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5 常箩: 人生的旷野并不是假象

去年夏天在西西里岛上的火山徒步时,我被一眼望去看不到边际的旷野所深深打动,觉得心安,被包容,被接纳。想到不远处的山脚下有停车场和小商店,还会觉得这无垠旷野不是空中楼阁,它和喧嚣温暖的现实之间,有一根结实的纽带。 从山上下来有了信号后,开始刷手机,看到了常箩发的一条朋友圈,觉得有点妙。因为作为漫画作者的她给人的感觉便是那种,“多年以来一直在旷野之上自由探索”的状态。 在毕业季,通过跟创作者常箩聊天,想象另一种可能性:看她如何理解人生的“旷野”和“轨道”,以及“旷野”是不是假象,它是否有关于自由,选择和自洽。 课代表划重点 02:20 人物编辑部《如果旷野是假象》 05:40 父母温和地走进了相亲的“轨道”,继而是婚姻的“轨道”,结局如何呢?他们的婚姻生活又是如何作用于我的呢? 13:40 作为住在父亲家里的自由插画师,我怎样面临质疑,如何在质疑中明确了自己的路? 22:30 感受来自于身后的“猛兽”的追赶,再去体会在走的路,是否是忠于自己的内心的。 25:50 投身生活,观察他人,保持警觉,再去审视和选择自己的“轨道”。 29:00 “断舍离”帮助我定义和了解自己。 30:10 作为创作者,我如何面处理不安与忐忑? 31:00 面临对自己的“轨道”不自信的人的“挑衅”时,我像“售楼小姐”一样呈现自己。 35:08 “不画了,去相亲去挣钱,行不行?” 36:35 人生的自由来自于什么? 37:35 “旷野”是先有的,确定的;“轨道”是后来的,不确定的。 想要一起散步? 添加微信yiqisanbuqu,加入“一起散步去”听友群。

41分钟
99+
9个月前

Vol.2 假使我有特权,我可以为自己辩护么?(上)

“波妞,你也要去看更大的世界。” 课代表划重点 04:20 皮埃尔·布尔迪厄《男性统治》,娜塔莎·沃丁《她来自马里乌波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07:00 布尔迪厄的性别观点。 08:07 由《坠落的审判》北大首映礼生发的有关性别刻板印象的讨论。 11:06 布尔迪厄与“文化资本”。 13:28 Why elite students get elite jobs? 16:10 什么是“学历倒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17:30 安妮·埃尔诺实现的阶层跃迁,以及对自己的阶层变化的看法;布尔迪厄“把自己作为方法”,观察自己攀登过的“阶层阶梯”。 21:20 来自的省份,被贴上的标签,以及随之而来的刻板印象。 24:40 北京学生的焦虑和应对的方法。 30:51 北京的“小升初”是如何进行的。 36:10 自主招生与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北京重点大学的学生。 37:20 “北京考生的试卷也太简单了吧”。 44:20 纪伯伦《沙与沫》:在海与风赐予我们语言的千万年前,我们只是一群带着渴望颠沛流离的生物。如今,我们怎么能够只用昨天的声音,来表达我们心中的远古岁月呢? 46:28 阿加莎·克里斯蒂《东方快车谋杀案》。 47:55 弗吉尼亚·伍尔芙《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简·奥斯汀的历史地位,勃朗特姐妹(包括夏洛蒂·勃朗特,艾米丽·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女性写作的困境,和伍尔芙自己的局限性。 想要一起散步? 添加微信yiqisanbuqu,加入“一起散步去”听友群。

51分钟
99+
11个月前

Vol.3 假使我有特权,我可以为自己辩护么?(下)

愿听我们聊天的朋友,可以像👇小乌龟一样惬意舒适。 课代表划重点 04:25 阿尔贝·加缪《局外人》,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可以通过他们和他们的作品来定位自己和探究意义么?为什么要去到更好的学校,找到更好的工作? 10:30 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或同侪压力。北京重点大学的学生如何考虑毕业之后的去向? 11:40 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我不愿招摇炫耀地在引人瞩目的地方列队行进,如果可能的话,我愿和宇宙的建造者同行,不愿生活在这个浮躁的,紧张不安的,乱哄哄的,浅薄的 19 世纪,而愿沉思地站着或坐着,任凭它逝去”。 16:00 “把自己作为方法”,正如布尔迪厄, 迪迪埃和安妮·埃尔诺。安妮·埃尔诺《一个男人的位置》和《一个女人的故事》;迪迪埃·埃里蓬《回归故里》。郑雅君《金榜题名之后》。 22:35 世界末日时,如果只能保全《辛普森一家》或者莎士比亚的作品其中一个,你会怎么选?我们在这里聊到了位于伦敦South Bank 的British Film Institution放映的电影版《麦克白》。 24:35 朱塞佩·威尔第 《茶花女》。 27:20 由夏洛特·威尔斯执导的《晒后假日》。 28:45 万能青年旅店《秦皇岛》与身份认同。 32:40 休·杰克曼主演的电影《悲惨世界》和歌剧《悲惨世界》,根据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长篇小说改编。 39:10 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提到了思想和梦想的区别。“一定程度的梦想,正如适量的镇静剂,是好的。它可以使在工作中发烧、甚至发高烧的神智得到安息,并从精神上产生一种柔和清凉的气息来修整纯思想的粗糙形象,填补这儿那儿的漏洞和罅隙,并打磨想象的棱角。但过分的梦想能使人灭顶下沉。沉迷于精神工作的人而让自己完全从思想掉入梦想,必遭不幸!他自以为进得去便随时出得来,并认为这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区别。他想错了!思想是智慧的活动,梦想是妄念的活动。以梦想代思想,便是把毒物和食物混为一谈”。 42:28 那些我们看起来是有privilege/特权的人,是真的有privilege/特权么?他们是有原罪的么? 想一起散步? 添加微信 yiqisanbuqu,加入“一起散步去”听友群。

50分钟
99+
11个月前

1. 当一位四十岁的新手母亲决定重返职场

第一位听众,晒太阳晒地迷迷糊糊的橘白一只: 课代表划重点: 29:30:在说小李这种找工作的状态比较高级时,我们提到了马克思,来源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0卷,第616页提到:马克思完全否定工作只是苦差事、人类对它有着天生的和内在的反感这种观点。假如有必要的条件,劳动可能是“一种自由活动”,它可以成为“吸引人的劳动,个人的自我实现”。 39:00:对于母亲,或者任何一个个体来说,关注自己,照顾好自己是很重要的,甚至是最重要的。正如安·兰德在《自私的德性》里提到的:人们生活的目标是获得自己的幸福。这并不意味着,他对其他所有人漠不关心,人类的生命对他毫无价值,他没有理由在危急时刻帮助他人;但这的确意味着:他不用让自己的生活服从于他人的福利,他不用为了他人的需要而牺牲自己,减轻他人的痛苦不是他首要关心的,他给予的任何帮助都只是例外,不是常规;是慷慨的行为,不是出于道德责任;只是少量的,偶然的行为—正如在人类存在的过程中,灾难是少量的,偶然的事件一样;而且人类生命的目标,首先关心的对象和动力是价值而非灾难。 42:50 :晚点的作者方六对谈姜宇辉老师时,后者有详细解释“刷手机,买买买的快乐,为什么总是让人更空虚”。指路:对谈哲学教授姜宇辉:哲学能解决年轻人的意义危机么?。 想要一起散步? 添加微信yiqisanbuqu,加入“一起散步去”听友群。

66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