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这期节目来聊聊那些我们不能接受的玩笑。 被起外号,口无遮拦的人身攻击,甚至是带有恶意的诅咒,最后都会被冠以开玩笑的名义来挽尊……类似的事情,在生活中简直不要太多。这期节目想来聊聊我们俩对于生活中各种“玩笑”是怎么想的。 ps.我们也挖出了很多压箱底的故事,那些我们亲身经历的很过分的玩笑,以及我们也曾经和朋友开很伤人的玩笑,本来想拉近距离但用错了方式……在此郑重向曾经被我们的玩笑伤害过的朋友道歉,也想说带有恶意的玩笑永远不要开! 总之,请听吧!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这期是上周节目的续集,也是一期给小桥治病的节目。我们继续来聊“不好好说话”这件事。 就像上期节目里说的,小桥完全遗传了小桥妈“情绪很烦,说话很冲”的基因,这期小桥想来反思一下自己不好好说话的时候,内心是怎么想的?为什么经常莫名其妙陷入情绪风暴中?为什么好好说话就这么难? 其实聊着聊着,剥开小桥这颗洋葱会发现,在情绪风暴的背后,是一直压抑在内心深处的不安,和日常生活中自己都没意识到的、或是来不及表达、或是不想面对的感受和需要。比如乐观积极是因为害怕身边的人不开心,爱管闲事是因为过度解读别人的请求,又想要满足对方。“情绪很烦,说话很冲”反而是一种自我保护…… 今天就来敞开心扉好好聊聊~ 总之,请听吧!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这又是一期聊我们自己家里事儿的节目。 今天,小桥想来聊聊他们家“不好好说话”的日常。作为说话难听的典型代表,小桥妈特别习惯用反问句表达自己的诉求:你自己不会看吗?你心里没点儿数吗?你觉得呢?这有什么可高兴的? 小桥问:妈,xxx放哪儿了? 小桥妈一边反问:你不是这个家里的人啊?xxx放哪儿你不知道吗?你自己没长手吗?一边默默把东西拿出来放好。 明明能好好说话,非要用反问句质问 明明想表达关心,说出来的却是责备 明明想被重视,非要嘴硬“我死了你们就开心了呗” …… 小桥分享了他们家每天都在发生的日常:好好说话没人听,不好好说话很伤感情。这期我们一起来聊聊,不好好说话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其实这期节目的起因,是小桥最近非常伤心和绝望地意识到,在说话难听这个事儿上,她和妈妈是如此地相似。对她来说,妈妈就像一面镜子,总能映照出她最不喜欢自己的特质,和一直试图隐藏的缺陷。所以这期节目不是为了谴责,是想理解和反思一下,在说话难听的行为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帮助小桥走出妈妈的情绪风暴,以及不再变成下一个风暴的中心。 ps.我们这期又录超时了,所以会分上下两期播出,下期节目主要是关于小桥自己“不好好说话”的有病日常,以及给自己治病的一些反思,我们下周一见~~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今天接着来聊我们的边界感。 上期我们说到在边界感的问题上,小柯习惯礼貌且坚定地设定与人相处的界限,你的事儿和我的事儿泾渭分明;小桥的边界感是往内凹的虚线,任何不相干的人都能在她的边界上踩上一脚,然后没有自制力的她就会迅速被带跑偏…… 所以这期节目想接着来聊聊,我们俩的边界感是怎么养成的? 听完这期,你们应该就能理解小柯为什么特别不爱管闲事,以及小桥为什么这么容易被人影响,又暴躁易怒了!追溯到原生家庭,我俩的初始设置完全就不一样啊! 总之,请听吧!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接下来的两期节目,我们想来聊聊我们俩的“边界感”。 小桥作为一个边界感不怎么清晰的人,好像任何不相干的人都能在她的边界上踩上一脚。 而小柯的边界感十分清晰,尽管她现在希望和世界建立更多连接,想要跨越一下自己的边界,和喜欢的人拉近关系,但是有一些边界还是“不容侵犯”。 所以这期节目,我们想来聊聊生活中各种触碰到我们边界的事情,有些是陌生人没有礼貌的窥视和评判,有一些是打着为我们好的旗号干涉我们的自由…… ps.这期你还会听到边界经常被侵犯的小桥然后被带跑偏的故事,听完这期你就会明白什么叫“我没有自制力,不要和我讲话,不然我会和你聊3个小时,而且什么都没做!” 总之,请听吧!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这期节目的主题是:要不要给钱? 这个话题的起因是最近小柯的自行车出了点问题,频繁去修车,每次修车师傅都一下子就搞定了,也没提过钱的事儿。但不想欠人情债的小柯觉得还是应该给师傅点报酬,又不知道该给多少。在一段时间里,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小柯:来回来去找修车师傅,来回来去纠结到底要不要给钱。最终修车师傅卖给了小柯一个高价零件,才终于消停了。 在生活中,明码标价的服务和商品的价值是很清晰的,很容易钱货两讫。但对于夹杂着情分的劳动,我们似乎默认它们是免费的,比如我们捎带手帮别人一个小忙,会觉得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别人表达感谢就ok了~但面对修车师傅,小柯再一次觉得“谈钱和谈感情,非要选的话还是谈钱吧”。 所以今天我们想来讨论一下,这种金钱和情谊混在一起的情况,为什么总会让我们感到尴尬?以及“举手之劳”真的是“何足挂齿”吗?面对别人(熟人、朋友、亲戚)的举手之劳,我应该给钱吗?我的举手之劳,应该找别人要钱吗?没钱的话,情谊能抵价吗?为什么有时候即便别人给我钱了,我还是会觉得委屈? 总之,请听吧!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这期节目接着聊“帮忙”这件事。 上期节目小柯讲了很多关于“自己不喜欢找人帮忙”的故事。 事实上虽然小柯不喜欢找人帮忙,但别人的忙她一般都会帮,而且经常因为想都没想就直接答应了,自己辛苦半天反受其累,最后只得到别人一句轻飘飘的感谢,并没有像她期待的那样拉近与他人的关系。 我们从小柯投入大量心血、免费帮人翻译巨型文档的故事开始说起,聊一聊她在帮别人忙这件事上的内心小剧场: 虽然在我看来是一个挺麻烦的事情,但是当别人觉得这对我来说是个轻而易举的小忙的时候,我就不好意思跟他说明实际情况了,不想让人觉得我在诉苦或是邀功…… 当别人让我帮忙的时候,第一反应总担心达不到别人的要求,反而给人添麻烦了,而且如果帮了倒忙,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样补救才好…… 我习惯于免费帮忙,是觉得一谈到钱,仿佛就给了别人一个评判我的劳动成果的资格,和一个指责我的机会…… 其实,聊完这两期,我们发现帮忙这件事也没那么复杂。帮别人忙只是提供一个善意的选项,放轻松,想帮忙就去帮吧,不想帮也没关系~ ps.本期你还会听到,小桥帮同事忙,帮了个倒忙,导致之后的几年都没人再敢找她帮忙了的故事,虽然从根源上有效杜绝了在职场充当免费劳动力的隐患,但不建议大家学习…… 总之,请听吧!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上期节目我们说到,小柯觉得朋友之间互送礼物太麻烦了,接下来的两期节目,其实是从这个话题延续下来的又一件“麻烦事”——找人帮忙。都说谈钱伤感情,但小柯觉得如果非要选的话还是更习惯谈钱。因为不想欠人情债,所以遇到问题,宁愿花钱自己解决,也不愿意麻烦朋友来帮忙。 这期节目,我们就从小柯留学时宁愿斥巨资打天价出租车,也不愿意让房东帮忙接机的故事说起,聊聊她关于“找人帮忙”的一些迷思: 总觉得请别人帮忙是给人家添麻烦了,所以找亲朋好友帮忙是在白嫖感情吗? 我知道不应该空着手去找别人帮忙,那它跟花钱购买服务又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请别人帮忙,对方直接“反客为主”教我做事、干涉我的生活怎么办?但是找人帮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需要让渡一些自由给对方? 我的生活里不存在需要麻烦别人的事情,我的事我自己都能做,为什么还要请别人代劳? …… 这期节目本来是打算帮小柯解决问题的,从答疑解惑的角度,小桥分享了一些不太成熟可能也不太有用的小建议,请大家听个乐!不过聊到最后发现,我们在乎的其实不是事务层面的帮忙与否,而是我们太担心因为失礼让关系走向破裂,彼此都觉得委屈了,其实帮忙的意义在于确认我们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的,互相麻烦、互相亏欠有时候反而能加深感情,所以放轻松,大胆地找朋友帮忙吧~ 总之,请听吧!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这期我们打算来聊聊“送礼物”这件事。 一直以来,小柯都觉得朋友之间互送礼物让她挺犯难的。主要是作为极简实用主义者,小柯只买需要的东西,她在生活中根本没有“多出来的东西”,所以会觉得:别人需要的东西人家也会自己买,我能送的礼物要不就是人家已经有了的、多余的,要不就是对人家来说没用的,送人家没用的东西,不是很不实用、很失礼吗?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如果可以通过情感传达,为什么还需要送礼物呢? 而小桥作为一个天天激情下单的购物狂,家里一堆囤货,随手拿点什么都能当伴手礼送人,从来没想过别人到底需不需要。 所以这是一期理性派送礼障碍患者小柯vs送礼狂魔小桥的观点碰撞。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一定要靠礼物来传递吗?礼轻情意重,那礼物的价值和情谊要如何平衡?收到一个昂贵但非常没用的礼物该如何处理?我们分享了从小到大我俩和礼物的各种趣事,以及我们这些年对待“礼物”看法的转变:现在小柯想重拾对礼物的重视,而小桥打算在礼物这件事上彻底躺平,不知道该送什么就直接问,收到不喜欢的礼物就直接退,这是为什么呢? 总之,请听吧!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这期想来聊聊我们对“社会赋予的各种角色”的看法。 在生活中,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是什么身份,就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什么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必须做……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标准。比如妈妈就应该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在家温柔贤惠,在外独当一面的;比如男朋友就应该是温柔体贴又像霸道总裁一样,想我所想,预判我的所有需求;比如职场前辈就应该向老师一样循循善诱,手把手教我做好工作…… 我们发现社会对一些固化了的角色分工有很多期待和要求,它们就像一把衡量价值的标尺,影响着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我们好像随时都在评分,审判、审视别人,也审视自己。 所以这期节目,我们想从家庭、职场、人生规划等不同角度,来聊聊我们为什么会对各种社会身份背后隐含的条条框框感到不适,以及能不能在承担社会分工的同时,找回做自己的自由。 总之,请听吧!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这期节目来源于最近困扰小柯的一个问题:对于理性人来说,想要跟人拉近距离,也太难了吧! 有些事情原本是为了培养感情才会去做的,做着做着就不自觉开始埋头苦干,最后“片叶不沾身”,事情确实是很好地完成了,跟对方的距离是一点没拉近。为什么明明是想要让我的心靠近对方,我的大脑却在就事论事处理问题? 明明是为了和dating对象培养感情,聊的内容却越来越像采访式问答,最后甚至辩论起了你到底懂不懂什么是喜欢,直接把天儿聊死; 明明是为了交朋友去拼场玩剧本杀,玩着玩着就不自觉开始cue流程,最后走得比谁都早,同桌玩家变成了单纯的牌搭子; 明明是为了谈恋爱陪男朋友打游戏,怎么就变成了单纯的竞技活动?赢了游戏,输了感情,输了游戏,没了感情 …… 这样的事情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挺多的,到底哪儿出了问题? 总之,请听吧!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节目开始之前,想先问问大家,你们觉得“闲聊”是浪费时间吗? 在这件事上,小柯小桥的看法太不一样了: 小柯习惯有事说事,没事尽量不要耽误别人的时间。就算是和朋友聊天、update近况,也应该当成一件正经事来正式邀约。 小桥觉得她好像随时随地都在跟别人扯闲片儿,而且她的生活里本来也没什么正经事…… 所以今天我俩就想来聊聊,我们截然不同的社交习惯是怎么养成的? 听完这期,你们应该就能理解小柯为什么对同事社恐了,以及小桥为什么老加班了…… 总之,请听吧!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