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刺猬乐队 本期主播:颠颠 这几天朋友圈的乐迷们应该都高兴坏了,因为《乐队的夏天》第二季终于来了。官宣的33支乐队在阵容上给人的期待感我觉得是超过去年的,大家可以分别说说自己心目中的TOP5。 不知道你是否看过或者还记不记得去年《乐队的夏天》第一季,继民谣和嘻哈之后,“乐队”或者说“摇滚乐队”这个词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问你要不要跳舞的新裤子,一鸣惊人的九连真人,给人灵魂洗礼的海龟先生等等。 还有一支乐队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刺猬,吉他贝斯鼓三大件儿,还有画风鲜明的三位成员:不爱洗澡的主唱子健,诗人心少年音;个子不高的鼓手石璐,鼓槌抡起就是一支军队;低调而且爱看书的贝斯手一帆,微妙平衡着乐队的声音和力量。 2005年,刺猬乐队正式成立,辉煌时期曾经到美国巡演。从05年到2014年,他们几乎保持着一年一张专辑的速度。 在几番写歌-出专辑-巡演-写歌-出专辑-巡演之后,不管是音乐还是乐迷,似乎都很难有新的突破了。 2018年刺猬乐队推出了新专辑《生之响往》,不出意外,这将是他们最后一张专辑,乐队到了解散的边缘。 直到去年参加《乐队的夏天》,子健唱出了那句“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一击即中,刺猬乐队的命运就此改变了。 6月的一个雨天,刺猬乐队来到看理想,我们一起回顾了那个让人热泪盈眶的夏天,也听三位成员聊了聊他们2020年的新专辑《赤子白仙》背后的制作故事。 本期歌单 刺猬-火车驶向云外,梦安魂于九霄 刺猬-往昔耀今朝,The Future Is Now 刺猬-星夜祈盼 刺猬-在心间 刺猬-漂离去月球 刺猬-白白白白 刺猬-赤子呓语一生梦 本期相关 专访张亚东:“理想”提醒我有一个地方要去 Mr. Woohoo水土不服的非典型夏天 乐队主唱李红旗:对我来说,音乐绝对有好坏之分 新裤子庞宽,中国制造的民间艺术家
本期嘉宾 白茶,青年漫画家。曾获中国动漫金龙奖、银河奖、星云奖等奖项,被评为亚洲书店论坛2017年度最热漫画作家。代表作《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系列绘本,绘本作品中的吾皇、巴扎黑等艺术形象生动有趣,逐渐成长为大众喜爱、老少皆宜的动漫品牌——“吾皇万睡”,该品牌荣获国际授权业协会LIMA等机构颁发的“2018年度中国IP”。 本期主播 颠颠,看理想音频编辑 回到2014年,“吾皇”和“巴扎黑”的创作者白茶在过去的七八年中日子过的并不如意,虽然已经获得了一些奖,同时也成为了郑渊洁的签约画师,但他总觉得自己的作品并没有被人真正看到。 在尝试寻求突破的过程中,他创作的“吾皇”意外地被周围很多人喜爱,总催着他在朋友圈更新;后来他把高冷傲娇的“吾皇”放到了微博上,一下子火了。 2015年出版的那本《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大受欢迎,也推动了白茶的持续创作,最新一本已经是这个系列的第5本了。 或许你也曾在朋友圈、微博看到过吾皇和巴扎黑,被铲屎官少年和他们的故事逗笑、治愈过,那这期电台来听白茶聊聊这些年创作背后的故事;还有在他心目中,关于吾皇和巴扎黑的更多可能。 本期歌单 Jack Johnson - Breakdown 安娜其 - 明天升起的依然是悲凉的心
本期嘉宾:段志强 本期主播:颠颠 段志强是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员,现在也是看理想《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系列节目撰稿人之一,同时也是转述人。 内容当然是这档节目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但不得不说段老师的转述让这档很可能板着脸的节目妙趣横生。 听友EDen说,“作为一名中学老师非常羡慕段老师迷人的嗓音,和佩服段老师能让人专心听下去、听完又不觉得累的讲话技术”。 说实话我和同事之前对段老师完全不了解,但节目上线后不少同事都变成了段老师的迷弟迷妹,甚至另外几位主讲人比如陶朗歌、詹青云也成了段老师的粉丝,因为能把历史讲的兼具学术和幽默并不容易,更何况段老师需要转述的稿件又常常出自他人之手,逐渐地段老师被称为“看理想最强历史声优”。 这期电台,听段老师聊聊做历史声优的感受和节目幕后故事,以及他对所谓“知识付费”的看法。 本期相关 歌单: Toumani Diabaté - Jarabi 有坂美香 - 月迷风影 名词: 欧立德:哈佛大学东亚系讲座教授,美国“新清史”领军人物之一,著有《满洲之路:八旗制度与清代的民族认同》《乾隆皇帝》 阿北:本名杨勃,毕业于清华大学,豆瓣创始人及CEO。 Brill:指布里尔学术出版社(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1683年在荷兰成立,是欧洲最古老和国际的专业学术出版公司,其销售对象主要针对欧洲、美国和日本的学者、研究人员或图书馆等学术机构。 B站直播回放: 段志强:野生历史学家是怎么养成的? 站内专辑节目: 《开学七问:我们今天需要的人文素养》 《水生万象:水与中华文明的历史细节》 主讲人专访系列: 专访杨照:年轻人最重要是知道世界有多大 专访骆以军:小说家是我们的最后一道防线 专访庄卉家:穿过胡同、森林和夜市,用气味告别夏天 专访许子东:青年必然是文学的 番外:阿詹阿庞,生活中那些不能将就的事儿 周轶君:我的味觉记忆之上海 专访徐英瑾:亚里士多德活到今天,肯定会研究区块链 专访王瑞芸:像个孩子一样,在艺术面前放松下来
工作几年之后应该都有体会,就是身体总时不时出问题:肩颈痛、腰疼、肠胃不好,视力下降,入睡困难等等,甚至在心理上也会出现焦虑和抑郁。 筋膜枪、立式办公桌、颈椎按摩仪、泡脚盆的热销,多少反映了这届年轻人身体已经不太行了,以及为了有个好身体大家有多拼。 有句话说的好,每个月领到的不是工资,是工伤补偿。 这期我找来两位嘉宾,一位是咱们电台的老朋友,理想国编辑EG,编辑的书除了科普类比如之前电台里提到的《饮食的迷思》《总觉得饿》,还有几本经常让人怀疑人生,比如《从早茫到晚》《生存还是毁灭》《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 另一位是住我隔壁的室友,长期从事公关行业,如果看到她终于有时间休息了,那一定是她辞职了。 这期电台当中,我们聊了聊各自受过的工伤,以及当代社畜逃离这种困境的可能。 本期“扎心版”海报,左为dy,右为天真: 本期年华特约专栏《My Way》由看理想与怡园酒庄联合出品,新专栏从今年1月开始每月更新一期,共12期。我会找不同的朋友一起聊聊那些现实又令人忧心的问题,也会呈现因为不同思考和选择所经历的不同人生状态。
本期嘉宾 杨全强,主持出版品牌“上河卓远文化”,业内尊称“杨师傅” 本期主播 颠颠,看理想音频编辑 如果你对音乐感兴趣,很有可能听过、看过杨师傅编辑或者参与策划的一些书,比如鲍勃·迪伦的自传《编年史》,袁越的《来自民间的叛逆》,格雷尔·马库斯的《十首歌里的摇滚史》等等。 《编年史》 读库版《来自民间的叛逆》,杨师傅作为本版的外审,图片由何西提供 《只有大众,没有文化》这本书的作者王小峰老师曾经说过,“要是没有杨全强老师,介绍外国音乐的中文书会少一半”。 当然杨师傅也不是一位只做音乐类书籍的编辑,在学术、思想、建筑、设计、文学等各方面都有涉猎。 精典文库之《巨匠与杰作》 人文科学译丛之《福柯:其思其人》 2018年初,杨师傅获得了第三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编辑奖,主办方给到的获奖理由是这样的:杨全强主持的“上河卓远” 出版的图书界面友好,善待读者,对整体的文化状态保持清醒,予以回应,在这个失去方向感的时代里,这是一种强大的激励。 获奖现场,持话筒者为杨师傅 这期电台,我和杨师傅聊了聊一些做书的故事;以及作为出版行业的前辈,他怎样看待做书这件事,怎样看待人与书的关系。 南京大学本科刚毕业时的杨师傅 本期相关 微信公众号: 上河卓远文化 书籍: 《时光列车》《只是孩子》《宋徽宗》《来自民间的叛逆》《只有大众,没有文化》《欧美流行音乐指南》《带着鲑鱼去旅行》《误读》《伤花怒放》《沃尔科特诗集(1948~2013)》 人物: 陆智昌,书籍装帧设计师,作品有《我们仨》《文学回忆录》《看见》,以及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杜拉斯作品系列等 刘东,清华大学教授,创办并主持了江苏人民出版社“海外中国研究丛书”、译林出版社“人文与社会译丛“等 周边: 看理想首款T恤 本期歌单 UNICORN - エコー Bob Dylan - Forever Young Tommy Emmanuel - Keep It Simple Pierre Bensusan - Le Jardin d'Adonis Robert Bonfiglio - Aspirations of Libertine Nirvana - Dumb
或许你还记得去年11月底上线的那期《加印啦!编辑》专栏,嘉宾是我当时的同事罗丹妮。 丹妮当初负责编辑的书里面有一个系列叫“单读”,出品人之一是作家同时也是单向空间联合创始人的许知远,他现在更为大众熟知的身份是《十三邀》和《十三游》这两档视频节目的主持人。 单读的现任主编吴琦是80后,他和许知远一样毕业于北大,在工作上和丹妮配合默契。 《单读》的第一期出版于2009年,这本杂志书和许知远当时开的书店同名,叫《单向街001》。 到2019年单读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名字、设计、作者以及单读内部都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有人坚定追随,也有人扭头就走。 丹妮在2020年加入了单读,我很想知道她看到的“单读编辑部”是怎样的,有什么新的故事和感触。 单读编辑部 编辑部一角 单读编辑室外一角 吴琦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谈过他对单读的理解,我很好奇两位在一起谈论单读会是什么样子,有怎样的碰撞。 单读20:新新新青年 单读编辑部在单向空间东风店内楼上 单读新书《单读24:走出孤岛》 本期歌单 Ralph McTell - Streets Of London Jodymoon - A New Definition 其他相关 编辑罗丹妮:谁来记录我们乏善可陈的生活
前几天是六一,我有不少同龄的朋友已经开始给自家孩子过儿童节了。 想来也是有点不可思议,总感觉我自己脸上打腮红涂口红、穿着校服和小白鞋、跟着那首《红星歌》表演节目也不过是几年前的事儿。 从孩子的角度看,家长有时候真的很奇怪:以前告诉小孩要好好学习不要早恋,后来可能大学刚毕业就旁敲侧击希望赶紧领个对象回家;以前希望小孩飞得远一些,现在说回来吧差不多得了。 在北京工作,天南海北的人都会遇到,家庭条件也各有差异。但聊到家长,我们常常会感慨“同一个世界,同一种家长”。 这期电台我找了两位新朋友:《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这档节目的两位音频编辑Diana和牧童,牧童同时也是《重新看懂中国画》这档视频节目的编辑。 来听两位聊聊各自的成长和受教育经历,同时我们也试着“从孩子出发,重新认识亲子关系”。 其他相关 你好,童年 本期歌单 Emme Packer - Radical The Libertines - Anthem For Doomed Youth
天真来看理想做的第一期电台讲述了她告别家乡温州来到北京,从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成为音频编辑的故事。 直到今天,这个行为在我和dy看来都非常勇敢,比如dy起码是先从湖南来到北京读研究生,有一个过渡和适应的过程。 但不得不说,天真的这个决定完全开启了她的第二人生,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人。到现在天真入职看理想也已经一年了,我很想听听这一年她的想法变化和思考。 有人来,也有人走,设计部的小抓最近也有了自己新的人生规划,要开启一段新生活了。 小抓在看理想的部分设计作品 小抓读书期间的作品 我请这两位来到录音棚,一起聊聊我们到底会因为什么告别一份工作,以及关于“人生重来”这件事儿。 本期相关 设计师眼里的鬼怪美学(嘉宾小抓、小岚) 我的味觉记忆之郑州,洛阳(嘉宾小抓、小田) 从小学老师到音频编辑(天真在看理想电台的出道作品) 本期年华特约专栏《My Way》由看理想与怡园酒庄联合出品,新专栏从今年1月开始每月更新一期,共12期。我会找不同的朋友一起聊聊那些现实又令人忧心的问题,也会呈现因为不同思考和选择所经历的不同人生状态。
看理想电台推荐书单(部分) 上期电台听梅老师聊了聊她从台湾来大陆做出版之前的一些故事。 两岸的出版环境是很不一样的,不管是在心态上还是工作的细节上去应对这些差异和挑战,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这期电台听梅老师聊聊她来理想国之后的故事,以及桌游、音乐剧所引发的她对“做出版”这件事的认识和思考变化。 音乐剧《汉密尔顿》 本期歌单 UNICORN - エコー 往期相关 编辑梅心怡:做理想国译丛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是平凡人(上) 编辑罗丹妮:谁来记录我们乏善可陈的生活 编辑gy:我曾经梦想成为一名数学老师 编辑宝库:搭讪流浪狗,我有特别的技巧
看理想电台推荐书单(部分) 几个月前国内肺炎疫情还很凶猛,大家每天盯着不断增长的确诊人数和各种令人或悲伤或震惊的消息,忧心忡忡地度过一天又一天。 而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方舱医院,有一位40岁左右的感染者傅先生却躺在病床上认真读一本来自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的书《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 听书名也知道这不是一本用来消遣、打发时间的书,而是一本学术著作,这本书是理想国译丛系列也就是被读者称为“黑拱门套餐”当中的第五本。 之前电台的专栏《加印啦!编辑》有一期嘉宾是理想国译著馆编辑gy,或许你还有印象。 另外一位为理想国译丛付出极大心血的是译著馆主编梅心怡,我一直不太敢打扰,因为她太忙了,甚至听说她曾经通宵做书,直接睡在办公室。 我弱弱地邀请过梅老师几次,都被她婉拒了;不过上次请她录2020年元旦书单安利的时候,我试着再次邀请梅老师录制编辑专栏,很意外地收到了肯定的回复,这可能是那段时间最让我兴奋的事情了。 2019年7月15日《奥斯曼帝国的衰亡: 一战中东,1914—1920》作者尤金·罗根在单向空间活动现场 现场读者数量远超梅心怡预期 年后我们找了个周末,在看理想的录音棚聊了差不多八个小时,这次的编辑专栏也会分两期播出,这一期我们更多了解一下梅老师来理想国之前的故事。 往期相关 121.十位编辑推荐了一份新年书单 116.编辑罗丹妮:谁来记录我们乏善可陈的生活 86.编辑gy:我曾经梦想成为一名数学老师 71.编辑宝库:搭讪流浪狗,我有特别的技巧 55.编辑胡昊:拍照片我也会,为什么他就是大师? 本期歌单 UNICORN - エコー 虹音 - Sparkling Daydream
站内上新 贾樟柯:电影,我只略知一二 熟悉我的同事都知道我很“养生”,平时在公司休息室吃午饭,大部分时候他们都会感慨:天哪,你吃的太清淡了! 客观来说确实是这样,比如西红柿炒鸡蛋,炒土豆丝,油菜炒蘑菇,素炒豆角,炒青笋等等。 倒也不是不爱吃口味重的,而是吃了口味重的容易上火而且嗓子会不舒服。 所以我很羡慕没有这种顾虑的同事,比如我的湖南湘潭同事牧原,平时的午餐几乎都是既油又辣,唯一一次见到她点的外卖里面有水煮青菜,一多半也让我吃掉了。 除了能吃辣,爱嗦粉也是湖南人很重要的标签,记得几年前和dy在外面吃饭,作为一个湖南怀化人,她现场教我如何“嗦粉”。 夏天会是热辣的季节,这期“我的味觉记忆”专栏,干脆请这两位湖南妹子一起来聊聊关于她们的家乡湘潭和怀化的味觉记忆。 龙虾吃完之后加粉就是一盘完美的龙虾粉 牧原妈妈做的年夜饭 刘晓庆在《芙蓉镇》中饰演卖米豆腐的胡玉音 本期歌单 Alan Pownall - Life Worth Living Vampire Weekend - Bambina 往期专栏 我的味觉记忆之哈尔滨 我的味觉记忆之上海 我的味觉记忆之武汉,赤壁 我的味觉记忆之郑州,洛阳
看日历的时候发现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5月5号是“立夏”,前几天因为寒潮天气还犹豫要不要穿秋裤的我忽然感到一阵恍惚:这么快就要夏天了吗? 即将到来的是一个从春天过渡到夏天的小长假,假期当然离不开好音乐的陪伴,这期电台我们就坐在音乐的滑梯上,从春天滑到夏天: 在澳洲读大一的00后音乐人徐疏雨,歌曲《耳目》刚登上了全球华语金曲榜2020年4月榜单的榜首; 在北大学医的音乐人Yiti,用《循》这首歌唱出了每次在所谓“自我蜕变”中会产生的纠结感,为了获取什么而放弃什么,一而再地被不同的枷锁绑定; 成员分散三地的暗色民谣乐队天鹅与花朵,“关注那些幽深和晦暗的角落,关注那些孤独和沉默的时刻,同时发掘出其中的美和梦幻,使其成为歌谣”; 因参加《即刻电音》进入大众视野的“鹅哥”陶乐然加入明堂唱片后发布《嘘...》,“听歌的你最快活,做歌的我也还凑合”; 风格独特的音乐人歪歪歪同时也是一名建筑设计师,“开心时候要做音乐,不开心时候更要做音乐”,来听听她的《一个人跳舞》; 前坡上村乐队主唱、现洗浴时间ShoweringTiming主唱孙骁用《冲浪熊》这首很可爱的歌曲提醒你我在感受到音乐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多想一些严肃的事情; 为《风味人间》演唱推广曲《至味在人间》的何教授,用他充满故事感的嗓音在《这是谁的故事》中唱道“自己写的故事/至少真实/依然期待着明天/美丽的样子”。 疫情对音乐行业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希望各位音乐人能够撑过这段时间,相信有很多朋友一直在线下等你们,“依然期待着明天,美丽的样子”。 本期歌单 徐疏雨 - 耳目 Yiti - 循 天鹅与花朵 - 自恋 陶乐然 - 嘘.. 歪歪歪 - 一个人跳舞 洗浴时间ShoweringTiming - 冲浪熊 何教授 - 这是谁的故事 版权支持 南国先声,Yiti,天鹅与花朵,明堂唱片,街声StreetVoive,孙骁,黑马娱乐DHE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