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第一期,最近发生了不少大事情,天津爆发了奥密克戎疫情,瓜瓜也到了对疫情躺平的西雅图读书 居家隔离中的三个人,读起小时候的语文书,这一期,我们来聊聊记忆里,那些印象深刻的课文,以及语文书,带给我们的意义和启迪...... 1:13 奥密克戎之下:幽默的天津,躺平的美国 3:53 老大不小的人,为啥翻起小学的语文书? 6:00 中学时照本宣科的语文老师,讲到《榆钱饭》时,竟也不禁动了情 8:35 《端午的鸭蛋》—让我们摘抄了很多遍的汪曾祺散文,是好在哪里? 12:30 从读书到工作,从厦门到法国,每一次都在获得对《我的叔叔于勒》的新的体悟 17:17 《羚羊木雕》里,送出去的礼物,又给要了回来 20:08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我开始更清醒的看待观众的评价 25:49 父亲送他去读大学的车站里,才一下子懂了《背影》 27:30 把“语文书”的主题拍成纪录片?我们的确很想去做! 听完这期播客,有没有一篇课文也浮现在你脑海里,想要与我们一起分享,欢迎在留言区告诉我们!
这一期的年度盘点,我们选择了三人心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三件流行事件! 刷着十五秒钟的漠河舞厅-我们已经开始在短视频上消费爱情? 《觉醒年代》热播,国人的信仰还在吗? 元宇宙—要不要在虚拟空间里拍纪录片? 1:50 我很想把《漠河舞厅》拍成一部纪录片,但这件事不可能做到…… 6:05 刷了很多的短视频,我们聊聊短期快乐与深层快乐? 8:52 漠河,一个因舞厅而火的中国最北方城市 10:34 其实在柳爽的身上,我看到了他与纪录片从业者的某种共鸣! 12:37 《觉醒年代》这部红色历史正剧,是如何获得诸多90后的拥趸的呢? 14:30 90后的后浪心中还有对国家的信仰吗?发现我在出国后,听到China这个词时总会莫名的激动 22:27 划时代的“元宇宙”要来了,纪录片导演们要不要瑟瑟发抖? 31:38 在2022的又老一岁之前,再来听听导演们的最后一句叨叨叨吧! 这期节目是2021年最后一期节目了,在平安夜的这一天跟大家见面,想要在这里祝大家新年的一年平平安安,健康快乐,记得时常回来收听我们的节目哦!
你眼中的大学是什么样子的,又度过了怎样的大学生活呢? 84年前,炮火纷飞的年代,三所中国顶尖的大学曾在云南昆明联合办学,这一次透过徐蓓导演的《西南联大》和《90后》两部纪录片,我们获得了怎样的启迪,聊聊各自的大学生活,感触,思考…… 2:45想做纪录片,需要大学学相关的专业吗? 4:34纪录片导演当年的纪录片课是什么样子的? 13:30除了金字塔尖的几所大学,对普通大学的关注太少了..... 20:39导演们的大学生活体验? 27:50男人经历洗礼的三个途径:当兵,进监狱(当然,我们不鼓励这种方式),上大学 31:40毕业20年,大学真正教会了我什么? 32:30工作以后,觉得当初还不如选一个哲学专业? 37:20社会缺少对专业和院校选择的深度思考
本期节目,值得庆祝!! 平时灰头土脸、破衣烂衫的纪录片导演们也算是参加了一次纪录片的盛会。也作为对自己多年努力的一点小小回馈,也更加坚定了未来的目标。我们来聊聊这次B站“记录即有光”发布会的所见所感。 02:09 纪录片导演70%都是社恐?现场大型社交尴尬现场 07:32 纪录片春天到来了? 现场B站COO李旎解读,B站内容从娱乐化转向知识分享型 12:15 发布会三板块解读:人间\万象\烟火 13:23 《生活如沸2》先导预告的一点巧思:餐桌上都是好故事 18:01 印象深刻的纪录片之一《我是你的瓷儿》,香也可以拍纪录片? 23:53 洞察:拍纪录片的惯性?每个团队的拍摄题材不会变化太大? 30:30 印象深刻的纪录片之二:萌宠题材《我们是这样长大的》 38:04 B站使用个人简史:追动漫,学知识,网友线下面基 47:09 今日有好物: * 书 《丹下健三:构想战后日本》 简介(from豆瓣)丹下健三(1913-2005),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师之一,1987年第九届普利兹克奖得主。他的建筑作品改写了日本乃至世界都市的景观设计,其理念和实践大大拓宽了建筑设计的范围,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人与建筑空间的关系。本书以战后复兴为时间线,梳理丹下颇具代表性的设计作品,并聚焦“丹下学派”的八位建筑师,追踪他们传承与革新的足迹。 * 纪录片《美国工厂》 《美国工厂》是一部 Netflix 原创纪录片,由 Higher Ground Productions 和 Participant Media 出品,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并斩获艾美奖®的朱莉娅·赖克特和史蒂文·博格纳尔(《最后一辆车:通用王国的破产》《A Lion in the House》《正观“红色”》)打造。这部广受好评的电影深入研究了后工业时代的俄亥俄州,一位中国亿万富翁在当地一家废弃的通用汽车工厂中开设新工厂,并雇佣了 2000 名美国蓝领工人。随着高科技中国企业与美国工人阶级产生冲突,最初的希望和乐观遭受了挫折。 * B站up主(摄影/器材) NOFACE不是大触
00:39 即时行业观察:观看某视频网站年度发布会有感--纪录片仍然小众? 06:36 看片会:奈飞2019纪录片《街边有食神》 07:19 你吃到过的惊为天人的街头小吃? 07:32 四川醋椒面,咸甜酸辣,欲罢不能 09:57 天津炸卷圈,早餐王者 13:02 台湾卤肉饭,卤肉+大五花,好吃不贵 16:17 在你心中,街头小吃是一种什么文化?大概是和城市之间的关系,和城市之间的交流。 18:13 聊一聊《街头绝味》,也叫《街边有食神》 19:19 我们与这部片子的共鸣:说它是美食纪录片或许有点歧义,因为很多人对这部纪录片的指责就是不够「美食」。它关注的不是旅游攻略里重点标注的「本地人才知道」的街头小吃有多隐秘,也不是这些街头小吃有多少人排队,而是这些路边小吃魅力的「来处」,是亲手制作出这些食物的人和他们的人生。 23:35 印象最深刻的角色? 29:23如何做选题调研?尤其是这种跨国的选题调研?我们是如何拍摄到英国二战轰炸机的? 36:01片中令人疑惑的地方,在每个故事里插入其他的美食?如何在更长的篇幅里安排故事?(一集30分钟,只讲一个人的故事) 39:14 讲述个人的经历时,如何使镜头更丰富? 44:30 今日好物推荐: 书 《尼克松录音带》 大师课学习网站 masterclass.com 拍摄取景app Cadrage PS:大家如果想观看此片,可搜索《街头绝味》。我们在标题中使用《街边有食神》,是觉得这个翻译相对更能代表该片主题。
今天这期节目,我们围绕着奈飞的新片《白钟元醉话人生》来聊一聊如何把美食镜头拍得有食欲,纪录片剪辑中音乐的应用,以及如何与采访对象拉进距离。真实发生的故事就是,刚开始十分生疏的采访对象,在和导演们喝了几天之后,开始吐露心扉,最后甚至不舍得我们走。 导演们的幕后故事会来了,大家准备好瓜子吧。 03:23 奈飞的片子里美食怎么就那么高级且有食欲? 10:53 《白钟元醉话人生》里的访谈为什么略显尴尬? 13:20 《白钟元醉话人生》形式大于内容,嘉宾放不开? 19:18 如何与采访对象拉进距离,酒是个好东西。台湾小哥酒后终于打开自己…… 25:00 不喝酒,但可以拉进距离的办法竟然是吵架? 27:43 采访时的人类观察法
我们制作的《第一餐》在B站上线一个多月了。一部片子在观众看来,心中一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今天我们很勇猛的来挑几条有建设的差评回应一下,也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自己拍片时的确定和不确定性。 03:16 差评一:为什么不拍XX地方的火锅? 03:46 火锅分布南北差异大 06:02 如何找选题?地毯式搜索+尬聊 10:03 导演们的找选题滑铁卢时刻:以为寿司之神降临,其实... 14:48 为什么在台湾拍了一个东北的酸菜白肉火锅? 16:49 差评二:吃法不地道,邪教 17:52 如何理解“地道”?从同仁堂虎骨聊到川菜;天津煎饼果子里竟然加辣条? 21:08 西安肉夹馍里要加青椒吗? 22:00 差评三:文案拉胯 22:12 “平平无奇”引发的血案 26:39 纪录片文案解说与同期声的关系 31:23 完全无解说的纪录片??(Netflix《街头绝味》) 35:18 如何营造早餐氛围感?一种唤醒的感觉:寻找小号手的艰辛 有任何意见,欢迎留言,评论我们都会认真看的。希望这里可以成为一个纪录片爱好者交流的平台!
纪录片导演分享会来了!本月一部新的早餐纪录片《第一餐》在b站上线,我们来聊聊拍摄幕后: 03:01 为了拍早餐,下午睡觉,凌晨起床? 04:30 采访对象他有镜头恐惧症怎么办?如何取得采访对象信任? 06:43 他喝了一瓶白兰地后,终于敢说了... 07:36 为了拍摄走遍全国20个省市! 08:50 新疆吃货们一顿早餐花掉40元! 10:53 导演怪癖:喜欢逛动物园和菜市场! 15:44 接受b站观众们的审视:看到骂自己的弹幕是什么感受? 21:55 美食纪录片也内卷?如何另辟蹊径? 25:53 如果不当乙方,可以拍片自由,我们想拍什么?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