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68 沈奇岚 |建立自我有弹性的价值观,抛却虚假完美主义

范庭略|新生活

本期节目继续和斜杠青年沈奇岚女士聊聊艺术的话题,沈奇岚是复旦大学哲学硕士、德国明斯特大学哲学博士、作家、策展人、艺评人,致力于艺术文化的传播以及国际文化的交流合作。 在作家的角色上,沈奇岚认为虚构写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身处迷茫的状态下,如何通过故事去表达不确定性?“作为创作者,生活给你提供的东西有时候是折磨,但有时候也是灵感”。她是《听见她说》女性独白剧的编剧之一,咏梅主演的《重塑》的话题是“中年危机”,杨幂主演的《完美女孩》的话题是"物化女性";意大利作品《那不勒斯四部曲》和、《灿烂人生》和中国电影《孔雀》形成呼应,既展现了女性困境,也是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化。 谈到艺术策展,她认为策展的意义在于让作品得到一种新的表达,那么她在做上海宝龙美术馆的“把当代作为方法”艺术展时对作品的选择标准是什么呢?怎么去通过观众和艺术家的共振来完成展览的意义? 在大众层面,沈奇岚认为艺术代表着每个人对生活的感受,没有高下和对错之分。而在专业领域,艺术有着严格的标准。 对于沈奇岚来说,人生的意义在于持续去发现和分享那些发光的事物。

30分钟
99+
3年前

Vol.65 中秋茶话会特别节目:哪种月饼能代表中秋味?

范庭略|新生活

中秋马上要到来了,我请来了两位朋友共同呈现本期中秋茶话会特别节目,一位是新晋音乐人健崔先生,另外一位是美食评论家喜北女士,从月饼的渊源与流传、月饼市场内卷之争、月饼成本、价格、销售情况的变化、月饼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等方面来展开聊聊月饼那些事。 月饼随着社交网络的出现,月饼从一个节气类食品、变成一个节日的社交货币,从以前以买到月饼为荣,到现在月饼到处流通送礼,从经典的传统口味如广式月饼苏式月饼,到现在各种跨界网红的月饼出现在大众视野,口味越来越多元化,如10大月饼品牌和5大跨界品牌,从大月饼变成一口酥样子的小月饼,月饼的发展趋势很有意思。 每到中秋,就会想到月饼,可能很难想到一个具体品牌或某一款独家 的月饼产品,但那种对月饼口味的思恋一直在,比如和中秋强关联的口味——莲蓉和五仁馅料,这两种经典口味在月饼中的出现是它们唯一合理的地方。 近年来,月饼市场趋势的变化,出现了各种融合月饼、跨界月饼,新口味如咸蛋黄流心月饼、惠林顿月饼,虽然奇怪,但口味还不错,并不是为怪而怪,那这些新奇的产品能不能算月饼?月饼能不能和披萨一样有行业标准?

40分钟
18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