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牛津中国史到TikTok直播带货,一个英国人的非线性人生经历

今天一起唠嗑的朋友Liam是个伦敦人(但是他中文巨好,所以是用中文唠的!),一直想邀请他来,因为他的经历实在是太有趣了。在牛津大学研究中国元代历史,在中国前后呆了整整10年(广州-台湾-北京),中文非常流利,从中国回到英国现在在做TikTok直播电商。 本期我们主要聊了聊他“非线性”的人生经历,多元文化背景给他带来怎样的影响,以及英国的社会底层价值观和中国的区别,英国直播电商发展土壤和未来空间。本期会听到: 03:20 因为宿醉才选择学中国历史? 07:05 在中国的三年:哪个城市最喜欢? 12:05 关于语言——语言只是工具,帮助我们解锁一个不一样的文化 21:10 回到英国做直播电商——英国市场需要多久会接受直播带货? 25:30 中国和英国创业公司环境的不同 28:06 来中国之后最大的“Culture Shock"——中国和英国到底哪个国家比较“快”? 35:45 英国为什么很难接受新事物? 38:53 英国的教育体系为什么好? 43:30 英国“不卷”的教育和社会环境也有硬币的两面 46:25 中国直播电商的发展速度为什么在英国不work?——因为英国人没那么“爱钱”? (感冒了有点咳嗽喷麦!对不起大家!) 片头片尾:Let it be (from The Beatles) 最后社恐贴一个群二维码吧,作为一个小的社交实验,对年轻人关注的各种工作职场/中西文化/教育/商业等话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随缘佛系入群唠嗑,找一找有共同话题的新朋友~~

55分钟
99+
2年前

去有风的大理真的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当代都市年轻人对大理总有一种精神乌托邦的执念,最近刘亦菲的治愈剧《去有风的地方》让很多人很想离职去大理,但是在大理真正的旅居生活是不是真的像电视剧里一样自由浪漫?自由职业能不能养得活自己?家人的眼光怎么应对?大理到底是人生的短期驿站还是长期的逃离? 这期我请到的嘉宾是我的十年闺蜜阿晴,工作之前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清华本科&伦敦政经硕士毕业的“乖乖女”,但是工作后却选择更加离经叛道地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方向,在大理旅居探索创新自然疗愈。我们聊下来的感受是,大理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正义的摆烂”,其实去大理并不是必要条件,找到人生的自洽和内心的方向才是本质。 这期我们的闺蜜聊天会聊到: 03:10 为什么决定去大理? 06:00 在大理旅居的日常一天 09:00 回到自然,产生连接——在大理做自然疗愈 13:40 大理折叠?大理更像是城市和田园的结合体 17:00 在大理可以做什么工作? 21:00 大理是人生的驿站还是长期的栖息地? 25:45 大理的魅力在于——未知和失序是正义的,我们有权利选择什么都不做 28:47 人生阶段像沙漏,输入和输出是自然交替的 33:07 怎么应对来自家人的压力和不理解? 44:00 去大理不是必须的,不在大理也可以追求内心的自洽和独立 最后社恐贴一个群二维码吧,作为一个小的社交实验,对年轻人关注的各种工作职场/中西文化/教育/商业等话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随缘佛系入群唠嗑,找一找有共同话题的新朋友~~

46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