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舍五入的话,大M和小M也算是小镇青年,当初也做过不少题。虽然后来并未如有些才俊翘楚一样靠做题闯出名堂,但那些熬过的夜,努过的力,确实扎扎实实的填满过学生时代。 本期,我们就聊聊曾经的小镇和那些年在小镇做题的我们。
每个家庭,都至少有一个成员三伏天不肯开空调,有的人家甚至全员一致不肯开空调。家主在沙发上瘫坐,一会汗出个人字,一会汗出个一字;家猫在地砖上贴行,只要不站起来,也能捱过这个夏天。 Ta们齐心协力,捍卫了家庭电费,守护了地球资源。快了,就快暴富了,也许就在这个夏天。
20岁更快乐还是40岁更快乐? 变老的过程是更好还是更坏? 我们经常谈论对变老的恐惧,却很少注意到有很多东西,只有随着年龄增长才会来到我们身边。所以本期,M们想和大家聊一聊关于变老的好处。 …… 算了,哪有什么好处。
本期聊我们养过的动物。想起纪录片《一路“象”北》记录了那个“大象旅行团”的轨迹。其中有一段“紧急”事件:一辆汽车在深夜与象群正面遭遇,仅仅相隔三四米,下车的人群才与象群“打了照面”,双方都被吓了一跳,纷纷慌乱后撤…… 人与动物的关系,本来应该是这样吧。 但我们是贪婪的人类啊,我们欲求不满啊。我们必须把喜欢的东西抱在怀里,摸在手里,看在眼里,即使为它每天铲屎也在所不惜。我们为什么如此喜欢动物? 心理学说,是因为人们需要“接触性安慰”,猫抱起来柔软温暖,狗的鼻息喷到脸上痒痒的,鹦鹉的羽毛触感顺滑,即使是一条小蛇,摸起来也会有难以想象的奇妙温凉。 生理学说,与动物互动,会促进催产素的分泌,让人与动物之间产生类似“亲子”反应。能让人感到开心,压力得到舒缓,产生情感链接和归属感。 所以无论怎样看来,都是人类需要动物更多,我们是索取方,也是投怀送抱的铲屎者。
工作就像爱情,无论开始时多么狂热,时间久了也会在日复一日的重复琐碎中消磨于无形,之所以还干着,原因无非也是“还能离咋地”。所以到底是什么样的工作,才能像电影里那样坚持一辈子,到退休的时候还恋恋不舍感怀失落呢。 M们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间理想工作,也没想清楚离开现有的工作还能干什么,闲聊的时候,总妄想抛开那种世俗的欲望从事一份梦想中的工作,比如站着看风景的门童、不用费脑子的前台、追风的外卖骑手、离家三百里的月嫂、沉默无情不办卡的美甲师、不用上下班的畅销书女作家,在海风穿过的餐里穿轮滑鞋的女招待......这些工作都是我们喜欢并在想象中代入过的,前提是世界不要那么卷,人心还没崩。 话说回来,抛开那种世俗的欲望谈工作理想,本来就是耍流氓,耍就耍了,可我们为什么连做白日梦都离不开打工呢?
你是一条天线,每日无差别的接收庞杂讯息。在某些特定的时候,你会识别出一条特别的信息,你大脑里的某些神经元就会突然被点亮。也许亮几天,直到它湮灭于信息之海。也有可能会亮很久,久到一辈子都忘不了。 这些信息也许没用但有趣,你想起来就会笑。也许无趣但有用,会在将来的某个时刻为你派上用场。也许让你感到伤心无力甚至被虚无感占据,但你的小格局也可能因此打开那么一下下...... 本期,看看M们接收到的讯息: 一个临将离世的妈妈,可以为她的孩子留下哪些东西;我为什么不能像爱宠物一样包容我的身体;是不是只有拿着小皮鞭才是SM;疫情过后我还会像以往一样相信我的生活吗;生物层面的进化和科学层面的进化是相悖的吗...... 呃,只能说,天下没有两根型号相同的天线,谁知道能点亮你的讯息,会是哪一条。
梦华录播完了,小M沉溺于刘亦菲的美貌,提议聊聊古偶剧,其实M们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古偶剧,字面拆开,应该就是古装偶像剧的意思吧,听起来确实比古装剧洋气很多。 可新偶像那么多,我们都不认识,只要一开口,仍然是那些牢固盘踞在记忆的古装剧,尤其离不开金庸。对那批不是很年轻的人来说,古偶启蒙还是射雕三部曲,那就不得不提三杨:杨康是个大坏蛋,但对穆念慈独付深情,所以大家跺着脚捶着胸也要爱他,何况他可是苗侨伟啊;杨过就不用说了,胶原满满的刘德华,还没变黑的古天乐,历届杨过没有不迷人的,虽然人有些小花,还假装无意的撩了郭襄,但对小龙女的眷恋之情总体还是另人令人满意的,再说还有大雕可骑,也实在太添彩了;后来又有了孙兴版杨逍,他不好好梳头只顾谈恋爱的样子真是令人尖叫,连马景涛的咆哮也无法遮盖他的光彩,高管PK教主,风头全面碾压,他才是光明顶之光。 哎刹不住了,果然一见三杨误终身。
A小姐和弟弟的故事还在继续,但像所有不该存在的续集一样,接下来的故事总会让你觉得还不如一切都没发生。我们到底怎么样才能学会在该分手的时候果断画上句号啊,不逃避,不怨念,不撕逼,不怀恨,就只是,分手而已。
小M从小就很机智,大学刚毕业就想当一名公务员,只是我本将心向编制,奈何编制不理我,没当成,所以现在仍然十分想当公务员; 大M年轻时只想出去作,不想当公务员,但天下风云没出我辈,一入江湖倒是岁月很催,所以现在变机智了,也十分想当公务员。 公务员多好啊,工作稳定,职业体面,薪水虽不突出但福利优渥,年轻时可能缺点刺激但退休生活富足多彩,朝九晚五一辈子虽略显乏味但能把根留住,不会像现在这样浮萍一般飘摇在城市里,疫情持续一个月担心工资扣发,疫情持续两个月就得担心公司倒闭。再说万一得文昌君青睐,你仕途发达平步青云也说不定呢。反正现的互联网女孩们早都不喜欢狂野男孩了,局里局气、厅里厅气的精神小伙儿才能在求偶市场上所向披靡。 又是父母说的对啊,出去打工每月带回家两万块,不如乖乖考进体制内,每月提回家米油面。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马小军躲在床下,只看到米兰茁壮的小腿,就爱上了她;亨伯特第一次看见洛丽塔,她正趴在草坪上,洒水器在初夏的阳光中喷出彩虹;《情人》里,东方男人和西方少女在临街的小公寓里做爱,午后的阳光从门缝里漏进来,照在梁家辉的屁股上…… 好多不错的场景都发生在夏天,多半不是巧合。据说,温暖的阳光会提高血清素水平,而血清素能让人体更放松,更容易得到快感。就算是没有血清素这回事,骄阳、季风、水汽、汗珠,这些东西也能让毛孔打开,一定会有某种物质肆无忌惮地蒸发到空气中,然后无中生有的制造出许多情愫和故事。 M们本期聊夏天,聊雪糕,西瓜,冰啤酒,聊约会、空调、吊带裙……单看这些词就知道,夏天终归是美好的,有少数人嫌夏天又胖又热肉身缺点暴露无遗,那,显然,也不是夏天的错。
“城市发展过程中必将产生大量废弃物,而其中大部分是人。”张医生和王医生,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沈阳。在社会急剧转型的过程中,他们摆脱了掉队的命运,实现了阶层跃升,但仍然不怎么快乐。 《张医生和王医生》是一本很厚的书,M们捧着这本书,却没有聊这本书,因为相比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M们对东北和东北人有更多兴趣,小M在书里画出段落,大M搜索记忆里的相似片段。 我们无法回答“为什么我们都这么庸俗了,还是不快乐”。因为我们明明觉得,庸俗以后,确实会快乐很多。
下水道总是要堵的,空调总是要坏的,室友做完饭的厨房总是像被打劫过,躺在床上总是会看见天花板上有蜘蛛网。反正是租来的房子,反正很快就又会搬家的,谁会在意呢?就一起修修补补跌跌撞撞的走过吧。 本期,听大小M聊聊租房往事。那些露水之缘的居所,正配我们不够长情的青春。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