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傲慢与偏见》:自由近幻象,浪漫亦枷锁 | In Her Own Words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In Her Own Words」第二期的主题是「家庭」,我们选择了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作为代表文本。 很难想到一部比《傲慢与偏见》更广为人知的外国文学作品。选择这部小说作为主题文本大概需要一定的勇气,仿佛穿过一片密林,面对的是简学的迷雾、改编的变形、童年的滤镜、译本的杂枝,探寻的则是层层叠叠的her own words,那是伊丽莎白的声音、简·奥斯汀的声音、她的同时代女性的声音、不同世代解读者的声音,以及我们自己在不同年纪重新理解这一故事时的声音。 「In Her Own Words」是随机波动推出的首个付费系列,包含六期正片和一期彩蛋,每月更新一期,年底放送彩蛋。我们从自己的阅读经验中提取出六个女性文学的主题,分别是:离散、家庭、关系、韩国、食物和结构。在每个主题下,我们将选取一部作品作为“代表文本”,对它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作品的结构、叙事和语言等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围绕它延伸出几个关联话题,结合更多相同主题的作品进行讨论。 本系列仅在小宇宙APP发售,请在小宇宙搜索“随机波动”,点击主页上方banner购买,收听完整节目。 🌊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1:06]我们对《傲慢与偏见》的熟悉程度呈阶梯递减 [04:13]简·奥斯汀的生平与出版经历 [11:43]18世纪的女作家只能由兄父代理出版事宜 [14:44]奥斯汀作为小说家如何被重新发现和解读 [20:47]奥斯汀与感性小说传统的关系 [26:48]奥斯汀的写作策略:浪漫小说阵营的叛逆卧底 [29:37]奥斯汀的小说中女性的主体性和客体性 [35:47]在奥斯汀的时代女性除了婚姻别无选择 [43:15]算算账:年收入一万镑有多富有?英国当时的贫富差距有多大? [46:30]女性被限制在家庭空间内部,远足是为了追爱或者投奔亲戚 [50:37]奥斯汀笔下婚姻的条件:财产V.S.品格 [58:34]五四婚姻的条件:放小脚、上学堂 [1:07:03]许广平的故事:结婚后的“伊丽莎白”会怎样? [1:12:22]奥斯汀是隐秘的激进派 [1:21:12]《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关系 [1:25:27]奥斯汀的影视改编:乡村风光与女性凝视 [1:33:33]畅想《傲慢与偏见》汉化版选角 [1:37:24]奥斯汀作品的酷儿化 [1:44:12]门罗小说中的欲望、逃离和失去的主题 [1:58:17]《阿尔戈》中新的家庭形态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Beautiful Places, by Simon Wester The Leaves Are Changing, by Miles Kredich Transparent Moment, by Roie Shpigler Auld Lang Syne (Instrumental Version), by Narrow Skies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小说、书籍、影视剧和文章】 《傲慢与偏见》[英]简·奥斯汀 《理智与情感》[英]简·奥斯汀 《爱玛》[英]简·奥斯汀 《曼斯菲尔德庄园》[英]简·奥斯汀 《飘》[美]玛格丽特·米切尔 《漂流到日本》[加]爱丽丝·门罗 《南极》[爱尔兰]克莱尔·吉根 《吮吸》辽京 《离开马弗里》[加]爱丽丝·门罗 《熊从山那边来》[加]爱丽丝·门罗 《阿尔戈》[美]玛吉·尼尔森 《阁楼上的疯女人》[美]S.M.吉尔伯特/苏珊·古芭 《简·奥斯汀的英格兰》[英]罗伊·阿德金斯 《五四婚姻》孔慧怡 《简·奥斯汀:隐秘的激进派》[英]海伦娜·凯利 《傲慢与偏见》(1940) 《傲慢与偏见》(1995) 《傲慢与偏见》(2005) 《理智与情感》(1995) 《周渔的火车》(2002) 《女性瘾者》(2013) 《欲望都市》(1998-2008) 《秋天之前》(2016) Queering the Work of Jane Austen Is Nothing New 《回望<欲望都市>:21世纪最后的直女英雄主义 | 协同写作004》

4分钟
39k+
2年前

和100个人一起看《芭比》,达成✅ | 随机波动119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上周六,赶在北京暴雨前,我们举办了随机波动第一场线下观影会。用建国的话说,没有比《芭比》更适合随波女孩和男孩一起观看的了。它创新的语言和精巧的剧作结构,它对一个长久以来被认为是消费符号的玩具的解构以及重新定义,它对新自由主义语境下女性处境的认识和巧妙呈现,它对男性温柔的戏谑和调侃,连同它在戏外激发的种种讨论,形成的以粉色为标志的影迷共同体,都说明了一点:它为女性带来了某些全新的体验,一种女性共有、共享、共同创造和更新的体验。 很开心我们能够和100名听众共享这种体验,我们也希望将它分享给没能来到现场的你们。值得强调的是,这种体验也并非全然同质化的、异常丝滑的,在最后的听众交流环节,大家带着各自的问题、疑虑与观点在现场交流和碰撞,做出理解彼此的努力和尝试,而这一切正是共情和连接的开始。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芭比的世界。 tips:受现场录音设备限制,节目效果一般,我们在微信公众号整理了文字版给大家,不想听的朋友可以移步阅读。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可爱随波女孩男孩 [03:20]建国小时候和芭比玩耍的体验:芭比打虎 [07:20]如何理解《芭比》中走进妇科诊所的最后一幕 [13:24]《芭比》中的母女关系和传承 [18:40]Barbieland的设定对男性十分友好和温和 [21:20]男性和女性的“自我”究竟是什么 [24:30]芭比和老奶奶对视:一种主体的、望向他人的目光 [27:20]女性觉醒意味着从知道到不知道 [33:40]我们对痛苦的讲述是对现实世界的反应,但我们的快乐是什么 现场问答环节! [40:50]主播们第一个想流泪的瞬间 [43:01]如何从跨性别的角度理解《芭比》 [50:43]如何理解Allen [55:16]如何理解电影中的口号 [1:03:30]如何理解女权主义和平权主义 [1:08:30]当芭比平足后,她被审视了吗 [1:11:20]如何理解“最后资本胜过一切”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What was I Made for” by Billie Eilish,from Barbie The Album 过场/片尾:“Speed Drive” by Charlie XCX, from Barbie The Album 【本期题图】 随机波动观影会现场照片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77分钟
97k+
2年前

【随机波动】共读也是共同生活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虽然随机波动几乎每一期节目都涉及一本或多本书,但我们三个已经很久没有严肃活泼地聊聊「阅读」这件事情了! 这期节目仿佛我们对彼此的一次采访,也像读书主题的一场真心话大冒险:你还爱读书吗?你出门带书真的会读吗?你有关于读书的焦虑吗?你认为阅读是一种苦劳吗?时代的变化如何影响了你的阅读?有了性别意识后,你的阅读路径有了哪些改变?长大后的你会重读或弃读哪些曾经的挚爱?你送过什么书给什么人?你曾与谁分享读哪本书时的狂喜或顿悟?如果不从事当下这个行业,你还会过一种离不开书的生活吗?是相似的阅读让我们走到了一起,还是我们共同生活因而读的书也越来越像? 本期节目是小红书「投入真实生活」系列的一期。对我们来说,真实生活既是吃穿住行,也是在阅读的路上与人分享与收获分享,是与近处的彼此共读一本书,也是与远方的陌生的朋友共读这个世界。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1:30]分享旅途中的阅读,出门我们带什么书? [10:01]我们如何克服了阅读焦虑? [14:25]不确定的时代,阅读还能带来安定感吗? [22:39]书最本初的功能是提供信息和指南 [25:16]重看儿时喜欢的书,会有什么不同感受? [32:13]有了性别意识之后,我们的阅读趣味变化了吗? [35:42]我们会送书给朋友吗,我们送出或收到过那些书? [46:12]哪些书会让我们立刻产生分享欲? [50:40]朋友之间阅读趣味会趋同吗? [58:59]因为阅读,我们和大家成为了赛博朋友 [1:01:59]我们和书之间的相遇,存在时机问题吗?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Sleeper Valley (Piano Version), by Ardie Son 【本期节目题图】 摄影:适野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71分钟
10w+
2年前

【随机波动】爱是一种决定,爱是一次努力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最近,你被“正式确诊为那英”了吗?与千禧风、Y2K的时尚回潮同步,许多千禧前后的影视剧也重新被互联网发现,童年与现实的时空错位让我们猛地意识到,我们已经悄然走过了新千年的近四分之一个世纪。让大家纷纷被“确诊为那英”的电视剧《好想好想谈恋爱》,被称作中文版的《欲望都市》,后者也正式在今年迎来了开播25周年纪念,而“看着这些剧长大”的我们,也终于来到了跟剧中人相仿的年纪。 回望过去的25年,大众文化中关于爱情与忠诚的叙事、自由与责任的论辩,不断塑造又颠覆着现代人的情感结构,提出并回应着关于个体生活的核心问题:我是谁?我和他人的关系是怎样的?其中一个古典得有些令人生畏的主题,在看似轻松随性的恋爱关系中不断浮现,那就是承诺。 承诺既是一种社会契约和道德义务,也是个体处理生命与时间关系的方式;既有制度和规则的约束,也是不断更新和随时变换的。今天,我们还需要承诺吗?我们又为何越来越害怕承诺?面对越来越不确定的未来,与他人之间的承诺与交付,是否构成了一种最小单位的确定性?今天我们想跟大家里聊一聊承诺的谱系。 本期节目由Tiffany赞助播出。Tiffany成立于1837年,其创始人查尔斯·路易斯·蒂芙尼是第一个将钻戒作为爱情信物的珠宝商,它于1886年推出的Tiffany Setting蒂芙尼六爪镶嵌订婚钻戒,是最早也最经典的订婚钻戒之一,见证了无数传奇爱情。精致的六爪托举璀璨的钻石,象征着承诺、责任、包容、信任、珍惜和呵护。礼盒的经典蓝色来自知更鸟蛋,蕴含着对忠贞爱情的美好祝福。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3:50]《欲望都市》里的求婚、结婚、离婚 [13:19]钻戒可以是爱情信物也可以是友情信物 [20:02]童话故事里的承诺和道德慰藉 [25:16]中国民间故事里的承诺与儒家浪漫主义 [29:35]《泰坦尼克号》&《两小无猜》:承诺的内容与形式 [33:17]《霸王别姬》:承诺体现了一种主体性 [36:57]承诺是一种自我立法吗?承诺可以被制度保障吗? [42:52]承诺是指向自己还是指向他人? [46:19]爱不仅是情感,也是一种意志、一项决定吗? [53:44]什么是Commitment Issue? [1:05:56]我们说出过/默许过/索取过哪些承诺? 【本期节目提到的影视、书籍与文章】 《好想好想谈恋爱》(2004) 《欲望都市》(1998) 《泰坦尼克号》(1997) 《两小无猜》(2003) 《霸王别姬》(1993) 《美丽的瓦希丽萨》俄国童话 《费切尔的怪鸟》格林童话 《心灵革命:现代中国的爱情谱系》[美]李海燕 《论爱欲》汪民安 《爱的多重奏》[法]阿兰·巴迪欧 《爱的艺术》[美]弗洛姆 《阿尔戈》[美]玛吉·尼尔森 《爱欲之死》[德]韩炳哲 《回望<欲望都市>:21世纪最后的直女英雄主义 | 协同写作004》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Mirror, by Sean Williams 片尾:Talk Amongst Friends, by Jamie Rutherford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72分钟
20w+
2年前

【随机波动118】「残酷二选一」25题,只有1次弃权机会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大家好,这里是随机波动的「残酷二选一」游戏时间。本期节目既是对播客「心动女孩」游戏邀约的勇敢回应,也是我们内部传统技能的大曝光大分享——建国曾此前许多次为之琪和适野提出这类死亡问题,顽劣而残酷,包括但不限于上一期节目提到的:如果你只能在下面两份工作中二选一,选《人生切割术》里的工作还是《下一个素熙》里的工作? 我们仨对于「残酷二选一」的感受各不相同。有人觉得这个游戏类似于问一个人“想做鼹鼠还是松鼠”,好玩之处就在于难选但是安全;有人觉得正是因为无需在现实生活中做出这样的选择,「残酷二选一」才具备一种游戏的性质,在真实世界里,我们总是有第三个选项可以选择或创造;有人在「残酷二选一」的过程中感到严重不适,试图在逼仄的空间中反抗游戏规则、在强制的限定中创造变量。至于这三个“有人”分别是谁,听完节目便可收获答案。 本期节目的25个问题都是我们仨自己想的,从生存(做一只恐龙or一只蜉蝣, etc)到生活(很饿的时候立刻吃一个白馒头or再饿两个小时吃田螺家宴, etc),从创作理想(写出绝世佳作但只能自己欣赏or作品普通平庸但拥趸众多, etc)到未来狂想(只能复活一个人,格雷伯or鲁迅, etc)。这些问题的设定以及对彼此回答的猜测,一方面包含着我们对彼此的理解,以及因理解而更显残酷的逼视,另一方面也呈现了我们许多的困惑、许多的无聊、许多的妄念、许多的盼望。 你觉得本期节目里的哪个问题最残酷?你的答案是什么呢?你是否想到了一些更残酷的问题呢?欢迎大家留言分享。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2:30]上期节目的残酷二选一:《人生切割术》里的工作or《下一个素熙》里的工作 [05:20]最经典/常见的残酷二选一:“电车难题” 游戏开始(规则:每人仅有一次拒绝选择的机会,并且要说出拒绝选择的理由) [11:02]两只眼睛长在两个脚底板上 or 像二郎神一样有三只眼 [13:21]能够读懂世界上所有的语言但不会说话 or 可以说话但无法阅读任何一门语言(包括母语) [14:54]冬天没有暖气 or 夏天没有空调 [16:06]一个没有山的世界 or 一个没有海的世界 [17:30]做一只恐龙 or 做一只蜉蝣 [19:57]如果有机会给蚊子做基因改造,你会:让它静音or让它叮的包不痒 [21:04]坐高铁身边是哭闹的孩子 or 公放短视频的大爷 [24:41]打车司机有浓重体味 or 司机有路怒症 [26:56]跟一个体味很重但没有爹味的男性朋友吃一顿饭 or 跟一个体味香香但爹味很重的女性朋友吃一顿饭 [29:05]宠物性格很好但对谁都好 or 宠物脾气很臭但只对你好 [30:16]嘉宾很爱笑且一笑就爆麦 or 嘉宾每句话都有嗯嗯啊啊的口癖 [31:37]在很饿的时候立刻吃一个白馒头 or 再饿两个小时吃田螺家宴 [33:51]每天单程通勤2小时但做自己非常热爱的工作 or 每天不用通勤但做一份自己极其厌恶的工作 [35:39]只能循环播放一首歌,一首旋律很好听但歌词是废话文学的歌 or 一首旋律很难听但歌词像诗一样的歌 [37:30]有机会拥有全世界最厉害的一支笔,能写出绝世佳作但只能自己欣赏 or 作品普通平庸但拥趸众多 [40:34]你写出了一部获得顶级奖项的佳作但署的是别人的名字 or 你写出了一部公认很烂的作品但能赚到一大笔钱 [43:25]停更播客一次性获得一大笔钱 or 继续做节目但收入只够糊口 [44:32]假设你对除你之外的其他人类过敏,一个人度过一生 or 跟爱的人在一起但每天过敏 [45:32]当你老了,亲人爱人朋友陪伴着你而你患上阿兹海默症 or 你孤独一人但思维清晰表达健全 [46:39]失去五感中的一感但获得一个你想要的超能力 or 维持现状(要回答想要放弃的感官和获得的超能力分别是什么) [48:42]如果只能复活一个人,格雷伯 or 鲁迅 [50:44]生在一个比较好的时代,以后越来越坏 or 生在一个比较坏的时代,未来越来越好 [53:36]假如存在一个女性统治的理想世界,你希望:其中的男性都可以生孩子 or 其中的男性都无法使用暴力 [56:48]假设你有一次改变别人命运的机会,你会选择:救活身患绝症的爱人 or 让你最恨的人立刻死亡 【本期节目音乐】 片头片尾来自“Way Back Then” by郑在日 from 《鱿鱼游戏》OST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64分钟
94k+
2年前

【预告】流亡是流亡者的墓志铭 | In Her Own Words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In Her Own Words」是随机波动推出的首个付费系列,包含六期正片和一期彩蛋,每月更新一期,年底放送彩蛋。 我们从自己的阅读经验中提取出六个女性文学的主题,分别是:离散、家庭、关系、韩国、食物和结构。在每个主题下,我们将选取一部作品作为“代表文本”,对它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作品的结构、叙事和语言等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围绕它延伸出几个关联话题,结合更多相同主题的作品进行讨论。 在第一期的主题「离散」中,我们选择了荷兰籍前南斯拉夫作家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的小说《疼痛部》作为代表文本。在后续的节目中,你还将听到爱丽丝·门罗、金爱烂、韩江、萨莉·鲁尼、埃莱娜·费兰特等女作家的作品。 本系列仅在小宇宙app发售,请在小宇宙搜索“随机波动”,点击主页上方banner购买,收听完整节目。 🌊 “如果回家确实就是死亡,流亡意味着失败,而出发的那一刻是我们唯一真正被赋予自由的时刻呢?”这是出生于前南斯拉夫的克罗地亚裔荷兰籍作家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在小说《疼痛部》中写下的句子。而这个句子,几乎是所有因战争、因暴政而不得不离开母国的离散者、流离失所者发出的共同诘问。 在In Her Own Words的第一期,我们想探讨的正是这样一个王佳芝式的困境。流亡者与其母国的关系,仿佛一场既爱又恨的复杂纠缠,一种施虐和受虐之间的动力学。政治高压让人变成受虐狂,变成被害妄想症,让人在承受伤害的同时渴望疼痛,在远离伤害之后仍反复咀嚼痛苦,也让疼痛与伤害成为某种“愉悦”、某种背负,进而成为某种共同身份,成为自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流亡者并不天然构成一个联盟、一个共同体,流亡者内部是异质性的。在阶级、性别甚至种族的彼此交织中千差万别,在个体对战争对高压环境的反应中彼此各异。因此无数个“我”并不能化约为“我们”,某几个“我”也并不能为“我们”代言。 那么,当我们阅读流亡文学时,我们究竟在读什么?是一种强调特殊性的人种志——它是所有曾经经历过压迫、暴政、极权的国家和地区的缩影,还是强调普遍性的写作类型——比如如今已经被视为文学正典的史诗和英雄故事? 希望在阅读《疼痛部》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1:51]七期付费节目的主题介绍 [07:59]乌格雷西奇的生平和作品 [14:06]《疼痛部》因何得名? [16:42]《疼痛部》的情节梳理 [19:54]女主角塔尼娅的两段情感关系 [26:17]故事中的SM元素:课堂和卧室中的微型战争 [29:46]谁是受害者,谁是加害者? [32:27]女主角的受虐倾向和SM关系中的权力动力学 [35:41]“我”如何建构出“我们”,“我们”又如何崩解为“我” [39:31]流亡者的文学类型是“悲喜剧” [42:50]小国文学经常被当做人种志和观光指南 [46:53]什么是“完美流亡者”的刻板印象? [52:37]流亡者的恋物癖、博物馆和异托邦 [59:39]文件V.S.纪念碑:书写和唤起记忆的伦理问题 [1:02:36]物的双重性:既是商品又是情感和回忆的载体 [1:07:36]“语言就是背后有军队的方言” [1:14:49]流亡者的语言困难症 [1:19:43]张爱玲的乡音、母语和外语 [1:21:58]流亡写作的不可翻译性、自我重复和未完成的状态 [1:28:40]被浪漫化的流亡故事与其残酷真相 [1:31:34]现代人的漂泊日常是否就是一种流亡? [1:33:03]华语世界中的离散文学 [1:34:07]朗读环节:每人分享始终最喜欢的一段话 【封面设计】 阿仁,新浪微博@阿仁Aaren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The Journey Home, by Yoav Ilan White Walts, by Yoav Ilan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电影和文章】 《疼痛部》[荷]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Thank You For Not Reading [荷]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记忆记忆》[俄]玛丽亚·斯捷潘诺娃 《柏林童年》[德]瓦尔特·本雅明 《本雅明诞辰125周年:童年、恋物癖与流亡》傅适野(https://mp.weixin.qq.com/s/74T4lKb3PQAKsVC8Ls7L9Q) 《规则的悖论:想象背后的技术、愚笨与权力诱惑》[美]大卫·格雷伯 《独腿旅行者》[德]赫塔·米勒 《人是世上的大野鸡》[德]赫塔·米勒 《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德]赫塔·米勒 《文盲》[匈]雅歌塔·克里斯多夫 《罗马日记》[美]裘帕·拉希莉 《想我的眷村兄弟们》朱天心 《纽约客》白先勇 《离岸流》凌岚 《飞往温哥华》蒋在 《在北方》张惠雯 《缘起香港:张爱玲的异乡和世界》黄心村 《色戒》(2007)

2分钟
27k+
2年前

【随机波动117】狗屁规则,狗屁官僚,狗屁世界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在这个毕业季、高考季,我们想跟大家聊一个关于考试、工作,关于一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如何被一个吃人的庞大系统吞噬的故事。 在过去几周里,我们三个先后读了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最新的中文译著《规则的悖论:想象背后的技术、愚笨与权力诱惑》,同时看了韩国导演郑朱莉的新片《下一个素熙》。在阅读和观影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二者构成了某种奇妙的互文。格雷伯对资本主义和官僚制鞭辟入里的分析,回答了电影没能回答的那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素熙的悲剧,又为什么永远有下一个素熙;而电影所呈现的一个女孩在几个月时间里从心灵到肉体一点点死亡的故事,也反过来为格雷伯的论断提供了最好的例证,对他生前用研究和行动反对的那套制度提出了最决绝的控诉。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试图把这本书和这部电影“交叉剪辑”在一起,以格雷伯的视角进入这部电影,也以素熙的视角重读了这本书。我们发现,素熙悲剧的始作俑者,既是以逐利为唯一目的、无限占有劳动者的时间、身体和情感的资本主义系统,也是冷漠、教条、用繁冗的表格文书管理一切的官僚制度。市场和官僚,这两个在今天的主流现象中背道而驰的概念,实际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我们所有人都和素熙一样,生活在二者合谋编织的巨大的网络之下,透不过气。 【一个预告】 随机波动将于下周推出付费系列节目:「In Her Own Words:随机波动的女性文学漂流」。这一系列将以月更的形式与大家见面,共包含六期主题节目和一期随机彩蛋。具体信息将于下周在随机波动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和小宇宙账号向大家预告,敬请期待。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2:20]一个预告:付费节目要来啦 [03:00]我们对《下一个素熙》印象最深刻的片段 [16:50]韩国究竟有多卷?升学压力有多大? [19:40]金爱烂和韩江小说中的考试院 [22:50]素熙的实习工作:职业学校、通讯公司和教育局的三方合谋 [27:40]教育的企业化:美国的金融债,东亚的亲情债 [33:40]素熙是如何一步步被推向死亡的? [38:20]合同、表格和手写签名:官僚制的实体化以及结构性暴力 [43:30]警察:带武器的官僚和想象性认同之所在 [51:01]“现实一点”意味着充分重视系统性暴力威胁的效力 [53:40]官僚制是价值中立的社会技术吗? [58:22]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没有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世界吗 [1:01:02]《下一个素熙》中的舞蹈场景:身体潜能和唱跳爱豆后备军 [1:06:42]外包是如何兴起的? [1:09:40]体力劳动VS情感劳动:劳动的性别面向 [1:15:20]技术如何用来规训和管理劳动力 [1:19:20]文艺作品如何描写官僚制:凝视深渊,直到深渊也凝视你 [1:24:30]为何《下一个素熙》后劲如此之大?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节目和书籍】 反派影评:堆评5月重点新片! 我与工作:遍寻意义,却是狗屁| 随机波动096 《规则的悖论:想象背后的技术、愚笨与权力诱惑》[美]大卫·格雷伯 著 《滔滔生活》[韩]金爱烂 著 《在某一天》[韩]韩江 著 《观察者》[意]卡尔维诺 著 《凯列班与女巫:妇女、身体与原始积累》[意]西尔维娅·费代里奇 著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Taboo Tu” by Arthur Lyman,from Anthology:The Deluxe Collection(Remastered) 片头:《下一个素熙》片尾曲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90分钟
23w+
2年前

【No News Is Good News】老朋友,新节目!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听众朋友们周三好,今天我们没有常规节目更新,但要跟大家介绍随机波动开设的一档新节目,叫No News Is Good News,今日无事发生。 这是一档资讯简报类的播客,像是一个音频版的newsletter,起步阶段我们不想给自己太大压力,所以不定期更新(也就是在我们常规节目找不到选题的时候更新)。 在我们的想象中,它包含五个部分,分别是:一则头条(聚焦于当下的一个热点话题,本周适野将和我们分享她看椰树直播的观感);三则消息(我们三个会每人选择一条自己近期关注的新闻,本周的新闻性别含量高,怒气值更高,请大家做好准备);一个分享(可以一本书,一部电影,也可以一个物品、一道菜,本周建国将跟大家分享有助于排气的葱油蚕豆的菜谱);以及一封来信(第一期暂时空缺,欢迎大家踊跃来信)和一首音乐(作为节目的ending)。 新节目将在新的账号跟大家见面,请大家在小宇宙搜索“No News is Good News”点击“订阅”按钮,不定期查收我们的资讯简报。希望通过更多元的方式与大家保持联络,尽量不走散。 新节目的成长需要大家的参与和呵护,期待大家给我们来信,推荐你感兴趣的话题、分享你近期的生活,或者充实我们的音乐台曲库。无论是听众来信还是商务合作,都可以发邮件到[email protected]。 我们新节目见吧!

1分钟
24k+
2年前

【随机波动】healing&hearing01:三十岁的我,刚开始运动就瘸了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2023年如果有一个主题,那一定是关于伤痛和治愈的。在整个社会经历重大创伤后,我们该如何理解伤痛、言说伤痛,又该以何种方式疗愈自我,疗愈社会?以此为契机,随机波动推出全新系列——伤痛与治愈(Healing&Hearing)。 伤痛既是身体上的,也是精神上的;既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既是隐秘的,也是公共的。在话语和话语的交织中,在情感和情感的碰撞中,我们希望一些长期以来隐秘的伤痛显形,也希望找到诉说隐痛的语言,或者努力创造这样一种语言,一种联结。 本系列的第一期,我们聚焦一种常见的伤痛类型——运动损伤。我们的老朋友熊阿姨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爱上踢球后经历的崴脚、手术、康复的全过程。我们也邀请了运动康复师(aka我们的健康伙伴)郝悦,她参与和陪伴了熊阿姨的术后康复,也在日常工作中帮助很多人重返自己热爱的运动。 出现损伤后我们该如何应对?作为普通人,我们该如何正视运动损伤和身体损耗?受伤就代表我不适合这项运动吗?我们该如何在信任身体的同时善待身体?在康复过程中,当破碎和重建的步调不统一时,我们又该如何自我调试?更进一步,受伤意味着暂时性成为弱者,意味着对老去的预演,意味着我们开始思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思考修复的成本和照护的职责,思考一个社会是否提供了足够安全友善的环境,让弱者也能安居其中、得到应有的照料。 最后,我们回到运动本身。过去三年,是很多人都感受到身体受限的三年,也是很多人开始重新认识身体和调动身体的三年。在和身体对话时,我们感到久违的自由。三年过后,面对巨大震荡的余波,面对整体性的无力和不确定感,运动是努力就会有结果,付出就会有回报。这个意义上,运动成为了个体心态和社会温度的指针,也成为了个体自我疗愈和修复的为数不多的方式之一。希望大家都能快乐运动、享受运动,同时善待身体、信任身体。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熊阿姨,媒体人,业余女足前锋 郝悦,现役物理治疗师,随机波动的健康伙伴 [03:30]熊阿姨受伤的前因在节目里早有铺垫 [08:21]什么是“手术的决心” [14:19]运动只是加速了损伤,不动也会损伤 [19:42]熊阿姨为足球献祭了“阿克琉斯之踵” [22:28]康复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29:30]在运动中和疼痛伴行是一种常态 [35:43]存在一些女性更高发的运动损伤吗? [40:53]受伤让我们打开了弱势者的视角 [52:04]作为医生,真的能跟患者共情吗?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Delete It, by Tom Howe, from Ted Lasso: Season 3 片尾:Goodbyes, by Tom Howe, from Ted Lasso: Season 3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66分钟
97k+
2年前

【随机波动】朋友再见04:世界加速下坠,博士一读八年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朋友你好,你现在听到的,是随机波动策划的系列节目「朋友再见」。这是一份从各地发来的声音记录,是身在历史中的我们试图留下的一份档案、一种见证、一丝痕迹和一点回响。如果漂泊和流浪是如今我们都不得不接受的命运,希望那些未曾说出口的告别终有安放之处,希望那些没来得及进行的拥抱能在声波中踏上归途。也希望我们都能在恒常的不确定性中努力找到支点,在不知所终的旅途中努力不走散。 「朋友再见」第四期的嘉宾是我们的老朋友、适野的大学同学舒萌。今年夏天,舒萌终于完成了博士学业,短暂回国休息之后,她将去往新加坡开始生活和事业的一个新阶段。在世界加速下坠的八年里做一项自己喜欢的研究,对她来说既是困难的,又是幸运的。就像她说的,唯一的安慰是,写下去本身会给你回报。 如果你有关于告别和移动的故事想要分享,欢迎写信给我们。来信请注明#朋友再见#,我们的邮箱地址是[email protected]。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舒萌,康奈尔大学社会学博士 [02:45]舒萌向家人们汇报近况:博士毕业,回到亚洲! [07:40]舒萌跨国搬家体验:所有可以扔掉的东西,都是已经完成的自我不需要的东西 [08:40]在白人社会做一位少数族裔女性的体验 [15:50]当新加坡成为学术中转站:立足亚洲,眺望国际 [18:18]灵魂发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博士? [21:20]读博士是一项说服型工作,是在现有结构上撬开一个口 [32:50]“文凭社会”是阶层固化的一种体现 [35:50]再议美国政治正确风潮:过度强调个体经验会丧失联结的可能 [40:30]个体的原子化,不分中美 [46:40]人人都是销售员,也都是消费者 [53:30]关系的普遍商品化 [1:01:03]提出用金钱解决问题的往往是权力上位者 [1:04:30]家务分工大讨论:如何在不商品化家务劳动的前提下协商和分配家务 [1:10:50]为何我们会认为“学历贬值”?教育是投资还是消费? [1:16:10]如今社会的容错率已很低,年轻人已经无法自由探索 [1:22:20]结尾真情告白时刻(眼泪预警)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I’ll Be There For You” by Rembrandts from 90s 片尾:“Today” by 梁咏琪 from Today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90分钟
15w+
2年前

【随机波动116】世界这么大,做彼此的药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本周我们彻底放飞自我,来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闲聊(完全没有商量也没有提纲的那种)。5月建国和之琪适野兵分两路,建国前往唐山参加自己的第三个半马比赛,之琪适野则前往上海参加Podfest(aka社恐脱敏训练营)。节目中之琪率先向建国真诚发问:所以,跑步人群中分i人和e人吗?就此,我们展开基于MBTI人格测试的大讨论。本次讨论对i和e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梳理,并对二者之间的转化有了更具体的衡量单位和场景设定,比如为i当e、3i约等于1e、窝里e等等。 在这个大型告解现场,我们坦白彼此的焦虑和不安,也分享在友谊中面对分歧和不和时的解决办法。最后我们发现,时下流行的标签和分类——不论是十六型人格测试,还是星座——都是脱离具体和微观社会情境的笼统概括和总结。而具体的、真实的人永远是流动的、变化的,ta既是具体情境的产物,也是过往历史的聚合物。唯有在关系中,在摩擦和碰撞中,在对彼此底线的确认和探讨中,也在对彼此的包容、理解和信任中,我们才是更鲜活、更立体的人。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2:04]从春到夏,建国参加了三次半马比赛 [21:11]PODFEST的社交强度令i人瘫痪 [29:13]i型或e型是遗传吗? [35:55]拯救社交僵局:我们要被迫当猴/当记者? [47:39]社区也是一个“合时宜”的概念 [51:15]回避型和焦虑性如何究极撕扯? [56:12]如何像建国一样情绪稳定? [1:06:34]征集信箱啦!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摩登悲剧序曲,by王若琳,from《摩登悲剧》 片尾:任我行,by陈奕迅,from《The Key》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74分钟
17w+
2年前

【随机波动115】东北变形记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本期节目是适野与两个东北人(淡豹和建国)以剧集《漫长的季节》为起点延伸而来的一次聊天。这部剧让我们感受到了很多东西,既有扎心的熟悉和精准,也有某种残酷与厌烦。这部剧也让我们联想到了很多东西,是我们小时候的见闻与生活,也是长大后回头再看东北时它在文艺呈现与大众媒体中的扭曲和变形。 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下岗浪潮前的东北记忆正前所未有地被温柔的光晕所笼罩,笼罩的是什么,这光晕本身又从何而来?如果说未来难测,90年代就真的是那个可堪回首的温柔乡吗?有多少90年代的国企工人成了今天的出租车司机,为什么东北故事的主角永远都是出租车司机,为什么21世纪初的东北叙事总是一片空白? 东北故事不只有下岗。淡豹从《发现东亚》这本书里发现了更开阔的思路:如果说把东北作为指称反映了一种从中原出发的视角,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以东北为中心来审视整个东亚?在讲述东北衰落故事的时候,我们总是以下岗巨变作为标志,如果我们可以把眼光放到整个殖民和冷战的历史背景之中,是否会得到对东北的不同理解,甚至是对历史和地缘关系的重构?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淡豹,作家 [02:26]《漫长的季节》观剧体验 [09:40]性别视角的缺失劝退了部分观众 [12:03]对下岗后东北女性的情色化想象 [18:40]剧集体现的更多是男人的创伤和衰败,而非女人的 [22:10]既是对爹的温情,也是对爹的告别 [25:40]下岗前国企的光荣感和尊严vs今日考公考研的年轻人渴望的稳定 [34:20]当我们怀念九十年代,我们怀念的是什么? [42:30]从九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东北叙事缺失了什么? [56:50]赵本山《卖拐》的变革之处:观众的认同机制发生了变化 [1:02:03]游荡的出租车司机和东北服务业的衰败 [1:07:10]从东北到东北亚:东北不止“文艺复兴”,还有历史向度 [1:17:44]东北语言特色:爱用反问句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 《漫长的季节》(2023) 《卖拐》(2001) 《大雪无痕》(2001) 《激情燃烧的岁月》(2001) 《钢的琴》(2010)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王蒙 著 《一地鸡毛》刘震云 著 《模范青年》《意外杀人事件》阿乙 著 《历史 记忆 生产》刘岩 著 《发现东亚》宋念申 著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明天更漫长”,by 窦唯,from 《黑梦》 片尾:“Blue Moon”,by The Molds,from L'ULTIMO SALOON DEL WEST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83分钟
13w+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