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科技与“美”冲突吗?美的偶然、残缺与信仰

Timeline 03:20 “理性的自负”——“祛魅”的另一面 05:00 我们真的向往自由吗? 06:21 科技可以替代人性的全部吗? 11:30 人性的自私与美的负面能量 13:28 "perfection of imperfection"——人的破碎与残缺 15:00 你能接受ai复刻的亲情吗? 17:31 “祛魅”还是“祛美”? 19:00 用不同的思维方式看待人类的财富 21:40 世界是人类意识的产物吗? 23:21 “祛魅”之后能再“赋魅”吗? 26:51 人性体验里“偶然”的美 30:17 美的“代价” 32:30 那么,科技与“美”冲突吗? * 《克拉拉与太阳》 石黑一雄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机器人克拉拉眼中的世界。在作者典型的细腻、内敛风格下,克拉拉的见闻、经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所面临的问题,这部作品有着科幻小说的外壳,内里则表达了作者对科技飞速发展背景下人类命运走向的思考。 * “理性的自负” 英国哲学家哈耶克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对人类理性能力抱有过度的信心,认为理性能够获得近乎完美的知识,从而构建出理想的社会规划,实现完美的人类生活。这种自负源于对理性能力的盲目信任,忽视了人类知识的局限性和复杂系统的不可预测性。 * “自发秩序” 哈耶克的一个重要哲学思想理论。自发秩序原理指市场控制是不必要的,因为市场本身能够产生一种自发的秩序——每个人都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自发地实现个人利益的极大化。 * 迈克尔·桑德尔 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社群主义的代表人物。 * BGM So Blue (feat. Louk) by Sebastian Kamae & Emulov

36分钟
99+
4周前

15. 你拉黑过别人吗?如何面对不同意见者

Shownotes 01:20 “拉黑”的几种情况 05:22 “异见共存”与“大一统” 06:10 控制感、边界感和“全能自恋” 09:19 大家不喜欢听感上理性的言论吗? 11:00 “无趣”的逻辑 14:10 不同的观点,相同的“叙事” 17:20 “极化”的声音与“理中客” 18:30 极端的“美好” 20:45 消费主义时代的“完美”商品 25:20 “人情世故”与“社会化”的表达 27:50 群体的“不完美” 29:40 “重叙事,轻观点” 33:15 “限定文字,拉长语言” 35:30 不同意见的根源也许来源于自己 * “全能自恋” 心理学术语。在心理学上被称作“巨婴心理”,也有人叫它“全能自恋”。是每个人在婴儿早期都具备的心理,即婴儿觉得我是无所不能的,我一动念头,和我完全浑然一体的世界(其实是妈妈或其他养育者)就会按照我的意愿来运转。心理学家武志红在其著作《深度关系》中详尽描述了这一概念。 * “交往理性” 德国当代哲学家哈贝马斯的用语。指隐含在人类言语结构中并由所有能言谈者共享的理性。 * 《解释鸿沟》 由腾讯视频出品、尤里卡工作室研制的一部通过对哲学家陈嘉映教授的重要思想交流和日常精神活动的记录,专注探讨当代精神生活的纪录片。 * BGM Like Yesterday by Lab Progression, Midan & Jammin Berries

38分钟
7k+
9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