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and Arts 集锦》x 兰蔻 · 「Beauty Is A Living Art 美自恒久,由你所塑」下集 卢浮宫藏有40万件艺术品,其中很多都以女性裸体为题,然而这些作品或许只有不到10%出自女性艺术家之手。长期以来,女性多作艺术家的灵感缪斯,以作品的形式出现在美术馆里。““Beauty is a Living Art” ,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艺术家,当她们拥有了重塑女性形象的权利,在艺术语言无限的想象力下,她们又会如何自由雕刻自己呢? 此次对谈,我们邀请艺术史学者邵亦杨与艺术家姜杰,一起倾听女性艺术家如何重塑女性、重塑艺术。 时间线/TIMELINE 「女性如何从艺术创作的客体变为主体」 03:29 邵亦杨:女性艺术家需要获得平等的机会,平等的权利。 08:45 什么是女性艺术家创作中的“歇斯底里”? 「艺术革命与女性艺术家的创作」 15:43 材料是否被附加性别色彩? 18:00 为什么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比较少? 「平等创作的权利」 28:28 姜杰:任何性别的艺术家都应该拥有独特的创造力。 29:55 女性艺术从业者如何为女性艺术家发声? 「美是瞬间的,还是永恒的」 32:51 美是永恒的还是瞬时的? 39:12 美和艺术的关系是什么? 互动 / Find Us Weibo/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荔枝:LifeandArts集锦 Instagram:nyt_lifeandarts 关于LifeandArts集锦 / About LifeandArts 监制:李梓枫 编导:宝珂 编辑:邓甜菜、Frank、景力 剪辑:海频 编辑助理:窦嘉桐、王熙悦、吴嘉敏、张筠棣
《Life and Arts 集锦》x 兰蔻 · 「Beauty Is A Living Art 美自恒久,由你所塑」上集 美学家蒋勋曾说:“生命如此短暂,唯有美是永恒。”生活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每个人踌躇游移在多线性的任务中。复杂「生存」中时空的流动不敌「生活」中美的情绪和温度。“Beauty is a Living Art” ,美是活的艺术,艺术把生活变美。美与艺术一样,也许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它们重要性愈加明确。给「生存」提纯,重启「生活」之臻。 此次对谈,我们邀请艺术史研究者、作家张宇凌与艺术家商亮,一起聊聊美的必要性,让艺术为我们的生活点一盏灯。 时间线/TIMELINE 00:03:19 美的魅力在于难以被定义 00:17:02 商亮:艺术的标准是流动的,艺术的外延是不断扩大的 00:29:04 张宇凌:美的灵感来源可能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而是可能是一个“奔头” 00:33:13 商亮:美带来的是脱离日常的启蒙 00:40:15 颜值焦虑的本质是什么? 01:09:39 时尚需要艺术,但艺术是否需要时尚? 互动 / Find Us Weibo/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荔枝:LifeandArts集锦 Instagram:nyt_lifeandarts 关于LifeandArts集锦 / About LifeandArts 监制:李梓枫 编导:宝珂 编辑:邓甜菜、Frank、景力 剪辑:海频 编辑助理:窦嘉桐、王熙悦、吴嘉敏、张筠棣
娱乐行业与艺术行业看似截然不同,但回归到“人”与“作品”本身,艺人经纪人与艺术策展人都需要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给予艺人/艺术家独特的视角和指导,挖掘和助力青年艺术家成长。 此次,我们邀请两位不同行业的翘楚,从市场结构和工作方法论等两个维度出发,讨论如何支持青年艺人/艺术家的职业生涯,而双方在此过程中如何发挥最有效的作用,从不同角度让观众更加理解艺术家“背后”的支持者。 本期我们邀请到高古轩香港画廊负责人游骁,与Plusmall品牌主理人、作家杨天真和策展人、蜂巢项目生成项目总监杨鉴,一同分享策展人与经纪人之间的微妙联系。 时间线 / TIMELINE 3:30 如何发掘新鲜艺人和艺术家 9:37 经纪人是娱乐圈的领路人,策展人是否也是艺术圈的领路人? 16:03 艺术圈也进入了人设时代 20:45 画廊、艺术家和艺人、经纪人如何维系情感与商业关系? 26:52 杨天真:合约是一切公平合作的基础 30:14 杨鉴:艺术家的商业合作是一次和大众交流的机会 33:06 艺术家和艺人的区别在于曝光度吗? 39:10 性别对明星、艺术家职业发展的影响大吗? 45:25 时代让幕后工作人员来到幕前,这是一个行业的转换吗? 被提及的相关内容 / Anything Related 我们为什么要办艺术季? 我们如何重新建立艺术社群?|Gallery in HAUS 艺术季的 「深藏简出」|Talks in HAUS 什么样的明天才是一个更好的明天?|Tomorrow in HAUS 苏河皓司地址:上海市静安区苏州河文安路30号 苏河艺术季举办时间:2023.11.3-12.3 互动 / Find Us Weibo/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荔枝:LifeandArts集锦 Instagram:nyt_lifeandarts 关于LifeandArts集锦 / About LifeandArts 监制:李梓枫 编辑:邓甜菜、Frank、景力 剪辑:李美慧 设计:小明 编辑助理:窦嘉桐、王熙悦、吴嘉敏、张筠棣
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艺术家们利用新媒体展开了一系列的艺术创新试验。在抖音平台上,艺术家们多元、实验的创作风格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而在社交媒体上玩艺术,会让艺术与流行文化产生哪些有趣的碰撞? 抖音在这其中,又对艺术家和美育带来了哪些赋能呢? 本期,我们将视野放于中国的爆款基地——抖音APP中「抖音艺术」板块负责人Laurent Liu 刘畅,携抖音艺术签约的三位爆款创作者邹雅琦、一辣一辣、曾bobi共同分享,自己的创作经历与感悟。 时间线 / Timeline 02:38 第一条爆款内容是怎么样火起来的 07:48 进入大众视野后,是否根据互联网的特质去改变创作方向 10:56 青年艺术家在短视频平台爆火后,获得了什么机会 18:28 抖音上的作品共创与跨界 24:33 短视频的媒介属性是否会影响创作方式 38:17 创作短视频过程中的难忘经历 被提及的相关内容 / Anything Related 我们为什么要办艺术季? 我们如何重新建立艺术社群?|Gallery in HAUS 艺术季的 「深藏简出」|Talks in HAUS 什么样的明天才是一个更好的明天?|Tomorrow in HAUS 苏河皓司地址:上海市静安区苏州河文安路30号 苏河艺术季举办时间:2023.11.3-12.3 互动 / Find Us Weibo/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荔枝:LifeandArts集锦 Instagram:nyt_lifeandarts 关于LifeandArts集锦 / About LifeandArts 监制:李梓枫 编辑:邓甜菜、Frank、景力 剪辑:李美慧 设计:小明 编辑助理:窦嘉桐、王熙悦、吴嘉敏、张筠棣
随着艺术家创作工具与AI科技的不断结合,后数码时代的图像审美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艺术家冯骏原将照片写实风格的渲染手法从商业广告的媚俗视角中脱离出来,形成极具个人特色的批判美学,时而打破网络日常和艺术史的边界,模糊个人处境与公共意识的划分,振动不同文化层的共通意识。 此次圆桌论坛邀请艺术家与策展人、学者、设计师围绕展览共同探讨,当下的科技如何促进新的意象制造。当下,科技如何促进新的意象制造?数码人文是否对传统艺术史论构成冲击?观者要如何欣赏科技图像中艺术家的主观性? 本期,我们邀请了此次苏河艺术季中,「Tomorrow in HAUS」板块的其中一个项目——「苦恋」的策展人兼本场主持人李石影Claire Li,与本场作品展出的两位艺术家一起聊聊,他们分别是: 冯骏原 – 艺术家 韩笃一 – 艺术家、设计师 时间线 / Timeline 05:36 两位艺术家近些年的创作脉络 11:40 “梗图”到底意味着什么 12:53 “梗图”的流通性背后除了情感上的会心一笑,还有什么 14:39 韩笃一:所有视觉信息里带有的内容,会刺激人脑去产生不同的情绪。 22:23 两位艺术家在创作中将身体、图像以及设计的结合 24:59 冯骏原:展览很重要的一个锚点就是我对身体的不同理解。 33:47 CG渲染是什么 被提及的相关内容 / Anything Related 我们为什么要办艺术季? 我们如何重新建立艺术社群?|Gallery in HAUS 艺术季的 「深藏简出」|Talks in HAUS 什么样的明天才是一个更好的明天?|Tomorrow in HAUS 苏河皓司地址:上海市静安区苏州河文安路30号 苏河艺术季举办时间:2023.11.3-12.3 互动 / Find Us Weibo/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荔枝:LifeandArts集锦 Instagram:nyt_lifeandarts 关于LifeandArts集锦 / About LifeandArts 监制:李梓枫 编辑:邓甜菜、Frank、景力 剪辑:李美慧 设计:小明 编辑助理:窦嘉桐、王熙悦、吴嘉敏、张筠棣
画廊、艺术家、赞助人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关系和产业链条,共同促进艺术的创作、展示和推广。而面对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疏离,艺术圈该如何保持自身社群性?又该如何避免「抱团」寻求「破圈」呢? 本期,我们邀请到Artnow创始主编何敏Chris Ho担任主持人,以及三位重要嘉宾,分别是: 张哲源 – Balice Hertling总监 Daniele Hertling – Balice Hertling创始人 Chris Shao – Objective Gallery主理人,Chris Shao Studio创始人,Design Miami Shanghai联合创始人 他们将从各自的画廊机构运作、艺术与设计收藏以及与艺术家之间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实践经验出发,在苏河皓司一同展开讨论。 (本期对谈语言为英文) 时间线 / Timeline 04:55 为什么将画廊选址在历史建筑 06:26 “接触”和“环境”是重新定义艺术作品的重要因素 07:55 做一些比艺博会持续时间更长的事情 12:10 专注于一件事,在选择艺术家时保持多样化 19:34 停止讨论,开始实践 23:34 纯艺画廊占领墙壁,艺术设计画廊占据地板 35:03 什么是理想的藏家 38:42 保持画廊自身的本质,通过好的艺术家和好的品位吸引他人 49:11 在不同地方开设新空间需要像保持自己一样,不要妥协,勇于冒险 被提及的相关内容 / Anything Related 我们为什么要办艺术季? 我们如何重新建立艺术社群?|Gallery in HAUS 艺术季的 「深藏简出」|Talks in HAUS 什么样的明天才是一个更好的明天?|Tomorrow in HAUS 苏河皓司地址:上海市静安区苏州河文安路30号 苏河艺术季举办时间:2023.11.3-12.3 互动 / Find Us Weibo/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荔枝:LifeandArts集锦 Instagram:nyt_lifeandarts 关于LifeandArts集锦 / About LifeandArts 监制:李梓枫 编辑:邓甜菜、Frank、景力 剪辑:李美慧 设计:小明 编辑助理:窦嘉桐、王熙悦、吴嘉敏、张筠棣
在逐年建构自身收藏体系的同时,很多藏家的目光落在了创办艺术基金会、私人美术馆等空间方向去拓展。藏家的身份渐渐不再隐于藏品之后,而是不断涌现在荧幕之前。 私人艺术收藏露出也给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视野——即藏家意志为主旨,展览价值更高于普世的意义。以自身的海内外知识背景,国际视野与本土文化的有机联合,是很多藏家的经验与优势所在。进而,在建立收藏的过程中,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图景与现实挑战以及如何规避干预,他们有些许话语权。 本期,我们邀请到Artnet亚洲商务拓展总监王艺迪作为主持人,与Jackalope酒店集团创始人兼青年藏家Louis Li、元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禾、 艺术赞助人兼藏家罗旭东 、 艺术家兼焜当代艺术基金联合创始人兼G+ Museum创始人葛辉。一起解开艺术界后台的幕布,走进藏家的艺术生活。 时间线 / Timeline 03:11 开始收藏的契机 06:48 平台可以滋生某种艺术生态,激发大家思考的共性 07:19 无论收藏还是创作都源于一种动机,其中离不开情感或机会 11:16 对艺术的激情驱使着收藏行为的改变,从艺术收藏走向艺术赞助 16:46 藏家诞生出的机构遍地开花,是符合时代和语境的必然结果 20:16 以赞助人的身份去做项目,源自于每个人内心的家国情怀 34:08 藏家对青年艺术家的看法 38:08 艺术的金融属性无法回避,它构成了艺术家工作的完整度 被提及的相关内容 / Anything Related 我们为什么要办艺术季? 我们如何重新建立艺术社群?|Gallery in HAUS 艺术季的 「深藏简出」|Talks in HAUS 什么样的明天才是一个更好的明天?|Tomorrow in HAUS 苏河皓司地址:上海市静安区苏州河文安路30号 苏河艺术季举办时间:2023.11.3-12.3 互动 / Find Us Weibo/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荔枝:LifeandArts集锦 Instagram:nyt_lifeandarts 关于LifeandArts集锦 / About LifeandArts 监制:李梓枫 编辑:邓甜菜、Frank、景力 剪辑:李美慧 设计:小明 编辑助理:窦嘉桐、王熙悦、吴嘉敏、张筠棣
从Art in SUHE HAUS的创作出发,致力于探索公共性的当代艺术,通过对公共空间的再造构建一种全新的艺术视角。艺术家蒲英玮,谭永勍,孙一钿,张移北将与项目策展人马豪共同探讨如何打破传统媒介的边界,以个人视觉符号介入公共艺术在中国的在地实践。 面对屋顶,这个介于私域与公众之间的公共空间,艺术家如何通过材料的多维度呈现去打破传统媒介的边界?又如何以个人视觉符号介入公共艺术在中国的在地实践? 今天,在Skyline in HAUS天际公共艺术单元的策展人马豪的牵引联动下,我们邀请到了四位重要嘉宾,分别是: 蒲英玮 – 艺术家 谭永勍 – 艺术家 孙一钿 – 艺术家 张移北 – 艺术家 他们将从各自的公共艺术实践出发,在苏河皓司一同展开讨论。 时间线 / Timeline 05:48 玩具到绘画到装置,《热带企鹅》两次转化背后的生产逻辑改变 10:35 特定语境下,作品与场域之间如何产生新的对话? 15:20 公共艺术以一种“暴力”的形式在城市中出现 22:03 公共项目的公用性是在人群中发生的 23:41 艺术的一个重要魅力在于在过去和未来不断地跟公众相遇,产生链接 33:32 艺术家对作品的预想是个人化的,观众的解读则是开放的、自由的 39:30 在合适的地方呈现合适的作品,同时兼具反思性 43:57 一种社会视觉文化的达成,艺术家需要不断地参与到更具公众性的委任项目当中 被提及的相关内容 / Anything Related 我们为什么要办艺术季? 我们如何重新建立艺术社群?|Gallery in HAUS 艺术季的 「深藏简出」|Talks in HAUS 什么样的明天才是一个更好的明天?|Tomorrow in HAUS 苏河皓司地址:上海市静安区苏州河文安路30号 苏河艺术季举办时间:2023.11.3-12.3 互动 / Find Us Weibo/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荔枝:LifeandArts集锦 Instagram:nyt_lifeandarts 关于LifeandArts集锦 / About LifeandArts 监制:李梓枫 编辑:邓甜菜、Frank、景力 剪辑:李美慧 设计:小明 编辑助理:窦嘉桐、王熙悦、吴嘉敏、张筠棣
如何收藏依然是当今艺术纪元中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尽管机构不断去探讨如何建立自有的收藏体系,空间展览也作为完善机构收藏的一部分拓宽公众对机构的认知。因此展览既要存留原有的历史经验,又要兼顾现有的社会体统,更要能最直接的表达艺术家的创作意向。 置身于画廊与博物馆之间,机构致力于生成更多实验性的展览与批判性策展方案,突破既定的叙事框架并赋予藏品更多被解读的视角。而面对新的艺术机制,机构该如何建立自己的收藏体系?又如何在实践中「转承」艺术家的声音? 今天,在 Longlati 基金会联合创始人兼本场主持人陈子豪的牵引联动下,我们邀请到了五位重要嘉宾,分别是: 张震中 – 阿那亚艺术中心馆长、阿那亚大地艺术节艺术总监 陈勇为 – 池社Pond Society馆长 乔志兵 – 油罐艺术中心创始人、馆长 刘玉姗 – Tanoto艺术基金会总监 时间线 / timeline 07:41 陈子豪:机构追求的系统性收藏,有时会让一些艺术家在地空间的执行不尽如意。 10:20 乔志兵:机构和艺术家之间的合作是需要机构去做更真诚、努力的维持。 19:46 刘玉姗:希望创造一个不同的一个机构形式,分享我的经验和价值观,然后再和他人共同组成共同体。 29:55 张震中:通过金山岭的冬季驻游计划,我们看到了当代艺术未来的创作风貌和创作生态。 34:07 陈勇为:创作的开始往往是试探,当受到鼓舞的时候,便真的会更专注,更有信心、坚定地去追求自我念头的发生。 40:30艺术家与其他行业交流的弱化。 被提及的相关内容 / Anything Related 我们为什么要办艺术季? 我们如何重新建立艺术社群?|Gallery in HAUS 艺术季的 「深藏简出」|Talks in HAUS 苏河皓司地址:上海市静安区苏州河文安路30号 苏河艺术季举办时间:2023.11.3-12.3 互动 / Find Us Weibo/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荔枝:LifeandArts集锦 Instagram:nyt_lifeandarts 关于LifeandArts集锦 / About LifeandArts 监制:李梓枫 编辑:邓甜菜、Frank、景力 剪辑:李美慧 设计:小明 编辑助理:窦嘉桐、王熙悦、吴嘉敏、张筠棣
巴黎有塞纳河,上海有苏河湾,如果说塞纳河两岸的美术馆记载了艺术的过去,那么苏河湾畔这些新生的艺术机构会为我们书写一个怎样的未来呢? 今天,艺术似乎成了街区升级的最好方式。然而,当前浪被频繁地拍在沙滩上,一个新的艺术区如何在苏州河边生根发芽,在下一个大浪排来前站稳脚跟,不被冲进几公里外的大海里,这是我们今天在重启一个新的艺术纪元前应该考虑的问题。 建立一个艺术区不难,难的是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区。如何保留一个艺术区的艺术性,或许是避免出现下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艺术」商业区的前提。 今天,在主办媒体杂志《LifeandArts集锦》主编兼本场主持人Max李梓枫的牵引联动下,我们邀请到了五位重要嘉宾,分别是: 田霏宇 – 策展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馆长兼CEO Christian Devillers – Fotografiska 董事总经理 钱进 - 苏富比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顾芷宁 Jill – 苏河皓司合伙人 吴亦飞 – 《Life and Arts 集锦》编辑总监 在苏河皓司,我们展开第一场重要的讨论。 时间线 / Timeline 06:08 为什么这么多艺术机构会来到苏州河? 07:01 田霏宇:UCCA Edge 落地苏州河的故事。 09:33 钱进:苏州河符合艺术机构选址时需要考虑的各因素。 15:29 顾芷宁:苏河湾所见证过的历史证明了它的可塑性,这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好位置。 16:53 吴亦飞:苏河湾区域的艺术机构,它们由点到面的焕活过程是共享经济时代的重要体现。 19:29 苏河湾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 30:07 艺术地标有时需要依赖商业来吸引更多人群,变成“旅游区”是艺术的机遇还是陷阱? 42:04 对于艺术家,被“看懂”和“生存”哪个更重要? 被提及的相关内容 / Anything Related 我们为什么要办艺术季? 我们如何重新建立艺术社群?|Gallery in HAUS 艺术季的 「深藏简出」|Talks in HAUS 苏河皓司地址:上海市静安区苏州河文安路30号 苏河艺术季举办时间:2023.11.3-12.3 互动 / Find Us Weibo/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荔枝:LifeandArts集锦 Instagram:nyt_lifeandarts 关于LifeandArts集锦 / About LifeandArts 监制:李梓枫 编辑:邓甜菜、Frank、景力 剪辑:李美慧 设计:小明 编辑助理:吴嘉敏、张筠棣、王熙悦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