,抓不到任何共性。说明你买回去,有可能会遇到各种你想象不到的谜之问题。 接着是售后,阿尔法罗密欧的售后很迷。 早年有和法拉利、玛莎拉蒂开在一起,因为都是菲亚特集团,经销商也是同一个。也有的采用“双4S”或并线销售的模式,车就摆在玛莎4S里,但是从来没有摆在法拉利4S里的。 但是这几年阿尔法罗密欧退网很多,那么老车主去哪?我看网上的说法也是五花八门,有4S退网之后保留售后的,有去玛莎4S的,有去Jeep的,但还是没有去法拉利的。 阿尔法罗密欧还是和玛莎更亲近一点,所以就有买玛莎总裁送Giulia的活动,但是玛莎车主并不待见阿罗车主,就像当年奔驰车主不待见smart车主一样,以及宝马车主不待见MINI车主一样。 最后就是品牌认知度和车型定位的问题了。 这个没必要多说,阿尔法罗密欧在老家的底蕴到了中国之后就几乎等于零,同时它的影响力也仅仅局限在欧洲,不知道周冠宇被F1阿罗车队签约之后能不能吸点粉? 这本来是一次很好的营销机会,但是这事好像和阿罗没关系一样,只是天真的给Giulia四叶草出了一个周冠宇特别版。谁买的起?我觉得这个特别版完全可以出给普通版本,虽然最后也不会有多少人买,但说不定就有周冠宇的粉丝买了呢? 阿罗应该去当一个小而美的品牌,但是做出来的事又不像小而美,就比如曾经无下限的打骨折,这分明是供大于求的结果。看得出来它还是很想跑量的,但是受制于车型风格激进,又没法放开来跑。车型定位的问题就不说了,不激进,就不是阿尔法罗密欧了,不激进,也不会去参与F1了。 你会买一台阿尔法罗密欧回来吗? 说实话我有点想买,但是我又真的不会买。阿尔法罗密欧就是标准的“你买我推荐,真买我不买”的车。 但同时,我又不想让它消失,因为现在的车实在是太同质化了,连宝马都绷不住的往舒适上妥协,而阿尔法罗密欧就像是“万花丛中一点绿”,你一下就能发现它不一样的特质。 所以,这就很矛盾了……如果你让我去想一个品牌,既不随波逐流,也有相当的销量,我还真想不出来。这个年代,和主流大众对着干,或者路线稍微偏一点点的,能活着都算不错的了。 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 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 每期抽三条留言,每期都有不一样的奖品送给大家 点击订阅,每周二,周五更新会有提醒

43分钟
84
3年前

第110期:蔚来ET5竟让李老板说出那样的话?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 又一款被称为“Model 3杀手”的车来了——蔚来ET5。 这是蔚来的第二款轿车,也是蔚来目前最便宜的车,32.8-38.6万,明年9月交付。如果采用Baas电池租赁方案,相当于只买个车壳,电池归蔚来所有,那么价格可以打到25.8万,这样就比Model 3要便宜一点了,但是别忘了人家是带电池卖的。 蔚来、小鹏、理想……蔚来一直是“蔚小理”当中最贵的,品牌均价一度超越40万,比大多数豪华品牌还要高。即使是这样,蔚来的月销量、交付量,也能长期排在“蔚小理”的第一,也是新势力第一。 但是今年下半年开始有些掉队了,月销量先后不敌小鹏和理想,产能的因素占了一部分,但更多的原因是蔚来缺少一款可以疯狂跑量的车。 即使是特斯拉,也在依靠20-30几万的Model 3和Model Y跑量。而未来电动车的主战场也是20-30几万,蔚来的高售价一开始给它定了个高大上的调儿,但现在反而成为了制约它的短板。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ET5来了…… ET5是一台什么样的车? 在NIO DAY 2021期间,蔚来宣布了ET5上市的消息,这也是蔚来旗下的第二台轿车,第一台是ET7。蔚来一直都是这样,喜欢从高到低去出新车。 如果按照明年9月交付,也就是说想要拿到这车,起码还要等上大半年。现在的新势力车企,弄的有点像网购平台搞预购一样,只不过人家的预购是把货准备好了等你来买,新势力是你先别管我有没有把车造出来,反正我给你先说个时间,你先给钱。 回到ET5上,尺寸4790*1960*1499mm,轴距2888mm,前轮用的是一套永磁同步电机,后轮用的是一套感应异步电机,490马力、700牛米,4.3秒破百。基本上尺寸就是34C水平,比Model 3大一点点,比小鹏P7小一点点。全系双电机,没有单电机版本,真狠,相当于全系高性能版。 ET5价格是32.8万和38.6万,两个版本的基础配置一样,差别是因为电池包的规格不同,32.8万版本搭载75kWh的三元锂+磷酸铁锂电池包,CLTC续航里程550公里,38.6万的版本则是100kWh的三元锂电池包,CLTC续航里程700公里。还有一个搭载150kWh固态电池的版本,价格还没公布。 并且ET5还会配备无框车门、电吸门、隐藏式门把手,另外轮毂会有19和20英寸可选,目前公布出的19英寸圈胎参数是245/45/19,猜测20英寸圈胎大概率是245/40/20,要选装,9500块。 至于其它配置,可以去官网拉一下表单,反正我看完总结下来就是,这车配置拉满了,顺便还搞了个VR眼镜。但VR眼镜就是一款噱头产品,搭配它的“全景数字座舱”概念,实际意义不大。 同时,蔚来也是给出了电池租赁方案,车价降到25.8万,然后根据你选择的电池,收取不同的租赁费用,75kWh 980块/月,100kWh 1480块/月。 是否选择电池租赁方案?我认为核心点就在于这车你准备开多少年,车价看上去便宜了7万块,但是当你开满6年,也就是72个月以后,你付出去的租金就已经达到70560块了,这是按75kWh电池包的价格来算的,如果按100kWh电池包价格来算,车价差了12.8万,算下来是7年3个月。 所以,假如你这车开的时间到不了6-7年,那么选择电池租赁是划算的,而且蔚来我记得也是有官方二手车业务的,到时候直接卖给他们就可以。但假如要奔着10年甚至更多去开,那从价格上来说,显然是不划算的,而且还会给人一种买了手机没配电池的感觉。但是电动车更新换代这么快,你能开上10年? 当然,这只是单纯的进行价格计算,在实际用车的过程中,还要考虑电池老化、车辆折价、换代或改款、电池技术革新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这个电池租赁业务,怎么看怎么像是要把用户留在蔚来体系里面。 除了这个电池租赁方案外,蔚来这次也是给出了用户权益,比如10年不限里程质保、终身免费换电、终身免费车联网、免费专属充电桩、终身免费道路救援……反正玩儿的就是一个服务。 除了这些之外,蔚来总有一堆选装,这在ET5上也是一样。 比如,那个橙色的高性能卡钳要3500块,哑光灰色外观套件要4500块,NOMI智能系统4900块,包含方向盘加热、前排座椅14向调节、前排通风按摩、二排座椅加热、智能香氛系统、负离子发生器的适享套装要9500块,NAD自动驾驶完整功能服务980块每月,Nappa内饰套装22500块,如果你嫌Nappa太贵,但是又想要那个超纤绒车顶,可以单买,收你6500块。 个人觉得比较值得选的就是那个橙色高性能卡钳,价格确实不贵,但是蔚来在宣传的时候,说这东西是自研产品,我是持保留意见的。这卡钳怎么看怎么像是Brembo F50,或者说是基于Brembo F50进行细微修改后的产品。 还有就是那个NOMI智能系统,开过、玩过蔚来的朋友应该能明白,就是在车里面有个能动的小圆球,还能有不同的表情。这东西有点像保时捷在仪表台上的时钟一样,没有那个时钟就不是一台真正的保时捷,没有这个NOMI也不算一台真正的蔚来。 再一个就是那个适享套装确实可以选一下,整体舒适度确实能再提升一个等级,这么算下来,选配的总价就是17900块。 综合来说,ET5的卖相最起码还是可以的,该有的配置都有,车辆的外观长的也不算丑,只不过那个车顶的摄像头实在是让人有点出戏,如果说能把那个车顶的“蜜汁凸起”去掉的话,那这车的颜值就更高了,接受度也会更高。 蔚来为什么卖这么贵? 想要真正了解蔚来为什么卖这么贵,首先扒一扒它的历史:首先是超跑EP9,这是蔚来作为高端的起源,当年一台车还没量产,就先搞出来一台EP9。先把当时纽北的记录破了,然后又定了998万的天价。这车就是电动方程式换壳,也就只有蔚来的几个创始投资人在内部分享。量产不重要,价格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有人都认识蔚来了。 接着是中大型SUV ES8,这台车才是真正体现蔚来高端路线的车,因为它不像EP9,它是可以买到的。几年前,一台国产电动车卖到50万,满足了一部分人对高端电动车的尝鲜需求,同时也抢占了一部分市场空白,当时50万级别的高端电动车几乎没有,Model S和Model X属于百万级别,要么就是10-20几万的中低端电动车。但是这车现在疲软,因为一是尝鲜期已过,对于疯狂更新的电动车来说,几年前的时间足以让ES8变的不够新鲜,二是同价位的高端电动车层出不穷,比如比蔚来还“未来”的高合、硬件和参数爆炸的智己……以及凯迪拉克在内的一批传统豪华车企。 ES8后面的是中型SUV ES6和轿跑SUV EC6。这两车可以是蔚来的一次价格下探,小幅下探,但也承接了ES8之后为蔚来跑量的任务。ES6可以看作是ES8的“亲民版”,而EC6就是ES6的轿跑版。但这两车都是40万级别,顶配冲到50万。而在同一时期,特斯拉国产之后价格疯狂跳水,同类型的Model Y已经来到30万级别,2-3万的月销量,N倍于ES6与EC6。 而首款轿车ET7是中大型车,它的意义就像是ES8一样,给蔚来的轿车线先开一个高调的头。而这次的中型、B级车ET5,才是蔚来轿车线跑量的那一款。但即使是ET5,如果不租电池去买整车,价格还是会高于Model 3。 所以蔚来一再强调,特斯拉想成为大众,而我们对手是BBA。但这句话听上去有点无奈,因为特斯拉大概率是干不过的,和BBA去比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BBA的电动车就是“摆烂”。 但是坚持纯高端也有问题,高到均价高过BBA?那还怎么赚钱?不然蔚来也不会着急推出一个主打中低端的子品牌了,因为最赚钱的地方就在中低端,即使是BBA最走量的也是中低端。 蔚来是不是着急了? 蔚来急不急我不知道,但电动车就是一场资本高度密集的游戏,而现在的时间点就是抢占市场。有钱一起赚只存在童话里,拼的就是你死我活,当年几十家新势力真正能把车造出来的,一只手就数的过来。这有点像当年的共享单车大战,最后一地鸡毛。 所以能感觉出来,蔚来今年开始的动作频繁很多。E7和ET5,就是把轿车领域的空白给填补起来,同时还有刚才提到的中低端子品牌,中低端才是日后电动车抗衡燃油车最主要的地方。 说到燃油车,李老板最近在ET5发布会后的采访上,爆出了几句轰动性的“名言”: “简直就完全不明白,现在大家为什么还买油车”; “我现在完全想不出来除了能闻点汽油味,别的还有什么好的”; “听个响儿”。 我只能说李老板不太懂大众的苦。 首先,如果给我们每个人都免费配上一个私人车位,那大家就真的都不去买油车了。中国14亿人口,估算城镇家庭数量2亿多。那么在这2亿多里,在家就有充电条件的,能有个20%就不错了。 在家充电的首要条件就是私人车位,在城市里,老小区几乎没有私人车位,就这么大的露天地方,能租到临时车位就不错了,租不到大家就一起抢。 住在新小区,有地库的那种,就拿南京来说,一个车位20-30万,紧张点的小区二手车位能炒到40-50万,车位比车还贵。有些小区有便宜的地面车位,但是大部分没法上充电桩。如果在地库租一个车位?你觉得车位主人会让你打钻上桩吗?即使小区车位属于半卖半出租,出租的那部分通常物业也会阻挠上桩。 当然车位在小城市会便宜些,在一线城市也会更贵些,如果你有自己的车位,还是在地库的那种,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超过80%的家庭了。如果你住别墅,那不谈了。如果在农村,虽然充电网络几乎空白,但家里充电条件会比城市好很多,可农村地区人家不认电动车。 其次,现在的公共充电网络,只能说在城市当中已经比较完善了。但是依靠各个车企,以及国家电网等第三方,依旧没有遍地都是。现在开着电动车在外,如果要充电,依旧想的是,我要去的地方的周围有没有充电桩?什么时候我不用去想这个问题那就完美了。让我想到我们公司园区,几万人的新建园区,我们进来几年了,也就前段时间才搞了一批充电桩。 那么高速上呢?想让大家完全不买油车,不止是解决城市充电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高速续航的焦虑,只能说现在还差太远。 平常就我个人观察,高速上充电还是比较方便的,短途基本没有问题,长途虽然会占用一部分行程时间,但不是每个人都是不休息一口气干到底的铁男。 但是每到长假,都能听到“排队四小时,充电一小时”的新闻。尤其过年,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迁徙活动。一条主干高速上的服务区,这个时候往往能塞下几百台车,可惜我见到的大多服务区,配的充电桩都在10个以下。几百台车里哪怕只有20-30台电动车,那么等起来也是按小时算。“我现在完全想不出来除了能闻点汽油味,别的还有什么好的”?闻到油味是好的,这意味着我马上加完油就可以走人了。 还有一种极端情况,毫无征兆的高速大堵车,一堵就是几个小时。尤其在冬天,燃油车敢打开空调取暖,顺便开点车窗透气。电动车就尴尬了,出发前明明算准了可以撑到服务区,结果半路来这么一出,这空调是开还是不开?当然,有热泵系统的电动车电耗会小一些。 还需要时间,如果一个服务区搞100个充电桩,再高峰也不怕,或者每家车企都跟着蔚来布局换电站,减少高峰等候时间。 这些都是电动车取代燃油车必须面对的问题,有人条件好,家里一台油车、一台电车,电车代步真香,但你看上高速,尤其是长途,他是不是照样把家里油车开出来?但是对于那些只有一台车的人,你总不能不让避免去跑长途吧,万一再遇到刚才提到的极端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还买油车。 还有一个就是冬季续航问题,前不久某媒体不是公布了冬季电车续航?别管那些电动车续航标的多高,测出来有几个能超过300?达成率50%都不错了。测试环境是零下20度,这个气温对南方地区来说可能不能想象,但是大东北有那么多人呢,让他们卖了油车换电车不太现实。 当然,如果你有私人车位,所在地区充电网络发达,最好气温也不太冷,那么电车还是很香的,跑高速短途电车足够,长途就多预留些充电时间,避免高峰人挤人,那么倒是不需要油车了。毕竟现在的油价…… 所以,并不代表电动车不能买,而是电动车对于大多数人还不能完全取代燃油车。 ET5的竞争对手有谁? ET5要面对的竞争对手并不多,但是个个能打。无非就是Model 3、小鹏P7、比亚迪汉EV和极氪001,就聊点实际的。 先说ET5和Model 3。 先前Model 3曝出了不少负面消息,但是销量依旧很好,一方面是因为价格确实够低,即便是性能炸天的Model 3 Performance也只要33.99万,而带电池的ET5则是32.8万和38.6万。对比参数没有意义,因为特斯拉在一些人眼里就是金字招牌,就认这个牌子,当然蔚来也是一样,两个品牌都有自己的死忠粉。 再说ET5和小鹏P7,这两台车可以说是伯仲之间的产品。 至于三电都差不多,小鹏P7高中低版本全面,也包括高性能版,ET5现在相当于全系高性能版,没有去做下探的版本。所以,小鹏P7的门槛会比ET5要更低一些。 接着说ET5和比亚迪汉EV。 这两台车也各自都有粉丝,ET5的卖点是一大堆高精尖的配置,比亚迪汉EV的卖点则是刀片电池,同时也便宜不少。所以如果在这两台车之间进行选择的话,根据自己的预算和喜好来挑就行,一个是标准新势力风格,而比亚迪的车更像传统车企。 最后说ET5和极氪001。 极氪001的优势在于,这是这个价位里唯一的旅行车,所以如果是对旅行车有偏爱的人,而且能够接受一台电动旅行车,那极氪001确实更香一点。 蔚来ET5有未来吗? 蔚来现在卖的已经不只是车了,它更像是在卖一种感觉,那种花钱去享受的感觉,产品也好,服务也好,都是基于你花了钱然后给到你的。有点像去吃那个以服务著称的火锅一样,虽然看起来是得到了服务,但实际上你早就支付了相应的费用。 不论是蔚来在全力打造的换电站概念,还是针对每个车主的管家式服务,他们其实就是通过这一套又一套的东西,去吸引那些高端客户。说到底还是在卖感觉,就有点像一些高端私人会所一样,你先别管里面的东西怎么样,要的就是高端消费的感觉。 回到ET5上,这台车单看产品其实并没有很多飞跃的地方,毕竟其他电动车的新花样也很多,更多的卖点还是在蔚来这个品牌上。你如果认这个品牌,认可他们的概念和服务,而且有相应经济条件去买,那你就是ET5的目标人群。如果说你是为了追求性价比,或者说只是单纯想通过买电动车的方式,获取一张牌照或者降低用车成本,那ET5可能真的不是很合适。 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 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 每期抽三条留言,每期都有不一样的奖品送给大家 点击订阅,每周二,周五更新会有提醒

55分钟
99+
3年前

第109期:即将到来的思域Type-R,是不是玩到JDM的最后机会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 最近来了一个大消息:东风本田即将引进思域Type-R。就是基于11代思域的最新Type-R,引进时间就在明年9月。 今年仿佛回到了曾经那个各国性能车百花齐放的年代。前有现代N系列,目前看伊兰特N引进的概率非常大,后有Type-R,这是一台我从没想过会引进的车。不管如何,我们再也不用忍受德系性能车一家独大了。 当然,还有一件不得不考虑的事情,那就是电动车的崛起,未来对Type-R这种入门级性能车的打击是巨大的。20几万的电动车,就跑的比Type-R还快很多。所以众多厂商要来就赶紧的,难道要等我们所有人都接受电动车之后再来?那就晚了。 Type-R代表什么? Type-R这个名号对于本田粉来说,是信仰和精神图腾一般的存在,之所以能做到这样的高度,其实核心点我觉得就在于“性价比”。简单来说,Type-R就是让你用不多的钱,带回更强性能和改装潜力。 实际上,思域Type-R的历史并不算很久远: 而思域初代Type-R,其实就是那台在1997年诞生的EK9,这个车说人话就是6代思域极致性能版,因为本田在这之前其实已经做了一个高性能版。 但是,本田好像并不满足于这个性能,所以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强化升级,给这台车配上了第一台红头机,也就是代号B16B的1.6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马力185匹,最大扭矩160牛米,这也成为了当时升功率最高的发动机。 可能有人会说,为什么这车扭矩那么小,马力却那么大?因为这颗发动机缸径大、行程短,图的就是高转运行。 最终,本田也是不负众望,打造出了这台初代Type-R,不过这车实在是太低调了,相比于后来的Type-R来说,简直就是跟邻家女孩一样简单和清纯,因为这车连音响都没有,而且悬架调教都是赛用级别的。 不过,也就是从这开始,Type-R的名号逐渐深入人心,因为人们发现,这台看着普通的小车实在是不好惹,包括《头文字D》里面其实也出现过这台Type-R,动漫当中的一个角色叫二宫大辉,就开着自己进一步改装的EK9和拓海跑了一次下坡赛,不过最后结果还是拓海赢了。《头文字D》也就看一乐,看看现在还有那么多EK9活跃在赛场之上,你就明白现实生活里到底谁更强了。 本田在2000年的时候停产了EK9,取而代之的是基于7代思域的第2代Type-R,代号EP3。 这一代的Type-R其实很有意思,因为当时日本国内的两厢车市场急速萎靡,以至于整个思域车系都从这一代开始往三厢去转变了,而这台两厢的Type-R就只能在英国工厂生产,再进口回到日本销售。 而且,本田这一次还搞了个区别对待,本田搞出了两个版本,一个是欧洲市场的EDM版,另一个就是日本市场的JDM版,如果你问哪个版本更好,那肯定是JDM版。 因为,JDM版的Type-R虽然用的也是K20A发动机,但是采用了不同的进排气管路设计,而且还配上了高升程凸轮轴、高压缩比活塞和不同的电脑程序,并且JDM版的K20A发动机是在日本生产的,运到英国组装后再整车运回国内。同时,欧洲的EDM版没有LSD限滑差速器和RECARO赛车座椅,甚至连白色的车漆都没有,加上整体调教更加舒适,就像买菜车。 当然,本田后来可能是怕被人骂,他们在2003年的时候,以庆祝思域上市30周年的名义,在欧洲推出了一款纪念版,配置上增加了红色Recaro座椅和皮质MOMO方向盘,以及一套后车窗隐私玻璃。但是,依旧没有白色的涂装,并且也没有LSD限滑差速器,妥妥的是把欧洲消费者当成了韭菜来割。 不过,当时的欧洲消费者可能万万没想到,本田竟然割韭菜割上了瘾,因为在2007年的时候,本田推出了自家3代思域Type-R,为什么我没有说是基于几代思域打造的?因为在欧洲市场上卖的这代Type-R,底盘是2代飞度的,而且还把后轮独立悬挂变成了扭力梁非独立悬挂,简直离谱。 如果说这还不够,那在日本市场推出的这一代Type-R,对于那些欧洲消费者们来说简直就是杀人诛心,因为这台车不仅是基于思域的底盘进行打造,而且还用了大量的铝合金材料,同时还通过粘合剂来代替焊接,整台车直接减重到1270KG,至于什么LSD限滑差速器、BREMBO前轮4活塞刹车套装、双叉臂独立后悬架……那都是必须的。 当然,日规的Type-R也确实给力,在日本筑波赛道直接刷新了量产前驱车的最快圈速,有一说一,那时候的欧洲消费者真的是太可怜了,他们看看日规车的赛道成绩,再看看手里这台基于飞度打造的Type-R,可怜。 说到这里,关于思域Type-R的历史我觉得已经结束了,因为再往后的Type-R就已经开始涡轮化了,包括代号FK2的第4代Type-R和代号FK8的第5代Type-R,都已经开始换装了2.0T发动机,虽然动力比以前更猛,配置比以前更高,可是那种烂仔的感觉再也找不到了, 就像我们哪怕现在吃的好、穿的好,可是当初的那种年少轻狂的热血,已经很难再有了。 全新Type-R有多大的提升? 关于最新的Type-R,其实能看到的只有谍照,整台车该有的空气动力学套件也都有,换了一套包围,然后还有黑色的锻造轮毂、尾巴上的大尾翼、更低的车身、中置3出的排气管…… 而至于动力系统方面,上一代也就是FK8,用的是一套306马力的2.0T发动机,配的是6速手动变速箱,而到了这一代则是出现了两种说法,一种是继续搭载2.0T+6速手动变速箱,第二种是搭载全新的混合动力系统和四驱系统,不过配的依旧是手动变速箱。 可能有人会好奇,为什么即便用上混动系统,配的还是手动变速箱?实际上是因为本田官方自己曾经说过,Type-R不会有自动挡,可能有人会觉得这属于坚持信仰,但我怎么看怎么觉得,是因为本田自己没有合适的自动变速箱。 但是不管怎么说,在性能上肯定会继续提升,哪怕是挤牙膏式的提升,对于本田来说也是有提升,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为什么听闻Type-R要来这么多人“疯掉”? 我觉得得分两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方面,在JDM这个层面,以及对于众多JDM粉来说,思域Type-R就像是一根“独苗”。 数一数在2021年,我们还能买到多少纯正的JDM车型?那些曾经与Type-R共同活跃在JDM黄金时期的那些车,像是NSX、GT-R、RX-7、EVO、STI、SUPRA……现在还剩下几个? 有的已经变的高不可攀,比如已经转到讴歌旗下的NSX,以及定位被拔高的GT-R;还有的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里,比如不可能死灰复燃的马自达转子车,最经典的RX-7没进入国内,而最新的RX-8也已经远去十多年,以及同是停售多年堪比理财神器的EVO和STI;更有的在“借尸还魂”,没错我说的就是SUPRA。不要说86和BRZ,这种属于新生代JDM,并没有多少历史传承。 虽然当年思域Type-R在这些车中定位是最低的,但也是少数依旧存活且保持原样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即将可以买到了。同时这里的“保持原样”指的是定位没有发生变化,依旧相对亲民但性能强劲,同时血统保持纯正,没有长时间断代,更没有去搞什么“杂交”。除了Type-R,类似我还能想到的就是日产第7代Fairlady Z,400Z,但这车国内买不到。 另一个方面,我觉得很多人对德系车真的是累了、倦了、疲了、腻了。 十多年前的小钢炮、性能车,我们能买到RX-8、EVO、STI,美系车有福克斯RS,法系车有梅甘娜RS……百花齐放。可惜当时消费水平跟不上,就算买的起也优先德系家用车,而现在消费水平提高了,对这种玩具车的接受度也高了,但是呢?如今它们都没了。 日系中抛开86与BRZ这两台纯种跑车不提,就说小钢炮、性能车,如今德系车基本占据天下,不是说它们不好,只是多了就腻了。 即使你不是真正的JDM粉,那鲍鱼吃多了也会腻,我们多久没有看到正统的日系小钢炮、性能车,或者说纯正的JDM车型了?德系车就像是“泥石流”,我们现在急需“一股清流”,去调和一下胃口。可以想象到,曾经无人问津的日系,如今对于国内玩腻德系的玩家来说吸引力会有多爆炸,即使这些玩家中很多人根本就不是JDM粉。 所以一台披着牛魔王外衣的Z4都能让人疯掉,加价10万照样排队哄抢,也就很容易理解了。这还只能算是空有JDM情怀、实则只是半个日系的换皮产物,更别提更加纯正且门槛更低的思域Type-R,假如引进疯狂程度不可想象、只会更甚,毕竟道理很简单,就是物以稀为贵。我觉得唯一能阻止这些人的不是价格有多高,而是这车只有手动挡,他们实在不会开。 进口的价格会在多少,有没有希望国产? 对于东本来说,这是一波非常好的炒作计划,血统纯正的思域Type-R,炒作能量远胜于SUPRA,甚至连带着思域的销量都会起来。所以东本可能并不是真的想卖这车,而是希望借着这车去拉升一下自己的品牌,顺便给自家思域出个“Type-R特别版”,拉动思域的销量,可比Type-R来钱多了。 我猜测思域Type-R必定限量,先不管限量多少,但是话题一定会炒起来。而且还有一个客观因素,Type-R是手动挡,2021年还有几个人会开高性能手动挡?还有多少人当初考的是手动挡驾照?即使粉丝有热情会为这么一台车重学手动挡,但从东本角度在这个年代大批量引进一台手动挡车也是有风险的。 所以,东本会判断Type-R受众不多,限量个200台对于东本来说是最保险的。如果粉丝热情高的超出想象,造成供不应求,那就疯狂加价,加完价再考虑要不要多引进一些。 至于网上说的什么国产化那就更不可能了,唯一有一丝希望的是比Type-R弱一个级别的Si,9代思域的Si版本就国产过,手动卖20万,当时销量极其惨淡。 而最新的思域Type-R全球范围都没有上市,所以我们先拿上代Type-R做个推测。这车在美国就是相对亲民的日系小钢炮、性能车,折合RMB 25万起的样子,即使是限量版也在30万左右。 但是在国内,估计直接会定到35-40万这个级别,也就是接近AMG A35的价格。为什么?物以稀为贵,别看A35在美国比Type-R贵多了,只能说国情在此。因为BRZ这种美国20万不到的车,在国内都突破30万了。 而且就算是35万起,大概率也会加价,别低估大家对这车的热情。当然也不排除东本看见SUPRA卖的比Z4贵,直接定一个飞上天的价格,也就是40万以上,消费的就是你们的情怀。 竞争对手都有谁? 如果要说思域Type-R的竞争对手有谁,我觉得很难去界定,硬是要给这台车找一个对手的话,我第一个想到的其实是那台还没有好好跟我们告别,就已经离开我们的雷诺梅甘娜RS。 因为这两台车在当年同样都是在争夺纽北最速前驱车的名号,而且都是进行了大量的赛道化和性能化调教,给出的配置也是一个比一个高,性能也可以说是旗鼓相当,并且两台车的定价其实也差不多。但只有梅甘娜RS在国内有卖,当年由于这台车无人问津,导致30小几万就能开回家。 而到了现在,其实思域Type-R在国内的对手也不少,包括大众高尔夫R、A35、奥迪S3等等,不过这些车都是四驱的,当然最新的Type-R也有可能搭载四驱系统,这个要等实车上市之后才知道。但如果拿上代Type-R的价格去对比,以上这些车无论在哪基本都会更贵,甚至都算不上是直接的竞争对手,只能说在国内Type-R的价格大概率会灌水,在“价格上”也就和这些车成为了对手。 除了德系以外,其实还有伊兰特N和飞思N,不过有一说一,光是凭借Type-R的名号,伊兰特N和飞思N就已经不是对手了,毕竟人家是正儿八经有故事可以说的,而现代N系列能说的故事,好像真的不太多。 为什么我们希望更多的好车进来? 电动车的时代即将到来,首先遭殃的就是这种入门级性能车,毫不夸张的说,在加速上Model 3 Performance高性能版可以单挑所有百万级以下小钢炮、性能车,而很多人去买这些车的需求也就是图个加速,顶多再图个声浪,其他什么的并不重要,而电动车就是非常好的平替。而剩下的人就比较倔强了,他们会说电动车没有声浪、没有灵魂,更没有情怀。 但厂家也不傻,这种人能有多少?靠他们迟早倒闭,而剩下大多数吃瓜群众接受电动车也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未来大多数入门级性能车要么消失,要么转向电动化,留给我们去玩的时间不多了,尤其玩到稀缺的日系车、JDM的机会实在不多。 同时Type-R的到来还有个好处,那就是可以打击一波德系车的风头。我们可以有更多选择,大家良性竞争,但前提是东本真的想好好去卖这车,而不是去人为限量或者定个天价去搞营销、搞噱头。这样在燃油车时代的尾巴,我们还能再一次见到性能车百花齐放的局面。 以后的时代嘛,我们也推测过,高端性能车会成为机械手表一样的存在,只有少数百万级车型可以存活,而大多数亲民的小钢炮、性能车,都会被电动车取代,成为时代的“眼泪”。 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 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 每期抽三条留言,每期都有不一样的奖品送给大家 点击订阅,每周二,周五更新会有提醒

47分钟
57
3年前

第108期:想当运动标杆的新款奥迪A4L,几个通病并没有解决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 最近,奥迪A4L终于出了小改款,也就是2022款。 之前在4S里卖的一直都是2020款,虽然奥迪在21年,临时出了一款2021款40进享人生版,但是这个人生有没有享受到我们不清楚,我们只知道主销还是2020款。 现在,2022款已经到达各家4S,甚至我在4S的销售朋友说,奥迪那边正在给他们疯狂压货,逼着去多卖一些A4L。 当然相比奔驰C级和宝马3系,现在A4L的价格确实也是最低,自从供应恢复以后,优惠幅度也随之放开,基本回到芯片短缺之前的水平。所以今天就来扒一扒2022款A4L,看看到底有什么变化,之前通病有没有解决,哪个配置性价比高,相比C级、3系以及二线豪华又该怎么选? 新款有什么改变,为什么看上去贵了? 2022款A4L定价30.68-39.68万,而2020款则是30.58-39.68万,看上去门槛变高了,但实际情况是低配涨价、中高配平价,同时中高配还进行了一些增配。而且,最让人惊讶的是,最低配的35时尚动感型现在也能买到,之前35版本都是用来装装样子的,想买也没车。 先说35的变化,其实只有时尚动感型,2020款定价30.58万,现在30.68万,贵了1000,但是新增了一个配置,就是前门的奥迪logo迎宾灯,然后就没了。 我还特地去查了一下这个迎宾灯的价格,嗯……不算安装费,大概是30一个。不过都不是原厂的,但回头想想,好像是不是原厂也没区别。 撇开35不谈,还有4个配置可以选,分别是40时尚、40豪华、40四驱和45四驱,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首先是40时尚,包括动感型与致雅型,价格是一样的。 之前的40时尚定价31.88万,现在32.18万,涨了3000,但是配置上却和35一样,所谓的新增配置,就是多了一套迎宾灯。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奥迪真有那么一点不太想去卖这种低配。 接着是40豪华。 之前的40豪华定价34.38万,现在也是这个价格。主要的区别在于,比之前多出了一套黑光包和一个平底方向盘,过去是要选装的,黑光包7000,平底方向盘1500。虽然多了这些东西,不过之前有真皮座椅,现在变成了仿皮。 再者,就是这次变化最大的40四驱。 过去的40四驱定价36.38万,有quattro豪华动感型和致雅型,现在直接把这俩都取消了,用36.68万的RS燃速套件型替代,虽然价格涨了3000,但是提升真的很大。 首先直接给了一套RS风格套件,看起来更运动了,还增加了一堆配置,我还特地整理了一下: 1. 轮圈从过去的18英寸变成了19英寸,而且造型也比原来好看了,是刀锋款式; 2. 后轮刹车盘以前是普通的刹车盘,现在变成了通风盘,性能会更好一些; 3. 车身高度直接降低了28mm,换装了和45同款的运动悬架,过去的40四驱是没有这个东西的,现在整体操控性和45旗鼓相当; 4. 内饰多了铝合金踏板和装饰条,以及一套高亮黑的内饰包; 5. 多了一套RS迎宾灯和黑光包; 不过比原来少了样东西,那就是真皮座椅变成了仿皮,不过这重要吗?光是多出的那套运动悬架就已经能值回票价,假如你实在纠结座椅材质,那就花5000去选装皮/Alcantara混搭的座椅吧。 此外还要注意一件事,RS燃速套件型只有一个叫做“凯莫拉灰”的颜色可选,说的好听点就是和奥迪R8同款,说的难听点凭什么只给我这一种颜色?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次的40四驱确实提升很大,不会像之前那样,给人一种花了钱却只多了套四驱的感觉,现在最起码让人觉得这钱花的值。 最后,就是顶配的45四驱。 价格没有变,还是和原来一样的39.68万,但是致雅型取消了,只留下动感型,整体配置增加了一个前门的迎宾灯,还有一套黑光包和高亮黑内饰包,其余一样。 老款的几个问题解决了吗? 老款还是有一些小问题的,主要是音响后排低音轰头或共振、车机黑屏。 我们先说低音轰头的问题,之前有一些车主反应,自己在车里放歌的时候,后排会有明显的共振,严重的还有“轰头”的感觉,其实这个主要问题在于,A4L配的10扬声器音响的分布位置不合理。 A4L的喇叭分布很有意思,中控台有两个高音喇叭,一个中置的中音喇叭,前门左右各一个中音喇叭,后门各一个高音喇叭和中音喇叭,后排左上方一个低音喇叭,很多人诟病的共振和轰头的问题,就是出在最后这个低音喇叭上。 说实话,我是没搞懂他们为什么要放在后排左上方,不仅使得后排两侧的听觉感受不一样,而且低音喇叭会和低音盖板产生共振,加上位置就放在乘客的头上,音源离人太近了,造成轰头的感觉,在大音量播放嗨曲的时候更明显。 但是,现在2022款推出以后,我看了一下还是没解决,喇叭位置和过去一模一样。不过销售也说,在他手上买A4L的客户,10个有9个半都不会注意到这个事。 再说车机黑屏的事情。 之前车机动不动就给你来个中控黑屏或死机,目前如果碰到这个问题,4S会协助走索赔程序。但是过了质保期,就只能自己花钱换车机总成,不算工时大概1万左右。 而且,我和销售还聊了一下这事,他告诉我有不少人都遇到了这个问题,只能通过4S向厂家进行索赔。而且现在新款并没有更换车机,有可能也会像老款那样出现这样的情况。 现在优惠如何,底价是多少? 主销还是40豪华,虽然有动感型和致雅型,但是基本上都会选动感型,因为致雅型的外观和内饰甚至有点老气。 此外,现在A4L的价格非常透明,同时也非常的硬气。 期货15个点优惠,现货16个点优惠,但是想要这样的优惠幅度,就必须要做贷款,你如果说我想全款买车,不好意思,根本不卖。 我还特地问了下贷款政策,年化利息4个点,可以首付3成,然后分3年或者5年去还,但是没有贷款手续费。 还有就是有一个2000的服务费,不过销售告诉我这个2000是可以免掉的,包括附加装潢也是一样,所以各位在买车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口才。 另外我还问了下关于选装的事情,销售表示基本上现在不卖这种自行选装的车,更多的还是推荐买现车,现车多是40时尚和40豪华。假如强行要买的话,那就做好等车半年的准备。另外,假如想买40四驱或者45四驱,基本上都是需要订货的,交付时间快的话1个月,慢的话大概是2个月左右。 最值得买的配置是哪个? 家用直接跳过35去看40,因为35和40只差1万5,35是150马力的2.0“涡轮减压”发动机,同时还是17英寸的轮圈。 而40时尚和豪华相差2万2,配置差的却不止2万2,就说差的几个实用大件:电动感应尾门、无钥匙进入、前排座椅加热、后排独立空调……每一样都是后期加装要大拆的,甚至根本加装不起来的。 还是推荐去买40豪华,豪华动感型、豪华致雅型都可以,舒适性配置是差不多的,动感型多了运动套件、运动座椅、前排腿托,致雅型多了后风挡和后侧窗的遮阳帘,两者的价格是一样的。 想运动点,甚至上升到玩车高度的话,一句话:什么?Quattro!新出的40quattro RS套件燃速型,或者45quattro臻选动感型,两者相差3万。 这个就是完全看预算了,45四驱多了主动刹车,座椅材质换成皮/Alcantara混搭,音响也是BO的19扬声器音响系统,彻底解决标配音响问题,并且还多了矩阵式大灯。这些东西在40四驱上也能选装,但是价格不菲,比如座椅要5000,音响要7200,大灯全部功能配齐要10200。 这还是配置上的,在三大件上。虽然40四驱也有运动悬架,但是发动机差的这62马力、50牛米是难以弥补的。就算能刷程序硬件也不一样,一个是DTA低功率,一个是DKW高功率,而不是像宝马3系那样,325、330在开始一段时间内用的是硬件完全一样的发动机,只不过在程序进行限制。 但是 40四驱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它标配S和RS车型上的铝质踏板,油门和刹车和左脚休息区都是铝的,其实也不是完全铝的,还是参杂塑料的,而这几个地方在其他任何A4L上都是黑色塑料。但我觉得,既然都看到40quattro RS套件燃速型了,还不如直接上45quattro臻选动感型。 顺带说下保养,这车小保养1300,大保养2100,1年或1万公里一保养,真不便宜。 和3系、C级相比,奥迪A4L的优缺点是什么? 先说说3系,我发现近几年同行做车评的预算都上去了,动不动就把车开上赛道实测。按理说是运动标杆,可惜这代3系真上了赛道成绩并不好,经常比不过A4L,尤其是330对比2.0T高功率+四驱的A4L。虽然没有网上说的“开奥迪、坐宝马”那么夸张,但运动的退步也是明显的。 但是这些不重要,你需要的是一台挂着蓝天白云标、舒舒服服的车,还是像以前E46、E90那样硬核的车?3系,开起来运动感还是在的,但是坐起来也是舒服的。所以如果大家都是中配的话,光看指导价我选3系,比如最热门的325Li M运动套装,也不会去选A4L的40豪华,都是34万多,虽然后排差不多大,但是3系是后驱,而A4L是前驱。可惜3系这车两个月前我问优惠,当时长轴优惠10个点,短轴优惠6个点,现在貌似都做不到这种优惠,而A4L现在优惠动不动十几个点。所以真要对比的话,325Li M运动套装的价格基本和40四驱差不多了。 如果要上2.0T高功率,无论330i还是330Li xDrive,价格会更贵,330i即使按6个点算裸车接近35万,而330Li xDrive即使按10个点算裸车接近36万,而A4L顶配的45四驱是33-34万。如果这样我会选A4L,因为运动功底更强,但是3系有个好处,那就是它有标轴,如果不在意空间,2.0T高功率+标轴+后驱的330i太香。 而且3系的保养,相对而言是34C中最低的,小保养能比A4L便宜个200块。 至于C级,前两天我还看老C级有人提车,不管我们的主角应该是新C级。新C级只看样子,秒天秒地秒空气,新S刚出新C就直接照搬内饰,之前有过这样的先例吗?设计比A4L与3系整整领先一代。而这代A4L又是现款34C中最老的车,即使经过了中期改款,但还是老。 现在这个时间点,拿A4L去对比新C级完全不合适,价格相差太悬殊。硬要对比,大家都是家用车,你不会比我运动很多,但我却比你豪华太多。新C级这样的车,作为豪华家用代步车不要太香,而且后排空间是现在34C中最大的,比隔壁能再大个一指左右。 但是价格也香,就拿现在4S主推的C260L运动版为例,一分钱优惠没有,裸车=指导价,35.12万,顺便再强X你6000-13000的装潢。算了,我还是直接去干A4L与3系顶配吧。 而且哪怕你有那么一丁点的运动追求,那新C级真的不是个正儿八经的选择,依然是偏向安静舒适,也是有高级感的驾驶体验。别看是1.5T,但是加了电机其实还行,但是问题也出在这个1.5T上,卖相确实不太好。 低功率170马力,比A4L与3系那神秘的2.0涡轮减压技术数据好看,也就是A4L的35和3系的320。高功率204马力,比A4L与3系的2.0T低功率要好,但是在它们的2.0T高功率面前不值一提。新C级缺少250马力这个级别的动力配置,这个靠1.5T是达不到的,只能等未来可能会有的2.0T C300。但是C级不像A4L与3系,自从有了1.5T之后它的2.0T就再也没人买了,而A4L与3系的45、330是有人买的,所以有没有2.0T难说。 不过这也反映出C级与其他车消费人群的不同,运什么动啊,豪华代步不香吗?装X还得选奔驰。但是保养你懂的,就新C级这样的车,即使你小心翼翼做个小保养,4S都能给你拉出来2000块的账单出来。 和二线豪华比? 对比二线豪华,都看BBA了谁还看二线豪华啊,所以简单说说。 如果你是当作纯买菜车的话,实际上买A4L 99%的人都是这样。那么二线豪华中类似性格的车有沃尔沃S60、英菲尼迪Q50L,而且也更便宜一些。 S60的优势在于全系标配主动安全,车道偏离、车道保持、主动刹车……一些东西A4L即使顶配也要选装,车道偏离3000,车道保持4600。Q50L我觉得大家可以直接放弃,别管它优惠有多大,这车实在是太老了,M274+7AT完全就是上代C级中期改款之前用的东西。还有个雷克萨斯ES,不过A4L的价格也就看看ES200了,想看看260都费劲,这车我就不多说了,雷车车主不是数据党,每一位是实际体验党。还有一款车,林肯Z,这车优惠上去还行,现在这样平价意义不大,是我们今天提到所有车中唯一的国产特供换壳车,换还未上市的全新蒙迪欧的壳。 我们今天聊了这么久A4L的40四驱和45四驱,其实有很多冲着运动性去买A4L的人,你别不相信,真的有很多,从奥迪这次2022款的配置调整就能看出,非常倾向于运动化,不然也不会出RS燃速套件型并且砍掉45四驱的致雅型了。那么在二线豪华当中,类似的运动车款有凯迪拉克CT5,以及捷豹的XEL。 CT5这车即使按照当前的萎靡行情,你买RS套件燃速型的钱,完全可以干到顶配的28T铂金型了,行情好的时候甚至40豪华的预算就够了。RS套件燃速型即使算上运动悬架也只能算半吊子运动,而CT5 28T铂金型是真运动,你运动悬架是吧,我MRC电磁悬架,你属于2.0T低功率的40版本呢,我是2.0T高功率带Brembo刹车套件,还有4S就可以升级的V1、V2动力提升套件。CT5这车虽然实测加速对不起它的数据,但是上了赛道是真强,赛道对日常用车没有参考意义,但也能从侧面反映出来一款车的运动水准。 而捷豹XEL被边缘化的很厉害,几年前进口几十万的车,现在打骨折也没人要。车是正经车,主推2.0T高功率,内饰三块屏,A6L才有的中控副屏,XEL的高配上标配。这车喜欢的人是真喜欢,进店、谈价、刷卡、走人,其他车看都不会去看,但是这种人又有多少? 还有阿尔法罗密欧Giulia,这可是这个级别真正的运动标杆。据说当时阿尔法罗密欧在做这车的时候,先做的是Gulia四叶草,就是500多马力的性能版,然后在四叶草基础上进行降级,最后才搞出了普通版本,和一般厂家造车流程是反过来的,所以这车极端运动化。现在全系2.0T高功率,280马力、400牛米,5.2秒破百,同级最快。可是我不敢买,谜之质量,4S极少,别看它价格标的高,曾经有一批特殊渠道车源打6.5折,现在你要不给我打6.5折我头也不回就走了。 写在最后 A4L这车还是应该回归BBA,和C级、3系去比。但这车给我的感觉是,它一直夹在3和C中间,价格是最便宜的,个性是最中庸的,说好听点叫“平衡”,但也34C中最让人想不起来的。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这个时间点,你有钱可以去买C级,喜欢蓝天白云可以去买3系,注重性价比那A4L也是不错的,有什么谁对谁错呢?如果真的有人能给34C谁最好下个定论,那么他要么被骂到死,要么就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因为他解决了网上数百万人的争端。 买二线豪华可能有错,是别人背后指指点点的错,说你怎么买这玩意?但是买BBA中任何一个,都可以堵住任何人的嘴。你可别有心理负担,觉得我买台A4L是不是就比隔壁老王的新C级low了? 但A4L这两年确实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变化,那就是它越来越运动了,前有45四驱上了运动悬架,后有今天新出的RS套件燃速型,在这个级别的运动领域是一匹黑马。我们也是希望帮大家扒开A4L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尤其对于注重运动的人。 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 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 每期抽三条留言,每期都有不一样的奖品送给大家 点击订阅,每周二,周五更新会有提醒

55分钟
38
3年前

第107期:用30多万买台1.3T的奔驰GLB是智商税吗?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 30万左右的预算去买一台SUV,你会买什么? 相信很多人都纠结过这个问题,因为在这个价位中,可选的太多了,不管是普通合资、二线豪华、BBA……只要你有30万,真的是挑花眼。 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选择更多还是偏向实用,但对于另一部人而言,在保证一定实用性的前提下,还是想追求一下品牌的。 最近,2021年1-11月的“高端SUV”销量出炉,榜单里面包含了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可谓同堂竞技。卖的最多是宝马X3,139328台,接着是特斯拉Model Y,129353台,然后是奥迪Q5,128915台,往后是奔驰GLC-L,122812台…… 粗略的看了一下榜单,能够上榜的基本都是中型SUV或中大型SUV,可就是在这些大车的裹挟之下,奔驰GLB这么一台紧凑型SUV,竟然排到了榜单第八,卖了52895台,比去年卖的都好。 奔驰GLB完全就是“网上没赢过”的车,很多人都说1.3T拿不出手,7座第三排狗都不坐……那么,实际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这车为什么能凭借紧凑型SUV的身份,跻身高端SUV销量前十,哪怕被人吐槽成这样,都能卖的出去? GLB是一台什么样的车? GLB定位于紧凑型 SUV,尺寸4638/1834/1692mm,轴距2829mm,在紧凑型SUV里面确实不算小,不过全系都是1.3T发动机,匹配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这也是很多人吐槽的地方。 实际上,这台1.3T发动机就是当年奔驰和雷诺一起合作开发的产品,雷诺当时也给自家科雷缤用了同款,不过科雷缤的定价只有9.98-13.48万。 换句话说,这台发动机是真的不值钱,包括变速箱也是一样,科雷缤用的也是相同的,这也和车型定位有关系,毕竟科雷缤是小型SUV,而GLB是紧凑型SUV。 当然,GLB有一个带四驱的顶配,因为有了四驱系统,所以变速箱也从7速变成了8速湿式双离合,具体有什么区别?反正我开下来没感觉有什么不同。 同时,GLB分5座和7座,同配置下价格有一点差距,5座更便宜,奔驰也是很“贴心”的让你不把这个钱白花,所以会在配置上有一点点增加。 比如,同样是GLB180,7座的时尚型比5座的动感型贵了1万,但是多出了后排2个USB接口,外后视镜功能多出了电动折叠、自动下翻和自动折叠。 再比如同样是GLB200,撇开四驱的顶配不看,7座的时尚型比5座的动感型贵了3600,但是多出了一套19英寸圈胎、后排USB接口。 此外,GLB有可能会推出搭载2.0T低功率发动机的GLB220,动力可以参考A级已经停产的A220,190马力,据说32.88万起。 现在的行情怎么样? 现在小改款之后的指导价是29.09-33.15万,比小改款之前稍微降低了一些,降幅几千到1万多。虽然价格降低了,但根据不同配置,也取消了前排电动调节、腰部支撑、座椅加热和木饰件,现在要么变成选装,要么根本没有。如果你碰到一个靠谱的销售,他一般都会让你去买没有改款之前的车。 并且,假如你想要后期自己加装这些东西,我问了一下专门做奔驰原厂升级的朋友,光是升级一套电动座椅就是7000多,如果再算上加热,那就是1万多,假如再把腰部支撑和木饰件算上,那可远远超过现在降价的幅度了。假如碰上个手艺差的店铺,最后说不定弄出来的不是升级,而是降级了。 大概看了一下现在的选装项目,全系都可以选装3400的后排侧气囊。然后GLB180可选2400的64色氛围灯,这个还挺划算的。到了GLB200,可以选全车无钥匙进入,这个要3300,确实也不贵,其中7座的200时尚型还可以选5400的几何多光束大灯,这个价格也还行……当然,选配不止这些,假如你想要这种带选配的车,那等车的时间就说不准了。 关于优惠,我们问到的大概是在5万左右,而且没有强制消费,基本上就给个3500的服务费,然后买个店保就能喜提新车了,你也别管这3500到底给你服务了什么,反正这钱是必须要收的。 但是注意了,这个价格只在部分地区能有,像我看到优惠最少的报价单只给了3万优惠,而且还要强制装潢、保养、延保,并且还要做贷款……我还能说什么呢。 GLB是不是特供车? GLB不是特供车,而是标准的全球化车型。所以我们要关注的点,应该是国内外差价到底有多少? 奔驰美国官网把国内IP封掉了,估计是怕我们看到他们的价格心态失衡,所以就参考一下奔驰老家德国的官网。 在德国,GLB除去柴油版,汽油版有136马力1.3T低功率的GLB180,折合RMB 28.4万,国内卖29.09-30.09万;还有150马力1.3T高功率的GLB200,前驱的,折合RMB 29.7万,国内卖31.49-31.85万,不过是163马力;此外200当中还有个四驱版本,和国内200一样163马力,折合RMB 31.4万,国内卖33.15万。 以上是相同的,不同的是GLB在德国还多了个221马力2.0T的GLB250,如果进入国内应该叫260了,不过进来估计直接卖到GLC的价格。 这么看,德国和国内的差价并不大,只看指导价,我们比他们贵1万多、2万的样子,如果算上优惠更便宜。只不过人家是德原奔,我们是北奔。 GLB为什么卖的好? GLB厉害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奔驰,同时还是目前市面上入手门槛最低的豪华品牌7座SUV,别管它是不是紧凑型SUV,都不影响它是个7座SUV。 我记得在GLB上市不久的时候和销售聊过,他说GLB虽然小,但真有很多人是冲着它的7座去的。多是一些有7座需求的年轻二孩家庭,奔驰大标对年轻人的杀伤力是巨大的,更重要的是年轻二孩家庭的孩子年纪也不会大,对空间要求更不会大。而上了年纪的人即使有7座需求,他们也会更加理智一些,毕竟他们的孩子也不小了,长期坐在那小到令人发指的三排里,迟早会触发叛逆情绪,从而引发家庭矛盾。 形容一下7座的GLB,它就像是精装小三房,而这个价位可以买到的其他7座SUV,基本就是汉兰达这样的非豪华品牌中型、中大型SUV,相比之下就是简装大三房。 就像年轻人更在意装修品质,现在流行的极简、轻奢风格都是年轻人买单,每一种都极度烧钱。 而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大户型,首先房子一定要大,剩下的涂个大白墙就能入住。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嫌弃GLB拥挤不堪,而年轻人嫌弃汉兰达老气横秋。 而5座的GLB的消费人群更多样化,说白了销售自己也没摸清楚5座客户的共性。 因为实在是太杂了,什么样的人都有,按照销售的原话:“年轻男性、年轻女性、中年男性、中年女性、中老年男性、中老年女性……”这不等于没说?此外还有客观因素,现在GLC价格太坚挺,落地至少40万级别,而GLA这车就是个姑娘代步车,不适合作为家用主力。正好夹在中间的GLB,5座空间没毛病,7座三排能应急,加上现在优惠这么大,相比之下就很合适了。 其次,同级别的宝马和奥迪,宝马那边有X1,后排非常适合家用,所以它卖的不错,但是问题是它只有5座,吸不到7座需求的买家,而且这车也有点老了,内饰不咋地。而奥迪那边只有个Q3,这车性质和GLA是差不多的,不是家用不起来,而是奔驰和宝马那边有更好的选择。 所以总结一句话就是:和GLB同档次的没它实用,比它实用的又不够档次,既有档次又实用的?有,但是比它少个7座。通吃!每种人群都能沾到一点,加在一起销量自然不会低。 但是,这车的槽点也是大大的: 首先全系1.3T就是个大槽点,虽然是个四缸,但奔驰就是这么霸气,150万买2.0T、50万买1.5T、30万买1.3T、20万买0.9T……即使是1.3T高功率的GLB200,动力也只能算刚好够用。而且这还是在车上只有我和销售两个人的情况下,如果坐满了7个人,后面塞几个行李箱,顺便打开空调,那画面不敢想象……一定美如画。 再就是它7座的第三排,虽然4米6的车长在同级别中已经不小了,但做成7座我只能佩服设计师胆子够大,传垚身高170,将第二排座椅调整至正常乘坐状态,刚一坐进第三排就感觉到小……算了,还是下来吧。 推荐什么配置?同级别还有什么可选? 5座的话,可以看一看31.49万的200动感型。无论GLB180还是GLB200,只有动感型是5座,只有时尚型是7座,四驱顶配也是7座,但意义真的不大。 所以5座也没什么选择,要么就180动感型,要么就200动感型,之间相差2万多,我选后者。因为180动感型动力太弱鸡,30万的车还配个卤素小车灯。 7座的话,直接31.85万的200时尚型。 改款之后配置和5座的200动感型没多大区别,除了轮圈更大,多出来的几千块完全是花在了7座上。200动感型和200时尚型,分别是目前GLB 5座和7座的热销款了,因为奔驰就没给你什么其他选择。 至于这个价位的其他车,那可选的就太多了。 5座适合家用的,宝马X1算一个,奥迪Q3勉强也算一个。如果是二线豪华品牌,基本都是一些中型SUV了,胆子大一点,直接看凯迪拉克XT5、英菲尼迪QX50……20几万的裸车预算都能买到,沃尔沃XC60曾经也算一个,但是最近价格回收的厉害。不管买到哪个,都比5座的GLB实用。 7座SUV基本上只有非豪华品牌可以选了,德系车里有途昂、日系车里有汉兰达、皇冠陆放。 汉兰达平价但是等车半年,皇冠陆放强制装潢但是等车2月。美系车里有别克昂科威Plus和福特锐界PLUS,以及雪佛兰开拓者,开拓者还是个中大型SUV,停一起比GLB大两整圈。 买GLB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还是那句话:和GLB同档次的没它实用,比它实用的又不够档次,既有档次又实用的?有,但是比它少个7座。不过依然有税,虽然不是智商税,但是全系1.3T算是收了个重税。 GLB这种车,其实特别能契合人们的心理,30来万落地,买到一台看起来够大,并且车头还有奔驰大标的SUV。内饰用料你也别管它到底怎么样,反正看起来好看就行了,尤其是那套双联屏,很奔驰也很高端,至于开起来怎么样,反正城市道路走走停停的,不重要。 更何况,下面的GLA定价也不便宜,相比之下GLB似乎就有性价比了,但是回过头来,如果蒙上车头大标,那么这车也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 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 每期抽三条留言,每期都有不一样的奖品送给大家 点击订阅,每周二,周五更新会有提醒

46分钟
68
3年前

第106期:用两台RAV4的钱买雷克萨斯NX,这钱花的冤枉吗?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 全新雷克萨斯NX正式上市,定价31.88-54.88万,这台车的评价真的是两极分化。 一部分人觉得价格简直离谱,尤其是中高配都可以躺着去选BBA了。况且NX一直以来都可以看作是丰田RAV4荣放的精装换壳,花这么多钱买套精装修,很多人都接受不了。 但是,也有另一部分人觉得,这车不仅有着全进口的身份,而且背后还有雷克萨斯去为做工、稳定和保值去做背书,加上雷克萨斯的免费保养政策,省心。并且,雷克萨斯的品牌是远强于丰田的,这车从卖相上就比RAV4好很多。 当然,有争议是好事,一台车不怕被人骂,就怕被人忘记。 这是一台什么样的车? 新雷克萨斯NX是TNGA架构,尺寸4660/1865/1660mm,轴距2690mm,车长比RAV4稍长,但轴距是一样的。而且和RAV4不同的是,这车竟然定位中型SUV,而RAV4是紧凑型SUV. 这真的是印证了一句话:车型定位不取决于尺寸,而取决于它的竞争对手是谁。 新NX在外观上的变化,主要就是车尾变成了贯穿式尾灯,然后尾灯下方弄了一排“LEXUS”的字母。F SPORT版本挺好看,但是只作为全系顶配,价格极度劝退。以前轮圈起步17英寸,最大18英寸,现在起步18英寸,最大20英寸,胎宽也从原来的225变成现在的235。 内饰的话,以前是对称式的,现在是非对称式的。以前是悬浮式中控屏,低配8英寸,高配10.3英寸,还没有液晶仪表。现在是一块大屏,低配9.8英寸,高配14英寸,全系标配7英寸液晶仪表。屏幕确实大了,但怎么看怎么觉得像在汽配城加装的,而且屏幕的边框也很粗。 首先,现在取消了之前的200版本,也就是那套弱鸡2.0L+CVT的动力总成,新NX直接换成了规格更高的2.5L+8AT作为入门,命名也从200变成了260版本,起售价贵一点也就合理了。 当然,这次的价格也有变化。 现在定价31.88-54.88万,看上去是比之前30.22-54.2万贵了一些,尤其是起售价贵了1.66万,但是实际情况要分开来看。 其次,原先300h版本也进行了调整,虽然看上去都是2.5L混动+E-CVT,但是换成新的型号并且提升动力,所以命名变成了350h版本。不过,原先300h定价38.1-54.2万,现在350h定价35.58-54.88万,所以这么看来准入门槛反而低了,说明新NX还是想主推混动的。 这次,还多了一个能上绿牌的插混400h+,一个42.88万的低配,一个50.98万的高配。但是插电式混合动力一般非限牌城市的人不会考虑,所以简单带过。 新NX一共推了10个配置,看的真是眼花缭乱,但也别被吓到,因为这车配置说白了就三个大类。 第一大类是260,一共三个配置,31.88万的创驰版、35.58万创悦版和40.58万创享版,都是前驱。 用的这套2.5L+8AT其实就和2.5L纯油的凯美瑞和亚洲龙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原装进口,205马力、241牛米,甚至比凯美瑞和亚洲龙还弱了那么一点,8.7秒破百。 第二大类是350h,官方也是给出了5个配置,其中3个是前驱、2个是四驱。 前驱分别是35.58万的创驰版、38.68万的创悦版和43.58万的创享版,配置命名和260是对应的,说白了就是让你多花点钱去换一套混动。192马力、243牛米,电动也有额外的输出,还是8.7秒破百。 四驱就太贵了,48.58万的创领版和54.88万的F SPORT版,四驱主要多出了一套后轮电机,然后组成一套电动四驱系统,电机的输出也有提升,所以变成7.7秒破百了。7.7秒,对于公路闪电大雷车来说已经很快了。 第三大类就是400h+,反正就两个配置,也是前驱。低配的配置和38.68万的350h创悦版差不多,高配的配置和48.58万的350h创领版差不多,所以不是有强烈绿牌刚需的人就别看了。 综合来说,新NX把纯油版本进行了动力提升,起售价小幅上涨,然后混动版本也有提升,但是为了主推所以准入门槛降低了,同时新增一个能上绿牌的插混版本,再把外观和内饰做一做升级和修饰,然后这么一台新车就出来了。 相比上一代有什么提升,在同级别中属于什么水平? 相比上一代,首先是车长、轴距微幅提升。准确来说车长多了20mm,轴距长了30mm。现在车长4660mm,轴距2690mm,就这种尺寸,哪怕和BBA同级当中唯一没有加长过的X3比,停一起也还是全方位一小圈。 新NX是比现款RAV4长了60mm,但这60mm多在后悬这一部分,说白了新NX的空间和现款RAV4没有本质提升,但是后备厢大一点。不过RAV4空间还可以,所以新NX也不差,但是碰到加长选手就歇菜。 其次是设计上的提升,虽然屏幕变大了,但即使是14英寸屏幕、7英寸仪表,放在今天依然不够看。设计上雷车一直玩的都是概念,什么概念?日本进口匠心的概念,单看它给你的那些东西,每一样都没有任何优势,但有些人就吃这一套,认为这是日式哲学的体现,而不是简单的堆砌物料。 最后是动力的提升,2.5L+8AT的260取代过去的2.0L+CVT的200,205马力比以前150马力强了不少。但这套动力总成也不是什么高级货,因为海外的RAV4也已经用上了,而我们的RAV4还在用2.0L+CVT。 2.5L混动+E-CVT的350h替代过去的300h,动力水平不仅超越上一代,也比RAV4、凯美瑞、亚洲龙的2.5L双擎都好看,和2.5L双擎汉兰达基本一致,当然只是账面动力水平,实际情况两说。但电机换成了三元锂电池,而不是丰田上常见的镍氢,不过RAV4也换了,包括新出的威兰达和凌放等等也是,估计是成本和产能考虑,虽然镍氢更适合混动或者说双擎,但实际差别不会大。 但是这样的动力,在同级别各种涡轮选手面前依然不够看,只能说雷克萨斯玩的就不是动力,而是引以为豪的混动。另外,新NX的四驱直接飙到48.58万和54.88万,相当于除去插混版本之后的全系次顶配和顶配专属,而上一代的200就有四驱,是34.52万的200顶配,虽然四驱对于这种车用处不大,但总归还是有人要的。 感觉NX就是一台活在自己世界里的车,和自己比提升挺大的吧?但是一旦和外面的车比?那么它在纸面上真的没有一样是可以看的。 这就是雷克萨斯的风格,网上没赢过,现实没输过。雷克萨斯极度坚挺的价格,让你不用担心前脚刚买完,后脚变韭菜,同时它的质量也是可以的。但话说回来,就是因为东西太成熟,用的也非常保守,才换回来这种质量。这当然是个优势,但是也能当作缺点。 最后,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进口,这个也与刚才所说的质量相关。但是现在是2021年,合资并不是说质量不好,但是肉眼不可见的偷工减料还是有的,而进口也不一定就不出问题,只不过雷车在这方面确实是水准之上。至于进口车的调性,有些人觉得进口=好贵,有些人觉得这都什么年代了,合资高级别车型越来越多,进口的调性已经弱化了。 这车是不是换壳RAV4? 如果说过去的NX是完完全全的换壳RAV4,那现在的新NX其实会减弱这种感觉,换句话说,就是假如你简单的把新NX看作换壳现款RAV4,其实也是有点不太公平的,虽然两者都是TNGA-K平台,但是还有一点区别的,区别比以往更大。 比如,新NX的悬挂增加了一套加固支架和面板,后悬挂采用的是纵臂+双横臂的设计,而RAV4是E型多连杆,所以结构强度和抗侧倾的能力更强。 同时,新NX的避震器也是重新设计过的,刚性增加的同时,也降低了簧下重量,加上车辆的转向用的是雷克萨斯可变齿条,所以高速稳定性和低速灵活性都比RAV4要好。 再比如,新NX用的是双锁结构发动机罩,据说这个东西可以减少车辆碰撞时对发动机的伤害,然后车尾部分布置了高刚性结构发泡剂,可以抑制后备箱开口处的火柴盒式变形,减少侧面撞击或者翻滚时车身形变。 此外,新NX在RAV4激光螺钉焊接和结构粘合剂的基础上,新开发了用于连接骨架的激光喷丸技术,然后车顶中心的加强件,也采用了更高强度的冷轧钢板,据说抗拉强度能达到1470MPa,说白了,就是提升了一定的车辆刚性和安全性。 所以,说新NX是换壳现款RAV4是不准确的,这种概念有点类似于不能简单的把林肯冒险家说成是换壳福特锐际一样,在看不见的地方,还是有提升的。 只不过,现在现款RAV4 17.58-25.98万,在终端销售的时候还会有优惠,而新NX的价格摆在这,差不多贵了20万左右。 同价位还有什么其他车型可以选? 这车最便宜的260和最贵的350h差了有20几万,所以这个“同价位”,也得分成260和350h两部分去看。 31.88-40.58万的260版本,想到雷车不加价就算优惠的作风,这个价位真的可以把那些二线豪华中型SUV买个遍了。比如两位跳水健将,凯迪拉克XT5、沃尔沃XC60,也别说31.88-40.58万吧,就折个中,算它裸车35万价位。 35万可以买新NX 260的中配创悦版,其实也可以买到350h最低配的创驰版了,但是那配置……这个价位不是刚需购车,配置还是非常需要的。但是35万,又能直接干到XT5次顶配的四驱尊贵型,之前行情好的时候可以买下顶配的四驱铂金型。相比260中配的新NX,次顶配的XT5动力数据又好看,舒适性配置又高,还多个四驱,车又大了整整一圈,空间也更大,地台纯平。XT5真是“网上没输过”的代表,但这车有点老,牌子也不够硬,甚至有点软。 而XC60那边,可以买2.0T高功率的B5中配智远,别说裸车多少钱了,就说落地39万。 相比之下,XC60的性能就强很多了,空间也还凑合,后排中间的“蜜汁突起”有点难受。配置上,低配智逸就不输给新NX 260的中配创悦版了,中配智远只会更高。 其实林肯航海家、英菲尼迪QX50甚至讴歌RDX,35万这个价位也都可以买到,而且一个个身怀绝技,只是小众和大众的区别而已。即使看的是新NX全系丐中丐,31.88万那个,裸车31.88万,在跳水选手当中也有大把选择,买个中高配问题也不大,甚至都不用这么多钱。 但是雷车坚挺的价格也是这些选手没有的,很好的照顾到了车主买车后的心态,防止买后降价造成的心态失衡,这里面只有航海家还算绷的住。其他的,在保值率上没有一个能打的。 接着是35.58-54.88万的350h。就算裸车38-43万吧,正好是创悦版和创享版的价位,也就是350h中的中低配和中配。这个价位,BBA GLC-L、X3、Q5L的2.0T低功率当真随便买了,哪怕高功率也可以轻松买到,尤其是Q5L,南京这里45豪华裸车37万多,45臻选裸车40万多,这已经是全系顶配了。X3和GLC-L,他们的高功率低配也在40小几。虽然BBA今年的行情不咋地,但是再烂也烂不过雷车。 相比之下,GLC-L的空间、X3的操控、Q5L的性价比,都不用多说了吧?2.0T高功率的动力也不用说了吧?更何况那几个车标,虽然雷车号称“新晋一线豪华”,奥迪也被调侃“BB不带A”,但是单从产品力来说,我站Q5L。 如果要四驱,BBA全系标配四驱,而新NX四驱价格迷幻,50万级别的裸车价格完全足够GLC-L全系顶配。既然看中四驱,那么对机械素质也是有想法的,纵置高功率机头+各种quattro、xDrive、4MATIC四驱的BBA哪个差了?新NX也就多个相对省心的混动了,RAV4平台本身就限制了它的机械素质。对了,还有进口车的身份。 总之这么一圈对比下来,新NX有多贵?太贵。 是否建议购买NX? 雷车有自成一派的消费群体,所以与其说是否建议购买,不如直接说买哪个配置吧。 260版本建议看看35.58万的中配创悦版,夹在中间,配置齐全。虽然性价比真的不高,但是下面的创驰版还是织物座椅,上面的创享版直接到40万级别了,总之属于没有选择的选择,因为这车还是推荐直接上混动。 350h版本中推荐38.68万的创悦版,除了动力总成,配置和260创悦版几乎没有区别,多了个电动后备厢和前排多层隔音玻璃。再加上这套丰田当家混动,油耗续航、驾驶质感都有进步,比260创悦版多个3万块也是值得的。 再往上的350h创享版就要43.58万了,我感觉这价格再买新NX意义不大,就算竞争对手都是合资,就算这个价位只有它一个是进口,但这车的上限我觉得就是40万。一旦价格到了40万再往上,各个对手在产品上全方位的优势,完全可以盖过进口这个不大不小的优点,除了所谓的质量,这个多半还是看脸…… 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 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 每期抽三条留言,每期都有不一样的奖品送给大家 点击订阅,每周二,周五更新会有提醒

48分钟
91
3年前

第105期:30万预算买跑车,选宝马2系还是斯巴鲁BRZ?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 今天我们的话题是“30万买跑车”,这个话题正好对应了最近新上的两款车,宝马2系双门和斯巴鲁BRZ。 虽然都是跑车,但这两车还是有区别的,2系双门是一台轿跑车,只有一款配置,2.0T低功率的225i,定价29.98万。而BRZ是一台纯种跑车,这玩意儿总算是换代了,手动挡30.88万,自动挡33.08万。 新出的这个2系是一台什么样的车? 新出的这个2系,全名应该叫2系双门轿跑车。2系不是已经换过代了?准确来说,现在的2系已经分成了两种,都是进口的。一种是已经上市一段时间的“2系四门轿跑车”,那是个类似国产特供1系的前驱车,有4扇门。另一种就是这次上市的“2系双门轿跑车”,和老2系一样是双门四座设计的后驱车,是正经2系。 设计上,它谁都不像。宝马现在喜欢把鼻孔越做越大,但是在这车身上鼻孔反而变小了。 总之这套设计的前脸、屁股,与现有宝马任何车型都没什么关联。 而且这种后驱车的一大特点是短前悬,所以从侧面看会有一种俯冲姿态,这种感觉是国产1系和2系四门这种前驱车比不了的,相比之下它们就像两块臃肿的大面包。 内饰一句话就可以带过了:直接照搬3系,不过多了个无框车门。动力上,目前仅有的225i是2.0T低功率B48发动机+ZF 8AT变速箱。184马力、300牛米,7.5秒破百。这车和325i同动力总成,比325i短,比325i轻,但最后竟然比325i还要慢。而且它的机头是b48b20a,进口低功率机头,所以也没多少提升潜力了。 总之这车的卖点在于,30万左右的价位买到宝马轿跑车。 先出一个225i更多是试试水,因为老2系的时候,最受关注的其实是属于M-Performance系列的六缸M235i,也就是后期的M240i,以及敞篷版本。 新2系这里,准确来说是新2系双门轿跑车,敞篷会不会有不知道,但是B58机头的M240i一定会有,这是宝马内部已经确认过的了。参考已经上市的美版车型数据,自带xDrive四驱,382马力,4.3秒破百,基本和现款M2差不多。时间大概就在明年的三季度,只是这个价格……怎么也得50万吧。 新2系与老2系有哪些提升,与2系四门又有什么区别? 新的2系双门有提升,首先是价格上的提升。29.98万,比老2系顶配还贵了6000,这里的顶配指的是19款225i双门顶配,敞篷不包含在内,M240i也不包含在内。 车身更长了,从原先4432-4463mm变成4556mm。同时车也更宽了,从原先1774mm变成1838mm,准确来说前后轮距分别加宽了54mm和31mm。最后车也更矮了,从原先1414mm-1425mm变成1405mm。这么一番操作下来,车看起来会更修长、低矮,同时反应在操控上也会有提升,因为整车的重心更向下了。 配置上从标配的18英寸轮圈变成19英寸,后轮的胎宽也从245mm变成255mm。其他诸如电子手刹,老2系用的还是机械手刹,以及自动驻车、12.3英寸全液晶仪表、10.25英寸中控屏幕、多色氛围灯……这些以前没有的东西也是标配。但是也有少的,比如以前的换挡拨片、真皮座椅、哈曼卡顿、高级大灯、自动防眩目、双区空调……现在全部要选配。换挡拨片竟然要选配?就像你炒菜不给你锅铲,只给你一口大铁锅。 顺带说说2系四门,这车也不便宜,26.98-30.98万。你只需要记得除了双门和四门的区别,在机头型号相同的前提下,2系双门是纵置引擎的后驱车,配的是8AT,类似4系双门这种车,而2系四门是横置引擎的前驱车,配的是7速双离合,类似1系但多个无框车门。更何况,2系四门的配置并没有比2系双门高。 而且这是两种不同车型,对应不同人群。2系双门适合有钱有闲的人,满足不了家庭出行需求,只能作为家里第二、三台车。2系四门就尴尬了,它比差不多的1系贵了太多,同时又没有2系双门的调性和操控性,家用又远远比不上3系,是一种复杂的矛盾结合体。 2系双门这个价格贵了吗? 如果和老2系,以及2系四门相比,基本在一个价位。但这车看指导价其实没意思,因为它还有丧心病狂的选配。 很多人已经被广州车展上那台紫色展车给迷住了,各大汽车网站也在以那台车作为车型图片。但是你真的以为你买回来的2系双门,和车展那台是一样的吗?扒一扒车展那台到底选配了多少东西,就说肉眼可见的,包括并不局限于: Vernasca真皮,黑色,带蓝色装饰缝线,12200; 8速运动型手自一体变速箱,带换挡拨片,1400; 方向盘加热功能,1900; M高性能卡钳(蓝色),6100; 具自动防眩目功能的内部后视镜和驾驶员侧外部后视镜,4700; 前排座椅加热功能,3300; 高级双区自动空调,6800; LED随动控制大灯,5100; 远光自动控制,1500; 行车安全辅助系统,7000; 主动巡航控制系统,7000; Harman/Kardon高端音响系统,7900; 一体式M运动座椅,9300; …… 共计快20项选装,10万差不多有了。当然没人逼你选,只是告诉那些不了解的人,那台车的配置远远大于29.98万,裸车差不多40万左右,可以去买4系双门了。 而且奇葩的地方在于,这车的选装很多都是绑定的,比如选装“8速运动型手自一体变速箱,带换挡拨片”,1400看起来很便宜?但必须连带选装“定速巡航控制系统”或“主动巡航控制系统”前者2800,后者7000。 再或者,选装“BMW 行车记录仪”,看似只要1800,但是“自动泊车辅助系统Plus”和“具自动防眩目功能的内部后视镜和驾驶员侧外部后视镜”也要强行塞给你,16500+4700。 如果让我选,我会选运动转向+运动悬架,打包5100;外加带换挡拨片的运动变速箱+定速巡航,打包4200;以及卡钳,6100,哈曼卡顿,7900,2万多结束。但是这种车到时候多是卖现车,你会遇到各种奇葩配置组合。 所以,你还觉得29.98万可以买回家吗? 新BRZ又是一台什么样的车? 下面轮到新BRZ,BRZ这台车我一直觉得像榴莲,喜欢的人就特别喜欢,不喜欢的人就保持无感。 对于喜欢的人来说,他会看到BRZ的可升级潜力、丰富的玩法,但是不喜欢的人,就会觉得这种自然吸气发动机在原厂状态下表现不行,而且会觉得配置太低,内饰也不能看。 现在新BRZ上市,除了话题爆表的手动挡,自动挡还配了EyeSight辅助驾驶,是斯巴鲁当家的辅助驾驶功能,但是这车买自动挡总感觉差点意思。 这车还有一个地方需要注意,那就是它只满足国6A的排放,所以所有国6B城市可以说无缘这台车了,不过你也可以上外地牌,但是在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外地牌的体验极差、到处限行,不如买台小电驴。 相比上一代,新BRZ提升在哪里? 最明显的提升主要在3个地方: 一是发动机从过去200马力、205牛米的FA20机头,变成了现在234马力、250牛米的FA24D机头,排量也增加了0.4L,现在是2.4L,算是官方“扩缸”。实际上过去也有人这么玩,把2.0L自己扩缸到2.4L,这其实有一个好处,假如你想进行涡轮化,那潜力会比之前大很多。 二是内饰比以前好看了一点,当然这个好看只是跟过去的自己进行对比,自动挡还多了一套辅助驾驶。 三是终于有选配了,不过价格……确实很贵。 车顶扰流板,某宝小几百块,斯巴鲁要收3640;一根屁股上的小尾翼,某宝小几百块,斯巴鲁要收7000;STI款前唇,某宝小几百块,斯巴鲁要收5740;前面侧边翼子板上的出风口装饰,注意是装饰件,某宝小几百块,斯巴鲁要收2380,就这你还别嫌贵,因为你如果想要STI款的,不好意思,4200…… 说到这边,是不是以为结束了?错了,还有! 轮毂防盗螺丝4个,收你840;牌照防盗螺丝,收你420;后备箱地毯,收你1540;后备箱保护垫,收你1400;内饰遮物帘,收你1680…… 当然,以上东西大家都别去选,斯巴鲁真的是想割一波韭菜,拿着一些不值钱的东西忽悠人。 但是接着重点来了,下面这些东西似乎就开始值得去选了: STI排气22243,花2万多让你合法有声浪; STI碳纤维大尾翼50365,很贵但是让你合法拥有超大尾翼; STI下摆臂套件,这个是强化操控用的,7000; STI发动机舱顶吧,而且是V型顶吧,7280; STI后平衡杆,4480; STI快拨档杆,5320…… STI短弹簧,1400一根,当然不能只买一根,一套5600; STI刹车盘,前面一对是6440,后面一对是5600; STI 18英寸BBS代工锻造轮毂,11620,这个可以买。 我觉得斯巴鲁敏锐的觉察到了现在玩车人对于原厂改件的渴望,毕竟不会出现前脚改完、后脚还原的尴尬事情。总之,大家在性能件中挑一挑即可,STI排气和BBS轮毂我觉得是必选,前者合法,后者划算,其他量力而行。 相似价格,还有什么轿跑车、跑车可以选? 现在相似价格的轿跑车和跑车非常少。 要么等丰田有可能要带入国内市场的GR86,新BRZ的姊妹车,只不过按丰田的尿性……啊不,调性来看,加价是在所难免的。要么就去买福特野马,因为野马现在虽然定价36.98万起,不过终端有3万左右的优惠,所以实际的裸车价格其实和BRZ差不多,但是这代野马这车从2014年开始,直到今天已经卖了很多年了,确实有点老了,而且内饰设计么……确实朴素了点。 换句话说,在这个价位里面去买轿跑车、跑车,要么跑的慢,要么内饰烂,反正多少都有一些缺点,没办法做到十全十美。 30万,选2系双门还是BRZ? 我只能说,这是两台完全不一样的车。 2系双门是走帅不走快的家用轿跑车,相对舒适的在路上耍个帅就行了。要运动,比一般车运动,但是也仅此而已,就算你买到240i也是一样,除非买到M2。而现在的225i,我觉得适合当老婆的代步车。 而BRZ不是代步工具,是玩具。虽然它像2系双门一样也有后排座位,但说真的我家拉布拉多都不愿意坐,其实这种纯种跑车是没必要弄后排的,但是它还是弄了。 更重要的是,打个比方,2系双门就像是一道已经做好的菜,你再怎么添油加醋还是这个味道,BRZ则是厨师把材料给你准备好,大概烧了一下,连调料都没有放,剩下交给你自己。所以2系买回来就已经结束了,而BRZ买回来才是开始…… 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 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 每期抽三条留言,每期都有不一样的奖品送给大家 点击订阅,每周二,周五更新会有提醒

48分钟
99+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