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炽热,象征着人生茂盛温暖的时节。 就像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时光。 可生活却不总是阳光灿烂。 有那些阴暗,自卑,难过,挣扎的琐碎细节,在这本书中都被一一照亮。 书里有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的人生,而我们只能被我们所经历的人生过程打动,然后默默看着其他年龄,其他地方的故事。 生活经历,背景不同,可情感一直都是共通的。 那些相同的情感喷发,让我们意识到我们不是孤单一人。
八十八岁的斯莱恩夫人在丈夫去世后开始了她的独立生活,如梦初醒,她意识到在过去的生活里她一直活在别人对她的期望里,委屈困惑都被自己所掩盖欺骗。在这里,她重新收获了渴望已久的自由,默默的在脑海中重返激情荡漾的青春年华,尽情享受,无需思考,静待一切铿锵之声归于沉寂。 心中一片宁静,一切愁云消散。 自我觉醒,自我解放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永远都不会太晚,激情耗尽,迎来新生。
“我这辈子老爱跟着有趣的人跑,真正能让我感兴趣的人物只有疯子,他们渴望生活、渴望畅谈、渴望得到救赎的人,渴望同时拥有一切。他们从不感到倦怠,从不说些平淡之语,像美妙的黄色焰火筒般燃烧、燃烧、燃烧,爆炸,如蜘蛛爬行于星空,然后你瞧见正中央的蓝色火焰砰的一声,众人跟着哗然,“哇”!” 《在路上》,一本混乱疯狂的书,记录着迷茫的年轻人凭借着内心的热情,冲动,一股脑地横冲直撞,他们堕落、疯狂、自由、热情。 一本一定要在二十五岁之前看的书。有些事情一旦过去了那个时间可能就不会再有感触。 理智逐渐爬上头脑的时候,还能凭借激情生活吗?
存在还是占有? 我们生存模式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生活的目标是什么? 人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这些问题真的有意义吗? 我们在生活中寻求答案,同时也为了得到答案而努力生活。 我们探寻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却陷入了个人自由的陷阱。满足一切闪现的欲望是遵从自己,购物消费是奖励自己,一张图片一段话就是事实真理…这都是错觉,占有物品的多少并不能衡量我们的价值,“我就是我”。
这期两个淄博博山人的闲聊。
我们生来孤独,努力寻找与世界的联系,在爱中感受万物。 我们需要稳固的爱,但却害怕建立亲密关系。 我们去寻找这一切背后的动机,回溯到孩童时期,总有一些无法磨灭的记忆,痛苦或是快乐,都是组成我们的一部分,向内探索是蜕变的必经过程,感受涌现的所有情感,留存释然,然后拥抱爱。
本期我们分享的书是郑炳说的《权力与人:思悼世子之死与朝鲜王朝》。 韩国电影《思悼》的剧本蓝本。 “追悔前过曰思”,“年中早夭曰悼”. 本以为杀掉唯一儿子的父亲英祖,会产生思念与哀悼。 可是从始至终,在唯一权力的存在下 儿子变为仇人,一代世子,最终被关在木柜中整整七天而亡。 书中描写了在权力争夺中胜出的英祖。 可他一生不安与愤怒。 也描述了后宫中攀到顶峰的女人,地位傲然。 却无力悲惨的一生。 权力在我们看来是高高在上的。 但是权力又是不能分享的。 对于至尊的国王来说,权力是权柄 也意味着孤独与危险。
凡动物一律平等, 这是大家的共同追求。 摆脱人类的控制,一切为建立平等的动物农场而努力。 后来大家建立了一个新的农场,在这里“凡动物一律平等,但是有些动物比别的动物更加平等”。
本期我们分享的书是弗洛姆的另一本书《爱的艺术》 现在教人爱自己的书特别多。 人人都在说着爱别人的前提是先爱自己。 爱到底是什么? 找到对的人便可以一蹴而就吗? 还是拼命提升自己来使得自己有值得被爱的价值。 在弗洛姆眼里这都大抵不是爱的本来样貌。 他告诉我们爱像任何技艺一样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艺术。 你学不会爱他人,那么你也必然不会爱自己。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很难感受到真正的喜悦,我们也很难去肯定自己。我们一直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运动读书学习新技能,但这其中一项未按预期完成的任务就让我们开始否定自己而放弃。 “行为发生于动机、能力和提示都存在之时”,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我们也忽略了微小改变的力量,本期我们共读《福格行为模型》,希望能从中获得新的认知。
二十五岁开始叛逆的米歇尔。 大学教职的工作、庄园的财产,温柔善良的妻子,美好幸福的生活。 可在追寻真实生活的过程中,他却背弃一切现实中的道德,亲手将幸福一一毁灭掉。 我们可能很难理解一个人为什么这样做,但谁能说我们的身上没有米歇尔的影子呢? 本期共度书目为法国作家纪德的《背德者》
自己对于我们来说是熟悉又陌生的,我们希望他能对我们毫无保留,但认识自己后又想要去改变他,我们总是处于迷茫之中。 “往里走,安顿自己”是许倬云先生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的。 读完《往里走,安顿自己》希望我们能够安顿好自己。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