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系列1# 面对应接不暇、层出不穷的前沿科技你会不会有种眼花缭乱的感觉? 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系统梳理一下第六波康波周期,即数字经济的整体思考框架及分析方法论,面对历史大趋势我们作为普通人可以做些什么,如何不再被收割。本系列后续我们会按照:宏观/微观/子行业/子赛道来逐一整理和分析,本期先从宏观基本面开始聊起。 01:10 数字化浪潮给各行各业带来的变化 05:27 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的特征及其所推动的新生产力 09:33 数字经济的基础要素:数据、算力、算法 12:25 数字经济引领第六轮康波周期:宏观背景 19:04 中国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的优势 23:36 美国、欧盟、中国数据治理模式比较 33:08 数字经济如何改变经济秩序
最近太原的跳桥事件引发了大量关注和讨论,背后隐藏着何种社会和个人层面的原因?是经济压力、心理健康还是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所导致的绝望?我们试图探究引发这一系列悲剧背后的深层原因,同时也思考如何从社会层面能够有更有效的帮助与支持。 00:02:04:太原频发跳桥事件:是个人问题还是社会公共问题,当代年轻人如何走出困境 00:04:05:富士康员工频繁自杀事件:工作环境与人际关系的影响分析 00:06:05:广州跳桥事件之老伯的推手:为什么舆论走向另一个极端 00:08:08:太原经济转型之路:年轻人的经济和就业挑战 00:10:11:太原是孤例事件还是导火索的引子 00:12:14:社会问题引发思考:我们如何去帮助孤独的跳桥者 00:14:15:负债累累的困境:除了心理疏导,我们还需要关注社会问题 Reference 胡锡进的微博评论: https://weibo.com/1989660417/5038005232342739?wm=3333_2001&from=10E5293010&sourcetype=weixin&s_trans=1770814325_5038005232342739&s_channel=4
一年一度的投资圈春晚来了,没有查理的巴菲特都说了些什么;量子的小伙伴们深受启发并录制最新一期,从而聊到全球投资的新格局。 01:37 2024年度巴菲特股东大会的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 05:53 解读伯克希尔哈撒韦持有大量现金:cash is treasury的新时代背景 07:12 关于全球范围内几类受益资产的预测 14:48 关于当前全球资产的风口在哪里的讨论 18:22 港股最近为何反弹?能否持续? 33:14 普通投资者现在可以投什么?
Hello GPT4o!!! 作为科技迷及奥特曼铁粉的《量子跳跃》当然不能错过Gpt4o最新人机交互发布啦,今天我们对交互现场总结,所产生的新的应用场景,市场反应及所带来的社会变革、教育,及经济周期思考等讨论。 本期作为#数字经济#系列第一期,以后会陆续播出更多的该话题播客,请各位知音关注:) 00:02:01:GPT4o:这回进展到底有哪些不一样,我们真的能实现Her了吗? 00:04:05:多模态处理方式:让人类与机器对话更丝滑 00:06:07:国产大模型是不是“伪竞品”? 00:08:10:量化投资为什么这么偏爱投资发展AI? 00:12:18:GPT4o的发布为什么在科技圈炸裂,在资本圈只有小水花? 00:14:18:AI+教育行业:下一个风口? 00:18:19:技术变革下的教育:以后到底什么才算人才? 00:20:21:行业深度分析:从自然语言处理到代码生成的跨越 00:22:27:数字经济引领第六轮康波周期:AI+算力的新时代到来 参考: Gartner对于AI细分技术成熟度曲线(2023) 该曲线将一项技术的发展分为了 5 个阶段: * 技术启动 (Innovation Trigger):该技术开始获得媒体关注、产生舆论,但是可能没有实际的产品和应用。 * 期望膨胀 (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由于媒体过度炒作,导致公众对该技术的期望被过度放大。 此期间可能会出现一些成功的案例,但是更多的是失败的尝试。 * 失望谷 (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当实际效果达不到过度炒作的期望时,工作会开始对技术感到失望。 * 启蒙坡道 (Slope of Enlightenment):一些企业开始了解如何使用该技术,并开始看到其潜在的效益。 * 生产高地 (Plateau of Productivity):该技术已经成熟且被广泛的理解和接受,被大众所使用。 废话不多说,上图,
1. 你有养老计划吗? 2. 我国的养老制度是怎样的,全球养老体制又如何。 3. 我国养老金投资如何,会抵消通胀吗,养老资金安全吗? 4.养老延迟问题,预计会如何, 养老结余会耗尽吗。 5.老了之后你最怕什么。
从去年8月起市场的波动,我们的市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新国9条是否达到了市场预期?
今天老于、小萱和KK一同讨论阅读、碎片化信息、学习、教育以及表达等话题,以及如何得到内心的自由,在纷扰的世俗中保持自我。 "我们的教育既没有教会知识,也没有教会技能“,”看短视频,看剧,读小短文,读文章,读书,所需要的思考是指数级的变化“ 04:01阅读在这个时代变成了小众文化,看书总看不进去是为什么? 04:49上学时看的教科书总觉得没看懂是为什么? 06:01为什么有些专家的话总是听不懂? 06:27短视频、长视频、纪录片、书籍的递进信息量,碎片化信息致死量你服用了多少? 09:32我们是否有慕强心理作祟,导致教育上反而化简而繁? 12:45为什么大格局者总能化繁为简? 15:19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和文化中总让人互相卷? 16:19如何在国外讲好中国故事,仅仅是语言壁垒吗? 22:37相反,语言差是否就讲不好中国故事? 26:10我们的教育是在教知识,还是技能? 28:09如何学好数学,如何学以致用? 31:39如何保持好学习的好奇心?
最近蔡崇信接受挪威国家主权基金CEO,对冲基金AKO创始人Nicolai Tangen的专访,期间谈到了“阿里落后的原因”,“因为我们忘记了我们真正的客户是谁。我们的客户是使用我们的app进行购物的人,而我们没有给他们最好的体验。“ 网上对此否定的声音一片,认为老蔡过时了,到现在都没有看到阿里落伍的真实原因。 任何一个生意的起落,背后都不止一个原因。我们从这个专访中,应该去学习什么呢?
由小米SU7引发的关于“新能源”、制造业、投资、甚至“装逼”的各种讨论。 全球通称的“EV”为什么在我们这里叫“新能源车”? 只是为了发朋友圈的那些人是预定还是预订了SU7? 数年都未实现盈利的造车新势力们为啥不差钱儿? 特斯拉为什么是全球单车利润率最高的车企?
由“消费降级”引发的居不易的讨论。 “很多人其实生活上就是越来不如以前了,就这个消费降级跟大经济的无关,是在整个城镇化的过程中,现代化的过程中,包括城市整修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被迫降级” “而这次呢,我们说的消费降级可能是经济的,大的经济环境影响之后,我们说原来的中产,或者或者接近中产,或者原来有具备强的消费能力的人啊,也感受到了消费的降级” “最近几年感觉北京没有那么包容了“ “甚至有很多互联网大厂的,他都觉得在北京已经无法买房,孩子又无法在北京上学,所以就是到某一个阶段呢,又无奈的离开这个城市“。
来自媒体和科技行业的两位创业者,和两位金融行业的专业人士讨论各自最近几年的消费降级或升级。 “只有创业者才懂创业的艰辛”; “每个人贫穷的标准不一样”; “有的人认为用LV已经是消费降级了” “lululemon是一种lifestyle, 花了这个钱,不仅仅是买了一件衣服,是买了一种lifestyle, 能够彰显自己生活方式”。 “我认为从网络直播中买衣服是一种消费升级”
这一期我们聊一下三位不同行业的工作者的kimi使用体会,及在国内众多大模型创业公司中,kimi是如何能够脱颖而出吸引众多投资者。我们也会聊到目前国内科技界的投资现状,及什么是”刷简历融资“。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