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 在路上:走近石峁遗址,在4000年前的城墙上感受一下

「中国最早的巨石之城在哪里?」 「四千年前的先民如何完成百万立方石料的搬运?」 在陕北神木的苍茫黄土间,石峁遗址正颠覆着我们对华夏文明的认知。这座占地400万平方米的史前巨城(相当于六个故宫),拥有10公里长的石砌城墙,每块巨石严丝合缝,甚至嵌入了象征信仰的玉器。 考古学家发现,建造如此规模的城池需要13万立方石料,其工程难度连现代人都为之震撼。更神秘的是,城墙中埋藏着上百颗女性头骨 而高达70米的皇城台出土了2.5吨重神面纹石雕——这些发现暗示着怎样残酷的祭祀传统? 石峁的未解之谜远不止于此。它是否真是黄帝的都城?是否与山西陶寺遗址存在文化关联? 2011年的系统发掘证实,这座城曾被突然废弃,却没有战争痕迹,气候变迁可能是主因。 参与发掘的邵晶老师指出,石峁人可能掌握了超越时代的建筑技术:他们在城墙中用木材与石块交错垒砌,类似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为什么石峁遗址的发现如此震撼?这座史前巨城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文明密码? 【收听指南】 00:52 四千年前的城池:穿越时空的考古发现 01:53 世贸遗址石块:严丝合缝的未解工艺 04:12 邵晶老师揭秘遗址发掘背后的故事 05:24 陕北遗址首曝光:1927年大公报的珍贵记录 07:50 玉器流失危机:民间收藏引发国家干预 08:40 遗址规模确认:六个故宫的震撼面积 09:52 意外发现:羊圈下的精美玉片 14:13 高规格墓葬:陪葬狗与墓主人的VIP身份 16:54 人头殉葬之谜:上百头颅的神秘习俗 19:13 古代超级工程:13万立方石料的城墙 20:33 超前城市规划:四千年前的时髦广场 21:18 气候变迁:古城消亡的自然之谜 22:32 终极谜题:黄帝都城还是失落文明? 欢迎收听《在路上》专题,咱们边走边聊~ 感谢收听,欢迎留言、转发、收藏点赞! 片头/片尾曲:Z11 Studio 有事联系:[email protected]

24分钟
20
3周前

072 聊聊语言学

「我们是用语言思考,还是为思考创造语言?」 「当孩子创造新词汇时,他们遵循什么规则?」 从梵语语法到神经网络,人类对语言本质的追问持续了二十五个世纪。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提出,我们大脑可能自带语言操作系统,这种先天机制解释了为何儿童能快速掌握复杂语法。但在AI创作小说、网络用语暴增的今天,语言学家们仍在激辩: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强调社会交往,莱考夫的认知语言学探索隐喻思维,与生成语法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这场辩论关乎更深的谜题——语言究竟是沟通工具,还是塑造思维的隐形框架? 本期节目将追溯这场千年探索:古印度学者波你尼(Pāṇini)如何系统化语法规则?索绪尔为何说「语言是形式而非实质」?当代三大流派怎样预测语言在元宇宙时代的演变?当我们试图破解大脑的语言密码时,是否也在重新定义人类的独特性? 【本期主讲】未央 【收听指南】 00:35 语言学学者的视角:脑洞大开的语言理解 00:57 语义学的奥秘:语言学中的意义研究 02:42 语言学的起源:古印度学者布尼尼与梵语语法 03:21 亚里士多德的思考:语言与现实关系的千年争论 04:09 格林定律:童话背后的语言学大神 05:35 索绪尔的结构主义:影响哲学与文学的语言学革命 06:27 乔姆斯基的革命:生成语言学的诞生 07:49 乔姆斯基的蝴蝶比喻:语言的内在机制研究 09:59 人类语言的无限性:有限句子生成无限表达 11:08 生成语言学的争议:功能语言学的兴起 13:04 莱考夫的隐喻理论:「时间就是金钱」的经典案例 15:22 现代语言学三大巨头:乔姆斯基、韩立德、莱考夫 16:09 机器语言的影响:日常交流方式的变革 17:14 多模态语言学:语言、图像与手势的融合 17:57 语言的探索:一场永不停歇的马拉松 【关于我们】 感谢收听,欢迎留言、转发、收藏点赞! 片头/片尾曲:Z11 Studio 有事联系:[email protected]

18分钟
99+
3周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