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陆泫龙 音频剪辑:猴听听 责编:刘小黛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节目概要 抛开书本在第75届柏林电影节上对评审团成员之一、中国知名演员范冰冰进行了一次简短的采访。作为本届唯一一位亚洲评审,记者从演员到评委身份的转变,提问了范冰冰在演员与评审身份的交替下,再次出任评审的感受,进一步探究了范冰冰眼中对于一部“好电影”的标准,如何看待华语片在柏林电影节上大放异彩,以及本人未来事业方向的转变上的问题。 章节速览 00:02:04 观影与评判:作为影视演员与电影节评审思考方式的不同 00:04:08 担任评委感受:浓厚的艺术氛围下,一天三部无负担 00:06:09 “好电影”的三个条件:剧本、表演、整体把握缺一不可 00:08:09 华语电影的崛起:后疫情时代涌现出的丰富表达 00:10:11 冰冰的电影之旅:突破角色桎梏,寻求创作多样性
采访:李曦月 音频剪辑:猴听听 责编:刘小黛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郭晓东,中国内地男演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演员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主演电影《暖》荣获第 1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推拿》荣获第64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河上的爱情》第65届威尼斯电影节开幕影片、《我的父亲焦裕禄》荣获第 34 届金鸡奖最佳男演员提名、《花明渡》入围第40届圣丹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主演电视剧《新结婚时代》、《小巷人家》。 在2024HiShorts! 厦门短片周期间,郭晓东老师担任投创评审。他深受创作者们的真挚情感所触动。他感叹于作品中流露出的温馨与诚恳,认为年轻的创作者们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他们对世界的观察,对作品的最终呈现充满了期待。抛开书本在影展期间专访了评审郭晓东老师。 【时间轴】 00:02:02 奋斗与拼搏:探寻成功背后的故事 00:04:05 寻找自己的梦想:电影与北漂经历的启示 00:06:05 坚持追寻梦想的勇气与挑战:一个盲人按摩师的内心探索 00:08:07 角色探索:一个盲人按摩师的挑战与创作旅程 00:10:15 创作的备选素材:从书籍到生活,储备生活的宝藏 00:12:52 艺术创作中的挑战:演员角色与自己的深度共鸣 00:15:27 演员郭晓东:家庭与工作的平衡之道及角色选择的心路历程 00:18:03 争议角色的魅力:张朝英在剧本中的存在引发讨论 00:20:37 婚姻中的挑战与适应:一个人的恐惧与倔强 00:23:11 激情碰撞,私心驱动,探寻优秀故事的表演艺术之旅 00:25:46 创作之路:演员转型为导演的挑战与期待 00:28:19 演员郭晓东:从偶像派到实力派的转变之路
山西、晋中、平遥国际电影展,一位年轻的导演拿着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的费穆荣誉最佳影片的奖杯在台上高高跳起。 这一晚,注定会成为获奖影片《喀斯特》导演杨穗益难忘的一晚。这样一部拍摄成本几十万的电影,俘获导演米格尔·戈麦斯、戛纳电影节电影总监克里斯提安·琼、马克·佩兰森、演员秦海璐、导演余力为五位评审的心。 《喀斯特》的颁奖词:“该片以丰富、简约而又细腻的方式,深刻展现了一个地域与一位女性的形象”。 杨穗益在夺奖后说:“颁奖的后半段我已准备离开平遥,但当我听到《喀斯特》英文名时,脑子一片空白伴随着耳鸣。 抛开书本记者在“平遥之夜”当天下午带着看完《喀斯特》的感悟、困惑找到杨穗益导演。请他向我们讲述《喀斯特》这部电影中细腻且动人的美学系统以及他将摄影机对准着的这片土地与他的连结。 采访/文字/编辑/:王晨宇 排版:玉米、落米糕 视频剪辑:谢文锭 音频剪辑:魏靖璇 责编:刘小黛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人海同游》入选6大创投、18个国际电影节:包括第53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光明未来”单元,第48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火鸟大奖”新秀竞赛,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藏龙”单元等。 这部电影也终于定档8月27日于全国艺联上映。 看着电影里潮湿的南方,风中摇曳的荔枝树,两岸城市的风景,那些宿命般的相遇、离散、重逢,以及光影交织下流动着的时间,都促使着我带着一系列问题找到导演蔡杰,和他聊聊《人海同游》的一切。 采访∶王晨宇 剪辑∶郑欣晴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采访∶刘小黛 魏靖璇 拍摄∶1900 剪辑∶猴听听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第八届86358贾家庄短片周已经闭幕。摄影指导朴松日担任主竞赛终审评委,著名制片人单佐龙先生担任本届短片周本土力量单元的终审评审。在活动的第六天,我们对两位进行了独家专访,听他们分享了对本届短片周的观察和对青年电影人的寄语。 采访∶刘小黛 1900 录音∶魏靖璇 剪辑∶侯听听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通过一些“必然”的努力,认识了这届FIRST高口碑真人短片《春二十三》剧组的主创。在FIRST期间最冷的一个夜晚,我们在酒吧门口的三轮车“卡座”上畅聊了一个多小时。 他们的言谈举止或沉稳、或奔放,是互相支持艺术创作的好哥们。但有一个点是令我沉思很久的——他们每一句话的背后,都透露出他们绝对相信自己的“Voice”。 Shownote: 02:20 小剧组的剧本创作特点——动态且灵活的创作方式 03:20 摩托车手特有笑点——越踩越不灵的油门 05:30 导演对信息的处理取向——不要把观众当“傻子” 07:00 剧组特种兵——既是录音、又是美术、还是司机、甚至同时是演员 09:25 拍摄前中期,三人小剧组如何运转? 14:00 真实见闻被融入创作——村秘书、家乡的生死观、街上的灵堂等 18:00 结尾一场戏之前“黑屏”的设计思路 20:10 痛苦的拍摄经历——难以把控的“小孩哥”们 23:00 导演对于“电影符号”的看法——最讨厌“似是而非”和“无中生有” 26:40 小商店的“环绕镜头”是怎么产生的 27:30 “偶然”的魅力——“群众演员”的真实状态如何引导 33:55 频繁转场的拍摄过程——剧组“摩托车手”表彰大会 39:50 导演的“定心丸”——第一个邵阳观众的认可 42:30 “固执”的导演——不会轻易因外界反馈而修改剧本 44:55 创作者永恒的困境——创作者要不要设法向观众“解释”自己的作者表达? 54:10 主创的使命与线下策展计划——电影的使命就是“被看到” 采访:张宇培 剪辑:张宇培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采访∶王晨宇 刘小黛 剪辑∶猴听听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今年暑期档可谓是话题度颇高,七月初,柯汶利执导的第二部犯罪、悬疑作品《默杀》截止采访日已获12.25亿票房。这一部《默杀》引入了“沉默杀人”这个创作概念,并延续了柯汶利导演以往凌厉的影像风格。 带着看完《默杀》的种种情绪与好奇,我们和导演约定线上见面,聊了聊《默杀》和柯汶利自己的故事。 本期节目内容包括导演的创作母题与动机、创作背后的故事、导演自身影像风格探讨、给类型片导演的经验建议以及对导演的创作最有影响力的影片分享等。
书本电台|《酱园弄》陈可辛戛纳采访&媒体发布会 《酱园弄》最初时作为一部剧集作品公布的,现在变成了一部电影,这中间经历了怎样的转变?来听听陈可辛导演在戛纳现场对“抛开书本”记者的回答 记者:忠泽 剪辑:猴听听
在第7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现场,我们与导演贾樟柯聊了聊他的新片《风流一代》 采访:忠泽 陈磕碜 剪辑: 猴听听 策划:刘小黛 抛开书本编辑部
电影《孔秀》是第六代著名导演王超的第九部作品,根据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工人作家张秀珍的长篇小说《梦》改编,讲述上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河北一座工业城市染织厂普通女工孔秀凭借勤劳、坚忍、奋进的优秀品格自强不息,摆脱两段不幸婚姻的桎梏,拉扯三个孩子长大成人,在繁重的车间工作之余,笔耕不辍成长为作家的故事。 圣赛展映之后,抛开书本专访了女主角沈诗雨,此次国内首映之前,抛开书本又和王超导演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访谈。了解三次入围戛纳的第六代导演新作的创作历程,共同感受这部“新女性主义电影”的深邃魅力。 采访:刘小黛 剪辑:王颖 公众号:抛开书本
王超导演的长片《孔秀》近期获得了圣赛巴斯蒂安电影节的最佳剧本奖项,女主角孔秀扮演者沈诗雨也凭借该角色获得欧亚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沈诗雨这位演员可能影迷比较陌生,但她在处女长片《槟榔血》中就曾惊鸿一瞥。 作为一位演员,一位母亲,一位30+女性;在疫情后的当下,几经沉浮和积淀,沈诗雨仍对自己的表演之路十分笃定。 她是如何出演孔秀这一跨越十五年人生历程,心理层次极为丰富的女性形象?走进抛开书本这篇专访,走入沈诗雨的内心宇宙。 采访:刘小黛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