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打工人都梦想碰到神仙老板,钱多事少通人情。相比于打工人,博士可能更弱势,不受劳动法保护,发文、毕业、甚至找工作等很多时候都需要抱导师“大腿”。尤其是科研活动,作为一个综合天赋、领悟力、专注力、沟通力、忍耐力等方方面面综合素质的活动,尤其是在科研遇阻的emo时期,如果导师能够提供心理massage以及研究方法方面的指点,可能对于我们更好地度过博士生涯、顺利毕业是相当大的助力。那我们心中的神仙导师是什么样的呢?在考虑读博时,如何选择导师?作为博士生,我们能不能“驯化”导师?实在驯化不了,如何和导师健康友好相处?作为青椒,如何成为人见人爱的“神仙导师”? SPEAKER: SURE学姐,本科国内某高校,硕士博士先后在国内、英国、澳大利亚学习法学,自媒体博主。 小丘学姐:本科硕士国内某985高校,硕士在美国学习法学,现为诉讼领域专职律师,在职读博。 NOTES: 00:45 导师,既为我们能不能毕业而操心,也是没有感情的“审稿杀手” 04:25 导师的指导三把斧:问题意识、创新价值、论证逻辑 06:46 有点敏感的小问题:要不要跳过导师私下联系其他老师 08:50 青椒导师和学生交往中如何确立师生交往边界、更好地保护自己? 13:45 是老师,是同事,还是老板? 15:30 “ 好的老师应当不仅传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爱和信念。”——纪伯伦 BGM: 杨大林 My Dearest
INTRODUCTION: 和导师相处,是很多博士在读博期间除了科研、搞学术之外,恐怕是最重要(也可能是最头疼)的问题。我们也通过各类媒体看到了“多样的”师生关系。那么,和导师沟通的过程当中有哪些dos and dont's?在跟导师发邮件或者发微信时有哪些雷区?需要和导师沟通选题或者答辩这种重大事项时有哪些更高效的沟通技巧?等等这些问题又激发了我们两个佛系女博士强烈的表达欲。 SPEAKER: SURE学姐,本科国内某高校,硕士博士先后在国内、英国、澳大利亚学习法学,自媒体博主。 小丘学姐:本科硕士国内某985高校,硕士在美国学习法学,现为诉讼领域专职律师,在职读博。 NOTES: 02:25 你和导师的沟通频率或者沟通方式是什么?线上多还是线下多?如何和导师约专题会? 08:50 如何和导师通过邮件、微信等进行沟通?和导师在沟通中有哪些雷区? 15:50 如何和导师就论文或者项目选题、思路、完成等进行有效沟通? 23:15 如果“我”的选题和导师的方向不太相关时,导师能给“我”哪些指导? BGM: 陈鸿宇 马吟吟 《深夜的歌》
INTRODUCTION: 女博士不仅是一种身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它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学习习惯,亦或是人生态度。我们在本科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读博,但兜兜转转也都走上了博士的道路。到底是什么内因或者外因让我们选择继续读博?以及经过几年的学习和观察,在我们看来具有什么特质的人更适合读博或者更容易完成博士学位?走上学术道路就能社交自由了吗? SPEAKER: SURE学姐,本科国内某高校,硕士博士先后在国内、英国、澳大利亚学习法学,自媒体博主。 小丘学姐:本科硕士国内某985高校,硕士在美国学习法学,现为诉讼领域专职律师,在职读博。 NOTES: 01:10 自我介绍 05:25 学术日or非学术日routine,单调的科研生活,一地鸡毛中砥砺前行 09:48 我们是如何发现自己的有但是不多的学术天赋?DON'T BE SHY. HAVE A TRY! 17:30 本科没想过读博的我们为何又兜兜转转成为了女博士?沉没成本vs顺气自然 26:30 搞学术拥有哪些特质让你博士之路走得更顺利? 32:55 走上学术道路就能社交自由了吗?原来知识也是需要推销的 41:44 回避不了得peer pressure 46:38 Ending!(撒花~~) BGM: 独立音乐人:杨大林 钢琴改编《匆匆那年》(网易云音乐Available)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