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期:十几万买长安UNI-V,是“个性”还是“鬼火”?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 记得前段时间我们聊上汽奥迪A7L的时候,很多人都说,哎呀真丑……不过没关系,我们还有它,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进口A7的精神续作”——长安UNI-V。 这是一台运动家轿,我觉得长安的设计师在先我们一步得知国产A7L长什么样之后,敏锐的预判到了广大男性同胞在看过A7L之后,即将爆发的负面情绪,所以赶紧设计出了UNI-V这台车,弥补我们的失望与空虚。 这车和进口A7长的太像了吧。相比进口A7高高在上的价格,以及国产A7L自暴自弃的拉皮,UNI-V简直就是唾手可得的将梦中情人拉进现实。另外,长安的UNI系列已经有什么车了?UNI-K、UNI-T,现在又来了个UNI-V,合在一起是什么?K、T、V。 这到底是什么样的车? 尺寸4680/1838/1430mm,轴距2750mm,现在国产A级车都喜欢往大了做,4680mm放在以前是标准轴距B级车的车长,但是UNI-V比影豹和名爵6还是短了那么一点的,但是轴距又长了那么一点。 外观上,总结一句话:UNI系列的脸+进口A7的曲线。UNI系列的这套前脸,我一直认为是挺在线的,再加上轿跑车标志性的溜背车身和掀背尾门,打着A7旗号的某车表示有点尴尬。 有两套设计,一种是普通版,一种是运动版,不知道到时候两个版本是价格一样,双外观设计,还是这个运动版作为高配来卖?怀疑是高配,因为UNI-T的运动版就比普通版更贵。 而且,现在网上运动版的实车,都是类似AMG哑光灰的配色,UNI-V叫“风暴灰”,这种配色在AMG上面是要收钱的,2万块,UNI-V可没这个能耐,收钱那大多数人都去贴膜了。但是这种特殊配色又不可能白给你,所以作为运动版专属,当作全系高配或者顶配来卖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这车普通版就有哑光碳纤维装饰,分布在前脸的细节部位,比如前唇、下格栅等,不过肯定是贴的。运动版的套件更加夸张,比如前唇有点像带性能套装的领克03+,碳纤维贴纸也更多,比如运动版整个后保都是碳纤维样式的,此外在前唇、侧裙、后保也比普通版多了橙色的线条。 此外,这车还有隐藏式门把手,UNI系列的老传统了,但是在A级车里很少见。普通版双边单出排气,运动版双边四出排气,双边四出真的是被这些国产小排量车玩明白了。无论普通还是运动后保下方都有扩散器,不过运动版的扩散器看起来更厉害一点。 重点来了,UNI-V有同级唯一的电动可升降尾翼,估摸着应该是全系标配,有这个东西的车哪台是低于几十万的?这种尾翼一般都是自动打开的,比如超过多少多少公里,一般都是高速状态下才打开。不过你在路上看见但凡有电动可升降尾翼的车,即使在堵车、在龟爬,10台里面9台也都是打开状态,都是车主自己手动打开的。说明大家知道这个是装X的好东西,而且这东西是有实际用途的,但是对于UNI-V来说用途有多大,待会会说。 UNI-V的内饰全是偏向主驾的非对称设计,不像UNI-T,像UNI-K。中控布局不能说毫无关联,只能说一模一样,不同的是UNI-V基本都是实体按键。配色上普通版有黑、橙双拼,连缝线和安全带都是橙色,是不是标配难说,运动版在部分位置还有翻毛皮,其他配色信息暂无。 屏幕上,UNI-K的仪表就是三块小屏组成的一个大屏,分别是3.5英寸、10.25英寸、9.2英寸,UNI-V现在没有准确数据,据说从左到右依次是是3英寸,负责温度、时间;10.25英寸,负责车速、多媒体、主动安全;7英寸,负责油量、空调。中控屏幕猜测和UNI-K一样,12.3英寸。是不是标配待定,因为UNI-K和UNI-T低配仪表或屏幕都会缩水。除了屏幕,UNI-V的方向盘也和UNI-K一样扁。 还有两个地方,一是UNI-V方向盘上及内后视镜分别布置了红外摄像头及RGB摄像头,上车可以刷脸,登录车机并切换至专属设置。UNI系列的车都喜欢在车里加摄像头,UNI-K高配方向盘后面有一个摄像头,UNI-T在主驶左侧和内后视镜也有摄像头。UNI-V现在又来2个,我只能说,买这些车的人一定都是正人君子……好在低配不一定有。 除了面部识别,车机还支持手势识别、语音识别、车联网、OTA升级……功能参考UNI系列其他车,高配还有SONY音响。主动安全、360、ACC这些,可以参考价位应该差不多的UNI-T,除了丐中丐基本都配齐。 此外有两点几乎可以确定,一是UNI-V这车腿部空间还凑合,但是头部空间因为大溜背所以比较局促。后方也视野不好,后挡风玻璃面积不大,位置也比较低矮。此外,这车还有采光面积0.5平米的全景天幕,不可开启,同级别中好像只有领克03可以一比,但是可开启。估计到时候丐中丐会像UNI-T一样配个可开启的电动小天窗,其他配置都是不可开启的全景天幕。 总之,这是目前收集到所有信息的汇总与分析,具体的配置还得等22年初上市才知道。 UNI-V是“样子货”吗? UNI-V的动力总成是蓝鲸1.5T+7速湿式双离合,基本上就是UNI-T的同款。参考UNI-T 188马力、300牛米,也有说178马力、265牛米。但是长安的实际加速总是虚鲸一场,UNI-T宣传7.6秒,结果跑出来慢的9.6秒,快的8.6秒。UNI-V车身更长,但是个低矮的轿车,姑且认为重量和UNI-T差不多,估计最后也是8秒开外的普通水平。 但是这车有几个特殊之处: 一是这车打开引擎盖,会看见里面自带一根原厂顶吧,顶吧就是一根连接机舱左右的支架,理论上可以增强车身刚性,但是大家都知道这就是个外观件,99%的玩车人去装它就是图个好看。 二是这车中控左边有一个橙色的“Super Race”按键,按下后尾翼会自动升起,估计还会切换到运动模式,同时车机也会切换到对应页面,这个页面可以显示G值、扭矩、涡轮压力,G值最大只显示到0.6,基本就是普通买菜车全力加速下的水平。这种东西很多车都有,比如名爵6方向盘上的Super Sport按键,按下后车机还能显示四联表。但是UNI-V不同的地方在于,按下按键后的车机页面里还有两个选项,一是“ESP”,二是“弹射起步”,说明这车自带弹射起步。 三是这车的圈胎规格,之前媒体接触到的实车都是235/45 R18,18英寸的轮圈,匹配马牌MC6运动胎。但那些都是试装车,在量产车上怎么也得是高配的规格,因为影豹和名爵6直到顶配也没用上这么宽的轮胎。 马牌MC6就更不可能是标配了,这是03+的原配胎,价格不菲,试装车和量产车的标配轮胎不一致也不是没有先例。 但是UNI-V试装车的轮圈很好看,我估计会用在量产车高配上,改装车风格,多幅细条的枪灰色轮圈,运动版的条幅更密。 四是电动可升降尾翼,可以提供25kg下压力,作为参考,领克03+性能套装上的一整套套件才40kg。以及减少0.007风阻系数,聊胜于无。总之,这些东西都是真东西,但是对于这么一台8秒开外破百、极速200刚冒头的车来说实际意义真的不大,同理那个扩散器基本也是个摆设。这车好像没有原厂运动排气,为什么不来一套? 所以,这车是样子货吗?可能有人会觉得,因为性能上确实没有惊喜。不过我们所说的“样子货”并不代表除了样子就一无是处,只能说它外表上带给我们的感觉,要强于它内在的表现,即三大件的水平没赶上外观的水平。 是不是样子货无所谓,毕竟不能脱离实际价位去要求这些车,这个价位,要样子就没有性能,要性能,其实也没多少性能,不如就把样子做到底,即使是样子货,至少也有个样子。只能说现在很多国产运动家轿,调子都起太高了,看上去样子一个比一个唬人,宣传中性能一个比一个夸张,但实际上手之后,难免会有落差感。 还有个消息,这车未来有蓝鲸2.0T+爱信8AT,UNI-K同款,233马力、360牛米,预计22年下半年上市。虽然这套动力总成在UNI-K上也不咋地,推一台中型SUV竟然要接近9秒破百,但是只要摆在UNI-V上,不管别的,光这个排量就比那一大票1.5T强了,跑到7.X也不是不可能。 价格预测? 这车是这个级别、这个价位的“门面王”,就凭那个谁都没有的电动可升降尾翼,但是实用性确实也有短板。 长安有一台家轿叫锐程CC,尺寸4800/1825/1465mm、轴距2770mm,动力总成与UNI-V基本同款,车还更大一圈。那车已经出来挺久了,设计上现在看甚至有点落后,目前定价9.79-11.29万。 相比锐程CC,UNI-V是一台更花哨的车,但是不能因为这些花哨东西就把价格推的高高的,超出锐程CC太多。因为对于这种运动家轿来说,提升身价的最好办法不是表面样子做足,而是相比普通买菜车有肉眼可见的提升,尤其是性能方面的,其他都是附属品。对于UNI-V在内的很多同类车来说,相比买菜车,样子提升是巨大的,但是性能提升得用放大镜甚至显微镜去看。 但是UNI-V是台凹造型的新车型,同时那个尾翼的成本也不低,所以卖的比自家锐程CC高很正常,相比其他运动家轿大概率也会比影豹和名爵6更贵一点,估计和UNI-T差不多,11万、11万多起的样子。但是如果再贵,甚至赶上13万多起领克03,但就真的没有必要了,还不如把尾翼给下了,因为领克的品牌调性和赛事背景,长安暂时差点意思。 但如果11万以下起,10万多起步,基本和影豹、名爵6一样,那就挺香,再也不说你的尾翼是摆样子了,这种花样请多来点。至于2.0T,可以参考领克03,15万左右,通过更高的动力数据去竞争。 竞争对手盘点? 先说1.5T版本,它的竞争对手非常多。 在国产车领域里,UNI-V不仅要面临同样搭载1.5T的影豹、名爵6和奕炫MAX,而且还要面对吉利星瑞这种2.0T车型带来的压力。 其实影豹、名爵6和奕炫MAX这三车很有意思,它们现在就是互相对着干,或者应该这么说,影豹和名爵6在对打,UNI-V在找机会加入战局,奕炫MAX在边上看热闹,因为奕炫MAX的存在感实在是太低了。 相比于这三车来说,UNI-V主要差异是它走的是轿跑车风格,而其他三都是性能车、改装车风格。但是大家的动力数据都差不多,影豹是177马力、270牛米,名爵6是181马力、285牛米,奕炫MAX是190马力、300牛米……所以这些车在动力上,真的差距不大。 真正和这些车拉开差距的是谁?是2.0T的星瑞。190马力、300牛米虽然和奕炫MAX一样,但多出来的0.5排量就是底气,实际驾驶体验会有区别,而且还带来了后期优化升级的潜力。而且星瑞定价11.37-15.27万,2.0T的车和1.5T差不多价格,真是价格屠夫。 而2.0T版本的UNI-V,还要面对合资运动家轿的竞争,比如昂克赛拉、思域、型格……还有即将换装1.5T四缸的福克斯,以及新车上市的威朗PRO。而这些合资车的价格,似乎也都在做下探,哪怕是思域这种价格坚挺的选手,其实慢慢的也会放开优惠,毕竟型格要来了,再不降价就真说不过去了。 所以2.0T UNI-V如果定价15万左右,虽然它比刚才所说的那些车有排量优势,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不会去选它,毕竟昂克塞拉、思域……它们的江湖地位和名望是UNI-V无法企及的,产品也更加成熟。我觉得,还是先看看能不能打过便宜几万的星瑞再说吧。 写在最后 以前我们归类过,现在10-15万级国产运动家轿,有两种,一种是外强中干型,一种是正儿八经型。 现在外强中干型又得分两种,一种是往性能车、改装车上蹭,外观无敌炸天,但是这种风险很大,因为受限于价位,搞不好被人和汽配城归为一谈。另一种是UNI-V创立的新流派,不蹭性能车和改装车,而是凭着这个溜背和尾翼去蹭轿跑车,很聪明,因为性能车不一定都贵,而改装车很多就更便宜了,但是轿跑车,几乎都是贵的,没有便宜的。再重申一下,这种车不是不好,以较低成本去达到高回头率,别和我说买这种车不想吸睛,而且对于这个价位很多无样子、无性能、无配置的“三无”合资车来说,至少你有个好看的样子,配置国产车也不低。 如果不喜欢这种车的,可以去买星瑞,属于正儿八经的务实派。 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 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 每期抽三条留言,每期都有不一样的奖品送给大家 点击订阅,每周二,周五更新会有提醒

50分钟
45
3年前

第103期:林肯Z可能没有你想的那么划算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 今天的《听车场》,我们来扒一台新出的豪华品牌B级轿车,当然说是B+级或者准C级也不为过,就是预售价25.5-34.2万的林肯Z。 其实这台车之前的名字叫“ZEPHYR”,不过可能是为了好念好记,现在就直接叫“林肯Z”了。 实际上,这台车一直争议不断,有的人觉得这车很香,而且价格和之前MKZ差不多,比同级别二线豪华还便宜,关键尺寸够大。但是也有人觉得,这就是一台全新蒙迪欧的换壳车,而且也是一台特供车,定这么一个价格简直不可理喻。 这是一台什么样的车? 林肯Z是在今年广州车展期间正式推出的,按照官方的说法,这台车是基于Zephyr Reflection概念车打造的量产版本,这一次他们没有“概念林志玲,实车罗玉凤”,呈现的实车效果,确实和概念车差不多。 同时,这台车的尺寸达到了4982/1865/1485mm,轴距则是做到了2930mm,比主流豪华B级车整整大了一圈,不过轴距倒是比奔驰C级长轴和宝马3系长轴要短一些。 此外,这台车也是做了两套设计语言,i享版本主打豪华,i酷版本主打运动,主要就是前保的区别比较明显,以及诸如轮毂之类的差别。可我觉得i享的轮毂,设计的比i酷要更运动。 还有就是外观和内饰颜色会有区别。 外观颜色上,除了两个版本都有的黑色、灰色和白色外,i享独占冰川蓝和勃艮第红两种颜色,其实就是淡蓝色和酒红色,i酷独占好莱坞红和艺境蓝,其实就是深红色和深蓝色。 到了内饰上,i享有棕色和灰色两种内饰颜色,i酷则有砖红色和深蓝色,那个砖红色官方还特别标注了,假如你买的是中配尊雅版的i酷,那你还得额外加5000块钱才能选,至于低配尊享版和丐中丐尊悦版,直接就不给你这个花钱的机会。 至于很多人看到新车配备的19英寸轮毂和235/45/19的轮胎,其实只在中配尊雅版和高配尊耀版上有配备,低配还是18寸轮毂,用的是235/50/18的轮胎。 其实现在林肯Z最大的卖点,就是那套全新的内饰设计,毕竟现在这车主打的就是所谓的“科技化”,这车直接给配了一套12.3英寸的液晶仪表,以及一套27英寸的车机大屏,从主驾一直连到副驾,并且是标配的。但是这套屏幕,我们已经在福特EVOS上看过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全新蒙迪欧大概率也是这套。 动力总成上,基本就是EVOS同款,只不过数据略有上调,全新蒙迪欧估计也是同款。就是福特那套2.0T发动机匹配8AT变速箱,246马力、376牛米,据说百公里加速能到6.8秒。 这车给我一种感觉,根本就不像林肯的车,因为基本看不到林肯现有车型上的设计元素,它在设计上更像是福特现在的几款新车,比如EVOS、全新蒙迪欧,尤其是内饰,不能说毫无关联,只能说一模一样。 因为EVOS、全新蒙迪欧是特供车,Z也是特供车,而福特、林肯是一家,所以这三车估计出自同一设计团队。所以Z你不能把它当作传统的林肯,它就不是林肯的感觉,就当作精装修的福特,那会更容易接受。 价格没有想的那么划算? 价格贵不贵,要分两方面来看。 如果单看25.5-34.2万的预售价,那真不贵,毕竟凯迪拉克CT5定价27.97-34.17万,沃尔沃S60定价29.69-38.49万,捷豹XEL 29.98-38.08万……但是,抛开被边缘化的XEL不谈,无论CT5还是S60,这两车在任何时候都会给出巨额优惠。 CT5虽然现在行情不是很好,但也是开口就能给你优惠4万,S60则更猛,进店询价就能给到4.6万左右的优惠,就这都还不算你讨价还价。 而反观现在的林肯,不管什么车都没什么优惠,看看冒险家就知道了,一般也就是给个1万优惠意思一下,那么作为和冒险家价格差不多的林肯Z,假如还是按冒险家这样的优惠来玩,最终落地价比CT5和S60还高。 而且,林肯Z是MKZ的替代车型,当年MKZ卖25.58-36.98万,现在Z卖25.5-34.2万。不要和BBA比,也不要和二线豪华比,就和MKZ比,真的没你想象的便宜,别忘了,MKZ还是个进口车,Z是国产特供。 林肯Z真的是换壳蒙迪欧? 是的。 不仅光是因为样子和全新蒙迪欧太像,更重要的是,把样子扒了,本质上也是一台车。 根据目前消息,林肯Z用的还是老的横置前驱平台,13款之后的老款蒙迪欧、现款金牛座、已经停产的MKZ也是这个平台,底盘布局、机舱布局估计都差不多。同理可得,全新蒙迪欧也不会换平台,大概率也是老平台接着用吧,外加林肯Z同款2.0T+8AT。 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林肯Z的前悬架是麦弗逊,这个级别的豪华品牌,现在还有谁在用麦弗逊这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东西?以前3系用麦弗逊,实际上是个自己捣鼓出来的变种,现在叫“双球节弹簧减震支柱”,林肯Z那是地地道道的麦弗逊,这样也是因为平台限制。 这样看国内这些福特和林肯的所谓全新轿车会很尴尬,因为福特和林肯在北美老家已经不做轿车了,大陆是林肯最后一台全球化轿车车型,所以现在他们自然不会去研发新的平台,那么那国内我们看到的这些特供车从哪来?一句话:老平台,缝缝补补又三年。现在只能期望,在福特上用铁或者钢的地方,林肯能换点铝合金,不过只是期望。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林肯Z和全新蒙迪欧是如此的像,因为本质上都是差不多的东西。曾经都说林肯会重新投产后驱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总之,换壳蒙迪欧基本实锤,还不光是全新蒙迪欧换壳,即使说它是老款蒙迪欧换壳其实也没什么大问题,只不过发动机和变速箱不同,因为全新蒙迪欧基本也是沿用自己老款的平台。 林肯Z相比竞争对手孰优孰劣? 理论上,林肯是二线豪华,Z是B级车,它的对手是凯迪拉克CT5、沃尔沃S60、捷豹XEL…… 但是林肯Z便宜好几万,这是一向定价高高在上、优惠雷打不动的林肯给出的价格?但原因刚才也说了,老酒装新瓶VS新酒装新瓶,老酒不一定贵,也不一定好喝,林肯知道Z不是飞天茅台,越放越香越值钱。 CT5、S60、XEL即使定价更高,靠优惠完全可以降到同一价位,甚至更低。所以这么一台前置前驱老平台的林肯Z,和CT5、XEL这样的后驱车,以及S60这样的新平台前驱车相比,在价格相似的前提下你会选谁? 但是,林肯Z还是有优势的,如果优惠能跟上步伐,就比如来个4万起步,那么性价比就挺高了,内饰、屏幕更唬人,同价位下配置更高,入门就是2.0T高功率,空间也更大一圈,NVH也是林肯的强项。但是即使是买二线豪华的人,也不完全看性价比吧?调性还是需要的。 但这就是问题所在,林肯Z的这些东西都是福特上的,全新蒙迪欧大概率基本都有,因为EVOS就是基本都有。说白了在Z身上,相比自家福特没有不可替代的东西。找不到理由去多花10万买林肯Z,而不是更便宜的全新蒙迪欧。要么,干脆都不买? 林肯Z要卖不好,不怪CT5、S60、XEL太厉害,要怪就怪全新蒙迪欧太优秀,只能说Z的调子起太低了,和全新蒙迪欧说不清道不明。Z的前景,我觉得还是在一定优惠的前提下,在竞争CT5、S60、XEL的同时,再抽身去和君越艾维亚、双擎亚洲龙这样的合资品牌B+级车的高配去打。这样才能抛开本身底子上的劣势,用车标、屏幕、智能上的优势去拼。 林肯Z选哪个配置? 买它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它的价格能再优惠个几万,比CT5、S60、XEL的实际终端售价还要再便宜点。 选哪个配置?屏幕是标配的,但首先去掉25.5万的尊悦版,配置太低,不如买个大满配EVOS,或者未来大满配的全新蒙迪欧。 27万的两款尊享版应该是未来的跑量配置,贵1.5万,把并线辅助、车道保持、主动刹车这些安全配置补齐了,舒适性配置多了方向盘加热、无线充电、前排加热通风……但是这两款配置,还是不够豪华,也不够林肯。 最推荐的是30万的两款尊雅版,多了车头和车屁股的发光林肯标、360、自适应巡航、可开启全景天窗、真皮座椅、13喇叭锐威音响……但是这个价位,不优惠个几万真下不去手,毕竟可以买CT5、S60、XEL的高配了,人家配置也起来了。 剩下33.6-34.2万的两款尊耀版,全系顶配,多了自动泊车、蓝牙钥匙、HUD、面部识别、香氛、在特定路段才能使用的自动驾驶……区别在于i酷是翻毛皮座椅,i享座椅规格更高,可调项更多,还自带按摩。这个价格太贵了,即使优惠个4万那还是要30万,真的可有可无。 至于选装,林肯Z的几个选装,更多是用来弥补与高配的配置差距,而不是一些大家都没有的特色配置,这些配置无一例外你在高配上都能找到。说白了你买某个配置加选装包,不如直接再上一个配置。 写在最后 一句话:如果优惠到位,那这车什么都有,包括性价比,可是就是差了点调性。 林肯的车本来调性是很强的,是林肯其他车的立身之本,可惜Z实在是太像全新蒙迪欧了。 虽然在这么一个大冬天,我们泼了那么多盆凉水,但是如果从性价比角度,只要它愿意优惠,那还是能打的。 不愿意优惠?就得败在自家全新蒙迪欧手上。 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 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 每期抽三条留言,每期都有不一样的奖品送给大家 点击订阅,每周二,周五更新会有提醒

37分钟
28
3年前

第102期:2021年11月答听友问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 今天的《听车场》依照惯例,我们会对各位的问题进行解答,希望在各位选车、用车、玩车的时候,提供一点微不足道的帮助。 “预算35万落地想买5座suv,本人186,唯一家用车,推荐哪款(二手准新车也能接受)?” 兔子:作为唯一的家用车,而且还要5座SUV,其实35万的预算是比较尴尬的,因为有点高不成、低不就,我相信你既然预算能到35万,肯定是想买尺寸够大的车型。 我比较推荐去看一下福特的探险者,如果你接受不了7座,那可以看看6座版本,35万落地的预算,买四驱风尚版没有任何压力。 除了探险者以外,其实6座的领克09可以看一看,不过相比之下,我还是更推荐买探险者,除了内饰看起来简朴了一点以外,也没什么槽点了。 如果35万预算,能有一点点弹性空间,你可以再去看看林肯航海家,2.0T四驱尊享版其实也不错。 当然,如果你对美系车无感,或者说真的就认准5座SUV,我觉得可以看看冠道的2.0T四驱尊享版,落地都不需要35万,产品还是对得起价格的。 “我和三刀年龄相仿,自己做点小项目。15年底买的君越2.4 ,6年16万公里,因钟情美式豪华,现在CT6和XT6间纠结。2个孩子都上小学了,偶尔家庭6人出行,个人喜欢轿车操控,经常浙江省内杭州宁波台州高速工作通勤,但XT6的空间又更兼顾家庭。” 传垚答:你都偶尔家庭6人出行了,那就说明你有6/7座的需求,无论你家里是不是还有别的车,但是家庭出行基本上还是开一台车的吧?但是CT6是个5座轿车,而XT6是6/7座SUV,所以这个选择就很明显了。 建议选择6座的XT6,因为你最多6人出行,6座的XT6因为是2-2-2的布局,二排是两张独立座椅,而且还带扶手,舒适性更高。剩下就看家庭地位了,你负责开车,家里地位高的座二排,地位没那么高的委屈一下挤三排。 你说个人喜欢轿车操控,这无非就是个人喜好和家庭需求之间的取舍,我在这里泼一盆冷水再帮你彻底打消CT6的念头。CT6这种开起来大车感十足的车,是没太多操控的,尤其是不带后轮转向和电磁悬挂的中低配,速度上去了、方向打大了,底盘会有一种前后割裂的感觉,当然这是这种长轴距C级和D级车的通病,只不过有些车可以底盘做的硬朗点弥补,其实中低配CT6的悬挂已经算是比较硬的了,有些车可以通过各种硬件弥补,就比如刚才提到的后轮转向,但车的物理长度还是摆在这里的,所以只能说是弥补。CT6擅长的是什么?我觉得是在空旷的高速上开着音响,感受这种美系大车高速巡航的感觉,说白了还是舒适性啊。 如果有条件,你可以在买完XT6之后再买台只属于你个人的小车,就以给老婆买车的名义买。 “我听说比亚迪秦plus dmi车型3000公里就要保养,正常肯定是没有充电桩买这车的人会多一点,那么买这个车保养都不会有顾虑吗?还是太冲动了4s店也没提这个事?还是说比亚迪对自己这款发动机还是没底气要多做保养?” 兔子答:关于比亚迪dmi车型的保养,官方的保养手册里面有写,如果纯电行驶,建议3个月或5000公里保养,如果混动行驶,则是6个月或3500公里,之后如果依然是纯电行驶,建议是6个月或12000公里保养一次,混动则是6个月或7500公里保养一次。 是不是感觉特别绕? 其实非常简单,就记得首保3500公里去做,后面7500公里去做保养就可以了,根本没有必要去琢磨自己纯电还是混动行驶,按最低的那个保养里程去进行车辆养护,又简单又方便。 而且,这车的车机系统也会提示你还有多久要保养,不需要操心。 “半年前结婚买了台30i的宝马x3,一直想倒腾一下,但是改装产品又多又复杂,看着眼花缭乱所以到现在也没动一下,想咨询一下可以从哪里改起,想先从动力刹车方面走起,不知道有没有建议。” 传垚答:半年前?那你的车是加密过的博世电脑版了?不过我听说已经有程序商宣称破解掉了,但我问了某程序商的朋友,这个程序商是国内调教宝马M非常出名的,比如他们做过600匹的X3M,得到的回复是刷不了。 但是我知道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要不考虑加个外挂?不过外挂提升真的不大,同时这点提升还抵不上带来的潜在隐患和后续增大的养护开销,比如换机油最好提前点吧?换火花塞也要提前吧?有时候真是得不偿失。毕竟是欺骗发动机信号的,不如刷程序来的稳定,可能还会有一些蜜汁问题,比如抖动、积碳,虽然程序可能也有这些问题,但是好歹提升大,可以接受。 不过你都30i了,25i那种动力比较费劲的折腾下还可以,30i这种高功率2.0T的动力完全足够。而且这就不是个性能车,底子在这里,30i即使不折腾也比下面的25i强,但是怎么折腾都远远比不上B58的X3 M40i和S58的X3M。 而且SUV可改的东西真不多,你不可能换个绞牙吧?也不可能弄套震天响的排气吧?进气、头段,不上刷程序简直毫无意义。但是说到刹车,抠门的宝马给X3配的是单活塞浮动卡钳,而Q5、GLC都有4活塞的配置了。所以那些改刹车的商家最喜欢看见宝马,因为宝马给他们带来无穷无尽的生意,前刹车我推荐AP9560系列,很多X3都改了,型号上9560或者9561都可以,9560活塞面积很大,比原厂活塞面积大很多,所以可能会有点软脚,对刹车皮要求很高,活塞面积相对较小的9561会好一点,卡钳本体尺寸和9560一样,外观相同。刹车盘可以用AP原厂的,卡钳、盘、皮、合头桥位、钢喉,一套下来1万大,也可以省几千块用国产刹车盘。后刹车就没必要改了,不过可以换套20、21英寸靠谱的国产锻造轮圈,外观上再朝着X3M的方向改一改。 “想问下,比亚迪官方推出的改车身色膜,定价4500左右,这个价格可以不?官方的色膜质量怎么样?” 兔子答:这个改色膜的事情我特地和比亚迪厂家的人确认了一下,现在不是所有的比亚迪4S店都有这个服务,如果你想去4S店贴改色膜,那得先打客服电话进行咨询,看看你们当地的4S店能不能提供服务。 另外,官方改色膜仅限唐和汉两款车,你如果买了秦、宋、元的话,不好意思,不行。而且这个4500左右的价格只是一个参考,实际上价格基本上在5000-8000之间,说实话,这个价格不管是AX、车衣裳、秃鹰……但凡能叫出名字的改色膜,基本上都这个价格,甚至有的普通颜色都用不了这么多钱。 再一个,改色膜的品质只是决定了留不留胶,以目前改色膜市场情况来看,基本上很少存在留胶的问题了,车在贴改色膜的时候还是要看施工人员的水平,同样一卷膜,在老师傅的手里贴出来的效果,肯定是比新手学徒贴的要好。 说白了,这个所谓的改色就是当时为了做市场营销,然后推出的一个噱头,顺便也是试试水,利用自己官方的身份去增加信任背书,给4S店再多弄一些额外的利润点,如果你真的想给自己车贴改色膜,还是找当地的改装店或者美容店贴吧。 “两位在节目中不止一次提到GTI,并且反复提及GTI不能只看原厂220马力,就想问一下哈,如果买回来要刷阶,要怎样去找靠谱的店?刷了以后,我理解质保应该是没了,对吧?此外,后续验车能不能通过呢?” 传垚答:找靠谱的店,我觉得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加入GTI车友群,里面的老哥都偏好同性交友,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你肯定超喜欢那里的,哪家店好,哪家店烂,一问就知道。 或者去程序商的官网,大众系主要是APR、REVO、UNI、UGR,还有一个HG,在他们经销商列表里找你当地的店。这些店一般成熟案例很多,你想刷个一阶就直接开搞,你想往更深层次搞,相关的硬件需求店家都倒背如流。 至于质保,我觉得如果出问题,要看出多大的问题,如果只是发动机附属部件坏了,那直接质保,因为4S不会去查你ECU。但如果什么拉缸、爆缸,那4S肯定会去调你的发动机工况,一旦发现ECU更改过,那这就是拒保的理由。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去找大牌程序商,因为他们会提供质保,不过扯皮的也不在少数。 后续年检,刷个一阶问题不大,但是二阶这种就需要动头段了,环保检测大概率过不了。 “坐标北京,拍到一块新能源牌照,想着将来能全家周边转转,老人小孩在后排能舒服些,所以想买大众id6,不知这车怎么样呢,二手蔚来es8感觉也不是太好……” 兔子答:大众id6这台车,我最近在南京的路上经常能看到,能见度是越来越高了。 其实id6这车价格真的不算便宜,撇开那个用来拉低准入门槛的pure纯净版,那个次低配pure+ 纯净长续航版都要26.6万,算上保险之类的杂项费用,基本上落地在27万这样,更别说售价突破30万的prime版本了。 按照你的描述来看,估计想着是在30万以内弄一台尺寸比较大的SUV车型,同时还能上绿牌,其实除了id6这种车,还可以看看比亚迪的唐dm或者唐ev,或者预算稍微加一点,去看看福特Mustang Mach E的无疆后驱版。 “能讲一下e9x的m3吗?拿了驾照一年了,小时候家里有一辆320,也是从那辆车认识到了m3,想问一下二手m3选购需要注意什么,价格大概多少?” 传垚答:好巧,我高中同学想买昂克塞拉,结果他发现E9X的M3竟然20万不到。但是研究了一晚,发现这车20万买回来,还要再花20万整备,所以放弃了。 E9X M3,便宜一点的20小几万,伊拉克车况,查出历史能吓死人的那种。成色好的都在30万以上,包括带天窗的和敞篷的,这种属于可以买的。炒的最凶的是精品碳顶的,基本都在40万以上,几乎没有低于40万的。 这东西反正一车一况,价格差距很大。 注意什么? 反正做好心理准备。发动机拉小瓦,概率非常大,11款之后稍好,费用1-2万;节气门电机短命,几率不小,费用1-2万;曲轴油封、变速箱油底壳、气门室盖垫漏油,几乎逃不掉,2万……剩下的转向机漏油、机角垫老化、底盘件老化、避震漏油、后差速器异响,老宝马通病,又是好多个1万…… 日常养护,油耗15-20个,10W60高性能机油5000一换,火花塞、点火线圈8个一换,每年车船税小几千……反正自己算吧。 如果20万买台伊拉克车况,还要准备20万来玩这台车,但是S65 V8高转自吸的魅力是无穷的,宝马再也没有这种车了。 总之,可以玩,值得玩,但是要有实力。 “中国品牌里面,星越l这车咋样?市区开推荐哪个配置呢?荣威rx5max上新款2.0t配8at了,价格也还可以,看起来不错,但是网上一直有人喷荣威质量不行,但是江浙沪不少网约车都是荣威也跑了很长公里数。两车对比你们推荐哪个?” 兔子答:星越L整体产品力还是不错的,只是我之前试驾体验下来,我觉得有几个小地方能再改进一下,就比如那个电子档把和电子手刹都没有指示灯,还有自动启停必须要到车机的次级菜单里去关掉,座椅稍微有点硬,转向手感有点轻……除了这些其实也没大毛病。 从你的提问里来看,我推测你应该还是想买2.0T+8AT的版本,但是看到同样是2.0T+8AT的荣威RX5 MAX才定了个15.58-16.58万的预售价,再看看星越L要卖17.52-18.52万,就觉得星越L的定价有点贵了,是不是? 但是回过头你得看,这多出的钱花在了哪里,星越L有博格华纳第六代四驱系统,发动机用的是沃尔沃的T5高功率发动机,然后整体尺寸还比荣威RX5 MAX要大一圈。 所以相比之下,还是更推荐你去买星越L,可以看看2.0T+8AT的低配,日常用车肯定是足够了。 “请问15万落地装X选择什么轿车合适(燃油车)?” 传垚答:我首先想到名爵6和影豹的中高配。这两车样子都很飒,还自带原厂运动排气,可以合法炸街。 名爵6 Pro Trophy在方向盘上有个红色按钮,按下去直接进入超级运动模式,排气阀门会打开,中控切换成四连表,冷却液温度、涡轮压力、机油压力、进气温度,妹子在你车上都说好。 影豹外观戏份很足,自带卡钳罩,不懂的人一看,哇,大鲍鱼。同时开启排气阀门,哥哥哄着油门,妹妹直呼好帅,声音大到交警都来找你,但是又对你无可奈何。但是在妹妹上车之前记得把S+解锁了,要么跑到3000公里,要么在车机里攒够驾驶分数,要么去官方论坛发帖,不然S+是用不了的。 但是,这两车我们已经聊过很多次了,都有点“样子货”的感觉,家用买菜车披这个性能车的皮肤,对它们三大件能有多强不要抱太大期望,尤其影豹还有动力虚标的嫌疑。这种车开在路上,绝对少不了被人调戏,但是干又干不过,气人不? 我觉得要不你等等优惠,加点钱买台新思域,然后再花个1-2年慢慢改,方案就抄日本那边,用国产件代替,那出来的感觉会更好,没那么浮躁。怎么说呢,名爵6和影豹属于“一夜情”,过了就腻了,踏实点还得思域。 “如何看待冷门车型,瓦罐A6和V90的性价比问题,以及值不值得购买?” 兔子答:瓦罐A6也好,沃尔沃V90也罢,这两台车如果单从产品上来说,性价比非常的低,价格比同等级的轿车高出太多,但是,这种车都属于小众产品,买这种车图的就是一个调性,在这种调性面前,好像性价比就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至于你说的值不值得买的问题,如果你特别喜欢,已经喜欢到茶不思饭不想,不买这种车就不行,那你就去买吧,但凡能有点妥协的余地,都别选这种车,因为真的没啥意义。 我们就拿瓦罐A6为例,现在A6 AVANT低配2.0T低功率的卖46.18万,高配2.0T高功率的卖48.98万,全系都没有3.0T+四驱的版本,然后A6 ALLROAD倒是有3.0T+四驱了,价格也直接来到了58.18万,现在还出了个新的冰雪运动版,卖60.48万。而且这两台车我不知道你在看价格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在XX.XX万后面还有一个“起”字,为什么呢,因为实际上不管是AVANT还是ALLROAD车型,都还有选装包在等着你。 说到底,买这种冷门瓦罐车的核心点,还是要自己手头的预算足够充裕,至于值不值得购买,还是那句话,千金难买心头好,喜欢就行。 “我第一辆车是轿车,原因是当时同价位下轿车的舒适性更好些,现在准备换车,发现近些年SUV的舒适性似乎明显提高了?在同价位情况下,是不是SUV的NVH等舒适性能与轿车抗衡了,比如摩卡相对君威、君越、天籁等。” 传垚答:没错,现在SUV的舒适性确实更高了。但是具体还要看什么车和什么车比,笼统的说现在的SUV和轿车隔音差不多其实不太科学。 SUV的问题在于车身高所以跑起来风噪大,加之一部分SUV的轮胎也不是完全舒适取向,当然早年的SUV确实普遍对隔音不太注重。但是现在也有各种手段去克服这些问题,就比如你说的摩卡,在SUV中绝对算是NVH工程做的比较好的,但是我觉得比君越还是差点,因为君越是前排双层玻璃,隔音是美系车的老传统了,虽然天籁也有前排双层玻璃,但是感觉比君越还是差点。 我只能这么说,在车厂花费同等代价去做NVH工程的前提下,比如隔音材料都铺到位,玻璃也干到位,外加静音轮胎,一台轿车的隔音依然大概率要好过一台SUV,只不过差距可能不太大,但是这台SUV也大概率卖的比这台轿车贵。换句话说,如果一台SUV做了很好的NVH工程,但是一台轿车就没怎么在意,那么这台SUV的隔音好过这台轿车也是非常正常的,但通常这台SUV只会比这台轿车贵很多。因为对于大部分车厂来说,舒适性对于轿车的优先级,要高于在SUV上的优先级。 而且舒适性不只是隔音,和设计、空间、悬挂、座椅、驾驶感受等等都有关系,是一门非常综合的学问。但目前来看,同等价位下,轿车对于舒适性下的功夫还是要多于SUV的,SUV处于一个追赶的过程,当然也有例外。 话虽这么说,但是我坐车还是喜欢坐SUV,因为是坐着的,轿车半躺着理论更舒服,但是我容易晕车。 “我想买揽境 ,2.0和3.0的动力怎么选?揽境3.0T的V6机器怎么样?稳定么?现阶段路上跑的3.0的车太少了。” 兔子答:揽境用的其实不是3.0T发动机,而是一套2.5T的V6发动机,或者说叫VR6发动机,这颗代号EA390的发动机除了在揽境这台车上搭载以外,在途昂/途昂X上也在用。 这个机头其实啥都好,就是动力迟滞有点大,假如你是那种开车不喜欢给油的人,那开起来会有点难受。 另外关于稳定性,之前还有部分烧机油的情况,现在换了新的油气分离器之后就没啥毛病了,整体性能还是OK的,毕竟VR6发动机是大众的看家本领。 最后,如果想买揽境,预算足够的情况下还是选2.5T的版本吧。 “想去西藏和老婆一起自驾游,也算是圆了她的一个梦。预算25W,想问问有车什么推荐,偏舒适一点的。” 传垚答:就这么告诉你,现在去西藏只要你不去走一些乱七八糟的路,什么车都可以。我们的摄影吴导,前段时间刚刚结完婚,现在就开着他的丰田小威驰行驶在去西藏的路上,那是台1.5自吸、马力刚刚破百的两厢小车,无非就是上了高原动力变的很差。 但是确实开SUV去西藏会更有安全感一些,毕竟底盘更高,我猜测你也是更加偏向SUV。25万可选的真就是一大把了,比如刚才那位提问听友提到的摩卡,舒适性要比同价位合资要好,有6/7座需求可以等等新的GS8,以及星途揽月这两尺寸更大的SUV。 如果选择合资,那就去选择大众款,保值率高一些的,也省心一些的,尤其是日系,比如RAV4荣放和CR-V混动,舒适性肯定不比没有同价位轿车,这种紧凑型SUV在空间上也不是最优选择,但是总体也不差了。追求空间,还可以看看途观L和冠道这两中型SUV,但是配置买不高,或者观望一下新出的凌放和威飒,但是这两车有点尴尬,低配不如RAV4,高配不如汉兰达。 我选的话,我会等行情再好一点的时候选开拓者,价格不高量还大,是中大型SUV,但是美系车保值率就靠边了。如果你这25万说的是裸车,又想要豪华品牌,看看空间很大的X1,但是宝马现在的行情好像比较差。 “评论下红旗这个品牌吧,想买hs5。” 兔子答:红旗这个品牌其实调性是足够的,但是HS5这车……异响确实有点多,据说新款车型进行了改进,不过毕竟是才进行小改款的车型,个人建议还是再等等,看看有没有新的投诉或者反馈出现。 当然,总体来说HS5的产品力还是可以的,如果真的想买这个车的话,可以看看智联旗享四驱版,日常驾驶肯定是没啥问题的,配置反正该有的也都有,而且还带个四驱,跑高速的时候比前驱版车型要更舒服也更稳定。 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 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 每期抽三条留言,每期都有不一样的奖品送给大家 点击订阅,每周二,周五更新会有提醒

50分钟
80
3年前

第101期:用30多万去买坦克500,这钱花的到底亏不亏?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 坦克500的价格终于出来了,预售价33.5-39.5万。 别看配置暴多,先帮大家理一理头绪:分为运动版与商务版,运动版与商务版里又分了低配“登峰”与高配“造境”,登峰与造境里又分了5座和7座。这样一共8个配置,外加“黑武士”与“定制版”,就有10个配置。 其中,运动版与商务版在同配置、同座位下价格一样,低配登峰33.5万,高配造境35.5万,都可以外加8000从5座换成7座。如果不看36.5万的黑武士和39.5万的定制版两个特殊版本,价格其实就是33.5-36.3万。 坦克500的亮点? 我觉得这个价格就是亮点。33.5万就可以买到这么一台中大型SUV,36.3万可以直接买到7座高配,或者说除特殊版本以外的顶配,比我预想的要便宜3万。 这车尺寸4878*1934*1905mm,轴距2850mm,如果背上备胎车长突破5米,和普拉多差不多尺寸,比陆巡要小。 颜色有黑、银、金、白四种,只有定制版是红金双色车身,其他配置没法选装,另一个特殊版本黑武士,全身黑不溜秋,内饰有黑色、双棕,高配造境还多个蓝米,定制版只有黑棕一种。 运动版和商务版最大区别在前脸,商务版格栅更加密集、镀铬更多,但运动版镀铬也不少,风格有点像GMC出的美式重型SUV或者重型皮卡。 此外运动版是背负式备胎,备胎在车尾背着的小书包里,而商务版没有小书包,它的备胎挂在底盘上,是吊挂式。起步265胎宽的18英寸轮圈,上到265胎宽的20英寸轮圈,运动版和商务版的样式也不太一样,除此以外没什么区别。 内饰还没有坦克300硬派,至少人家副驾一侧的中控面板上有个抓手,坦克500相比之下还真不硬,甚至有点软。它的内饰更像是个豪华SUV,风格偏向林肯那种美式豪华,12.3英寸全液晶仪表+14.6英寸悬浮式中控屏是全系标配,中控中间还嵌有一块小表。 我感觉坦克500的设计师一定是个美粉,外观走的GMC风格,但是GMC的车普遍内饰太老气了,所以又看上了林肯的美式豪华元素,最后撮合了一下设计出了坦克500。我真不想称这车是硬派越野,虽然很多人都这么说,但官方的定位是“中大型豪华越野SUV”。硬派越野应该是牧马人、卫士、大G,即使是普拉多我觉得只能算是带越野用途的SUV。 配置方面,这个价位的国产车基本没有差的:自动大灯、氛围灯、电吸尾门、方向盘加热、前排无线充电、主驾8向电动座椅带记忆、副驾6向电动座椅带记忆、前排座椅加热、5座版本的二排航空头枕和二排座椅扶手触控屏、自动驻车、前后碰撞预警、自适应巡航、并线辅助、车道保持、前排侧气囊、全车气帘、主驾无钥匙进入、360全景、双区空调、后独立温区空调、12扬声器音响……全部标配。 外加各种选装包,只要你有钱,玻璃能干碎。我发现这车的后排权重相当高,高配上有二排通风、加热、按摩,再去看看普拉多的二排?只有一个配置,那就是座椅。 全系3.0双涡轮V6机头+48V轻混+9AT变速箱+适时四驱。我们先扒发动机,这个机头是长城自己搞出来的新东西,目前长城旗下还没什么车用到,不过以后的坦克700、900必然是同款,现在国产品牌在做六缸机的真是一只手就数的出来,除了长城暂时能想到的只有红旗、北京越野,但是H9的3.0T版本接近46万起,BJ80 3.0T版本价位接近坦克500,但是那机头太老了,用的是丰田和三菱的老技术,电喷的。 坦克500的3.0T 354马力、500牛米,光看数据属于国产顶级,和奔驰M256、宝马B58、奥迪EA839差不多。没人会拿BBA和长城比,但无论如何坦克500是目前能买到最划算的六缸车了,也别管它在技术上和BBA存在什么差距,毕竟30多万就能买到尺寸这么大的六缸SUV。 即使是合资品牌,最便宜的六缸机是途昂的EA390,那价格也30大几万了,数据还没长城的好看。此外还有个帕里斯帝,30万不到,但那是个自吸。 这个9AT变速箱据说也是长城自己的,总之长城研发这套3.0T+9AT,就是为了给部分坦克系列高端车型用的,WEY即使自称高端品牌也不够格用,主打亲民的哈弗那就更不谈了。但是要泼一盆冷水了,坦克500的工信部油耗是10.79个油,那实际油耗估计没有15、16打不住,堵堵车上20也不是不可能。 根据小道消息,这车应该会有2.0T+8AT版本,疑似27.8-32.8万。但这车买2.0T版本就没意思了,因为2.0T和3.0T差价不大,换成别家3.0T价格直接乘以1.5。尤其对于不注重越野能力的人,合资品牌的2.0T中型、中大型SUV也差不多这个价,甚至部分二线豪华品牌中型SUV也能买到,何必执着于坦克500? 坦克500的越野能力到底怎么样? 坦克500选择使用非承载式车身,说明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越野用途,不然也不会放在坦克系列里,即使官方定位将豪华放在前面,将越野放在后面。 用非承载式车身,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强的车身刚性,哪怕是经历长时间的颠簸,车架也不至于变形。但是现在承载式车身的越野车也很多,比如发现5,说明目前已经可以通过技术弥补。 接下来看的就是四驱系统了,而坦克500的四驱系统,用的是博格华纳第三代智能四驱系统,具备机械锁止能力,可以实现两驱(2H)、智能四驱(AWD)、高速四驱(4H)、低速四驱(4L)四种模式,而且还预设了11种地形模型,配备坦克调头功能。 用非承载式车身,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强的车身刚性,哪怕是经历长时间的颠簸,车架也不至于变形。但是现在承载式车身的越野车也很多,比如发现5,说明目前已经可以通过技术弥补。 接下来看的就是四驱系统了,而坦克500的四驱系统,用的是博格华纳第三代智能四驱系统,具备机械锁止能力,可以实现两驱(2H)、智能四驱(AWD)、高速四驱(4H)、低速四驱(4L)四种模式,而且还预设了11种地形模型,配备坦克调头功能。 最后,这车标配后桥电控式差速锁,前锁需要选配,在穿越包的选装包里。 坦克500和普拉多有可比性吗? 如果单纯的从纸面上来看,坦克500的整体产品力强于普拉多,因为普拉多真的是太老了,所谓的豪华度直接就没有,况且2.7L版本是真的不行,越野圈的梗“爬坡不带2700”听过吗? 实际上,之前普拉多之所以能卖的好,主要原因有几个: 第一,是保值率出奇的高。 之前有一句话是这么说普拉多的:“有钱了,买它陪你风花雪月,没钱了,卖掉它让你东山再起”。 但在19年底到20年初的时候,由于国6排放导致普拉多无法继续销售,而且平行进口车的报关也受限,加上车源被人为的把控住,最后二手车价格比新车指导价还贵,至于新车的实际价格么…… 第二,是车辆稳定性和维修便利性。 所谓的车辆稳定性我一直觉得是个伪优点,因为之所以稳定,关键点就是三大件老、配置低,就这么一套老掉牙的东西给你,也没什么额外的电子元器件,想要出点毛病确实难度挺高。 但是,老掉牙的东西确实也有个好处,假如出了点问题,修起来特别方便,配件遍地都有,加上能修会修的修理厂到处都是,甚至自己看看说明书都能修车。 相比于普拉多,现在的坦克500就更加精致,可是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假如只是日常代步,偶尔走一走烂路或者和车友会去进行轻度越野,那坦克500没什么问题,甚至可以说非常合适,因为既有一定的越野能力,也有足够的舒适度。 但想拿这车去豁重度越野,或者说是一些极其难走的路,那坦克500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是有些驾驭不住的,毕竟对于越野老炮们来说,他们会担心涡轮增压器会不会过热,48V轻混系统能不能在极其艰难的路况下还保持稳定性,过多的电子元器件会不会提升自己在应急修理时的难度……这些很多在越野时候需要面对的问题,是一般普通车主难以想象的。 总的来说,坦克500在账面能力上已经做的很不错了,剩下来需要做好的就是稳定性,就像普拉多那样,哪怕在你用车期间,真正去越野的次数一只手都能数过来,但是假如真要去越野的话,这车也是真的能行,而且口碑和实际表现还特别好。 换句话说,坦克500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等待,去验证产品是否可靠,特别是在极限条件下,如果可靠性这一关不能顺利通过,那么坦克500的特色就不会那么稀缺,越野的价值就会缩水,毕竟单纯以豪华内饰为卖点的国产车太多了。 这个定价到底贵不贵? 这车公布预售价之后,简直就是冰火两重天。 一方面,很多人说好贵,一国产车竟然卖到30几万;另一方面,20分钟订单就到13000单,第一天订单近30000单,交付期不知道排到什么时候。 我更偏向后者,定价还算合理,不要用以前的眼光去看国产车了,现在已经不是那个国产车15万是天花板的年代了,现在国产新能源、性能车、豪华车……要啥没有?所谓的15万天花板,给现在的高端国产车垫脚都嫌低,但是对于中低端车型确实,超过15万还是合资的赢面更大。 但从产品角度,坦克500是高端车型,中大型SUV尺寸、外观内饰配置、非承载式车身、越野能力、3.0T……但这指的是3.0T的坦克500,2.0T如果抛开越野能力,对比合资优势反而没那么大,因为30多万的合资SUV也是全面开花,如果你连越野需求也几乎没有,那么2.0T的坦克500就更没剩多少优势了。 如果觉得坦克500价格高,目前来看还有另外一个选择,据说长城要停产H9,替代车型大概率会基于坦克平台进行打造,我们猜测,这车就是2.0T坦克500的“简陋版”。 哪个配置最值得买? 首先排除黑武士和定制版,黑武士就类似于卖你一套皮肤,限量500台。定制版相当于把所有选配都给你加上,等于是一个大满配,顺便送你双色车身,但是价格基本到了40万级别。 从越野角度,坦克500最值得买的还是35.5万的运动版高配造境,因为我相信选择坦克500的人多少都有越野需求。一方面有备胎在后面挂着,在腔调上就拿捏住了,而且由于备胎放在了尾厢门上,所以在排气管尾段那一块的车底下方,就留出了一个巨大的空间,这个空间你可以再放一个备胎,也可以加装一套副油箱上去;另一方面就是高配造境的整体配置确实更加丰富,这么多钱都花了,再多花2万去换更多的配置,不亏。 至于要不要加8000去选7座,看需求,没需求,那就没什么必要去选了。 关于选装包,目前还没有公布价格,只是说一共有5个选装包,分别是旅行包、穿越包、娱乐包、智享包和豪华奢享包。我觉得可以考虑一下穿越包,毕竟里面包含了一把前桥差速锁、一套硅油风扇、一套17寸AT胎还有一面底盘下护板。 但是,假如你越野需求没那么强,多数时间只是想凹凹造型的话,那这个选装包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尤其是那个硅油风扇,这个东西是直接与发动机的输出轴连为一体的,只要发动机在转,风扇就会一直工作。 这种结构相比于现在常用的电子风扇,主要是少了一套电控机构和电动机,优点是稳定、可靠,缺点则是会消耗一部分发动机的动力,同时还会比较费油,而且还有一个经常玩越野的朋友都知道的问题,就是在硅油风扇的扇叶根部很容易积灰,没事儿就要用气枪把它吹干净,还要定期检查和养护,对于怕麻烦的人来说,属于一个弊大于利的配置。 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 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 每期抽三条留言,每期都有不一样的奖品送给大家 点击订阅,每周二,周五更新会有提醒

43分钟
56
3年前

第100期:现代N系列国内首秀,韩系性能车能行吗?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 现代竟然把他们的N系列带到了这次广州车展上?包括伊兰特性能版伊兰特N,此外还有一个KONA N,这代表现代N系列有可能要进入国内。 很多人不理解N系列是什么,这是现代的高性能系列,但是N系列不像AMG、M、RS那么硬核,价格也没有那么高。在性能层面,N系列目前的几款车和领克03+、高尔夫GTI在一个水平上,属于入门级性能车。 所以,N系列是很多人都有机会入手的性能车,而且是稀奇的韩系性能车。 小道消息,伊兰特N会通过进口方式引进国内,在伊兰特N下面还有一个定位更低的伊兰特N Line,这个伊兰特 N Line并不像大众的R Line,属于皮肤贩子。伊兰特N Line相比普通伊兰特有提升,而且提升还不小,更重要的是这车有可能会国产。 至于KONA N,KONA其实就是国内的昂西诺,性能版的KONA N有概率会通过进口引进国内,不然现代也不会把这车搬进这次车展了,但是概率会比伊兰特N小,因为这种小型性能SUV没什么市场,就算有也被领克02 Hatchback抢完了。 现代N系列是什么? 有必要介绍一下N系列: N系列的历史并不长,现代在2013年才成立了N部门,2014年现代又花重金,把宝马M部门的总工程师Albert Biermann挖了过来,简称AB哥,宝马1M就是AB哥亲手打造的。为什么叫“N系列”?因为N系列研发中心在韩国南阳,不是河南南阳,也不是新加坡南洋,韩国南阳的英文是Namyang,所以取了开头的N作为名称。 AB哥在宝马挥洒了30年的青春,在宝马最后7年的精力也都耗在M部门里。AB哥是个相当厉害的人物,一手把N系列带了起来,现在还坐上了现代全球研发总裁的位置,而且是现代历史上首位外籍研发总裁。 而N系列的路数其实和领克一样,没什么底蕴,最好的出道方式就是玩赛事。WRC、WTCR、纽北24小时耐力赛……基本玩了个遍。比如现代在WRC的成绩一直很不错,分站领奖台是家常便饭,去年和前年还得到了年度制造商总冠军,战车就是基于i20 N的WRC赛车。再比如在2019 WTCR房车世界杯中,年度车手冠军的座驾就是现代i30 N TCR,基于i30 N的TCR赛车(领克车队是当年WTCR的年度车队冠军)。 现在N系列当中,除了刚才提到的i20N和i30N,还有飞思N,飞思是曾经在国内卖过的进口1.6T小钢炮,而飞思N是2.0T的。除了这几个车,还有这次广州车展上的伊兰特N和KONA N。 而N系列下面还有个N Line系列,一般会比普通版强,比N系列弱,以后国产的伊兰特N Line就属于这个系列。但是也有例外,比如这次车展上的途胜L N Line就是个皮肤贩子,性能提升为零。 现代虽然在国内不温不火,这两年的主力新车,伊兰特、索纳塔都不复当年辉煌,但是在全球范围,现代的布局还是非常全面的。豪华上有捷尼赛思,性能上有N系列。 伊兰特N是个啥? 这是今年下半年刚刚发布的新车,是最高级的伊兰特,伊兰特的性能版,也是引进国内的概率最大的N系列车型。 这车的对手是领克03+、高尔夫GTI这种入门级性能车,性能会更强,但是还达不到奥迪S3、AMG A35这种级别,属于夹在中间。 伊兰特N采用的是i30N、飞思N同款的2.0T机头,280马力、392牛米,匹配8速湿式双离合和6挡手动变速箱,5.3秒破百。就这个数据,比领克03+和高尔夫GTI强很多,可惜这车没上四驱,是个前驱车。这车有个有意思的地方,它有一个N 模式,20秒内提升到290马力,才多10马力?而且自带弹射起步功能。 外观有运动套件,还有尾翼,拳头一样大的双边单出排气,车身刚性也经过加强。后悬架普通伊兰特是扭力梁,伊兰特N换成了多连杆,而且是可调运动型悬架,有点像GTI上的那种,还有死硬死硬的一体式运动座椅。19英寸轮圈配米其林PS4轮胎,刹车也进行了强化……总之,和国内买菜伊兰特不是个东西。 重点来了,这车有前桥电控限滑差速器,这是国产GTI车主梦寐以求的东西。国内即使是8代GTI,也只配备了普通高尔夫标配的刹车式模拟限滑差速器,而海外版本的前桥电控限滑差速器依然没有、不可选配。这种前驱车,在极限过弯状态下大概率会出现转向不足,即推头,往往动力越强推头越明显,而前桥上的差速器可以在转向时帮助外侧轮获得更多扭矩,同时降低内侧轮打滑,提高车身的可控性及稳定性。所以,伊兰特N这车底子就比GTI好。 这车进来的话,手动版本是不可能有的,价格参考美国双离合版本,3.45万美元起,折合RMB 22万。这车在美国比3万美元以内的GTI和3万美元出头的捷达GLI(速腾GLI)贵很多,而GTI和速腾GLI国内就已经卖到22、23万。这车性能夹在GTI和S3中间,价格应该也在中间,国内估计要卖到接近30万,至少不会比24-26万的03+Cyan便宜。 KONA N是个啥? KONA就是北京现代昂希诺,这是一小型SUV,加上12.99-15.59万的定价,销量还不如自家的ix25,有点惨。 而KONA N采用的是伊兰特N同款的动力总成,2.0T机头+8速双离合。 不过,这车的看点并不是动力,因为N系列大多数车用的都是这套动力总成,它的主要看点其实还是在于,这车属于N系列第一款SUV。 回头想一想,现在国内昂希诺顶配都定了15.59万的价格,这要再出个N版本,再拉到国内以进口身份售卖,岂不是要30万了?这个价位还真不如选领克05+,虽然性能没它强,但是车大一圈。 i20N、i30 N和飞思N是个啥? 这些车我觉得是无缘国内了,除了i20N比较新,i30N和飞思N已经在海外上市很久了。尤其飞思N,18年就在广州车展露了个面,也一直有传言要进来,但是都是骗人的。 在伊兰特N和KONA N之前,i30N和飞思N属于N系列的牌面。简单来说,i30N和飞思N可以看作是同根同源的车,只是外观和内饰有那么一些区别,i30N更像是买菜车,飞思N则是比较夸张的钢炮造型。 动力依旧是伊兰特N和KONA N的2.0T+8速双离合,其实这台2.0T机头和现在的索纳塔、K5是几乎一样的,只是调校更强一些。但是,我还特地看了一眼,不管是索纳塔还是K5都已经有对应的外挂电脑了,装完以后能提升到能300马力、430牛米,这么来看N系列还是有些保守了。 再说说i20N,这车想打的是POLO GTI和嘉年华ST这种车,虽然POLO GTI和嘉年华ST国内以及没有了,可人家大众现在给海外POLO GTI配的都是2.0T了,现代只是给i20N弄了个1.6T上去。 而且这个1.6T发动机其实就是现在海外飞思在用的,大概率也是下面要聊的伊兰特N Line的同款。所以现代的套路真的是太简单了,就是把高一级的动力总成放到低一级的车上面。 伊兰特N Line是个啥? 买不起真正的进口N系列没关系,因为还有可能会国产的伊兰特N Line。 这车的对手在美国那里是思域Si,定位不如GTI、捷达GLI这种2.0T的入门级性能车,但是又比一般普通版本强。等于又和伊兰特N一样,属于夹在中间。 N Line不是大众的R Line,也不是丰田的GR Sport,而是真正有提升的,至少伊兰特N Line是这样的。换装了201马力、265牛米的1.6T机头,即使不是N上的2.0T,也比普通版的1.5L、1.4T强很多,匹配7速双离合,有6挡手动版本。 根据韩国和美国那里的实车,伊兰特N Line的样子,可以参考一下普通版伊兰特的顶配TOP旗舰版,连轮毂样式都差不多,也就前脸有区别。我发现判断现代的车强不强,看脸大不大、黑不黑就行,伊兰特N格栅面积最大,熏黑地方最多,其次是N Line,最后是普通版。 这车也换成了多连杆后悬架,方向盘2.4圈就能打满,比普通版伊兰特少,不如换装2.1圈欧版转向机的8代GTI,但是这车便宜啊。总之这车消息不多,但是可以判断出,和普通伊兰特也不是一个东西,至少比那些卖皮肤的好。 价格方面,美国售价2.4-2.5万美元起,折合RMB15.3-15.9万,比2.7万美元的思域Si便宜。不得不说动力在美国真不值钱,N Line还不如普通版伊兰特顶配贵,普通版是2.0L自吸+IVT(传动效率更高的改良版CVT)的,顶配配置虽然高一些,但动力远不如N Line。而在中国配置也值钱,但动力更值钱。 所以,这车一旦国产,价格可以参考上上代的国产思域Si,19.98万。但应该会更便宜,因为在美国这车比新思域Si便宜,估计在18万左右,比现在普通版伊兰特顶配贵4万。这就尴尬了,这个价位有领克03+和02 Hatchback,人家是2.0T,还带四驱。 这次还来了个途胜L N Line,可性能与普通版本相比没有变化,换了个运动点的皮肤。虽然美国途胜N Line也是没有提升、换了皮肤,但就怕以后国产的伊兰特N Line也是这种套路,来的不是海外同款的N Line,而是糊弄人的国产皮肤车。 入门级性能车有多尴尬? 其实,现在这种入门级性能车,一直都处于一个很尴尬的状态。 一方面,像20-30万的性能车,零百加速成绩往往在5-6秒左右,而现在20多万的电动车,已经可以做到5秒甚至4秒、3秒破百,简直是让这些入门级性能车颜面无存。 另一方面,就是这个价位的性能车,总要面临尴尬的境地,“有钱的看不上,没钱的买不起”是最真实的写照,性能车说到底是玩具而不是工具,而对于不少首次购车的人来说,这种玩具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件实用品,假如这买车的钱还不是自己出,那就更没有话语权了,自然也就不会去选择这些入门级的性能车。 当然,燃油性能车的乐趣并不只是加速成绩,还有驾驶乐趣(貌似也只能用这种话来骗骗自己了)。这也是为什么即便电动车加速那么快,燃油性能车还在继续卖,但卖一台少一台,卖一天也少一天。 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 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 每期抽三条留言,每期都有不一样的奖品送给大家 点击订阅,每周二,周五更新会有提醒

45分钟
41
3年前

第99期:2021广州车展前瞻(下)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 上一期《听车场》,已经扒了扒一部分这次广州车展的新车,由于节目篇幅有限所以今天继续。 理想X01 这台SUV尺寸非常大,长宽高5150/1980/1800mm,轴距3100mm,基本上和宝马X7差不多大,预计在2022年下半年交付。 之前理想旗下就只有理想ONE一台车,内部代号叫M01,现在这个X01不知道会取什么名字,直接叫“理想TWO”也有可能。 据说这车要标配支持L4级别自动驾驶的硬件,包括12个800万像素的摄像头、128线的三维激光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不过哪怕真的配上了,能不能把功能全都开放也是个谜,毕竟现在法规不允许,哪怕L3级别也不允许,所以这些还是噱头成分比较多。 至于内饰,犹抱琵琶半遮面。配置可以看理想ONE,理想ONE长长的配置单往你面前一放,你再对比一下同价位某兰达那一页纸就能写完的配置单,就问你迷糊不迷糊?理想的车就是这样,X01估计也是。 另外,这车还是用增程式的动力系统,用大白话说就是给自己弄了个烧油的充电宝。不过理想ONE用的是东安1.5T三缸充电宝,现在X01要换成1.5T四缸充电宝,纯电续航里程据说能达到200公里,燃油续航里程820公里,这个数据大家参考一下就行。 不过似乎理想自己也知道增程式这条路走不远,所以他们计划在2023年的时候发布纯电车型。 理想的车其实一直争议很大,就我个人角度来看,理想的车卖点其实主要是: 1.尺寸大、配置高、满足家庭需要; 2.满足对新能源车及绿牌的需求,而且不过分依赖充电; 3.定价不算离谱。 之前我一直不太理解去买理想的人,用发动机驱动电动机听上去很奇怪。但现在想明白了,增程用起来会比纯电少一些操心,没电了就用油,没油了就去加油,补能速度比去快充站快多了,哪怕今后纯电是大趋势,但是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只要这车能满足我的需要,然后能上绿牌,就足够了。 高合HiPhi Z 作为高合旗下的第二台车,这车看起来特别像从赛博朋克2077里开出来的一样,调性是拿捏住了。 这车目前官方还没有公布具体尺寸,基本上和保时捷Panamera差不多大,整体设计偏向于猎装车,而非传统轿车。 具体参数还不清楚,不过高合一直都很舍得给配置,毕竟价格怼这么高了,HiPhi Z也是直接怼上了四轮转向技术,后轮转向角度能做到正负6.7°,所以日常走街、掉头什么的,这么大车没有压力。 另外这车的中控屏背后有一个控制臂,据说除了可以旋转90°以外,还能跟着音乐节奏一起摇摆,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点,就是这台车采用2+2的座椅布局,我猜测应该会有5座版本。 说到底,高合不管是HiPhi X还是HiPhi Z,玩儿的就是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有的人可能觉得花里胡哨,但是回头看看现在高合的销量,好像确实有一定的市场,毕竟也没有人规定车就只能是工具,这种价格昂贵的大玩具,确实有点意思。 全新雷克萨斯NX 这车在我印象中就是贵,而且N年不换代。高配300h的价格完全可以买BBA,但实际上这车去年一年卖了4万台,说实话真不少了。 现在TNGA平台的全新NX来了,分析一波: 一是体型没怎么变,车长、轴距“微浮上涨”,它是个中型SUV,但是体型比不加长的X3还要小。 二是外观和内饰,外观说实话变化也不大,尾灯变成贯穿式的了。内饰以前是对称式的,现在是非对称式的,以前是悬浮式中控屏,现在是一块大屏。雷克萨斯在屏幕上一直抠抠索索,新NX的屏幕也就9.8英寸,中高配变成14英寸。 三是动力,老NX是2.0自吸+CVT(200)、2.0T+6AT(300)、2.5混动+E-CVT(300h)。新NX变成2.5自吸+8AT(260)、2.5混动+E-CVT(350h),往上还有个插混的400h。 目前已经有预售价了,260 32.5-41.5万,全部前驱,350h 36.5-55.8万,其中四驱350h顶配和次顶配才有,49.5万起,F SPORT更是直接放到顶配,无法理解。400h的没出来,但是就别看了,传闻最低配45万。我只能说,四驱和F SPORT真贵。 2.5自吸+8AT的260取代过去的200,205马力,可以参考2.5凯美瑞的动力,海外2022款RAV4也用上了,入门比过去200贵了2万多,但是多少也强了一些。 2.5混动+E-CVT的350h替代过去的300h,动力比过去强,入门也便宜1万多。看来新NX还是想卖混动的350h,而过去夹在中间2.0T的300,再也没有了。 全新大众凌渡、中期改款朗逸和速腾 “奢适宽体轿跑”又回来了,但全新凌渡的样子,真的一点都不大众,像个娃娃鱼。 除了娃娃鱼前脸,还有贯穿式尾灯,无框车门大溜背,大尺寸液晶屏+大尺寸中控屏组成的一体式贯穿屏。 有没有get到亮点?不是屏幕,而是大凌渡竟然有无框车门了。 上代凌渡给我的感觉,外观内饰设计的那是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做什么出格的事情,真不像个轿跑。这代凌渡轿跑的元素一个不落往上面怼,但就被一张娃娃鱼前脸给毁完了。 这代凌渡尺寸大了不少,车长4784mm,上代才4米6,轴距2731mm,上代才2米65,比现款速腾还要长。 动力方面仍然是1.4T,150马力的高功率1.4T是确定的,应该会有131马力的低功率1.4T,或者速腾上的1.2T,匹配的都是7速干式双离合。 定价也可以参考速腾,因为之前19款凌渡14.29-19.69万的价格明显偏贵,如果去掉手动挡,这代凌渡的主流配置价格应该会在15-17万左右,因为有无框车门,所以会比速腾贵点。 除了凌渡,朗逸和速腾也会进行中期改款。朗逸是越改越像帕萨特了,和帕萨特一样还推出了个前脸造型差不多的星空版,这次还增重了27-35kg,是在给A柱打补丁吗? 而速腾中期改款之后加长了38mm,这样又比全新凌渡长了,不过没加在轴距上,加在了外观件上,内饰也换了个样子,换成了悬浮式中控屏。 无论是凌渡还是朗逸还是速腾,貌似都没用上1.5T EVO机头,明明半年前就在国内下线了,新机头动力小涨10马力,理论上油耗大降1个油,但就算换也不会匹配美版捷达的8AT,7速干式双离合接着用吧。 比亚迪驱逐舰05、元PLUS 比亚迪这次两台新车,驱逐舰05、元PLUS。 驱逐舰05正式命名之前叫“F5”,现在的“驱逐舰05”完全不像比亚迪的风格,反倒像长城的风格。这车无论是命名还是设计,都不像现有王朝系列或者e系列,但是和海豚一样属于海洋系列,以后会和e系列放一起卖。说白了你在有汉、秦的4S店,是看不见驱逐舰05的。 这车车长4780mm,轴距2718mm,非常贴近秦PLUS的大小,轴距完全一样,所以基本就是换皮了。 这车主打的也是DM-i插电混动系统,与秦PLUS DM-i是同款,暂时没有EV。价格上也可以参考秦PLUS DM-i,但是据说会更便宜,是最便宜的DM-i,10-14万左右。 之前秦PLUS的两种仪表,无论是内嵌式的还是悬浮式的,很多人吐槽尺寸太小,对眼神不好的人很不友好,而这车也是悬浮式仪表,但是尺寸大了一圈,还加入了旋钮换挡,所以这是近视友好版秦PLUS DM-i? 元PLUS是比亚迪全新e平台3.0的首款SUV,首款轿车是海豚。当时比亚迪说了:“e平台3.0的车你们就闭眼买吧”,那么就来看看元PLUS是不是可以闭眼买。 这是台比较小的紧凑型电动SUV,元车系定位比更常见的宋低,而元PLUS又比元Pro要略大一丢丢,尤其轴距长很多,4455mm车长、2720mm轴距,外观和内饰是全新的设计,吊打元PRO。 动力方面,204马力的永磁同步电机,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分430km和510km两种续航。 至于价格,应该和秦PLUS EV差不多,13-16万的样子。 威马M7 威马在去年北京车展上发布了一台叫“MAVEN”的概念车,我当时看这车还觉得挺不错,22寸大轮圈、低趴的流线型车身、对开无边框门、电子外后视镜、像F1一样的赛车方向盘……不像是威马做出来的东西,因为威马给我的印象,一直都是那种规规矩矩的“老实人”。 结果,这一次威马M7亮相了,虽然内饰还没完全亮相,但完全就是“概念林志玲,实车罗玉凤”,对开无边框门没有了,大尺寸轮圈没有了,就连外观设计,和之前概念车也没什么关系。 换句话说,如果你看过之前的MAVEN概念车,再看看现在的M7,你就有种把正经的奔驰大G,和山寨老头乐之奔驰小G停一起的感觉。 当然,这车也是有亮点的,比如针对L4级自动驾驶进行了硬件预埋,3颗激光雷达和4颗NVIDIA DRIV Orin-X自动驾驶芯片也都安排上了,这个NVIDIA的芯片单颗算力能达到254TOPS,换句话说这车总算力能干到1016 TOPS,很厉害。 同时,这车车长4930mm,轴距2918mm,比常见的B级车要再长一点,不过考虑到电动车没有发动机的干涉,所以整体的内部空间会更好一些。续航上,据说能超过700公里,但这肯定是长续航版本的数据。 这车的对手应该是特斯拉Model 3和小鹏P7,只不过就这种颜值摆在这儿……算了吧,还是去拼一下价格更实际一点。 全新福特蒙迪欧 蒙迪欧要换代了,真的是一件“活久见”的事情。 全新蒙迪欧整体设计和EVOS很像,也是福特新一代设计语言,上一代的“马丁脸”是一点都没有了。 全新蒙迪欧的尺寸做到了 4935/1875/1500 mm,轴距也达到了 2945 mm,这几个数据各位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其实就跟EVOS是一样的,就是宽度和高度不同。动力方面,还是那套2.0T高功率发动机+8AT变速箱,就看变速箱的调教会不会和EVOS一样,用上全新的TCU逻辑,如果用上的话,那开起来的感觉肯定会比上一代蒙迪欧好很多。 换句话说,全新蒙迪欧完全可以看作是EVOS轿车版。另外还有一个争议的地方,福特在2020年7月就宣布,要在北美老家停产蒙迪欧,所以现在蹦出来一个全新蒙迪欧,特供车实锤了? 凯迪拉克LYRIQ 凯迪拉克LYRIQ是一台和XT6尺寸差不多的电动中大型SUV,也是通用旗下最新的电动车平台“奥特能”打造出的产品。 其实通用早在2015年的时候就已经为了奥特能,去成立了相关的产品网络安全团队,然后又是变卖资产,又是重新调整组织架构,最后下了血本搞出了这个电动化平台。 LYRIQ的设计有不少XT系列的影子在里面,不过整体更加犀利,同时内饰有一套33英寸的连体屏。 这车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它的超级巡航辅助驾驶系统,之前我在试驾CT6旗舰超级巡航型的时候,就觉得这套辅助驾驶系统很强了,现在又来个升级版,传统车企的电动车在辅助驾驶上可能没有那么多噱头,比较保守,换句话说可能也比较稳。 关于性能方面,这车最大马力340匹,最大续航超过650公里,还有一个小细节,这车是后驱的,至于这车卖多少钱,各位可以先盲猜一波。 国产全新英菲尼迪QX60 英菲尼迪竟然还在出新车? QX60要国产了,这是一7座中大型SUV,之前一直是进口。给你一组数据就知道这车多大了,5127/2005/1767mm,比林肯飞行家还要长,但是轴距“只有”2900mm,和上一代一模一样,还不如X5这种五座SUV,更别提飞行家这种破3米的车了。是不是可以猜测,这车空间不如飞行家? 目前透露的消息不多,动力就是日产的2.0T VC TURBO机头,QX50、天籁都在用,252马力。好在匹配的不是CVT,而是9AT变速箱。只能说凑合,和3.0双涡轮的力大飞砖飞行家比,那就弟弟了。 但是这车不会比飞行家贵,飞行家50.98-75.98万,算是目前最贵的合资国产车之一,而QX60进口的时候卖47.98-56.98万,国产必然不会超过这个数。如果这车想活,那么得定一个凯迪拉克XT6的价格,40-50万的样子,然后再来个几万优惠。 五菱NANO EV Nano EV不就是宝骏E100、E200吗? 这是一台2米多长的三门两座微型车,除了宝骏E100、E200,众泰算是做这种车做的比较早的,比如几年前的知豆、E200,但是价格太高,最后都是被共享汽车公司买走。 这车之前已经在卖了,9月份出了个迪士尼疯狂动物城版卖5.98万,比MINIEV贵好多,看来这不是人民的Nano EV。这次又带来了玩乐款和热爱款,价格应该会便宜一些,据说有可能会在5万以下。往后还有Bilibili版,联名联上瘾了?不过也可以看出,这车就不是MINIEV那种低价路线,而是凹造型的。 这车主驾有气囊,现在MINI EV马卡龙版也有气囊了,但是价格也上去了,最高4万多。Nano EV虽然动力只有惊人的33马力,比MINI EV只多了6马力,但是续航有305km,磷酸铁锂电池,MINI EV才120-170km。 这代表什么?只要你不怕,你就可以开上高速跑长途,但是最高速和MINI EV一样只有100,可以走慢车道。 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 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 每期抽三条留言,每期都有不一样的奖品送给大家 点击订阅,每周二,周五更新会有提醒

50分钟
13
3年前

第98期:2021广州车展前瞻(上)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 2021广州车展要来了,这个月19号开幕,这期以及下周二的《听车场》,会以广州车展重磅新车为主。这两期前瞻,帮大家提前做足功课,到时候看起车模,哦不,看起车展,就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了。 今年的广州车展,可以很明显感受到电动车的崛起,相比之下燃油车又有些弱势了。前几年的广州车展燃油新车至少占了7成,但今年几乎和电动新车对半开了。且行且珍惜吧,燃油车的落寞已经是必然了。 长安UNI-V UNI-V的申报信息其实公布的很早,在今年8月份的时候就已经正式公布了,但是没有第一时间进行量产,具体原因不详…… 这车的看点主要在几个地方:第一个是可升降电动后尾翼,同级别的车都没有这种东西,上汽奥迪的A7L把A7玩坏了,现在A7的“精神续作”变成UNI-V了。 第二个,内饰设计虽然和UNI-K比较像,不过还是有区别的,比如UNI-K是双联屏,但这车是相互独立的两块屏。 第三个,就是尺寸,UNI-V的尺寸4680/1838/1430mm,轴距2750mm,对标A级车会显的很大,这也是国产车现在的一个惯用思路,比你美、比你大。 第四个,就是动力,大概率会用蓝鲸1.5T+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据说会有2.0T版本,估计就是CS75 PLUS上那套动力系统,也就是2.0T+8AT,假如价格不高还是可以吊打同级别那票1.5T的。 WEY圆梦 长城现在给车取名真是奔放,之前的成都车展,长城就带过去了一只神兽、两台坦克、三只猫、四门炮外加两杯咖啡。这次又来了个“圆梦”。 圆梦就是之前亮相过的神秘复古车量产版,不过那时候还没有正式公布名字,当时我就猜WEY要搞征名活动,果不其然真的搞了,提供了圆梦、时光、好梦、驭梦、爵士、肖邦……一堆名字,但呼声最高的并不是最后定下来的“圆梦”,而是“淑芬”,和WEY连起来读就是“魏淑芬”。 这车的外观不用过多赘述,甲壳虫被WEY借鉴了,复古造型回头率比肩超跑,当然开这车也需要你气质符合并且有强大的心理素质。 只是,车尾凸起的那一块“小书包”有点别扭,老爷车会有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装发动机,但是在现代车型上完全不需要,看来是复古到底。 内饰部分是复古与现代结合,全液晶仪表和中控大屏都有,甚至副驾驶座位那块也有娱乐系统,赛博朋克。而且方向盘有点意思,双辐式的设计配合上过去老爷车才有的镀铬辐条。 动力方面根据目前信息,基本上会采用长城的DHT混合动力系统,但具体用哪一个还不清楚,因为现在这套DHT有两个动力系统,玛奇朵用的是1.5L发动机+电机,231马力,拿铁用的是1.5T发动机+电机,246马力,主打的都是省油和续航。 综合来说,这车就是凹造型的,靠造型去争取溢价空间,加上尺寸达到中型SUV的水平,估计价格会比大多数国产紧凑型和中型SUV更贵,预测在18万左右起售,和目前的旗舰摩卡差不多。 广汽丰田锋兰达、一汽丰田锐放 你知道海外有一款卡罗拉CROSS吗?说白了就是和卡罗拉同平台的升高版卡罗拉。 广汽丰田锋兰达、一汽丰田锐放就是卡罗拉Cross的国产版本。 目前锐放信息不多,锋兰达已经“露出”不少了,反正是紧凑型SUV,但是外观更像是跨界车,如果准确去形容一下它们,就像是丰田版的雷克萨斯UX。锋兰达车长4485mm,轴距2640mm,锐放估计也基本一致,硬要说它俩有什么区别,简单来说锋兰达更偏向日版卡罗拉Cross,而锐放更偏向美版。 丰田就那几颗发动机,动力方面是M20的2.0L自吸机头,匹配CVT变速箱,171马力、203牛米。据说还有双擎和四驱,海外卡罗拉CROSS用的是卡罗拉的1.8双擎,所以锋兰达和锐放估计也一样。 总之这种跨界SUV出来其实没多少竞争对手,更不会有多少人去买,马自达CX-30差不多算一个,参考CX-30 12.99-19.99万的价格,估计这两车纯油版起售也是在13万左右的样子。双擎版可以参考日本市场,卡罗拉Cross双擎是卡罗拉双擎的1.1倍,卡罗拉双擎国内13.58万起售,那么这两车的双擎版会在15万左右起售。 这两车其实挺尴尬,这种年轻化的跨界车销路本来就窄,CX-30一个月也就1000来台。既然是年轻化,丰田自家还有C-HR和奕泽IZOA,更凹造型,虽然价格会比这两车更贵,但是人帅啊,如果需要实用性,锋兰达和锐放也必然不行。 广汽丰田威飒 广汽丰田的“威飒”,其实是一汽丰田凌放HARRIER的姊妹车,不管哪家丰田,你有的我也要有,这两车都可以看作RAV4加强版,但是定位在汉兰达之下。 两车的动力也一样,有燃油版和双擎版,前者是171马力2.0L+CVT,后者是178马力双擎2.5L+E-CVT,RAV4同款。 威飒的配置方面,引用一段话:“新车将根据车型配置不同,然后提供具有调光功能的全景天窗,标配8英寸中控屏+6扬声器的娱乐系统,并可选装12.3英寸中控屏+9扬声器JBL音响+Connect SD导航”,说白了就是配置低,要高得加钱。 实际上,丰田的车配置一直都不高,所以也别对配置有太大期望,这两车主要就是为了去打RAV4和汉兰达中间的市场,然后顺便和冠道一类的车进行竞争,只不过冠道比这车还大一圈,价格估计会差不多,最后就看是丰田的魅力大,还是本田的信仰更厉害了。 一汽丰田威尔陆 你知道现在赛那什么行情吗?加价!等车!你不加个7万,你连排队的资格都没有,你想加5万,不好意思我们没有这么大的优惠。是别克GL8不能打了吗?还是你们觉得大众威然不够高级了?非要盯着这么一日本高级面包车死咬不放吗? 你们啊,成功引起了一汽丰田的注意,所以他们也要来参合了,一丰的赛那就是威尔陆。 威尔陆最大的意义在于,说不定可以缓和一下赛那现在的行情,比如从加价7万变成加价6万。但是想卖过赛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家叫赛那,血统多么纯正啊,威尔陆是什么,我还威士忌呢。 但是威尔陆也是有亮点的,比如当时皇冠·陆放的造型其实就和海外汉兰达XSE版差不多,而威尔陆有可能会采用海外赛那XSE的造型,XSE说白了就是运动版,比如什么熏黑中网、枪灰轮毂……风格上稍微错开来,避免和赛那开撕,虽然最后还是会撕起来。 所以,威尔陆相比中年大汉专属的赛那会更加运动,本身这种车就是2-2-3的7座布局,那就相当于多人运动。如果胆子再大一点,还可以像皇冠·陆放一样挂上皇冠标。 更重要的是,威尔陆可能会有四驱,赛那国产之后没有四驱算是个遗憾,别以为四驱对MPV没有用处,人家7万都加了还怕多花点钱上四驱? 但还是那句话,这车卖不过赛那,但会让赛那稍微收敛一点。 林肯Zephyr 这车之前在上海车展亮相了一下,很多人都以为是个看着玩的概念车,因为之前有传言林肯要放弃轿车,但是现在这车的量产版即将上市,长安林肯生产。 尺寸4982/1865/1485mm,轴距2930mm,比之前的MKZ要大一点,动力系统用的还是福特那一套2.0T高功率发动机+8AT变速箱。它的对手,想象的肯定是34C,但是实际上还是CT5等二线豪华B级车。 内饰主要亮点在那套最新的人机交互系统“Constellation”,还有中控的贯穿式连屏,有点像新出的EVOS,但是没EVOS那么夸张,这套内饰算是目前林肯最科幻的了,根本就不像林肯的车了。 另外,这车肯定是以前驱为主,就看有没有四驱版本。据说这车要卖到25-35万,如果真是这个价格,其实并不高,但问题是林肯的车优惠幅度很可怜。 路特斯Emira 这是你最接近超跑的一次了! 路特斯多久没出新车了?自从几年前出了个Evora之后就再也没了吧? 这车其实是一台对标保时捷718的中置后驱小跑车,定位比现在国内还能买到库存的97.2万的Evora低。有V6和2.0T版本,V6版本是丰田的3.5L机械增压机头,匹配6AT变速箱,402马力、4.2秒破百,和Evora是同款,关键还有6挡手波,手波哦。但是更关键的是,V6版本在国内没有。 来的只有2.0T版本,不过也不要太失望,因为这不是普通2.0T,而是来自AMG的M139机头。不过被稍微阉割了一下,M139在A45S上是421马力,在EMIRA上变成400马力,匹配的也是AMG 8速双离合,官方4.5秒破百,不如A45S的3.9秒。 M139很多人都会说原厂二阶、没有潜力,实际上稍微做一下程序,就有400大几的马力,Emira这种车3.X秒破百轻轻写意,比3.5T V6版本还要猛。 相比同硬件的A45S,这车可怕的地方在于,A45S是臃肿的横置四驱钢炮,大重量的M139导致车头很沉,而这车是超跑同款的中置后驱架构,完美的重量分配。而且路特斯玩轻量化是出了名的,甚至一度让人觉得他们造的车很简陋。不过现在路特斯已经没有那么硬核了,Emira由于内饰塞了太多东西所以有1400kg,比路特斯其他车要重,但相比A45S还是轻了200多kg。 这些都是A45S无法企及的先天优势,直线面对A45S也许讨不到便宜,大马力后驱可是个技术活,但是路特斯的车不下赛道简直是暴敛天物,然而在赛道里可以轻松捏爆A45S。 这车的对手还是同是中置后驱的718,所以可以参考现在718的实际落地价,718的指导价是不能看的,实际到手70-80万左右,而Emira没有那么多选配可以变相抬价,所以起价可能会直接定到70万级别,毕竟2.0T的Emira在英国老家都要50几万起,而在英国比2.0T Emira便宜不少的3.0T Supra国内定价65左右了。 今年性能车价格太浮躁,A45S加价6-8万,M3M4加价6-8万,3.0T Supra加价9-10万……这车还是路特斯最后一款燃油车,绝版,往后Evora以及之前没提到的,路特斯另一台经典车型Exige,都会变为电动跑车。所以很多人都在如狼似虎,最终剁手的价格比我预估的70万只多不少。 现在已经可以交2000块预定了,广州车展会正式公布价格。但是路特斯都搬到武汉了,工厂也要开建了,Emira为什么就不能国产呢?路特斯还真有可能国产,但绝不是这种跑车,路特斯计划的下一台车是电动SUV,这货倒是有可能国产,路特斯造电动SUV?你要是被李书福绑架了就眨眨眼。 小鹏G7 这车目前还没有公布命名,G7是网友们自己取的,因为P7同平台打造。那如果哪天小鹏出了P8,同平台的SUV叫什么? 外观上的亮点其实就一个,作为一台电动中大型SUV,但是采用了无框车门,这就很有意思了,因为这种中大型SUV 95%都是采用传统的车门,这种设计真的把调性拉满了,不过也带来一个问题,对噪音的抑制不会好。 内饰做的有点像理想ONE,中控屏直接连到了副驾驶,这种设计对于电动车来说已经属于正常操作了,同时据说还有6座和7座可以选。 配置上据说会搭载空气悬挂,动力配置有可能与P7同款,分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肯定比P7贵一些。现在P7定价21.99-40.99万,看起来顶配有点贵,实际上撇开鹏翼版不看,P7实际上在21.99-34.99万这个区间,所以G7的定价可能会在25-35万左右。 G7主要的目标还是去打理想ONE和Model Y这些车,只不过现在特斯拉这降价的趋势简直就是刹不住,只不过Model Y的尺寸相比这些新势力电动中大型SUV还是小了一些。 宝马i4&上汽奥迪Q5 e-tron 这次BBA的电动车,只有宝马和奥迪还算有点看头。 宝马带来了i4,这车也太像4系了吧,让我觉得宝马可能在设计4系的时候就和设计师说了,你再弄个i4出来吧,额外的设计经费我就不给你了,和iX3的操作如出一辙,油改电。 i4车屁股还有明显的4系排气口的残余痕迹,唯一肉眼可见的区别是内饰,不是4系那种传统全液晶仪表+悬浮式屏幕的组合,而是12.3英寸液晶仪表+14.9英寸中控屏幕组成的双联屏。但是除了屏幕整张中控台都没有重新设计,导致双联屏就像拔掉原有仪表和屏幕之后,直接塞上去的一样。 单电机的40版本335马力,5.7秒破百,EPA续航483公里,换算成国内标准会高很多,但是如果卖到4系40万的价格那真没什么惊喜。双电机M50版本536马力,3.9秒破百,续航未知,性能可以,但是价格肯定一言难尽,别忘了相似性能的Model 3P才30多万。 我们应该多少可以从现在的i4上看到未来i3的影子,但是现在……感觉i3可能真的打不过Model 3了。 但是宝马还有一台iX,这台中大型SUV真的不一样,完全抛弃燃油车的设计,但是又有宝马代表性的元素,外加无限科幻和豪华的内饰,真的是我想象中的BBA旗舰豪华电动车,另一台符合我想象的是EQS,虽然iX性能和续航可能还是没有惊喜,而且价格大概率充满惊吓。 奥迪这里的Q5 e-tron会在广州车展会正式上市,这是上汽的第二款车。听名字像是Q5的油改电,但人家是MEB平台的产物,大众的电动车平台,而且设计上已经脱离油改电风格了,至少比MEB平台出来的大众ID.4、ID.6更像电动车。 这车有几个点: 一是车长4876mm,轴距2965mm,比Q5大、长。车长已经快赶上之前那个e-tron了,轴距甚至比e-tron还长,e-tron已经是中大型SUV了,没错就是奥迪曾经试水电动车,定了个天价,后来跳水还没人买的e-tron。 二是这车有6/7座,这非常不Q5。而且这车和ID.6车长和轴距一样,ID.6同样是6/7座,我是不是发现了什么秘密?这就是换壳的ID.6啊。 三是动力方面,低功率180马力,中功率204马力,高功率带四驱313马力。好家伙,分别和ID.6的标准版、长续航版、四驱版又是对的准准的。那么根据ID.6,Q5 e-tron的续航也就可以猜出来了,低功率400小、中功率500大,高功率带四驱500出头。 ID.6 X和ID.6 CROZZ在24-33.5万左右的价位,Q5 e-tron可能贵个十几万吧,40-45万,和ix3差不多,比价格突破天际的EQC便宜。我们都说了电动车不是燃油车,不能只卖牌子,你得比更低价位车型多出更多东西,比如续航、性能、智能车机、自动驾驶…… 但这车和ID.6区别大吗,那我为什么要加十几万从ID.6换到Q5 e-tron?那我为什么不干脆两个都不选,就去买续航又高、性能又强的特斯拉或者新势力? 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 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 每期抽三条留言,每期都有不一样的奖品送给大家 点击订阅,每周二,周五更新会有提醒

64分钟
25
3年前

第97期:中国特供的奥迪A8L霍希版,能打赢奔驰迈巴赫吗?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 今天的《听车场》依然在聊BBA,但这里的BBA不是普通BBA,也不是之前聊过的“34C”,而是凌驾在78S之上的高级BBA。大家买不起也没关系,全当听个乐,我们不也是买不起,不照样聊的欢? 在国内BBA,代表奔驰的“B”永远在最前面,而代表奥迪的“A”永远排在最后,这可能就是奥迪目前的写照。 但是今天的主角——奥迪A8L Horch创始人版,表面上看这是A8L的升级版,对标迈巴赫S480的车。但背后,这是一台灌注了奥迪野心的车,是一台奥迪希望借此抬高身价的车,借此从“BBA”变成“ABB”,至少也是“BAB”。 为什么A8L拼不过S级和7系? A8L的对手是S级和7系,所以奥迪也毫不吝啬的会去推出对标他们的各种版本,从最普通的3.0T,到最贵的4.0T,这还不算S8L。 S8L是整个A8L系列的天花板,顶配S8L典藏版指导价210.78万,而普通A8L顶配中的顶配,4.0T的60 TFSI quattro 尊贵型典藏版,指导价197.18万。对于我们而言,这是超级贵的价格了,但是相比S级和7系,A8L的上限“并不高”。 奔驰有指导价183.88万的S500L,这还只是3.0T,已经卖到A8L 4.0T的价格了,而且毫无优惠。 假如再把AMG、迈巴赫都算进去,新款迈巴赫S级146.8-238.8万,就这还不算普遍30万的加价,而AMG现在还没有对新S级下手,之前2019款的S65L AMG直接定价307.88万,顺便加价70万。那相比之下,A8L在价格上的B格真不如S级。 宝马这边,7系的天花板一直是240多万的760Li,现在他们还直接搞了一个261.2万的M760Li xDrive V12耀影特别版,直接给你塞了颗585马力的6.6升V12双涡轮发动机进去,简直离谱。虽然之前A8L也有搭载W12发动机的版本,可已经停产很久了。 所以,论动力A8L也比不过7系。 不管是价格离谱还是动力离谱,在这些离谱的背后,却代表了一台车的调性,或者说上升到这个级别车型以后,必须要具备的调性,因为只有具备了所谓的调性,才能让老板们觉得这钱花的值。 奔驰的调性就一个字——“贵”,很多人都说奔驰不坑穷人,但不坑穷人的背后,也侧面的去证明了手里没有足够的预算,还真不敢去买奔驰,买和养奔驰的开销永远都是第一梯队。 而宝马的调性是运动,即使在7系上也一样,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丧心病狂的推出根本就没人买的760Li,哪怕你说不需要这么大的马力,宝马也会捂住你的嘴并告诉你:“不,你需要”。 反观现在的奥迪,调性是什么?有的人说是科技,但是我们都知道,科技这种东西,除非是最为尖端和前沿的东西,否则很难有溢价的权利,或者让人记住的地方,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对于A8L的印象并不深刻。 实际上,现在的A8L受A6L的影响很深,很多人买A6L的时候,一方面看中这台车中庸、家用,另一方面则是觉得和A8L比较像,这对于A6L的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好事儿,可对于百万级的A8L来说,这就是一件坏事。 因为,一台定价在百万级别的豪华行政轿车,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同时这种特点是品牌旗下其他车型无法满足的特点,而奥迪现在把科技一路下放,以至于你去买A8L的时候,总觉得无非就是花了更多的钱,买了一台纯进口车,还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好一点的用料,其他似乎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这一点和开完E级再去开S级,或者开完5系再去开7系,是不一样的。 所以,现在的A8L需要更高级别的版本去突破自己的上限,去拉高自己调性,改变人们印象,而这些就促使了现在A8L Horch创始人版的诞生。 A8L Horch创始人版是一台什么样的车? A8L Horch创始人版,其实就像是一台官方改装升级版的A8L,或者说应该叫“A8XL”,因为这车最为显著的卖点,就是长。 相比于普通A8L,车身长度直接做到了5.45米,轴距也顺势增加13厘米,后排空间进一步加大。 另外,奥迪为了彰显这车的不同之处,还采用了四座布局,同时还推出了橡木绿和云雨灰两种专属配色,以及20英寸大饼轮毂。 当然,还有诸如菱形图案座椅、8种按摩功能后排、外观和内饰的Horch标识……反正一句话,这车和普通A8L不一样。 但是你还会发现,A8L Horch创始人版用的竟然还是那套340马力/500牛米的3.0T V6发动机,外加一套48V轻混系统,配合8AT变速箱和quattro四驱,和109.48万起的普通A8L 55TFSI一样。 记得这车刚露面的时候说是W12发动机,现在变成V6,V6没毛病,上代迈巴赫S级主销的S400L、S450L,以及这代的S480L都是V6。 但是,这车最大的槽点在于——特供。 “海外生产,中国特供”,估计奥迪觉得现在A8L有60%的销量都来自中国市场,所以就要好好的去“讨好”一下大客户,但我不相信奥迪会轻易放弃40%的海外市场,难道他们对这车不太自信?觉得在海外根本干不过迈巴赫S级? 关于价格可以盲猜一波,这车要到明年才会正式上市,对比迈巴赫S480 146.8万的定价,我觉得这车可能会便宜个10%,大概130多万的样子,它不可能比迈巴赫更贵。 A8L Horch创始人版的对手都是什么来头? 目前只有迈巴赫S级,具体点就是迈巴赫S级低配的S480L。 迈巴赫品牌有多硬真的不用多说。 创始人威廉迈巴赫是早期戴姆勒奔驰公司的三位主要创始人之一,另外两位是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同时他也是第一批梅赛德斯奔驰的总设计师,并与他儿子卡尔迈巴赫一起创立了迈巴赫品牌。 很多人不懂戴姆勒、奔驰、梅赛德斯是什么关系。 简单来说,本茨和戴姆勒两个人都可以算作汽车之父,后来两人的公司合并了,合并后的名字是“戴姆勒奔驰”,生产的车名字叫“梅赛德斯”,来自一个小女孩的名字,其中包括梅赛德斯奔驰,梅赛德斯AMG,梅赛德斯迈巴赫。 太早的事情不用多讲,你只需要知道迈巴赫最早活跃的年份是1921年到1940年之间,致力于生产非常豪华的车,比如“齐柏林”。 后来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凉了,一凉就凉了60年。 结果60年之后,大概在2000年以后,迈巴赫被戴姆勒集团复活了,因为那时宝马集团已经得到了劳斯莱斯,大众集团也已经得到了宾利,戴姆勒在超豪领域还是空白。当时推出的迈巴赫分为57和62系列,国内还有的卖,最便宜的57也要500多万,最贵的62齐柏林接近1300万,十几年前能买的起的,福布斯上都能找到名字。 可惜,没卖几年就被戴姆勒集团停产了,第一次复活的迈巴赫在市场层面是失败的,由于断代60年,车型设计没有延续性,是按现代汽车的标准设计一台迈巴赫,但是无法在这个车上找到过去的迈巴赫的影子,而对手劳斯和宾利都是没有断代的,品牌底蕴和文化传承几十年不间断,有钱人就注重这些。 但是,它给现在的迈巴赫S级开了一个好头,因为它把沉寂60年的迈巴赫名声打响了。 所以,2013年之后,戴姆勒又将迈巴赫复活了,只不过这次迈巴赫不再独立设计、生产车型,而是在现有S级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外加一个“良心”的定价。这次是成功的,一方面千万级迈巴赫还没停产几年,它品牌余威还在,现在只需要几分之一的价格;另一方面用S级去蹭迈巴赫,独立研发和生产成本都省了,定位直切78S之上、超豪之下的细分市场,原先这部分市场只有帕拉梅拉和总裁,都是些不符合老板胃口的车。 现在的迈巴赫S级,深得国内那些大中小老板的喜爱,中国市场销量占据70%,一个月能卖几百台,对于这个价位真不少了。 这次A8L Horch创始人版直接对标的迈巴赫S480L,也是迈巴赫S级最好卖的版本。 其实除了迈巴赫,宝马那边还有个阿尔宾娜。 阿尔宾娜是一家专改宝马的独立品牌,它只有小几百人的规模,也就比大型改装厂大点,但却有造车资质,是德国最小的汽车生产商之一。 阿尔宾娜非常小众,国内保有量极少,不同于M的单纯性能取向,阿尔宾娜是基于高性能的豪华取向。 比如国内曾经卖过的B4,可以看作豪华版的M4,但是价格比同时期M4贵十几万。在D级车领域,阿尔宾娜有B7,但是它基于750Li打造,750Li由于是V8所以国内标价接近200万,阿尔宾纳B7如果进入国内只多不少。 阿尔宾娜就不多说了,因为这车和A8L Horch创始人版没什么竞争关系,只不过我觉得如果哪天宝马也想出一个更高级的7系,那或许会是阿尔宾娜。 A8L Horch创始人版缺的是什么? 首先要了解为什么叫“Horch创始人版”,这里面大有来头。霍希其实是个人,也是个品牌,而且其地位并不比当年的迈巴赫低。 奥古斯特霍希和之前戴姆勒奔驰公司的三位主要创始人基本属于同一年代,大学毕业之后应聘了一家不错的公司,这个公司就是本茨的奔驰,几年被提拔成产品部经理。 可是,后来他有点飘了,就自己成立了“霍希”品牌,两年后造出了自己的第一台车。 公司做大就不是他一人说的算了,由于他在研发上挥霍无度,结果被董事会开除出了自己创立的公司。 厉害的来了,他在原先公司的对面又开了一家新公司,叫“奥迪”。 熟悉现代奥迪历史的都知道,它前身是1932年成立的一个汽车联盟,当时全球经济大萧条,霍希、奥迪、小奇迹、漫步者四家品牌抱团取暖,霍希主打顶级车型,奥迪主打高端,漫步者主打中端,小奇迹造摩托车。每个公司代表一个圈,合一起就是现在的四个圈,霍希一个人占了两个圈。 后来二战爆发,霍希最主要的厂房被炸了个底朝天,再加上战争期间经济低迷,霍希的顶级车型没人消费的起,最后和迈巴赫一样就此沉沦。 再往后就是现代奥迪的历史了,之前提到的汽车联盟二战后直接瓦解,之后成立了只生产奥迪的新汽车联盟,又先后换了几次东家,最后被大众收走,原有生产线还被用来生产甲壳虫,最后终于在1965年正式重启了“奥迪”车型,但当时的奥迪完全无法与戴姆勒和宝马集团抗衡,后来还是由被保时捷家族内讧被赶出来的费迪南德皮耶希、皮老爷子一手推上了第一梯队。 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出,BBA中奥迪的弱势是有历史基础的,毕竟戴姆勒和宝马集团,或者说奔驰和宝马的发展没有经历过大的变动,除了战争,而奥迪一直风雨飘摇,合并、战争、解散、收购……现在戴姆勒和宝马集团已经是体积庞大的汽车集团,而奥迪还是大众集团的下属公司。 当然,这些都是先天因素,是没办法的,再说A8L Horch创始人版的后天缺陷,不和别的比,就和迈巴赫S级比。 首先,霍希品牌断代太久,以至于完全没有群众基础。 迈巴赫虽然也有60年的断代,但是在最近20年里,它复活过、闻名过,不管销量怎么样,但是谁都知道57、62系列都是几百、上千万的车。这种光环带来的品牌溢价能力,完全可以延续到现在的迈巴赫S级上,给本质上是精装修过的S级带来迈巴赫的品牌溢价,溢价能力远胜于奔驰。 而霍希,没人知道这是个什么,你只有坐下来和消费者讲故事,讲个几个小时,消费者才知道原来还挺厉害的。但是有听故事的这几个小时时间,都够人家跑去4S刷卡迈巴赫了。 其次,听名字就知道,A8L Horch创始人版没有从A8L上完全独立出来。 现在的迈巴赫虽然说白了就是S级的升级版,但是人家不叫“梅赛德斯奔驰S级”,而是叫“梅赛德斯迈巴赫S级”。A8L Horch创始人版本质上虽然也是同样的路数、精装修的A8L,但是它更像是A8L的一个特殊版本,归属于A8L之下。 别小看命名上的区别,就说个简单的,迈巴赫S480和A8L 60TFSI哪个贵?听上去就是迈巴赫贵,但明明是A8L 60TFSI贵,比Horch创始人版更贵。 大众和奥迪应该创立一个全新品牌,就叫“霍希”,然后把奥迪现有的高端车型,比如A8L、Q8全部“霍希化”。但是明显不会,人家都说了这是特供车,既没有在全球市场拼杀迈巴赫的勇气,也没有迈巴赫S级那种独立于奔驰之外的魄力。 所以,这次我觉得迈巴赫S级完全可以放心:你尽管学我,卖的好算我输。 这不是在否定霍希的品牌价值,只不过从汽车发明到现在,出现超过3000个品牌,其中大多数已经拜拜了。随便拉出一个都有非常高的地位,比如“好、贵!”但是就像宝沃一样, 复兴一个历史品牌,如果玩不好往往不仅不能发挥这个品牌的剩余价值,还有可能会把这品牌的骨灰也洒了, 我觉得现在把霍希搬出来还是太赶了。 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 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 每期抽三条留言,每期都有不一样的奖品送给大家 点击订阅,每周二,周五更新会有提醒

45分钟
28
3年前

第96期:定价二十多万的福特EVOS,到底值不值这个价?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 今天的《听车场》,我们来一起聊聊福特的新车,也就是EVOS。 这台车现在也是刚刚开启预售,一共4个配置,分别是22.78万的风尚版、24.78万的运动版、25.98万的ST-line版和26.08万的首发限量版。 那么,这台车现在的价格到底贵不贵,这台车又值不值得去买……关于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就好好的聊一聊。 福特EVOS是个啥? 福特EVOS的名字取的很有意思,乍一看你会觉得是evolution的缩写,但是和三菱那个evolution没什么关系,所以应该读“EVOS”,而不是“EVO S”。 对于福特而言,这是一台全新的车型,它没有基于任何福特现有车型去做。 但是,EVOS这个名字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早在10年前,福特就出了一款EVOS概念车,现在网上还能看到那车的图片,整体的轮廓和线条和今天的EVOS差不多……只能说福特的概念确实有点超前。 我看很多媒体把这车归结为5座的中型SUV,或者中型轿跑SUV,实际上这是一台跨界车。 我们都知道,跨界车也有很多种,有凡尔赛C5 X、V90Cross Country这种偏向轿车+旅行车的跨界车,也有CX-4、傲虎这种偏向SUV的跨界车,我们认为EVOS更像是后者,属于SUV跨界车。 而且,这是一款中国团队主导的车,福特官方也承认这是针对中国年轻消费者需求设计出来的车,说白了这车大概率是中国特供车。 但是,EVOS并不是这样的特供车,换句话说,它上面的很多东西是福特全球化车型都没有的,所以实际上这台车,还是能带来不小的惊喜的。 福特EVOS实际体验如何? 福特这次把EVOS的外形做的很漂亮,尤其是侧面的造型,真的属于让人一眼就能记住的那种,真的太漂亮了,尤其是当你打开它的掀背尾门的一瞬间,真的能让人一个冲动就刷卡买单了。 但是,我还是想吐槽一下,就是这个原厂的刹车实在是太小了,在20寸轮毂里面显得特别的迷你,除了这个以外,其他地方可以说做的很不错了。 而且,这次福特在外观设计上,似乎是有意无意的在弱化车辆的轮眉,比常见的跨界车所用的塑料轮眉要协调很多。 打开车门以后,整台车你第一眼能看到的就是那块大屏,根据官方的说法,这个屏幕长度达到了1.1米,而且达到了4K分辨率。 福特这次还让这套屏幕进行了组合,你可以左右主副驾驶分屏使用,也可以合二为一,什么多指触控之类的,都是必须的。 说实话,这个大屏真的很亮眼,尤其是车机那一块是一个连体的大屏,比某些车上面所谓的三块屏,看起来档次要高多了,这真的是让我不禁感叹,福特终于有这种科技感满满的东西了。 说到这个大屏,肯定要聊一聊他的车机系统,这次用的系统依旧是那套和百度联合开发的SYNC+,不过这次用的是SYNC+ 2.0版本。 相比于之前的系统而言,这个系统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几个地方。 第一个就是福特做了一个虚拟机器人的角色,有个蓝色小圆脸的图案,还会变表情,官方给的名字是“虚拟人工智能助手VPA智行伙伴”,这个名字比较绕。 实际上,这个东西的功能,有点像蔚来的NOMI,像你跟他说“下雨了”,他就会把天窗关掉,说“我饿了”,就会帮你找附近的饭店……其实现在很多车子的车机系统都有这个功能了,只能说对于福特而言,是一个进步。 第二个就是这台车的仪表盘,有一个VR虚拟道路的功能。 你在开车的时候如果切到这个界面,就能看到前方的路况,而且还有蓝色的箭头在标注你目前的行驶方向这些. 只不过,这功能好不好用吧,我觉得见仁见智,反正习惯了机械仪表的人,用这个功能只是会觉得比较新鲜,但在开车的时候还是更习惯靠自己的眼睛去看路。 第三个就是它的BLUE CRUISE功能,其实就是套驾驶辅助系统。 这个东西在福特的Mustang Mach E上面也有,而且启用的条件其实还挺严苛的,一方面需要你正在行驶的这个路段,能有高精地图进行支持,另一方面就是在比较大的弯道,这个功能也没法用,所以可以简单的把他看作一个半成品。 而且,这个功能假如你弄了的话,你的手势控制车机就没法用了,主要是因为BLUE CRUISE功能是在手势控制之后诞生的,所以福特的工程师们暂时还没能做好兼容,据说后期能靠OTA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还是需要一段时间。 当然,虽然这套车机功能非常强,不过我是有一点点觉得,怎么说呢,有点强制让我用车机流量的感觉,因为它不支持CARPLAY,而且福特也只是现在给你买车的时候,送你1800天共计120G的娱乐流量,假如说你这流量用完了,那不好意思,就得到时候看怎么收费了。 除了这个车机以外,这台车的后排其实我觉得也挺值得说一下的。 之前我们总觉得美系车的后排空间都偏小,但是这台福特EVOS我觉得能改变这种看法。 一方面,他们没有为了后排空间,然后去人为的缩短后排座椅的长度,而且整体的舒适性也做的挺不错的。 另一方面,就是这个车子后排座椅还能调角度,这就是让我有点震惊了,毕竟哪怕是比它贵很多的车子,很多都没有二排座椅角度可调功能。 同时,这台车的后排中央地台非常低,虽然达不到电动车的那种纯平状态,不过凸起真的很小,我猜测这也是为什么EVOS不做四驱版的原因,可能就是为了能让后排的舒适度更高。 当然,车子光好看和舒服没有用,开起来也要给力,就我试驾体验下来,这台车的感觉就一个字,爽。 我发现,福特好像针对这台车上面的变速箱,进行了重新的优化调教,这台车开起来和之前的锐际完全是两个感觉,尤其是低速状态下,平顺性做的真的很不错,而且根据官方的说法,这台车的百公里加速能到6.6秒,一台二十多万、尺寸还这么大的前驱车,能有这样的性能表现,我还是很惊喜的。 而且,这台车的油门深度设定的很有意思。在标准模式下,这台车的油门前半段踩下去都比较佛系,我自己把它称作“逛街模式”,但是当你把油门踩过那个临界点之后,这车就跟疯狗一样,一下子就开始降档,同时拉高转速,伴随着这颗发动机的嘶吼,整台车子开始往前冲,如果开惯了家用车的朋友再开这台车,我估计会被吓一跳。 运动模式下的表现,一句“大力出奇迹”就可以概括了。 底盘方面的表现,我发现这台车其实和之前主打运动性的福特车子都不太一样,之前我们总觉得福特的底盘支撑性很好,但是滤震性能也随着支撑性被减弱,尤其是后排乘客会觉得不舒服。 但是,EVOS现在反其道而行之,底盘支撑性我给你削弱一点,滤震性我给你做强一点……福特终于是玩儿明白了,知道怎么去讨好消费者了。 不过,我自己是不太喜欢这种感觉的,尤其是低速猛打方向的时候,这车的侧倾我感觉还是比较大的,如果我买这台车回去的话,可能第一件事儿就是换一套高性能的绞牙避震来提升它的支撑性。 另外,还有一个冷知识,福特这次给发动机盖板还留了一个小心思,就是这个软质复合材料的发动机盖板,除了能进行隔音之外,假如因为一些意外导致发动机起火,这个盖板可以迅速融化,然后包裹住发动机帮助灭火。 综合而言,我觉得这台车给我带来的惊喜还是很大的,而且这台车真的有点“花里胡哨”,以至于让我觉得都不太像是一台福特的车子。 当然,这台车还是有一些小地方可以再提升一下,如果说你有二十多万的预算,然后想买一台可盐可甜的车,那福特EVOS确实值得去考虑。 现在的市场行情如何? 目前,福特EVOS没有任何的价格优惠,都是按官方指导价来销售。 当然,福特官方也是给了一些优惠活动,比如付3333元订金可以抵扣6666元购车款,还有0首付贷款、3年免费基础保养,也就是含首保在内的换机油机滤,而且一年使用次数不能超过两次,以及一个道路救援服务和车机流量,没了。 另外,就是CO PILOT360系统要加5000块钱,这个看个人喜好,觉得有用就加,觉得无所谓就不加。 至于等车的时间,只能说先订先拿,据说有些店会到一些现车,如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当地4S店看看情况。 福特EVOS买哪个配置最合适? 这台车有4个版本:风尚版22.78万,运动版24.78万,ST-Line版25.98万,首发限量版26.08万。 首发限量版可以忽略,配置还没有ST-Line版高,多了一个后排加热,但是少了360全景、前排通风、倒车制动辅助,所以这个首发版看看就好。 不过,首发限量版的外观、内饰,与其他版本都有点区别,而且它的卡钳非常不错,看外观像是电马上的四活塞卡钳,并且喷成了橙色。 除了这个首发限量版之外,实际上EVOS风尚版的配置就很能打了,像并线辅助、车道偏离、车道保持、主动刹车、12.3英寸仪表、27英寸屏幕……这些都是全系标配的。 此外,LED大灯、全景天窗、主副驾电动调节、autohold、氛围灯(单色)、迎宾感应、19英寸轮圈也都有,所以配置不算低。 再往上一个配置,就是运动版,定价贵了2万。 主要的配置升级,是把定速巡航升级到全速自适应巡航,主动安全又多了几个功能,以及皮和翻毛皮混搭座椅、7色氛围灯、双区空调、手势和面部控制、手机钥匙、10扬声器BO音响、前雷达……这2万块花的,我觉得不亏,但这个配置仍然不是最推荐的。 最后,就是除了首发限量版以外的顶配了,也就是ST-Line版,这个配置又贵了1.2万,不过配置提升非常多。 首先,是255胎宽的20英寸轮圈,20英寸在这个价位太少见了,很多车子还在用18寸甚至17寸的圈胎。 此外,多了前排加热通风、空气净化器、主驾腰部支撑、AR实景导航、手机无线充电、电动后备厢、360全景、照地灯、倒车制动辅助……我发现福特的车,但凡有出ST-Line版,那性价比基本上就是最高的,这不仅是我们最推荐的配置,而且也是目前销量最好的配置,如果预算到不了那么高,可以去看看运动版车型。 这台车的竞争对手有哪些? 作为一台跨界车型,福特EVOS很容易被拿来和跨界SUV进行对比,比如途观X、领克05这些。 相比途观X而言,现在途观X的指导价是24.19-30.59万,整体价格会比福特EVOS更贵,可整体尺寸却没有福特EVOS大。 虽然途观X也是全系2.0T动力,可大众的GPF问题到现在都还悬而未决,所以相比之下,还是更推荐EVOS。 相比领克05而言,现在领克05的指导价是17.58-23.58万。 实际上领克05的亮点主要就在于2.0T的动力系统,还有那一套内饰,不过这车如果和EVOS去比的话,好像无论外形、内饰还是动力,似乎都弱了一些,况且领克05还比EVOS在尺寸上要小一圈。 但是,领克有四驱车型可选,而福特EVOS只能选择前驱。 除了这些跨界SUV,其实福特EVOS更像雪铁龙的凡尔赛、斯巴鲁的傲虎和大众的CC猎装版,走的都是这种跨界车的路线,和传统的轿跑SUV有一定的区别。 斯巴鲁的傲虎,定价31.28-33.08万,这台车属于老树想要开新花,只是这个新花的价格实在是有点贵。 不过,斯巴鲁的车有点像榴莲,东西是好东西,只是这个味道和口感,只能说喜欢的特别喜欢,不喜欢的就敬而远之了。 雪铁龙的凡尔赛,定价14.37-18.67万,尺寸比EVOS略小一点,优势在于价格更低,在内饰方面各有千秋,不过不管怎么说,凡尔赛确实挺有性价比的。 大众的CC猎装版,定价25.69-29.99万,也是2.0T动力系统,比EVOS小一圈,但是价格确实有点高,似乎大众也知道这台车没办法跑量,所以就想靠所谓的“信仰”来赚点钱。 如果用这三台车来和EVOS进行对比的话,似乎也只有雪铁龙的凡尔赛能与之一战了。 这台车到底贵不贵? 福特EVOS的价格,介于福特自家紧凑型SUV锐际和中型SUV锐界之间,和市面上的主流合资品牌中型SUV差不多,无论和自家比或者别家的车型去比,确实都不算贵。 而且,福特EVOS是一台全新车型,夸张的尺寸配上这么一副外观,内饰的屏幕可以说把噱头做足了,配置也一点都不含酸,车机功能直追现在的新势力电动车,主动安全和自动驾驶给的也不吝啬。 相比之下,再看看现在这个价位的主流SUV,大众系、日系……一个个都和老年代步车一样,当然,这是以年轻人的眼光。 所以,这车即使定价不贵,但是也很难进入主流消费者的选择,哪怕很多人觉得这台车还不错,可真要刷卡买单的时候,还是会犹豫。 这台车值得去买吗? 兔子: 我觉得,现在考虑会不会买这台车的点不在于车辆的产品力,而是在于这台车的品牌力,因为福特现在确实在国内市场的品牌力越来越低。 实际上,如果单看产品力,这台车确实很强,只是对于家用客户而言,他们可能在意的并不是动力,而是油耗、口碑和保值率这些问题,而这些对于美系车来说,都可以算作短板。 所以,这台车买与不买,真的取决于个人喜好,但是不管怎么说,从这台车上,能看出福特的诚意。 传垚: 我觉得这车可以买,但是买的人不会多。 原因刚才我也已经说了,这样的车注定只能打打细分市场,同类型的车还有凡尔赛、V90CC、CX-4、傲虎,这些车在你们自己的小圈子里可能会有相当的口碑,但是跳脱出你的小圈子,外面的人就会觉得这车“不正经”。 所以,买这种车需要你去对号入座,看看自己适不适合这车,一旦适合那就很完美了, 而且 美系车都不能原价买,如果这车能优惠一点,最低配裸车能下探到20万左右,那就非常合适了。 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 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 每期抽三条留言,每期都有不一样的奖品送给大家 点击订阅,每周二,周五更新会有提醒

45分钟
21
3年前

第95期:花20万左右想买运动家轿,到底哪台更值得入手?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 今天的《听车场》,我们来一起聊聊20万的预算买车,都有哪些选择。 为什么选20万?因为20万是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价位,价格再低的车型,要么样子运动一点,要么内核运动一点,充其量只能算沾一点边。 而到了20万级就不一样了,有些车甚至还会有带性能车上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这些车既可以运动也可以家用,泛用性更广。 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些20万价位中,比较运动的轿车。 马自达阿特兹 首先,我们认为2.5L的阿特兹算一个,不过2.0L版本就算了,买低配后悔人数最多的车,阿特兹算是一个。 这个价位评判运动不运动,最简单粗暴的就是看动力,而阿特兹就算是2.5L的排量,实际上动力也不强,百公里加速8秒多,和凯美瑞、雅阁差不多,只能留下一声叹息。 但是,这就是阿特兹神奇又矛盾的地方了,它开起来的感觉真的很好,除了动力,转向、底盘、声浪……每一样都能排在前几。 之前阿特兹口碑最差的时候,也就是闹异响的时候, 价格优惠能到4万左右,在我印象中,即使销量再差,马自达也是不怎么大幅优 惠的。 而现在呢,21款虽然异响问题减少了,但是一马也已经解散了,有人说生产线转移到长马,也有人说直接停产…… 反正,这代阿特兹也就这样了,今天谈到它纯粹是因为它的江湖地位,毕竟是马6的换代车型,只能说希望马自达以后的路能走的更好一点吧。 别克君威 曾经有人说:零百加速三王侯,君威cc蒙迪欧。 可是,这一代CC真的是能见度很低,迟迟不换代的蒙迪欧也垂垂老矣,只剩下个君威还处于当打之年。 君威我们就别看1.5T了,我们直接看君威GS,分为21.88的低配精英型和24.98万的高配尊贵型,君威GS其实是今天这些买菜车中最像性能车的,虽然它的动力和普通2.0T君威一样,但是它经过了添油加醋。 它曾经拥有261马力、350牛米的傲人输出,在那个电车稀少的年代这个数据能吓死人,简直就是横置前驱版的ATSL。但是新款换成LSY的发动机后,机头一下缩水到237马力,虽然一点都没变慢,实测6秒多,甚至还要比老款更快一点点,是今天这些车中破百最快的之一,因为领克03+实测差不多也这样。 这车和普通2.0T不同的地方在于,除了外观更好看,还有一些性能化配置。 一是Brembo的前四活塞卡钳,这个只有顶配尊贵型才有。 二是CDC主动液力减震系统,每秒扫描地面100次,可调悬挂软硬,也是尊贵型才有。 三是AGR认证运动座椅,这个AGR听上去像是某个高大上的赛车协会,其实是……是……德国脊背健康协会。还是尊贵型才有,精英型的座椅看上去差不多,但是可调少了,也少了认证。 君威GS真正可怕的地方在于,在芯片短缺之前,随便就能砸出5万的优惠,也就是说精英型就17万的裸车,即使是现在优惠也不会少非常多。别管什么芯片短缺了,地球毁灭也阻止不了美系降价。17万买个这么大马力的车,还求什么呢?精英型也是最推荐的版本,尊贵型贵几万块,足够上一套更好的AP四活塞卡钳,CDC减震不好改但是可以换上更运动的绞牙。 当然,如果现在还能买到15万的ATSL,怕是没有君威GS什么事了。 雪佛兰迈锐宝XL 迈锐宝XL其实可以看作是平替版的君威GS,发动机、变速箱和君威GS一样,但是这车隐藏的很深,属于今天的隐藏BOSS。 同理,这台车也是可以跳过1.5T,直接看2.0T,而且2.0T都是Redline版本,比普通1.5T要运动很多。 这车其实比君威GS更可怕,一是它的价格,行情最好的时候能优惠6万多,官方指导价20.49万的2.0T次顶配自动锐联版,优惠完裸车14.5万,落地16万多……就这价格摆在这儿,还要什么自行车? 可以说,迈锐宝XL是真正的价格屠夫,可最后还是很少有人去买,雪佛兰一番手起刀落,结果没有砍到对手,反而把自己给砍了。 前段时间,原厂状态下的迈锐宝XL在浙江国际赛车场跑圈,刷新了20万内量产车浙赛圈速记录,跑出了1分54秒168的成绩,之前霸榜的是03+,跑了个1分56秒998,其实约等于1分57秒的成绩。 换句话说,迈锐宝XL直接比03+快了将近3秒,这个差距真的太夸张了。 我自己之前开过很多次迈锐宝XL,我觉得这车的动力表现确实还可以,而且变速箱的档位选择和换挡速度也不错,通用对于这套9AT还是费了心思的,油门前半段响应比较灵敏,全油门出弯的时候很容易打滑,重刹之后的降档变速箱会自动维持高转速,保证出弯时的动力衔接,这一点对新手挺友好的。 车身底盘调教的也不错,悬挂稍微有些问题,因为车身比较大,而且整车的自重和车头重量都不轻,前悬的小震动会比较多,推头稍微有些严重,而且悬挂压缩到底之后,会很突然的来一下回弹,不过这已经是极限到不能再极限的驾驶方法了,日常驾驶的时候根本感觉不到。 还有个槽点,就是座椅的包裹性不太好,至少对于一台运动型车而言,这个座位有点太舒服了,激烈驾驶的时候有点固定不住人,需要用左腿的小腿去顶住车门,来固定自己。 最后,就是原厂的车辆刹车有一点点硬,而且有效行程偏短,虽然制动力还算可以,但是给不了你那种线性的刹车感,这个只能靠自己后期升级来解决。 凯迪拉克CT4 凯迪拉克CT4这台车最明显的优点是什么,我觉得即便我不说,各位也都能猜到,那就是能在你下了夜班之后,以最快的速度带你去你最想去的地方。 它的动力确实不错,这也是凯迪拉克CT4在宣传时候的卖点之一。 而且,237马力/350牛米的发动机,在同级别车型当中确实能打,操控性就更不用谈了,谁开谁知道,虽然说不上指哪打哪,但是好歹没有那么强烈的家用车气息,改套避震器、加个顶吧、后轮换上255/35/18的轮胎,开起来也美滋滋的。 之前凯迪拉克为CT4搞了一个升级包,说这个升级方案是由瑞士的hirsch,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鹿头,来一起合作打造的,包含了V1和V2两个套件。 V1套件:换个徽标,换个头段,号称百公里加速成绩能提升到6.2秒。 V2套件:在V1的基础上,多一个外挂电脑,号称百公里加速能到5.9秒。 说实话,这两个套件的价格,哪怕你拿到市面上去看也不算贵,都是行情价。 但是,问题就在于,很多人都以为这个升级套件是官方出的,觉得是合法的,实际上并不是,因为官方给了一个特别说明,那就是所有车辆的改装工作必须在上牌之后进行,换言之这玩意儿跟我们俗称的非法改装没有任何区别。 同时,这个说明里面还特地标注出来,以上套件非SGM原厂售后配件,包括套件的质保,也不是凯迪拉克来给你进行质保,而是由瑞士的hirsch,也就是鹿头公司在上海的分公司进行质保。 所以,这玩意儿跟我自己出去升级有啥区别呢,我在外面还能还还价呢,对吧。 而且,这台车用的变速箱和之前ATSL是一样的,而不像CT5和CT6那样用的是福特出品的10R80 10AT变速箱。 换言之,你愿不愿意去帮凯迪拉克清库存,这是要想清楚的。 此外,之前ATS-L有BREMBO四活塞刹车,现在哪怕顶配的CT4都没有这个配置,你得想一想,自己心里能不能接受。 最后,哪怕是顶配的凯迪拉克CT4,都没有配上液晶仪表,这一点也要进行考虑。 如果都可以接受,买就行了,如果哪怕有一个小地方都不能接受,都别去买。 领克03+ 领克03+应该可以说是20万内最有性能感,同时也可以给你带来性能体验的车了,虽然之前曝出过进气风箱盖由于工艺问题导致动力变弱的事情,不过这个事儿现在已经解决了。 同时,领克03+这台车有很多故事可以说,之前我们在聊03+cyan的时候其实也已经说过了,总结下来就是高举高打,用赛事做背书,这一点和很多欧洲车厂很像。 相比于同价位的其他车子而言,这是一台A级车,虽然后排不算小,但是确实也不算大,不过我们今天主要聊的是性能,所以空间这一点……不重要。 至于改装潜力,这其实也是03+现在面临的短板,哪怕是给加上外挂程序,这车也就5秒小几的水平。没办法,针对沃尔沃发动机做升级的厂家太少了,而且沃尔沃好像也不太愿意让人家来破解自己的ECU。 所以,这台车可以说买来就是极限,你再怎么提升,更多的也只是针对操控性进行升,不过这车改完以后,一方面确实很漂亮,另一方面平时的赛道日也有足够的实力去跑一跑,不说拿什么名次,但是好歹能让你有足够的性能车体验。 加上现在03+的整体价格确实不贵,所以作为一台玩具去买的话,确实可以,唯一的遗憾就是现在国6B排放法规放在这里,相比之前的声浪被弱化了不少,假如能收到车况不错的二手03+,那就尽情的去砍价吧。 领克02 HATCHBACK 除了03+之外,领克现在也是推出了另一台车,那就是02 Hatchback,这台车其实就是给那些不想改装,但是又想有一些性能体验的人准备的。 我去4S店看车的时候,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这台车虽然把原来02的轮眉变成和车身同色了,弄成一个像小宽体一样的设计,但是你会发现,吉利并没有对轮毂数据进行优化,别看轮胎用上了245/40/19的,但实际上由于轮毂ET值偏大,导致整套圈胎都缩在叶子板里面,从斜45度看上去,整个车身像被架在那儿一样,非常难受。 这台车其实整体的操控性没有03+那么给力,毕竟是SUV降低之后的产品,而且这台车并不算“+”系列的车型,所以价格也比较低,配置也没有“+”系列那么给力。 此外,这台车在车内的坐姿偏高,没有小钢炮那种让你陷在里面的感觉,不是很舒服。 说到底,领克02 Hatchbakc的总体性能说的过去,动力配置和03+差不多,少了一套四驱,如果确实喜欢02HB的话,可以再等一等,说不定就来个02HB+了。 起亚K5&标致508L 现在的K5总给我一种套着运动车壳子,但本质是一台家用车的感觉。 虽然官方推出了各种选装包来提升你的运动感受,可是现在韩系车整体式微,你再怎么给选装也没用,毕竟很少有人愿意来买。 不管是K5还是索纳塔,现在新款车型的2.0T版本,账面参数都很OK,实际你开下来会发现,底子还是一台跑得快的买菜车,所以如果想要极致的性能,不推荐。 再看标致508L,可能真就可以称作是“法系魔改特供车”了,基本上海外版有的精华,在进入国内市场之后,基本上全给砍掉了。 很多人其实都知道,法系车的底盘是强项,但是也请不要忘记,标致508L的动力系统其实很普通,而且变速箱调教的也不是那么运动。 同时,标致508L目前整体的内部配置其实还是有点“法系车”,以至于当你下定决心终于要买这台车之后,又会陷入价格和配置之间的纠结,除非一步到位去买顶配,否则很难体会到这台车的精髓。 另外,其实如果真的想买标致富有运动感的车,真的不建议去看B级车,标致的运动化精髓都在A级小车上面,比如308GTI,只可惜到现在为止,这台车还是与国内市场无缘。 综合而言,如果是普通人偶尔开开快车,踩一踩地板油,听听声浪,那么领克03+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包括02HB其实也可以。 但是,真实性能2.0T的迈锐宝XL也绝对不差,只是日常根本用不到。 综合性能最强的应该是凯迪拉克CT4,一方面它是豪华品牌的B级车,另外一方面则是它有2.0T高功率发动机+后驱,光是后驱这一样,其他别管怎么样,在今天这些车中就足够脱颖而出了,不过,它的价格也是最贵的。 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 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 每期抽三条留言,每期都有不一样的奖品送给大家 点击订阅,每周二,周五更新会有提醒

50分钟
70
3年前

第94期:2021年10月答听友问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 今天的《听车场》,我们针对各位朋友的问题进行解答,希望能够给各位在购车、用车和玩车的时候,提供一些小小的帮助。 话不多说,我们现在开始。 Question 1: 明年想给老婆买车,看了高8和a3,老婆被a3的内饰惊艳到了,23万中配两箱,可是最近我自己又被model3洗脑了,这两款车怎么选呢?二位老师能给简单说下嘛? 兔子: 如果是给老婆买车的话,我个人建议还是听老婆的,而且假如你老婆还是王一博的粉丝的话,买个那个绿色的A3两厢,然后把内饰和外观按那个王一博限定款弄一弄,我估计你老婆能开心到起飞。 哪怕只是单纯觉得新款A3的内饰好看,我觉得为了这个颜值去买单,也未尝不可,毕竟高尔夫8代现在价格也并不算低,同样1.4T的车型,一个是大众,一个是奥迪,牌面上首先就差了一截。 至于特斯拉,现在的大环境放在这里,假如没有限牌或者限行的实际情况摆在面前,还是尽可能的选择燃油车比较好。 所以,我更推荐你买奥迪A3,甚至可以等明年推出1.5T版本之后再入手。 Question 2: 我最近有换车打算,预算大概是50-60W左右,但是最近一直有一个点在纠结,就是我平常开车特别久,2年能在市区里开4万多公里,我最近在想买个稍微好点的车,如果也是这么折腾,突然觉得买个好车意义不大了,甚至在考虑电动车了,像我这样的情况推荐什么类型的车呢,我只想买轿车。 传垚: 开的多,反而更应该买个好车。现在50-60万的预算很尴尬,去买5系、A6和奔驰E级完全足够,可是再高一级的7系、A8L和S级又够不上。 一般来说,这个价位大多数人都会去看进口的BBA,假如你对运动性有一定的追求,可以看看全进口的宝马540i,但是这车现在落地要在70万左右了,等行情好一点的时候再入手比较好。 此外,你还可以看看宝马的6系GT,这可以说是在这个价位当中,宝马做的最舒适的车。 Question 3: 传祺m8怎么样?家用6人,1万公里左右/年,本人喜欢大师的造型,但是价格太贵,想买低配,两位,帮忙参考一下,买哪个配置合适,买完之后想升级中网和电动中门,大概升级的费用多少?还有这个车子什么时候入手合适?不是刚需,可以等。 兔子: 现在广汽传祺的M8新出了一个最低配车型,也就是17.98万的领秀系列豪华版,除此之外就是原来的最低配,现在的次低配,也就是19.28万的尊享版,再往上超过20万的价格,我猜测可能超出你的预算范围了。 那么,我们就拿这两个配置来进行对比,两台车在指导价上相差了1.3万,主要区别就是19.28万的车型多出了前后头部气囊,有了倒车影像、定速巡航这些实用性配置,多了前排无钥匙进入和右侧电滑门,同时方向盘变成了真皮的,座椅也变成了仿皮+真皮混搭,而且还有后排隐私玻璃之类的。 换句话说,那个17.98万的最低配车型,给我一种就是为了卖给租车公司拿去创收的感觉,一般家用客户真的很难决定去买这个配置,因为内部配置实在太低了。 当然,假如我们撇开17.98万的这个丐中丐版不看,我们拿19.28万的版本,和21.98万的尊贵版进行对比,两台车的裸车价差了1.7万,但是配置多了分段式电动天窗、前雷达、轮毂从17寸变成了18寸,不过胎宽没变,还是225的,电动+感应的后备箱、全液晶仪表盘、双侧电滑门、12.3英寸全液晶仪表、二排座椅配上了腰托和腿托、后排座椅还带加热通风和按摩、车联网有了、自动大灯也有了、32色氛围灯也有了,包括外后视镜还带加热、折叠以及锁车自动折叠,内后视镜变成自动防炫目,雨刮也变成了雨量感应式的。 换句话说,你虽然多花了1.7万,但是就这些东西加起来,我感觉真的不亏,基本上可以说当你加了这1.7万上去,你日常所需都可以满足了。 如果按你的思路,升级电动中门,我在某宝看了一下,基本上一个门就是3000块钱,两个门就是6000,另外你说的大师版中网我也看了下,也是差不多3000块钱的价格。 归根结底,我还是建议你去看看21.98万的尊贵版,另外各地优惠不一样,像南京这边别说优惠了,能早点提车就不错了,这车实在是有点火。 所以,如果你想等优惠的话,我觉得要不你再憋一憋,等M8混动版本上市再去看看,反正现在GS8新款混动已经来了,那M8的混动肯定不会等太久,并且现款M8有不少人诟病油耗的问题,假如混动M8的价格没有贵到离谱,那真的可以到时候考虑一下混动版本。 Question 4: 请推荐一款适合长途自驾游的suv,要求排序安全、动力、小毛病少,落地最高25万。一直关注锐际,可是旋钮换挡,刹车踏板高,保值率低这几个点,一直在犹豫。 传垚: 我看你提到动力,锐际是这个价位动力最强的suv了,美系车安全性一般问题不大,至少不会在中保研翻车,偷工减料和小毛病,什么车都会有,不过,美系车相对而言会比较粗糙。 至于你在意的保值率,我觉得只要想清楚一个问题就可以,那就是你更在意车子开的爽,还是卖的爽。 兔子: 最近,我看中保研拿锐际过去撞了一下,除了维修经济性那边给了一个M的评价,也就是一般,其他有关车辆安全的,比如车内乘员、车外行人还有辅助安全都是给出了G的评价,也就是优秀。 换句话说,这车就是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属于赔付起来可能要心疼,但是对于车主而言安全性很高的一台车。 另外就是这台车的变速箱,我一直觉得调教的不是很适合中国的路况,但凡在你油门给的小一点,这个变速箱就有可能不太舒服,所以如果你的驾驶习惯比较温柔,这一点需要注意。 Question 5: 大学毕业,预算10w,现在油价这么贵,想买个电动车,但感觉一手车没什么合适的,二手电动车能买吗?有什么推荐吗? 兔子: 二手的电动车我觉得是可以买的,但是后期如果想要再次出手的话,难度确实会比燃油车更大,因为愿意去买二手电动车的人基本上就两种,一种是为了买一个饭碗,拿这个二手电动车去跑网约车,另一种就是想着电动车保值率不是很高,希望能去捡个漏,顺便车型也能往上抬一个级别。 基本上,现在10万内的二手电动车,撇开那些油改电的车型,以及那些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跑网约车用的车型,剩下来的那些价格在10万内的二手电动车,基本上就是威马EX5的400公里续航版本,或者是小鹏G3这些,运气好的话能买到宝马i3。 如果在这三台车当中选的话,我估计会选小鹏G3。 另外,就是买二手电动车的时候一定要看好里程,那种一两年车龄结果跑个大几万公里的,你记得千万别买,这种车大概率是跑过网约车的,这个需要注意,像这种电动车,基本上一年能跑个1万公里左右就很不容易了。 当然假如你预算能往上再抬个2万左右的话,可以去看看二手的欧拉好猫波塞冬版,比新车能省个3万多块钱,而且内外配置都是最新的。 最后就是,记得买二手车千万别做贷款,那个贷款利息真的特别高,还不算手续费,所以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儿。 Question 6: 说了这么多电动车,想问问Taycan值得买吗,100万的车百公里加速5.4秒,现在看起来还可以,过两年会不会太拉垮被好多国产车秒了? 传垚: 现在Taycan普通版的加速性能不能说拉胯,而是应该说它很拉胯,哪怕是现在30万或者40万的新能源车,基本上百公里加速成绩都比这个Taycan普通版要快。 撇开现在Taycan的价格和性能不谈,这台车还是有一些亮点的,毕竟它是少有的“电动性能车”,据说很多东西都是参照保时捷911来做的。 此外,就是保时捷Taycan的小毛病有那么一点点多,网上都有相关案例,所以买之前还是再考虑考虑。 Question 7: 有一个困惑很久的疑问,轮毂、绞牙避震、刹车,升级的顺序怎么样比较合适呢?展开来说,改装外观和动力,怎么样的顺序是比较合理的?另外还有什么改装避坑的指南?初入改装坑的阿特兹车主求问,谢谢。 兔子: 首先,最先推荐升级的肯定是避震器,因为避震器在改装完之后,还需要调节倾束角,有的车子还需要更换拉杆,来满足车身降低后带来的悬架系统的几何变化。 其次,就是升级轮毂轮胎,这东西确实对你车辆的颜值提升比较有用,而且配合避震的数据去选择轮毂的数据,防止出现那种换完轮毂再换避震,然后发现轮毂又缩在叶子板里面的情况发生。 最后,就是升级刹车,根据你升级完轮毂之后的内部空间,以及自己的实际需求,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刹车。 此外,改装其实没什么闭坑指南,简单来说就是多看、多问、少买,不要盲目的去改装,也不要贪便宜去买垃圾改装件甚至是假货。 Question 8: 能不能简单的谈一谈三缸领克06怎么样?如果是新手,不在乎动力,似乎06感觉挺不错的,这台车的缺点、优点有什么呢? 传垚: 对于新手而言,买过的车少,第一台车无论什么样,似乎开起来都会觉得还不错。 不过,领克06确实比较小众,即使在领克内部,也是非常小众的一台车。 这台车的优势,就是1.5T三缸机和双离合变速箱匹配做的还不错,而且整体的外观和内饰都不错。 这台车的劣势,我觉得主要是价格,毕竟它是一台卖到了紧凑型SUV价格的小型SUV,并且同样的价位,已经可以买到很多其他厂商的四缸车型。 Question 9: 能不能聊聊埃安Y? 兔子: 广汽埃安Y的产品力,放在10-15万这个价格区间来说,我们不谈燃油车和插混,只看电动车,还是可以说基本无敌的。 但是,这台车11万内的两个410公里续航版本,真的让我感觉就是为了单纯拉低售价才去推出的车型。 实际上,这台车如果真的想买,最起码也要从12.59万元的版本看起。 此外,这台车600公里续航的两个超长续航版,我个人是不太推荐的,虽然用的是三元锂电池,可价格整整贵了一万多。 我相信大部分人买这车图的还是一个实惠,你说让我花12万多买一台,我是愿意的,但是你这价格一下干到14万、15万,那我买你图啥呢? 可能有人会说,图个弹匣电池啊,可磷酸铁锂电池版本也用了弹匣电池的技术,所以与其为了这个多出100公里的续航然后去买顶配,还不如看看磷酸铁锂电池的版本。 当然,假如你在北方生活,那我建议你就别看电动车了,否则冬天的时候真的会有点难受。 Question 10: 能不能聊一下法系车,标志雪铁龙从品牌走向,未来市场,产品力聊一期,最近在看5008总怕小众后期比较麻烦? 传垚: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法系车至少不会退出中国市场,但是也不会像以前那么辉煌了。 对于消费者而言,买法系车最要担心的就是保值率,保养反而不是问题,现在养车连锁店这么多,给5008做保养可以说没有难度。 说到保值率,我朋友有一台开了很久的标致308,最近他想换昂克赛拉,可是拿去4S店做置换,人家只愿意给他1.2万,要知道差不多车况的日系车,基本都可以估价在2-3万,最后一气之下,他不卖了。 至于PSA集团今后的产品力,我们还是抱有期待的,毕竟从他们新出的凡尔赛就能看出,似乎PSA想要重振旗鼓了。 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 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 每期抽三条留言,每期都有不一样的奖品送给大家 点击订阅,每周二,周五更新会有提醒

48分钟
50
3年前

第93期:瞄准特斯拉的大众ID.3,花十几万去买它值得吗?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 今天的《听车场》扒一扒最近关注度非常高的一款电动小车——大众ID.3。 大众ID.3补贴后15.9888万-17.3888万,真是了解我们中国人,定价都要带上这么多8,而且看起来这车并不贵。 再仔细一看,原来平平无奇,充其量就是电动车中的高尔夫,但是这车竟然在欧洲干掉了特斯拉的Model 3,你敢信? 可这车真的有那么好?其实也不见得吧…… ID.3为啥生的早、卖的晚? 这车其实并不是新车,早在16年巴黎车展就第一次亮相了,而且在欧洲也卖了一段时间。 它的诞生时间要早于国内已经上市的ID.4和ID.6,为什么拖到现在才来?最主要的,之前在欧洲爆发了软件问题,其次国内更加偏向SUV,所以大众希望先用ID.4和ID.6打开市场。 可惜,ID.4(包含ID.4 X和ID.4 CROZZ)的销量一言难尽,直到今年6月,才勉强达到3000多台,现在9月好点了,差不多5000多台。 大众肯定是不满意的,隔壁特斯拉Model Y上市第二月破万,现在直接单月30000多台,更别提还有个销量差不多的Model 3。 ID.6两台车就更惨了,9月份加一起3000多台,全年至今8000多台,相当于Model Y单月的零头。 大众是传统车企中少数正经在做电动车的车企,但是ID.4和ID.6太过保守了,很多地方都有燃油车的影子,给人“油改电”的感觉。而现在才来的ID.3,比ID.4和ID.6更像一台“电动车”。 ID.3是一款什么样的车,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这是一两厢小车,有点科幻版高尔夫的意思,大众最开始想的应该也是将其打造成电动车中的高尔夫,取代已经停产的e-Golf。 轴距虽然有2765毫米,但是车长只有4261毫米。4米2的车长,注定成为不了家里的主力用车,毕竟在燃油车中,高尔夫这种两厢小车,卖不过卡罗拉、轩逸等标准三厢家用车,更何况这还是“电动版高尔夫”。 这次一共上了三个版本,15.9888万的纯净版、17.3888万的极智版、17.3888万的初见版。 主要是舒适性配置上的差别,这车自动驾驶是标配的。 但是全系都是一个续航,430公里,没有长续航版本。电池是57.3kWh的三元锂电池,容量和磷酸铁锂电池的Model 3标准续航版差不多,但是续航430公里不如Model 3标准续航版的468公里。 据宣传,ID.3拥有同类产品中最佳的电池能量密度和能量效率,还是大众旗下风阻系数最小的车。 可是,续航依然只有430公里,百公里耗电量13.9kWh,也不如Model 3标准续航版的12.6kWh。所以这里的“同类产品”指的是谁? 同时,动力上也没什么出彩的地方,后置单电机,170马力、310牛米,6.8秒破百,和同价位燃油车比非常快,但是现在特斯拉和新势力的电动车动不动就是3秒或者5秒破百,自然不会觉得惊喜。 硬件总体合格,没有优势,但劣势也不明显,真正的劣势在软件上。 大众自己在内部承认:“特斯拉是唯一拥有不断学习的软件系统的汽车制造商,50万辆(现在不止了)特斯拉如同一个神经网络,持续收集数据,以14天为周期,为客户提供新的驾驶体验,目前没有任何车企能做到这一点”。 所以在2012-2019年间,特斯拉旗下车型总共有37次OTA升级。而大众呢?直到今年7月,大众才在欧洲市场针对ID系列进行了首次OTA升级,这时候距离ID.3第一次亮相已经过去5年,距离欧洲上市也过去了1年时间。 大众是这样怼特斯拉的:“大众目前为止没有出现过一例自动驾驶相关的交通事故”。 说到特斯拉这套基于视觉的自动驾驶,从理性的角度,每天无数车主跑数据,卖的越多数据越多,应该将会成为最快实现成熟的自动驾驶系统。 包括大众在内,很多车企自动驾驶的思路还是依靠硬件堆叠,雷达越多就越安全。自动驾驶的成熟度,还是靠车企自己的硬件更新,以及软件的自我完善,车企的力量,总归比不上几十万、上百万的车主。 ID.3这车,给我们感觉更多还是传统车企造电动车那一套,硬件够用即可,软件也没什么新意,不过ID.3至少在样子上,已经完全摆脱燃油车的影子了,是一套基于当下电动车审美的全新设计,你可以说它是个花瓶,但至少人家好看,是吧? 大众可能对这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没有信心,所以定价是个惊喜,相比很多拉不下脸和特斯拉拼价格的传统车企,真不算太贵。 这样的ID.3竟然打败了Model 3? 但是,ID.3看似全方位干不过特斯拉,可是这车竟然在欧洲打败了Model 3。 2020年10月,ID.3在欧洲正式交付不满2个月,销量就直接破万了,位居欧洲电动车销量榜首。今年8月,ID.3在欧洲卖出8025台,风头再次盖过特斯拉Model 3。 究其原因,欧洲是非常特殊的小车市场,那里的人不喜欢全家合用一台高级的大车,反而喜欢人手一台两厢。 所以,这并不代表ID.3在其他地方可以战胜Model 3。 更关键的是,ID.3在欧洲比Model 3便宜不少,3万欧元起步,22万人民币,而Model 3即使是标准续航版换算人民币也要30万起步,这么看特斯拉在中国的定价确实够低,当然ID.3的定价也比欧洲便宜不少。 特斯拉逻辑很粗暴,成本低=定价低,美国和中国有超级工厂所以卖的便宜,欧洲产能不足所以价格偏高,不过欧洲第一间超级工厂也快开工了,而且工厂就在德国,简直干到大众老家去了。 拿Model 3和ID.3比其实并不合理,Model 3是三厢中型车,ID.3是两厢紧凑型车。根据定位,ID.3的对手更像是未来的Model Q(或者叫“Model 2”),同是两厢小车,不知道到时候ID.3能不能干掉Model Q。 ID.3同价位的其他选择? 目前最主要的对手是小鹏P5,15.79-22.39万。 如果能手持17万去买小鹏P5,即可买到550公里续航的版本,大体相当于ID.3高配价格,而ID.3只有430公里续航。 而且,小鹏P5是标准的三厢轿车,车长4.8米,很符合国人胃口。 除了尺寸和续航的巨大差异,单看小鹏P5和大众ID.3这两台车,小鹏P5的“黑科技”会更多一些:激光雷达、车载冰箱、车载投影仪、速充床垫。现在新势力崛起,很多天马行空的功能已经从PPT上实现,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期待已经越来越高,所以黑科技越多,噱头也就越多,也就越有吸引力。 反观ID.3,其实更多就是给人一种普通车的感觉,只不过是充电的,换句话说就是用电动机去替代内燃机,然后做出来的这么一台车,并没有带来颠覆性的体验。 除了小鹏P5之外,未来即将面世的特斯拉Model Q会是ID.3的直接竞争对手,根据目前的猜测和假想图,Model Q和ID.3的定位实在是太像了。 有消息说Model Q预计售价24990美元,折合人民币大概16万,以特斯拉的调性来看,这台车假如也在国内生产,价格有可能比16万还要再低。 当然,以大众的思维来看,自己的ID.3其实想打的也是特斯拉,只不过等Model Q真的出了以后,能不能打过还真是个问题。 并且,相比于特斯拉,大众的电动车不会像自家的性能车那样,会有那么多的粉丝和拥簇,同时也没有那么多故事可以说。 所以综合来看,我真的为ID.3在国内的销量捏一把汗,并且就产品力来看,这车的实用性拼不过小鹏P5,价格和噱头又拼不过Model Q。 同时,还有一个核心点,就是大众现在的经销商们,依旧捧着燃油车的金饭碗,所以使得他们很难有动力去好好卖电动车。 大众目前在国内的经销商大概有2000家,可是能买到ID系列的4S店,全国加起来也就700多家,换句话说,还有将近2/3的4S根本没有ID系列的车卖。 所以,现在大众有意将ID系列分出来,用城市展厅的形式取代传统4S模式,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营,但也能达到特斯拉、新势力那种逛逛商场、看看车的感觉。 ID.3软件问题解决了吗? ID.3这车的软件一开始就连基本的可靠性都没有,据说早期有22个bug,所以拖到现在才在国内上市。 这22个bug,分布非常均匀,雨露均沾: 语音识别、导航设置、巡航设置、触摸设置、空调温度调节、后视镜调节(怎么按都没反应)、充电和能耗显示(能耗显示出来为负的)…… 还有,车机抽风死机,后置摄像头随机关闭,无钥匙系统间歇性停止工作,导航车辆位置错位,显示你人在海里,手机连接蓝牙时,扬声器会发出嘶嘶声……还有不少电池馈电的问题,比如放一天或者几天可能导致馈电,再也启动不起来。 目前,大多数问题应该解决了,但是这车的语音识别,在发布会当天就闹出了笑话: 发布会当天,有人在体验车机时提问道:“大众,你的生日是哪一天”?系统没有反应,第二次提问时,才回应道:“你喊我的那一天,就是我的生日”。这个回答真是充满了哲学味道,好多人在直播间嘲讽。 对于大众这样的传统车企来说,现在去造一台电动车,智能化简直成为一道折磨他们的门槛,特斯拉、新势力树立的智能化标准很高,人们也会用同样的高标准去要求大众。但这是传统车企的劣势,燃油车没人关心智能化,但是电动车不一样,传统车企不是说对智能化不上心,虽然有些是真的不上心,但起码大众是上心的,不过这里面的差距确实不小。 而且根据ID.3蜗牛一样的OTA速度,短时间内依然弥补不了。大众也发现了这点,承诺以后要12周更新一次,不过3个月的频率相比特斯拉也慢了。 ID.3这车值得买吗? 我们觉得ID.3这车不值得去买,主要原因有几个: 首先,像ID.3这种小车,有点不适合中国市场,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只是在意乘坐空间,对于很多人来说,除非你是个SUV,那我还能接受一点,但是像ID.3这种两厢车,很容易让一些人有“没面子”的感觉,哪怕你车内空间做的再大,不好意思,你还是一台“小车”。 其次,就是这车其实并没有特别惊艳的地方,一台电动车想要卖的好,要么就是有高精尖的科技化配置作为噱头,要么就是价格足够便宜,便宜到哪怕配置极低,比如MINIEV,在你想到这台车的价格之后,你都觉得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反观现在的ID.3,它的智能化配置最起码落后了半个身位,所以人们不会因为科技感去为ID.3买单,而价格也没有比同级别的其他车型便宜多少,所以吸引力就会再打一个折扣。 所以,如果真的想买ID.3的话,我觉得还是再看看吧,如果你只是想买一台能上绿牌的车的话,我感觉其实比亚迪还挺好,如果真的想要一台有腔调的电动车,那你可以看看欧拉好猫,包括刚才提及的小鹏P5,还有没有提到的威马E5、威马EX5这些车。 总而言之,实在是没有必要为了大众的logo,去买一台ID.3回来,LOGO对于电动车来说,很多时候并没有那么值钱。 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 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 每期抽三条留言,每期都有不一样的奖品送给大家 点击订阅,每周二,周五更新会有提醒

48分钟
63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