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深入探讨福特汽车CEO吉姆·法利(Jim Farley)在阿斯彭思想节上对中国电动车的惊叹之情。他用“humbling”(令人自惭形秽)一词形容中国电动车行业的领先优势,引发广泛热议。节目从法利的个人背景、他对中国电动车的具体观察、福特的应对策略,以及其言论对中美汽车产业竞争的影响等角度,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含义。 主要内容 1. 吉姆·法利其人 * 背景: 法利的祖父是福特工厂的蓝领工人,他本人是狂热的车迷,热衷赛车并运营个人博客“Drive with Jim Farley”。 * 职业路径: 从丰田跳槽至福特,2020年成为CEO,深谙日系精益生产与美国车企的运营痛点。 * 特质: 热爱汽车的“老司机”心态,使其在看待行业变革时更接地气、敏锐,敢于直面现实。 讨论问题: 一个对产品充满热爱的CEO,如何影响其对公司战略和竞争格局的判断? 2. 中国电动车的“Humbling”优势 法利在阿斯彭思想节上基于多次中国行的观察,总结了中国电动车的三大优势: * 产量: 全球70%的电动车产自中国,规模优势显著,供应链成熟,成本控制能力强。 * 车内技术: 华为、小米等赋能的智能座舱技术(如无缝数字生活接入、AI伴侣、面部识别支付)远超西方。 * 性价比: 技术先进、成本低、质量高,综合竞争力突出。 分析: 法利的坦诚不仅是对中国电动车的认可,更是对福特电动车业务巨额亏损(2023年亏损45-50亿美元,2024年预计50-55亿美元)的反思,凸显其生存压力。 3. 福特的应对策略 面对中国电动车的竞争压力,福特调整战略: * 混合动力优先: 放缓纯电投入,加大混动车研发,以成熟技术和消费者接受度换取利润,为纯电业务输血。 * 平价电动车项目: 启动“臭鼬工厂”式秘密团队,开发大众化低成本电动车,挑战中国车企的价格优势。 * 商用电动车: 继续发力电动皮卡和厢式货车,发挥传统优势。 * 电池技术: 押注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LFP)电池,但面临依赖中国技术和专利的矛盾。 * 产业独立与工人福祉: 法利呼吁“必须经济”,关注技术工人短缺(100万缺口)、生产率下降等问题,同时提高工人薪资,平衡成本与劳资关系。 挑战: 福特需在降成本、产业独立、消费者负担、技术引进间寻求平衡,战略充满矛盾。 4. 法利的影响力与中方的解读 * 影响力: 作为福特CEO和哈雷戴维森董事长,法利在商界和制造业有重要话语权,间接影响政策讨论(如关税、劳工标准)。 * 中国视角: 国内媒体(如IT之家、汽车之家)认为法利务实、自信,敢于承认对手优势,视其为值得尊重的竞争者。 * 意义: 法利的言论是对中国电动车实力的国际认可,同时提醒中国车企竞争仍激烈,需保持警惕。 核心洞见 * 法利的“humbling”评价不仅是致敬对手,更是福特电动化困境的战略预警和内部动员。 * 福特的策略调整反映了中美汽车产业竞争的复杂性:既需应对短期生存压力,又需布局长期技术与产业独立。 * 法利的声音促使行业和政策制定者直面汽车产业转型的痛点,可能预示中美在科技竞争中新的合作与竞争模式。 思考问题 * 像法利这样直面现实的“清醒派”声音,对美国汽车产业的转型是催化剂还是无奈哀鸣? * 在中美科技竞争背景下,是否可能形成新的合作与竞争模式? 时间戳 00:02:00:科技产业拆解:法利的背景和中国电动车发展的关系 00:04:01:中国电动车崛起:成本控制、科技领先和供应链成熟 00:06:05:中国电动车崛起:技术、成本和性价比的综合优势 00:08:08:福特电动车业务:从追求全面转型到务实路线的转变 00:10:09:福特的战略调整:从全面押注电动车到注重混动投资的转变 00:12:11:福特的电动车之路:超级平价电动车与产业独立的挑战 00:14:12:美国产业独立的挑战:平衡内部压力与长远战略的安全性 00:16:12:福特CEO木法利的影响力:现实妥协与未来布局之间的艰难平衡之道 00:18:12:福特CEO法利的言论:挑战中国电动车市场的现实与自信 00:20:13:中美科技竞争下的新合作模式:探索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平衡 00:22:14:美国汽车工业的挑战与机遇:清醒战略与内部动员的力量 资源与后续: * 公众号/视频号:全球风口
核心内容概要 本期节目深入解读普华永道(PwC)发布的《2025全球人工智能就业晴雨表》,基于近10亿条招聘广告和数千家企业财务数据,破解AI是否导致大规模失业的谜题,揭示AI如何重塑工作价值、岗位需求与技能要求。 1. 价值反转:AI如何让人更值钱 PwC报告显示,AI渗透率最高的行业员工人均营收增长率为其他行业的3倍,自2022年AI加速普及以来生产力翻两番,而AI渗透率低的行业生产力略有下滑。 案例:信息分析师Amina利用AI处理数据,聚焦高价值洞察与客户沟通;客服专员John转向复杂问题解决,AI辅助提升效率。 掌握AI技能(如提示工程)的员工薪资溢价达56%(较去年25%大幅提升),表明AI放大个体价值,市场为“会用AI的人”支付高溢价。 2. 增长的悖论:被AI影响的工作为何不减反增 PwC数据显示,受AI影响的高自动化职业(如客服、数据录入)过去5年岗位数量增长38%,虽低于低影响职业(65%),但未出现预期的大规模萎缩。 薪资增速更显著,受AI影响行业的薪资增长为其他行业2倍,反映企业将AI视为“增长引擎”而非单纯裁员工具。 案例:西南航空利用AI优化航班调度与客服,释放员工处理复杂任务,提升服务能力与市场竞争力,带动岗位价值与薪资提升。 3. 技能大地震:学历贬值,无可替代的能力 PwC报告指出,受AI影响职业的技能需求变化速度比低影响职业快66%,学历要求降低5-9个百分点,雇主更看重实际操作能力(如AI工具使用)与适应能力。 关键“补充性技能”:批判性思维、沟通协作、复杂问题解决、情商与创造力,这些AI难以复制的能力超越传统学历的重要性。 性别维度:女性更多从事受AI影响较大的工作,面临更大机遇与技能更新压力。 关键数据与洞察 * PwC报告来源:分析近10亿条招聘广告与数千家企业财务数据。 * 生产力与薪资:AI高渗透行业人均营收增长为其他行业3倍,薪资溢价达56%。 * 就业趋势:受AI影响职业岗位增长38%,薪资增速为其他行业2倍。 * 技能变革:技能需求变化速度快66%,学历要求下降5-9%,补充性技能需求激增。 * 核心问题:AI如何成为增长引擎而非裁员工具?个体如何适应技能地震? 讨论与思考 * 在你的行业中,AI是增强了你的价值,还是让你感到威胁? * 你观察到哪些因掌握AI技能而获得职业回报的案例? * 如何培养“补充性技能”以应对AI时代的技能地震? 内容提要 00:02:00:AI改变工作形态:员工从处理简单任务到深度解读生成报告 00:04:01:AI崛起:提升员工能力和推动企业转型的关键 00:06:02:AI时代的价值杠杆:如何发挥你的独特价值,赢得市场青睐? 00:08:04:AI带来的机遇:就业数量和薪资同时增长的职业揭秘 00:10:06:AI时代的就业趋势:从成本消减到增长引擎 00:12:07:AI时代的就业趋势:岗位消失还是价值重塑? 00:14:09:AI时代的个体价值:技能、地震和岗位变革 00:16:11:AI时代的技能需求: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关键,实际技能和情商更重要! 00:18:12:2025年AI就业趋势:技能需求变迁与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00:20:15:AI放大了人的价值杠杆,报告称AI让打工人更值钱,工作还在增长! 00:22:17:AI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创造全新的价值与工作岗位
核心内容 本期节目深入剖析了传统制造业巨头福特与科技巨头亚马逊在劳动力与自动化领域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揭示了技术进步如何重塑工作价值,并探讨效率与公平之间的艰难平衡。 * 传统巨头的复古自救与现实困境 福特CEO吉姆·法利在阿斯彭思想节上分享了一个令人触动的现象:福特生产线工人工资(时薪约17美元)难以应对高昂生活成本,许多年轻工人需在亚马逊仓库打第二份工,导致睡眠时间仅3-4小时。 法利效仿亨利·福特1914年的“5美元工作日”策略,加速临时工转正、提高工资福利,试图稳定员工队伍。 挑战:提高人力成本的策略在自动化浪潮下显得防御性,难以应对亚马逊代表的效率驱动模式。 * 科技巨头的自动化加速与效率迷思 亚马逊宣布部署1000万台移动机器人(如Proteus、Hercules、Titan),全球最大规模,配合AI系统“Deep Fleet”优化路径规划,减少10%机器人运行时间。 数据显示,亚马逊仓库机器人与人类员工比例接近1:1,75%的包裹处理已依赖机器人,单个运营中心平均员工数降至16年来最低(约670人)。 亚马逊强调机器人与人类协同,推出员工再培训计划(如Career Choice),但自动化对传统岗位的冲击不容忽视。 * 劳动力价值的撕裂与未来决策 福特工人需在亚马逊打工的现实,凸显传统制造业与科技经济之间的矛盾:一个试图通过提高工资维护劳动价值,另一个则通过自动化追求极致效率。 技术进步正在挑战传统“好工作”定义,可能撕裂社会结构。未来需要在效率与公平、技术红利与社会责任间寻找平衡。 关键数据与洞察 * 福特:时薪17美元难以吸引年轻人,员工流失严重,需加速临时工转正以稳定劳动力。 * 亚马逊:1000万台移动机器人,59亿包裹/年,AI驱动效率提升10%,仓库员工与机器人比例接近1:1。 * 核心问题:技术变革下,传统中产岗位减少,零工经济与自动化岗位增加,如何确保劳动者在转型中获得支持? 讨论与思考 * 福特的加薪策略能在多大程度上对抗自动化浪潮? * 亚马逊的自动化革命是否会进一步压缩传统岗位? * 技术红利应如何分配?谁应为劳动者转型承担责任? 内容提要 00:02:00:福特面临的挑战:低薪、高强度工作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正在急剧下降 00:04:00:福特与亚马逊:传统大厂的困境与自动化时代的挑战 00:06:01:亚马逊自动化时代的崛起:机器人网络助力效率提升与成本节约 00:08:01:机器人与人的竞争:谁将胜出?——AMA总和人工智能的崛起 00:10:02:劳动力价值的撕裂与未来角色:福特与阿马逊的对比分析 00:12:02:技术发展挑战工作价值:福特与阿玛抉择的背后 00:14:04:技术进步与就业模式的挑战:福特与AMAZONE的不同抉择 00:16:06:技术进步的社会影响:谁来承担责任,确保被甩下的劳动者获得支持和新机会? 资源与后续 * 公众号/视频号:全球风口
本期节目深入探讨了近期在参议院惊险通过的《大美丽法案》(The Big Beautiful Bill)。这一由特朗普力推的庞大立法涵盖了减税、开支削减、人工智能(AI)监管和能源政策等多个领域,引发激烈争议。我们将从三个核心模块切入:财政影响、AI监管风波和能源政策剧变,分析法案背后的逻辑、主要受益群体及其对美国经济与社会的深远影响。 核心话题 1. 财政算盘与分配效应 * 税收减免延续:法案延长了2017年特朗普税改政策,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提高标准扣除额,并新增小费和加班费免税条款。 * 开支削减:大幅削减医疗补助(Medicaid)、食品券(SNAP)、学生贷款项目和绿色能源补贴,重创低收入家庭。 * 债务上限提升:债务上限提高4万亿美元,国会预算办公室(CBO)预计未来10年新增2.3万亿美元初级赤字(不含利息)。 * 争议:支持者认为减税延续不构成新增赤字,且削减开支可部分抵消财政压力;批评者则指出短期赤字激增和长期贫富差距扩大风险。 核心问题:这是一次短期刺激经济的举措,还是加剧财富分化的高风险财政赌博? 2. AI监管:联邦权力之争? * 提议条款:原计划禁止各州在未来5年内制定AI监管法规,以建立统一的联邦框架,得到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等科技领袖支持,以降低合规成本。 * 结果:该条款在参议院以99比1的压倒性票数被否决,原因是州权受到侵犯及对科技巨头监管真空的担忧。 * 影响:反映了AI治理中创新、州权和反垄断之间的紧张关系,凸显立法者对颠覆性技术的谨慎态度。 洞察:条款失败揭示了AI监管背后复杂的政治与文化博弈。 3. 能源政策:激进转向 * 清洁能源受挫:取消或加速淘汰投资税收抵免(ITC)、生产税收抵免(PTC)及清洁能源项目的加速折旧优惠。 * 供应链限制:引入“外国关注实体”(FEOC)条款,针对中国供应链,限制风电、光伏、核能、地热和电池储能项目获得税收优惠。 * 化石燃料支持:为炼钢用冶金煤提供新补贴,倾向传统能源。 * 批评:专家预计清洁能源项目成本将上升10-20%,影响500吉瓦规划容量,电价上涨将转嫁给消费者,威胁电网可靠性和气候目标。 * 地缘政治:FEOC条款旨在减少对中国供应链依赖,但可能扰乱全球市场,加剧中美紧张关系。 总结:能源政策转向以国家安全和国内产业为名,但可能带来高昂经济与环境代价。 4. 立法前景与深远影响 * 下一步:法案需返回众议院进行最终投票,但共和党微弱多数和内部关于医疗补助、债务及州税抵扣的分歧可能导致修改或搁浅。 * 民意反应:民调显示法案支持率低,即使在共和党选民中也不高,原因包括福利削减、赤字担忧和减税利益分配不均。 * 长期影响: 财政:赤字和债务增加可能挤压公共投资空间,影响美元信用。 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可能削弱消费需求和社会凝聚力。 能源/气候:清洁能源受限可能延缓低碳转型,损害美国气候承诺和全球竞争力。 地缘政治:针对中国的FEOC条款短期冲击中国企业,但可能因成本上升和供应链混乱损害美国自身利益。 大局:大美丽法案是政治、意识形态和经济利益激烈博弈的矛盾产物,折射出美国政策分化的现状。 【内容提要】 00:02:01:美国税收法案:延长减税、削减福利,贫富差距加剧? 00:04:02:一边减税一边消减福利,美国经济的长远未来何去何从? 00:06:03:债务增加与AI监管:美国经济的未来何去何从? 00:08:04:AI监管、清洁能源、传统能源支持:美国能源法案的重要变革! 00:10:10:法案中的挑战:取消税收抵免和供应链限制对清洁能源的影响 00:12:10:美国新法案引发争议:削减清洁能源支持,保护传统能源就业 00:14:14:美国能源政策调整:清洁与传统能源的纷争与利益考量 00:16:20:美国医疗改革法案:参议院通过第一步,众议院投票成关键! 00:18:22:美国税收法案:中产阶级和富裕阶层的挑战,以及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 00:20:23:美国减税法案的影响:财政、经济和社会的深远后果 00:22:23:热门大美丽法案揭秘:财政赌博、AI监管和能源政策的争议 资源与后续 * 公众号/视频号:全球风口
Shownotes: 本期前哨科技电台深入拆解两份关键报告,聚焦2025年AI基础模型与生成式AI的最新格局,揭示技术背后隐藏的深层逻辑与现实矛盾。 💡核心内容(What happened) 围绕行业报告,节目拆解了生成式AI的六大关键趋势: * 指数级增长全面启动 模型能力突飞猛进:上下文窗口提升百倍、任务处理时长翻倍。 用户普及迅猛:每8个知识工作者就有1人定期使用生成式AI。 AI原生产品已具备实质营收能力(如GitHub Copilot、Midjourney)。 * 经济模型陷入矛盾 训练成本动辄数亿美元,领先期平均仅三周。 开源竞争压缩利润窗口,闭源巨头陷入“军备竞赛式内卷”。 * 模型能力进化方向变化 从“堆大”到“会想”:推理能力、后训练技术成为焦点。 小模型+推理优化,有机会“以巧胜力”。 * 智能体崛起成为新形态 从被动Copilot转向自主Agent。 可分解目标、规划任务、调用工具,具备更强执行闭环。 * 企业落地焦虑突出 面向客户关注准确性;面向内部关注成本ROI。 模型幻觉、不可解释、场景难找成为部署难点。 * 组织与人才结构被重塑 通才价值凸显,重复性专才角色贬值。 管理AI员工与混合团队成为全新组织命题。 💡 核心洞察(So what) * 增长不是胜利,经济性才是拷问 表面风光下,基础模型领域的商业模式仍存系统性风险。 技术能力的突破,必须配合新的商业创新路径才能可持续。 * 模型能力进化的拐点已至 “后训练+推理优化”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核心竞争力。 谁能用更小的模型做更聪明的事,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 智能体是未来AI的操作系统 它不仅是一种产品形态,更是一种软件架构与交互方式的升级。 它代表AI从“工具”向“协作伙伴”的跃迁。 * 组织必须变,个体必须强 AI原生组织扁平化、跨界化是大势所趋。 超级个体必须同时掌握技术理解力、跨领域协作力与AI调度力。 * 下一步的竞争,不再是算法之争,而是组织能力之争 哪些企业能率先构建“AI混合团队”与“AI协作文化”,将获得结构性红利。 【内容提要】 00:02:00:生成式AI应用爆发式增长:技术、用户和商业价值的奇迹 00:04:01:用户为提高生产力或创造力付费意愿:AI原生应用市场的关键驱动因素 00:06:03:AI公司的黄金时代?探寻前沿技术的高投入、高风险与短回报周期的挑战与前景 00:08:04:AI领域的投资风险与不确定性:高投入、高风险、回报周期短的挑战 00:10:05:模型演化的新篇章:从堆规模到思好后说话,揭示人工智能的新趋势 00:12:16:AI工具在白领工作领域的崛起:模型能力提升与智能体的兴起 00:14:41:AI助手、智能体和工作流自动化:改变我们与软件交互的方式 00:17:09:AI智能体:崛起与挑战——实现自主和可靠的关键步骤 00:19:39:AI挑战与机遇:从内部工具到客户产品,解读企业AI落地之道 00:22:07:AI时代的超级个体:组织结构的颠覆与个人能力的提升 00:24:34:AI工具与伙伴:从单纯追求归裸到推理能力和后训练优化 00:27:01:AI革命背后的经济学矛盾:高成本与商业模式的挑战 资源与后续 * 公众号/视频号:全球风口
本期播客分析小米新款纯电 SUV YU7 的发布,结合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高盛等投行报告,拆解其产品力、市场反应、智能驾驶与生态布局,以及未来展望。 核心内容: 1. YU7 产品力与定价策略: 2. 定价区间:25-33 万元,略高于部分预期但配置超值,采用“价值驱动”而非单纯低价。 亮点:全系标配 800V 高压平台,充电速度快(Max 版 12 分钟充至 80%,补能 620 公里)。 标准版续航 835 公里(CLTC),四驱版 760-770 公里,领先同级。 性能强劲,Max 版 0-100km/h 加速 3.23 秒。 智能座舱:4nm 高通骁龙 8 Gen 3 车规级芯片,1.1 米 Mini LED 三连屏。 智能驾驶:英伟达 Drive AGX42 平台(700 TOPS 算力)+激光雷达,硬件领先。 定位:冲击高端 SUV 市场,挑战特斯拉 Model Y,兼顾性能、豪华感与舒适性。 1. 市场反应:发布会后 3 分钟订单超 20 万,1 小时达 28.9 万,远超高盛预测的 1.5 万,打破Su 7 纪录。 信号:反映小米品牌号召力与产品定义能力,验证跨界造车初步成功。 挑战:订单含部分Su 7 转单,交付压力巨大(一期工厂年产能 30-35 万辆),需平衡产量与质量。 1. 智能驾驶与生态系统: 2. 智能驾驶:投入 58 亿元,1800 人团队,采用端到端方案,基于千万级真实驾驶视频训练,算力与算法前沿。 生态布局:小爱同学升级支持多模态交互(语音+视觉)。 开放 IOT 生态给比亚迪、广汽丰田等,意在打造行业标准,增强用户粘性。 新品:AI 眼镜 Explore(起价 1999 元,轻量化+长续航,实时翻译等功能)与 Mix Flip 2 折叠屏手机(5000mAh 电池,起价 5999 元),扩展人车家生态。 目标:构建平台级护城河,覆盖用户生活全场景。 1. 投行分析与展望:积极观点:投行维持买入/增持评级,高盛上调目标价,看好 YU7 火爆开局与生态协同效应。 风险提示:交付压力:产能爬坡需时间,需保证品控与用户体验。 盈利能力:高配低价策略可能压缩利润,汽车业务需持续投入。 竞争环境:中国电动车市场激烈(特斯拉、华为、比亚迪等),需长期保持竞争力。 共识:YU7 为小米高端市场奠定基础,但需在制造、供应链、盈利与竞争中持续突破。 核心洞察: * YU7 以高配低价与技术投入提供超值体验,挑战高端 SUV 市场。 * 28.9 万订单展现品牌力,但交付与服务是关键考验。 * 小米通过智能驾驶高投入与开放生态策略,构建人车家全生态平台。 * 投行看好小米汽车潜力,但产能、盈利与竞争是长期挑战。 引人思考的问题:小米在手机领域的“高配低价+生态整合”模式能否成功迁移到汽车行业,助力其成为全球前五车企?这是一个价值千亿的战略命题,值得持续观察。 资源与后续 * 公众号/视频号:全球风口
核心内容 本期节目深入探讨了优步(Uber)通过**前期定价(Upfront Pricing)**策略实现盈利的秘密,基于哥伦比亚商学院Len Sherman教授在Medium发布的报告《优步如何成为一台印钞机》。以下是节目要点: * 前期定价的革命性威力 * 算法黑箱的运作 * 司机与乘客的代价 * 市场博弈与未来风险 关键数据 * 自由现金流: 过去五年优步实现120亿美元逆转,2025年预计超1000亿美元。 * 抽成率: 从32%(前期定价前)升至42%(2024年底)。 * 金矿行程: 抽成率高达57%,占行程4%。 * 价格调整: 22%行程乘客多付10%以上,34%行程司机少拿10%以上。 思考问题 * 优步的算法定价是技术进步的效率提升,还是信息不对称的剥削? * 当算法深入生活,如何平衡平台效率与司机、乘客的公平性? 资源与后续 * 公众号/视频号:全球风口
●80亿分之一的基因突变,X女士是幸运还是不幸? 2岁起就在得癌症,这个突变如何影响她的一生? 又是什么原因让她总能战胜病魔成功归来? ●关于科技前哨 科技前哨是一档由创新地图制作播出的播客节目,我们致力于挖掘前沿科技,关注“技术—产业—社会”相互影响下的最新趋势,探索全球最前沿的科技创新实践,向听众提供最具价值的科技产业深度分析。 ●关于我们 创新地图是作为一个投身新科技浪潮的创业团队,我们以连接全球科技创新为目标,是一家集知识服务、产业协调为一体的综合机构。 目前已拥有以企业家、投资人、海内外科研工作者、科技极客等构成的高粘性社群11万余人。 如果你对我们的播客节目有什么意见,欢迎与我们留言互动,也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前哨科技特训营”。
●Insilico 只用百分之一的成本就能完成药物研发? AI制药先行者有什么过人之处值得关注? 它又能继续领跑多久? ●关于科技前哨 科技前哨是一档由创新地图制作播出的播客节目,我们致力于挖掘前沿科技,关注“技术—产业—社会”相互影响下的最新趋势,探索全球最前沿的科技创新实践,向听众提供最具价值的科技产业深度分析。 ●关于我们 创新地图是作为一个投身新科技浪潮的创业团队,我们以连接全球科技创新为目标,是一家集知识服务、产业协调为一体的综合机构。 目前已拥有以企业家、投资人、海内外科研工作者、科技极客等构成的高粘性社群11万余人。 如果你对我们的播客节目有什么意见,欢迎与我们留言互动,也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前哨科技特训营”。
●最近1年受到投资人看好的长寿科技企业都有哪些? 长寿科技领域都有哪些解决方案?各自有什么特点? 这些初创企业谁能继续领跑?谁又会逐渐落后 ●关于科技前哨 科技前哨是一档由创新地图制作播出的播客节目,我们致力于挖掘前沿科技,关注“技术—产业—社会”相互影响下的最新趋势,探索全球最前沿的科技创新实践,向听众提供最具价值的科技产业深度分析。 ●关于我们 创新地图是作为一个投身新科技浪潮的创业团队,我们以连接全球科技创新为目标,是一家集知识服务、产业协调为一体的综合机构。 目前已拥有以企业家、投资人、海内外科研工作者、科技极客等构成的高粘性社群11万余人。 如果你对我们的播客节目有什么意见,欢迎与我们留言互动,也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前哨科技特训营”。
●长寿专家大卫辛克莱创办的前沿公司有多大潜力? 初创企业为什么已经有6家子公司? 影响衰老的几个关键因素是什么? ●关于科技前哨 科技前哨是一档由创新地图制作播出的播客节目,我们致力于挖掘前沿科技,关注“技术—产业—社会”相互影响下的最新趋势,探索全球最前沿的科技创新实践,向听众提供最具价值的科技产业深度分析。 ●关于我们 创新地图是作为一个投身新科技浪潮的创业团队,我们以连接全球科技创新为目标,是一家集知识服务、产业协调为一体的综合机构。 目前已拥有以企业家、投资人、海内外科研工作者、科技极客等构成的高粘性社群11万余人。 如果你对我们的播客节目有什么意见,欢迎与我们留言互动,也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前哨科技特训营”。
●1000倍技术提升是什么黑科技? Pleno背后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它会是医药行业的大颠覆吗? ●关于科技前哨 科技前哨是一档由创新地图制作播出的播客节目,我们致力于挖掘前沿科技,关注“技术—产业—社会”相互影响下的最新趋势,探索全球最前沿的科技创新实践,向听众提供最具价值的科技产业深度分析。 ●关于我们 创新地图是作为一个投身新科技浪潮的创业团队,我们以连接全球科技创新为目标,是一家集知识服务、产业协调为一体的综合机构。 目前已拥有以企业家、投资人、海内外科研工作者、科技极客等构成的高粘性社群11万余人。 如果你对我们的播客节目有什么意见,欢迎与我们留言互动,也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前哨科技特训营”。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