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notes 01:50 《麦克白》在当代的隐喻 06:20 音乐剧的魅力和美学特质 08:40 聊聊R.Kelly的"Trapped In The Closet" 11:00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有一些共通性吗? 12:30 与同时期中国文艺作品的比较 15:05 微观的个人与宏观的历史 17:15 沟通重要还是观点重要?聊聊艺术教育 21:15 聊聊舞台、音乐、道具、灯光等等 29:11 《麦克白夫人》里的女性主义视角 * 《麦克白(Macbeth)》 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于1606年创作的戏剧。大体上是根据古英格兰史学家拉斐尔·霍林献特的《苏格兰编年史》中的古老故事改编而成。《麦克白》讲述了利欲熏心的国王和王后对权力的贪婪,最后被推翻的过程。 * Sung-through(通唱) 音乐术语。用于描述音乐剧、音乐电影或歌剧,指演出中几乎没有人物对白的歌曲连唱表演形式。 * "Trapped In The Closet" 美国R&B歌手R. Kelly于2005-2012年间创作的音乐肥皂剧。 * BGM "Aquatic" by Solar Trees "Trapped In The Closet (Chapter 1)" by R. Kelly 原创音乐剧《麦克白夫人》 * 演出时间:2024-5-9至2024-6-2 * 演出地点:上海1862时尚艺术中心(浦东新区滨江大道1777号) * 相关链接: 原创音乐剧《麦克白夫人》颠覆来袭:mp.weixin.qq.com 音乐剧《麦克白夫人》(The Musical Lady M)主演及主创重磅揭晓:mp.weixin.qq.com
人们常说要“制造亲密”,也认可沟通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婚姻却变得像个逐渐式微的概念、化身成一个敏感词出现在今天的网络世界里。在日常生活和法律层面之外,婚姻对于当代人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它呢? 01:00 真的可以聊亲密关系吗?面对真实自我时的不舒适感 07:05 婚姻关系里的那个核心需求 10:00 相处时的“边界感” 12:51 婚姻制度会消亡吗?爱情与婚姻的冲突 15:40 自愿的枷锁、美好的禁锢——婚姻在“功能”以外的意义 17:15 丛林式的自由与人类社会的约束 19:10 亲密关系会在未来进化出其他形式的契约吗? 22:00 当代的婚姻与个人选择 23:41 聊聊台剧《不够善良的我们》 27:30 沟通、叙事、自省——亲密关系对个人的提升 35:20 忠诚可以被测试吗?——聊聊“出轨” 37:45 “出轨”与婚姻的关系以及它的不同面向 42:00 婚姻也需要一些运气与“波澜” 43:00 没有唯一的解答、只有动态的过程 * 本期提到或引用的书籍: 《浪漫主义的根源》以赛亚·伯林 / 著 《西方现代思想讲义》刘擎 / 著 《深度关系》武志红 / 著 * 结尾处提到的歌词原文: "There were times when I could have murdered her, but you know I would hate anything to happen to her." —— 选自 "Girlfriend In A Coma" (The Smiths) * BGM: Girlfriend In A Coma by The Smiths Sunrise On Southey Street by Kyle McEvoy, Stan Forebee & The Field Tapes
Shownotes 04:30 电影作品中的隐喻与艺术解析 05:40 如何解读文艺作品?创作者角度与欣赏者角度 08:05 “现实”逻辑与“艺术”逻辑 11:00 艺术作品自成一体的“叙事” 12:00 宫崎骏作品里的“梦境” 14:50 聊聊《路边野餐》和《地球最后的夜晚》 19:30 自传式影片与对个人经历的映射 21:11 影片给出了人生的答案吗? 24:10 《NANA》——对77影响最大的一部日漫作品 27:09 《混沌武士》和Nujabes 30:00 日本文艺作品里的“世界主义”与多元融合 34:00 精神世界里的“消散”与“轻盈”——日漫中的美学 38:00 传统文化的“现代叙事” 40:11 真诚的创作概念以及对细节的极致演绎 43:30 用最擅长的方式“填补”自己——宫崎骏的完美人生 * BGM The Space Between Two Worlds by Nujabes
在今天的社交媒体上,当提到“国男”、“老中”或“普信男”的时候,我们指的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真的存在吗?当代男性又该如何面对呢? 在「附录计划」的第十期,我们聊一聊有关当代男性的话题。 01:03 社交媒体上男性“声音”的缺失 02:30 当提到“国男”的时候我们指的是什么 03:45 对“性”的敏感与理所应当的态度 06:20 “性优势”与个人尊严 07:50 真诚“沟通”——让相处变得舒适 10:00 认知体系的“堡垒”与相处时的隔阂 12:30 人生观念需要更新迭代 15:33 “真诚、松弛、现代”——尊严与平等的开始 * BGM: 4pm in shibuya by oh,the joy.
当代社会总是在我们人生的不同阶段制造一些“节点”,“35岁”就是其中的一个。在这个逐渐步入中年的阶段,“考公”限制、个人事业、家庭生活、照料父母与孩子的压力似乎同时袭来。 在「附录计划」的第9期,我们聊聊对35岁这个人生“节点”的看法。 01:15 所谓“35岁”节点的由来? 04:05 摇滚乐的“27岁俱乐部” 06:35 “什么年龄该做什么样的事”这种观念对吗? 10:15 35岁的“考公”限制 11:30 高校的年龄限制以及制度与现实的脱节 14:22 “考公热”与“铁饭碗” 16:10 当代社会里人在职场中的角色是什么? 18:40 年龄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20:40 “匠人精神”与“人文社会” 24:10 经济因素、等级观念与“社会比较” 28:50 打破年龄的界限 31:20 具体生活里的问题与个人的观念 * “27岁俱乐部” 流行文化用语,指由一群过世时全为27岁的伟大摇滚与蓝调音乐家所组成的“俱乐部”。 * BGM A Gentle Nostalgic Bop by The Field Tapes & Jon Notar
元宵节过后,又一年春节结束了,这个年大家过得怎么样?有什么新感受?春节对于当下的我们有着怎样的意义?春节的传统又该去向何方呢? 在「附录计划」的第八期,我们用最少的剪辑、更“free chat”的方式聊聊过年的事儿。 03:08 小时候我们彼此过年的方式 08:00 公共节假日 or 家庭团圆的日子? 09:50 无趣且必要?——“春晚”存在的意义 14:00 离开城市的视角看“春晚” 19:13 90年代的语言类节目——“春晚”的艺术高峰 31:54 春节团聚的时刻是中国人情感与生活的缩影 34:28 “年味”变淡了吗?——传统习俗的现代化 39:12 为什么国外的春节显得更热闹? 40:29 亲戚们真的在催婚催育吗? 47:52 人们生活在观念的“Bubble”(安全区)里 52:56 关于“春节”文化的未来 56:35 “春节”与“婚姻”的类比
02:10 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 04:30 “宏大叙事”下的国民认同感 06:15 “Rooftop Koreans”——聊聊我们的邻居韩国 09:00 不同民族特性在多元社会里的体现 10:41 个人价值、差异化、多元化——“酷”的意涵 13:47 “残缺”与“殒落”——聊聊日本文化的美学 16:50 地缘政治的影响 18:00 “物件”与“符号”——西方社会对中国文化的刻板印象 20:31 通过人文与价值观念感染别人 22:03 “云南大象迁徙”——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方向 24:10 西方世界以外对中国的观感 26:45 就文化而言,“酷”重要吗? 30:00 传统文化里的魅力 33:39 民族主义横行的布景下,与世界联结的重要性 * “Fung Bros” 华裔兄弟组合,油管知名博主。 * “惊蛰” 二十四节气之一,英文翻译“awakening of bugs”。 * BGM 清爽雨空气记忆 by 窦唯 & 不一定
02:00 主流媒体的式微——“单向传播”到“去中心化” 04:30 网红化语言与新闻的“Format”(格式) 06:30 “第四权力”——西方媒体的核心 09:10 新闻内容之外的“媒体信任” 12:20 社会制度影响下的社交媒体形式 15:15 内容“算法”加速了社会观点“极化” 18:01 美国历史上的“黄色新闻”时期 21:00 国内媒体行业的困境 26:00 “阴谋论”的普遍与“受害者”心理 31:07 如何应对信息“碎片化” 34:21 “陈述事实”还是“表达观点”? 37:50 如何提升个人的“媒介素养”? * “第四权力” “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之外的第四种政治权力。第四权所指的即是媒体、公众视听。 * “黄色新闻” 指有关刺激性内容的报道。19世纪末,美国现代报业的奠基人普利策在他的《世界报》上办了一个漫画专栏,主人公是画家奥特考尔特画的一个发型稀疏、没有门牙、穿着黄色大睡衣的男孩。专栏借“黄孩子”之口讲述纽约发生的新闻事件,漫画图文并茂,滑稽可笑,因此受到读者的欢迎。 * “媒介素养” 主要有三个层面,即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能力模式指公民所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认知过程。知识模式观点认为媒介素养就是关于媒介如何对社会产生功能的知识体系,其侧重点是信息如何传输。而理解模式的观点声称,所谓媒介素养就是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诸力量的强制作用,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判断和理解能力。 * BGM High and Dry by Radiohead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繁花》以其精彩的沪语对白和对老上海风情的刻画风靡全网,剧里通过各种语言与口音展现了上海这座移民城市的多元——上海话、苏州话、扬州话、广东话、英文、日文等等。 在「附录计划」的第五期,我们借《繁花》里展现的多元文化聊聊中国的地域歧视现象。 02:00 “显性”与“隐性”的歧视 04:12 出身、居所、区域——上海的歧视形态 08:00 《繁花》里的口音与有关“上海话”的争议 11:35 何为“上海人”? 13:00 武汉“三镇”的鄙视文化 16:50 鄙视链里的经济因素 18:55 无法逻辑闭环——鄙视链的非理性特征 21:20 对历史文化“正统性”的执著 22:58 “宏大叙事”是一种全民的心理优势 23:30 华人歧视文化的不同表现方式 28:15 歧视也是一种基于人本性的比较 30:08 追求“实用”的社会里“平等”理念的缺失 34:07 地域歧视是一种互相伤害 * "FOB" "Fresh off the boat"的缩写;初来乍到;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刚刚移民或者旅行到一个新环境的人。 * BGM Nanking Road by The Shanghai Restoration Project & Sasha Allen
在篮球世界里,谁是那个最伟大的球员?对于乔丹和詹姆斯的比较可以延展到体育之外吗?有关“GOAT”的话题对于普通人有什么意义、它能反映出我们的人生观念吗? 在「附录计划」的第四期,我们聊一聊“GOAT”之争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01:46 什么是“GOAT”以及本期节目的限定 03:36 一个比mbti更准的测试? 05:31 何为“最伟大”——有关“GOAT”的定义 09:25 “最成功”与“最伟大”的区别 11:20 商业、数据与成功学 13:30 体育魅力与时代发展的冲突 16:00 特立独行的美学 vs “世俗”的面面俱到 18:25 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vs “非理性”的笃定 20:54 与中国“实用主义”文化的契合 23:20 天赋型“艺术家” vs 追求合理的“企业家” 25:05 对待社会事件的不同方式 29:10 我们的喜好反映出自身的价值取向 35:15 “一致性”——“伟大”的重要标准 * “GOAT” 有史以来最棒,史上最佳 (greatest of all time) * Rol写的关于“GOAT”之争的文章: GOAT之争与个人意识(三) GOAT之争与个人意识(二) GOAT之争与个人意识(一) * BGM: It Was A Good Day by Ice Cube
在商业服务以及设计中,“奢侈”是怎么体现的?人们真的追求“低调”吗?在中西方不同的审美文化里,对艺术和设计的认知有何不同?美好的设计存在某种共性吗? 在「附录计划」的第三期,我们聊一聊有关设计学的一些话题。 03:00 从“显性”走向“隐性“的高调 04:20 以“品味”与“艺术”的名义彰显财富 06:57 在中西不同的语境与文化里“奢侈”的含义 09:30 奢侈酒店的核心是什么?服务意识与细节关注 14:25 “奢侈”与美学的关联 15:15 “感受”与“符号”—— 中西方设计理念的不同 19:44 有关徐冰作品《天书》的争执 23:18 不同艺术思维的结合给人的冲击 25:22 艺术作品之间有高低之分吗? 27:10 “克制”与“一致性”—— 美好设计的共性 30:31 酒店设计里“克制”的体现 34:45 “一致性”在设计以外的广义概念 37:15 “限定文字,拉长语言” * 《析世鉴-天书》- 徐冰 从1987年动工一直到1991年完成。以汉字为型,结合创造了近四千多个“伪汉字”,采用活字印刷的方式按宋版书制作成册和几十米的长卷。 * Jaya Ibrahim 生长于印度尼西亚的建筑师,以其杰出的酒店室内设计而闻名。 * Kerry Hill 极简主义风格缔造者、安缦酒店御用建筑师。 * Zaha Hadid 伊拉克裔英国建筑师,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 璞丽酒店 位于上海静安寺附近,中国首家定位为“都会桃源”的奢华酒店,于2009年开业。 * BGM: Sakura Snowdrop (Chill Edit) by Thomorrow
根据《2022年移动状态报告》,中国人平均每天用手机时长接近5小时。在“全民博主”的年代,你会不停地关注自己账号的数据吗?“算法”是什么样的?“内容”重要吗?“模式”背后有什么利与弊? 在「附录计划」的第二期,我们来聊聊“流量焦虑”相关的话题。 02:30 “表达自己”还是“讨好他人”? 06:00 有关“算法”的玄学 07:23 世界的运行都是被严密计划出来的吗? 09:44 我们所“焦虑”的可能是本就不确定的东西 13:03 播客的“本质”是什么?“闲聊”还是提供“功能”? 16:04 言论环境对自媒体内容的影响 18:52 网络世界里的“暗语”与“符号” 20:20 “流量经济学”的出海 22:01 “流量模式”的利与弊,它具有“普适性”吗? 27:00 播客节目有“范式”吗? 29:15 “卷”——“极致”内容的缺失与停留在“形式”上的创新 * “click bait” 点击诱饵,指网络上为吸引用户点击而设计的具有误导性或夸张性的标题或内容。 * “Guru” 精神领袖(尤指印度教的),灵性导师,权威/专家 * bgm: Keep It Real by Soulchef/Hydroponikz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