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波动027】外卖骑手的工作是如何被“狗屎化”的?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2020年9月2日,人类学家、无政府主义者、社会活动家大卫·格雷伯在威尼斯去世,享年59岁。去世的前一天,他还活跃在推特上,就公共事务与人展开辩论。他在中国因《狗屎工作》一书为人熟知,在国际语境中的他是很多社会行动者的同路人。 本期随机波动邀请到老朋友、“澎湃新闻·思想市场”编辑伍勤和新朋友、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博士候选人曾毓坤,围绕格雷伯其人、他的思想与行动以及和当下生活的关系展开探讨。格雷伯的成长经历如何影响了他的问题意识和理论关切?他有关狗屎工作的论述为何能引发诸多共鸣?什么样的工作是狗屎工作?为什么说狗屎既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状态?外卖骑手的工作是如何被“狗屎化”的?为什么20世纪初凯恩斯预言的高度自动化时代人均工作15小时的休闲图景并未到来,而我们却在工作时间不断延长的社畜生活中越陷越深?为什么说左翼马克思主义者在将更多人卷入生产逻辑这件事上“难辞其咎”?格雷伯所倡导的无政府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左翼的区别何在?我们是否可以想象一个无政府主义的未来? 在当下探讨格雷伯,不仅仅是纪念一位逝去的思想家和行动者,更是拥抱他留下的遗产更好地面向未来。了解格雷伯的意义并非对艰深晦涩的概念的辨析,而在于你是否愿意接受他的邀请,跟随他进行一场思想实验,去重新审视和拆解日常生活中那些习以为常的概念、惯习和思维定式,去尝试拥抱陌生人,建立一种平等协商的可能。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本期嘉宾】 伍勤,媒体人,《澎湃新闻·思想市场》编辑 曾毓坤,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博士候选人 [04:19] 大卫·格雷伯的去世为何引发了如此大的震惊 [11:36] 格雷伯的学术著作和世界走向的关联非常强 [14:59] 格雷伯的出身和成长经历 [17:41] 哪些工作不是狗屁工作? [23:27] 外卖骑手的工作是不是狗屁工作? [28:52] 外卖骑手为什么没有被机器替代? [35:30] 外卖骑手的工作逐渐失去了关怀的性质,变得非人化 [42:34] 无政府主义争取的是减少劳动时间,不是增加报酬 [45:26] 格雷伯对生产主义倾向的批判 [50:30] 反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才是真正的全球化 [56:37] 格雷伯认为文化就是成功了的社会运动 [59:31] 格雷伯的革命蛋壳理论 [1:08:01] 格雷伯对学术界和庸俗福柯主义的批判 [1:13:01] 疫情让一些学者面对公众,直接行动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片头:《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by白皮书乐队,from《乐队的夏天2第7期》 片尾:《烂尾楼》,by五条人,from《烂尾楼》 【关于随机波动】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是一档由三位女性媒体人发起的泛文化类中文播客,每周三更新。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小宇宙等泛用型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复制rss feed:http://www.stovol.club/rss 可手动添加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支付宝(账户[email protected])给我们打赏。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81分钟
42k+
4年前

【随机波动026】颜怡颜悦:所有创作都是为弱势者服务的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视频通话接通的那一刻,颜怡颜悦的脸出现在屏幕左侧的框框里,她们穿着不同的衣服,但还是有点难以分清楚。屏幕右侧的框框里也是两个女孩的脸,分别属于在纽约的大街上很多次被分不清亚洲女孩的美国人认成双胞胎的之琪和适野。 让彼此的猫也互相打过招呼之后,聊天正式开始了。颜怡颜悦的表达方式跟舞台上一样,交替地讲话,不停地接梗,时不时地打断对方,补充或者反对对方的观点。她们的声音比长相还难分辨,密集的输出也让剪辑无处下手——真双胞胎的周围有一层结界,假双胞胎插不进去。 双胞胎不仅是她们独特的人生经验,也赋予了她们看世界的不同视角,“很多人觉得双胞胎从小就被人当猴子一样看,其实在别人看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在观察他们”。而这一观察视角之所以不同,是由于她们永远有对方——一个基因一模一样的人——作为自己的对照组。如果这个世界告诉颜怡,女生就是学不好数学,但颜悦数学很好,那一定是世界错了。 在双胞胎和女性这两个身份之外,我们在聊天中认识了更丰富的颜怡颜悦。她们喜欢小众的英式喜剧风格,不想成为大众喜好的最大公约数;她们热爱弗兰岑和波拉尼奥,认为所有的创作都是为弱势者服务的;她们有严重的文字洁癖,一起创作的过程好像一场厮杀。脱口秀不是她们的限制,她们未来想写中国的《伦敦生活》。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本期嘉宾】 颜怡颜悦,脱口秀演员、编剧,新浪微博@颜怡颜悦 [05:20]颜怡颜悦如何看待杨笠遭遇的网络暴力 [08:02]网络暴力像猫撒尿 [12:40]喜剧创作中的刻板印象 [16:20]好笑和表达观点之间的张力 [20:10]所有的创作都是为弱者服务的 [23:10]我们缺少关于当代生活的创作和表达 [27:30]喜剧行业的北方霸权 [30:10]颜怡颜悦的英式幽默 [32:30]一手经验vs二手经验 [39:03]创作中如何面对自我重复 [42:48]双胞胎一起工作的体验 [47:17]神奇的双胞胎对照组实验 [51:06]双胞胎就是一个小社会 [55:20]男性脱口秀演员的改变 [1:00:03]女性主义崛起过程中的男性群体 [1:09:10]Rock的性别意识和作为男性的反思 [1:11:19]颜怡颜悦的小说创作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The King’s Evil” by Jobi Talbot,From The League of Gentlemen’s Apocalypse. 片尾:“This Feeling” by Alabama Shakes,from Sound & Color.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74分钟
50k+
4年前

【随机波动 x ZUCZUG特别节目】第一次见面会,第N次流眼泪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那天下午上海还在落雨,我们仨站在门口嚼着三块披萨,既怕听众不来,又怕听众来,紧张到吃不出披萨的滋味。这是随机波动第一次在线下与听众见面,当平日网络上和评论区的字符里走出真实的人来,三个社恐度过了恐慌、害羞、开心而又感动的一晚。 感谢服装品牌ZUCZUG的邀请和支持,随机波动得以在上海举办了这场规模不太大、工作却繁琐的见面会。我们从近400位报名的听众中选出了65位来自各行各业的男性女性少年青年和中年。在对谈环节,我们聊到了身体认知、穿衣自由、男性凝视与时尚哲学的问题。时尚话题对我们而言并不易聊,虽然我们曾专做一期节目探讨过女权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关系,但因为和外貌、和女性特质相关的消费在所有消费中又被认为是更肤浅的,直到活动当天的凌晨三点,之琪和适野还躺在有关消费主义的议题中辗转反侧。 在活动现场,虽然我们坐在一排略高的椅子上,但因为能看到每一双听众的眼睛而不再受空间阻隔,我们的聊天从理论性中走出来,行至一片真诚之地。而其后原本设定为15分钟的互动环节持续了45分钟,笑声和眼泪在听众席和主播之间来回传递。我们见到了高三在回家路上听我们节目“走上不归路”的17岁女孩,也见到了疫情期间与我们一同读书努力克服政治性抑郁的男同学;我们见到了和朋友辩论性别议题时气到头发竖起来的人,也见到了在音频波纹中获得新的附近性仿佛我们居于一室已是朋友的人;我们见到了深陷巨大孤独和经济危机的独居自由职业者,也见到了因网络喧哗感到进退两难、要么烦恼要么落伍的996工作者…… 当深夜我们送走最后一位听众从ZUCZUG走出来,雨早已停了。地面的水痕总会消失,就像我们来过上海又悄悄离开。为了保存这样一份记忆,我们在今天的节目中为大家节选了部分活动内容,并保留了我们觉得感动且有意义的互动环节,希望与更多还未曾见面、将来总会见面的听众分享。 最后,感谢ZUCZUG对随机波动的爱,也感谢你。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1:12] 随机波动来到上海的感受 [02:00] 第一次线下活动为何令我们如此忐忑 [05:18] 线上和线下的形式有什么不同? [09:07] 现场的65位听众如何从400个报名者中被选中的? [10:49] 我们因为不坐班享受了哪些穿衣自由? [15:45] 衣着是我们在陌生人社会中标定自己的方式 [19:07] 男性比女性更没有穿衣自由吗? [19:41] 听众分享:男生逛女装店会遇到什么? [20:29] 听众分享:追星男孩会穿粉色应援服吗? [22:16] 女性的粉色偏好是被建构的刻板印象 [25:00] 女性有哪些感到自己被剥夺了穿衣自由的时刻 [27:42] 今天,衣着、身体与自我已经密不可分 [31:13] 为什么穿衣的话题这么难聊? [41:52] 听众提问1:播客通过技术创造了一种线上的“附近性” [44:12] 听众提问2:跟朋友发生观点上的分歧,如何调整情绪? [49:04] 听众提问3:随机波动的内容能突破同温层吗? [54:26] 听众提问4:如何应对政治性抑郁? [59:08] 听众提问5:早熟女孩的困扰 [1:02:52] 听众提问6:不想关注热点和娱乐新闻,又有信息焦虑,该怎么办? [1:10:48] 听众提问7:疫情让独居生活变得更难了吗? [1:18:16] 活动结束之后听众又来跟我们聊了什么? [1:26:04] 同温层有时候是一种“近处的陪伴”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I Blind Fire, by Aitua, from Elements(免费版权) 【关于随机波动】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是一档由三位女性媒体人发起的泛文化类中文播客,每周三更新。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小宇宙等泛用型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复制rss feed:http://www.stovol.club/rss 可手动添加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支付宝(账户[email protected])给我们打赏。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91分钟
17k+
4年前

【随机波动025】一本二本的尽头是否都是就业零件?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本期,随机波动请到适野父母的前同事——曾在二本学校广东F学院任教的黄灯老师,讨论了她最新出版的《我的二本学生》。黄灯在序言《看见他们》中开门见山地写到,这是一本“教学札记”,记录了她从2005年博士毕业进入广东F学院至今的15年教学生涯。在这期间,她教过的学生多达四千五百多名,她教公共课,当班主任,还开创了“导师制”,为的是能和同学们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这种琐碎而立体的职业体验让黄灯意识到,中国二本院校的学生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了中国最为多数普通年轻人的状况,而他们的命运也勾画出了中国年轻群体最为常见的成长路径。 和黄灯老师的聊天,既是了解她对于当下年轻人的观察,以及她亲历和目睹的从70后到90后三代人对体制、对风险、对教育的看法的变化,也是三位主播审视自我的过程。作为黄灯老师前同事的女儿,适野对书中所写的一切既陌生又熟悉。阅读这本书仿佛看到自己的镜像,也是对自己的不断逼问——自己曾经获得的教育资源和如今得以选择的人生道路,有多少是因为个人的努力,又有多少得益于沿海相较于内地更加优渥的教育资源?之琪在阅读过程中近乎生出一种愧疚感,仿佛自己是与二本学生、农村留守儿童相关的叙事中的隐秘一环——我在教育资源和机会方面的获益是否建立在对他人的剥夺之上?对建国而言,她在书中看到的是父辈们艰难的心路历程,是长辈们对于走出小镇、上过重点大学的“天之骄子”过上稳定优渥的生活的期盼,以及她对于普遍意义上的“成功”的不断反抗。 黄灯在书中时常谈及这种长辈的标准,某种程度上,她也在用这些标准衡量自己的学生——是否有住房、是否进入体制、是否考公务员。在她看来,这个参照系虽然单一可边界相对清晰,可以作为她勘探学生命运的一把标尺。但她也在这期节目中提到,使用这个标准并不意味着认同这个较为单一的、功利的、甚至有点狭隘的标准。“我恰恰觉得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太单向度了,我都找不到别的标准来衡量。一个社会应该建立多元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人获得更好的发展,我的学生也会活的更自由、更自在一些。” 在聊天即将结束时,黄灯谈到了写作这本书的初衷,她希望让更多人看见二本学生这个群体,让更多青年人的命运被呈现出来。“我觉得互相看见是特别重要的,互相看见才会达成和解,这个社会才会产生一种有韧性的力量,而不是动不动就撕裂。”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黄灯,作家,学者,著有《我的二本学生》,《大地上的亲人》 [05:20]《我的二本学生》是一位老师对自己教学生涯的回顾和总结 [07:20]聚焦“二本学生”是在强化对这个群体的刻板印象吗 [09:16]适野对这本书的复杂感情 [16:20]黄灯老师在书写过程中如何处理宏大结构和微观情景的张力 [21:30]农村出身的多子女留守儿童的状况 [26:20]现实中男孩承受的压力很大 [29:13]黄灯老师谈当老师的矛盾心态 [35:10]黄灯老师对导师制和当班主任的感想 [39:50]黄灯老师教授实用性课程时候的挣扎 [43:50]70后到90后对体制和稳定想法的流变 [52:40]大学的目标发生了变化:从把人当人到把人当就业主体 [55:30]就业导向下教授人文课程的困难 [58:20]王小妮的《上课记》和《我的二本学生》,对于学生的两种期盼 [1:06:27]之琪读这本书时对特权的反思 [1:11:50]互相看见的重要性 [1:14:16]建国在书中看到了自己的父母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瓶与抛光者》,by 午睡留声机乐队,from 明日之子乐团季 片尾:《像我这样的人》,by 毛不易,from《平凡的一天》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82分钟
49k+
4年前

【红海翻滚的姐姐11】追星(尖叫)沉思录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随着浪姐最终成团名单的出炉,「红海翻滚的姐姐」也终于迎来了最后一期。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完成了11期小节目的承诺,也谢谢大家的陪伴和吐槽。在最后一期节目里,之琪和适野夹带了一点私货,聊了聊我们从今年年初以来的追星体验:追星这种浓度极高的情感体验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追星和现实中的亲密关系如何共存,以及追星反映的一种新的情感结构又会如何渗透甚至颠覆现有的婚姻和家庭制度。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 浪姐成团夜观后感 * 适野的追星初体验 * 粉丝不仅是“韭菜”和数据劳工 * 追星会如何影响现实中的亲密关系 * 被偶像的努力所激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如何评价浪姐这档综艺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单枪匹马来找你》,by邓云峰,from《冷门歌单》 片尾:《情人(Live)》,by蔡徐坤,from《乘风破浪的姐姐成团直播夜》 【关于随机波动】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是一档由三位女性媒体人发起的泛文化类中文播客,每周三更新。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小宇宙等泛用型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复制rss feed:http://www.stovol.club/rss 可手动添加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支付宝(账户[email protected])给我们打赏。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34分钟
16k+
4年前

【随机波动024】与淡豹谈《美满》:“我对当代生活有很多不满”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本期我们迎来了又一位大家翘首期盼的嘉宾——最近出版了首部短篇小说集《美满》的作家淡豹。在这场长达两小时的谈话中,淡豹真诚而坦然地讲述了自己在文学上的不满、惊讶、企图与野心。她不满于如今充斥日常的有关抓小三和打耳光的影视剧和流行文体,惊讶于为什么没有更多人用文学来呈现当代真实生活;她企图让文学更像生活本身,而非以生活的对立或浓缩的面貌出现;她在文学上的野心在于试图推翻一种长久以来的假说、话语和意识形态规训,即中国人是充满言行而缺乏“心灵戏剧”的,并且展现当代人的心灵褶皱和起起伏伏。 所以在《美满》中,她写遭遇中年危机的男性的内心旋涡,写丧失孩子的父母的心理挣扎,写那些不“知足常乐”也无法“难得糊涂”的人。她远离了短篇小说通常仰赖的“奇情”设定,特地将戏剧化的情节处理得毫无戏剧性,她甚至拒绝浓缩、完整、有内部结构的故事,因为她“所体验的生活没啥结构可言”。 阅读淡豹的小说仿佛闯入一场颇具实验意味的展览——它邀请也拒绝,敞开也封闭。在这个意义上,文学是绝对私人的。而它的公共性也许在于,有人在生活最孤独、最困难的时刻被文学搭救了一把,而这样一位读者,在日后变成了一位能够搭救他人、让他人感受到丝丝暖意的创作者。(这一块催人泪下的内容未在文案中呈现,请大家在节目尾声部分收听。) 除了严肃文学和小说写作的探讨,在本期节目中淡豹也充分展示了她的虚构能力以及虚构能力的日常训练方法——在听随机波动时为三位主播规划未来(算命)。在淡豹的虚构世界中,建国是一位处理海量工作、靠爬山健康长寿的社科教授,适野是一位仅能靠兴趣支撑写作的拖延症小说作者,之琪是一位带领随机波动走向世界(冲出宇宙)的商界精英。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淡豹,作家,新浪微博@静静的顿猴 [03:09] 淡豹为什么说自己是“文件夹写作者” [07:31] 编辑出版短篇小说集如同做策展 [14:21] 淡豹怎么看待她六七年前的作品 [18:38] 淡豹谈《女儿》和《山河》两篇的创作 [26:48]《美满》不是关于社会问题的小说,但这些状况是人心灵的背景 [35:06] 新媒体已经成为了我们理解很多事情的中介 [45:48] 传统的短篇小说更像戏剧,“我”想展现一种更贴近现实的时间性 [54:00] “难得糊涂”一部分是中国人的国民性,一部分仅仅作为话语存在 [1:03:21] “我”想写的一种比较缺乏戏剧性的日常 [1:09:33] 人最终还是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 [1:17:05] 淡豹谈文学创作中的“社会性”和“戏剧性”两架天平 [1:20:28] (彩蛋)日常虚构训练:淡豹为三位主播“算命” [1:28:32] 淡豹谈长篇计划 [1:34:13] 谈王安忆的女性视角、《红豆生南国》和《乌托邦诗篇》 [1:48:46] 阿乙的小说《火星》如何影响了淡豹 [1:51:51] (哭播环节)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在文学中得到救赎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Lost Theme (Piano Version),by坂本龙一,from Femme Fatale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图片】 本期节目的封面图来自艺术家常羽辰(changyuchen.com)2019年在马来西亚金之岛/Offshore/驻地发起的项目《珊瑚辞典》,她收集岛上的珊瑚骸骨,用它们为马来语编织一套书写系统。 【关于随机波动】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是一档由三位女性媒体人发起的泛文化类中文播客,每周三更新。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小宇宙等泛用型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复制rss feed:http://www.stovol.club/rss 可手动添加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支付宝(账户[email protected])给我们打赏。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120分钟
65k+
4年前

【随机波动023】对话姜思达:除了底气我们如今一无所有,不如干脆自由生活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本期,我们迎来了大家盼望已久的嘉宾姜思达。见到姜思达时,他刚从西宁First青年电影节回来不久。在为期九天的影展上,他和团队以每天一支短片的速度,完成了主题为“边缘”的诸多影像观察。他关注影院散场后的清洁工,也关注在书店围绕纪录片及其形式展开探讨的电影人和神游的观众,试图探讨电影行业中存在的男性话语霸权,也试图通过影响呈现人们与电影的关系这一永恒主题。对姜思达而言,这次尝试反映了他在2020年上半年经历的一系列转变——对常规的采访或非虚构逐渐丧失兴趣,试图转向虚构影像领域。 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我们和姜思达有了下面这场坦诚的对话。其中涉及随机波动的常备主题——内容创作者的意义感危机和与情绪起伏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也涉及新晋主题——作为内容“创业者”,如何在自己和团队、个人坚持和大众趣味之间取得平衡。最后,在动荡不安的2020年已经过半之际,我们也和思达聊了聊这种看似已经常态化的例外状态从何种角度“解放”了我们。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本期嘉宾 姜思达,新浪微博@Daghe [03:20]思达的First青年电影节之旅 [08:50]创作者的第一动力是对现状不满 [15:10]因为红毯造型而不是影片上热搜,思达困扰吗 [19:40]做访谈节目的倦怠感 [24:28]疫情让思达更加冒险,因为保守的意义不大 [30:50]在创意团队中做管理者,如何让自己和大家满意 [37:50]欲求不满是进步的动力 [42:10]内容创作者如何面对批评 [44:40]思达目前的生活方式:喝多不能发微博 [49:45]思达会因为无法控制情绪感到困扰吗 [55:40]思达和之琪愿意和自己的情绪做切割吗 [1:00:27]情绪能够成为创作的驱动力吗 [1:09:04]名声和作品的关系 [1:12:50]在公众面前百分百袒露自我会感到不安全吗 [1:16:30]疫情让我们变得更加“自私”了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面孔2”,by鲁卡Luka,from 《边缘》 片尾:“江湖猛女二三事”,by鲁卡Luka,from 《边缘》 专辑更多信息参见https://music.163.com/#/album?id=93504882 【关于随机波动】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是一档由三位女性媒体人发起的泛文化类中文播客,每周三更新。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小宇宙等泛用型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复制rss feed:http://www.stovol.club/rss 可手动添加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支付宝(账户[email protected])给我们打赏。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89分钟
86k+
4年前

【红海翻滚的姐姐10】无处不在的男性凝视和________的女性凝视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本周,《红海翻滚的姐姐》终于迎来了倒数第二期(撒花)!在这个已经做成了行为艺术和脱粉当担的节目即将完结之际,之琪和适野做了最后的努力,(在军备之后)聊了聊男性凝视和女性凝视相关的问题。湖南卫视818晚会上对姐姐们采用的仰拍视角为何让人不舒服?究竟何为男性凝视和女性凝视?女性凝视是一个足够准确的词汇吗?展现女性和女性之间的友情与爱情的电影就能百分百摆脱男性凝视吗?为什么说同人创作有可能为女性创造一个剥离男性凝视的安全空间?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 湖南卫视818晚会对男艺人和女艺人在运镜方面的区别对待 · 男性凝视的三个层次 · 进行男性凝视的一定是男性吗? · 《南方车站的聚会》最后一个镜头表现的女性守望 · 《燃烧女子的肖像》中视线与视线的交互 · 《正常人》中女性友好的性爱场景 · 同人创作对于男性凝视的颠覆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Noircissement direct”,by Arnaud Rebotini,from Curiosa OST 【关于随机波动】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是一档由三位女性媒体人发起的泛文化类中文播客,每周三更新。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小宇宙等泛用型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复制rss feed:http://www.stovol.club/rss 可手动添加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支付宝(账户[email protected])给我们打赏。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42分钟
25k+
4年前

【随机波动022】和萝贝贝聊国产剧:怒打小三和嫌贫爱富的现实逻辑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聚焦一线城市30岁女性群体的电视剧《三十而已》从开播到收官,一路热度不减、争议不断。一边是打小三、撕绿茶的桥段不断登上热搜,爱马仕铂金包和高跟鞋底胶被塑造为阶级区隔的符号,不断刺激着观众或愤怒或焦虑的神经;另一方面,剧本对都市人生活的细节刻画也得到了很多观众的认可,从用简易水泵喝水的“沪漂”销售到为了贵族幼儿园发愁的精英妈妈,观众在人物身上很容易找到自我投射和共鸣。“爆款剧”及其延伸出的话题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心态?国产剧在性别意识和物质描摹上又有那些值得拆解和反思的问题?「随机波动」邀请到媒体人萝贝贝,在本期节目中,她与我们分享了对于国产剧的深入观察以及她做娱乐公号的一些感受。 萝贝贝从性别、阶级、城乡的多元视角审视了过去二十年国产剧的内容创作转向和营销手段改变,从社交网络的话题和互动中识别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大多数观众对金钱、对贫穷、对尊严的感受的微妙变化。作为一位娱乐自媒体的创作者,她无疑意识到了批评永远比创作容易,但进行系统性的思考和批评也意义重大,没有批评就没有警惕。此外,当评论区经常出现针对性别议题的不同意见,她一次次重申自己的立场和看法,日复一日与人解释和辩论,当她因为强观点输出遭到读者质疑,萝贝贝也强调了“发声的意义”。她说,不是我每天都盯着性别议题才会发现这么多性别议题,而是有的人从来无视性别议题才永远都不会发现它。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萝贝贝,媒体人,新浪微博@萝贝贝 [05:09] “顾学”强化了女性的领地意识 [09:54] 创作者“既要又要”的摇摆心态在《三十而已》里体现得很明显 [18:46] 国产剧经常把“观后感”写到台词里 [23:59] 钱等于尊严和歌颂物质在改革开放40年的语境下是有积极意义的 [28:39] 社交网络上的慕强和仇富是交替进行的 [33:00] 神仙剧还要讲嫡庶简直不可理喻 [46:45] 国产剧只能“离地半尺” [54:13]《三十而已》作为一个项目是很准确的 [1:00:05]短视频营销会给一个作品带来什么? [1:08:23] 普通人的媒介素颜是在后退的 [1:12:04] 公共谈论不是辩论赛,输赢不重要 [1:15:55] 我们和读者是相互学习、相互纠正的关系 [1:22:03] 很多国产剧的观众是一种伴随性观看 [1:29:54] 人是有消费自己国家的文化的需求的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片头:《阿珍爱上了阿强》,by五条人,from《梦幻丽莎发廊》 片尾:《钻禧》,by关淑怡,from《珠光宝气》 【关于随机波动】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是一档由三位女性媒体人发起的泛文化类中文播客,每周三更新。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小宇宙等泛用型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复制rss feed:http://www.stovol.club/rss 可手动添加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支付宝(账户[email protected])给我们打赏。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94分钟
50k+
5年前

【红海翻滚的姐姐09】30岁的我们,为何总在原地踏步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经过了上一周的崩溃,本周「红海翻滚的姐姐」迎来了一位嘉宾:因疫情原因被困海外数月、刚刚结束了全国巡演终于返京的单口喜剧演员小鹿。在小鹿的新专场「真娘们儿」北京场演出开始之前,我们见缝插针跟她聊了半个小时,听她分享了在瘟疫这样的人类大悲剧面前,一位快要三十岁的女喜剧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年龄、职业和人生。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本期嘉宾】 小鹿,单立人喜剧签约演员 · 小鹿分享疫情和巡演期间的感受 · 年龄对于女喜剧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 快30岁的我们,为何没有踏入“人生新阶段”? · 在一个前途并不明朗的行业,我们在坚持什么? · 小鹿为什么不想上综艺?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差不多姑娘》,by G.E.M. 邓紫棋,from《摩天动物园》 【关于随机波动】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是一档由三位女性媒体人发起的泛文化类中文播客,每周三更新。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小宇宙等泛用型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复制rss feed:http://www.stovol.club/rss 可手动添加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支付宝(账户[email protected])给我们打赏。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37分钟
21k+
5年前

【随机波动021】桌上一堆书,对影成三人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今年对于读书来说是一个有些特殊的年份。我们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外部力量驱动着阅读,试图在阅读中寻找某些认识或思考这个世界的方法。同时,书与书之间也建立起了新的联结,仿佛彼此挽起的手臂,我们行走其上,发现文本与文本、年代与年代、故事与故事、头脑与头脑之间的共性、关联,以及更重要的,对于我们看待当下的一些参考和对照。我们三个近期的一些读书经验也是如此,我们可能从一本书里读到了不同的面向,或者在不同的书里发现了相似的内核,于是便有了这样一期对读和分享。 琼·狄迪恩在2000年采访美国选举的时候发现,政治的过程是内卷化的,比两党之分更重要的是政治游戏的内外之分,普通人选择不投票可能不是出于所谓政治冷感,而恰恰是因为愤怒而选择不行动的一种消极表达。在法国哲学家迪迪埃·埃里蓬的《回归故里》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人与政治之间的微观互动——为什么工人阶级投向了极右翼政党?工人阶级与左派是天然联结的吗?如果左与右都是统治机器的一部分,如果“被压迫者”的称呼被转换为“边缘群体”,分裂的社会又向何处去?埃里蓬对家庭的叛离不仅仅是政治倾向上的、是性向上的、是阶级上的,他直直切入自我的形成和命运的轨迹,为我们呈现了一次极为私密而震撼、并不以和解作结的深刻反思。同样是知识分子寻找自我的定位与战斗的姿态,孙歌《绝望与希望之外》从《野草》出发对鲁迅的剖析也振聋发聩。鲁迅是传统与现代的中间物,是个体与大众的中间物,也是绝望和希望的中间物。孙歌试图从鲁迅入手,打碎我们对于五四、对于启蒙的一些偏见,而重新回归到一个非中西、新旧二元对立的更亚洲、更流动的视角上来。在这本书中,我们或看到了一个立场日益缩小、进入自戕式反思的鲁迅,或看到了一个更自由广阔的、独自荷戟却与无数的人们有关的鲁迅 。 【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2:16]Joan Didion在政治文集Political Fictions中对于美国政治内卷化的观察 [07:36]Joan Didion的《白色相册》让其成为“加州文化代言人” [13:20]“新新闻主义写作”中作者的位置 [20:40]Joan Didion写作中的极致细节 [23:50]《回归故里》是镜像版的《乡下人的悲歌》 [28:10]研究者如何在结构和个体能动性之间取得平衡 [36:30]走出故土的人如何与故土和亲人和解 [42:10]知识层面的政治立场V.S.经验层面的政治立场 [47:46]面对现实的变化,“工人阶级”是否仍是有效的概念 [52:38]文学如何表现“底层人”的群像 [58:20]孙歌谈鲁迅的理论企图和脉络 [01:10:30]青年人要如何理解斗争 [01:14:10]自我祭献式的、自我否定式的鲁迅辩证法 [01:18:40]鲁迅因不选择立场没有同盟而获得了无限广大的天地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Political Fictions》Joan Didion 著 《White Album》Joan Didion 著 《那些特别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女人们》米歇尔·迪安 著 《乡下人的悲歌》J.D.万斯 著 《回归故里》埃里蓬·迪迪埃 著 《东风》理查德·沃林 著 《离岸》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 著 《绝望与希望之外:鲁迅<野草>细读》孙歌 著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故乡》by 雷光夏,from 《她的改变》 片尾:《Home》by 蔡徐坤,from 《Home》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访问官网),还可以在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型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复制rss feed:http://www.stovol.club/rss 可手动添加节目),也可以扫描公众号内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82分钟
35k+
5年前

【红海翻滚的姐姐08】放弃和坚持不掉队都并非易事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这是一期几乎流产的节目,随着节目热度和制造话题能力的下降,我们的浪姐系列也陷入了选题枯竭。在找不到满意的选题,并且没有把握能产出有质量保证的内容的情况下,还要不要将自己立的flag坚持到底?这是这期节目适野和之琪想要探讨的问题,也是内容生产者长期需要面对的两难困境。于是在这期节目中,我们不聊浪姐,聊了聊在播客红海里浮沉的一些感受,发现放弃和坚持不掉队都并非容易的事。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 这期节目是如何起死回生的 * 情绪外向型的之琪v.s.逃避型人格适野 * 内容质量和稳定输出之间如何平衡 * 内容生产者的周期性疲惫 * 定期打鸡血和“情绪团建”的必要性 * 今年之琪有什么新变化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沙龙》,by陈奕迅,from H³M 【关于随机波动】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是一档由三位女性媒体人发起的泛文化类中文播客,每周三更新。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小宇宙等泛用型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复制rss feed:http://www.stovol.club/rss 可手动添加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支付宝(账户[email protected])给我们打赏。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35分钟
17k+
5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